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e的名词

2022-12-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introduce的名词

汉语职业类名词的构造

摘 要:以往学界对职业类名词的研究较为粗略。本文以“家”“师”“手”“员”“工”“匠”“者”“人”等8个常用名词后缀为例,研究此类名词的构成方式和后缀选择倾向。研究发现,就职业类名词“X+名词性后缀”而言,“v+n”是职业类名词造词的首选。“v+n”式中,名词性语素“n”或是谓词性成分的核心论元,或是事件中的重要参与者,由动作行为转指动作行为参与者的路径较短,生成的合成词透明度较高。当“X”是名词性语素时,“X”不是隐含谓词的核心论元。隐含谓词或因理解上的类推而脱落,或因难以补出而省略,整个合成词呈现为“n1+n2”式。n1是事件中的典型角色,以“n1+n2”模式生成职业类名词需启动隐喻机制。此外,八个常用名词性后缀在语言系统中的地位和语义分工不同。

关键词:职业类名词 构词法 造词法 论元

现代汉语对构词法的研究可追溯到《马氏文通》。尽管《马氏文通》没有专门研究构词模式,词法研究也仅仅是句法的附庸,但其零星的叙述中亦不乏真知灼见。陆志韦(1957)认为,构词法与造句法之间有一定的平行性,并用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把汉语词汇的结构类型细分为九类。自《汉语的构词法》始,以语义为纲研究构词法便成为构词研究的主流。主谓、偏正、支配、并列、补充等构词模式的存在为学界所公认。上世纪90年代以来,汉语构词法的研究呈现多元态势,学者们将格语法、述谓结构、轻动词、论元的提升与并入、韵律语法等理论运用到词法研究中,加深了我们对汉语合成词内部语义和生成方式的认识。但是,与句法研究相比,构词法的研究仍像一片处女地,尚有许多隐含的规律等待我们去探寻和总结。

在过往的研究中,职业类名词或作为例词出现在“动词+施事”模式的分析中,或以整体笼统地归为名词的一个小类,尚未有人对这类名词专门撰文研究。本文拟以“家”“师”“手”“员”“工”“匠”“者”“人”等八个常用名词后缀为例,研究此类名词的构成方式和后缀选择倾向。所选词项摘自《现代汉语逆序词典》(2011)和韩蕾(2013)附录的指人名词表。

一、八个常用后缀的语义描写

《现代汉语词典》对“职业”的定义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主要生活来源”这一标准对我们确定研究对象过于严苛,一些临时性的工作虽然不符合“主要生活来源”的标准,却能帮助我们认清此类名词的全貌。因此,所谓的职业类名词更像是一个代表,职业是我们选词的一个重要特征,但可能不能用来概括所列的全部词项。这些词都能用来回答“他是做什么的?”反映个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许称为角色类名词更为恰当。

“家”“师”“手”“员”“工”“匠”“者”“人”是职业类名词常用的八个后缀。他们与职业的搭配存在一定的选择性。除与职业类名词搭配外,它们还可以与其他指人名词搭配。通过观察八个后缀所形成的名词,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职业名词后缀选择的限制。下面先对八个名词后缀形成的合成词按类别简要概述。

(一)家

1.学术流派:兵家、道家、法家、儒家

2.职业:作家、画家、企业家、科学家、思想家、管家

“家”充当职业类名词的后缀时,一般指在某一领域有成就的人,“家”前面的修饰性成分即是这些成功人士成名、成家的领域。这可能与“X家”可以表示学术流派有关,职业类名词“X家”的修饰性成分也是某个独立的领域,而非某领域的下属概念。“家”类合成词以三个以上的多音节居多,构词上多属偏正式。在我们检索的语料中,以“家”为后缀的双音节职业类名词只有“作家”和“画家”两个。“管家”是支配式,述宾短语“管家”进入词汇时发生了转指,由动作转指从事此项工作的人。

(二)师

职业:老师、厨师、律师、讲师、工程师、摄影师、魔术师、化妆师

作为职业类名词后缀的“师”是从“老师”虚化而来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要将知识用自己的方式串联、展示、讲授出来,使学生理解、信服,因而这些职业多带有“讲授”“串联”“指导”或“展示”义,如摄影师需要通过自己的指导,让模特表现出自己所需要的特质。“X师”多指在某方面有专长的人,但有时仅仅是生产流程中的一个工种,如“摄影师”“灯光师”“化妆师”都可归入传媒产业中的某个环节。“X师”一般不与经验或等级相连,强调经验丰富或水平很高时,需要在合成词前加区别词,如:高级教师、资深化妆师等。

(三)手

性质特征:好手、老手、能手、新手、国手、红旗手、神枪手

职业角色类:猎手、水手、打手、扒手、旗手、舵手、歌手、吹鼓手

“手”类派生词一般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如猎手、歌手、水手。“X手”描述人的性质特征时,所选的“X”多体现经验丰富、能力卓越,这与后缀“手”的专业性是吻合的。“手”作职业角色类名词后缀时,临时性较“师”类更强,有时甚至不能称之为一种职业,仅仅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個角色,如:“扒手、吹鼓手”等。临时性的角色可通过隐喻机制固定下来。如:

(1)在他的统治下,整个秘鲁变成了一座大监狱,他豢养打手,有着自己的团体,特务满天飞。是他镇压了密谋反对奥德利亚的军官;是他逮捕、监禁和放逐了许多进步人士……

(2)高层管理人员是公司变革的旗手。

例句中的“X手”失去了原有的实在意义,去除临时性、保留专业性,成为一种象征。

(四)员

成员:党员、团员、官员、兵员、会员、议员

职业:学员、演员、译员、程序员、裁判员、通讯员、观察员、炊事员

以“员”为后缀的派生词,具有内部平等性和组织性两大特点。内部平等性是说,可以用“X员”指称符合条件的任一个体,个体间的等级性和差异性忽略不计。如“演员”可以用来指称任意一个从事表演工作的人员,他们是舞蹈演员、杂技演员还是电影演员,他们是老是少,是强是弱,这些从“演员”一词中均无法体现。“X员”多是有组织的,他们的行为活动要受到某一组织的统一调配和约束。如“厨师”和“炊事员”都以烹制菜品为主要工作,炊事员却是军队、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私营饭店中没有炊事员,只能称厨师。

(五)工

职业:电工、焊工、木工、瓦工、矿工、民工、清洁工、管道工

“X工”是具有某种专业技能的工人,他们出卖体力劳动换取酬劳,一般不为个人所雇佣。双音节“X工”广泛分布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他们人数众多,从事基础工作,是所在企业创收的主体;三音节“X工”一般存在于企业、单位的后勤部门,人数相对较少,他们一般不参与社会财富的创造,从事辅助性工作。

