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题研究计划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论是我们生活还是工作中,计划总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帮助我们认清前进的方向,能让我们更顺利的实现目标,那么你会拟写计划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课题研究计划》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初中语文课题研究计划

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课题研究计划

一、研究背景: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反对填鸭式、注入式教学,解放学生的思维 ,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面向新时代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如何学习,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在学习上获得主动、自主和独立。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语文课题组将在上级相关部门和学校教科室的领导下,以推进课程改革为核心,加强我校的教学常规建设,完善我校的语文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认真进行课题研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个孩子都接受良好的语文熏陶。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研究的总目标:

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2、拓宽学生自主性阅读的渠道,扩大阅读面,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让学生能读通文言文。

4、通过无命题自由习作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审题,立意,自由写作的能力。

1

(二)预期目标

1、使学生"会学"、"善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特别是在学法指导方面的能力,并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探索初中生学习方法指导的途径及方式,形成系统、实用、开放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法指导模式。

四、研究措施:

1、建立课题组,形成管理网络。

由校长顾问,教导处监督,教研组长组织实施,教研组长、组员具体开展,做到分层管理,步步落实,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运行。

2、注重教师培训,加强理论学习。

实施"学法指导"的实验研究,对教师的教育思想和业务素质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组内首先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弄清"学法指导"的实质和任务,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

3、强化过程,加强全程管理。

首先开展课题研讨活动,使研究者明确研究的任务和目标;其次是加强调查研究,把握学生在实验前、中、后三个不同阶段的学法水平,以有的放矢的实施指导,不断修正课题研究方案,使课题研究工作更趋科学化和规范化;再次是开设学法指导课,选择课题承担者根据各自研究的内容上好实践课,供大家观摩学习;第四是督促全体组员不断总结,积极撰写论文、心得体会、个案分析等。

4、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的发展。

2 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法指导实验研究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我们的研究重点要放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学法指导上:

⑴ 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题地位。

⑵ 指导学习方法。主要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和心理倾向在课堂上进行渗透,在课堂后进行交流总结。

⑶ 培养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中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发展自我。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同时综合运用调查研究法、经验研究法、文献法、个案法及总结法等教育科研方法。

六、实验的组织与领导(指导小组) 实验小组: 组长:崔登基

成员:杨克河 王艳丽 刘艳丽 张玲娟

七、活动安排:

1、制定课题实验的方案、计划。

2、进行课题工作分工

3、进行理论学习

4、整理课题研究活动资料

5、每学年自主学习策略的研究阶段总结

6、总结课题研究活动成果

第2篇: 初中语文小课题计划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发现问题的过程、个人条件、学生现状调查)

语文教学的“以读为本”的观念已深入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心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让学生充分的读,让他们在读中感,在读中悟,同时培养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使学生们的情感得到升华。

在语文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一节课40分钟还是老师讲的多,学生读的少,一个简单的问题都需要老师反复的引导,学生只是被动的听,根本感受不到课文的情感;在课堂上学生读课文时,没有进行品读和感悟,学习情绪浮躁,虽然课堂上我也要求学生感情朗读。但是,学生的朗读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完全脱离了文章所蕴含的感情。

在我们本册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不仅是中学语文的重要教学目标,而且也是学生感受文章感情,获得语感训练的重要手段。针对八年级学段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特意提出研究《中学语文教学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这一课题。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

1、朗读方式的有效选择和运用。

朗读方式不是单一的,包括朗读、默读,个别读、齐读,表演读、研究读等等,而感情朗读应该说是朗读的最高层次要求,但它绝对不

是能够一蹴而就的,需要其他朗读方式的奠基性训练,最终达到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目的。

2、本课题主要研究小学语文有感情朗读,达到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目的。

3、通过多种朗读方法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改变以往课堂教学的方法,改变了过去的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科学的教学理念,视朗读教学尤其是情感朗读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命脉,最终实现了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目标。通过课堂感情朗读的指导让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也都有计划、有过程、有步骤、有目标的。把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真正使学生的情感朗读能力不断地提高。

1、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走访、座谈等形式,了解目前我班学生的感情朗读现状和自己在指导朗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的研究建构意义。

2、行动研究法,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及他人的课堂,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求相关的解决策略。做到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首先要让学生有读的兴趣,读的欲望,只有有欲望才能愿意去干,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乐意去干,激起学生的兴趣,才可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2

才能确保其会主动地学习。其次在朗读中要让学生进入课文和情境,只有入情入境才能真正掌握内容把握情感,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范读激趣法 教师以清新、流利、包含情感的语气范读课文。学生在老师的朗读中充分感受课文的意境,体会文字的美妙。一种对美的追求油然而生,自然而然地会产生出读的欲望。

