希腊文化的起源

2022-12-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希腊文化的起源

希腊与中国:哲学起源的不同典范

哲学的发生或起源虽有某种共同性,但实则十分复杂。以往有关哲学产生的认识都是建立在西方哲学即希腊哲学的基础之上,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这样一种认识明显已经无法真实准确地描述或呈现不同哲学源头的发生发展状况。文章以古代希腊和中国为例,分析其哲学的发生过程、环境或条件以及思想,其中思想主要涉及自然哲学与伦理学,藉此考察哲学起源的不同典范。希腊哲学的起源无疑更加接近雅斯贝斯有关“轴心期”的理解,但事实上毋宁说雅斯贝斯的“轴心期”就是以希腊哲学为蓝本的。希腊哲学的起源具有某种“突发性”或“突然性”,甚至可以说产生了“突变”。在这一时期,概念、逻辑、思想、理性在知识分子的率领下突然之间“集体行动”,它们一下子“破土而出”并一下子“茁壮成长”起来。无论是自然哲学还是伦理哲学,都是如此,而且不仅包括哲学,也包括与哲学密切相关的科学。与古代希腊哲学相比,中国哲学的“创制”(也即起源或发生)有自己的特点,它实属于另一种类型。与希腊哲学起源的“突发性”不同,中国哲学的产生与发展所呈现的经典样式是循序渐进的,即具有某种“渐进性”,而非“突发性”或“突然性”,是一种“渐变”,而非“突变”。例如,自然哲学中五行、阴阳、天(包括天人与天道)三个观念或概念都可以追溯到十分久远的年代,同样,一部中华文明的道德典范史必然要从周公讲起。由此可见,希腊哲学的起源与中国哲学的起源分属不同的典范,而不同的典范都具有合理性。

哲学; 起源; 古代; 希腊; 中国; 典范

K125; B21A008411

哲学的发生或起源虽有某种共同性,但实则十分复杂。以往有关哲学产生的认识都是建立在西方哲学即希腊哲学的基础之上,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这样一种认识明显已经无法真实准确地描述或呈现不同哲学源头的发生发展状况。本文以古代希腊和中国为例,考察哲学起源的不同典范。

一、 哲学起源的共同性与复杂性

在雅斯贝斯的“轴心期”思想中,哲学是以相同的时间、相同的方式登场的。

关于哲学登场即起源的时间,雅斯贝斯这样说道:“最不平常的事件集中在这一时期。在中国,孔子和老子非常活跃,中国所有的哲学流派,包括墨子、庄子、列子和诸子百家,都出现了。像中国一样,印度出现了《奥义书》和佛陀,探究了一直到怀疑主义、唯物主义、诡辩派和虚无主义的全部范围的哲学的可能性。伊朗的琐罗亚斯德传授一种挑战性的观点,认为人世生活就是一场善与恶的斗争。在巴勒斯坦,从以利亚经由以赛亚和耶利米到以赛亚第二,先知们纷纷涌现。希腊贤哲如云,其中有荷马,哲学家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和柏拉图,许多悲剧作者,以及修昔底德和阿基米德。在这数世纪内,这些名字所包含的一切,几乎同时在中国、印度和西方这三个互不知晓的地区发展起来。”①

那么,不同地区在哲学起源上究竟又有何共同性呢?雅斯贝斯有这样一些相关论述:“这个时代的新特点是,世界上所有三个地区的人类全都开始意识到整体的存在、自身和自身的限度”②③④⑤⑥卡尔·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魏楚雄、俞新天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9页;第9页;第9页;第9页;第10页;第10页。;“他探询根本性的问题”②;“通过在意识上认识自己的限度,他为自己树立了最高目标”③;“神话时代及其宁静和明白无误,都一去不返。像先知们关于上帝的思想一样,希腊、印度和中国哲学家的重要见识并不是神话。理性和理性地阐明的经验向神话发起一场斗争(理性反对神话),斗争进一步发展为普天归一的上帝之超然存在,反对不存在的恶魔,最后发生了反对诸神不真实形象的伦理的反抗。宗教伦理化了,神性的威严因此而增强”④;“哲学家首次出现了”⑤;“中国的隐士和云游哲人,印度的苦行僧,希腊的哲学家和以色列的先知,尽管其信仰、思想内容和内在气质迥然不同,但都统统属于哲学家之列。人证明自己有能力,从精神上将自己和整个宇宙进行对比。他在自身内部发现了将他提高到自身和世界之上的本原”⑥。从上面可以看到雅斯贝斯的这样一些表述:“人类全都开始意识到整体的存在”、“探询根本性的问题”、“理性反对神话”、“宗教伦理化”、“从精神上将自己和整个宇宙进行对比”、人“在自身内部发现了将他提高到自身和世界之上的本原”等等。其实,如果将哲学起源限定在雅斯贝斯的“轴心期”时间范围,那么或许还可以看到更多的相似性。例如,综观世界三大哲学源头——印度、中国与希腊,哲学要么是混乱的产物,要么是散漫的产物,这可以说是轴心时期哲学产生或登场的一般或基本条件,也可以说是前提条件。同时,在黑格尔与雅斯贝斯有关哲学起源理解的基础上,还可以归纳概括出以下这样一些共同原因,如:源于社会的分化、传统的破坏、信仰的失落、秩序的涣散,共同体的解体。对于早期哲学的共同性,笔者曾做过专门的考察,归纳概括出以下六个重要环节或方面,包括:混乱与散漫的初始状态、神学的失落、知识的增长、人性的觉醒或理性的萌芽、对社会的批判以及智者的反思。详见拙文:《轴心期:哲学如何登场》,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但是,哲学的起源或产生可能要比上述认识来得复杂,甚至复杂许多。梯利在其《西方哲学史》中论述古希腊哲学与神话的关系时有这样一段话,它值得细细体会和思考:“神谱虽然不是哲学,却为哲学做了准备。在神话的观念中已经出现哲学思想的胚种,即做某些解释的愿望,纵然这种要求植根于意志,很容易为想象的图景所满足。神谱学和创世说比神话前进了一步,它们试图用理论来说明神秘的世界,解释被设想为掌管自然现象和人类生活事件的主宰者的起源。”⑨梯利:《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葛力译,1995年,第7页。这是说神话是哲学的准备或雏形。不过梯利接着说道:“但是,这些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只能满足含有诗意的想象,而不能满足进行推理的理智的要求;它们求助于超自然的力量和动因,而不求助于自然的原因。只有以理性代替幻想、用智慧代替想象,摈弃超自然的動因作为解释的原则,而以经验的事实作为探究和解说的基础,这时才产生哲学。”⑨梯利在这里指出了哲学与神话的根本区别,划定了神话与哲学之间的界线,换言之,似乎设定了哲学源头的疆界。但且慢!梯利其实同时也给出了哲学之成为哲学的条件,包括:推理、探索自然的原因、以理性代替幻想、用智慧代替想象、以经验的事实作为探究和解说的基础。梯利认为,唯当这些条件具备,“这时才产生哲学”。若对比雅斯贝斯对于哲学的理解,梯利以上所给出的条件明显“更加宽松”,例如探索自然原因、以经验事实为基础、推理方式或理性特征,而这实际上为思考哲学起源问题“大开方便之门”。

以下我们就以希腊和中国为例,包括发生过程、环境或条件,其中思想主要涉及自然哲学与伦理学,也即知识线索与道德线索,藉此考察哲学起源的不同典范。

二、 希腊典范

希腊哲学的起源无疑更加接近雅斯贝斯有关“轴心期”的理解,但事实上毋宁说雅斯贝斯的“轴心期”就是以希腊哲学为蓝本的。希腊哲学的起源具有某种“突发性”或“突然性”,甚至可以说产生了“突变”。在这一时期,概念、逻辑、思想、理性在知识分子的率领下突然之间“集体行动”,它们一下子“破土而出”并一下子“茁壮成长”起来。而且不仅包括哲学,也包括与哲学密切相关的科学。可以这样说,古代希腊的哲学是忽然之间“光明”了起来。这给我们一种需要用“瞬息之间”或“倏忽之间”来表达的印象。这应当也就是帕森斯“哲学的突破”提法的根本原因。但严格说来,这不能被理解为“突破”,因为“突破”应是针对范式的,而早期哲学不存在范式。可参见拙文:《轴心时期:是否存在“哲学的突破”》,载《学术界》,2017年第4期。不过,现有关于希腊哲学的“突发性”或“突然性”的这样一种习惯性或常识性的认识是值得怀疑的,不少学者也已经指出,希腊文明与哲学的源头在很大程度上曾得益于周边文明及思维、观念的深刻影响,传播在其中曾扮演过重要角色,换言之,希腊哲学或观念最初很可能具有一定的“输入性”或“启发性”。