(六)匠

职业:工匠、木匠、石匠

“匠”是八个职业类名词后缀中能产性最低的。“X匠”是手工业者,他们的劳动强度与其加工的材料密切相关。“X匠”在劳动中要大量地耗费时间精力,并以作品的精致程度作为技艺高低的判定标准。这与文学、艺术领域有一定的相通性,因而,“巨匠”可以用来形容在文学艺术或科学领域有杰出成就的人。

(七)者

事件角色:读者、编者、著者、使者、患者、观察者、劳动者、侵略者

职业:记者、学者

与其他后缀相比,“者”的词汇意义较弱,语法意义更强。朱德熙(1983)指出,“者”的功能是提取主语,由于汉语中常用施事做主语,因而,“VP者”在大多数情况下转指施事。“X者”所代表的多是事件中的角色,这种角色不是固定的,可以相互转换。如编者、著者与读者三者之间,著者、编者都可以成为读者,读者在另一个事件中也可成为编者、著者,没有读者也就无所谓著者。这进一步表明,“X者”所代表的身份是以事件为单位的,他们的角色是在与其他角色的对应中实现的。正如朱德熙先生所言,“VP者”多用来提取施事。因此,当“X者”指受事时,应用被动标记“被”标示,如“被观察者”“被侵略者”等。

(八)人

来源:北京人、中国人、非洲人、汉族人、北方人

时间:宋人、前人、今人、古代人

职业:诗人、工人、军人、音乐人、主持人、经纪人、经理人、策划人

事件角色:中介人、发言人、联络人、被告人、候选人,主持人

特征:蜘蛛人、植物人、白种人、黄种人

“人”是能产性最高的指人名词词缀,“X人”的指称对象涉及方方面面。“X人”表职业具有专职、专业的特点,不能与姓氏连用。如“经理”“策划”也可以指人,但经理是一个职位,经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可能并非是经理,因而会有业务经理、客户经理等标示其服务范围。“策划”可能是在某个项目中担任策划,策划并不是他的主业。但是“经理人”是以经理为业,“策划人”是将策划作为获得生活来源的主要方式。因而,“X人”具有专职、专业性,充当事件角色时则具有临时性,一般可以用“者”替换,但“X者”不能换作“X人”。经过对比,我们发现,“X人”即使在充当事件角色时,也要求该角色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而“X者”则没有此类限制。因而,“目击者”“患者”只能与“者”搭配,不能换“人”作后缀。

上文简要归纳了职业类名词后缀选择的语义限制,这种思路在以往虽有一些学者已经使用,但他们的归纳比较宽泛,仅局限于词典释义。本文将这种搭配条件加以明确、细化,使之更贴近职业类名词加缀派生的规则。

二、透明性与论元选择

语义是派生允准的栅栏,语法则提供了派生的框架。研究职业类名词的派生规则,不仅要关注语义搭配倾向,还要考虑组成要素的语法特征。

自索绪尔以来,句法学研究在结构主义影响下逐步细化,但在词法学研究中,结构主义的方法尚未得到广泛应用。郭锐(1996)认为,词由语素和语素组构成。由一个语素构成的是单纯词,由多个语素(语素组)构成的是合成词。语素组由语素构成,有成词和不成词之分,“交响(乐、曲)”“向日(葵)”“后遗(症)”“分水(岭)”是不成词语素组;而“计算”“研究”等语素组除了可以独立成词外,还可以跟别的构词成分一起构成词,如“计算机”“研究员”。在句法层面,有词类属性的区分。在词法层面,构词语素的性质可能也会影响合成词的语义。为了与词性相区分,我们将构词语素(组)的性质称为素性。下面将通过对“X+后缀”中“X”的素性进行分析,研究职业类名词生成的结构制约。在下文的论述中,我们所指的职业类名词以表示职业的名词为主,部分事件角色名词也作为旁证列入其中。既包括八个名词后缀构成的派生词,也包括符合条件的其他角色类合成词。这些例词有:

绑匪 产婆 赌棍 歌女 护兵 护工 教官 劫匪 考官 牧民 牧童 奶妈 奶娘 判官 樵夫 挑夫 卫兵 笑星 修女 巡警 医师 渔民……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职业类名词“X+后缀”可以根据“X”素性的不同分为两类:

1.谓词性

作家 画家 教师 讲师 导师 讼师 打手 猎手 驭手 歌手 学员 演员 译员 焊工 雇工 佣工著者 编者读者 使者 患者 学者 记者 摄影师 化妆师 设计师 吹鼓手 通讯员 观察员 清洁工 观察者 劳动者 侵略者 主持人 经理人 策划人 经纪人 发言人 联络人 候选人 绑匪 产婆 赌棍 歌女 护兵 护工 教官 劫匪 考官 牧民 牧童 奶妈 奶娘 判官 樵夫 挑夫 卫兵 笑星 修女 巡警 医师 渔民……

2.名词性

厨师 律师 水手 旗手 舵手 电工 木工 瓦工 矿工 科学家 企业家 思想家 工程师 魔术师 程序员 管道工 木匠 石匠 诗人 音乐人……

当X素性为谓词性时,合成词整体的意义比较透明,由语素义可以直接推知合成词整体的意义。为了下文表述方便,我们将合成词中的谓词性语素和名词性语素分别用“v”和“n”表示,以与词类“V、N”区分。根据合成词与谓词性语素(组)之间的关系,可细分为三组:

A组:作家 画家 教师 讲师 导师 打手 猎手 驭手 歌手 学员 演员 译员 焊工 著者 编者 读者 使者 患者 学者 记者 摄影师 化妆师 设计师 吹鼓手 通讯员 观察员 清洁工 观察者 劳动者 侵略者 主持人 经理人 策划人 经纪人 发言人 联络人 候选人 绑匪 赌棍 歌女 护兵 护工 教官 劫匪 考官 牧民 牧童 奶妈 奶娘 判官 樵夫 挑夫 衛兵 修女 巡警 医师 渔民……

A组词的构词模式是“动词+施事”,合成词指动作的发出者。古代汉语中有“歌曰”“歌以咏志”的说法,现代汉语中“歌”的谓词性也在一些词语中得以保留,如“高歌一曲”“歌颂”等。因此,我们将“歌手”“歌者”中的“歌”视作谓词性成分。“歌”与职业类名词后缀连用转指施事。“奶妈”“奶娘”中的“奶”也是谓词性成分,指的是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孩子,这种用法在“奶孩子”中有所体现。因而,我们将“奶”也处理为谓词性语素。A组词在指人角色名词中占大多数,意义透明,可以由组成部分的语义直接推出,是职业类名词无标记的生成方式。

B组:雇工 佣工 雇员 阉人 囚徒 囚犯

B组词虽然没有在词性上体现出被动特征,但谓词性语素“X”与其后的名词性语素间确是“动作+受事”的关系。句法结构中,动词与宾语之间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最为典型。B组词是按照句法结构生成的。词法中,如A组词所示,“v+n”转指施事居多,但“v+n”转指受事也有少量存在。“V+N”主要指称“动作+施事”还是“动作+受事”也可看作是词法与句法的分界点。

