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小实验教案

2022-12-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以及学生情况等,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小实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大班科学小实验教案

大班幼儿科学小实验材料的投放与指导策略

大班幼儿相对中班幼儿来说,有着更加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而科学小实验有着操作性强、目的和意义明确、内容简单的特点,在满足大班幼儿教学目的同时,也能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在幼儿手脑并用的同时,可促进幼儿大脑进一步发展,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因此,科学小实验的合理投放就需要教师经过深思熟虑。传统的实验材料投放存在形式主义,其做法往往是教师准备数量有限、实验内容相对单一简单的实验材料,在教师进行一遍实验操作后,幼儿仅仅是对教师实验操作的复刻,加之幼儿的实验兴趣较低,无法综合性培养幼儿的自主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在大班的幼儿教育中,科学小实验是培育幼儿的重要环节。但是,在现实的实验投放中存在着实验材料投放无效、科学实验的目的性和趣味性不能兼并等问题,导致不能综合培育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激发幼儿潜能。

一、大班幼儿科学小实验材料合理投放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幼儿进行科学小实验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

幼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根据不同幼儿的需要建设不同的教学环境。幼儿在相应的教学活动中学习,实现高效学习的同时可以强化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采用区域活动的教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教学的效果,保证幼儿的身心得到充分发展。区域活动教学需要教师为幼儿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授课和组织活动的前期,教师要为幼儿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材料,通过有层次的教学材料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让教学活动的氛围更加浓厚。教师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要本着安全、有趣、可操作的方案开展区域活动,确保教学的高效率性。大班幼儿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而科学小实验的引入能充分激发幼儿实验能力的发展,以及多种实践能力发展与培养,小实验材料的合理投放能为幼儿进行更加有效的科学小实验提供更多契机,通过实验材料的合理投放,可让幼儿更好地融入科学小实验,充分激发幼儿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实践的兴趣,使幼儿真正获得科学实验良好的参与感,让幼儿在实验材料的合理投放与合理运用中更好地获得自然科学知识,更好地去理解科学现象,真正使科学实验起到一定意义上的实践效果,更好地推进幼儿教师教学任务的进行,真正培养幼儿自然科学方面的发展与实践能力、自主探索能力等多方面的提高,从而使幼儿获得更加良好的科学小实验参与体验,真正实现大班幼儿科学小实验的教学实效性。

(二)有助于幼儿教师推进科学小实验,推进教学任务进行

合理投放实验材料有助于幼儿教师充分观察和把握幼儿实验情况,为幼儿提供更加适宜的指导与帮助。通过实验材料的合理投放提高实验材料的利用率,可为幼儿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实验材料,推进幼儿进行更加合理有效的科学小实验,促进幼儿教师教学任务的进行与发展。合理投放实验材料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丰富的活动区材料,给幼儿充分自由,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探索和发展。区域材料是幼儿建构知识的媒介,幼儿在看、摸、玩弄的过程中感受材料的颜色,体验材料的形状,探究材料的结织,从而将教育目标隐性地体现于材料中,这也是区域活动的一大特点。它不仅造型简洁,美观,质地优良,安全耐用,而且适合在户外各种环境、气候条件下进行各种摆放和操作,形成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功能的器械,以供幼儿进行各种不同的体育活动。区域材料不仅规格统一操作方法简单,有利于收放,而且色彩鲜艳,让幼儿对其更感兴趣。因其功能变化多端,所以有利于幼儿更好地进行户外游戏活动,设计各种不同的运动器械,有效地促进幼儿精细动作以及大肌肉群力量的发展,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协调发展与提高,并且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幼儿从材料蕴涵的不同信息中获取经验,产生疑问,从而萌生探索行为,这一过程对幼儿的形象和抽象思维都有良好的锻炼效果,对幼儿的身体协调和灵活度都具有较好的锻炼,可促进幼儿的身心获得高质量发展。因此教师要科学投放材料,保证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二、实验材料投放现状分析