当然,这种“输入性”或“启发性”又并不否认古代希腊的“突发性”“突然性”即“突变”这一特征。究其原因,这是与古代希腊特殊的地理条件、社会形态、文明类型、政治制度以及思想文化环境密切相关的。希腊有着极其特殊或得天独厚的自然与地理优势。它面临浩瀚的地中海,周边都是文明古国,此便于航海,也便于商贸和文化交流,这成为希腊文明发生“突破”的初始条件。“城邦”这一社会或国家组织形式同样非常独特,它造就了希腊文明的独立或非依附性格。韦尔南就曾指出:“城邦在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的出现本身,就标志着一个开端,一个真正的创举,它使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呈现出新的形态,后来的希腊人将充分体会到这种形态的独特性。”让皮埃尔·韦尔南:《希腊思想的起源》,秦海鹰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第37页。同时,地理条件与城邦生活又呈现出多元特征。我们看到,希腊文明或城邦普遍地域狭小、分散、广布。这反映于文明发展的一个最直接结果,便是其社会组织形式“天生”就不是单一中心的。诚如顾准所说:“希腊史,从头到尾是多中心的。”顾准:《希腊城邦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第4页。这可以说精确概括了希腊文明的基本特征。而所有这些条件都是其他古老的河谷文明所不具备的。正是以此为基础,在希腊这里,文明形态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它影响到社会、习俗,也影响到政治、制度,总之,影响到文明要素的方方面面。这其中自然也包括知识、艺术、思想在内的精神世界。城邦生活、殖民与商业活动、文化的流动和交往,种种新出现的因素都极大地改变了知识、艺术、思想等活动的面貌,它必然地注定了古代希腊的知识活动、艺术活动和思想活动与所有其他文明有所不同。科学史家普赖斯在分析西方知识的特异性时就精辟地指出:“一个更合理的观点则提出这样的可能性,即恰恰是我们的文明不在正轨上。可以设想,其余文明大部分是正常的,而唯独我们的文明包含了某些罕见的和独特的入侵因素。”D.普赖斯:《巴比伦以来的科学》,王静、张风格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第3页。梯利这样说道:“这种自然和社会条件有助于激发智慧和意志,开阔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眼界,活跃批评和思索的精神,导致独特人格的发展,促成人类思想和行动各个方面不同的进展。”梯利:《西方哲学史》,第4页。这又突出地体现在哲学的起源上,按丹皮尔的说法,就是“在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对它们加以理性的哲学考察”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李珩译,商务印书馆,1975年,第47页。。这也正是雅斯贝斯的看法。

以下来考察作为希腊哲学起源的内容。主要以梯利的《西方哲学史》作为概述的基本线索依据,并参照文德尔班的《哲学史教程》、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策勒尔的《古希腊哲学史纲》等著述。根据梯利给出的哲学之成为哲学的条件:推理、探索自然的原因、以理性代替幻想,用智慧代替想象、以经验的事实作为探究和解说的基础,我们首先考察作为其起点并贯穿始终的自然哲学,文德尔班则将此称为宇宙论的哲学,或者干脆直接叫作科学,其涉及世界本原、本质问题和哲学与知识的关系问题。

希腊哲学是从关心世界的根源即本原开始的,如泰勒斯的“水”、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阿那克西米尼的“气”、毕达哥拉斯的“数”、赫拉克利特的“火”。其实中国智者或哲人也非常关心世界的根源,广而言之,关心世界的根源是一切哲学在初始阶段的基本“课程”。但希腊的哲人特别注重对本质问题的关心,并进一步延伸或拓展为对实存问题包括存在、实体问题的关心,由此而形成了一条鲜明的哲学路向。进而,这一哲学路向(即上述关注)又沿两条分支做思维的上升或提升运动。其一是埃利亚学派的方向,这个方向关注存在问题,但却已脱离了“自然”。其先由色诺芬尼将实存归结为“神”,之后在巴门尼德这里概括为“存在”,更进一步,巴门尼德的“存在”又在柏拉图这里被概括为“理念”,并由此成为西方哲学史的一条重要路径。其二仍是沿自然哲学方向继续进展,包括恩培多克勒的土、气、水、火四元素说与阿那克萨哥拉的实体说,之后又演变为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并由此成为西方哲学史的另一条重要路径,且与科学密切相关。再之后,亚里士多德虽然是沿柏拉图方向思考,但作为物理学之后,亚里士多德仍将形而上学所追问的世界本原概括为“物质”,只是又赋予其目的性。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对上述两个方向加以了调和。

如不拘泥于具体哲学思想,而是关注其一般面貌,我们会发现上述希腊哲学的起源以及后来的演化发展有这样一些重要特征:(1)其主要是围绕世界本原或本质问题而展开的,即众多思想家围绕世界本原或本质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并大致分成两个基本阵营。(2)自然哲学是其中的一根基本或重要引线,它有力地吸附着一代代希腊思想家的兴趣和关注,层层朝前推进,并进而成为后来西方哲学展开的重要门径和道路。(3)在此过程中又必然地涉及知识问题。在许多希腊哲学家这里,知识问题都被认为非常重要,换言之,知识问题在本原或本质问题讨论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由此也提出感觉和思维、经验与理性、本质与现象、真理和谬误、真实与假象等重要的哲学问题。(4)值得注意的是,与此相关,对本质问題的关心又是与知识或科学活动中对属性问题的关心密切关联的,这包括属加种差定义方式及三段论推理方式。或许可以这样说,本质—属性这一结构,正是希腊思想家最典型的追问范式,在这里,哲学与知识即科学相互支撑,由此成就了哲学、科学、逻辑学的知识与思想“共同体”。对于这样一种知识与思想“共同体”的范型,我们确实无法在其他文明例如中国那里找到成熟的形态。(5)综上特征,这应当又与希腊独特的开放态势密切相关,开放的环境、开放的社会、开放的思想、开放的学者群体,这些都是导致自然、知识以及本质问题成为哲学的最大兴趣或最大问题的根本原因,且其又因学者或思想者的特性而不断得到交流、讨论,最终得以“凌空飞升”。

不过,文德尔班与罗素又都指出,古代希腊在德谟克利特以后,自然哲学呈现出式微的走向。文德尔班说:到了体系化时期,“宇宙论的一般问题已经丧失了在开始时人们对它们所引起的兴趣。通过智者学派的认识论,宇宙论问题受到怀疑和摈弃”。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上卷,罗达仁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137页。罗素说:“德谟克利特以后的哲學——哪怕是最好的哲学——的错误之点就在于和宇宙对比之下不恰当地强调了人。首先和智者们一起出现的怀疑主义,就是引导人去研究我们是如何知道的,而不是去努力获得新知识的。然后随着苏格拉底而出现了对于伦理的强调;随着柏拉图又出现了否定感性世界而偏重那个自我创造出来的纯思维的世界;随着亚里士多德又出现了对于目的的信仰,把目的当作是科学中的基本观念。尽管有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天才,但他们的思想却有着结果证明了是为害无穷的缺点。从他们那时候以后,生气就萎缩了,而流俗的迷信便逐渐地兴起。”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107页。但事实上,如文德尔班所说,时代的趋势已更倾向于科学的实际利用,包括分门别类的具体科学的形成。以亚里士多德为例,其所涉及的知识或科学就包括物理学、天文学、气象学、植物学、动物学、心理学以及与科学密切相关的逻辑学,同样,在世界科学史上享有盛誉的欧几里得几何学、阿基米德力学以及托勒密的天文学也都出现于这一时期。或者应当这样说,希腊人对科学的兴趣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方式或方向。

这里再结合雅斯贝斯的相关思想做些说明。如前所见,雅斯贝斯认为,在轴心期,“神话时代及其宁静和明白无误,都一去不返。像先知们关于上帝的思想一样,希腊、印度和中国哲学家的重要见识并不是神话。理性和理性地阐明的经验向神话发起一场斗争(理性反对神话)”。的确,策勒尔在讲到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时也同样说过:“不论这三位最古老的希腊思想家的许多观点在我们看来可能多么天真和离奇,但它标志着对于世界的解释从一种神话的观念向一种自然的,也就是科学的观念的一种有力的和根本的变化。”②E.策勒尔:《古希腊哲学史纲》,翁绍军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132页;第32页。但策勒尔又指出:“希腊思想方式由于一种源于奥尔弗斯神秘主义的外来因素,从毕达哥拉斯学说开始转变,这种神秘主义对于希腊人的天性是一种格格不入的宗教崇拜,由于它和希腊思想的融合,产生了许多值得注意的新形式,对于随后的时期意义重大。”②显然,雅斯贝斯有关“神话时代一去不返”“理性向神话发起一场斗争”的提法未必确切或完整。在理性之侧,神明依旧伫立!

下面再来考察希腊的伦理学形态。文德尔班这样描述希腊社会的伦理学背景。至公元前6世纪,社会出现了新的变化。文德尔班说:“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经过激烈的党派斗争,往往带来个人意见、个人判断的独立性,往往发挥着个性的作用。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事实上比起日益增长的商业财富所带来的生活上的讲究和精神上的享受更得人心。个人主义的恣意发展愈益解开公共意识、信仰、道德的旧的枷锁,愈益以无政府状态的危机威胁着早期的希腊文明;那些以社会地位、以知识、以品德而显耀的人们,也就愈益迫切地发现他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在他们自己的思想中恢复行将丧失的准绳”;“并且不可避免地发生这样的事:个人意见闹独立性的这种同样潮流竟自侵入了早已变化多端的宗教生活”。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上卷,第3839页。这即是说,古代希腊的伦理学缘起于社会的剧烈变化,这其实与古代中国是一样的。当然,希腊社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包括城邦、贸易、商业以及民主政治制度等等,并由此中断了与传统的联系,这与中国社会又有所差别。

希腊的伦理学大致是在公元前5世纪末的苏格拉底这里开始的,苏格拉底力求了解道德的意义及衡量的标准,例如:作为有理性的动物,人应当怎样生活?什么是善,什么是至善或美德?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包括节制、勇敢、正直,一个人想具备美德首先要具备关于这些美德的知识,而且美德与幸福是统一的,这些实际上也是苏格拉底最为关心的问题,当然,它尚不系统。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基本思想,但赋予其系统性,在柏拉图这里,最高的理念就是善的理念,这个善从本质上说就是理性,它能够制约感官欲望。之后,亚里士多德同样以回答苏格拉底的至善问题作为其伦理学的基本内容,亚里士多德认为,最高的善就是通过理性方式实现目的,不过亚里士多德并不排斥感性,为此其提出了中庸理论。再之后,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都涉及伦理问题。伊壁鸠鲁学派总体上持快乐主义的主张,强调人的本性趋向快乐,但这里的快乐并不等于纵欲,理性或精神的快乐尤为重要;斯多葛学派的伦理学具有综合性,理性、德性、理念、目的、逻各斯获得高度统一,但也因此而变得驳杂。同样,我们应当注意古代希腊伦理精神的一些最基本的特征:(1)首先就是至善问题,这一至善问题与本原、本质问题具有同根性;(2)高度重视理性,这建立在人是有理性的动物这一基本认识之上,并由此来考虑理性与感性的关系;(3)无论是至善还是理性,又都与希腊哲学的学者特征相吻合,呈现出高度的理论性和思辨性;(4)当然,作为伦理问题的展开及其发展,其同样也是与希腊社会的现实或历史相对应的,这里最为重要的就是城邦生活。