B组词中的谓词性语素涉及两个论元,合成词指称的是动作行为的客体论元。B组词中的名词性后缀或词根或为中性语素(如人、员),或地位低下(工、犯),这与B类合成词的被支配性是相统一的。B类词无法直接用于称呼,也不能与姓氏组成“姓氏+B类词”的格式。

A、B类词中的名词性语素均是动词性语素的论元。顾阳、沈阳(2001)用提升移位的方式分析合成复合词的构造过程和衍生机制。我们认为,这种方法对B组词是无效的。本文暂倾向于用关系化理论将A、B两类词的构造规则统一起来。对合成词“v+n”而言,“n”是动作行为“v”的参与者,“v+n”是对动作“v”的关系化。一般情况下,“v+n”与施事论元同指,少数情况下,“v+n”与受事同指,此时,合成词不能用于称谓。

C组:产婆 笑星 讼师 猎狗

C组词的数量是最少的。C组词中的名词性语素“n”不是谓词性语素“v”的直接论元。C组词在合成中丢失了[帮助]这一语义,使得C组词的意义不及A、B两组词明晰。例如:

產婆:(助)产的年老妇女

笑星:使人笑(帮助他人笑)的明星

讼师:(助人)打官司的专业人员

猎狗:(助人)狩猎的狗

C组词中的谓词性语素限定了名词性语素的工作范围,“v+n”的组合已经可以使人大致推测出合成词的意义。但是,想要正确理解合成词,必须将[帮助]这一语义补出。此外,C组合成词一般不选用上一节中提到的常用后缀为名词性语素。

当“X”为名词性语素时,合成词的意义不那么透明,构成合成词的语素间的语义关系也不像“v+n”式中那么集中。我们将此类合成词写作“n1+n2”,名词性语素“X”可表达的语义包括:

范围:律师 矿工 房东 股东 科学家 企业家 思想家 管道工 音乐人

结果:菜农 茶农 药农 诗人 工程师 魔术师 程序员

原因:戏迷 影迷

特征:旗手 红旗手 多面手

材料:木工 木匠 石匠 铁匠

工具:舵手 棋手 笔者

处所:厨师 水手 海员

对比“v+n”式职业类合成词,“n1+n2”式复合词中,n1不是施事、受事等核心论元,而是工具、材料、处所等旁体论元。n2多选用八个常用词缀,并可通过后缀揭示合成词所指的社会地位。由于缺少谓词性成分,复合词的语义主要依靠对构词语素的联想得出,部分合成词很容易发生转喻,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中。如:

红旗手:由在队伍前面举旗子的人,比喻先进者;三八红旗手

魔术师:而市场这个幽默多智的魔术师,跟工业战线开了个实在不小的玩笑。

不太容易发生转喻的合成词往往与一系列同类词共存,成为名词性后缀下的某个项目:

工:矿工 木工 师:厨师 律师 工程师 人:诗人 词人

农:粮农 茶农 药农 家:科学家 思想家 军事家

当“X”为名词性语素时,名词性后缀n2派生出一系列平行词,这些词隐含同一个谓词,这可能是它们脱落谓词性成分,构成“n1+n2”式的原因。

诗人、词人:[创造]

粮农、茶农、药农:[种植]

科学家、思想家、军事家:[研究]

有些合成词中隐含的谓词性成分很难补出,或者说补出谓词对理解词义帮助不大,此时谓词也会省略。如“厨师、水手、海员”中均需按照“在……工作的人”去理解。但随着职业分工的细化,在厨房里工作不一定就能称为厨师,在水里工作的人不一定是水手,在海里工作的也不只是海员。此类职业类名词生成时,选取了事件中的典型部分与名词性后缀结合,通过隐喻的手段专指某一类职业。理解此类职业需借助联想。“舵手”是“掌舵的人”,不用“v+n”式生成“掌手”,是因为“掌手”与所指的联想对应难度大,因而舍弃了主流造词法。

三、语言系统中的名词性后缀

要想正确地理解词义,需建立语言符号与所指之间的对应关系。联想对应的路径越短,理解的难度就越小,词的透明度越高。就职业类名词“X+名词后缀”而言,“n1+n2”式造词的能产性远低于“v+n”式。“v+n”式中,“v”限定范围,“n”是转类派生的标记。名词性语素“n”或是谓词性成分的核心论元,或是事件中的重要参与者,由动作行为转指动作行为参与者的路径较短,生成的合成词透明度较高。可以说,“v+n”是职业类名词造词的首选。“家”“师”“手”“员”“工”“匠”“者”“人”等八个常用名词后缀中,“者”的历史层次最为古老。而“X+者”生成的职业类名词中,只有“笔者”是“n1+n2”式,其余的“X”均为谓词性成分。这也说明“v+n”式是更为古老的造词模式。当“X”是名词性语素时,“X”均不是隐含谓词的核心论元。隐含谓词或因理解上的类推而脱落,或因难以补出而省略,整个合成词呈现为“n1+n2”式。n1是事件中的典型角色,以“n1+n2”生成职业类名词需启动隐喻机制。

“家”“师”“手”“员”“工”“匠”“者”“人”等是汉语中八个常用的职业类名词后缀,但它们在语言系统中的地位并不相同。就能产性来说,“人”“者”的能产性最高,“家”“员”“师”“工”次之,“手”和“匠”的能产性最弱。就历史层次而言,“者”最为古老,采用“v+n”式构词的比例最高。“手”的历史层次最新,合成词内部语义最为复杂,整体最容易发生转喻,采用“n1+n2”式构词的比例最高。就合成词的内部关系来说,“家”“工”“匠”派生出的职业类名词有很好的内部统一性。“X家”均是在某一领域有成就的人,“工”和“匠”生成的词都是“工人”“工匠”的下位义词。

家:作家、画家、企业家、科学家、思想家

工:电工、焊工、木工、瓦工、矿工、民工、清洁工、管道工

匠:木匠、石匠

杨信川(2006)认为,名词后缀有语义等级之分。方清明(2011)则指出,“人”和“员”的语义等级可高可低。“X”人中,领导人、主持人社会地位较高,中介人语义等级普通,嫌疑人的語义等级表现较低。而“X员”中,也有“司令员-播音员-服务员”的语义等级序列。本文认为,名词后缀间的语义等级确实存在,只是有些体力劳动类职业与名词后缀的对应性比较凝固,另一些后缀派生出的职业类名词分布于各行各业,名词后缀的语义等级不凸显。但是,如上文所述,当“v+n”转指受事时,名词性后缀或选用中性词缀(阉人、雇员),或与社会地位较低的“工”“犯”搭配。这表明,名词后缀的语义等级确实存在。职业类名词造词时选择何者充当名词性后缀,需要与该职业的社会地位匹配。

