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学校社区活动

2022-11-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培训学校社区活动

陶行知“社会即学校”对“社区学校共建”活动的启示

摘要:目前,我国多地开展了“社区学校共建”活动,以期建立起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联系,达到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目标。我国“社区学校共建”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社区学校共建”认识不足,学校中心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双方资源开放程度相对较低,开放的内容和形式单一;学校系统相对封闭,社区难以参与学校的运行。针对以上问题,将“社会即学校”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要正确认识共建活动,明确“社校”合作关系;要加大学校资源开放力度,挖掘社区特色资源;要鼓励社区参与学校运行。

关键词:社会即学校;社区学校共建;启示

学校和社区有着许多联系和共同的利益需求,两者的沟通与结合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多地开展了“社区学校共建”活动,这正是陶行知“社会即学校”思想在现实中的应用。学校向社区开放资源,社区为学校提供发展动力,学校与社区互相沟通、双向参与,使社区在推进自身的发展与居民终身学习的需求上赢得了学校的支持与参与,同时又为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保障与合作。然而,在二者的沟通合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对“社会即学校”思想进行解读,从而对“社区学校共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改进思路。

一、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思想内涵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社会即学校”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

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即以社会为学校。陶行知把没有生活的教育、学校和书本称为“死教育”“死学校”和“死书本”,他认为学校里面的东西太旧太少,学校是一只“鸟笼”,学生是笼中“鸟”。因此,需要彻底跨越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鸿沟”,将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沟通结合,把“鸟儿”放飞到天空中自由翱翔,这样才能成为适应自然、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并对社会有用的公民。

另外,“课堂既不许生活进去,又收不下广大的大众……那么,我们只好承认社会是我们唯一的学校了。马路、弄堂、乡村、工厂、店铺、监牢、战场,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我们教育自己的场所。”在“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的认识下,陶行知鼓励群众在社会中学习,向社会学习。

(二)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

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即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不仅要“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而且要“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陶行知主张对传统学校进行改造,要根据社会发展之所需,动员社会广大群众,在社会中创办新型学校,将学校和社会“打成一片”,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他强调:“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無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这种学校与社会的互相渗透,就是“自然而然地运用社会的力量,以济社会的需求”。

“社会即学校”延伸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批判了传统学校与社会脱节、教育与生活脱节的现象。将社会作为学校,从而使教育的内容、方法、工具和环境大大增加,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认知,提高学生的能力。另外,“社会即学校”还可以使被传统学校拒之于门外的广大劳苦大众受到教育,体现了普及群众教育的思想。我国日益兴起的“社区学校共建”活动正体现了“社会即学校”这一思想。但是随着共建的开展,也开始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二、“社区学校共建”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社区学校共建”认识不足,学校中心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促成学校与社区的共建,加强学校与社区的沟通、认同、合作、互利关系,是终身教育理念在新的时代对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提出的要求。我国的大部分中小学校正在开展社区学校共建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的来说,成效仍然较低。大部分中小学校对“社区学校共建”活动缺乏必要的认识,对学校与社区合作的意义仍未取得充分的共识。

另外,双方对共建活动的合作关系也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学校看来,学校是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机构,是共建活动的主体,社区只是共建活动的补充;在社区看来,教育主要是学校的事情,社区只是协助学校教学。这种学校中心的观念导致学校忽视社区在共建中的作用,社区缺乏对学校出谋划策的主动性,因而,双方支持、参与共建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二)双方资源开放程度相对较低,开放的内容和形式单一

在社区方面,社区居民多样性的文化生活需求,要求学校对社区开放的资源也是多样的。目前,不少学校对社区进行资源开放,但是大多数学校将开放学校资源当作上级交代的任务来完成,缺乏主动性。而且仅向社区开放教室、运动场和体育馆等一般性设施,对于图书馆和网络资源等知识性资源的开放程度较低。大部分学校对社区的资源开放以硬件资源为主,软资源的开放虽已重视,但实施力度仍然不够。

仅有少数学校会定期为居民提供文化咨询服务和专题讲座,而且开办的各种教育活动也极少邀请居民参加。对于社区居民而言,这些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另外,在共建活动中,学校与社区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对彼此需求的认识,使得学校与社区沟通合作的成效较低。

在学校方面,学生除了学习课本知识外,还需要实践来获得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学校社区共建中,社区作为“第二课堂”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实践,以社区为背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学校与社区共建合作中,开展的内容主要以德育为主,缺少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的形式也大多沿袭了以前的模式,仍然是在学校的时间由学校负责,在社区的时间由社区负责。学校认为社区不懂教育,组织学生实践的质量不高,社区感觉缺乏组织策划学生活动的理论和经验,二者没有就如何组织学生活动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

(三)学校系统相对封闭,社区难以参与学校的运行

在以往的教育行政和城市基层管理体系中,学校与社区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其关系的发生来自于一些事务上的必要联系,除此之外,各自是封闭独立的。如今,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与社区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开始对社区开放,但大多集中在对学校资源的开放,很少涉及学校的管理、教学与课程开发等方面。

由于学校教育具有计划性、组织性、目的性等特征,学校的教学与管理也表现出制度化的特点,加之学校自身以“教育内行人”自居,而社区只能算是“教育外行人”,因此将社区的参与看作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充。

三、陶行知“社会即学校”对“社区学校共建”活动的启示

(一)正确认识共建活动,明确“社校”合作关系

在“社区学校共建”过程中,应该正确认识共建活动,明确“社校”合作关系。“社会即学校”,就是要转变人们的教育观念,强调社会与学校的天然联系,学校应该是联系社会生活的学校,社会是全民学习的社会。

1.学校方面

首先,通过阅读相关书籍、介绍国外经验、举办专家讲座、开展社区教育研讨会等方式来加强校领导对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以及社区与学校互动关系方面知识的学习,使他们正确认识到学校与社区合作的关系与意义。

其次,提高教师在社区教育理论方面的认识,挖掘教师在参与社区教育活动中的感受,加强其实践方面的反思,从而不断提升教师参与共建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促使其不断探索更有效、更合理的共建方式。

再次,通过学校和社区展开的共建活动,以及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的社区生活意识,加强学生对社区教育的理解,促进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区,服务社区。