(一)不能满足儿童实验需求

1.实验材料单一化,难以调动幼儿实验积极性。在材料投放中,大部分幼儿教师不能考虑实验材料选材的生活性,往往把关注点放在实验材料的安全性和实验操作的便利性上,导致实验材料单一化,实验内容也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在实验操作中,往往是幼儿教师进行一次操作演示,幼儿进行实验内容的复刻,实验内容缺乏操作延展性,最终导致实验操作时,幼儿的兴趣不高,不能满足幼儿的实验需求,不能达到实验教学的理想效果。

2.实验材料投放缺乏对幼儿的主体性的考虑。多数幼儿教师对实验材料的选取是依照课程的要求而进行的,仅仅是幼儿教师觉得合适,并未合理考慮实验材料对幼儿的科学实验是否具有契合性,以及对幼儿是否具有趣味性和操作性等,未能考虑幼儿的主体性,导致幼儿在实验操作环节中实验积极性不高,不能综合性地培育幼儿的操作能力和自我探索能力,导致实验的教学目的未能达到。

(二)存在无效投放

1.实验材料管理不当,导致实验材料利用率不高。幼儿阶段的儿童身心存在着关注力和兴趣的持续性有限的情况,加之幼儿园的科学小实验材料的投放考虑的是投放一次性材料,这就导致幼儿在进行实验操作后,实验材料不能二次使用,导致实验材料的浪费。同时,对实验材料的管理方面,许多幼儿教师对实验材料储存和使用缺乏正确的认识,进一步导致实验材料的利用率受到影响。

2.材料投放缺乏定期更新。受限于幼儿园的教学直接问题和教学计划的课程安排,大多数的幼儿园对科学小实验的重视度不足,科学小实验的材料投放并未考虑实验材料的及时更新。基于幼儿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幼儿教师需保证实验材料投放的及时更新,保证实验材料的定期更新,不仅要能让幼儿时刻保持对实验操作的新鲜感,也要能保证实验内容的趣味性,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

三、科学小实验材料合理投放的途径

(一)以生活中的小科学为主题,投放实验材料

对实验材料的投放应更关注幼儿的生活环境,选择更加贴近生活的实验材料,要坚持以生活中的小科学为主题投放实验材料。由此让幼儿在科学小实验中,将实验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充分激发幼儿的自主实践能力和探索世界的精神,时刻对生活和实验环节保持充足的新鲜感和较高的积极性。例如,在“下雨的秘密”这个科学小实验中,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生活中雨的形成提出疑问,引导幼儿自主尝试小实验,使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水蒸气蒸发及雨是如何形成的科学现象。在实验开始前,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考虑现实生活中的蒸发现象,比如,杯中的热水为什么会冒出热气,装有热水的保温杯里的瓶盖上为什么有那么多小水珠,然后进一步引导幼儿开始进行小实验。

(二)实验材料投放多样化、多层次,增强幼儿实验的主体性

在幼儿实验材料的投放中,幼儿教师应更加注重幼儿实验的主体性,不能让教师在实验材料选取中带入太多的主观情感而忽视幼儿的感受,应该基于课程安排的情况下,充分考虑科学小实验要让幼儿学到什么,也要避免科学小实验趣味性的缺失,让幼儿在实验中、在玩乐中学习。例如,在“声音是怎么产生的”的科学小实验中,引导幼儿了解振动发声,在实验中利用小碎石和小瓶子制作简易的发声工具,但是基于科学实验内容相对比较简单,部分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幼儿已经完成实验,并且失去了兴趣。此时幼儿教师可以再引入“如何制作传声筒”这一科学小实验,让实践操作力较强的幼儿用易拉罐和一根长绳制作传声筒,实验的原理是当人说话时声音会随着易拉罐底部的震动,并由绳子传送到另外一个易拉罐,由此可以传播声音,在保障实验多样性的同时,也充分保障实验的程序性,让实验操作力较强的幼儿用易拉罐和一根长绳制作传声筒。