以上对希腊哲学起源的考察并非全面和完整,但可以由此管中窥豹。

三、 中国典范

与古代希腊哲学相比,中国哲学的“创制”也即起源或发生有自己的特点,它实属于另一种类型。与希腊哲学起源的“突发性”不同,中国哲学的产生与发展所呈现的经典样式是循序渐进的,即具有某种“渐进性”,而非“突发性”或“突然性”,是一种“渐变”,而非“突变”。换言之,其并不存在古代希腊那种在“瞬息之间”或“倏忽之间”变亮的光明形式,没有古代希腊那种可以描述或表征为“飞跃”和“跨越”的现象。在这里,哲学的发生是一个漫长和缓慢的进程,或者说,思想光明的过程是漫长而缓慢的,其显现为一种“不慌不忙”“不紧不慢”“悠然自得”的运动。

中国哲学的这种“渐进性”或“渐变”特征首先是由中国社会与文明的“渐进性”或“渐变”特征所决定的。事实上,这种“渐进性”也是古老农耕文明的普遍特征,包括埃及、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和巴比伦以及印度。所有这些古老的文明都有悠久的宗教传统、稳定而封闭的社会秩序和政治格局,文明在这里呈现出“渐变”的特性。这样一种“渐进性”或“渐变”特征同样可以用张光直的“连续性”理论加以解释。张光直将人类文明分成“连续”与“突破”两种类型,它与“渐进性”“渐变性”和“突发性”“突变性”是基本吻合的。张光直说:“我们从世界史前史的立场上,把转变方式分成两种。即把眼光扩展到欧洲、近东、非洲、中东、远东、大洋洲和美洲,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大空间的不同方式。一个是我所谓世界式的或非西方式的,主要的代表是中国;一个是西方式的。前者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连续性的,就是从野蛮社会到文明社会许多文化、社会成分延续下来,其中主要延续下来的内容就是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后者即西方式的是一个突破式的,就是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经过技术、贸易等新因素的产生而造成一种对自然生态系统束缚的突破。”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文物出版社,1986年,第1718页。张光直强调,中国属于连续性文明,这种文明类型在早期具有普遍性,也即是世界式的。

不仅如此,中国还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这就是文明发生与发展的相对独立性。打开一幅世界地图我们就可以看到,在中国文明与其他诸文明之间横亘着一个巨大的难以逾越的地理屏障,这就是由南而北的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以及广袤无垠的沙漠和戈壁。若加以比较,我们会看到,由西而东,传播交流呈梯级下降:希腊的海洋型传播交流环境最佳,埃及、巴比伦、波斯次之,印度再次之,中国最次;若加以打分评级,那么希腊是“优”,埃及、巴比伦、波斯是“良”,印度是“中”,中国是“差”。显然,中国文明与希腊文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希腊可以从它的邻居——由南到北、由东到西包括埃及、腓尼基、巴比伦、波斯、赫梯那里汲取无限的养分,因此可以“速成”。有学者形容希腊是“偷盗者”,这真是一点不假。但古代中国根本不具备古代希腊这样的开放条件,由于巨大的难以逾越的地理屏障,中国只能依靠自己一点点积累、一点点进步。换言之,若与希腊相比,中国有得天独厚的农耕条件,却没有得天独厚的传播环境。当然,这并不是否认文明之间的传播交流,而是说大规模的交流不存在,或辐射式的交流不存在。就此而言,中国文明的成长具有典型的“独立性”,中国文明非常“孤独”。也因此,中国文明又一定会显示出鲜明的个性。中国哲学的起源也正是以此作为基础的。

我们先来看知识的线索。与古代希腊人一样,在古代中国,世界本原问题同样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包括五行、气、水等等,这说明世界不同地区早期哲人所关注的问题其实有相似或相近之处。但是,中国人又不像希腊人那样,将本原问题发展并提升至高度抽象的本质、存在、实体问题,中国人的思维或观念始终保持着一种经验性;与此同时,中国哲人有关本原或本质问题的思考,也没有像希腊那样得到科学与逻辑学研究中有关属性问题思考的有力支撑。如此,中国哲人对于本原问题的思考在抽象性与逻辑性两个方面都是有所欠缺的。当然,我们又不必以希腊人的自然视界来约束或框定中国哲学的知识线索。中国哲人对自然或知识的理解有自己的“路数”,并同样可以提炼出高度的哲学观念与思想。这里我们以五行、阴阳、天(包括天人与天道)三个观念或概念为例。

第一,“五行”观念。一般而言,说到“五行”,我们通常会立即想到《尚书》,特别是《洪范》篇,想到其中有关“五行”的论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我比较同意王世舜的看法,即“从《洪范》内容本身以及联系西周及春秋战国时代意识形态的发展历史来看,它当是西周末叶到春秋中叶以前的产物”王世舜:《尚书译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15页。。之后如众所周知,“五行”学说在春秋末年、战国、秦汉及西汉早中期发展成为一门显学。然而仅仅了解这些又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进一步追寻“五行”观念的根源,来到更早的年代,这正是中国哲学起源区别于希腊哲学起源的地方。研究表明,“五行”观念的产生过程中有“五星”和“五材”这样一些知识或观念的背景或因素,“五行”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这两者的结合所致,这个时间与王世舜所说的时间大抵吻合。学者们又普遍注意到,若进一步向前追溯,“五行”观念中有“五方”观念的基础,由此我们实际已经追溯到了殷代,对此,甲骨卜辞中有充分的证据可以说明;这还不够,因为“五方”观念是以“四方”观念或知识作为基础的,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有大量“四方”观念和“八方”观念的证据,包括图纹和符号,还有墓葬,其实“十”字与“米”字就应是由此而来。但这仍不是真正或最初的起点,因为新石器时代彩陶与墓葬所呈现出的“四方”或“八方”观念是农耕文化的产物,但方位知识与观念其实早在狩猎和采集的年代就已经被获得,在这方面,《山海经》就能够提供相应的证据,另外在世界范围内,列维布留尔的《原始思维》与列维施特劳斯的《野性的思维》都能够提供早期思维以及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佐证,而这才是“五行”或方位观念的真正源头。至此,中国的这一知识和观念发生发展史已经与人类普遍的知识和观念发生发展史相对接,中间没有重大缺环。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可详见拙著:《中国哲学起源的知识线索——从远古到老子:自然观念及哲学的发展与成型》(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四编《阴阳、五行观念》之第十章《方位知识与观念:“五行”观念的源头》、第十一章《“五行”观念及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中的论述。以上考察表明,“五行”观念虽然也与本原问题有关,但其源头其实与方位知识或观念有关,并且也与世界图式观念有关,这种图式更关心宇宙的“模式”或“秩序”问题。毫无疑问,这样的理解是樸素的,但同时却也有神秘主义的浓厚色彩。

第二,“阴阳”观念。需要说明的是,“阴阳”观念的本质乃是以“阴阳”语词为核心的对立思维或辩证思维,这一思维在古代希腊表现于赫拉克利特等少数哲学家的思想之中,但在中国它却如洪波涌起,成为普遍的认识与智慧。通常来说,“阴阳”学说的完全确立被认为是在战国中后期,《易传·系辞上》里“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为标识。而后如“五行”学说一样,成为显学。不同的是,“阴阳”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或范畴并没有被中途废黜,而是持续贯通整部中国哲学史,甚至直抵今日。但我们当然又不会认为“阴阳”观念始于《易传》。此前,春秋末年的孙子、范蠡特别是老子的思想中都已经将大量对立语词或概念加以固化,从而实际已经完成对立思维抽象化或形上化的进程。然而,对立思维的这一抽象化或形上化进程的始点却可以再往前追溯,例如:春秋时期的“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左传·昭公二十年》),“物生有两,有三,有五,有陪贰。……体有左右,各有妃耦。王有公,诸侯有卿,皆有贰也”(《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但这样的观念其实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十分清晰,如我们所熟知的《国语·周语上》中周太史伯阳父有关地震的论述:“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当然,周代对立思维最经典的例证莫过于《易经》,莫过于阴、阳二爻中所体现出的观念,这实际也属于对立观念的符号阶段;然而,符号化阶段仍不是中国对立思维或观念的起点,再往前追溯,我们可以看到距今约4500年的屈家岭文化陶轮上的“∽”形旋纹(即后世所谓太极图),距今7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彩陶上的几何图纹,这实际就是对立观念的图形阶段。自然,我们在这一阶段还可以得到更多的考古学证明。至此,中国对立思维与观念的起源同样已经和列维施特劳斯《野性的思维》等提供的例证相吻合,即与文化人类学研究相衔接。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可详见拙著:《中国哲学起源的知识线索——从远古到老子:自然观念及哲学的发展与成型》第四编《阴阳、五行观念》之第九章《从二分知识和观念到“阴阳”语词及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中的论述。总之,从原始思维中起源的“阴阳”对立观念对于中国人的思维、观念以及后来的概念、哲学来说具有规范性的意义,这一点明显与古代希腊不同,希腊人对世界的看法很大程度上与本原、属性有关,也因此发展了形式逻辑,但阴阳问题则关乎事物结构,涉及对立或辩证思维。

