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

2023-01-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

关于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

一、关于现代农业和农业现代化

(一)基本概念:农业发展,是看似简单,实为复杂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方面面。但从技术的角度讲,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是以现代的管理方式和组织形式组织起来的,以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物质条件装备起来的农业生产方式。既包括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也包括农产品的初级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农业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农业的过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农业现代化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①农业的机械化,农业机械化可以大大解放劳动生产力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②农业的化学化,即农药、化肥、农膜等化工产品的大量使用,也有人称之为农业的石油化,或石化农业,因为农业化学品主要来自石油。石化农业与传统农业的重要区别,前者对于提高农业产量和农业效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负作用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如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危害人类健康等。③农业的信息化,即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流通过程中的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很快,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农产品生产过程的自动监测与自动控制,如精准农业生产中的自动控制,对生产过程实时监测,实时分析,然后根据需要操控相关设备完成相应的生产作业等;二是农产品加工流通领域,用于农产品加工与流通管理等;④农业的标准化,是农业管理的现代化,即农产品按标准操作规程(GOP)进行生产,按质量标准进行检验与管理。农业标准化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证。⑤农业的生态化,亦称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对自然的回归,是对传统农业优越性的回归。传统农业具有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的优越性,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农业有关的还有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等概念,有机农业是对化学农业的修正,倡导在无任何污染的产地环境条件下,完全不使用任何人工化学品,利用有机肥料和自然条件进行农产品生产。

农业的任何现代化都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机械化是工业科技装备农业,化学化是化学科技应用于农业,信息化是信息科技应用于农业,标准化是管理科学的进步,生态化是对机械化和化学化的修正,弥补其在能耗、环保方面的缺陷。当代科技的发展水平以及对农业的装备程度决定了农业现代化水平。因此,科学技术被认为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

农业现代化的各个阶段或方面不是独立的,而是综合协调发展。发达国家基本上完成了上述的五化,在综合配套能力和水平上做得比较完善,目前主要是生态化方面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在农业的投入体制、土地制度、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农业现代化的道路还很漫长。

(二)现代农业的基本功能:

①食物供给:这是农业的基本功能,与传统和现代无关,农业自产生即是为了满足人类的衣食需要。

②供给工业原料:为纺织、食品、医药、化工等工业提供原料。近年来,由于受环保的要求,国外用马铃薯、玉米等植物淀粉为原料,制造可降解塑料,然后制成一次性餐具等日常生活用品。所以,农业又具有了提供特殊工业品原料的功能,这也是其他产业无法替代的功能,具有良好的前景。

③文化旅游休闲功能:近年也很受重视,实际上,农业的发展包含了农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了挖掘这方面功能,创造新的产业,促进就业,近年国内外发展了观光园区、农家乐、特色农业等以农业为主题的旅游休闲项目。在日本还发展了服务于残疾和老人的无障碍农业项目。

④生物质能源:由于工业化催生的石油和能源危机,各个国家都在寻找替代能源,因此,近年以植物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发展很快。美国、欧盟、日本等多数国家还制定了生物质能源的国家发展目标,提出要在2050年以前用生物质燃料(甲醇、乙醇)替代50%以上的石油燃料。根据近年的发展速度推测,在农业资源发达国家,如美国等,可能要不了这么长时间,估计再有10年时间便可达到这个目标,美国现在已经有25%左右的玉米用于生物能源。我国也很重视,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由于发展生物质能源存在与粮食争地问题,现在有所降温。今年在全国各地建的秸秆电厂亦属于生物质能源的集中利用(替代煤炭)。生物质能源之所以受重视,一是因为它可以替代化石能源(石油、煤炭),同时它还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有利于保护大气环境。因此,生物质能源会逐步成为农业的重要功能。

⑤生态环保功能: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整体而言农业开发和生态维护是有矛盾的。因为农业开发必然占用土地,从而给环境带来影响。但是作为一个区域,如果规划合理,方法得当,是可以兼顾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维护的,因为农业毕竟是生物的再生产,具有循环性。因此,发展生态农业维护生态环境是农业的新功能。换句话说,农业的发展不但不能损害环境,还要有利于环境的维护。维护生态环境,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动力。在农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上,发达国家积累很多好的经验。

(三)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高产、优质、高效:高产优质高效是现代农业的最基本特征,也是农业发展的目标。高产优质高效三项缺少任意一条,都不是现代农业。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了对产量的要求外,对品质更加重视。农产品品质既包括农产品的内在品质,也包括外观品质,还包括其专用性。发达社会对品质的要求常常超过对产量的要求,因为品质与效益有更直接的关系,品质好,效益就高,品质直接决定效益。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开放,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农产品的营养、外观、专用性等商品品质得到重视。高效是产业属性,是产业都追求效益。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加效益是发展农业的根本目的,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2)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有两个作用,食品安全需要,和品牌保护需要。农业标准化既是食品安全的保证,又是品牌保护的基础。品牌保护建立在农业标准化基础之上。品牌保护在发达国家既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又是国家的农业发展战略。如法国的葡萄酒,日本的松坂牛肉。专业化有利于简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效率。专业化分为三个层次,区域专业化、产品专业化、作业专业化。集约化包括土地集约,资金集约,劳动集约,扩大规模,高投入高产出。

(3)生态、安全、可持续:生态是指现代农业要有利于生态环境的维护,是环境友好型农业。安全指农产品质量安全。可持续是指现代农业坚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与“生态安全可持续”互相包含或者相互联系的概念有很多,如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利用等等。这些概念,在实际应用上,也称为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可持续农业等。这些也是现代农业的新理念、新目标。

把农产品质量的安全问题作为现代农业特征,似乎有点政治化。但是,因为食品安全事关群众的身体健康、社会稳定和国家形象,因此各国都很重视。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非常严格质量标准和监管体系。对生产过程的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等环节,以及流通过程的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均实行非常严厉的全程监控和安全监管。我国也很重视,并取得了成效。食品安全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国家形象、重创产业的例子有很多,如96年日本流行的高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奶源、2000年英国疯牛病蔓延和2008年我国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对社会造成恐慌和对产业带来的打击,现在仍记忆犹新。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所以,把安全作为现代农业的特征不是没有道理。

二、关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就是符合中国实际,不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1、发展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必须联系中国实际:我国农业的现状概括而言就是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经营分散、方式粗放。

人多地少:耕地是农业的基础资源。据最新统计,我国现有耕地18.26亿亩,人均1.38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其中18亿亩耕地中,光热水土相匹配的优质耕地,即高产田不到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属于中低产田。而且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耕地数量仍在减少,质量在下降。

水资源:中国人均水资源2100立方米,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28%,农业每年缺水300亿立方。而且,时空分布不均,南丰北欠,以长江为界,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80%,但耕地只占全国的30%,而北方拥有2/3的耕地,但是水资源却只有20%。

经营分散:户均耕地规模0.5公顷相当于同样人多地少的日本的1/4,是美国的1/400。集约化、规模化程度非常低。而且,分散经营,组织化、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

方式粗放:基础设施薄弱,物质装备落后,科技贡献率低,经营方式粗放。我国科技贡献率不到50%,发达国家为70~80%。

体制性障碍:城乡一体化和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体制机制尚不健全。

2、中国农业现代化不能超越农业历史发展阶段:我们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我们的科技、物质等还不够发达,也就是说,物质基础比较差。农民还没有完成大规模投资农业的资金积累和制度保证,农业的比较效益低下,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基础。

3、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目标:基本目标是努力提高三种效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不断增强三种能力: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土地产出率:目前我国总体平均土地产出率大致相当于发达国家的50~70%,因为我们的中低产田比例较大。

