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海燕学案

2022-10-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9海燕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9《海燕》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海燕》

问题导读单: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2、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深刻体会作品的诗情、画意和理趣。

2、品析含意丰富的语句,理解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分析“海燕”形象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知识链接:

高尔基: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高尔基在俄语里的意思是“痛苦的”。高尔基要用文艺作品反映人民的痛苦,为人民的苦难而大声疾呼。所以用了这个笔名。主要作品有著名长篇小说《福玛.高尔杰耶夫》、《母亲》,自传性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写作背景:《海燕》写于1901年,当时,欧洲的工业危机波及俄国,工厂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再加上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革命斗争蓬勃兴起。3月4日,几千名大学生和工人为抗议沙皇政府把183名大学生送去当兵,在彼得堡喀山广场举行示威,遭到残酷镇压,有些人被打死,许多人被打伤。高尔基参加了这次示威,目睹了沙皇的暴行。3月12日他回到故乡后,根据当时的形式和示威的感受,写成了短片小说《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这篇小说的尾声部分。

一、注音:

非窜( ) 胆怯( ) 号角( ) 深渊 ( ) 呻吟 ( )

苍茫( ) 火焰( ) 困乏( ) 掠起( ) 蠢笨( )

飞翔( )

二、辨析形似字:

崖( ) 翡( ) 蜿(

)

涯( ) 斐( ) 惋( )

骚( ) 皎( ) 掏( )

蚤( ) 娇( ) 淘( )

三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首色彩鲜明的抒情散文诗,着重刻画了几个场面?在不同的场面中,海燕都有些什么样的表现?

四、试着设计本课的板书:

学生自评: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问题生成单 生成新问题:

同学们在自学的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难和问题吗?

问题一:

海燕在文中出场了几次?各写了什么内容?每次出场,总先写什么?这些内容对海燕形象的塑造起了什么作用?

问题二:除海燕外,文中还写了哪几种海鸟?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三:本文采用的最主要的写作方法是什么?

在文章的结尾,海燕为什么像“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为什么海燕对暴风雨充满了渴望?海燕的两次大声疾呼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问题训练单:

一、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呻吟( ) 白沫( ) 翡翠( ) 蜿蜒( )( ) 胆怯( ) 号叫( ) 深渊( ) 困乏( )

二、填空题:

1、高尔基是 无产阶级革命作家,他的自传体三部曲《 》、《 》、《 》。

2、《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 》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它是一首 ,兼有 和诗的特点,它通过对 的描绘和对海燕 的刻画,深刻反映了本文的主题,歌颂了 。

三、判断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1、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 修辞: 作用:

2、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 修辞: 作用:

3、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修辞: 作用:

4、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修辞: 作用:

四、文中对大海做了多次描写,有什么作用?

五、文中的海鸥、海鸭、企鹅有什么表现?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六、指出文中海鸥、海鸭、企鹅、乌云、狂风、雷声、闪电、大海的象征意义。

七、"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第二课时

班级: 问题导读单: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2、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深刻体会作品的诗情、画意和理趣。

2、品析含意丰富的语句,理解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分析“海燕”形象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一、解释词语:

苍茫: 呻吟:

胆怯: 蜿蜒:

飞翔: 翡翠: 困乏:

二、请同学们熟读课文5遍,在组内交流你的读后感。

三、试着设计本课的板书:

学生自评: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问题生成单:

生成新问题:

同学们在自学的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难和问题吗?

问题一:本文具有强烈的革命色彩,其中的种种景物亦有寓意,请结合写作背景,连线完成下列题目。

海燕 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

海鸥

海鸭 反革命的黑暗势力

企鹅

大海

波浪 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乌云

闪电 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狂风 暴风雨

雷声 假革命、不革命者

问题二:

在文章的结尾,海燕为什么像“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为什么海燕对暴风雨充满了渴望?海燕的两次大声疾呼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问题训练单

一 文中的海鸥、海鸭、企鹅有什么表现?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二 指出文中海鸥、海鸭、企鹅、乌云、狂风、雷声、闪电、大海的象征意义。

三 "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第2篇:《海燕》导学案

2012.2

学习目标

1.理解象征、烘托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2.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 3.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走进作者