4、语言激趣我们班的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上,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以在朗读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讲求语言艺术,不吝惜表扬,多给学生些激励性的话语,在朗读课文前,教师可创设各种活动适当点拨一下学生的激情:“咱们比一比,看谁是个优秀的播音员。”在学生朗读完要及时给予肯定。诸如:“读的真棒!”“让人听得都醉了!”孩子在表扬中得到了肯定,看到了希望,更感受到了教师的爱。以后在朗读方面一定会更加努力。

5、重视资料积累,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6、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四、预期研究成果

改变以往课堂教学的方法,改变了过去的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科学的教学理念,视朗读教学尤其是情感朗读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命 3

脉,最终实现了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目标。通过课堂感情朗读的指导让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也都有计划、有过程、有步骤、有目标的。把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真正使学生的情感朗读能力不断地提高。

本课题主要研究培养我班学生情感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子读中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从而达到“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目的。 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1、 找出小学生在情感朗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运用多种感情朗读的方法,提高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

3、总结出一些成功的经验。让学生能在读中感悟,读出思想,读出情趣,读出意境。

第3篇:初中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计划

张香丽

一、课题的提出: 现阶段我们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 “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 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 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但目前课堂教 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还有很多课堂教学中 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纵过程中,还存在很多误区。我们就这一 内容进行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熟悉,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上风,优化我们 的数学课堂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建构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 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进步。小组合 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 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学习交往理论以为,思维的积 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 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互帮互学,有利于 发展学生的思维。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 研究、***探索、同等合作、发现题目、解决题目,相互启发、共

同进步实践创新能力、增加 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二)、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在教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 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公道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 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 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 好的基点。

3、科学的、公道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 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的内容

(一)目前小组合作学习 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1、过于夸大合作的形式。 合作学习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 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盲目地往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活动 中只注重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我们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 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课 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而直接让学生往合作,无 所事事,不知所措。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的合作。另一种情况是在学生大家都能 直接解决题目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内容缺乏挑战性。

3、忽略了学 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不敢放手让学生合作,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 的合作学习还是在教师同一的“安排”下进行的,学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师的指导下 按部就班,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

假象,只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在这里的互动中,教 师主宰了一切。

4、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 有三种极真个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 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 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 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 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事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

5、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合作小组是几个人为了共同 的学习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往往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只看重某一小组学得怎么样, 却忽视了小组的组成——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发展,忽略了对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 培养。

6、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与其自身 内在因素有很大的联系。学生自己的不同的个人因素,自己原有知识水平不同的层次,学习 能力的不同层次,表达能力的不同层次等等,都决定了学生在合作中不同的表现。合作学习 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学生会在合作学习中迷失自我。 对小组合作学习除了针对 以上题目进行相应的整改措施外,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进手,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体系。 {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

1、增强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往 发展自己的思想,往倾听别人的想法,往学会进行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 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

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爱好特点,设计一些适合 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每个 人的优点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练习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 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进步合作的有效性,必 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三)、选择合作的时机 合作学习夸大集体荣誉和个人责 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 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 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好。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 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 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 力的发展。

四、研究方法: 该课题围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采取 以下研究方法:

1、理性思辨:我们拟通过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 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 意识与能力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 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题目进行研讨、分 析,借以不断完善操纵方法,进步实验操纵水平。

五、课题的分析阶段研究计划: 第 一阶段:预备阶段

1、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2、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 题目,做好前测工作。

3、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4、 拟定课题实施操纵方案。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

1、课题组按照操纵方案初步实 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 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伦理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着力研究课内外相结合的操纵方法。 第三阶段:正式实施阶段。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2、每学期定期开展 专题性的研究。

3、课题组积累资料台帐。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

1、做好 后测工作,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3、收集资料,健全 资料台帐。

第4篇:初中语文课题研究

兴义市泥凼镇中学陈凤

一、课题名称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让学生开口

二、课题的目的意义

随着中学语文新课标的实施,教师的教学观念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必然要发生相应的改变,必将由原来的应试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成创新性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课题将重点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真正实现创新性教学。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理论为指导思想,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根据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结合新课标、新大纲,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从而推动我县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中学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2、找出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原因;

3、制定出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对策;

4、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理念;

5、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6、促进中学语文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学生“不回答问题”的现象,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学生方面、教师的教学方面等。

2、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在分析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原因的基础上找出相应的对策,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以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法、个别访谈法、个案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查阅相关的理论文献,系统地研究“不回答问题”的原因,根据这方面的教育研究成果,结合自已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分析本校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从而找出规律,设计出合理的研究方案。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课题准备(2012年10月—2013年3月)