下面将八个常用名词后缀使用的语义限制、能产性等特征列表如下:

表1:八个常用名词后缀使用的语义限制、能产性及其他特征表

语义限制 能产性 其他特征

家 某一领域有成就 +++ 合成词内部统一

师 传授性、展示性;专业分工 ++ 有时是固定职业,有时是生产流程中的一个工种。

手 较强的专业技能;临时性强于“师” + 历史层次最新,合成词内部语义最为复杂,整体最容易发生转喻,采用“n1+n2”式构词的比例最高

员 内部平等性 组织性 +++ 中性词缀

工 专业体力工作者,不为个人所雇佣 ++ 生成词均是“工人”的下位义词

匠 手工业劳动者 + 生成词是“工匠”的下位义词

者 “X者”所代表的身份是以事件为单位的,它们的角色是在与其他角色的对应中实现的。 ++++ “者”最为古老,采用“v+n”式构词的比例最高

人 专职、专业,不与姓氏连用 ++++ 中性词缀 应用最广

“-er”是英文中常见的名词化词缀。最后,让我们比较一下“-er”与汉语中职业类名词后缀的异同:

相同点:(1)都可跟在动词后指称动作的执行者,派生类型属于功能性派生兼换类派生,如:drive-driver、画-画家;

(2)均可附着在名词性语素后转指动作的施事,如:joke-joker、诗-诗人;

不同点:(1)汉语名词后缀的选用要受到语义制约,“-er”的普遍性更强;

(2)“V-er”指动作行为的施事,汉语名词后缀形成的合成词还可指受事,如:“雇员”;

(3)添加汉语职业类名词后缀后形成的合成词指人,“-er”除指施事外,有时还可以表示工具,如:“computer”;

(4)汉语名词后缀在形式上是独立的音节,“-er”需要附着在词末辅音上,如:“teach-teacher”。

参考文献:

[1]董秀芳.汉语的词库与词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董秀芳.词法学课程讲义[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方清明.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博士论文,2011.

[4]顾阳、沈阳.汉语合成复合词的构造过程[J].中国语文,2001,(2).

[5]郭锐.汉语语法单位及其相互关系[J].汉语学习,1996,(1).

[6]郭锐.现代汉语词类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7]韩蕾.现代汉语指人名词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8]李菁民.现代汉语逆序词典(修订版)[M].北京:华语教育出版社,2011.

[9]陆志韦.汉语的构词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10]任学良.汉语造词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11]石定栩.汉语的定中关系动-名复合词[J].中国语文,2003,(6).

[12]文贞惠.表属性范畴的“N1(的)N2”结构的语义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1998,(1).

[13]杨信川.名词后缀的语义等级[J].修辞学习,2006,(1).

[14]苑春法,黄昌宁.基于语素语料库的汉语语素及构词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1998,(2).

[15]周荐.汉语词汇结构论[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16]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方言,1983,(1).

[17]朱彦.汉语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董婧 北京大学中文系 100871)

作者:董婧

第2篇:科技名词“中国味”的战略考量

在近日揭晓的“汉语盘点2021”评选结果中,“元宇宙”当选年度国际词,足见这一词语的热度。就在不久前纪念钱学森诞辰110周年时,关于钱学森曾给VR(虚拟现实)命名“灵境”的话题也引发了热议。“元宇宙”译自英文metaverse,是英文meta(原意“超越”,计算机领域译为“元”)和universe(宇宙)的缩合词。Metaverse源自美国科幻小说《雪崩》,该小说描述了一个名为Metaverse的虚拟世界,人们只要通过公共入口连接,就能以虚拟化身进入其中,开启有别于现实世界的另一种人生。

审视各界描绘的“元宇宙”蓝图,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相互映射、相互作用是其典型特征,VR是其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披露,著名战略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给VR取过的一个名字,“灵境”。其实,他还在同一时期陆续命名了“遥作”(teleoperation)、“遥触”(telesensation)、“遥知”(teleperception)、“遥在”(telepresence)、“信息环境”(cyberspace)等。如果将这组新概念有机结合在一起,恰似一张“元宇宙”的蓝图。而这张蓝图,钱学森在30多年前已经绘就。

对“灵境”的八年执着

钱学森是一位相当重视科技名词定名的大家。1990年11月,钱学森在写给时任“863计划”智能计算机专家组组长汪成为的信中,首次提出了VR的译名建议:“人为景境”或“灵境”,并强调“特别喜欢‘灵境’,中国味特浓”。1998年6月,钱学森回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在比较“临境”与“灵境”之后,认为“用灵境是实事求是的”,最终推荐了“灵境”。不为人知的是,在这两封信之间的8年时间里,他还在写给科研工作者、期刊编辑部、语文工作者以及自己亲人的10余封信件里提到并热情推介他为VR创造的这个新名字——“灵境”。

尽管当时“灵境”没有在学界使用开来,但这个名词显然已极大地触发了钱学森这位战略科学家丰富无比的想象力。1994年10月,他在给戴汝为、汪成为、钱学敏等三人的信中提道:“灵境技术是继计算机技术革命之后的又一项技术革命,它将引发一系列震撼全世界的变革,一定是人类历史中的大事。”他还随信附了一张他畅想的蓝图:由“灵境技术”触发“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推动“创造能力大提高”,而“大成智慧”和“信息网络”推动“科学大发展”与“文艺大发展”,甚至引发“科技革命”等。

→ 图片由上海交大钱学森图书馆提供

钱学森给VR取名“灵境”,与他对科技名词“中国味”的“执念”有关。1993年8月他致信朱光亚时提到,“译词应汉语化,带点中国味。”1994年5月和9月,他兩度致信汪成为时提到:“以前人们直译为‘虚拟现实’”,就“太没有中国文化味了”,“外文名词中译,的确要慎重,总该从中显示出中华几千年的文化。……我们是爱国的呀!”同年11月,他致信杨春鼎:“我总认为我们国家是有自己的文化传统的,外文名词不能直译,那样没有中国味,要中国化!”