资源利用率:我国水资源利用率不到世界先进水平的50%;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为366吨/千公顷,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5倍, 是日本1.6倍, 是美国的3.6倍, 是法国的6倍。如果不考虑产量和产值因素进行换算,化肥的资源利用率大致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0%,日本的60%,美国的30%,法国的15%。年化肥使用总量4600万吨,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增加生产成本,污染环境。我国地表水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就是氮肥流失。农药使用量130万吨,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的30%,而且以杀虫剂和乳油为主,农药结构大致为70%杀虫剂,70%高度农药,70%乳油,施药方式主要为喷雾。所以农药的使用状况亦属于高能耗、低效率、高污染。

劳动生产率:农业人口比例,美国2%,法国4%,澳大利亚5%,日本10%,我国60%以上。我国自建国以来基本上是一个农民养活1—2人,没有大的改变。而美国2个农民除了养活自己的100人之外,每年的农产品出口还占美国出口贸易的20%以上。因此,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

农业抗风险能力:农业风险来自两个方面,自然的和市场的。自然风险包括气象灾害和生物灾害,气象灾害如干旱、洪涝、冰雹、冻害等,生物灾害如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就是要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自然灾害的抗风险保障能力。市场风险主要由供求关系造成,应由政府调控加以规避。

国际竞争力: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农产品贸易大国,进口第四,出口第五。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快,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联系日益密切。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参与全球竞争,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结合自身实际和优势,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现代农业。

可持续发展能力:即发展节约型、循环型、生态型农业,加强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4、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

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基本要求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可以看出,五项基本要求既有中国特色,又借鉴了国外的先进经验,亮点是“生态、安全”。这是我们借鉴了世界先进经验,符合农业发展潮流。

近年我国关于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出七项具体任务。内容包括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新型农业社会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总之,纵观世界农业发展的历史,各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都不尽相同,也没统一的模式。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应是一条符合中国实际,不超越农业历史发展阶段,有中国特色的道路。现代农业建设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但是不能照搬国外模式。全国也不该有固定模式,各地应该根据自己特色和优势,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

作者:鲁传涛

第2篇: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摘 要:“国以农为本”,农业关系着我国国计民生、粮食安全、农民增收致富,自200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下发“一号文件”指导“三农”工作,推进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阶段,迫切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推动,着力解决资金哪里来,农民哪里去,土地怎么种,新技术怎么用等现实问题,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现代农业;发展;思考

1 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近几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取得了不小成就,突出表现为:传统和高效农业协同发展。各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推进二、三产业发展的同时,十分注重现代农业的发展,形成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局面;科技惠农成效显著。现代科技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重要手段,各地十分注重促进科技惠农工作,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不断增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不断增强,特别是智能农业和“互联网+农业(农产品)”发展水平大幅提升;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发展现代农业资金投入是关键,各地积极引导多方资金助推农业发展,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農业补贴大幅增加,社会资金不断涌入现代农业领域;农民收入有所增加。由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耕种土地的多是留守的老人和无法外出的妇女,但随着现代规模高效农业发展,农民土地流转有租金,种植大户打工又有劳动性收入,比单纯守着承包地自己耕种收益高,许多农民已从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中尝到甜头,为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 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过程,这既要遵循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正视存在的客观问题解决好钱、人、地、技等问题。

2.1 农业基础薄弱

近年来,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有了不少改善,但仍然不能满足农业平稳快速发展的需要,更不要说达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最直接的表现是耕地面积仍然不断受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侵蚀,大量高产农田被违法占用,中低产田改造进展缓慢,高产农田占耕地的比重较低,相当部分耕地的田间排灌设施陈旧老化、沟渠道路不配套,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仍然是“望天收”。

2.2 农业成本仍偏高

近年来农产品的价格有所上升,但农业生产成本的刚性增长幅度较大,远远高于农副产品价格的增长,农业纯收入依然偏低。特别是2015年,农业主要产品玉米、稻谷等价格普遍下滑,推动农副产品整体价格的下跌,许多农民家庭种粮收入倒挂,扣除农资和人工成本,有的人种田收入就为负数,一些高效设施农业、特色农业也面临用工难,劳动力的成本也在不断提高,致使整个生产成本偏高。

2.3 农业科技投入不足

农业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形成,农业科技投入结构不尽合理,基本事业费和固定研究经费比例偏低,虽然以政府财政为主的农业科技投入近年来不断增长,但目前投入不足问题依然严重,缺口较大,普遍紧缺。我国每年财政安排用于农业科研、农业技术与服务体系等方面的资金占当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不到百分之零点四,与目前国际平均水平1%、发达国家2%以上相比差距太大,不仅明显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也低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2.4 农业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工业化城镇化正处于发展成长阶段,农村大量青壮年常年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农业劳动力本身受教育程度较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都会受到局限。每年农业相关部门都组织农民进行科技培训,但由于农民自身文化程度低,接受领悟能力差,培训效果不理想,新科技、新技术推广难度大,制约现代农业的发展进步。

2.5 内生动力不足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农业同样是朝阳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现代高效农业效率高、利润大。但各级政府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抓农业见效慢,难有大收益,不如发展工业,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招商引资上,对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放任自流,不愿进行深入细致的指导和引导。广大农户多数觉得农业就是传统的种粮食等作物,按照老方法“伺候”土地,发不了家,不如打工赚钱。在这样落后保守的思想理念影响下,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不重视农业资源的保护开发,农药化肥超量使用,农业发展潜力有所下降,经营模式陈旧落后,土地流转比较困难,规模效应难以显现。

3 发展现代农业的策略措施

3.1 强化耕地保护,筑牢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土地是农业命脉,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基石,必须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化解新型城镇化与发展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矛盾。绝不能认为我国幅员广大,城镇化、工业化水平低,农村土地资源丰富,不必精打细算、斤斤计较。要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完善耕地占补平衡验收机制,适当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增加耕地面积。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加快改造中低产田,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土地基础。

3.2 完善惠农政策,调动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积极性

农业属于第一产业,不同于工业服务业,有其自身特色,需要党和政府的政策推动,就是发达国家对农业也有特殊的优惠。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也不同,投资大、技术要求高、产品市场波动周期短,产业风险高,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一家一户发展现代农业难度大,几乎不可能。要完善各项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增强政策的系统性和针对性,特别是健全直接补贴制度,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完善办法,避免补贴的形式化。我们要真正把好的政策做好,做到位,发挥其应有作用。要从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现代农业的积极性,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强大资本。

3.3 全面深化改革,激发现代农业发展活力

中国的农村改革已走过30多年的历程,进入攻坚阶段,要深化改革,构建适应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体制机制。

一是要推动土地的适度流转,促进土地向现代农业规模企业集中,要先期做好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明确土地的权属,为土地流转奠定基础。

二是要规范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拓展交易品种,规范交易流程和管理,推动农业资源的合理有序规范流动,避免集体资产流失。

三是要创新农业项目资金管理方式,实行统一规划,扎口管理,严格监督,避免资金的浪费和流失,最大限度发挥应有效益。

3.4 促进科技进步,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加强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技术效率,对于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以最基础的粮食来说,改革开放以来,粮食单产从每亩168.5千克提高到2012年的353.2千克,粮食总产量由3000多亿千克增至5896亿千克,农业科技进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要积极利用互联网+现代生物技术,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的两大难题,即市场和品质。要积极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以市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加快释放其长远效应,为现代农业发展拓展广阔空间。

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提高农产品品质,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满足市场需要,提高经济效益,这是现代农业的主要方向。

要积极整合农业科技力量,不断巩固农技推广服务阵地,努力完善科技服务网络,较好地促进了科技服务实现全覆盖。

要注重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重要作用,组织农技人员“挂镇、进村、带户、联园”,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

强化现代农业人才引进培养,充分发挥涉农职业学校、社区教育学校和农广校优势,加快培育与发展现代农业相适应的职业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科技素质,进一步带动了现代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

3.5 因地制宜,走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现代农业要错位发展,不能一刀切、一哄而上。各地要立足自身实际和产业基础,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传統主导产业,着力形成“布局合理、产业集聚、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提升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 考 文 献

[1] 陈晓华.现代农业发展与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J].农业经济问题,2012(11):4-6.

[2] 邓秀新.现代农业与农业发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1-4.