2.社区方面

应加强居委会干部、社区工作者对社区教育理论的学习,明确教育在社区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增进对学校与社区关系的理解,增强他们的教育意识和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通过加强社校双方对共建活動理论的认识,明确学校与社区合作的关系与意义,从而建立起学校与社区合作的思想基础,推进社区学校共建活动的良性发展。

(二)加大学校资源开放力度,挖掘社区特色资源

1.建设学校共同体

陶行知强调学校应该成为共同生活的、开放的场所,主张建设学校共同体。在其创办的晓庄学院里,这种学校共同体随处可见。校舍公开,供全体村民使用,村里的信用合作社、农产物展览会、村民武术会、村民结婚的礼堂和赛会的会场,都可以借用学校的校舍场地。晓庄学校对农民开放,不仅方便农民生活,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而且能够将学校与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我国的社区学校共建活动中,学校应该加大学校资源的开放力度。除了开放教室、运动场等简单的资源外,还应根据社区居民的多样性需求,在周末、节假日开放多媒体教室、图书馆、体育馆、舞蹈室、礼堂、食堂等资源。这样既能提高学校资源的利用率,又能满足社区的多样化需求,使社区与学校关系更加密切。

除了要加大开放学校的硬件资源外,软资源的开放也是不容忽视的。晓庄学校除了对村民开放教舍,还经常组织师生走进农村,帮助农民干农活,给农民解决生活问题,实现了近代知识分子与农民的亲密交流。在社区学校共建中,学校应定期派遣学校优秀教师走进社区,为社区举行各种文化、科技、健康、法制等带有本土特色的专题讲座,并开展各种咨询服务。

2.挖掘社区资源

在学校向社区开放资源的同时,社区也应给学生提供实践的环境。陶行知指出,传统的学校教育就是读书写字、坐而论道、教学分家,这是死的教育。为实现真正的教育,必须做到“社会即学校”,打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融入社会,接触生活,让学生手脑并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真知。

社区应定期与学校进行沟通和交流,在了解学生需要的基础上,精心挖掘本土特色资源并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如参观本地历史纪念馆、博物馆、科技馆、艺术展等,丰富学生知识,增进学生对当地历史与文化的了解;带领学生走访本地企业、银行、诊所、餐馆、商场、农场等场所,提高他们对日常生活活动的运作与形式的认识,等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真实感受社会和生活,这既能使学生受到教育,又能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鼓励社区参与学校运行

1.参与学校教学

“社会即学校”是对“学校”这一概念的扩展与延伸,扩大了学校教育的范围,将学校与社会、自然有益结合,变一切地方为学习之场所,将所有人看作是可向之学习的人。陶行知认为,农民、木匠、裁缝、蚕妇等七十二行之人都可作为老师教我们以知识,授我们以技能。

如今,社区内有着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劳模、优秀离退休干部或知识经验丰富的人群,鼓励他们担任学校的部分教学工作,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邀请他们参与学校的课程开发,可以充分利用本土特色历史文化和生活资源充实课程内容,弥补学校课程的不足。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当地历史文化与社会实际的了解,而且能增加学生的归属感与荣誉感,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与责任感。

2.参与学校管理

陶行知认为,“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他主张开门办学,这意味着学校必须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批评,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陶行知乐于接受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工作的批评与建议,重视他们对学校教学与管理的监督与反馈。在“社区学校共建”活动中,学校也应鼓励社区参与学校管理。

学校应该建立新的管理制度,将部分学校管理自主权下放到社区,成立家长委员会,由家长代表组成,共同商讨学校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改善学校工作出谋划策。同时,建立学校董事会,由社区干部、学校校长、离退休教师、企业管理人员组成,选举有威望的人士担任董事长,形成学校与社区联系的桥梁,并且对外宣传学校,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对外争取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支持,解决办学的实际困难。这些机构的设立,有助于加快实现学校对社区开放教育决策的进程,做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张晶晶.杜威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08):149-151.

[2] 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2卷)[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611.

[3]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3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247.

[4] 符登霞.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9.

[5]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4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670.

(责任编辑:赵静)

作者:夏婧

第2篇: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促进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长效机制的模型构建

摘 要:从当前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体育健康教育基本思想、方法及相关原则着手,建立相应的假设,再运用探索性(EFA)及验证性(CFA)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出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长效机制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模型路径表明:青少年体育健康教育应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基本工作思路;进一步分析显示,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应以“运动督导”为重心,家庭体育健康教育应突出“家长榜样”的作用,而社区体育健康教育要把抓“组织管理”放在首位;回归模型的路径图及路径系数提示:学校、家庭、社区健康干预的直接效果集中体现在青少年“知觉利益”的改变,并据此引起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改变。

关 键 词:学校体育;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

当今我国青少年的体质下降与锻炼不足有直接关系,而锻炼不足除了与学校场地、器材、管理制度和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以外,还受到个体对健身的价值认知、健身愿望及健身坚持性等因素的影响[1]。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行为表现(频率、时间等)、环境条件(场地、设备等)和个人因素(认知、态度和自我效能等)三者间互为因果,而主观的自我效能感对行为的影响很大[2];Becker的健康信念模型亦强调个体的态度和信念对锻炼行为的影响很大[3];Ajzen的计划行动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意向是行为发生的决定性力量[4]。故通过加强体质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锻炼促进健康的信念,提高其锻炼意愿和完成锻炼任务的自我效能感是增加青少年锻炼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青少年终身健康习惯能否养成,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体育健康教育的整体促进作用才能实现[5]。若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地对青少年进行健康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则能充分发挥其思想教育及行为干预的合力作用,构成一个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整体化行为干预教育方式[6]。

张绪梅[7]在《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健康教育体系改革的设想》中提出:三位一体的体育健康教育应把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置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去纵横联系、协调统一。肖焕禹[8]认为: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中,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应承担更多的的责任,逐步形成学校体育为主体,家庭、社会体育为辅的长效机制。毛振明[9]认为:学校体育要摆脱过去那种狭隘的教育观,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的隐性教育融为一体,实施一种与社会进度和需要紧密连接的学校教育。朱林[10]对一体化长效机制做过理论探索,并提出了3个理论机制——导向长效机制、激励长效机制及评价长效机制。