我们再来看“天”观念。从知识的角度而言,中国哲学围绕“天”主要呈两条线路展开:其一是天人观,其二是天道观。天人观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人与天的关系,最核心的概念包括“时”“因”“宜”等,同时还涉及天人相参、相分及自然无为等思想,其在战国时期的《易传》和荀子这里达到哲学思考的巅峰。然而这样一些观念、概念及思想实际都可以向前延伸。事实上,春秋时期,这样一种自然“天人”观念已相当成熟;再往前,可以发现这样的自然“天人”观念早在三代就已经完全形成,《尚书》《诗经》《周礼》中对此都有充分的记载,包括“时”“宜”这样一些语词的出现;当然,更往前,我们还可以得到考古学、人类学或民族志等方面材料的支持。天道观毫无疑问是在老子这里达到了思考的巅峰,并引申出有关“道”的形上思考,之后,它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思想平台上,并在秦汉之际开始逐渐具体知识化,犹如希腊宇宙论思想朝向具体知识的发展。但是,要完整理解“天道”观念的发生发展同样必须进一步向早期回溯。自然“天道”观中的法则观念在春秋时期已经确立,例如周期性和物极必反;但“天道”观其实又是以“天数”知识及观念作为基础的,天文学的研究表明,这一知识及观念可以追溯到殷商甚至更早;而“天数”知识及观念又是“天象”知识及观念的必然发展,这一知识与观念又能追溯到更早的时期,《尚书》的《尧典》《夏小正》以及卜辞中都有大量材料,再早则能追溯到庙底沟文化、大河村文化彩陶片上的天象图纹,甚至可以追溯到连云港锦屏山将军崖的石刻岩画。当然,更早期的“天”观念一定是宗教性的,在中国就是《国语·楚语下》中的“绝地天通”,有学者注意到其与古代埃及阿肯那吞事例的相似性,其实,这一阶段的天人观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普遍相似的,包括印度和巴比伦。这正是“天”观念的源头,也即是说考察“天”观念的进程必须由此出发。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可详见拙著:《中国哲学起源的知识线索——从远古到老子:自然观念及哲学的发展与成型》第六编《天人观念》、第七编《天观念》、第八编《天象、天数知识与观念》、第九编《天道与法则观念》中的论述。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天”观念的内容相当丰富,其包括“天人”“天”“天象”“天数”“天道”等概念及由此衍生出的法则观念,这是一个庞大的观念与概念群,许多重要思想都在其中得到充分论证和展开,这一点,古代希腊显然是没有的,因为“天”观念从根源上说是农耕民族的观念,希腊不是农耕民族。

值得特別指出的是,上述“五行”“阴阳”“天”诸观念或概念的发展过程,完全能够符合或满足梯利关于哲学是推理、探索自然的原因、以理性代替幻想、用智慧代替想象、以经验的事实作为探究和解说的基础这样一些最基本的标识或要求!

最后来看道德或伦理问题。相对而言,在学术界,有关道德哲学的认识要比自然哲学的认识清晰许多。侯外庐、冯友兰、任继愈等前辈学者对殷周之际的道德发展都有过论述,见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第四章《西周城市国家的意识形态》、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册第一章《商、周奴隶社会的兴盛与衰微——商代和西周时期宗教天道观的变化和古代唯物主义思想的萌芽》、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之《殷周之际宗教思想的变革》。其中周公的“敬德保民”思想几已成为讲述早期中国哲学史或思想史的“常识”,并具有某种“起点”意义;又许倬云也针对雅斯贝斯轴心期“同步性”理论提出过批评,明确表示“我对于他的说法并不十分同意”,许倬云:《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65页。并以周人的道德为据作了辩驳,许倬云的意见是正确的,但可以进一步深化。应当看到,周公的一系列论述已经呈现出对于历史的深刻反思,这一反思是高度理性的,并且涉及道德根本性或普遍性问题,这非常值得我们反思“反思”这一语词的涵义。总之,在中国历史中,在中国思想史或哲学史中,伦理、道德、反思、理性绝对要从周公始,换言之,一部中华文明的道德典范史必然要从周公讲起,它对于中国文化具有确切无疑的“轴心”意义。值得一提的是,这样一种反思或许并非为中国所独有,而是古老文明的普遍现象。此后,从春秋开始,中国哲学对于道德或伦理问题的思考全面铺开。其实就社会的开放性而言,当时的中国与希腊有诸多相似性,这必然会导致传统价值观的崩解,并也由此导致一系列亟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考察表明,以后贯穿一部中国伦理思想史的许多重要概念和观念都形成于上述时期,包括德、孝、民、中、君民、信、义、仁、敬、让、忠、勇、善、恶、礼、功、利、义利、公私、君子小人等等,当然,这之中一定有传统的延续,也就是张光直所说的“连续性”。而一部中国特色的伦理道德思想史也就此形成。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可详见拙著:《中国哲学的起源——前诸子时期观念、概念、思想发生发展与成型的历史》第八编《道德与社会观念的产生》、第九编《伦理道德观念的展开》、第十编《道德与社会重合观念的展开》中的论述。

综上各个方面并与希腊相比较,我们或者可以进一步概括出中国哲学起源的如下特点:(1)与希腊相比,中国哲学不是突然发生,而是循序产生,其准备期长,进展期长,正因如此,我们不得不一再回头向前追溯早期的源头。(2)在自然哲学方面,中国早期哲人关心的问题虽与希腊有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不同。中国自然哲学在方向上并非像希腊自然哲学一样主要围绕本原、属性、实体、存在来展开。中国自然哲学中有本原问题,例如“五行”“气”,也有相关的逻辑问题,例如“类”,但其中还包含有更多的内容:“象”所关心的主要是征兆与实质的相关性,“数”所关心的是宇宙秩序与法则,“阴阳”所关心的是对立现象的普遍性及规律意义,“天人”所关心的是自然规律与人类活动的对应关系,“天道”所关心的是自然法则问题,“天”所关心的是天的自然属性并由此延伸出无神论思想。这些不同是中国人面对自己特殊的环境所形成的。例如,由方位问题最终造就的“五行”观念,由对立问题最终造就的“阴阳”观念,由原始宗教和农耕文明所决定的天人关系问题最终造就的“天人”观与“天道”观,并且,这些观念都被加以了思维抽象和提升,试图发现其中内在的一般法则及图式意义,但同时它又普遍并不脱离知识形态,具有较强的经验性。(3)在道德哲学方面,在雅斯贝斯所说的轴心时期,中国与希腊的环境或条件具有某种相似性,这也导致了问题的某种相似性;但中国伦理思想的产生显然可以追溯到更为久远的时期,这与希腊很不同,或与雅斯贝斯及黑格尔等的认识很不同;另由于中国社会的独特性以及与传统之间的连续性,中国伦理或道德的问题、观念、概念、思想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此外,中国的道德哲学也表现出极大的现实性或应用性,但尽管如此,对某些问题的理论思考——例如人性善恶——或许较之希腊要更加深入。(4)与希腊相比较,中国思维、观念及思想由于与传统保持着更多的联系,因此,非理性或神秘的内容会得到更多的保留,不像古代希腊哲学那样,由于理性的高扬,非理性的因素会得到较大的克制,而这完全可以通过张光直的“连续性”理论加以解释。

这大致就是中国哲学起源的基本状况。

四、 不同典范都具有合理性

事实上,我们还没有涉及印度典范,这是因为自知能力所不逮,但有理由相信,并且现有研究也足以证明,印度典范与中国和希腊典范是一样伟大的。

以往有关哲学产生的认识都是建立在西方哲学即希腊哲学的基础之上。这样一种认识或许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及之后漫长时期对包括希腊、罗马在内的古典文明的憧憬,一代又一代西方学者惊艳或痴迷于希腊文明所取得的成就,例如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曼就因介绍希腊文明而声誉卓著,在此过程中,希腊文明不断被美化和神化。就哲学史而言,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堪称叙述西方哲学史的典范之作,但同时其也确立起了西方中心论的观察视野和评价标准,这一观察视野和评价标准极度轻视其他文明的哲学,事实上是将其他文明剔除在哲学殿堂之外,哲学为希腊或西方一家所有。

这样一种观点所产生的影响极为巨大,它成为西方学者审视哲学的圭臬。策勒尔在《古希腊哲学史纲》中说道:“并非每一个民族,甚至每一个文明的民族都产生过一种哲学。许多民族都有圣人、先知和宗教改革家,但只有极少数民族,拥有哲学家。在古代的民族中,除了希腊人,只有中国人和印度人可以加以考虑。”并说,“中国人和印度人的哲学体系之间并没有任何联系,它们的哲学体系跟希腊人的哲学体系之间也没有任何联系,这三个民族按各自特有的本性形成了自己的哲学。”②E.策勒尔:《古希腊哲学史纲》,第2页。尽管“可以加以考虑”的表述带有“施舍”之意,不过策勒尔还算承认希腊、中国、印度有各自的哲学体系。然而策勒尔又说:“熟悉汉文哲学文献的学者告诉我们,这种语言十分适合哲学,还告诉我们,他们的最深奥体系即老子的道学,与其说是哲学,不如说是玄学;而孔子,他自己承认是‘述而不作’者,并笃守宗教,说他是一个哲学家,还不如说他是一个道德说教家,他完全不理解形而上学问题。印度人确曾产生过各种哲学体系,但印度哲学从未脱离宗教而独立。”②而梯利明显更加极端,其在《西方哲学史》的《序论》中说道:“不是所有的民族都已产生真正的思想体系,只有少数几个民族的思辨可以说具有历史。许多民族没有超过神话阶段。甚至东方民族如印度人、埃及人和中国人的理论,主要是神话和伦理学说,而不是纯粹的思想体系:这种理论同诗和信仰交织在一起。”梯利:《西方哲学史》之《序论》。又在第一篇《自然哲学》的一开头说道,“古代民族中很少有远远超出神话阶段的,除去希腊人以外,或许没有一个古代民族可以说创制了真正的哲学。”同上,第3页。显然,这些观点都深受黑格尔的影响,它实际表现出西方学者对东方的无知。