作者:颜蕾

第3篇:发展现代农业的几点思考

【摘 要】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农业的重视、扶持力度不断加强,农业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枣庄市中区资源概况和农业生产现状并结合其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利条件阐明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

【关键词】现代农业;思考;对策

1.现代农业的概念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物质和能量的“开放式循环”,从农业系统以外投入大量的物质和能量,同时农业生产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的,实现了生产技术科学化、生产工具机械化和生产组织社会化,从而加速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它是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

2.枣庄市市中区概况

2.1资源概况

市中区是枣庄市的近郊区,全区面积375km2,耕地面积1.54 万hm2,区内地形以丘陵为主。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3.9℃左右,年光照时数平均2400h,日照百分率为54%。季风性气候明显,年平均降水860mm,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粮食生产以小麦、玉米为主。

2.2农业生产现状

市中区农村人口21.82万人,农、林、牧、渔业及服务业总产值13.4亿元,农业农村经济规模小; 全区耕地面积总量达1.012万hm2,农作物播种面积2.25万hm2,耕地数量少,资源条件差;全区乡村规划、村容村貌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3.市中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利条件

3.1工业基础相对较好

2011年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5亿元,全区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153家,年销售收入达到60亿元,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2家,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及规模均居全市前列。

3.2农村城镇化发展较快

市中区涉农乡镇街道总计6个,涉农乡镇街道财政收入5.42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6个,总产值37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 919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非农收入7135元,占80%。

(以上信息均来自枣庄市市中区统计局信息网)

4.发展现代农业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

4.1指导思想

市中区人多地少,农业经济总量少,资源条件差,农业发展存在先天不足。地处城市郊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高,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市中区农业工作应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用工业化、城镇化来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走具有市中区特色的城郊型、生态型精品农业的路子。

4.2基本思路

围绕两大目标(建设现代特色农业、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三大产业(畜禽养殖加工、果蔬种植冷藏、生态观光旅游),完善四个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层农技推广、网络信息服务、防洪抗旱减灾),突出五项重点(特色产业、体系建设、综合开发、生态村创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具有市中区特色的城郊型现代农业。

5.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

5.1发展特色产业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用招商引资的手段和土地整体流转的办法解决农业工业化进程中的土地、资金瓶颈制约和农民分散经营等问题,实施集约规模化经营。完成龙盛畜禽、华凤畜禽肉鸭宰杀线项目建设,壮大畜禽产业;完成西王庄蔬菜标准园、税郭蔬菜标准园、齐村香莓种植基地、冠宇杏孢菇项目建设,壮大果蔬产业;完成孟庄有机茶园建设,完善九龙湾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建设永安花卉苗木市场,壮大生态观光旅游产业。

5.2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深化农技推广体制改革

各级政府要保证对农技推广队伍的建设投入,努力改善农技推广工作条件。要深入开展以“有服务队伍、有工作场所、有服务设备、有服务实体、有试验示范基地”为内容的“五有”乡镇农技站建设,增强农技推广的实力和活力。要支持农技人员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使之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加快知识更新,提高为农民服务的水平。要积极探索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运行机制,农技服务目标要逐步由促进农产品数量增长向提高质量和效益转变,服务形式要由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拓展,服务内容要由以产中服务为主向产前和产后服务延伸。要深化改革,转换农技推广机制、服务机制和经营机制,鼓励农技人员通过技术入股、技术承包、办站办农场、开展统一服务等形式,直接面向农民搞好各项服务。

5.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加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和实施的力度,加强耕地土、肥、水条件改造。改造税郭镇、西王庄乡中低产田800.00hm2;改造永安南部山区中低产田533.33hm2;实施周村水库灌区配套项目,彻底解决孟庄镇、税郭镇、西王庄乡4533.33hm2农田灌溉问题。

5.4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抓住生态文明乡村创建的有利时机,统筹城乡道路、供电、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内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加大区乡财政投入力度,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实现小麦秸秆全部粉碎还田。

5.5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土地的集约规模经营。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注重利用土地整体流转和合作经营的手段,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依靠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5.6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峄城区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政策支持,在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加大财政对农业支持力度的同时,通过争取项目投入、招商引资和群众集资等形式筹措资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必要条件,从而减少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降低成本支出,提高农业效益和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张柏林.河南省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14):8752-8753.

[2]黄小兰,黄桂兰,赵登宏.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举措[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5):10-11.

[3]徐琳,张雯.东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以辽宁省五龙背镇的调查研究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28):17686-17687.

作者:李超 范振毅 李春霖

第4篇: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

促进设施农业、加快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金塔县正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刘志冬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和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基础。金塔县农业人口比重大,农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意义重大。近年来,金塔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特色资源为基础,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特色抓产业,围绕产业强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带农户,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规模化发展、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格局。

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优化了全县农业结构,提高了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在发展中也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一是发展水平较低。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产品质量档次不高,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产品加工水平低。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限制了农业产业化向深层次发展,对农户的带动能力也较弱。二是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中介组织建设滞后,服务功能较弱,利益联结不够紧密,缺乏应有的风险保障机制。三是产业层次低,缺乏大企业支撑,缺少名牌优势产品群,存在适应市场调节、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的情形。四是农业企业融资难。由于农业投入大,见效慢,受自然灾害影响比较大,银行放贷的风险相对较大,致使银行对农业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不高。五是 1 市场运营机制差。由于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通常比较关注短期收益,农户利益很容易受到损害,很多与龙头企业签订的种养借贷合同难于兑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总体来看,虽然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迅猛,但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三农”发展需求相比,还有相当差距。

如何发挥固有的优势、基础和潜力,整合资源,发展规模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成为政府和农业发展企业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金塔县正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公司前身为恒泰食品有限公司和灿阳食品有限公司。2015 年 4 月公司利用原有厂房并进行装修改造,购买国内先进屠宰加工设备,建设生猪和肉羊屠宰生产线 2 条,屠宰规模扩大为年屠宰10万头生猪、1 万只肉羊,现有厂房及办公用房1万平方,拥有固定资产3100万,建成了年配送能力5000吨的冷链物流配送系统一套,保证市场需求。两年来,公司先后在张掖甘州区建设年出栏6000头标准化肉猪养殖基地一个,东风基地建设年出栏10000头肉猪标准化肉猪养殖基地一个。在原有业务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市场,生猪冷鲜肉成功进入酒泉肃州区市场和嘉峪关市场,先后与正大集团,东风基地,酒钢正天超市,酒钢正天养殖公司,酒泉北京华联超市,中核集团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严格按照《生猪屠宰操作规程》和《生猪产品品质检验规程》、《肉羊屠宰操作规程》和《肉羊产品品质检验规程》进行生产、检 2 验,同时纳入了甘肃省农牧厅屠宰远程监管系统,实现了养殖、屠宰、销售全程可追溯,确保了公司产品的优良品质,已成为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龙头企业。

企业生产、加工、销售能力的明显提升,造成了原料供应的难题日益凸显,已经无法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为了有效推进设施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经企业多方调研,广泛交流,深入研讨,提出如下建议:

一、紧紧围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主题,破解发展难题,积极推进农工贸一体化发展

一是要从广义上制定促进设施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要从狭义上对规划的实施定标准,定措施,实时盘期,定时跟进,持之以恒的坚持;要加大引领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力度,形成“特色帮扶式反哺、科技提升式反哺、资源转化式反哺”等合作共赢形式;积极探索信贷新模式,降低门槛,加大对现代农业建设的信贷力度,设立现代农业风险基金和担保基金;捆绑使用农业项目资金,鼓励现代农业发展企业,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迅速形成资金优势、规模优势;充分发挥农民作为现代农业发展主体的作用,引导农民加大生产投入。