高尔基(1868--1936),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 时代背景

《海燕》写于1901年,是高尔基早期创作活动中的一篇著名散文诗。当时革命斗争蓬勃兴起,高尔基目睹了沙皇政府的暴行,极为愤慨,写成了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这篇小说的尾声部分。《海燕》就是一只鸟儿在《春天的旋律》结尾部分所唱的歌。“海燕”一词,在俄文中原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高尔基在作品中运用象征、对比、环境烘托等手法浓笔重彩地刻画海燕的形象,描写了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英姿,并且借海燕之口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变革充满激情的呼唤。文中关于海上风云的描写暗示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通过海燕面临暴风雨高昂的情绪则传达了作家对于革命浪漫、乐观的政治热情。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呻.吟白沫翡翠困乏深渊蜿蜒胆怯号.叫

2、文学常识

高尔基是前_______无产阶级革命作家,他的小说有自传体三部曲《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合作探究

1、概括“海燕”的特点并说说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找出喜欢的句子来读)

2、文中除了写海燕,还写了哪些海鸟在暴风雨来临前的表现?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其他动物的句子(勾画、朗读)。为什么还要写到其他动物呢?

3、为什么要写大海、狂风和乌云?

结构梳理

本文在内部结构上层层推进,前后呼应。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变化,可以分为三大场景:

①②③

试找出海燕在这三个场面的不同表现:①②③研读质疑

文中描写海上图景变化的对象是和,相关描写的句子有。 技法运用

文章中海燕仅仅是一种海鸟吗?他更是一个什么形象?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 文中还有哪些象征体?他们分别象征什么?

小试牛刀:请展开联想,运用象征手法写一段话,赞颂你喜欢的一种动物或植物。达标测试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题。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浪尖,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1、从文中找出四个描写海燕勇敢行动的动词、、、 。

2、文中加点的词“高傲”表现了海燕的气概。

3、文段最后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和。

4、写海燕高傲的飞翔之前,写大海、狂风、乌云,是为了点明,烘托,突出。

5、作者塑造海燕这一形象,流露出来的感情基调是。拓展延伸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荐读:郑振铎《海燕》、席慕容《燕子》。试分析与本文的异、同点。

第3篇:海燕导学案

瓦市一中初二语文导学案

海燕高尔基

学习目标:

1、熟读成诵,在诵读的过程中反复品味语言中蕴含的感情。

2、引导学生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难点)

3、引导学生认识文中描写的海燕、海鸥、企鹅海鸥、暴风雨、闪电等的象

征意义。(难点)

4、把握这篇文章的主题,感受作品浓烈的革命激情,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检查预习

1、 重点字词

翡()翠飞沫()胆怯()呻吟() ....

掠起()苍茫()chǔn笨()飞cuàn()..

火yàn ()蜿yán()寂mò()zhân()怒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1)《海燕》是_________在1901年3月写的《_________》的结尾部分,原题是《_________》。高尔基,_______国作家,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是《_________》。自传体三部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它塑造了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

二、整体感知

※目标一:熟读成诵,在诵读的过程中反复品味语言中蕴含的感情。

1、多媒体课件展示狂风乌云闪电以及海燕,导入新课。

2、 教师范读课文。

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胆怯()掠起()号叫() ...

呻吟()翡翠() 蜿蜒() ......

苍茫()蠢笨() ...

3、学生赏读。如果让大家来读,大家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朗读呢?指名具体的同学朗读,其他同学纠错,点评,指导(从重音、语速、停顿的处理等方面)。

4、自由诵读,充分想象、体会作品中高傲飞翔的海燕形象。

(写作背景简介)总结:高尔基敏锐地体察到时代的脉搏,并以“海燕”这一深刻反映时代特征的艺术形象吹响了嘹亮的进军号角。

请同学们为课文拟一个简洁恰当的副标题。示例:胜利的预言家。

海燕

——

5、这篇文章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暴风雨来临前的景象构成了海燕活动的特定背景,请同学们依照海上图景和海燕动作神情的变化梳理课文的思路。

思考后把你梳理的文章思路写在下面:

※目标二:引导学生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难点)

6、通读全文,画出文中描写海燕的语句,评点赏析(可从修辞的角度评析)

(1)“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2)“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3)思考:文中的海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用形容词描绘一下)

齐读课文后回答。

※目标三:引导学生认识文中描写的海燕、海鸥、企鹅、暴风雨、闪电等的象征意义。(难点)

7、 结合作品的三个场景,分别朗读,齐读;请同学们特别研读文中描写海鸥、海鸭、企鹅在暴风雨来临前表现的语句。把相关语句用横线画出来。如何理解课文塑造这一意象群的象征意义。

海燕—象征——

海鸥海鸭企鹅—象征——

乌云、闪电、雷声、狂风—象征——

8、大海和暴风雨又分别象征什么呢?