(三)保证材料投放的目的性和趣味性

实验材料要坚持目的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统一。科学小实验的实验材料要达到其目的性,那么实验材料就必须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要根据幼儿这一年龄段的智力水平、思维发展情况、身心发展需求等条件投放,同时要兼顾实验材料投放的趣味性。幼儿最大的特点是要在学中玩,只有保证实验材料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才能更好地吸引幼儿参与实验活动,才能进一步提升幼儿的实验积极性,保证科学小实验教学质量。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开展的,教师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会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根据幼儿园班级的实际需要进行活动,由于幼儿园的性质不同,幼儿的学习能力并没有达到一定高度,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会对学习和活动的比重进行调节,确保幼儿有高度自由的活动空间。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活动空间,保证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可以为幼儿提供无限新鲜感,还可以保证幼兒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有用的知识。同时,投放材料展开的过程中,要考虑相关活动是否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以实现活动开始前所制定的教学目标。除了与教师的区域活动规划设计理念,以及对区域活动的认知有较为密切的关联外,幼儿是否有参与相应区域游戏活动的兴趣,也是决定区域游戏活动展开顺利程度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教师在提升相应活动质量的同时,需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尊重幼儿的兴趣和审美特征,创造更为丰富的互动场景,提升幼儿参与积极性,以及相应区域性游戏活动的趣味性。例如,在保证实验趣味性和目的性的同时,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鼓励幼儿积极展示在幼儿园中学到的科学小实验,并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安全指导和鼓励。家长可以在闲暇时间段与幼儿进行生活中的科学小实验的操作。另外,家长也可以充当幼儿园的外援力量,在幼儿园的科学小实验课程中与幼儿一起合作,在增进父母与幼儿之间感情的同时,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保证实验材料投放的安全性

幼儿教师在对幼儿科学小实验进行材料投放时,要综合考虑大班阶段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充分把握幼儿活泼好动以及对新鲜事物好奇的心理,要切实保证科学小实验材料投放的安全性,确保幼儿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小实验实践活动。只有保证材料投放以及实验活动中的安全性,才能让幼儿更好地进行科学小实验,减少幼儿实验活动中的安全隐患,更好地发挥科学小实验活动的实效性。例如,在进行“斜坡上的小车”科学小实验时,幼儿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准备好木板、小车、毛巾、积木块、沙子等实验材料,在准备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向幼儿强调安全问题,告诫幼儿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木板的拿取、小车滑动、沙子的误食等安全问题,让幼儿在安全性原则下进行科学小实验。在幼儿实验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与帮助,让幼儿在安全性原则的前提下利用木板与积木块的叠加组成斜坡,通过小车在斜坡上的滑落记录小车在不同斜度木板上的速度,通过小车在不同斜度斜坡滑落的不同速度进行实验总结,幼儿教师要在幼儿进行科学小实验的整个过程中保证幼儿安全,让幼儿在安全性得以保证的前提下获得更加良好的科学小实验活动体验。

(五)加强对实验材料投放的管理,提高实验材料的利用率

幼儿教师在科学小实验材料投放中要注重实验材料投放的管理问题,加强对实验材料投放的管理,减少因幼儿使用不得当、后期保存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实验材料的浪费,要真正管理、保护好实验材料,使实验材料能得到二次利用、多次利用等,通过对实验材料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实验材料的利用率,使实验材料能得到充分利用,让幼儿获得更加良好的科学小实验参与感。例如,在幼儿教师对加强实验材料投放的管理实践中,幼儿教师要在幼儿运用实验材料进行科学小实验时,为幼儿进行实验材料运用方法以及实验操作步骤的示范,并教导幼儿在进行科学小实验时要注意保护实验材料,不能破坏实验材料,幼儿教师要跟进观察与指导,观察幼儿进行科学小实验的实践过程,及时给予幼儿指导,让幼儿真正做到在科学小实验过程中能真正保护、爱惜实验材料,真正实现实验材料的循环利用。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轮流担任“实验材料小卫士”,让幼儿互相监督,真正做好科学小实验材料的保护与管理,培养幼儿保护实验材料的自觉意识,真正使实验材料得到良好管理与保护,真正实现实验材料的循环利用,提高实验材料的利用率。