据笔者考察,“古语”中对“灵境”有3种解释:一指“奇妙的境界”,见柳宗元《界围岩水帘》:“灵境不可状,鬼工谅难求”,形容鬼斧神工的瀑布风光;二指“虚幻的境界”,如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提到《纪梦十首》中有:“灵境在何处,梦游今几回”;三指“少人的境界”,如《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描绘唐武宗会昌四年毁佛后寺庙门可罗雀的凋敝景象:“四处灵境,绝人往来,无人送供。”很难说钱学森锁定了某一种解释,而更像是综合选取了“灵”所具有的“虚幻”与“奇妙”义,与“境界”义的“境”组合,形成了叠韵词“灵境”。“灵”与“境”是偏正结构,语义上一虚一实,构词巧妙。

在钱学森的心目中,“灵境”不是没有遇到过挑战。1994年5月,他致信汪成为时提道:“我建议用带诗意的‘灵境’。我现在想这又可能太‘文’了点。……‘临境’音同‘灵境’,但更通俗易懂,有其优越性。”的确,VR技术是虚拟和现实的结合,人在虚拟世界里能获得如临现实的真切感受,而二字格的“临境”同样语出经典——“身临其境”。最终,虽然钱学森“因为这个境是虚的,不是实的”而放弃了“临境”,但毕竟也没有将“临境”归为完全没有“中国味”的词。

“灵境”因何没被采纳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是国务院批准成立,代表国家授权审定公布名词的权威机构。为了确保科技名词定名的权威性和通行度,全国科技名词委原则上会尽可能采纳当时专家共识度更高的定名意见。科技界当时未就“灵境”这个定名形成广泛共识,是这个当下备受推崇的科技名词在当时没有被国家采纳为规范名的主要原因。

VR的中文名,仅1996和1997年的《光明日报》就载有“虚拟实在”“临境”“虚实”“电象”“虚拟境象”以及“灵境”等。全国科技名词委主办刊物《科技术语研究》(现名《中国科技术语》)在1998年创刊伊始就专门开辟专栏讨论VR的中文规范名。当时学界的近20种译名建议,包括“虚拟现实”“虚拟实境”“虚拟实在”“虚拟境像”“零境”“临境”“拟真”“拟实”“拟境”“虚实”“幻真”“幻境”“虚境”“虚真实”“虚现实”“犹真现实”等。当时参与专栏讨论的专家阵容强大,但也众说纷纭。比较典型的定名意见包括钱学森院士的“灵境”,汪成为院士的“虚拟现实”或“灵境”,何祚庥院士与金吴伦的“虚拟实在”等。胡启恒院士对“灵境”提的三点保留意见比较有代表性:“与英文原意相距太远”,“可能引起现代科学技术里头已经产生了玄妙而神异的境界的误解”,“无法应对大量同族名词”。

当专家们对某个定名意见存在较大分歧时,往往备选方案中共识度更高的定名意见(如“虚拟现实”)就会在讨论中胜出,被国家采纳,成为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和新闻出版单位遵照使用的规范名。

科技名词的“中国味”

钱学森创造的汉语科技新词很多,他曾这样评价自己:“外文名词中译,的确要慎重,总该从中显示出中华几千年的文化。我在这方面是在不断努力,有成功的,如:激光、航天、航天飞机、空天飞机,也有失败的,如我原建议‘黑洞Black Hole’译为‘陷光星’。”钱学森在书信中谈及对科技名词定名的意见时,常常提到“中国味”“中国风味”“中国文化味”“中国化”“汉语化”“中国文化传统”“中国范”等字眼。他非常希望中国的科技新名词能更好体现中华科技文化传统和中国语言文化传统。

钱学森所提倡的科技名词“中国味”,与全国科技名词委科技名词审定原则中的“中文特性”原则异曲同工。该原则位列于“单义性、科学性、系统性、协调性”等原则之后,与“国际性”原则并列,意在强调科技名词定名要符合中文特点,善用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和中文特点的科技名词来表达科技概念,如天文学名词“Venus”“Jupiter”定名为“金星”“木星”而不是“爱神”“大力神”。此外,近30年来全国科技名词委组织海峡两岸科技专家共同为新元素定名,采用既有古字中选择或者新造形声字的方法,如115-118号元素的中文名“镆”“”“”“”等,也是中文特性原则的另一种例证。

科技名詞有科学技术和语言文字双重属性,而科技发展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共同影响着一个国家科技语言的国际地位。钱学森在引领科技创新发展时,总念念不忘及时为新概念创造好的中文名,他创造的诸多经典命名为这些前沿科技概念的迅速普及发挥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笔者呼吁,在新时代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征程中,中国科学家除了埋头钻研科技创新以外,还应该多花点心思给科技新概念尽早取个好名字。与此同时,在科技领域自信地用中文交流,在科技期刊自信地用中文撰写文章,充分发挥中文术语的独特魅力,讲好中国的术语故事,也都应该成为新时代中国科技界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国术语走出去,进而把握世界科技话语权竞争主动性的战略自觉。

优化科技新词的定名

30多年过去了,“元宇宙”突然异常火爆,而钱学森的译名“灵境”也随之重归大众视野,备受推崇。这一现象触动我们思考,如何引导科学家群体在新概念尚未固化时形成相对合理的推荐性意见?如何优化科技新词的定名工作?在世界科技话语权竞争愈演愈烈的当下,这恐怕已经是一个不容回避的时代课题了。

笔者认为,一方面国家要从体制上保障在科技规划和项目实施中同步关注科技新词定名及发布试用工作,为国家将科技名词工作向科技前沿纵深推进,从科技创新的源头上把好新概念的入口关,及时掌握科技新概念的定名主动权创造积极条件;另一方面,要在广大科学家群体中发现一大批活跃在科技一线,兼具科学技术素养和语言文字素养,擅长科技概念命名及科学普及工作的高层次专家,及时发现、研究并推进科技新概念的及时命名与推广普及,各有关单位也应将科学家群体参与科技名词工作的贡献纳入国家和单位对科技人才的评价体系。

近来,以“灵境”为代表的科技名词命名理据的本土科学文化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共鸣。而钱学森或许是受到“灵境”的启发,形成了关于“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的思考,进而产生了关于“思维科学”与技术引发“科学大发展”“文化大发展”的战略构想。由此来看,在科技前沿领域与核心概念层面,科技名词定名的战略意义不容小觑。我们需要更深刻地领会钱学森先生在孜孜以求科技名词“中国味”时,那举重若轻的战略考量和对中华传统历史文化深沉的爱。

(摘自2021年12月26日《光明日报》。作者分别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事务中心副主任、主任)

作者:张晖 裴亚军

第3篇:英汉动物名词动用的对比分析

摘 要:以英汉语动物名词动用的现象作一个案研究,对比分析了英汉语动物名词动用的数量、语义特征、语用意义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成因。研究发现:现代汉语中仅有五个单词属动物名词可以转用为动词,语义明确,且仅用于非正式语体。英语和古汉语中却有大量的动物名词可以转用动词,大部分为一词多义,其内涵和外延随语境而变化,而且可用于各种文体。这些差异主要是由英汉语的历时演变和人类的认知差异造成的。研究结果能为此类词汇的习得和翻译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动物名词 名词动用 语义特征 对比分析