①制定研究方案,完成课题方案的开题论证。

②通过调查、访问、问卷等手段了解学“不回答问题”的原因,找一些典型事例制定出“不回答问题”的的对策。

③准备一些前期研究的相关书籍,并且写好读书笔记。

2、第二阶段:课题研究(2013年4月—2013年7月)

①确定调查的对象、范围,探究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原因,制定出学生“不回答问题”对策,杜绝学生课堂“不回答问题”的现象,让学生会回答问题,并掌握回答问题的技巧。

②在我校推行“课堂积极回答问题”的活动,通过多种形式验证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写出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3、第三阶段:课题总结(2013年9月—2013年11月)

①整理各个阶段的材料,撰写结题报告。

②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论文。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的形式包括报告、论文、专著、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本课题形式是论文。

第5篇:初中语文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生语文学习习惯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名称

《初中生语文学习习惯和语文素养的培养》

二、课题背景

《新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明确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这一基本理念已经得到了多数教师的认同,但从实际落实看,却存在以下问题。

1.一些老师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习惯和素养的培养固然重要,但和中考是两回事,培养素养和习惯耗时多,见效慢,“远水不解近渴”,于是教学中一切以考试为中心,认为素养培养可有可无,有时间就进行,没时间就不进行。

2.在实践中缺乏长远规划,跟着感觉走,缺乏四年的整体思路,和针对不同学段和不同学情的具体安排。

3. 没能很好地处理好日常教学和素养培养之间的关系,不能把二者结合起来,在其他教学任务的冲击下,习惯和素养培养活动往往有始无终,不能形成常态。

4.关于习惯和素养的培养缺乏具体的标准,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宽泛,笼统,可操作性弱,没有具体的考量标准。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决定把“初中生语文学习习惯和语文素养的培养”确定为小课题研究的主题。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唤醒教师对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和语文素养这一理念的重视,帮助教师制定总体规划,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破解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语文习惯和素养的培养系列化,精细化,常态化。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必备习惯。

2.研究初中四年语文素养培养的整体思路和各学段的具体安排。

3.研究在日常教学中培养习惯和素养的具体方法和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

4.将课标对写字,古诗词积累、读书,写作等方面的笼统要求细化成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

四、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交流研讨法教学实践法

五、主要成员:

XXX等

六、研究时间和研究步骤

研究时间:2013年9月——2014年7月(习惯和素养的培养短时间内无法验证效果,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将课题研究时间定为一年)

研究步骤:

(一)理论准备期:

1.学习课标和相关理论书籍,提高思想认识,丰富理论知识。

2.请在本领域已经取得一定成果的教师进行专题讲座,激发感染成员的研究热情。

3. 利用课题研究群对研究内容进行交流研讨,对课题研究内容形成初步认识,制定出实施方案。

(二)实践期

按照实施方案,分学段,分项目进行实践。研讨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修正完善实施方案。成员撰写教育叙事,教学反思,教育随笔等,定期进行阶段性交流。

(三)总结期

收集整理过程性材料,将课题研究中产生的好想法,好做法总结提升,撰写解题报告。

六、成果预期

1.推出观摩课两节,面向全区展示研究实践成果。

2.结题时预计出版作品集一本,展现我区各校或各位教师开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和素养活动的做法和成果,将研究成果向全区辐射。完成呈现成果的“物化”向巩固成果的“固化”转变。

第6篇:初中语文小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名称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①为了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忽视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定格在书本世界里,割裂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隔断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语文教学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失去了实践和应用的价值。②割裂了学科知识间的联系,缺乏不同学科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③语文教学中明显出现“四多四少 " :老师讲解多,学生主动活动少;学生一味接受老师观点多,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的现象少;书面习题、机械抄写练习多,观察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少;读教科书多,阅读课外书籍少等等„„针对以上问题,我确定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这一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是为了使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作为新课程的一个新课题,它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对它的研究能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形成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搜集信息、处理信息 1

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思路,激发学习研究兴趣,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学习语文;帮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些也正是我们从事此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现状反思

2、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法探究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第一阶段:课题立项的准备工作阶段。主要工作包括了解在初中语文课中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历史和状况,作一些调查研究,建立课题实验设想并撰写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等。

第二阶段:完成实验研究的措施、方法并在教学中试用,论证其可行性、有效性,并对这些措施方法进行完善。对完善后的实验研究再次进行试验、论证效果。

上一篇:审管办工作总结下一篇:新型合作医疗问卷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