9、作者赞美海燕是在赞美革命者,嘲讽其他鸟是在嘲讽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赞美革命者,而是借赞美海燕来赞美革命者呢?

关于象征:它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

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象征的本体)。

象征的作用:

1、“用象征的形式可以方便和简洁地说出你想说的东西”(高尔基)

和表现力。

目标四:把握这篇文章的主题,感受作品浓烈的革命激情,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10、试着总结一下这篇散文诗的主题思想(也就是中心思想)

11、启发:同学们,正是在海燕精神的鼓舞下,俄国革命者先后掀起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风暴,一举推翻了沙皇统治,使盘踞俄国政坛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覆灭。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三段,感受海燕精神的伟大,感受高尔基为俄国革命者吹响的战斗号角。

你是不是发觉这世间万物是如此的灵性与美丽?因为它们身上闪动着我们人类的思维之光,并陪伴我们人类一起探索着永恒的真理!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有一颗敏感善思的心灵,及善于观察的眼睛!

12、时光流逝,百年历史已成为过去,革命的风暴也已烟消云散,但海燕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因为挑战生活的暴风雨需要更大的勇气。生活中的暴风雨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呢?

请以“我们是勇敢的海燕”为题写几句话,表达你的观点。(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全班交流)

三、当堂检测

1、根据拼音书写汉字。

(1)掠起()(2)深yuān()(3)zhē()不住(4)胆qiâ() .

2、散文诗运用象征,往往是通篇的运用,而不是某个句子的象征意。在《海燕》中,乌云象征;大海象征;海燕象征;海鸥、海鸭、企鹅象征;暴风雨象征。

3、《海燕》选自“幻想曲”《》的结尾部分,作者是(填国籍)高尔基,它的体裁是。

4、高尔基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是《;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 《》《》《》。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既能增长知识,又能丰富情感。

B.“春城无处不飞花”的诗句虽然不是为昆明而作,却也能贴切地反映昆明

的特征。

C. 情绪污染指的是一个人心情的好坏影响了其他人的好心情。

D,在英国《泰晤士报》的“2005全球大学排行榜”上,北大跃升至第15位,成为亚洲第一。

6、下列各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那是还在隐约这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B.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的咆哮吧!

C.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

D.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7、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号叫、呼叫、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卷、刮)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他们(摔、卷、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撕、砸、摔)成尘雾和碎末。

第4篇:9海燕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正确概括海燕的形象特点。

2.能结合时代背景探究作品的象征意义,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3.能学习本文的写法,托物寓意。

教学重点:

感受海燕形象,体味作品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短信导入:

1.师生互说新年最快乐的事。教师托物寓意,短信祝语:在新的一年里,愿你是无言的大山,愿你是潺潺的溪流,愿你是峭崖上的青松,„„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寓意:祝愿大家做一个象大山一样沉稳踏实的人,做一个象溪流一样快乐活泼的人,做一个象青松一样顽强执着的人。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初读——读准读顺

1.教师启发朗读。明确朗读要求:读准确,读流利。

2.学生自由诵读。

3.教师巡回指导。

三、选读——感受形象

(一)感受海燕活动的环境气氛

1.请你读出描写海燕所处自然环境(即海面景象)句子,在朗读中感受海燕活动的环境气氛。

要求:快速筛选信息,准确、流利。(对上一环节是否读准读顺的检测)

2.学生筛选语句并朗读。

3.讨论交流,学生朗读所筛选句子。

4.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所感受到的海面景象?

(二)初步感受海燕形象

1.身处这样险恶的环境,海燕的表现又是怎样的?请找出描写海燕的画面,通过朗读概括说说海燕的形象。

2.教师出示示例,学生听朗读录音,感悟通过读出重音、停顿从而读出海燕勇敢、自信、乐观的形象。

3.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另两幅画面,朗读并感受。

4.班内交流。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齐读、推荐读等形式)朗读,学生互评。

5.学生以“我读出了这是的海燕”说说自己感受到的海燕形象。

(三)深入体会海燕精神的可贵

1.比较风平浪静中的海燕图和暴风雨来临前的海燕图,你更欣赏哪一种情景中的海燕形象?为什么?