二是要引入“市场型”发展模式,立足市场、观察市场、研究市场和分析市场,注重市场运作,提高驾驭市场和规避风险的能力,组织企业与农户签订长期购销协议,发展订单农业,按照企业要求组织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在此基础上 3 可以要求企业建立风险保证金制度,确保农民收益有保障、不受损失,实现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三者利益的有机结合,推进农工贸一体化进程,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二、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数量型农业向质量型、效益型农业转变,不断提升全县农业的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和综合效益,从而带动整个农业向前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和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的创新。发展农业产业化,有利于提高农业效益,增强农业竞争力,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是要狠抓龙头企业迅猛发展,加速培育一批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要加速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运用,大力开发优质高效技术,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要引进竞争机制,以奖代补,鼓励企业创一流技术、树知名品牌,提高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技术水平。

二是要着力推进农业规模化。要发展产业带,使基地生产逐步由分散向规模经营转变,扶持一批专业社、专业村、专业乡,实行相对集中连片开发;重点培育、壮大、发展特色基地;着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建设产业块状经济,发展现代规模农业。

三是要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切实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要以生产环节为突破口,推进标准化生产,发展绿色农业,创建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 4 要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完善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监测网络,把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管理。

四是拓宽渠道,着力推进农业市场化。实现农产品商品化,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市场流通是实现产品到消费的桥梁。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转变经营理念,为卖而产,为赚而卖,注重市场体系建设,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培育完善市场体系,建立畅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重点培育带动面广、带动力强的流通企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型企业;要注重发挥“双带”作用,支持农产品流通大户、农村致富种养能手、农民经纪人参与市场流通,形成多元化格局。

第5篇: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

XXX

XXX乡地处山区,农业在全乡经济总量中占相当的比重,仍属于传统的农业乡。山区农业乡如何打破传统农业,如何针对山区特点,选择最佳的途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

一、贫困山区的特点与发展现代农业的难点

(一)生产条件差异大。主要表现在土地的多样性和小气候的多样性差异以及农业灌溉设施方面的差异。山区土壤类型多样,理化性质各不相同,土地坡向千差万别,土地坡度、土壤厚度、土地肥力不尽相同。小气候光照条件随坡向和海拔不同,也有很大差异,尤其是耕地以坡地为主,中、低产田为主,地块支离破碎,抗灾能力弱,改造难度大。水利灌溉设施老化, 带病运行,安全隐患较多。农业机械发展滞后,防汛抗旱任务艰巨,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靠天吃饭的基本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现代农业的标志主要体现在水利化和机械化的高度发展和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由于山区的生产条件差异大,耕地改造投资大,实现水利化、机械化的路程还很长。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难度大,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严重障碍因素。

(二)生产经营分散。受自然条件的约束,山区耕地分布、农户居住相对分散,在农户土地承包经营的体制下,生产经营活动以农户为单位进行,农户生产为满足自给需要,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近年来,尽管农业现代化宣传、实践有一段时间,但对

于绝大多数农户来讲农业现代化总体来讲仍处在起步阶段,同时受到市场、自然和技术的三重风险制约,分散经营的体制下很难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的发展。

(三)市场不健全。市场是农产品流通中供需交易的平台。在山区,农村市场体系、农业中介组织和物流产业发育不全,大宗农产品购销信息、流通渠道不畅,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农村物流产业的手段和设施落后。

(四)农业人口素质有待提升。由于受自然、经济、交通、信息等条件的限制,农村的经济文化相对封闭落后,加之大批有文化、有知识的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后,在家多为老弱妇孺,思想观念落后,不易接受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用现代理念引领农业十分困难。

二、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及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途径选择

(一)基本选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山区之所以与贫困形影不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业生产条件差。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必须把农田整治和水利设施配套、提高耕地质量放在基础战略位置来对待。要发扬当年“农业学大寨”的精神,在国家的扶持下,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土地整理力度,提高耕地质量,加快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挖潜改造,加大病险河堤的除险加固力度,狠抓提灌站、机井、等水利设施建设。大规模实施以平整土地为主的农田整治工程。对土地利用全面规划,使山、水、林、路得到综合治理,按照田地平整、路渠配套、土壤肥沃的要求,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

标准农田。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基础,为实现水利化、机械化、采用科学技术以及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创造条件。

(二)产业选择---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实现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XXX乡这几年在花卉种植,在林果、畜牧开发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但是种植面积不多,规模都不很大,抗风险能力还很弱。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必须培育出具有山区特色的主导产业,形成相当的规模,取得规模经济效益。要发挥比较优势,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核心,正确把握山区各区域的经济和自然生态条件,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和传统技术精华,推广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大力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提高农产品内在品质和产品的分级、包装、储藏、保鲜及加工水平,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关键选择---培养具有市场意识的现代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农民的市场意识、技能和素质成为关键因素。从根本上看,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不仅是农民不断减少的过程,而且是农业劳动者技能不断提高的过程。现代农业劳动者不仅要会组织生产,还要善于经营;不仅要懂相关的科学技术,还要熟悉现代科学管理。因此,必须着力提高农业劳动者专业化、社会化的职业技能,通过教育培训、实践磨炼、“能人”带动,使其逐步成为适应现代农业的商品生产和经营者,在促进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进程中,加快农民的合理分化和有序流动。

(四)体制选择——发展共有经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本来就十分有限的资源,因山区农业生产规模小、效益低,耕地弃荒、浪费严重,会使山区农业发展处在更加“窘困”的状态。因此,家家包地、户户种田的小生产体制与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一体化大农业是相悖的。必须建立起适应农业产业化要求,产前、产中、产后利益相协调的农业经营体制,大力发展共有经济。实行土地的“股田制”,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生产规模。发展集体股份经济,把村组集体资产折股量化给集体成员,集体资产统一经营,使每个成员都享有集体经济明晰的权益,重新确定农民对集体财产的个人占有权,收益分配权,民主决策权,民主管理权和民主监督权。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大力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开展市场营销,农产品的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和农资采购经营以及与农民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使其成为农业产业的市场主体。

(五)政府选择——建立保障机制。政府对农业的保护支持对发展现代农业至关重要。要在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业”和“多予少取放活”基本经济政策的同时,不断健全强化农业支持保护保障机制。要建立健全加大农业资金投入的投入保障机制,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保障机制。要按照强化公益职能,提高人员素质,提升保障能力的要求,健全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体系、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种养业良种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第6篇:发展现代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在统筹城乡的大背景下,江州如何抓住机遇,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已成为“十二五”时期一项重大战略考量和抉择。

一、江州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和主要成果 (略)

二、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每年的水灾、旱灾均给江州农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尽管近些年加大了农业投入,兴建了一大批农田水利等基础工程,但仍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生产基地绝大部分还达不到旱涝保收的程度,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比较脆弱。

(二)要素制约依然突出。一是土地资源相对缺乏。江州人均耕地仅0.57亩,低于全国人均1.455亩,也低于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认定的0.79亩的警戒线。二是农业投入资金紧缺。与工业企业相比,农业企业固定资产量少,可抵押的资产也少,且抵押率低,融资渠道不畅,贷款供需差距较大。三是农业劳动力素质偏低。尽管近年来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已取得明显成效,但农民素质的提高还不能跟上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同时,农村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明显,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

二、三产业,现代农业发展面临农户兼业化、劳动年龄偏大和农业专业人才缺乏等方面的制约。

(三)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农业部认定的国家级龙头企业在江州还是空白,省级也仅有2家,与发达地区相比,农业龙头企业无论在数量、规模,还是档次、水平上,都有较大差距。农产品精深加工不多,初级加工产品所占比重高,产品科技含量、档次不高,产品同化程度较高,市场竞争力较低。农业龙头企业的缺乏制约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另外,产业化组织和农户的利益联结还不够紧密,不能保证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生产的需要。

(四)标准化生产水平偏低。目前绝大多数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还缺乏统一的生产环境标准、统一的生产技术规范和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面对不断严格的市场准入规则,现有的农产品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等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尚待建立健全,质量监管手段尚显落后,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高,部分农民依标生产意识不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有待加强。