由于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长效机制的复杂性,至今为止,还没有一种全面实用的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促进及评价模式。本研究以川渝地区中、小学阳光体育开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为背景,综合国内外关于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现状,提出了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长效机制模型,通过实际调查获得真实可靠数据对所建模型的合理性、可行性及必要性进行验证,以期为未来青少年运动健身促进方案设计的科学性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四川省南充市及重庆市中、小学为调查对象,根据两市教育局提供的中小学学校特征,按学校与市中心距离排序后,随机抽取了11所中小学(南充5所,重庆6所)。采用一一对应式的发放原则确定各个分量表的顺序性:学生——学生家长——(学生家庭所在的)社区的对应关系建立数据库。以重庆市的样本数据作为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长效机制模型构建之用,而使用四川省南充市的样本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

1.2 问卷设计

1)在青少年“体育健康教育”促进的理论框架假设下编制问卷。采用项目分析方法,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条目,并用因子分析法对问卷的结构效度进行检验,最终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促进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研究”问卷——含4个分量表,即行为变化表、学校表、家庭表及社区表。

2)本研究还借用现有量表——“青少年体育锻炼知觉利益”量表,该量表由上海体育学院研制,并已获得了部分应用[11]。

3)根据研究目的、相关文献数据与研究结构综合考虑,尽可能使条目表达措辞准确、清楚,表述语气全部采用陈述句(不使用否定句);鉴于调查内容的特殊性,避免使用特别敏感的字眼;采用李克特5点记分形式,条目的回答和计分方式,从“非常符合”到“很不符合”依次计为5、4、3、2、1分。

4)条目编制过程中,参考了国外学者Devellis的两点意见[12-13]:一是编制或发展一个正式量表,其预试题项数最好是将来所需正式题项数的3~4倍;二是在某些特定内容范围中,预试量表的题项数约为正式量表题项数的1.5倍。

5)预试问卷编拟完后,再进行预测试,预试对象的性质基本与将来正式问卷要抽取的对象性质相同。本研究对象以川渝地区中小学学生、学生家长及学生生活的社区。预试对象人数以问卷中题项最多的“分量表”题项的3~5倍为准。

1.3 问卷的效度及信度检验

终量表形成前,对各量表相关条目进行预测验,删除部分青少年不易理解的条目,同时保留某些统计结果不理想,但对青少年体育健康教育有重要意义的条目。量表修订过程中主要采用项目分析、探索性与验证性相结合的因素分析法。最终量表条目为:青少年阳光体育锻炼行为变化表10条、体育健康教育学校表57条、家庭表26条及社区表24条。再经9位相关学科专家对问卷每道题进行打分,每个分量表均值基本接近4.0,且5个分量表克朗巴赫α系数分别为0.851、0.816、0.883、0.911、0.871,说明专家评定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1.4 正式调查

在回收的问卷中,对超过4题未回答的问卷做废弃处理。最终回收的有效问卷,南充市1 376份,重庆市941份。使用SPSS17.0及Amos17.0进行数据分析及相关建模,全部变量的显著水平确定为P=0.05。

2 研究结果

2.1 因子分析

在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前,分别对5个分量表进行球形检验(青少年锻炼行为改变量表、学校体育健康教育量表、家庭体育健康教育量表、社区体育健康教育量表和心理效能感知量表),KMO(Kaisex-Meyer-Olkin)值依次为0.850、0.815、0.856、0.871、0.843,Bartlett检验卡方x2依次为6 839.39、1 135.45、1 834.11、1 123.45、3 111.12,对应概率P均小于0.05。球形假设被拒绝,说明5个量表中的各自全部条目相互之间并非独立,即母群体的相关矩阵间具有共同的因素存在,从而肯定了模型构建5个分量表是适合做因素分析的。

以特征值l为抽取标准,结果表明:

1)“青少年行为改变量表”共抽取3个共性因子,累积贡献率达 63.16%。其中第1共性因子含4个条目,即a1“我能保证每天锻炼一个小时”、a2“对早操和课间操我的态度很认真”、a3“每次课外锻炼都有极高的兴奋度”、a4“我对体育课的知识讲解很感兴趣”,贡献率最高(40.20%),命名为健身“参与行为”因子;第2共性因子含3个条目,即a5“我参加体育锻炼主要是为了提高运动能力”、a6“我参加体育锻炼主要是体育锻炼使我心情愉悦”、a7“通过体育锻炼提高了身体能力使我在学习中精力充沛”,贡献率为12.75%,命名为健身“价值取向”因子;第3共性因子含3个条目,即a8“如果有一天没有锻炼我会觉得身体不舒服”、a9“我(平时)能够按照自己的目标自主地进行体育练习”、a10“我经常参加社会上组织的体育活动或比赛”,贡献率为10.21%,命名为健身“兴趣态度”因子。

2)“学校阳光体育健康教育量表”共提出7个共性因子,累识贡献率达57.97%(尚可接受)。其中第1共性因子含5个条目,即c1“班主任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两操活动”、c2“学校确保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课外体育活动”、c3“学校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做了具体的硬性要求”、c4“为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学校有相应的举措”、c5“学校经常与家长沟通学生确保回家有时间健身”,命名为学校“运动督导”因子;第2共性因子含5个条目,即c9“学校注重通过宣传栏向学生宣传体育健康教育知识”、c10“体育课帮助学生掌握了体育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c11“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会传授体育理论知识”、c12“学校有体育健康教育课程的理论考试”、c13“学校重视向学生讲授预防体育伤害事故知识”,命名为学校“健康教育”因子;第3共性因子含6个条目,即c16“体育课的教学组织形式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c17“体育课的内容安排完全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c18“体育课上学生的情绪高昂”、c19“体育课上学生自主学习机会很多”、c20“体育课上师生互动频繁”、c21“体育课帮助学生养成了积极的健身习惯”,命名为学校“体育教学”因子;第4共性因子含4个条目,即c27“学校注重通过奖励长效机制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c28“学校奖励长效机制对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活动有很大帮助”、c29“学校各种优秀奖励与体育成绩的关系很大”、c30“学校对体育教师指导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具体规定”,命名为学校“体育政策”因子;第5个共性因子含4个条目,即c33“学校领导常组织专人对课外体育活动进行定期巡查”、c34“学校对上级教委下发的体育文件有具体的落实机构”、c36班主任常参与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c37“学校有专人负责学生的体质健康管理”,命名为学校“组织管理”因子;第6共性因子含5个条目,即c40“学校的场地器材能满足体育活动开展的需要”、c41“学校经济水平能给体育器材设施提供有力保障”、c42“学校周围社区能对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c43“校领导重视对学校体育物质条件的改善”、c44“校内对体育赛事有经费支持、从不克扣”,命名为学校体育健康教育“设施资金”因子;第7共性因子含4个条目,即c46“学校的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能满足学校体育教学工作”、c47“学校体育教师的数量能满足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需要”、c49“班主任有丰富健身经验并经常督促学生加强体育锻炼”、c51“学校管理人员(包括校医)有丰富的健身知识与经验”,命名为学校“人才队伍”因子。

