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评优课经历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06年我参加了区里举行的评优课比赛, 获得了小学数学组一等奖, 被推荐参加市里的评优课比赛。这对于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既是一次机遇, 更是一种挑战。

俗话说: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在接到通知开始, 我就开始为自己加油充电, 精心上好平时的每一节课, 虚心向老教师学习, 大量阅读了有关教育教学的杂志、书籍, 观摩了大量名师的教学实录, 这段准备的日子, 使我无论在理论水平上, 还是教学业务上都有了很大提高。

1 学习

聆听了徐斌老师的几堂课, 给了我很大启发。

“数学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 主动的, 富有个性的过程。”徐老师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 设计了较多的数学游戏, 引导学生在“玩”中学, “趣”中练, 在“乐”中长才干。

1.1 数学游戏要有趣

儿童的成长离不开游戏, 新颖、多样而又富有情趣的游戏会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情, 激发参与的热情,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如在教学二年级的《确定位置》时, 徐老师用一种轻松的语气告诉学生:“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 每个小朋友都拿着一张座位卡, 看一看你的座位卡, 带着自己的东西, 轻轻地找到自己的新位置, 找不到位置的同学到前面来。”三个找不到自己位置的同学到前面以后, 出示了他们的座位卡, 同学们明白了原因, 因为他们的座位卡是有问题的:第三组第个, 第组第四个, 第组第个。徐老师这时不失时机地问同学们:你们现在可以帮助他们找到座位了吗?从而引出新课——确定位置。不知不觉, 同学们在快乐地氛围中, 已经开始学习数学了。这时, 学习对他们来讲, 是一种乐趣, 学生乐在其中, 学在其中。

1.2 数学游戏要有挑战性

如果游戏内容过于简单, 学生参与的热情就会降低, 如果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有一定挑战性但通过努力又可以完成的游戏, 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探索的欲望。如在学习《平移和旋转》一课时, 徐老师和同学们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猫想捉到老鼠, 可是狡猾的老鼠在猫的必经之路上设置了一些障碍。在这个游戏里, 猫只能向左、向右、向上, 向下直行。如果请你帮猫捉到老鼠, 要先向哪儿平移几格, 再向哪儿平移几格?走哪条路线是最近的?这样一来, 学生不光要考虑可以怎么走, 还要考虑怎么走最近, 这就需要比较走的格数的多少。给了学生充分发挥自我的机会, 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 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1.3 游戏中要体现合作意识

很多游戏鼓励学生开展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的竞争,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但也有一些游戏是要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才能完成的。如在学习《鸡兔同笼》一课时, 徐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分组游戏:同学们4人一小组, 游戏规则是:每个小组一个信封, 每个信封里都装有两种面额的硬币:2分的和5分的, 共7枚。每个信封的外面都写了这个信封里共有多少钱, 每组都不一样, 小组之间相互帮助, 使每个同学都能猜出信封里的硬币各有几个。这里通过小组合作, 共享探索成果, 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

又如在学习《认识万以内的数》的时候, 让同学们利用手中的0~9十张数字卡片摆数。当有个同学说要摆出2070的时候, 很多同学没有办法了, 因为他们手中只有一个0, 怎么办?这时徐老师一句:自己想办法!给了同学们思考的空间, 很快, 就有学生想到:我们可以合作呀!这时, 游戏更打开了同学们的思维, 让同学们体会到了个人的力量有时是有限的, 合作也很重要。

1.4 游戏要渗透学法

数学游戏的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 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因此, 数学游戏中要尽可能地渗透一些数学学习与思考的方法, 从而回归到数学课堂。如在教学《认识乘法》一课时, 徐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做了一个拍手游戏: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听, 老师每次拍几下, 拍了几个几, 思考一共拍了多少下, 用加法怎样列式, 用乘法呢?这样, 游戏就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兴趣, 它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应用中学习, 在快乐中学习。

2 应用

不知不觉到了比赛的日子, 我上的正好是《确定位置》一课, 面对二年级的学生, 注意力很难集中较长的时间, 如何才能让他们“乐此不疲”呢?

因此, 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些游戏, 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进行学习。在学生会使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层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后, 设计了“猜动物”的游戏, 在一个5×5的方格纸中, 同学们只有说对了鼠标所在的位置, 才可以猜有没有小动物, 同学们为了能猜一猜, 都格外认真得去思考。然后让学生猜什么位置藏着小动物, 自己在电脑上点击验证。当出现小动物可爱的笑脸时,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说位置, 找位置, 猜有没有小动物。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学生也在不自觉中巩固应用了新知。

一堂课上完, 学生仍然兴趣盎然, 意犹未尽。孩子优异表现让我获得了市评优课一等奖, 这对我是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2008年, 我又参加了区里两年一度的评优课比赛。上的是四年级的《用字母表示数》, 这是学生初次接触代数知识, 对于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是本课的难点。我用课件做出一个精美神秘的魔盒, 当学生看到时, 注意力全被吸引过来, 这时从左边放进一个数, 经过魔盒的加工马上可以变成另外一个数。教学中魔盒发挥了神奇的作用, 学生边玩边自觉地思考, 在一次次验证的过程中, 借助具体的数体会了魔盒的秘密, 并自然地想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概括进去的数和出来的数之间的关系, 再次体验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概括性, 经历了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要求, 小学生年龄小, 好胜心强, 更有自我表现的欲望, 尤其在比赛中都想自己获胜。基于这一点我设计了竞赛性的游戏。比如在完成《用字母表示数》新课内容后, 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比大小。在规定的时间内, 写数, 谁大谁获胜。第一轮同学先比。第二轮, 学生和老师比。学生无论说什么数, 老师的数总比他们的大。原来老师写的是字母N。同学都不愿和老师比。接下来提高要求, 老师的数不变, 你能不能写出的数比老师的大。学生就更感兴趣了。于是, N+1, N+2……就出现了。这个游戏,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字母不光可以表示数, 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整堂课, 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 精彩的发言接二连三。精心的设计, 连贯的过渡使我获得了区评优课一等奖。

3 反思

游戏教学的方法虽然很受学生的欢迎, 但也并不适合所有的教学内容。在2009年的市评优课中, 我上了《认识小数》一课, 在这节课中我致力于学生数感的培养, 完整严密的数学语言的表达, 让学生静下心来学数学, 沉下心来去思考, 体现数学学科逻辑性、思维性强的特点。课堂上能够感受到学生思维在流动, 知识在储备。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说的, “不要使教学变成活动种类变化多端的万花筒”。因此用得恰当, 才会起到真正的作用。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自己参加评优课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出发,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 探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 努力创设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评优课,游戏,反思

上一篇:电力变压器行业现状及问题浅析下一篇:浅谈金属防腐蚀的特点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