一、引言

词类转化(conversion)是英语最基本的构词方式之一。在英语中有大量的名词被用作动词,使用这些名词能够提高语言表达技巧,使语言表达形象生动、言简意赅。因此,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有的从词汇语义学和语用学的角度论述了名词动用的语义问题,分析了名词动用的语用机制和语用条件(Quirk,1972;Adams,1973;Clark & Clark,1979,;Kiparsky,1997;徐盛桓,1981;高芳、徐盛桓,2000;周领顺,2001等)。有的运用认知语言学的不同理论对名词动用的认知机理和认知构建作了详尽的阐释(刘正光,2000;王冬梅,2001;何星,2006;王薇,2008;辛斌,2008;王文斌,2008等)。还有的学者对英汉名词动用现象作了对比研究(司显柱,1996;周领顺,2000;王薇,2007等)。这些研究大多在理论层面揭示了名词动用的深层机理,对语言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名词动用的应用研究,尤其是名词动用的习得、英汉名词动用的对比研究还不够深入。为了便于语言学习者习得并熟练地使用名转动词,有必要收集名词动用的案例,对比并分析英汉语名词动用的异同。本文对英汉语中动物名词动用的现象作一个案研究,针对英汉语中动物名词动用的数量、语义特征及其造成其差异的成因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此类词汇的习得和英汉互译提供一些启示。

二、英汉动物名词动用的数量对比

笔者通过查阅《动物世界百科全书》(纪江红,2005,北京出版社)和《新英汉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编,2002)统计英语动物名词动用的数量(高蕾,2012)。在常见的248个英语动物名词中,84个可以转变成动词。其中表示一级类属的动物名词基本上可以转变成动词,比例相当高。而次类属动物名词动用的比例则较低,比如鱼类动物中只有“fish”和“trout”直接转变成动词,“shark”通过词义的延伸,首先转义为“诈骗者”,然后,才转变成动词“诈骗”,其他名词如“goldfish,carp,crucian,butterfish,eel,herring,mullet,perch,salmon,cod”等都不能转变成动词。从动物的类别来看,动物名词动用比例最高的前五类为:啮齿类、低等动物、食肉动物、家禽类、鸟类。这五类动物占名词动用总数的62%。而爬行类、鱼类、两栖类、昆虫类动物名词动用的比例较低。可见,在英语中,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动作和形态特征比较明显的动物名词动用的比例高。

相对于英语,现代汉语中动物名词动用的比例却要少得多。我们通过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2010,商务印书馆)发现,被词典收入的仅有5例:猫、虎、熊、驼、猴。然而通过网络查找,发现了以下一些例子:

(1)典型的不安分而又幼稚的富家闺女,也是最好骗的那种。要是我在电影里……哈哈哈,好歹也要“狼”那么一把。(网易:不老泉)

(2)高的一个小姐却老大不高兴,马着脸,直咕哝。(张放《疼痛与羞涩》)

这些用作动词的名词属于Clark & Clark(1979)所称的“新创名源动词”(innovative denominal verbs),是很特殊的修辞说法。这些动词属于不规范的语言,并没有变成“定型名源动词”(well established denominal verbs),是临时用法,还没有完全转变成动词。

在古汉语中,动物名词动用的例子却俯拾皆是。例如:

(3)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尚书·禹贡》)

(4)后妃率九嫔蚕于郊。(《吕氏春秋·上农》)

(5)甲戌晦,日有食之。京师蝗。(《后汉书·孝桓帝纪》)

通过对比发现,英汉语言中,单词素的动物名词易转变成动词。无论是现代汉语还是古代汉语,能够转变成动词的全部是单词素词。而在英语中,有极个别的动物名词如“grasshopper,wildcat,blackbird”等可以转变成动词。

三、英汉动物名词动用的词义特征对比

现代英、汉语中,动物名词动用后语义上有异有同,异大于同。相同之处表现为,英汉语动物名词衍生的动词词义大多通过隐喻或转喻的方式产生,借用动物的性格、行为特征和外形特征喻指人的动作行为。不同之处表现有三:

首先,在现代汉语中,动物名词衍生的动词词义比较固定,如“猫”“虎”和“熊”表示动物的性格特征,其意分别为“躲藏”“露出凶相”“斥责”。“驼”和“猴”的动词义分别为“弯曲”和“像猴似的蹲着”,表示动物的形态特征。而英语中的动物名词动用后语义类型较多,有表示动物性格的(如chicken畏缩,害怕;squirrel把……藏起来;fox欺骗,耍狡猾手段)。有表示动物行为特征的(如spaniel对……附耳听命;clam拒不开口;crab横行,斜行;snake蜿蜒前进,蛇行;snail蜗牛般爬行;wolf狼吞虎咽地吃)。有表示动物外形特征的(如crane伸长脖子;butterfly使呈蝴蝶展翅状;hawk似鹰般猛扑)。有表示动物功用的(如mouse使用鼠标; hawk携鹰打猎;dog用狗追逐)。有以动物作为受事的(如mouse捕鼠;wolf猎狼;clam挖蛤;crab捕蟹)。有表示动物叫声的(如cuckoo杜鹃叫,学杜鹃叫)。还有表示动物繁衍后代特征的(如pig生小猪;kitten产小猫;foal生马驹)。(高蕾,2012)因此大部分动词为一词多义,其词义是有变化的,必须依据句式和上下文才能确定。这些动词属于Clark & Clark(1979)所称的“境迁语”(contextual expressions),它们的内涵和外延是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如“fish”一词,在以下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fish a river(在……捕、钓鱼)”,“fish a coin from one’s pocket(摸出)”,“fish the ball from under the car(钓鱼似地拉吊、钩)”,“fish wires through a conduit(钩住)”。在这一点上,古汉语和英语极为相似。如例(3)和(4)中,“蚕”的意义分别为“用于养蚕”和“养蚕”。

其次,英汉语动物名词衍生的动词词义各不相同,不具有对应关系。在英语中,“cat,tiger,camel”不能转变成动词,“bear”的动词引申义为“卖空使(证券)的价格下跌”,“monkey”义为“胡闹;瞎弄;学……样,嘲弄 ”。

最后,在语用意义方面,正如吕叔湘(1989)所说,古汉语里的名词动用“似乎是文章家的一种修辞手法,口语中未必常见,像《论语》这样比较接近口语的文字里就不多见。现代则相反,书面语中很少见,口语里相当常见,有的是出于无知,更多的是带点俏皮,因而写下来常常加引号。”现代汉语里有限的几个动物名词转用动词时,无一例外地属于方言,为非正式用法。而现代英语中的动物名词动用与古汉语类似,属于常见用法,既用于正式语体,也用于非正式语体。