雅斯贝斯“轴心期”理论的意义正在于此,他意识到了人类不同文明曾经都有伟大的哲学存在。也就是说,雅斯贝斯想打破以往西方学者的成见,力图证明哲学的起源有多家,这令人敬佩。然而由于其范本仍是希腊的,因此条件、标准都被希腊化,或无法脱出希腊的窠臼,于是其典型的结果就是在公元前800年和公元前200年上下各“拦腰一刀”。显然,这样的哲学起源仍不是人类的哲学起源,而是希腊式的哲学起源。但必须说,雅斯贝斯的“轴心期”理论对于打破西方中心论是有深远意义的。

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往这样一种认识明显已经无法真实准确地描述或呈现不同哲学源头的发生发展状况,无法真实准确地描述或呈现不同地区人类或文明的智慧的发生发展状况,无法真实准确地描述或呈现不同地区人类或文明的哲学的特性。今天,我们愈益清醒地认识到,古代希腊、中国、印度都曾产生过伟大的智慧,都曾提供过伟大的哲学思想以及传统,或者是面对自然與知识,或者是面对宗教与信仰,或者是面对现实的社会事务与复杂的道德问题,或者是面对人自身。毫无疑问,三个民族的环境各不相同,社会各不相同,问题各不相同,但这无妨各自对面临的问题作理性的思考,尽管这理性的“纯度”有所不同,但没有任一民族可以宣称自己的理性是理性,他者的理性不是理性。而按照雅斯贝斯的观点,正是这点,与前此的古老文明区隔开来。众所周知,这样一种理性的思考构成三个民族的哲学体系或传统,也成为人类的不同的哲学典范,它照耀着三个民族各自的前程,并进一步成为整个人类的伟大精神力量。总之,不同地区的哲学起源一定有自己的特点,一定有自己的传统,一定是自成一家!所有哲学系统皆可成为典范,所有典范都具有合理性。这里可以借黑格尔的那段名言作为本文的结语:“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之《序论》,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

Greece and China: The Different Models of Philosophy Origins

WU Chun

College of Philosophy, Law and Political Science,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China

There is a common ground in the occurrence or origin of philosophy, however, the situation could be complicate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 of philosophy in the past is based on the western philosophy, namely, the Greek philosophy. As the research further develops, it is obvious that such understanding cannot describe or present precisely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origins of philosophy.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t paradigms of philosophy origins based on the cases of ancient Greece and China, including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context or condition, and the ideals that focus mostly on philosophy of nature and ethics. The origin of Greek philosophy is undoubtedly closer to Karl Jaspers’s understanding of “Axis Period”, but in fact, his theory of “Axis Period” takes Greek philosophy as a model. There is some “burst” or “suddenness” in the origin of Greek philosophy, or even the “breakthrough” occurs. In this period, under the lead of intellectuals, the ideas, logic, thought and reason at a sudden “take place all together”, and they “spring up” and “thrive into maturity” in a very short period. It includes both the philosophy of nature and ethics, as well as sciences that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philosophy. In contrast with the ancient Greek philosophy, the “invention” or origin of Chinese philosophy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hat is, it has another distinct model. Different from the “breakthrough” in the origin of Greek philosophy, what appears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hilosophy is a typical gradual mode. That is, there is some “gradualness” in Chinese philosophy, rather than “breakthrough” or “suddenness”; it is a “gradual” model, rather than a “burst” one. The three conceptions or ideas of the five elements, yin and yang, Heaven (including HeavenHuman and Tao of Heaven)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very ancient time. Similarly, a moral model history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must begin from Zhou Gong. It follows that the Greek philosophy and Chinese philosophy have their own distinct model in origin, and the different models are both reasonable.

philosophy; origin; ancient time; Greece; China; model

王晨丽

作者:吾淳

第2篇:古希腊神话的传说和12星座名字起源的故事

古希腊神话的传说和12星座名字起源的故事 水瓶座 Aquarius 1/20~2/18 在希腊神话中,传说当时在奥林匹克宴会上,有位专门替诸神斟酒的赫蓓女神,因为有一次她在替诸神服务的时候,态度略显轻忽怠慢,于是就被诸神辞退工作,然后将她送给大力士海格立斯。 虽然把她赶走了,但斟酒的工作还是需要有人做,于是宙斯看中了特洛依王茨罗斯的儿子,他就是被诸神评为人间最美的少年葛尼梅得斯。 宙斯要葛尼梅得斯在宴会上为诸神斟酒,并且留在他的身旁服侍他。但葛尼梅得斯却不愿意,于是宙斯就化为一只老鹰将他劫来,不过倔强的美少年,最后依然想办法逃走了。宙斯在一气之下,就将他放置在天上变成水瓶座。 水瓶座在十二星座中排行第十一,守护星是天王星,守护神在希腊神话中是优拉纳斯大神,他精通天文,学问丰富,有预知未来的能