3)“家庭体育健康教育量表”共提取3个共性因子,累积贡献率达50.36%。其中第1共性因子含8个条目,贡献率33.99%,即d7“您有锻炼的习惯”、d8“您经常督促孩子进行体育锻炼”、d9“家里有很多有关体育的杂志和书籍”、d10“您能够保证孩子每天锻炼一小时”、d12“您有能力指导孩子进行体育锻炼”、d13“您帮助孩子制定健身计划”、d14“您经常带孩子郊游”、d15“您经常带孩子一起参加体育活动”,命名为“家长榜样”因子;第2共性因子含5个条目,贡献率达10.59%,即d16“家庭支持孩子到收费运动场馆锻炼”、d17“孩子需要的体育设施能得到满足”、d18“家庭支持孩子购买体育用品”、d19“家庭支持孩子到现场看比赛”、d20“家庭经济情况能够给孩子提供各种健身娱乐保证”,命名为“家庭经济”因子;第3共性因子含5个条目,贡献率为5.77%,即d1“参加体育活动能够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d2“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很有必要”、d4“通过参加体育活动能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d5“通过参加体育锻炼能提高孩子的竞争力”、d6“通过参加体育锻炼能提高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命名为“家长认识”因子。

4)“社区体育健康教育量表”共提取3个共性因子,其累积贡献率达71.37%。其中第1共性因子含5个条目,贡献率达54.17%,即g12“社区有健全的体育管理体制”、g13“社区体育锻炼常有专人指导”、g14“社区有专门分管体育工作的干部”、g17“社区有专门的体育领导机构”、g20“社区有专门的文体站或体育指导中心”,命名为社区“组织管理”因子;第2共性因子含7个条目,贡献率达11.76%,即g7“社区有健身活动点”、g10“社区附近的运动场给孩子体育锻炼带来了方便”、g11“社区的设备能满足健身需求”、g15“社区能为体育健身提供经济保证”、g18“社区经费不会被克扣”、g19“社区经常免费提供有用的体育资源”、g21“社区有专门的经费投入”,命名为社区“场地资金”因子;第3共性因子含4个条目,贡献率达5.44%,即g4“社区体育活动能培养青少年科学健身文明的生活方式”、g5“贵社区通过宣传栏方式宣传体育健康知识”、g6“社区经常组织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或比赛”、g16“社区支持花钱邀请专家来社区开展体育健康教育讲座”,命名为社区“宣传教育”因子。

5)“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知觉利益(效益)量表”由30个条目组成,由于该量表维度已经确立,即分别为人际感知、困境应对、身体价值、主观体念及情绪活力5个维度,故本研究不需要再进行因子分析。基于该量表在我国西部地区首次使用,故研究只对其在西部地区的使用信度进行了验证。经检验,该量表各维度之间及各维度和总量表之间存在明显的高相关,说明该量表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2.2 测量模型验证

采用ML(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最大似然法对5个测量模型原始数据矩阵进行验证性分析,其检验依据为拟合指数。一般地,χ2/df值(理论期望值为1,即接近于1,说明协方差矩阵的相似程度越大,模型拟合越好),基本达到了统计学上的参考要求。此外,NNFI(非规范吻合指数)、CFI(比较吻合指数)、GFI(拟合优度指数)、RMSEA(近似误差的均方根)等指标也常用来评价模型的似合程度。一般地,NNFI、CFI、IFI、GFI的值通常在0~1之间,采用大于0.9来进行判断,越接近于1越好,RMSEA的值最好在0.08以下,越接近于0表示模型拟合度越好。

1)青少年锻炼行为改变测量模型分析。

图1显示:

(1)行为变化测量模型结构清晰,每道题目对因子均有显著的贡献,各维度间显著相关,说明行为变化量表具有较高的构想效度。图中显示的检验值中,P=0.135>0.05,χ2/df=1.79,说明协方差矩阵的相似程度尚可,达到了统计学上的参考要求。模型图1中NNFI、CFI、GFI、RMSEA等指标数值依次为0.912、0.905、0.885、0.916、0.059,均达到可接受的标准,可以认为行为改变测量模型具有较好的构想效度。

(2)从行为改变三维结构看,“运动参与”与“兴趣态度”的相关关系最强(r=0.71),其次是“价值取向”与“兴趣态度”(r=0.66),而“运动参与”与“价值取向”间相关程度稍弱(r=0.57)。

图1 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改变测量模型

2)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测量模型验证。

图2显示:

(1)测量模型中,P=0.147,χ2/df=1.64,基本达到统计学上的参考要求。NNFI、CFI、GFI、IFI、RMSEA等参数值依次为0.935、0.917、0.908、0.915、0.071,均达到可接受的标准,表明模型与调研获得数据拟合良好,具有较好的构想效度。

(2)测量模型中,由因子提取的贡献率可判断7个共性因子的重要性,由大到小分别为“健身干预”、“健康教育”、“体育课堂”、“体育政策”、“组织管理”、“设施资金”及“人才队伍”。