四、英汉语动物名词动用差异的成因分析

造成英汉语动物名词动用的差异原因有很多,既有语言内因素,也有语言外因素。

首先,汉语是综合性语言,基本上没有词形的曲折变化,因此就没有派生的动词,表示动作的语义内容只能通过词类活用来补偿。这就是古汉语中动物名词动用数量众多的主要原因。由于单音节词会产生同音词的问题,造成语义不明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语的韵律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大量的双音节词。先秦时期的很多单音节词,到了东汉均有与之相应的一个双音形式,如动物词“蚁”被扩展成“蚂蚁”(冯胜利,1998)。在现代汉语中,单音节不足以构成一个音步,单音节动物名词不能正式地转变为动词,即使转换了也只是某方言的非正式用法。双音化同样改变了汉语的词汇化模式。古汉语中,单词素的动物名词转变成动词后,往往集各种语义范畴于一体,其名词义、行为义、结果状态义等都内化于单词素动词之中。因此要准确理解其词义必须依据上下文。而在现代汉语中,往往使用双词素或四词素的合成词表达相同的含义。比如,“蚕”变成了“养蚕”,“像蚂蚁一样的聚集”压缩成了“蚁聚”,“像老鼠一样逃窜”简写成“鼠窜”,“像乌龟的头缩在甲壳里那样躲藏在里面不出来”浓缩成“龟缩”。类似的动物合成词还有“蛇行”“虎步”“鸟瞰”“蜂拥”“鱼跃”“蚕食”“狼奔豕突”“狼吞虎咽”等,其语义也变得非常明确。

英语是分析性的语言,词形的曲折变化非常丰富。但是在现代英语中,动词词缀却相对较少,只有有限的几个,如:“-en(en-), -ate,-ise(ize),-ify”等。这促使名词转变成动词成了普遍的现象。当然,英语中同样存在双词素复合词的词汇化模式,以表达明确的语义。比如:swallow dive(作燕式跳水),fish dive(鱼跃),dogpaddle(用狗爬式游泳),dogtrot(小步跑),dogwatch(监督),duck walk(像鸭子一样行走),pigjump(马等四脚腾跃),dogfight(狗咬狗,混乱),snake-dance(跳蛇舞),horseplay(胡闹),horsetrap(诱捕),flyflap(拍苍蝇),flyfish(用假蝇钓鱼),catnap(打瞌睡),catcall(发嘘声),fox-hunt(猎狐),fox-trot(跳狐步舞),cock-fight(斗鸡),goosestep(正步走),monkey-wrench(破坏,阻扰)等。

其次,英汉语动物名词衍生的动词词义不尽相同,是由人们对事物和动作的认知差异造成的。Lakoff & Johnson(1980:31)指出,人们使用本体隐喻理解事件、动作、活动和状态。通过隐喻,把事件和动作理解为实体。英汉语中有些动物的形象意义是相同的,转用成动词后也具有相同的动作意义,如:snake(蛇行),wolf(狼吞虎咽),fox(欺骗,耍狡猾手段),fish dive(鱼跃)等。由于英汉民族在文化背景、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对动物的性格和行为特征的理解也不完全相同,对动物发生的联想就出现了差异。因此在通过具体的动物实体隐喻抽象的动作概念时,英汉语出现了差异,如:peacock(炫耀,神气活现地行走),monkey(瞎弄,学……样),pigeon(诈骗),horse(哄闹,胡闹)等。

五、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在数量、语义类型还是语用意义上,英语和古汉语的动物名词动用时都极为相似,而与现代汉语相比,则异大于同。现代汉语中仅有少数的单词属动物名词可以转用动词,语义明确,且仅用于非正式语体。英语和古汉语中却有大量的动物名词可以转用动词,大部分为一词多义,其内涵和外延随语境而变迁,而且可用于各种文体。这些差异主要是由英汉语的历时演变和人类的认知差异造成的。

参考文献:

[1]Adams, V. 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English Word-formation[M].London: Longman, 1973.

[2]Clark,E.V.& H.H.Clark. When nouns surface as verbs[J]. Language,1979, (4).

[3]Kiparsky,P.Remarks on denominal verbs[A].In A,Alsina, J.Bresnan & P.Sells (eds.).Argument Structure[C]. Stanford:CSLI,1997.

[4]Lakoff,G & Johnson,M. 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5]Quirk,R,et al.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M]. London:Longman Group Ltd.,1972.

[6]冯胜利.论汉语的“自然音步”[J].中国语文,1998,(1).

[7]高芳,徐盛桓.名动转用和语用推理[J].外国语,2000,(2).

[8]高芳,徐盛桓.名动转用语用推理的认知策略[J].外国语,2000,(4).

[9]高蕾.英语动物名词动用的语义分析和理解[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5).

[10]何星.A Study Of Denominal Verb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11]刘正光.名词动用过程中的隐喻思维[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5).

[12]吕叔湘.未晚斋语文漫谈[J].中国语文,1989,(4).

[13]司显柱.英汉名转动词比较研究[J].外国语,1996,(3).

[14]王冬梅.现代汉语动名互转的认知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1.

[15]王薇.名词动用的认知修辞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16]王薇,孙毅.现代英汉语名词动用对比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4).

[17]王文斌,王脉.名转动词的认知阐释[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2).

[18]辛斌,赵旻燕. 名词转动词的认知语用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19]徐盛桓.名动转用的语义基础[J].外国语,2001,(1).

[20]徐盛桓.名动转用与功能代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8).

[21]周领顺.英汉名-动转类词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5).

[22]周领顺.名转动词再研究[J].外语学刊,2001,(2).

(高蕾 浙江杭州 浙江传媒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 310018)

作者:高蕾

第4篇:introduce

自我介绍

Hello ,everybody , my name is Huang Wei.My number is 201425084.It is really a great honor to have this opportunity to introduce myself here, and I believe(hope) I can make a good performance today.

I’m a 16-year-old student in a very beautiful school called Ningbo Ying zhou high School . As a

student,in addition to learning hard , I’m also a member of the choir and dance troupe in our school. Besides ,reading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y school life ,I always drown myself in our library after one day’s classes.

In my spare time, I like to do something relating(related) to English such as attending the activities held by model united nations .I take part in the meetings twice a year.It really exercise my spoken English and open up my eyes.

Otherwise,it’s really agree with my dream which is to be a diplomatist.Upon practicing,I surprisedly find that I’m gradually becoming more confident and knowledgeable.I believe I’m actually getting closer and closer to my dream.

That’me ,a sunny girl.Thank you!

第5篇:introduce

Good morning, everyone. Thank you for taking your time. It’s my great honor to have this opportunity for an interview. First let me introduce myself briefly.

My name is 。。。。. I am 21 years old, and born in Jingmen, Hubei province. Majoring in English, I will graduate from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 July. “No pains, no gains.” Four years’ hard study arms me with solid specialized knowledge. I have mastered the basic English skills, like listening, speaking, translation and so on. And I have a good command of both speaking and written English. During my school time, I also chosed a double major in 。。。。。。in 。。。。。。 University.

Besides grasping specialized knowledge, I also developed myself in an all-round way. I have done many jobs in my college life, such as working as an assistant in the International Affairs Department of my university, where my spoken English was improved a lot by communicating with foreign students, and as an English teacher in an English training school, a salesman and so on. All those experiences benefited me a lot.