总之,科学小实验的有效投放,能保障幼儿身心综合能力的正常和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应以生活中的小科学为主题,投放实验材料,使实验材料投放多样化、多层次,增强幼儿实验的主体性,保证材料投放的目的性和趣味性。在材料投放后的科学小实验中,幼儿教师应积极关注幼儿的实验情况,构建一个良好的探索操作的实验环境,鼓励幼儿自主实验,自主探索,为幼儿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左毓红)

作者:向迎春

第2篇:幼儿大班科学教案小沙漏

课题:

9. 小沙漏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沙漏;在操作活动中培养细致、耐心的品质。

教学准备:矿泉水瓶每人一个;沙子、宽透明胶带、水彩笔、记录表每组一份。 设计流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我给你们带来了钟表计时演示器,你们会认钟表吗? 幼儿答

师:表盘上有三个指针,时针、分针、秒针,计量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教师拨时针、分针让幼儿说出时间。

教师:小朋友真聪明,会认时间了,钟表给我们带了方便,让我们生活、学习作息有规律,那么古代人没有表,怎样计时呢? 引发幼儿猜测

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可聪明了,他们根据已有的经验发明了计时的仪器,请小朋友打开书18页,第一个计时仪是浑天仪。请小朋友继续欣赏简仪、圭表、日晷、漏刻。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最后一个计时工具——小沙漏。

二、出示已做好的沙漏进行计时演示。 师:小朋友,我给你们做了一个沙漏,它可以帮我们计时间,这是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出来的,做沙漏需要那些材料呢?幼:俩个相同的矿泉水瓶、沙子、胶带、打好孔的瓶盖 。

三、介绍沙漏制用方法及如何使用。

1.教师边讲边做 (1)准备胶带、沙子及两个有盖的矿泉水瓶。(2)将两个瓶盖钻同样大小的洞。(3)在一个瓶中装多半瓶沙子,盖上盖子。另一个空瓶子也盖上盖子。(4)将有沙子的瓶子倒扣在空瓶上,瓶口对齐用胶带缠紧。(5)沙子开始流向空瓶。看看表,每隔一分钟,用彩笔做一个记号,简易沙漏就做好了。师:小朋友看明白了吗?你们会做吗?

四、发放材料,幼儿两人合作进行制作沙漏。教师巡回指导 对做得好的(沙漏)小朋友进行鼓励表扬并展示给全班幼儿观看。

五、活动小结

小朋友,通过做沙漏我们了解了古代人民是如何计时的。在制作活动中,我们发现在相同时间内沙子流量的大小与瓶盖上小孔的大小有关,小孔大沙子流量大,小孔小沙子流量小。

第3篇:大班科学实验课教案:《油和水》

设计意图:

一次在科学《沉与浮》课时,我班允正突然问我“老师,那油放到水里会怎么样?”我当时告诉孩子“油放在水、、、”但是我想孩子没有操作实验不能够探索其中的奥秘。于是我就《油和水》这个问题设计本节课,和孩子共同探索。

活动目标:

1、 通过操作感知油和水倾倒、搅拌后分离的现象,对科学探索活动感兴趣。

2、 了解生活中油、水分离的相关现象,体验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每人两杯水、一点蓝黑钢笔水、一杯油、一根竹签、几张油画棒画过的图画、各色颜料水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幼儿动手操作将水里倒进一点蓝黑钢笔水,水和蓝黑钢笔水会怎么样?

师:桌子上有一杯水和蓝黑钢笔水,请小朋友将这两样物品倒在一起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幼儿操作,并能在操作后讲述结果)

师:恩,蓝黑钢笔水和水相融在一起啦!