(五)农产品市场仍显狭窄。农产品走出江州的不多,主要销售市场仍在县内,市场狭窄。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水平较低,区域布局不平衡。市场流通模式仍处于现货交易的原始集散阶段,现代物流模式刚刚起步。农产品进超市、配送中心销售、网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发展缓慢,对农产品销售有一定制约。农村经纪人、营销队伍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不高,恶性竞争、盲目购销等问题时有发生,市场开拓具有很大的无序性。

三、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推进结构调整,以科学布局构建现代农业。一是逐步推进农业结构立体调整。按照特色、高效、生态、精品农业的要求和业已实施的《江州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重点巩固和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蜂产品、茶叶、蔬菜、干鲜果、竹业、名优水产、蚕桑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突出规模调大、品种调优和质量调高。做大山核桃、板栗、香榧炒货产业,做强蔬菜、竹笋加工出口业以及竹制品加工产业,发展区域性特色农业。二是积极开发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兴产业。把农业文化功能的开发与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及旅游文化的开发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三是抓好粮食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两区”建设。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制定并实施粮食功能区建设规划,力争建成一批省、市、县级粮食生产功能区,确保粮食安全。立足资源区位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在特色优势产业相对集中连片的区域,集中力量建设1个相对集中连片面积2万亩以上的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若干个突出某一主导产业,布局集中连片的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及产品特色鲜明、品牌效应突出的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

(二)培育龙头企业,以产业化方式经营现代农业。围绕优质粮食、蔬菜、杂果的深加工,进一步树立工业的理念,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针对江州农产品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的现状,一是致力打造“大龙头”。选择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发展实力的农业企业,采取联合重组、增资扩股、科企联姻等形式,进一步提升整体素质,做大做强。二是积极振兴“小龙头”。对特色明显、与农民增收关系密切、有发展潜力的小规模加工企业,着力提高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发展水平和带动作用。三是加快培育“新龙头”。着力引进各种资本投入农业开发,创办农业企业,发展生产基地,促进畜禽、果蔬、油茶等产业的深度加工和开发。同时,进一步深化合作社规范化建设,通过重点扶持、典型示范、强化服务等各种措施,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吸纳更多的农户参与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来。

(三)健全服务体系,以农业组织化促进现代农业。一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现代农业发展基金和农信担保公司。完善金融机构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融资载体,以解决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投融资的难题。二是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扶持力度。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减少农业灾害损失。三是完善以公益服务为核心的农技推广服务组织体系。建立科技信息服务网络,为基层和农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促使科技成果转化,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农产品监管和质量追溯范围;完善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生产销售档案、投入品使用管理档案,加强标识标签、产地准出证明、二维码耳标和产地产品检测监控管理;进一步稳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加大对农产品生产者的质量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技能。

(四)推广农业科技,以科技引领现代农业。一是加快推进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积极培育发展各类科技示范园区、示范村、示范户,充分发挥园区的科技载体示范作用,大规模引进、试验、推广国内外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设施,为江州农业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二是开展农业科技培训。以实施“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为切入点,加强新型农民的科技培训。培训方式上,建立以职业学校为中心,以乡镇农民文化技术站为基础,以民办培训机构、用工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培训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形式、优势互补的农民教育培训网络。三是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力度。重点抓好优良品种、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作物栽培与管理等的推广。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在县、乡、村中广泛建立新品种和科研课题试验基地,加快新技术成果向生产的转化。

(五)建立农产品市场,以市场需求拉动现代农业。一是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建设一批特点鲜明、辐射面广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建市场要坚持起点高、特色突出的原则,采取优惠互利的措施吸引客商入驻市场,推动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和流通。二是积极在周边大城市建立销售网点。同时,加强同国内进出口企业、外资公司的联系,逐步形成“生产与流通相连,本地与外地相通,国内与国际接轨”的流通大格局,提高江州农产品的竞争地位。三是支持和培育专业化的农产品运销企业和物流配送企业。以县城、中心城镇为重点,积极培育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符合现代流通要求的流通方式,大力发展仓储式商场、专卖店等新型流通业态。四是培育壮大农产品经纪队伍。通过资格认证,造就一大批持证的农产品经纪人;通过激励机制,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农产品经纪队伍的主力军;组建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倡导信息共享、组团作战,形成龙头连大户、大户带小户的良好格局。

(六)改善农业基础,以现代化设施装备现代农业。积极争取中央、省、市的支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物质条件。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标准农田提升、强塘固房、小流域治理、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项目的实施,特别在水电气路等方面尽快完善配套,把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和目标向产业化方向靠拢,使新技术项目的实施更加便利,更加适宜。二是加快现有农业生产物质装备的换代升级。抓住国家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有利机遇,加快装备的更新和升级,使区域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有一个新的提升。三是推进设施农业建设。以日光温室、节水灌溉等为重点,大力发展大棚种植、棚架种养,支持喷滴灌设施、产业基地道路建设,提高农业的产出率;拓展发展空间,尽可能利用低丘缓坡、中低产田等途径发展设施农业;促进土地流转,努力形成一批专业合作社和设施农业产业化基地,提升设施农业发展档次、规模和效益。

第7篇:加快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现代农业是用工业技术装备的、受实验科学指导的、以商品生产为主的农业。作为农业大省,黑龙江省农业发展条件优势显着,但阻碍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也日渐突出。为此,黑龙江需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一、制约黑龙江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因素

农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产业,受自然、地理、资源、社会、科技、文化等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发展

现代农业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及时化解与消除各种影响因素的制约。目前,影响黑龙江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环境保护压力较大。近年来,由于受急功近利和片面追求产值思想的影响,一些地方乱垦滥伐,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目前,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巨大,草原退化、沙化、盐碱化严重。三江平原由于大量垦荒,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失衡。肥沃的黑土层正逐年递减,可持续发展面临困难。

(二)物质装备水平偏低,农业综合发展受限。虽然我省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农业机械总动力居全国第一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农田有效灌溉率仅为27%,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后,连片农田被划小耕作单位,除黑龙江垦区外,在普通农区一些大型农业机械失去了用武之地,农业生产所需机械趋于小型化。

(三)农业结构不够优化,农产品加工能力弱。近年来,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虽然改变了过去只重视发展粮食生产,忽视林、牧、渔业以及经济作物生产的倾向,但是,农业产业结构中还存在着一些与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如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种植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仍然较大,农业产值的商品率较低等。

(四)农业科技贡献率低,科技推动力不够强。近几年,随着黑龙江省农业科技产业化进程的明显加快,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了51.2%,但仍比发达国家低30多个百分点。一些对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先进的适用技术和科研成果未能得到很好地推广与应用。

(五)农民素质普遍不高,农民获利空间狭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结果显示:在全省992万农业从业人员中,文盲占3%,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9.1%,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4.5%,高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3.4%。农民素质偏低,只能从事简单的种植业劳作或技术含量较低的体力劳动,因而增收渠道十分狭窄。同时,目前我省每万名农业劳动力中仅拥有1名农业技术人员,远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水平,不利于农业生产科技含量的提高。

(六)农业融资渠道不畅,持续投入能力下降。黑龙江省在全国属经济欠发达省份,经济基础比较薄弱。1~6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77.4亿元,其中,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来源:好范文http:///)仅有48.41亿元,仅占总投资额的4.1%,投入不足,使农业固定资产所占比重偏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黑龙江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金融服务层面上,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在国有商业银行逐渐淡出农村市场的情况下,新兴的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发展缓慢。由于缺乏有效竞争,导致农村金融市场低效率运行,无法满足农民发展规模化种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化经营需要。

二、加快黑龙江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选择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牢牢把握农业的区域性特点和农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一)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完善农业公共设施。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重点解决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田灌溉工程标准低、水土流失严重、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等问题。二是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和建设,突出解决农村电压不稳和超负荷问题。积极推广秸秆气化、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三是完善农村交通设施。切实加大对通乡、通村道路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快建设速度,加强道路建设质量监管。四是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信息网络互联中心,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努力发挥农业信息资源在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二)加快农业机械普及,增强农业产出能力。一要调整农业机械装备结构。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的需要,着力调整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具、粮食作物机械与经济作物机械、种植业机械与农村其他各业生产所需机械的比例。二要改善农业机械作业结构。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逐步发展经济作物、畜牧、水产、设施农业、特色农业机械化。三要优化机械化区域结构。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郊区要在稳定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基础上,重点发展蔬菜生产、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机械化;粮食主产区以抓好经济作物