2.讨论交流,体会越是在险恶的环境中,越能突出海燕勇敢无畏、乐观、坚定的品格。

3.请你以“海燕,我想对你说”的形式,表达你的内心感受。

4.学生畅言,教师评价。

5.你能否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出你对海燕的这种感情?

6.学生有感情地读。师生互评总结。

四、悟读——探究寓意

1.通过朗读,相信你对本文也有了一定的感悟。这篇文章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奏出了一首激动人心的赞歌。可也许大家不会想到,这篇文章竟然属于“非法”出版物。这是怎么回事?大家一起来看一段背景资料。

2.学生阅读写作背景,说出自己对本文主题和写作意图的理解。

3.本文具有强烈的革命色彩,其中的种种景物也各有寓意。你能结合时代背景说说你的发现吗?

4.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五、听读——读出感情

1.理解了本文的象征意义,相信大家再次朗读一定能读得更有激情。下面,请先欣赏名家的朗读录音。

明确听读要求: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停顿、快慢、重音等)和朗读情感。听出朗读的精彩之处,听出朗读中的不足之处。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听读:或轻声跟读,或静静听读,或边读边做标记。

3.学生交流听读感受。

4.优美的文章百读不厌。满怀激情的诵读更能使你充分领略诗文之美。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挑战名家,挑战自我,用善于发现美的心,用满怀激情的朗读去感受美,表现美。

5.学生齐读描写海燕的一个片段。

6.教师点评总结,寄语学生今后在学习中养成乐读、善读的习惯,在读中理解、感悟、积累,读出情,读出美。

六、续写短信:

1.教师殷殷寄语:愿你是暴风雨中的海燕!希望同学们能直面生活的暴风雨,象海燕那样勇敢、自信、乐观。

2.学生运用托物寓意的方法向自己的老师、同学等赠写短信祝语。

七、布置作业:

1.结合课文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写一段海燕与乌云(或海鸥、海鸭、企鹅,或惊雷、闪电等)之间的对话。要求生动形象,感情鲜明,能恰当地运用神态、动作等描写方法,表现其心理活动。

2.课外荐读:郑振铎《海燕》;席慕容《燕子》

说课稿

春天的旋律,革命的宣言

——《海燕》教学之我见

高尔基的《海燕》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具有永久生命力的辉煌。它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自它问世以来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

《海燕》安排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因为它的文体特点(散文诗)适于单元要求:强调朗读,注重联想与想象,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自然这也是顺应新课程标准“阅读”部分的要求。

对于成人们来说,都熟悉、理解《海燕》,但对于一个初中生则是需要了解、逐渐熟悉和理解。但本文生字甚少,本身铿锵有力,声韵和谐,所以,学生也能较快地熟读。

根据《海燕》的本身特点和语文课的要求。“读”历来就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象征、对比的写作手法与众多的修辞格也是朗读时必须掌握的知识;当然,体会出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则是作者的初衷,是是我们现在的教育的人文目标。整体教学是

现代教学的一大理念,特别是融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来,大容量,课堂建构的高、精、深也成了一种趋向。所以,我准备三课时完成本文教学,每一课时相对完整,形成整体教学。

第一课时,预习自读。在这一节课向学生明确本文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有的放矢,要求学生了解作者、掌握字词、朗读课文,并以四个问题指导学生预习:

1、本文倒底写的是什么,真是写暴风雨和海燕吗?你能不能根据你的理解给本文起一个副标题?

2、本文除了海燕,课文还描写了海鸥、海鸭、企鹅在暴风雨来临前的表现。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本文运用哪些修辞手法,你能分析它们的作用吗?

4、你能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吗?

第二课时,新授。也是今天我准备献的课时,在这一节课,与学生共同完成的任务是:回顾预习时需要掌握的内容,即字词、背景。关键在于读:听读——自读——指导读——齐读——欣赏朗读。而相关的知识如象征、对比手法,众多修辞格,课文内容等的学习也围绕读而进行。教学过程如下:

先教师范读。虽然教师的朗读不如磁带朗读标准,但教师的现身朗读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随即学生自读。趁热打铁,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范读,初步感课文的感情基调。当然不求学生能读得多好。

再后就是指导阅读。从课文内容入手,因为上一节课预习了,学生基本明确海燕所象征的意义,从而奠定本文的朗读基调——赞扬而激烈。接着,象征以填表、对比以板书、修辞以练习的形式来指导朗读。