狮子座 Leo 7/23~8/22 在希腊神话中,传说当时希腊的第一英雄,也就是大力士海格立斯,虽然一出生就被宙斯的老婆赫拉所诅咒:在他生下来后,注定要背负沉重的罪孽及承受十二项挑战。不过海格立斯毫不畏惧,并且一一通过考验。 长大后,海格立斯的第一项挑战,就是去杀死涅墨亚狮子,并剥下它的皮毛。可是这只狮子非常凶猛,力气巨大无比,而且刀枪不入。海格立斯用他的神力射出箭,却被它的厚皮给弹走了;拿剑砍它,剑也弯了,后来他拿起大棒子朝狮子鼻子打去,这一打才把狮子的耳朵给震得嗡嗡作响。趁着这个机会,海格立斯便将狮子的头挟在腋下,使劲地挤压猛打,最后终于把狮子杀死。 当宙斯知道儿子的英勇事迹后,高兴地将这头死去的狮子升上天空中成为狮子座。 狮子座在十二星座中排行第五,守护星是太阳,守护神是神话故事中太阳神阿波罗的前身,在象征太阳光和热的阿波罗守护下,这个星座出生的人,性格活泼洒脱,勇气绝佳,自尊心强。 宙斯和阿克梅妮所生之子海格拉斯,被任命为耶里斯特斯王,要去执行十二项困难的任务,第一个任务是制服在涅梅谷的不死食人狮,这只狮子专吃家畜和村人,人人畏惧,以前曾有人来制服,但未见生还者。来到涅梅谷的海格拉斯也是迷了路好多天,才发现狮子的踪迹。海格拉斯欲射箭攻击,但因狮皮太硬而无效。用剑砍剑也弯掉了,于是用橄榄树制成粗棍,用力往狮头打去,此时不怕弓剑的狮子也畏惧发怒的海格拉斯,被海格拉斯绑住脖子,终于被他击退。女神赫拉为了感念这只狮子,乃在天上设立了狮子星座。 处女座 Virgo 8/23~9/22 在希腊神话中,传说希腊的农业之神得墨忒尔有个女儿叫佩尔希乐,她经常陪着母亲巡视田园,以察看人们耕种养殖的情形。有一天佩尔希乐和一群女孩们在西西里岛上玩耍时,被冥府之王赫得斯给强行带走了。 伤心难过的得墨忒尔自从失去爱女后,再也无心巡视田园,只是急得到处寻找女儿的下落。这时人间已经失去生气,大地慢慢荒芜了。当天神宙斯知道这件事之后,就派众神的传话者到冥府要赫得斯放了佩尔希乐,让她重新回到得墨忒尔的身边,可是赫得斯不肯轻易答应,但又不敢违背宙斯的意思,于是就骗佩尔希乐吃下冥府的石榴。 不知其中有诈的佩尔希乐,因为急着想回到母亲的身边,就吃了这颗石榴,结果佩尔希乐每年有六个月的时间必须留在地府,而六个月留在人间。由于佩尔希乐到地府的六个月期间,得墨忒尔太想念女儿而无法专心工作,因此就产生了春夏秋冬四季。 处女座是十二星座中的第六个星座,守护星是水星,守护神是罗马神话中的墨丘利,在希腊神话中是天使赫尔墨斯,他是个知性的神,也是众神的传信者。这个星座出生的人,敏感、直觉力强,善于推测未来的变化并擅长把握良机 农业女神得墨特尔和宙斯大帝育有一女普西芬妮,有一天普西芬妮在野地摘花时,有朵从为见过的美丽花朵正盛开着,正当她伸手要摘时,地面突然裂成好几块,就掉下去了。母亲得墨特尔誓死也要找回失踪的女儿而四处寻访。看到所有事情经过的太阳神赫利俄斯乃告诉得墨特尔,因冥王海德斯欲娶普西芬妮为妻,而将她带回地下,得墨特尔因为悲伤过度而使植物枯萎,大地一毛不生。宙斯看事态严重,乃向海德斯说情,可是海德斯在普西芬妮要走时,拿了冥界石榴给她吃,普西芬妮因为可以离开,高兴吃了四个,结果被迫一年有四个月要留在冥界,这四个月就变得今日万物不宜耕种的冬天,普西芬妮一回到人间就是春天,得墨特尔就是处女座的化身。 天秤座 Libra 9/23~10/22 在希腊神话中,传说天上的正义女神雅斯特丽亚奉了天神宙斯的命令,要到地球主持裁决与审判的事情。当雅斯特丽亚到达地球之后,她用正义的力量处理人类勾心斗角与互相残杀的事,带给人间很好的醒悟作用。 可是,当雅斯特丽亚在人间一面主持正义,一面观察人类的一举一动时,她发现人类并没有因为正义的存在而改过向善,反而变本加厉,不知悔改。看到这种情形,她决定给人类一个惩罚。 后来雅斯特丽亚回到天上去,将天秤放置于天上成为星座,让人类在白天的斗狠厮杀之后,到了晚上可以看到天秤座而心存警惕及悔改。这就是天秤座的由来。 天秤座在十二星座中排第七,守护星是金星,守护神是希腊神话中的阿佛罗狄忒,在罗马神话中是维纳斯,掌管美与爱及婚姻、谷物的丰盛收成。这个星座出生的人,有很高的美的意识,重视和谐与平衡。 此乃正义女神亚斯托雷斯在为人类做善恶裁判时所用的天秤,亚斯托雷亚一只手持秤,一只手握斩除邪恶的剑。为求公正,所以眼睛皆蒙着。从前的众神和人类是和平共处于大地上,神虽拥有永远的生命,但人类寿命有限。因此寂寞的神只有不断创造人类,然而那时的人号好争斗,恶业横行,众神在对人类失望之余回到天上。只有亚斯托雷斯女神舍不得回去而留在世界上,教人为善。尽管如此,人类仍继续堕落,于是战争掀起,开始了打打杀杀。最后连亚斯托雷斯也放弃人类而回到天上。而天空就高挂着钟爱正义和平公正的天秤座。 天蝎座 Scorpio 10/23~11/21 在希腊神话中,传说海神波塞冬的儿子奥立安是一个长得很英俊的巨人,同时也是身手敏捷的猎人。但是奥立安的口气太过狂妄,经常出言不逊,他说过:“在这世界上,没有一只猎物能逃过我的狩猎。” 他说的这句话,结果被天后赫拉听到,于是她便派一只大蝎子,潜伏在他必经之路并且攻击他。受到偷袭的奥立安,不幸遭到大蝎子的攻击,后来毒发倒了下来,正好将蝎子给压死了。 赫拉得到胜利后,便将这只有功的蝎子放置在天上成为天蝎座。 天蝎座的守护星是冥王星,守护神在希腊神话中是哈得斯,在罗马神话中是冥府之王普鲁托,掌管生死、灵魂等事。这个星座出生的人,拥有强韧的生命力及永不疲倦的充沛精力。 在古希腊时代,海神波塞顿的儿子奥立安是位有名的斗士,不仅是美少年,又是有强健体魄的男子,所以相当有女人缘。他本身也相当自豪,还曾大言不惭的公告天下:世界上没有比我更棒的人!赫拉女神听到后相当不悦,乃派出一只猛毒的天蝎去抓奥立安,并放逐到原来的地方。天蝎悄巧溜到毫不知情的奥立安身边,以其毒针向其后脚跟刺去,奥立安根本来不及有所反应,就已气绝身亡。因为有此功勋,所以天上就有天蝎座。即使现在,只要天蝎座从东方升起,奥立安座(猎户座)就敢紧向西方地平线隐藏沉没。 射手座 Sagittarius 11/22~12/21 在希腊神话中,传说天神宙斯的父亲克罗诺斯所生下的孩子叫凯龙,他是一个半人半马的神,从小就从阿波罗及月神阿尔忒弥斯那里学到了许多技能及知识。所以凯龙相当聪明,而且天性相当善良并且充满智慧,并不像其他的神那么凶暴残忍。 原来凯龙是属于不死之身,但最后仍旧死去了。这是因为当时大力士海格立斯跟其他的神在争斗时,由于凯龙生性爱好和平,所以退出这场打斗,结果在混乱中不小心误中了对手的毒箭,因而受伤痛苦不已。 凯龙为了不使自己终生活在痛苦挣扎中,于是将自己的不死之身传给了普罗米修斯,然后他就死去了。当天神宙斯知道这件事后,相当难过伤心,就将凯龙的形体升上天空成为射手座。 射手座在十二个星座中排行第九个,守护星是木星,守护神是希腊神话中的宙斯,也是罗马神话中的尤皮特,他是个全知全能、自由奔放的神,也是众神之王。这个星座出生的人,对任何事充满好奇心,富有知识。 从前有个半人半马族,乃是上半身为人,下半身为马的野蛮种族。然而在一群残暴的族人当中,只有收获之神克罗那斯的儿子肯农为贤明的半人半马,不仅懂得音乐,占卜,还是海格拉斯的老师。有一天海格拉斯和族人起冲突,被追杀的他就逃入肯农家中,愤怒的海格拉斯就瞄准半马半人族频频放箭,却不知老师肯农也混在其中,而射到他的脚。因箭端沾了不死之身,所以无法从痛苦中解放。巨人神普罗米修斯乃废了其不死之身,让他安详而死,而成为天上的射手座。 摩羯座 Capricornus 12/22~1/19 在希腊神话中,传说天上的牧神潘是天使汉密斯的儿子。这位外貌有点奇特的牧神潘,有着山羊角、羊蹄和山羊胡子。他有一次在尼罗河畔参加众神的宴会,在场的众神都表演自己拿手的绝活,以助酒兴。 当轮到他演奏牧笛时,美妙的牧笛声音传遍整个大地,不料却引来怪物提风,诸神看见怪物的出现,吓得在纷乱中连忙变身逃去,而潘也正想化身为鱼逃走,结果因为太过紧张,使得仓促中跳入水里的下半身变成了鱼尾巴,而上半身依然是原先山羊的模样。 天神宙斯瞧见他的模样,觉得非常有趣,于是将这半羊半鱼的样子化为天上的星星成为摩羯座。 摩羯座在十二星座中排行第十位,守护星是土星,守护神是罗马神话中的农神,也就是希腊神话中的司时神,主司大地与时光。这个星座出生的人,很有耐心与毅力,具有不可思议的吸引力。 牧神潘恩是众神传信天使—汉密斯的儿子,他的相貌异常奇特,有着山羊角、蹄及胡子,他是个非常优秀的音乐家。由于潘恩能演出美妙的音乐带给众神欢乐,所以他常受被邀请到宴会中助兴。有一次,他应邀参加并为众神们吹奏时,大怪物提风突然出现并大肆倒乱。提风横冲直撞闯入宴会,众神们都纷纷走避。潘恩在慌忙中也化作鱼跳入尼罗河中,因为太过紧张的关系,只有下半身变成鱼尾,而上半身仍旧还是山羊的模样。这就成了半鱼半羊的山羊座

第3篇:希腊神话之宇宙起源

Afterwards, Earth lay with Heaven and bare some babies, including Rhea and Cronos who was wily, youngest and most terrible of her children, and he hated his lusty sire-Heaven. Heaven was so vicious that he hide his sons all away in a secret place of Earth so soon as each was born. Earth, as Heaven’s wife, was so anxious that she hope her sons can p

李玲英语三班

学号:312012050201326

第4篇:古希腊文化的现实意义

古希腊文化的现实意义,从这个角度比较新颖,参考资料如下:记得给满意答案额!!

古希腊文化,尤其是其绚烂之至的神话千百年来总吸引着世界各地无数爱好者的目光,对其研究不计其数。本小组欲以今日眼光,重临谬斯的盛宴,浅嗅宙斯的气息,就古希腊神话的现实意义,作一番浅薄的探究,在此小谈所得。

在西方文明的发展史上,古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被称做哺育西方文明的两只乳房,所以说,两希文化是了解和研究西方文明的一把开门钥匙。对于古希腊文明来说,它的史诗和神话记载着这文明的丰富信息,因此从史诗和神话开始的探究是研究这种文明的基本的、也是首要的探究。这里我们将讨论古希腊神话和奥林匹斯神统在人类文化学上的丰富内涵,修正长期来人们对于神话的简单化的肤浅的认识,从而管窥希腊神话原有的品格和身份。

初拜谬斯望沧海,重识易安聆波澜。起先对此的热爱,源自对其神话本身美好意境的单纯追求。长期以来,一般的人都接受过马克思关于神话的看法,认为神话发育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人类的童年时期,它的瑰丽的故事和充满幻想的思维偏向乃出自原始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愿望。高尔基说:“一般说来,神话乃是自然现象,对自然的斗争,以及社会生活在广大的艺术概括中的反映。”

在我看来,马克思和高尔基们的论述很精辟,他们揭示了神话的本质特点,然而他们的看法似乎还有待于进一步阐述和补充。他们的观点比较注重于神话中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而比较忽略神话中人对自身的精神文化的关系。正如马克思自己所说:“人类是社会动物。”人与社会本来就是一体的,研究问题是厚此薄彼难免会有偏颇。这也就是我们此次研究的侧重点。既然神话是人的创造,神话自然也体现人自身的文化性格和精神面貌。而希腊神话,作为一个极其复杂完备而又绚烂多彩的系统,具有无可比拟的现实意义。

一、现实基础

古代希腊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希腊人的活动范围主要包括现今的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和地中海东部各岛屿。此外,他们很早便与黑海沿岸地区的居民交往,向意大利半岛南部沿海和西西里岛等地区移民,足迹远至西地中海和北非。古希腊人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创建了璀璨多彩的文化,传下丰富的遗产,神话传说就是其中之一。

古代神话的产生历史久远,它乃是处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时期的远古人类借助想像征服自然力的产物。由此,古代神话必然包括神的故事和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和冲突的故事,即英雄传说两个方面。神的故事更明显地反映了古代人类把强大的自然现象形象化的丰富想像力,英雄传说则主要是对可能具有某种历史性的传奇人物及相关事件的崇拜和理想化,反映了远古人类的生存活动和与自然进行的顽强斗争。古希腊神话也是包括了这两个方面。

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形成时期很早,是远古一代代人集体创作的结晶。神话起初口传,后来见之于书面文字。它的最早的传世书面文献当推荷马史诗。史诗中除了主体故事外,还提及了许多其他的神话故事,那些故事显然在当时已是广为流传、普遍知晓的。在荷马之后不久有古希腊诗人赫西奥德的长诗《神谱》,扼要地记述了许多神话故事,并立力图把那些故事谱系化。古希腊悲剧的题材基本都是取材于神话,是作家对那些神话故事的现实理解的戏剧体现。公元前3世纪之后希腊化时期的亚历山大里亚学者们在对古典作品的收集和注疏中,对古希腊神话的收集和保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些诗人则在学识性原则的指导下,发掘出许多鲜为人知的神话典故。

与所有已知的民族神话相比,古希腊神话最为丰富多彩。不仅如此,古希腊神话还具有别的民族神话无法比拟的人性内容和系统结构,构成了它独特的世界景观。这种独特的神话世界景现是古希腊人的伟大创造,但不可否认,它还与前希腊文明即爱琴文明相关,与以克里特一迈锡尼为核心的地中海周边地区的文明相关。