第8篇:关于茌平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10月5日-7日,全市实施“农业龙头带动战略”观摩推进会召开,会议利用2天半的时间,对11个县(市、区)的33个点集中进行了观摩;利用半天的时间,对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和全面的安排部署。特别是在观摩过程中,我们茌平参加观摩的几个同志,一边走,一边看,一边议,无论是从观摩项目的规模、档次、投入上,还是从各县(市、区)竞相发展、赶超跨越的态势上,以及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的重视程度、精心组织上,思想上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深受启发,深受教育。应当说,通过观摩,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也进一步增强了做好茌平农业农村工作的决心和干劲。

一、主要差距和不足

最近几天,我一直在思考,茌平的农业应当说在许多方面都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各级都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总感觉,茌平农业还没有形成霸气,没能像工业经济、城市建设一样扬眉吐气。通过观摩,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我们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我想,这也是今后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一)规模上的差距

两天半的观摩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大”字,无论是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都很大。

1、从龙头企业看,阳谷凤祥集团,目前肉鸡养殖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凤祥食品将利用6-8年时间打造一个千亿级的食品加工企业。高唐信莱生物,明年销售收入超100亿,

1 成为全国最大的植物蛋白生产企业。

2、从生产基地看,莘县董杜庄西瓜标准化基地面积是4万亩,东阿艾山牡丹园基地已经达到1.2万亩;临清临康养殖公司肉驴养殖近万头,东阿毛驴基地养殖2万头;冠县合顺渔业项目占地1600亩等。

3、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看,冠县华杰小麦种植合作社,种植面积3.4万亩,临清润森养殖合作社肉羊10万只,2-3年达到15万只,成为全国最大的肉羊生产基地。

(二)标准上的差距

从观摩的项目看,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都非常注重利用最新的技术装备和科研成果,都在向高档次,高附加值精深方向发展。

1、从装备水平上看,阳谷凤祥、高唐信莱、东阿阿胶等农业龙头企业,引进使用了先进的工艺设备,高唐金堤苗木合作社、高新区兴业农场用上了无人飞机,阳谷盛世乡村合作社使用了物联网系统等。

2、从技术含量上看,东昌府林福专业合作社培育的鲁西黑头羊多胎品系,填补了山东省肉羊培育的空白;阳谷凤祥集团肉鸡养殖远程控制系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3、从产品定位上看,阳谷盛世乡村合作社引进种植的虫草、火龙果等精致农业产品,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去年社员分红达400多万元。

4、从建设标准看,莘县的中荷国际健康农业生态城,总投资150亿,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由荷兰瓦赫宁大学 2 规划设计,设计建设档次之高,在全省可以说是最好的。

(三)模式上的差距

1、从经营模式上看,东昌府区亿沣超市,建设了现代农业蔬菜产业示范园,将大棚承包给农户,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链条服务,并于承包户按5:5比例进行收入分成,既确保了产品质量,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2、从管理模式上看,就是利用互联网对种养基地进行管理。阳谷凤祥远程管理鸡舍,自动化程度达到了世界一流,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阳谷盛世乡村合作社建立了物联网蔬菜设施管理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及时与专家交流。

3、从发展模式上看,冠县正在建设的高效农业光伏产业园,下面是高标准的食用菌大棚,棚顶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板,种植与发电将会极大增加经济效益。东阿油用牡丹种植,采取复合种植模式,牡丹与辣椒、药材、核桃间作种植,土地收益将会大幅度增加等等。

4、从产业模式上看,不少农业龙头企业的产业链条明显拉长,农产品加工的程度越来越深。高唐信莱公司,建立起从原料基地到“吃干榨净”的全产业链,把每粒大豆到极致。冠县瑞祥生物建立起从小麦和大豆种植、加工的全产业链,从小麦中提取淀粉、谷朊粉、酒精等,最后是沼气发电。东昌府绿亚禽业,也形成集“育、繁、推、产、加、销”为一体的完整体系。

二、下步想法

(一)茌平农业发展的目标方向

结合这次观摩,特别是贯彻王市长、陈书记的讲话精神,根据茌平农业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我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茌平农业的发展是不是这样定位:“发展精致高效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打造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标杆。”这既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更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工作中,要努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把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 目前,茌平的农业发展真正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我们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真正到了由传统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加快转变的新阶段。因此,今后我县的农业发展应以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重点,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全县农民组织化程度。(1)把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今后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力量和发展方向来抓,尽快研究出台务实的相关政策扶持措施和具体实施细则;(2)加大农业投入,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加大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3)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工作,帮助解决人才、技术短缺的问题。

2、把土地流转作为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 随着我县的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的流转及 4 因之而兴起的现代农业规模经营将成为我县未来的农业发展趋势。土地流转已然成为我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前提和必要手段。(1)加强政策引导,扩大宣传。认真研究上级相关政策,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出台符合我县实际的流转办法、扶持政策。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平台,发挥好电视、报纸等媒体的宣传作用,增强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了解相关扶持政策。(2)强化从业人员培训,规范流转程序。纵观全国各地的土地流转失败和问题案例,其主要原因就是流转程序不够规范,甚至违法违规。目前就我县来说,很大部分的土地流转行为仍为私下流转,这就留下了程序不规范、合同不合理等易发的矛盾隐患。(3)探索我县土地流转新模式,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大户模式:种粮大户或专业能人凭借技术、资金和项目优势,进行土地流转,开展规模经营,其特点是流转方式灵活、程序简单,避免和减少了因土地流转而产生的纠纷;合作社模式:主要采取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等企业化形式,由合作社统一选择项目,统一组织生产,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市场销售,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其特点是流转方式和利益分享程序较为复杂,需有制度保障和专业人员实施,规模经营水平高,适用大型机械作业,农民在土地入股后可进行劳务输出,从事

二、三产业,增加收入;企业参与模式: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满足原料供给,集中连片租赁农民土地,企业确定种植的作物品种,提供生产资料和技术指导,再雇佣农民为其种植,实行“企业+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其特点是流转程 5 序规范,流转期限较长,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后即可转为产业工人。

3、把品牌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在深化改革的市场大环境下,我县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大品牌的现代农业格局正加快形成,品牌建设已经成为推进我县农业现代化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县现代化的农业也可以说是品牌聚集的农业,如果我们没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极具竞争力的农业品牌作为代表,就很难说农业实现了现代化。因此,下一步大力实施茌平农业品牌战略,是优化我县农业产业结构、提升我们的特色产业现代化水平的强大动力,是推进全县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1)以农业标准化推进品牌农业建设。加快完善我县农业标准体系、检验监测体系、质量保障体系、“三品认证”体系和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2)以农产品质量为关键,选择一批实力强、前景好、潜力大的特色农产品重点培育,分年度、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发展农产品品牌。(3)围绕茌平圆铃大枣、茌梨等重点区域公共品牌,大力培育冯官屯大蒜、胡屯金针菇、肖庄韭苔等一批富有地方特征的区域品牌。同时进一步大力发展生态绿色有机农业,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

4、把科技服务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

目前,我们应清楚的意识到农业现代化已成为我县发展的一块短板,因此在推进我县“三化同步”的同时,更应该高度重视加快农业现代化。而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把农业科 6 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通过科技创新与服务,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最重大、最关键、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1)坚持把实施项目作为科技示范平台,始终体现在农业增产增效行动中。(2)坚持把农民合作社作为推广载体,始终突显农业科技应用的主体地位。(3)坚持把基层服务机构建设作为基本条件,始终提升农业技术装备的水平。(4)坚持把增加科技投入作为根本保障,始终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