在此基础上,学生再一次朗读,把读提升到一个高度。

最后,让学生再一次陶醉在激情的朗读中。(视频)

第三课时,拓展延伸。需要完成的任务是:处理练习,在处理练习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就是进行对比阅读,让课内教学走向课外,让文本教育走向现实教育。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

《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诗,本文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来自社会底层、深谙人民疾苦的高尔基,触摸到刚刚开始跳动的新时代的脉搏,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的艺术形象,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据此,我以感悟“海燕”形象的精神内涵为切入口,激发学生兴趣,迅速深入文章内容。

2、设计意图:

本文的设计,遵循以下几个思想原则:

1、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

2、通过精心设计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以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感受和把握。

3、“美文需要美教”,通过朗读、赏析,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主动感知,探索求真,展现自我。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将教学目标界定为以下三条:

1、引导学生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结合实际,运用发散思维,使学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第1、2条作为能力训练目标,第3条作为德育训练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设计意图和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1、理清本文的主要形象及其精神内涵,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2、理清本文的象征意义。

3、结合实际,运用发散思维,使学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四、教学方法的确定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诵读法。对于初中生来说,怎样把实际与作品内容结合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采用诵读法,主要有教师范读和学生自由朗读等形式。

2、提问法。对于形象思维,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形象,并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内涵。

3、练习法。练习能够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我采用仿说练习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由四大块组成:

第一快:导入新课。运用诗歌和散文的有关知识,出示海燕的有关图片,进入《海燕》散文诗的学习氛围。

第二块:诵读。⒈教师范读。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理出形象,并抓住特征,理解作者赋予这些形象的感情。

2、学生自由朗读,进一步把握文意。

第三块:理解象征意义。在第二块诵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诗人对不同形象赋予的不同感情,结合时代背景,归纳出本文形象的象征意义。

第四块:拓展延伸。让学生抛开时代背景,赋予“海燕”新时期新的象征意义。学习“海燕”精神的内涵,以说话的形式来表现。

《海燕》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说读——以多角度的“说”促进对课文的理解。

主要教学步骤:1.播放配乐朗读,凝神、静听、感受。用概括性语言说感受。2.自由诵读。教师导引:本文是一首抒情散文诗,也是一幅富有流动感的画。用描述性语言说画面。要求展开联想和想像,具体描绘暴风雨孕育图、暴风雨迫近图、暴风雨来临图。3.教师提出“我为课文配插图”的创意。学生分组给三幅图配画。4.展示优秀插图。

用解说性语言说“图”。解说中,教师设疑探讨,如不画海鸥、海鸭、企鹅怎样?画面色彩、比例调配有何特点?三幅图主体与背景有何变化等,以领悟画意,探讨手法,挖掘海燕形象的典型意义。5.在理解内容、把握形象、明确手法基础上诵读回味。用抒情性语言表达对海燕的赞颂之情。

方案二

教学角度:写读——独立感知课文材料,将个性化阅读体验用“写”进行表达。

主要教学步骤:1.介绍作者和

写作背景,激发朗读兴趣。2.自由朗读。要求放声动情,读出诗情、诗意和诗味。3.组织“写”的层进训练。分块操作:(1)引导对朗读技巧、语言妙要、手法运用作“赏析式”评写。①读评重点字词句段,就重音、语速、停顿、层次、情感作标注,写朗读要领提示。②选读喜爱的语句,揣摩品味,写“一„句话的品评”。③研讨对比、烘托、象征手法的妙用。写“一段话的手法评析”。(2)就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写”。①给本文拟写副标题;②写一句话的海燕素描;③发表一则“海燕的宣言”;④抒写海燕(或其他海鸟)启示录,4.写作,交流。

第5篇:9《海燕》教案

《海燕》教案 一,导入

观察几幅大海的图画。出示课题

二,1.作者介绍

高尔基(1868--1936):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2.写作背景

本文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它塑造了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这篇散文诗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

3.检查预习(解词注音)

呻吟( shen yin):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

胆怯(Dan qie):胆小.畏缩.

翡翠 (fei cui):一种名贵的半透明的翠绿色的硬玉.本文用来比喻海浪.

号叫(hao jiao ):本文形容海燕的极度欢乐.

蜿蜒(wan yan):蛇类爬行的样子.