(3)测量模型中,7个共性因子彼此间高度相关(相关系数r均在0.65以上);其中“运动督导”与“健康教育”、“体育课堂”、“体育政策”及“人才队伍”间相关系数分别达0.81、0.85、0.88、0.91、0.85;另一方面,“健康教育”与“体育课堂”、“体育政策”、“管理组织”之间也存在非常高相关系数(0.83、0.82、0.83)。

图2 学校体育健育教育测量模型

3)知觉利益测量模型验证。

图3显示:(1)测量模型检验结果,P=0.087>0.05,χ2/df=1.81,达到统计学上的参考要求;而NNFI、CFI、IFI、GFI、RMSEA值依次为0.901、0.900、0.892、0.912、0.068,均达到可接受的标准,表明知觉利益测量假设模型与调研数据拟合良好,具有较好的构想效度。(2)5个维度中,其构成指标重要性按因子分析的贡献率从重到轻排序是“主观体念”、“情绪活力”、“身体价值”、“人际感知”及“困难应对”。(3)5维度间,“困境应对”与“身体价值”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强(r=0.83),其次是“主观体念”与“情绪活力”(r=0.81);另外“人际感知”与“情绪活力”(r=0.78)、“身体价值”与“情绪活力”(r=0.77)、“身体价值与“主观体念”(r=0.75)、“困难应对”与“主观体念”(r=0.74)也有很高的相关关系。

图3 知觉利益测量模型

4)家庭教育测量模型验证。

图4显示:(1)检验结果表明:P=0.187,χ2/df=1.245,达到统计学上的参考要求;此外,NNFI、CFI、IFI、GFI、RMSEA依次为0.956、0.911、0.921、0.923、0.073,均达到可接受的标准,表明模型与调研获得数据拟合良好,家庭体育健康教育分量表具有较好的构想效度。(2)该测量模型的三维结构中,“家长榜样”作用最为显著(贡献率最高),其次是“家庭经济”,第三是“家长认识”;从3个维度的彼此关系看,“家长榜样”作用与“家庭经济”支持(r=0.80)、“家长榜样”作用与“家长认识”水平(r=0.62)、“家庭经济”投入与“家长认识”(r=0.65)。

图4 家庭体育健康教育测量模型

5)社区体育健康教育测量模型验证。

图5显示:(1)检验结果表明:P=0.457,χ2/df=1.02,达到统计学上的参考要求。而NNFI、CFI、IFI、GFI、RMSEA依次为0.977、0.926、0.915、0.909、0.081,均达到可接受的标准,表明社区体育健康教育分量表具有较好的构想效度。

图5 社区体育教育测量模型

(2)由图5的测量模型中可见,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最为重要,其次是社区“场地资金”,社区“宣传教育”的作用位列第3;三维度相互关系看,“组织管理”与“宣传教育”(r=0.78)相关关系最高,其次是“组织管理”与“场地资金”(r=0.68),“宣传教育”与“场地资金”相关程度相对要弱些(r=0.56)。

2.3 阳光体育长效机制总体结构模型构建与验证

图6显示,以重庆地区的样本数据进行构建,所得模型采用ML最大似然法,对原始数据矩阵进行验证性分析,χ2/df=1.36,P=0.336>0.05,达到统计学上的参考要求。NNFI、CFI、IFI、GFI、RMSEA的值依次为0.951、0.909、0.922、0.914、0.085,均达到了可接受的标准,表明一体化长效机制总体模型构建合理。

图6 阳光体育长效机制总体结构模型及检验

2.4 阳光体育长效机制总体结构模型再验证

为了探讨模型的可行性,本研究使用四川南充市的调查样本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采用同样的方法(ML)。验证结果显示,模型的卡方χ2=178.35,P>0.05,这一结果提示假设模型较好地拟合了原始数据矩阵。其它拟合指标的分析表明,χ2/df=1.205,满足Carmines提出的近似2的标准;此外,NNFI、CFI、IFI、GFI、RMSEA的值依次为0.928、0.913、0.924、0.908、0.077,均达到可接受的标准。总之,模型的拟合优度较为满意,显示假设模型较好地拟合了本次调查中的观测数据,而且本研究前面提到的假设得到了较好地支持。

3 讨论

3.1 整体模型的结构特点

1)“学校、家庭、社区”间的相互关系中(见图6),“学校体育健康教育”与“家庭体育健康教育”相关程度最强(r=0.78),其次是“家庭体育健康教育”与“社区体育健康教育”(r=0.71),“学校体育健康教育”与“社区体育健康教育”相关程度排第3(r=0.65)。

2)从“学校、家庭、社区”体育健康教育干预与所产生的结果间关系看:第1路径特征:“学校、家庭、社区”的体育健康教育干预对青少年行为改变的直接效果是:“行为变化”=0.23ד社区体育健康教育干预”+0.38ד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干预”+0.29ד家庭体育健康干预”。显然,因果关系等式中的标准化系数大小可以看出学校、家庭及社区在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行为改变中的作用与地位,即学校是主要的,其次是家庭,最后是社区。第2路径因果特征是:若把“学校、家庭、社区”体育健康教育干预作为青少年行为变化的间接原因,那么,其作用路径分两步,第1步:通过“学校、家庭、社区”干预直接影响青少年心理变化,使之在“知觉利益”方面发生变化,即“知觉利益”=0.38×社区体育健康教育干预+0.64×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干预+0.55×家庭体育健康干预。显然,该回归方程中的路径系数明显高于模型A中直接作用路径系数,对“知觉利益”贡献大小排序依旧是学校、家庭、社区。第2步,“行为变化”=0.63ד知觉利益”。综合第1、第2步回归路径,显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者共同干预效果先是通过引起青少年的心理改变(知觉利益的变化),而心理改变才是引起其行为变化的主要原因。

3.2 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组成结构

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对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行为直接影响最为重要(标准化路径系数最大),它由7个方面构成,其中对青少年采取“运动督导”应放在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首位,它对学校健康教育的路径系数最大λ=0.81。从构成“运动督导”维度指标看,班主任对青少年体育健身的监督工作、学校对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时间保证、学校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具体安排、学校对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的具体规定及学校与家长间密切配合是“运动督导”取得长效的关键。