二、 幼儿猜想油和水倒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并记录。

1、 油在水的上面

2、油在水的下面

3、油和水相融在一起

三、 感知油和水相互倾倒后分离的现象

1、 请你试一试把油倒在水里或者把水倒在油里会出现什么现象?

2、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 交流你把什么倒入什么?发现了什么?你可以把你的发现记录在记录纸上!

4、 小结:不论油倒在水里还是水倒在油里,油在上面、水在下面,它们是分离的不会相融在一起。

四、通过操作感知油、水搅拌后分离的现象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搅拌时的现象和停止后的现象,并作记录。

用竹签搅拌时是什么现象?停止后是什么现象?

2、幼儿操作说出实验结果。

五、延伸感知油水分离的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幼儿合作涂色。并能够说说为什么颜料水不会和油画棒融在一起。

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实验证明油和水是分离的,不会相融在一起。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小朋友们回到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做做这样的实验。

第4篇:中班科学教案《蚂蚁小实验》(大全)

中班科学教案《蚂蚁小实验》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观察记录的方法,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蚂蚁小实验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科学《蚂蚁小实验》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蚂蚁小实验活动。

2、学习观察记录的方法。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科学《蚂蚁找食物》。

2、果糖、糖果、饼干、果奶喝他幼儿喜欢吃的东西,纸。

3、参考【附】自制观察记录表人手一份,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每人发一份观察记录表,笔一支,请幼儿做小实验,并在实验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实验一:蚂蚁爱吃什么?

--先请幼儿猜想:蚂蚁喜欢吃什么?把答案画在观察记录表上

--和幼儿一起准备自己认为蚂蚁喜欢吃的食物,如树叶、草、糖、吃剩的饭菜等。

--实验方法:带领幼儿到蚂蚁常常出现的地方,把自己准本的食物放在附近。过一段时间就去观察蚂蚁喜欢吃什么,碧碧哪一种东西引来的蚂蚁最多,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实验二:蚂蚁走的路线。

--实验方法:在户外的地上放一些蚂蚁爱吃的东西。等蚂蚁找到同伴搬运食物时,它们会慢慢排成一条线。试着用手指擦一下那条路线,看看蚂蚁会不会找到原来的路;再试着将擦的范围扩大,看看蚂蚁过多久才能找到原来的路,或者是否会找另外的路走。

--幼儿在记录表上记下自己的假设。

--引导幼儿进行实验、观察、记录。

实验三:蚂蚁来排队。

--实验方法:在纸上画出简单的图形,在图形轮廓上摆果糖。到户外把这张纸放在蚂蚁常常走过的地方,过一会儿看看蚂蚁会做什么,它们是否会绕着果糖排出图形。

--请幼儿在记录表上画出果糖摆出的图形并记下自己的假设。

--引导幼儿进行实验、观察、记录。

本文扩展阅读:蚁类为杂食类,有些种类捕食昆虫,有些取食植物种子,有些种类取食蚜虫及介壳虫分泌的蜜露;也有专食菌类的。在室内,蚂蚁常取食人类的食物。

第5篇:一次科学小实验.作文教案doc

一次科学小实验

习作要求

1、选择一次自己最感兴趣的小实验,按照先后顺序把实验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2、语句要通顺、连贯。

3、注意写出实验过程中人物的心情。 习作要点

1、先要正确理解实验的意思。所谓实验就是为了证明某种科学的理论或假设,做操作性的工作的意思。其次,要懂得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自己熟悉的、做过的,或是看别人做过的生活小实验、自然小实验、科学小实验等都可以写。

2、题目上明确限定”一次的小实验”,就只能写一次,不能记两次或者多次。

3、题目的横线上可以填上有趣、奇妙等表示实验特点的词语。可以填上成功、失败、秘密等表示实验性质的词语,也可以填上难忘、愉快、不可思议等表示人物心情的词语。 习作指导