4.这是一首散文诗,大家在听的时候注意体会这一兼具散文和诗歌特点的文学样式。听 读课文把正面描写海燕的句子标划出来。体会作品中高傲飞翔的海燕形象。

高尔基敏锐的体察到时代的脉搏并以“海燕”这一深刻反映时代的艺术形象吹响了嘹亮的进军号角。请同学们试为课文拟一个简洁恰当的副标题。如:胜利的预言家。

勇敢的斗士

渴望暴风雨的勇士

革命的先驱者

迎接暴风雨的先驱者

无畏的革命者

划破乌云的利剑······

5.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暴风雨来临前的景象构成了海燕活动的特定背景,海燕的艺术形象在景象的变换中逐步完善,请同学们依照海上图景和海燕动作神情的变化理清课文的思路。

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场景,即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

一(1—6)写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 ”以乐观的激情和胜利的信心“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海燕飞翔

海鸥恐惧

海鸭吓坏

企鹅躲藏)

二(7—11)写暴风雨迫近时,海燕博风击浪,以必

胜的信心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乌云压低

雷声轰响

狂风反扑

海燕号叫)

三(12—16)写暴风雨即临时,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热情呼唤着暴风雨 。

(乌云燃烧

闪电游动

暴风雨到

海燕预言)

6.读课文完成下表

为什么还要写到其他三种动物呢?(对比衬托出海燕无比英勇、乐观的形象。) 它们是面对什么环境作出不同的表现的?(暴风雨) 7.在文中这些事物各象征什么?

海 燕——象征勇敢坚强、乐观自信、大智大勇的、勇于献身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大 海——象征革命高潮时广大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

海鸥

海鸭

企鹅——象征形形色色的害怕革命、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乌云 闪电 雷声 狂风——象征反革命的黑暗势力 暴风雨——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

8.海燕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课文中赞美海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勇敢坚强、乐观自信、大智大勇的、勇于献身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

对像海燕似的革命先驱者的赞美、对像海鸥、海鸭、企鹅一样的假革命者的鄙视、对像乌云似的黑暗的沙皇统治的痛恨,表现了作者扬善惩恶、爱憎分明的态度。

9.文中“闪电”“高傲”“飞翔”“大笑”“号叫”这些词语表明了海燕

矫健

勇敢

乐观的特点。

10.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

(

1、比喻句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

(从形、神两个方面突出了海燕的勇猛、善战的雄姿。)

(

2、拟人句

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抓住”、“熄灭”,突出了大海巨大的声威和强大的力量。)

(

3、反复句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了!

(以强烈的感情表现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和呼唤。)

(4,“像黑色的闪电”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比喻。表现了海燕的矫健敏捷。

(5,“高傲的飞翔” 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拟人。表现海燕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

(6 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这个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作用?

拟人和比喻。

把狂风拟人化,突出了它的猖狂气焰。

(7 “大块的翡翠”指什么?这是什么修辞手法?

指波浪

借喻

( 8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含义:饱含着革命先驱者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渴望与期待,预报革命风暴即将到来,也号召人民积极投身革命。

感情:祈使句,表达了对暴风雨强烈的渴望之情。

从哪些事物的反应可以判断暴风雨即将来到?

狂风卷集着乌云、大海泛起白沫------------------------暴风雨将来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

雷声轰响„„

--------------------------暴风雨逼近

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乌云像青色的火焰,„„燃烧 ----------------------------暴风雨即将来临

闪电的影子,„„火蛇,„„蜿蜓游动,„„ 三. 总结中心

本文通过对暴风雨来临前的大海景象的描绘和对海燕战斗英姿的刻画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不屈的战斗精神。 课堂练习

第6篇:9海燕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海燕》教案

授课时间:2011年3月25 日星期五第二节

授课班级:八年级6班

授课地点:兰州第二十八中学

授课教师:西固区柳泉中学胡有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领会作品深刻的象征内涵,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品的诗情、诗理和诗味,品味本文语言激越奔放强烈的特点。

(2)体会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海燕搏击风浪的战斗精神,培养学生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无畏而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课文所描绘的海上景象和海燕形象。

2、 难点:理解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如果在一个天昏地暗、电闪雷鸣的天气里,你们喜欢呆在哪里呢?