“健康教育”宣传在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作用贡献排第2位,它对学校健康教育的贡献路径系数为λ=0.77;从其维度组成看,加强对学生健身方法及健康知识的传授、强调体育课的理论知识作用、注重体育健康知识的宣传、重视《体育健康教育课程》的理论考试及突出体育伤害事故的预防。

“体育课堂教学”在学校体育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列第3位,它对学校健康教育的贡献路径系数为λ=0.72;其维度组成显示:体育课的内容安排、体育课的吸引力与调动力、体育课教学及组织、体育课的自主学习机会、体育课师生间的互动及体育课的健身效果等是体育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从调研情况看:目前川渝地区中小学体育健康教育缺少对基础知识的传授,在授课过程中,对健身理论知识讲解时间分配不足,许多教师对健康认识存有误区,学校教育长期追求升学率,而将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既无授课时间保证,又缺适宜教材体系,这大大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体育政策”在学校体育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列第4位,它对学校健康教育的贡献路径系数为λ=0.70;从构成“体育政策”维度的指标看,学校应考虑奖励机制的促进性、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强制性、学生体育成绩与评奖、评优、升学之间的关联性、奖罚制度对体育教师的激励作用。好的“体育政策”能大大激励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学校应着眼于体育政策的制订及执行策略,以保障学校体育政策目标的实现、检验和完善学校体育政策质量、判断“移植学校体育政策”的可行性。

“管理组织”在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作用列第5位,它对学校健康教育的贡献路径系数为λ=0.68;从“管理组织”的维度看,学校应重点抓学生的体质健康管理、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相关体育政策的执行管理及课外体育活动坚持性与常态化管理。特别是在,体育健康“组织管理”中,要注重人的动态性、管理组织的动态性、物质资源的动态性(场地、设施、经费,管理者要根据现实条件予以添置)及信息的动态性。

“设施资金”在学校体育健康教育中的贡献列第6位,它对学校健康教育的贡献路径系数为λ=0.67;从构成该维度的指标看,学校领导应充分考虑体育赛事的经费、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等设施布局与配置,以确保学生需求。

“人才队伍”在学校体育健康教育中的贡献列第7位,它对学校健康教育的贡献路径系数为λ=0.61;从“人才队伍”建设的角度看,学校应加强管理人员、队医及班主任等健身知识与经验的培训、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体育教学人员、教辅人员数量及质量等。

3.3 家庭体育健康教育的组成结构

“家长榜样”在家庭体育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位列第1,它对家庭健康教育的贡献路径系数为λ=0.79。从构成“家长榜样”维度指标看,家长应身体力行,亲身参与孩子健身、为孩子购买体育杂志及书籍、帮助孩子制定健身计划、视需要带孩子郊游、为每天“1小时锻炼”提供监督作用、具备指导孩子锻炼的能力等。从孩子的成长过程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健身态度、锻炼行为方面首先应在孩子面前树立榜样,并且用自己的健康知识,和对健康的理解教育和引导孩子,使之从小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家庭经济”在家庭体育健康教育中作用列第2位,它对家庭健康教育的贡献路径系数为λ=0.74,它集中体现在家长对孩子所需的体育设备的满足度、对孩子体育赛事观赏的态度、对收费运动场馆锻炼的支持及对各类体育用品的需求等方面。“家庭经济”是家庭体育健康教育重要基础,家庭敢于在健康行为上投入一定的经济支持将大大激化孩子们的锻炼热情。比如家里有健身器械、器材,孩子们的健身锻炼就可近在眼前,花钱搞健身培训更是高层次家庭在知识经济时代其生活质量提升的标志。

“家长认识”在家庭体育健康教育中贡献列第3位,它对家庭健康教育的贡献路径系数为λ=0.61。从维度构成看,家长应充分认识到体育活动能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竞争力、吃苦耐劳精神,从而在思想深刻领会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并将孩子的日常体育锻炼落到实处,真正给孩子减轻学习压力。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它贯穿于人的一生,是孩子们接受教育最早,内容最广泛的场所[14]。假若家长健康观念淡薄,认为只要孩子吃好、睡好,身体就好,死守“健康就是没病”的理念,那么,处于这样家庭环境中的孩子,那势必造成体育锻炼观念淡薄,“健康第一”的理念难以形成。

3.4 社区体育健康教育的组成结构

社区体育“组织管理”在社区体育健康教育中作用列第1位,它对社区体育健康教育的贡献路径系数为λ=0.75。它集中体现在5个方面,即社区应有专门的文体站或体育指导中心、社区应有健全的体育管理体制、社区应有专门分管体育工作的干部、社区有专门的体育领导机构及社区体育锻炼应有专人指导。就社区健身娱乐服务看,社区场地设施是硬件,指导服务是软件;因此,社区在搞好硬件建设的同时,更要重视软件建设。

构成“社区体育健身教育”的另两个维度分别为“场地资金”与“宣传教育”,它们对社区体育健康教育的贡献路径系数分别为λ=0.68与0.61。从“场地资金”维度看,社区应广泛吸纳社会基金加大社区健身场地建设,因为它是构成社区体育健身娱乐服务最重要的要素。研究表明,优秀的健康的社区,其场地、器材建设领先,活动开展经费到位,与周边单位或企业资源实现共享。另外,社区“宣传教育”工作到位,它能将教育服务、知识服务、宣传服务集于一体[15-16]。

3.5 “知觉利益”的组成结构

“主观体念”对青少年总体“知觉利益”贡献最大,它对应的路径系数λ=0.81。从维度特点看,“主观体念”强调青少年接受健康教育思想后,通过锻炼获取心理上的平静沉稳、压力的减轻、生活的充实感、愉悦感。“情绪活力”对青少年总体“知觉利益”贡献排第2位,它对应的路径系数λ=0.78。从该维度结构特点看,“情绪活力”主要指青少年体育锻炼后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上改变,如体质、体能、体形、运动能力及身体关注度等。“身体价值” 对青少年总体“知觉利益”贡献排第3位,它对应的路径系数λ=0.73。维度特点显示:“身体价值”意旨青少年通过接受健康教育后,感觉体育锻炼能增强自信心、充满激情、恢复活力、快乐幸福、振奋精神及提高学习热情。“人际感知”对青少年总体“知觉利益”贡献列第4位,它对应的路径系数λ=0.68。它意指体育锻炼深化友谊、广交朋友、接近学友、人际互动及交流能力等方面获益。“困难应对”对青少年总体“知觉利益”贡献最小,它对应的路径系数λ=0.65。该维度强调体育锻炼对解决问题、解决难题、增强遇挫能力及淡化烦恼等获益。