从纪元前四——三千年开始,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地中海地区的文明揭开了人类在欧亚非三大洲交界地区的历史,这就使得地中海地区和希腊地区处在几大文明交汇的优越位置,因而,民俗文化的多元化首先使这个地区的居民及其流动人比印度或中原更具有宽容大度的容纳性。虽然这里各民族,各部族之间的冲突此起彼伏,但这是在异质文化的交际之中进行的,而异质多元的文化使这个地区的人民具有开放的心态,由此,在所有的前希腊文明被消灭以后,多元异质的的文明记忆在新的希腊民族心中依然存在,并且还据之以新的历史创造。古希腊神话长久以来被人们当作一种泛灵的表现,或者被当作是梦幻的象征,或者被当作对自然的变形模仿,或者被看成是神明的传言。

总之,泛灵论的神秘主义思想和自然崇拜的狭隘唯物主义思想流行多时。然而在前苏各拉底时代,古希腊人却从来没有怀疑过神话与真实历史之间的联系,而在十九世纪后期,随着谢里曼,得费尔德等人古迹发掘和考古工作的展开,线型文字A和线型文字B的发现及对线型文字B的解读与阐释,前爱琴文明的辉煌灿烂的文化就冲破了历史的黑幕,轮廓清晰地出现在人们面前。于是,关于古希腊神话和史诗的内容就成为一种扎根于民族土壤的厚重的历史文化而不是虚幻飘渺的远古梦呓而被人们重新认识。十二世纪多利安人侵入希腊地区以前的历史文化,在兹拉特科夫斯卡雅的小而有趣的著作《欧洲文化的起源》里有引人入胜的介绍。然而关于多利安人侵入希腊地区以后到荷马时代的四百年的历史却杳然而渺茫。然而,从欧洲整个历史文化的发展来看,这黑暗时代的四百年,却犹如妇人怀胎,孕育了一个人类文明中从没有出现过的怪胎—— 希腊文明—— 逐渐形成了的独特社会民主政治形态 — — 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要是说人类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了现代,那么我们可以说从公元前六到五世纪的希腊开始。因为过去的一切文明历史,都是王权专制的历史,而所谓现代时代,也就是社会民主政治的时代。虽然希腊罗马以后,人类历史又走进一千几百年的王权专制时代,但是在今天看来,希腊与我们的时代却似乎非常接近。而希腊的神话和史诗的丰厚的人文内容依然是我们今天 “认识你自己”的逻辑起点。

二、是神或是人?

希腊诸神不似中国的神明般高高在上,而是高度人格化现实化,有其喜怒哀乐和私欲纷争,后人才诧异从中竟看到了原始的人文主义思想萌芽。希腊神话对人对神都作了真实的展现,不粉饰光明,也不掩盖黑暗。对人对神,它都同等对待。不因为他是英雄而遮盖其卑鄙,不因为他是神而掩盖其虚伪。若要略谈与中国神话的差别,大致可概括为三点:

1、中国古代神都是,断绝七情六欲,不食人间烟火,充满神秘色彩。希腊神与人同形同性,既有人的体态神个性鲜明,没有禁欲主义因素,也很少有神秘主义色彩。美,也有人的七情六欲,懂得喜怒哀乐,参与人的活动。

2、对神的评判标准不一样,中国尚德,希腊更侧重于智慧。

3、中国的含有祖先、宗教崇拜成分,希腊的没有。 面向海洋的民族开放自由、富有冒险探求精神,而深居内陆的民族则拘谨保守、有自安心态;这在神话中也表现无遗。这既是由当时社会现实和人们真实的思想文化差异所决定,又对这两个世界的统治力量、人们的价值观念起了深远影响。

以下浅提希腊诸神,以窥一斑:

在奥林匹斯神统中,有数不胜数的各种各样的神,一般认为其中有十二主神,但有不同的版本,其中之一是:

1) 宙斯:天神之父.雷电之神,天地间万物的最高统治者,正义而任性、好色

2) 赫拉:宙斯的正妻。是女性的代表,掌管婚姻和生育。性格特征嫉妒。

3) 雅典娜:起初被视为女战神,后逐渐变为智慧女神和雅典城的守护女神。

4) 阿波罗:太阳神,在诗与艺术中表现为光明、青春和音乐之神。

5) 阿尔忒弥斯:月神,又是狩猎之神、处女之神,是女性纯洁的化身。

6) 狄俄倪索斯(又称巴古斯):是洒神与狂饮欢乐之神。

7) 阿佛洛狄特(又称维纳斯):美和爱之女神。她的忠实随从小爱神厄洛斯(又称丘比特)手持弓箭,被射中者即跌入情网。

8) 波塞冬:海神。

9) 哈得斯:冥王。

10) 赫斐斯托司:火神和匠神。

11) 阿瑞斯:战神。

12) 赫斯提:灶神。

十二个主神都有鲜明的性格与七情六欲。他们具有人的性格和情绪,具有超人的特殊本领。古希腊除了神的故事以外,还有许多由神与人交媾而生的半人半神的“英雄”。关于英雄的传说,最为有名的是阿喀琉斯的故事、奥德修斯的故事、赫拉克勒斯立十二大功的故事和伊阿宋率领英雄夺取金羊毛的故事等等。这个得到统一的系谱,结束了神与神之间的征战和相互仇杀,每一位神都有他独特的职权及其管辖范围。这个组织起来的新的世界秩序成为神和人在其中活动和安享的宇宙。虽然此后还有提丰等恶神试图扰乱这个秩序,但终究没能得逞。在这个神话系谱里,我们看到,即使是十二主神,他们有管辖天、海和地中冥府的神,也有星宿之神,有管辖人间主要活动领域的灶神,有人类得以自立的火神匠神,有处女神和爱神婚姻女神,有起干戈斗智慧的战神和智慧女神。可见,在各个可能的领域,都有着它的主宰,并且他们相互之间并不老死不相往来,而是频繁接触。奥林匹斯是他们每日欢娱嬉戏的神圣场所。

这样的神话观念,可以说植根于古希腊尤其是雅典盛极一时的民主政治制度和人们的民主观念,又在潜移默化中对希腊人灌输奴隶制民主和自由思想的意识。将神人格化,绝不仅仅是文化本身的需要;因为这样使人认为,神——或者说它所象征着的权威,并不是不可触及的。用现在的话说:“神之所以成为神,只是因为他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他便成了神。”换句话说,从思想上出现了否定一切权威的倾向。甚至在人之中也出现了英雄,这说明连英雄崇拜也带有“民主”色彩;正是在这种观念指引下,西方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特别强烈,这也早早地为后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繁荣提供了精神土壤。这就不难理解拿破仑的那句经典名言:“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以说,作为一个刚刚从沿海洞穴搬入内地的奴隶制文明来说,在生产力条件落后、粮食油布等生存资料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下,绽放出如此一朵惊艳的奇葩,也是人类史上的一个奇迹了。这不由得令我们想到了年代相近的春秋战国,也是奴隶社会,也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产生的思想和文化也成了中华民族乃至东方许多国家的思想文化源泉,却总能找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类的语句,不住让人感叹历史的相似与迥异。只是正是在这样的时期,也就注定了东西方文化要就此彻底分道扬镳。而神话,就正是一片三秋的叶子,可以“一叶知秋”。

三、深远影响及启示

古希腊神话里强烈的人本思想不仅为当时繁荣一时的民主政治提供了思想来源和理论依据,而且成为近现代西方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及民主运动的有力武器。既然神都是有七情六欲的,那么,作为君主,即使像路易十四那样宣扬“朕即国家”的理论,也显得多么苍白无力:那么,作为教会,即使极力宣扬禁欲思想和来世说,又能禁得起多大挑战?所以,当千百年后人们打出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旗号的时候,封建主和教会才会感到无比的恐惧;而事实也证明,他们的恐惧很有道理。既然人应该有自己的位置和尊严,那么,在这种精神鼓舞下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变革者们才能不惮于前驱,争相在历史的拐角处书写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即使就对文化本身的影响而言,其作用也是非比寻常的。许多文学作品、艺术作品,以之为题材,承袭其遗风。古代西方早有“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归于罗马”之说。希腊文化可以说是绚烂夺目的浪漫主义艺术的源泉。而文化特色与现实意义交汇融合,形成了完整的统一体,寄寓于这些神话之中,更是成为人类精神世界的瑰宝,让后人忍不住细心凝视,深深陶醉。其文化内核既明显与婆罗门教等强烈的等级观念对立,又与很多声称“人生而平等”的宗教的干涩说教和苍白论调不同。它声言正义而用朴素的语言缓缓道来,其文化魅力和现实色彩让人陶醉不已。这也引发了人们另一个自然的思考: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些什么吗?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决不是教条上“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那么简单。作为文明本身,它兼收并蓄,既继承了原始的穴居文化,又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广泛吸取亚欧非各地的文化精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若能以虚怀而待八方文化,我们自己民族的文化也一定能发展壮大。而对于思想上而言,发扬以人为本的精神,尊重个人权利和思想自由,既是时代的必然趋势,又是人类漫长历史的一贯追求。

所以,古希腊神话具有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根源在于它既是时代的精华,又是人类永远不朽的宝贵财富。它传达着古人对世界对人生的观点,也启示我们思考对今人应有的对世界对人生的态度。这,就是它真正魅力所在,是它永恒不朽的闪耀光芒。

第5篇:古希腊罗马文化对西方的影响

罗马人保存了希腊和中东地区的文化成果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古希腊罗马人在吸收丰富的东方文明古国的基础上,根据本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创造自己独特的文化,成为希腊—罗马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欧洲其他地区的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将分别论述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对西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一谈到希腊文化我们首先会想到希腊的神话故事,今天我将浅谈希腊神话对西方的影响。