5、把招商引资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

我县的农业农村工作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现在的形势迫切需要我们在抓“三农”工作的思路、方法上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既要不折不扣地贯彻好上级的一系列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政策,又要创造性地用工业化理念谋划现代农业发展,以大开放的意识着力在吸引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上下功夫。我们应跳出农业抓农业,把农业招商引资作为全县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来抓,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延伸产业链,形成茌平特有的区域农业产业化特色。(1)增强招商工作紧迫感,做到有意招商。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过程中,资金、技术、市场等要素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长期以来,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县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把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放在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臵,把农业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通过政府推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把农业招商引资工作上一 7 个台阶。(2)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做到有人招商。农业招商引资工作相对工业等领域,起步迟,人才缺乏,经验不足。为把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我们应建立农业招商引资工作的专门机构,明确工作职能,调配招商引资的力量,并确保工作经费的落实。做到有人招商,有钱招商,善于招商,精于招商。(3)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做到有目标招商。每年年初提出农业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并层层分解到有关部门和乡镇,落实领导责任,加强协调指导,充分挖掘招商引资的潜力,调动各方面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4)精心编制项目,做到有项目招商。根据我县产业发展的实际和需要,编制和包装一批农业招商项目,增强对外商的吸引力,真正做到有项目可招,有项目能招。(5)构筑招商引资平台,做到多渠道招商。举办茌平农业招商引资推介会、组织小分队开展招商、利用政府信息网等网络开展网络招商,做到灵活多样,形式新颖,既降低招商成本,又提高招商引资的效率。

6、把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保障 未来现代农业的发展必然要求农村改革的深化与农村制度的创新。从我县现实层面上讲,下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大农村制度创新的主要着力点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1)深化全县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土地改革,必须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进行。在大力推进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颁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 8 权利,大幅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确保增加农民的改革红利。(2)加快供销社综合改革。以中央、省关于供销社改革的有关精神为指导,加快组织创新、服务创新、经营创新和工作机制创新,积极探索为农服务新形式,努力将供销社打造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3)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农村贷款难问题一直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严重制约了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下一步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部署,并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打造茌平特色的三农金融服务平台。(4)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完善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大力培育发展经营性服务主体。创新发挥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在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确保我们的农业服务接地气、连农民、高效率、强农业。

(二)用心谋划明年的重点农业项目

1、万头奶牛养殖基地项目。这个项目由山东高速集团与信发集团合作建设,目前该项目正在洽谈。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万头奶牛养殖、牛奶加工、物流配送等为一体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

2、獭兔产业一体化项目。积极引导、鼓励、扶持博平双运獭兔合作社,从小规模的养殖、宰杀、加工转化为大型养殖、宰杀、深加工、出口贸易等一体化的畜禽产业。

3、丰桂园农业园区项目。这个项目今年刚刚启动,计划利用2-3年时间,建设成为集自然风光旅游、大枣茌梨采 9 摘、温泉洗浴养生、休闲娱乐垂钓、农家风情展示于一体化的现代化高科技农业生态园区。

4、恒胜园林农业综合体项目。在杜郎口恒胜园林现有苗木种植、观光的基础上,在基地北部在建设500-1000亩的智能温室和设施农业基地,在基地东部建设普及沟渠湿地及景观观光长廊,并与东部的两处中药材基地、北部王老苗圃连城一片,打造茌平东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三)组织外出参观学习

计划最近几天,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由县直农业部门负责人,各乡镇、街道党委书记、部分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等,利用一天的时间,到莘县、阳谷、东昌府区、开发区四个县(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提振精神、坚定信心。

三、狠抓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

王市长讲:“三农”工作大于天,县委书记责任重于天。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三农”工作,亲力亲为,身体力行,分管领导同志一定要靠上抓紧抓牢,特别是在工作部署上一定给予重点支持,在政策制定和资金投入上给予重点倾斜,在干部力量配备上给予重点加强。各级农业部门形成“农业一盘棋”思想,加强沟通交流,搞好协调配合。

(二)严格落实责任

王市长在讲话中提出了“四真”,真谋、真争、真干、真闯,也就是对我们定下来的事情,要精心谋划、全力争取、 10 埋头苦干、千方百计,不仅要干好,而且要干到位,任何一项工作都要项目化、具体化到人、到事、到时、到标准,实行工期倒排,责任倒追。特别是对明年的重点农业项目可实行县级领导帮包制,确保我们定下来的事情干成干好。

(三)强化督导考核

今年省对市科学发展观考核细则中,加大了对农业工作的考核权重。但由于市对县考核细则出台较早,没有把农业纳入科学发展观考核体系,所以后来专门出台了对“三农”工作的考核方案。明年市对县考核方案中,将把对农业的考核纳进去。这方面,我们要做好相关工作。同时,各涉农部门要加强实地督导,一项一项抓好工作落实,对各乡镇、街道的考核也要采取平时常规性工作考核与重点工作检查评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议对各乡镇、街道每年也要搞一次农业重点项目观摩考核。

总之,通过全市农业观摩,我们找出了差距,找出了原因,也找出了方向,找出了信心。我想,只要全县上下齐心协力,齐抓共管,茌平农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灿烂。

第9篇:关于印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

印台区农业局

一、印台区农业产业化现状

截止到2009年年底,全区共有村委会107个,村民小组385个,乡村总户数2.38万户,乡村总人口9.3万人,乡村从业人员数 5.4万人,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3.3万人,乡镇企业及从业人员1.2万人,外出务工转移就业1.65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为0.9万人。考虑到农业生产季节原因和不充分就业因素,加上每年新增劳动力,预计每年农村富余劳动力为2万人左右。

2009年末全区耕地总资源16.78万亩,常用耕地面积13.11万亩。按乡村人口计算人均占有耕地1.41亩。2009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9.67万亩,其中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6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4.22%,小麦玉米油菜种植比为6:3:1。粮食总产量3.4万吨,油料产量800吨。2009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4.19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806元。

近年来,印台区区委、区政府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地重中之重,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民教育,按照“稳粮、优果、兴牧、增烟、扩菜”的思路,积极培育壮大以苹果为主的“一区一业”特色产业,果业在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果业已成为广大农民特别是果农脱贫致富的主要来源,成为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畜牧养殖、蔬菜、烤烟及干

杂果等区域性高效特色产业“一村一品”稳步发展,已成为区域性农民增收的稳定产业。

1、以苹果为主的主导产业逐渐占据农民家庭收入的主导地位。截止2009年底,全区苹果总面积已发展到30.2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5万亩)。2009年,全区苹果总产量16.5万吨,苹果亩均纯收入2638元,果农人均苹果纯收入4688元,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2213元。全区干杂果经济林已达到20.4万亩,其中:核桃12万亩,花椒8.1万亩,柿子0.3万亩,枣70亩。总产量达到170万多公斤,年产值达1300万元。

2、畜牧产业化发展日益壮大,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断增强。据统计,全区生猪年饲养量在100头以上的规模场(户)有25家,养殖量达到1.63万头,占全区生猪存栏的79.9%;鸡存栏在500只以上的养殖场(户)16家,饲养量达到79.3万只,占全区鸡存栏的95.9%;奶牛存栏在5头以上的有11家,占存栏量的52%。

2009年末大牲畜存栏1.12万头,猪存栏2.1万头,羊存栏1.3万只,奶牛存栏790头,家禽存栏82.7万只。肉类产量3640吨,禽蛋产量6732吨,奶产量2227吨。

3、蔬菜、烤烟产业发展迅速。2009年,全区栽植烤烟0.7万亩,总产1.75万担,实现产值1400余万元。发展高山蔬菜和旱作蔬菜1.2万亩,总产1.2万吨,实现产值1700余万元。

4、农业产业化程度日趋提高。全区有农业龙头企业9家, 2009年建立各类订单基地6万亩,联结农户1.4万户。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3家,社员7500人,经营面积4.2