从“知觉利益”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直接效果看,“学校、家庭、社区”的体育健康教育要取得长效,关键在于“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理念及方法能够在青少年的内心深处产生知觉效益,即受教育者在人际感知、困境应对、身体价值、主观体验、情绪活力等方面有长足的认识与进步。假若青少年通过健康教育获得了感知,并在随后的运动实践中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活力四射的激情、优秀的身体感知能力等,这些心理情感一定会促进青少年健身实践,从而减轻其日常学习压力。

有关中学生学业压力调查发现,目前有厌学情绪者占70%以上,有些患较严重的学习焦虑症,有时因不堪重负而逃学、有的甚至离家出走;在被调查高中学生中,心理不健康及心身有障碍分别占10.8%与59%[17-18]。面对出现的这些心理问题,多少家长心惊胆颤,束手无策,尤其对一些女孩,家长们更不知该如何应对。因此,本研究获得的“长效机制体育健康教育模式”中,各维度的重要性及关联性将为分清重点与难点、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从而通过正确的途径更加高效地提升青少年的“知觉利益”,为最终改变青少年的锻炼行为,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从上述分析可见:

1)长效机制模型结构中,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离不开家庭、学校、社区体育健康教育的共同干预,三者对“体育锻炼行为改变”贡献依次为学校>家庭>社区,即长效机制的教育模式应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

2)长效机制模型结构中,“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应突出7个方面,其中“运动督导”最重要,其它方面从重到轻的排序为“健康教育”、“体育课堂教学”、“体育政策”、“管理组织”、“设施资金”及“人才队伍”。

3)长效机制模型结构中,“家庭体育健康教育”应将重点放在3个方面,其中“家长榜样”最为重要、其次是“家长认识”及“家庭经济”。这意味家庭体育健康教育应突出“家长榜样”的作用,它具有极强的辐射作用;同时要注意“家长榜样”与“家庭经济”及“家长认识”的相互影响关系。

4)长效机制模型结构中,“社区体育健康教育”也应重视“组织管理”、“场地资金”及“宣传教育”3个彼此关联方面,其中“组织管理”最为关键。即社区“组织管理”是社区体育健康教育的保障体系,同时重视“场地资金”与“宣传教育”。

5)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变化可从“运动参与”、“价值取向”及“兴趣态度”3方面得到体现,引起行为改变的直接原因来自“学校、家庭、社区”体育健康教育的干预结果,间接来自青少年“知觉利益”的改变。

参考文献:

[1] 马北北. 国民体质监测显示青少年体能连续十年下降[N]. 中国青年报,2010-03-30.

[2] Gillet N,Vallerand R J,Lafreniere M K.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school motivation as a function of age:The mediating role of autonomy support[J]. Social Psy-chology of Education: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2,15:77-95.

[3] Hutzler Y,Korsensky O. Motivational correlates of person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2010,54:767-786.

[4] Varsamis P,Agaliotis I. Profiles of self-concept,goal orientation,and self-regulation in students with physical,intellectual,and multiple disabilities:Implications for instructional support[J].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2011,32:1548-1555.

[5] 王月华. 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与思考[J]. 体育学刊,2007,14(6):81-83.

[6] 申玲. 基础教育阶段“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中的思考[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6):122-124.

[7] 张绪梅. 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健康教育体系改革的设想[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2(2):64-67.

[8] 肖焕禹. 现代中日两国学校体育的演进发展趋势[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23(3):17-22.

[9] 毛振明. 探索成功的体育健康教育[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90.

[10] 朱林. 学校、社会、家庭健康教育一体化模式构建[J]. 体育科学研究,2009(7):88-90.

[11] 周成林,刘微娜,赵洪朋,等. 青少年体育锻炼心理效益评定量表上海市常模的制订[J]. 体育科学,2011,31(9):52-55.

[12] 张文彤,董伟. SPSS统计分析高级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63-203.

[13] 唐建军,孟涛. 英、德、日社区体育俱乐部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J]. 体育与科学,2001,22(3):8-10.

[14] 沈建华,卢伯春,郑家鱿,等. 体育课程作为学校健康教育主要载体的思考[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4):74-77.

[15] 唐炎,虞重干. 结构与生成长效机制:一种关于体育教学社会功能的探究[J]. 体育科学,2009,29(6):85-59.

[16] 俞国良,董妍. 我国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热点与发展趋势[J]. 教育研究,2012(6):97-101.

[17] 野晓航. 论初中学生学习压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 中国教育学刊,2003(8):43-45.

[18] 胡胜利. 归因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干预研究之概观[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2):461-464.

作者:郑兵 罗炯 张驰 等

第3篇:社区.活动

聚焦三江秀美景色,定格东极快乐生活

三江湿地的秀美景色、赫哲风情的旖旎风光、现代农业的气势磅薄等等元素组成的饕餮盛宴,让前来参加“中外百名摄影家聚焦佳木斯”活动的摄影家们大饱眼福。

8月19日上午,作为第二十届三江国际旅游节系列活动之一的“中外百名摄影家聚焦佳木斯”活动在佳木斯市文化艺术中心举行盛大的启动仪式。孙喆、李洪斌、张丹虹、曲之平、张铁成等市领导与摄影家们欢聚一堂。

由佳木斯市文联主办,市旅游局、富锦市、同江市协办,市摄影家协会承办的这次“中外百名摄影家聚焦佳木斯”活动受到了众多媒体和中外摄影家的高度关注。《中国国家地理》、香港《中国旅游》、《中国摄影》、《摄影世界》、《数码摄影》、《大众摄影》、《中国摄影画报》、《华夏地理》、《文明》、《中国科学探险》、《炎黄地理》、《森利与人类》、《精品购物指南》、《时尚旅游》等14家媒体的负责人及来自美国、新加坡、巴西、韩国和我国香港、北京、上海等地的百名中外著名摄影家齐聚佳木斯。