希腊神话主要由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组成。神的故事主要包括开天辟地、神的产生、神的谱系、神的日常活动、人类的起源、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会有季节的变化等,几乎外事万物都有一段优美的神话故事。英雄传说起源于对祖先的崇拜,记述远古时代英雄征服自然、为集体造福的业绩。希腊神话内容丰富,具有天真优美的幻想和清新纯朴的风格,为古希腊文学家和艺术家们提供了大量的创作题材,对西方后世文学创作及文学艺术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西方的文学作品大多都会用希腊神话中的意象来寄托主人公的复杂情绪和思想感情。例如,在希腊神话中有一则极优美动人的故事,就是菲罗墨拉和普洛克涅的神话,这则神话对后世西方文学创作有深远的影响,菲罗墨拉—夜莺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者最东雅兴,抒发胸臆的对象。

西方文学艺术作品的体裁来源于取之不尽的希腊神话,古老的西方文学典籍《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记》,奥维德的长诗《变形记》,都是希腊神话的演化物。

希腊神话促进了造型艺术的发展。现代西方的大多数雕塑家都选取希腊神话中的一些人物作为雕刻的对象。例如:《雅典娜》、《希腊人与特洛亚人之战》等等。

由此可见,希腊神话对西方的影响是巨大的,是根深蒂固的。

罗马帝国继承了希腊的一些传统,但是由于疆域的扩张,以及为了更好的治理国家。罗马建立了严格的法律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建立对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定有着深远的影响。法国1804年民法典,德国1900年民法典都继承了罗马私法体系。

总的来说,罗马法对后世西方立法所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罗马法的许多制度和原则在西方法律中得以延续,例如美国的《权利法案》;罗马法中的许多概念、术语在西方法律中依旧可以见到;罗马法学家的思想和学说在今天的西方法学中任然引起众多学者的探索。

大家肯定很奇怪,为什么罗马法会对后世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其原因主要有:罗马法虽然是奴隶制社会的法律,但却是建立在私有制和简单商品经济基础之上,对保护私有制和简单商品经济的一切重要关系都有详细地规定;在法学家的努力和推动下,罗马法体系完备,内容丰富,立法技术高超,而且能够适应社会变迁的需要,不断调整和更新,使其更趋完备。这样罗马法便能适应西方商品经济的私有制社会,并且为其提供借鉴。

罗马帝国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他所制定的罗马法却是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我们一定要好好的利用。

当然古希腊罗马文化对西方的影响还远远不止这些,其对西方的影响已经深入西方社会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公共工程、建筑、艺术、基督教、语言、科学、天文、农学、医学、哲学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哲学方面,古希腊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哲学思维、科学精神、民主政治、文艺精神等方面的原创性,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础。以扩张的方式将先进的文化传向欧洲各地。古希腊罗马人还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在罗马帝国最后一个时期,基督教被定为国教,从此开辟了基督教的时代………

古希腊罗马文化已经渗透到西方社会的方方面面,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第6篇:希腊文化对西方科技发展的影响

通过阅读资料了解了希腊文化对西方科技发展的影响,使我懂得了许多以前不甚懂得的有关发展史。由于古希腊海湾、海岛众多,航海业发达,因此同其他地区,特别是同埃及和西亚各国有着广泛的商业、文化联系。早在古希腊文明诞生之前,在西亚的两河流域的峡谷里就连绵不断的产生了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和亚述文明。那里已经具备了较先进的书写、冶金、纺织等手工艺术,数学、天文学、建筑学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地处北非的埃及,在工业、农业、科学、文学艺术方面也出现了古代罕见的奇迹。这一切都对希腊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古希腊文化作为古典文化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都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爱琴海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伯来文明和古印度的影响很巨大,对西方科技发展更加深远。

希腊文化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一是:柏拉图(柏拉图,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古典希腊哲学家,受教于苏格拉底,并教导了亚里士多德。他最著名的作品,《理想国》描绘了他幻想的“完美”国家。他也写了《律法》和许多苏格拉底的对话录。)以后的西方,哲学和科学形成了同步发展,哲学站在科学一边,竭力证明科学才是真理。

二是:亚里斯多德(亚里士多德更重视从感观获得知识,而且将相对的更多地获得经验主义者的现代标签。因此亚里士多德为之后最终发展进入科学方法的世纪做好了准备。如今仍然存在的亚里士多德作品以论文的形式出现,大部分并未被作者所发行。最重要的包括了物理学、形而上学、(尼各马科)伦理学、政治学、论灵魂(在灵魂之上)、诗学和很多其它的作品。开创的实践理念使西方世界的哲学与实验研究相结合。18世纪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提出的批判主义认为:科学是以先验形式和知性概念开始的,应该把这一些形式和概念发展到深入人心的结构。从而进一步设定了哲学指导科学的使命。尽管这种观念曾受到传统宗教势力的强烈反对和残暴干与,但是它仍然不负众望,勇往直前的发展。

哥白尼、伽利略、笛卡儿、牛顿、阿基米德、达尔文、摩尔根、魏尔啸、爱迪生等人在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把西方科学技术水平推上了空前高度。十九世纪到上世纪末,人们在声、光、化、电….等各个方面取得了瞩目惊心的伟大成就。把一个人类社会活脱脱推上了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平台。所有这些科技成果的问世,无一不是由西方世界首发。而西方文明是航海文明,航海文明突出特点就是特别重视经验的积累和技术方法的研究。这就产生了实验理性,逻辑理性和数学理性,发展了科学归纳法,科学实验法和理性演绎法。航海的需要直接推动了天文、地理、物理等多门科学的发展。古希腊的实验理性,逻辑理性和数学理性的解对西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推动作用。哲学和实践相结合使这种精神得到了极大发挥,对西方科技的发展影响很大。

由以上看来,古希腊文化对西方科技发展的影响很巨大。

参考文献: 希腊文化的成就 浅析西方文化精神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古希腊建筑

第7篇:《欧洲文化的起源》读书笔记

世承班王丽婷

我最近在拜读《欧洲文化的起源》 ,一本充满智慧与历史文化底蕴的书籍 。可能是因为这本书出版的年代太过久远了,泛黄的书页,生锈的书钉,却给了一份与众不同的读书感觉。细细品味,仿佛在翻一份老黄历,内容真实而吸引人,总是给予我新的知识与见解。 对于这本书,我最感兴趣的莫过于传说与事实这一部分里面的神话了。其实这学期我在上外国文学史的时候就特别对古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特别感兴趣,而《欧洲文化的起源》这本书正好凤毛麟角般的涉及到一点,简直就是无巧不成书。

美丽的古希腊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神奇的梦。这里有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在神的故事里,有着一个庞大的神的谱系,这些住在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并不像那群东方之神一样忧患重重、忍辱负重,而是打打闹闹地过着人一样的世俗生活。如天父宙斯就经常下界追逐引诱凡间女子,而他的妻子赫拉则如同一个妒忌心极强的女人一样迫害她的情敌。正是因为幻想与人性的融合,才使得这些神话故事拥有无穷魅力。在英雄传说中,则大多是英雄们为民除害的故事,有赫剌克勒斯的十二大功的故事,伊阿宋取金羊毛的故事,珀尔修斯取女妖头颅的故事,忒修斯杀死食人牛的故事,奥德修斯漂泊的故事等。在这神话的遐想中,古希腊人寄寓了自己的智慧、理想、情感、愿望。虽然,神话是先民们通过想象对自然和社会的解释,但也真实地表现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因而它的天真浪漫,它的活泼乐观,它的纯真质朴,都成为人类童年时期自由天性的真实写照。童年,有粗野的儿童,也有早熟的儿童,而马克思却说“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他们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今天,当人性的童贞逐渐为成年的理性所取代的时候,这时你却可以从古希腊神话中找回那份童年的纯洁无暇。这便是古希腊神话所显示出的“永久的魅力”。

同时古希腊神话是一部以神话方式记载的人类历史。古希腊神话中有的传说,可以看成是用象征文化方式记录的人类发展简史。比如,英雄传说中,海格立斯曾作了十二件大功,他杀死了九头水蛇。那么据意大利历史学家维柯考证,这实际是代表了人类所走过的文明历程。涅墨亚雄狮是大森林的象征,九头水蛇是沼泽地的象征,实际是表明了人类用自己的劳动,征服大森林,迈进农业文明的历史进程。又如,提修斯杀了米诺托牛,则是曲折地反映了雅典王子提修斯冒险到克里特岛获取航海术这段历史。又如,著名的三美神金苹果之争,其实是关于土地平等权益的一场争端。由此引发的特洛伊战争则是古希腊为拓展生存空间,谋求海外制高点的一段挑战自然的历史。人们考证了这一历史事件的时间大致在公元前

1250年。19世纪英国的伊文思博士成功地发掘到了阿伽门农王宫,佐证了神话传说的许多观念,神话终于获得了历史学家的认可,成为不可多得的人类精神觉醒历程的活化石,成为研究心理史学的素材。

所以说古希腊文化是欧洲文明的起源。它在广大爱琴海的怀抱中诞生,如同蔚蓝色海洋中的一颗明珠,在包括荷马在内的众多诗人的修改创造下,在古代游吟诗人的竖琴的伴奏中,来自各地的英雄传说逐渐汇聚在一起,凝聚糅合了艺术的美感,最终汇集成了雄伟的史诗,代代相传。而出于罗马人对希腊璀璨绚烂的文化的崇拜,罗马文化也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罗马诗人常常取材于希腊神话,给后世研究希腊罗马神话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参证。不论是希腊神话还是罗马神话,都在欧洲文化史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对欧洲文艺及人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神话不仅仅是文学殿堂中的一枚明珠而已。它是爱琴海上的一座翠绿小岛,在这里,欧罗巴从公牛背上悠悠转醒;在这里,欧洲大陆的文化悄悄滋生繁衍;在这里,无数的神的子民在爱琴海的摇篮中成长,从海港启航驶向未知的冒险征途,探求自然,找寻自我。

上一篇:期货实训报告下一篇:中班防溺水安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