万亩,辐射面积8万亩,辐射农户6500户。

二、存在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目前,全区农民耕地面积少、灌溉条件差、机械化程度不高,养殖设施落后、农产品技术含量低,农业生产抗御自认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弱,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较为严重。目前全区烤烟生产主要为

二、三类地,大部分较为偏僻,田间道路较差,其中个别地块仅能满足人行,往往是生产地烤烟不能及时进炉,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部分烟农和新发展烟农的烤炉建设缓慢,成熟的烟叶不能及时烘烤,腐烂在烟田,也给烟农的收入造成损失。目前还存在部分烟农没有烤炉的现象,自己建存在资金困难,靠烟草公司建,还有时间等待和农户生产规模不够(烟草公司规定种植15亩烤烟才建一个烤炉)的问题。畜禽饲养环境差。农户散养选址大多仅限于房前屋后,建筑简易,管理设施不配套,交叉污染严重,增加了畜产品的不安全因素。

2、生产经营粗放,专业化生产程度低。整体来看,我区农业生产和流通仍处于较粗放的低级发展阶段,还没有实现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优势主导产品未见端倪。包装、保鲜、冷藏和加工数量少,延伸增值能力低,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名优产品少,缺乏市场竞争力。生产科技含量较低,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相对较差,大部分农户仍以传统耕作为主,管理粗放,产量低。另外农村现在务农农民大部分属于年龄较大,妇女较多,他们文化程度低。根据调查冯家塬村,苹果是农民的主导产业,但亩均收入仅为2000元左右,而较广阳、高楼河等苹果主产区亩

收入却在4500——5000元之间,果农收入存在较大差距,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还是管理技术跟不上,果农缺乏配套的、现代的务果技能,致使果园收入较低。村民杨源财告诉我们,他家种有4亩果园,平均每亩收入1000——2000元,可就化肥、农药来说每亩的投入就在500元以上,再加上靠天吃饭,遇上冰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能保本就不错了,何谈什么收入。

3、技术培训跟不上,农民生产技能差。近年来,全区的各涉农部门在农民技术培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于发展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一是技术力量薄弱。全区区级农业技术人员现在不到100人,难以适应农业产业化的需求;另外技术人员知识老化,跟不上新形势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二是技术服务体系普遍滞后,特别是乡镇、村级农业技术网络不健全,技术队伍小,技术培训、指导跟不上,导致农民培训跟不上,生产水平参差不齐。据调查,在果业方面全区区级果业技术人员现在不到10人,全区苹果总面积已发展到近30万亩,平均1名专业技术人员要负责3万亩的果园技术指导服务工作,指导任务量大,很难完成所承担的技术指导任务。畜牧业情况也是不容乐观,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基层畜牧兽医方面的专业人才尤其是一些农村急需的牲畜配种员、兽医严重缺乏。奶牛、母猪空怀现象严重,畜禽因病死亡现象仍时有发生,直接降低了养殖效益。

4、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全区农业主导产业总量较小,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匮乏,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完全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风险较大。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短,农产品加工水平低,缺乏深加工、附加值高的产品,加工增殖率低。另外家庭承包经营模式制约了产业规模化发展。受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导致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不利于形成规模,形成基地。

5、生产资金缺乏,融资困难。通过本次调查问卷可以看出,近年来,中央、地方虽然出台了不少强农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了较多的实惠,但对以种粮、务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广大农民来说,种子、化肥、农药、种畜禽等农用物资价格的上扬,致使广大群众生产成本提高、生活压力较大。在调查过程中,不少农户还告诉我们,农业关键性的时节正是用钱之时,也正是缺钱之时,而这时农民首先想到的就是贷款,可贷款程序复杂且人情味太重,致使普通群众被拦在了贷款门外。

三、建议及对策

1、持续推进“果业立区”战略,巩固扩大农民收入主阵地。一是实施规模化经营。坚持每年新建苹果园3亩以上,消灭国道、省道、乡村主干道及果区的空地,使苹果由国省道向骨干道延伸,向乡村到覆盖,构建果业长廊。坚持平地苹果和山地苹果共同发展,鲜食国与加工果齐头推进,进一步扩大苹果产业规模。二是实施标准化生产。全面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工作,大力普及欧盟、中国良好农业规范、生态、、有机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强标准化队伍建设,积极创建各级示范园和果业强乡镇,全面提升果园标准化生产水平,提高果品附加值。三是完善服务体系。以乡镇、村为

重点,建立健全区、乡、村、户四级苹果技术服务网络,加强果农培训教育和农民专业经营合作社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参加各类果品交易活动,依托果业龙头企业,不断扩大与国内外果品营销组织的交流与协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断提高印台苹果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四是果区生产环境。实施项目整合、资金捆绑的投入机制,加快果区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果区生产条件。加强果园防雹站、防雹网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力发展果园沼气,推动“果-畜-沼-窖-草”循环发展模式,建立生态果园。五是延伸苹果产业链。在继续扶持和壮大现有果业企业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和发展一批苹果采后处理、果箱、果袋、果肥等果业配套企业,进一步延伸苹果产业链条。不断扩大和完善“企业+协会+农户”发展模式,实施企业和果农双赢,推动全区果业产业计进程。

2、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一是抓好干杂果经济林建设。充分利用“四荒地”、“四旁地”、低产农田等宜栽地资源,稳步扩大干杂果经济林面积;加强干杂果管理技术的宣传和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推广干杂果经济林五项丰产栽培技术,进一步提高干杂果经济林的综合效益。二是稳步发展烤烟种植。积极推进烤烟种植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进一步加强对烤烟种植专业村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技术培训、种植管理、烟炉建设、烘烤及销售等服务力度,促进烟农增产增收。三是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在镇区、厂矿周边和川道地区大力发展旱地蔬菜和反季节蔬菜,增加菜农收入。四是按照标准化、规模化的要求,积极

发展畜牧养殖。全面落实生猪养殖扶持政策,积极推广“果-畜-沼”一体化循环发展模式,引导广大果农大力发展家庭适度规模养殖,重点扶持养殖小区和专业大户,推进畜牧产业集约化发展。五是强化服务,大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 以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 使产、加、销一体化,农民不仅能获得生产环节的效益,而且能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享受“从田头到餐桌”的利益。对九洲果业、大匠农科、九九红醋业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基础好、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在资金、技术、土地、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帮扶,努力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围绕苹果加工、畜牧养殖等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积极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环境污染小、劳动力密集企业,促进城市人才、资金、技术、项目进农村,以工业化带动农业化,促进城镇化发展。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探寻适合我区土地流转制度。一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机耕道、田间道路、灌溉沟渠、防雹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户对机耕、灌溉、排水、防雹、用水等方面的需要,满足农业产业化对基础设施的要求。在烤烟种植区域,加大对烤烟种植户烤炉建设力度,争取使没有烤炉和新增的烟农解决无烤炉的后顾之忧。二是建立适合我区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继续扩大基地规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工作,解决农民饮水困难、苹果园灌溉等问题,切实达到农田增产、农民增收致富的目的。

4、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一是

狠抓科技投入,壮大科技队伍。大力引进果树科技人才,不断提高全区专业队伍科技水平。要以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为突破口,以乡镇为重点,建立健全区、乡(镇)、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组织,配备区、乡、村级农业、果树、畜牧业技术人员。大力开展对科学种养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二是按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要求,抓住印台区被列为全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区的机遇,进一步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建全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农村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强化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围绕主导产业和农民的脱贫项目,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苹果四项关键技术、家禽饲养、大樱桃、烤烟栽植等技术培训,确保每个农民都能掌握1-2项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农民的致富能力。以“雨露计划”为载体,加大对农村青壮年妇女的培训力度,增强广大农村妇女的创业本领,促进农村家庭增收。

5、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要用政策手段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资金、信贷等的支持力度,解决农业产业发展所需资金问题。

2010年6月12日

上一篇:安全自查情况总结下一篇:新时期中国与瑞士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