Additionally, with my self-confidence, diligence and enthusiasm, I believe I can work efficiently and meticulously under pressure as a competent team member. That’s all.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第6篇:English introduce

My design is a three-layer villa. In order to create a more comfortable way of life, First of all, in the yard villa, I designed the lawn and small garden.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main entrance, I designed a parking Spaces, the roof of the parking space is right part of the ground extension of the house layer 2, The two pillars support the outside the house.

In the first layer at villa, mainly is the sitting room, dining-room, study, life, the basic place such as kitchen, toilet. At layer 2 of the villa, mainly is the bedroom and glass room living room.

My sun room design is aluminum wood composite sun room, with real wood as the main body, the outside with high strength aluminum alloy profiles. It’s in Mediterranean style. The support frame of upright and oblique flat, very concise is more a muddy the heaven, earth and man as one of the affinity.

On the third floor of a villa, I designed a store between content and a small garden. And the design of the villa is the most special is its arched roof. Arch roof from the ground of the villa layer 2, has been to store between content of layer 3. Arch roof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making the space more open and larger, Lower cost, less investment, economical and practical,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eriod is short. Natural waterproof, good appearance, durable, no maintenance. Light weight, the overall construct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he wind and seismic performance is superior. Great wind-load resistance, Modelling beautiful, bright colors, novel and be full of rhythm. Rich variety of roof form, giving the building a completely new appearance.

The layer 3 of the hanging gardens, broke the traditional line between indoor and outdoor, can let host in the villa feel they are in a garden. At the same time also can make a person in the busy city feel relaxed .

That’s all, thank you .

第7篇:英语作文 介绍朋友 introduce friends

安是我其中一个朋友。她是我的同学。她总是穿蓝色的衣服。我不知道是否是因为她,我最喜欢的颜色是蓝色。她很可爱也很单纯。我们老师总是在全班面前表扬她,因为他优异的学习和良好的性格。我喜欢和她待在一起。她也喜欢和我待在一起。她喜欢画画。她的梦想是将来成为一个画家。我知道总有一天她可以实现她的梦想。

Ann is one of my friends. She is my classmate. She always dress in blue. I don’t known whether is because of her that my favorite color is blue. She is cute and naive. Our teachers always praise her in front of the class for her excellent study and great personality. I like stay with her. So does she. She likes drawing pictures. To be a painter in the future is her dream. I know she will realize her dream on day.

第8篇:银行营业厅课程介绍(2):Introduce

银行营业厅课程介绍(2):Introduce LP1:《银行客户沟通与投诉处理案例演练》 培训收益:

1、掌握与客户沟通的技巧和方法,通过高效沟通赢得客户;提高工作效率。

2、正确理解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有效化解客我冲突的方法与技巧;

3、如何有效避免顾客抱怨,防患于未然,提升顾客满意度

4、树立健康积极的人际交往心态,了解并掌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 培训时间:2-3天 参训对象:

1、银行营业厅一线服务人员、营业厅经理、主管

2、银行营业厅后台支持人员、管理人员

授课形式:导师讲解;练习;游戏;分组情景模拟;案例教学;评估、测试;集体拟订行动计划等 简要内容:

1、高效沟通概述

2、有效客户沟通技巧与训练

3、有效的肢体语言与训练

4、高效客户沟通的基本步骤训练

5、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与训练

6、四类人际风格、沟通技巧与相应沟通策略训练

7、营业厅服务沟通经典案例解析

8、为什么会产生冲突?

9、分析客户为什么不讲理?

10、为什么说研究顾客心理对处理顾客抱怨投诉非常重要?

11、心理学在化解客我冲突中的综合运用

12、客我冲突化解工具箱

13、化解客我冲突的积极行为

14、引发抱怨升级的消极行为

15、哪些抱怨和冲突是可以避免的?

16、充分发掘投诉的价值与危机营销

17、银行营业厅经典抱怨投诉案例情景演练与分析

LP2:《银行营业厅快乐工作与压力管理》 培训收益:

1 、了解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2 、掌握 EQ (情绪智能)的实用策略与技巧

3 、迅速处理银行客户抱怨带来的负面情绪和压力,把抱怨的客户转化为永久客户

4 、探索适合你的建设性的减压策略,学习如何从工作中找到快乐 5 、保持身心一致的心理快乐健康技巧 6 、彻底了解“长期自我有效激励”的技能

7 、通过心理调试,全面把握良好组织内部沟通与良好客户沟通的有效技能

8 、提升临柜员工的正面心态建设 9 、转化抱怨情绪为正向创造力 10 、学会自我负责和拥抱变化 11 、培育健康高效的企业文化 12 、培育终身学习的银行员工和团队 培训时间:2天

参训对象:银行营业厅一线临柜服务人员、营业厅主管、营业厅客户经理 授课形式:讲授、讨论、游戏、体验式教学、评估、测试等 简要内容:

1 、健康心理学与员工心理压力的甄别与评估 2 、柜员积极的心理建设 3 、柜员积极的情绪管理技巧 4 、柜员压力管理解决方案 5 、乐在工作—管理是严肃的爱 6 、团队熔炼与快乐成长 7 、快乐工作

LP3:《银行一线员工职业素养与职业性格塑造》 培训收益:

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可以了解自己及他人的性格特征,如何改善自我和发展银行员工职业风格,如何与不同性格的人沟通。 培训时间:2天 参训对象:

1、银行营业厅一线服务人员及其直接主管

2、银行营业厅经理、主管

3、银行服务后台支持人员、管理人员

授课形式:讲授、讨论、游戏、体验式教学、评估、测试等 简要内容:

1、性格的觉醒

2、性格的力量

3、性格的原则

4、性格解析与工作沟通

5、性格与处事技巧

LS:《银行柜面优质服务进阶课程》 培训收益:

1 、了解现代客户服务理念

2 、一起分享什么是客户所认为重要的

3 、了解不同客户的性格特征和心理需求,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客户服务 4 、学会组建优质团队

5 、提高应变处理投诉问题的能力,并借机把潜在的客户抱怨转成公司致胜的机会

6 、建立和培养学员的自信和能力 培训时间:2天 参训对象:

银行营业厅一线临柜服务人员、营业厅主管、营业厅 VIP客户经理 授课形式:案例分析、自我测评、分组研讨、现场模拟、群策群力、服务游戏、角色扮演 简要内容:

1、客户服务的竞争环境分析

2、客户服务产业的发展趋势

3、客户满意经营的真谛

4、客户服务人员的自我认知

5、整合最佳形象技巧

6、服务语言的表达技巧

7、客户服务中倾听技巧

8、客户服务语言技巧

9、满足客户需求的技巧

10、超越客户满意的服务技巧

11、客户满意度测试

12、客户服务管理的标准化确立

13、确处理客户投诉

14、客户服务人员的选拔与管理

15、客户服务员工的激励与沟通

16、打造无敌客户服务团队

第9篇: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