1、题目可供选择的内容比较广泛,大家自主挑选的余地比较大,在认真回忆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印象深、感兴趣的实验来写。

2、题目对实验的时间和地点均没有任何限制。不论什么时间,也不论什么地点做过的小实验都可以做写作的材料。

3、“按照先后顺序把实验的经过写清楚”是本次作文的重点。写之前,有条件的话,最好把小实验重新做一遍;或仔细观察,请别人把小实验再演示一次,边看边记,记下实验的步骤: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写的时候,要分步分节写,先做的先写,后做的后写。

4、“注意写出实验过程中人物的心情”是本次作文的难点。要注意穿插在实验的过程中分散地写。如当实验进行到十分紧要的关头,当时自己心里是怎样想的,或者其他人有什么反应都可以适当地写一点。

作文讲评

教学目标

1.通过作文互改,直观感受作文是由主题、内容、结构、语言等要素组成,为以后写作拓展思路。

2.明白作文评改是有严格的标准的,为今后写作的谋篇布局打下基础。 3.懂得欣赏他人文章,为他人的文章出谋划策,避免在今后在自己的文章中犯相同错误。 教学重点

了解自身的写作水平,懂得正确评价一篇作文。 教学难点

评改作文的主题、内容、结构、语言等要素的具体评价标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电脑室上一节语文课,同学们一定感到很新奇。没错,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进行一次特别的作文修改评价,想不想一起来试一试?

二.初改探秘 1.明确做法 2.学生初改他人习作 3.分析修改结果

(1)分析全班这次习作修改的基本情况。

(2)分析全班同学的分数及排名情况,我们先来看看排前几名的是哪几位同学?

(3)看了排名,你最想看谁的文章,我们来看看评得准不准确。 4.小结:一个人评价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未能严格按照标准来评分,存在误差。

5.修正误差:看了两篇文章评分的比较之后,同学们对你刚修改的文章有没有觉得评分不准确呢?现在把刚才修改的文章抽调回去,再把分数调整一下。 三.再改求准

1.明确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改三篇别人的作文,要求严格按照标准来评分,先自己评分修改,再小组合作修改,把分数打在相应的扣分栏处,最后将结果保存到“二改文”文件夹。 2.学生合作修改 3.分析修改结果

(1)对比前后两次精细测评结果:我们来看一看两次的结果,你发现什么了?

(2)美文欣赏:

A.展示得分最高的学生习作,由评改小组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评分,有什么标准?

B.你在评改的过程中,肯定有许多同学也写得不错,请向同学们推荐一下? 、

(3)出谋划策: 还有的同学在某一方面做得不够,请给这些同学提提建议。 (4)有问必答:现在打开自己的文章,看一看同学是怎样给你的习作修改评分的,如果发现修改或评分不合理的提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四.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你有什么收获?

第6篇:小蚂蚁力气大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设计意图]

这几天,我发现孩子们下课后常常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观察着什么。出于好奇,我走上前去,原来孩子们正在观察

小蚂蚁。只见蚂蚁正在忙着“运粮”,准备过冬。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让孩子对蚂蚁有更详细地认识,我与

孩子们一起用诱饵捕捉了蚂蚁,放进了昆虫盒。并设计组织了此次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学习,了解蚂蚁的外形

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蚂蚁的合作活动,萌发幼儿团结互助的意识。

2、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1、选择安全、合适的观察场地,提供放大镜、大纸箱,并把幼儿的观察情况作成课件。

2、教师和幼儿一起搜集有关蚂蚁的图片、儿歌、故事等,准备录音机、磁带,制作活动内容的相关课件。

3、用诱饵捕捉蚂蚁,放进昆虫盒。

4、自制海绵豆子(数量为幼儿人数的2—3倍)和小篮子。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从而引发幼儿兴趣。

远看芝麻撒地,

近看黑驴运米,

不怕山高道路陡,

只怕跌进热锅里。

教师引导幼儿猜出动物的名称(蚂蚁),从而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二、出示幼儿观察蚂蚁的课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观察到的蚂蚁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情况。

教师提问:

(1)你从哪儿找到了小蚂蚁?