但是有一种鸟却总是很勇敢的在这样的天气里,在浊浪滔天的海面上穿梭、飞舞。这种鸟叫什么名字呢?(交流搜集到的关于“海燕”的资料)

二、走近作家作品。

1、师:请同学们展示一下你们在预习中收集到的作家作品知识。

2、学生交流

3、出示幻灯

简介作者:高尔基(1868-1936) 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苏联作家,代表作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小市民》。

三、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听读(不看书,仔细聆听),并在班上交流听后感,谈自己在听读时的所感所想。

2、分组合作研读。

(1)、自由朗读课文。

(2)、全班分成三组,分别完成如下任务:

A、用——画出描写风云雷电的词句,找出暴风雨的变化,并按照“暴风雨”的格式起小标题。

B、身处这样的险恶环境,海燕的表现又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用~~~~~画出直接描写海燕的段落或句子,选择你喜欢的读一读。并补充题目“的海燕”

C、海上其他的海鸟面对暴风雨又有怎样的表现呢?读一读相关的段落,圈画出关键词。并揣摩他们的心理活动。面对暴风雨,心想:。

3、指导揣摩精读。

(1)、验收分组学习效果,指导朗读。完成板书。

风云雷电: 暴风雨(的变化):孕育—迫近—将临 高傲、勇敢„„的海燕:渴望—迎接—呼唤

海鸟们:呻吟、飞窜、恐惧、胆怯、躲藏

(2)、《海燕》一首感情强烈的抒情散文诗,也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是一曲激情澎湃的交响乐,共分三个乐章。你能划分出来吗?

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

全文给我们展示了三幅不同的画面,海燕在这三幅典型环境中活动,其形象逐步完整、鲜明:

第一幅(1--6)风卷云集,海燕高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第二幅(7--11)暴风雨迫近,海燕博风击浪,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第三幅(12--15)暴风雨将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呼唤暴风雨。

这三幅场景以时间为序,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逐步展开。

四、难点突破——感受象征手法

1、任何文学作品都有时代的烙印,《海燕》这篇文章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写成的? 补充背景资料:《海燕》写于1901年,当时,欧洲的工业危机波及俄国,工厂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再加上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革命斗争蓬勃兴起。高尔基1901年2月19日从故乡尼日尼·诺夫戈罗德来到彼得堡,参加俄国作家协会为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而举行的特别会议,发表了抨击沙皇政府的演说。3月4日,几千名大学生和工人为抗议沙皇政府把183名大学生送去当兵,在彼得堡喀山广场举行示威,遭到残酷镇压,有些人被打死,许多人受了伤。高尔基参加了这次示威,目睹了沙皇政府的暴行,极为愤慨。3月12日他回到故乡后,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和参加示威的感受,写成了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这篇小说的尾声部分。

2、作者仅仅是在描绘暴风雨到来之前的场景吗?如果不是,那么作者写到的一些具体事物都代表了什么呢?大家不妨把它当谜语来猜猜。

学生发言,教师相机板书,总结:实际上这里面正是运用了一种文学表现手法,那就是——象征。

3、从刚才的猜谜语活动中大家能发现“象征”是怎么回事,又具有什么特点吗? 明确: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它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

4、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下一个活动:当翻译!把本文的文学语言译成直白的语言。这样更好地理解课文含义和象征手法。

(1)、老师作示范:“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可译成:“在大革命风暴来临之前,人民群众还没有觉醒,反动势力喧嚣一时。革命先驱在顽强自信的奔走呼号,宣传革命„„”

(2)、请同学们选择其他相应的语句进行翻译。

5、全班合作演读。(此环节视具体时间而定)

请大家全体起立,像海燕一样,勇敢地、充满激情地把课文朗诵一遍!

五、课堂总结

这堂课我们认识了乐观自信、英勇无畏的海燕形象,在生活的暴风雨中我们应该怎么

办呢?能像企鹅那样缩起头来吗?不能。而应该像海燕那样迎难而上,勇敢面对。

六、布置作业

1、举一些常见的事物,如小草、蚂蚁、春雨等,说说它们象征了什么 ?

2、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既有温煦的爱的阳光的照耀,也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 考验,面对生活的暴风雨,你该怎样?

七、板书设计:

海燕

高尔基

风云雷电:

暴风雨(的变化):孕育—迫近—将临

高傲、勇敢……的海燕:渴望—迎接—呼唤

海鸟们:呻吟、飞窜、恐惧、胆怯、躲藏

大海及波浪:歌唱、迎接、熄灭

反革命势力 革命风暴 革命先驱者 假(不)革命者人民群众的力量

上一篇:志愿者基本素质能力下一篇:关工委工作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