(2)蚂蚁长得什么样?

(3)小蚂蚁是自己单独出来活动还是一起出来?为什么?

通过观看课件,让幼儿大胆发言,回忆观察到的情

况,教师及时进行鼓励和指导。

三、使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蚂蚁的外形

特征和活动(或图片)。

给幼儿分组,让幼儿仔细观察捕捉到的蚂蚁,并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画下来。

四、出示课件,教师总结,让幼儿巩固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五、欣赏并表演歌曲《蚂蚁》。

六、教师提问:我们应该像小蚂蚁学习什么?让小朋友知道团结起来,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七、游戏:“蚂蚁搬豆”,巩固认识。

教师扮蚂蚁妈妈,幼儿扮小蚂蚁,四散地站在场地一端。

游戏开始,教师说:“孩子们,咱们快去搬豆准备过冬吧!”“小蚂蚁”自由地(可不按顺序)钻过皮筋,爬过纸箱和垫子,跑到场地另一端,拾一颗小豆跑回家中,将小豆放进小篮。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把豆全搬完。

[活动延伸]

1、教师(或家长)把幼儿观察发现后的绘画作品,用简单的文字注释后,张贴在墙饰“有趣的虫子”中。

2、在日常活动中,让幼儿继续学习有关蚂蚁的儿歌、故事等,丰富幼儿经验。

3、师幼共同进行小实验:

把捉到的蚂蚁放进一个大口瓶(其中有土),用黑布把瓶子蒙好。过几天后,把黑布打开,可看到蚂蚁筑成的弯弯曲曲的“地道。

第7篇: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蚂蚁小实验》及教学反思

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蚂蚁小实验》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观察记录的方法,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蚂蚁小实验活动,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蚂蚁小实验》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蚂蚁小实验活动。

学习观察记录的方法。

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科学":《蚂蚁找食物》。

果糖、糖果、饼干、果奶喝他幼儿喜欢吃的东西,纸。

自制观察记录表人手一份,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每人发一份观察记录表,笔一支,请幼儿做小实验,并在实验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实验一:蚂蚁爱吃什么?

--先请幼儿猜想:蚂蚁喜欢吃什么?把答案画在观察记录表上--和幼儿一起准备自己认为蚂蚁喜欢吃的食物,如树叶、草、糖、吃剩的饭菜等。

--实验方法:带领幼儿到蚂蚁常常出现的地方,把自己准本的食物放在附近。过一段时间就去观察蚂蚁喜欢吃什么,碧碧哪一种东西引来的蚂蚁最多,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实验二:蚂蚁走的路线。

--实验方法:在户外的地上放一些蚂蚁爱吃的东西。等蚂蚁找到同伴搬运食物时,它们会慢慢排成一条线。试着用手指擦一下那条路线,看看蚂蚁会不会找到原来的路;再试着将擦的范围扩大,看看蚂蚁过多久才能找到原来的路,或者是否会找另外的路走。

--幼儿在记录表上记下自己的假设。

--引导幼儿进行实验、观察、记录。

实验三:蚂蚁来排队。

--实验方法:在纸上画出简单的图形,在图形轮廓上摆果糖。到户外把这张纸放在蚂蚁常常走过的地方,过一会儿看看蚂蚁会做什么,它们是否会绕着果糖排出图形。

--请幼儿在记录表上画出果糖摆出的图形并记下自己的假设。

--引导幼儿进行实验、观察、记录。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本文扩展阅读:蚂蚁(ant)是一种昆虫,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蚂蚁的种类繁多,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种,有21亚科283属,中国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最近还发现了无性繁殖的蚂蚁新物种。

上一篇:音乐会主持串词下一篇:六年级复习资料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