“聚焦蔚州 古堡探秘”河北省蔚县百堡摄影展

本次展览由河北省蔚(yu)县人民政府与北京市朝阳区文联主办,得到了北京演艺集团、《中国摄影家》杂志社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参展作品主要由北京市朝阳区摄影家协会组织多位摄影家赴蔚县拍摄,并经国内知名摄影专家对千余幅作品评选后产生,同时配合有蔚县近年来收藏的摄影精品佳作展出,较全面地展示出蔚县独步全国的古堡文化、魅力四射的文化资源和纯真质朴的人文环境。

蔚县文化资源博大精深。全县现有文化遗存点16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处,是全国第二“国保”文物大县,被誉为“河北省古建筑艺术博物馆”。蔚县自古就有800庄堡之说。古堡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堪称“天下一绝,中华奇观”。

近年来,蔚县全面实施“文化立县、旅游活县、工业强县、特色兴县”发展战略,深挖文化内涵,推动产业发展,开发成果丰硕。古老而魅力四射的燕云古州,正如璞玉出深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识和喜爱。

千年蔚县谱华章。蔚县,这颗冀北璀璨的明珠,正迎着全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涌动的盎然春潮,绽放出它更加娇媚万方、迷人夺目的绚烂光芒。

平遥“淘宝”记

今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开幕当天的温度要比往年低一些,人气仿佛也有些许的冷清,不过对于观看展览而言,人稍微少一些反而更好,少一点浮躁,多一份沉静,也许这正是平遥转型为更适合“观看”的前兆。但是有很多高校的学生和喜爱摄影的人依然如朝拜的宗教徒,或三三两两,或成群结队从四面八方相聚而来,虔诚依然。于是看展览的人也有了变化,少了“看热闹而逛展场”的,剩下真正是“看作品而逛展场”的。已是第十一届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似乎也面临着寻找前进方向的困惑,从“返回原点”的学术主题可以看出,从大展的策划、布置中也可以看出,主办方正在努力尝试如何让大展办出新的活力。

今年的参展作品可谓参差不齐,但好展览还是不少。怎么能看到?得“淘”!想看到好的展览,要看大家有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了,不淘哪里来的宝呢?

在这里我们就来说说FOTO编辑们淘到的“宝”吧,由于时间紧张,如有遗漏请见谅!

土仓

今年的高校展乔迁到了土仓展区,辗转多处才找到的展览,不但没有让人失望,反而令人感到惊喜。除了来自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三国五校的联展外,还有来自香港、澳门、以及台湾的高校作品,不同的视角和理念,却同样的新锐。太原理工大学的张芳,凭借作品《惑》,在本次大展中获得新锐摄影师奖,大家是否留意到她曾经在FOTO的第三届寻找中国数码摄影师的城际赛中,获得过创意二等奖。

棉纺厂

棉纺厂里的创新意识似乎更浓一些,摄影师王虎拍摄的佛教石刻,是将图片边缘用油彩画出立体感,每一幅作品都是唯一的,这样的作品更符合艺术品收藏的定位。

如今的摄影追求,已不仅仅是技术,情感才是打动人的最佳利器。作品要靠情感来打动人,一心追求技术的细枝末节,只会让作品太僵硬,所以相比于当代摄影大师级人物蒂姆的大作,虽然光景、构图独到,作品无懈可击,让人仰止,但我还是更喜欢王艺忠的《湄公河·象奴》。《湄公河·象奴》获得了自然类优秀摄影师奖,从影像表达上讲,甚至会出现画面不实,影像不清等画质问题。但在众多自然题材影像中能脱颖而出,不外乎能站在独立的角度上,去拍摄对改善现实有意义、能站在人性的角度上去理解社会,对一切生命的存在有价值的题材,这样的摄影师才更让人敬仰。这也是摄影人应该寻找的方向。

如果说情感是利器,而把拍摄做成专题,就如同把匕首接成长矛,只有这样才能触动到我们灵魂的深处。社会生活类优秀摄影师奖林添福的《半个世纪的爱》,便是时间与情感结缘的果。好因结好果,当我们要开始一个新专题的时候,不妨在动手之前多方调查、细细思索,不要再去费尽周折,却给这盘根错节的摄影之藤植出许多无用的气生根来。

二针厂

从学生时代开始,编者就“混迹”在二针厂,这是原来的高校展区,同时也为了本刊的“高校栏目”采编,所以直奔而去。进门的感觉就是“震惊”,主要是“惊”,高校展搬家了,这里已经是书画、漆器展的天下。当然对热衷于这门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人来说,无疑就是“天堂”了。但编者自认文化底蕴不足以欣赏此等艺术展览,所以轻轻的我来了,又轻轻的走了。

县衙

9月19日大展开幕当日,原因为时间紧张无计划去县衙的,但要拍摄大展开幕式,忙乱中被人误导跑去了县衙,结果被告知开幕式在南门。既然来了就看了一圈,完全可以一笔带过,编者给此展场命名“主旋律”摄影展,从摄影角度来看,艺术看点不高。

柴油机厂

柴油机厂向来都是平遥摄影大展的重要展场,本届的学术主题展也是选在这里。在摄影器材、技术都得到了良好发展之后,我们却都开始喟叹摄影的难拍。于是我们开始努力观察周边摄影师的动向,关注国外摄影师的动向。本届学术主题展便既有内地策展人的策展,也有香港、台湾摄影师的作品,更有国际上一些新锐摄影师的参与。

此一时,彼一时,今年我们来平遥,相信与往届的目标已截然相反。如今学习技法已不再是目标,规避雷同才是当务之急,这么多年一窝蜂的盲从,让我们都明白了一个道理——隐藏在别人的光环下,就永远也别想长大。所以我们在柴油机厂看到了摄影师朱钢的3D影像展,他自己设计的6个镜头的3D照相机,拍出的照片中每一片树叶都是立体的。

2011第11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获奖名单:中国移动杯优秀摄影师“评审委员会大奖”:

卢彦鹏《空·气》

他将自己最新拍摄的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的感受完全喷绘在镜子上,在镜面上形成了“似透非透”的效果,既可以通过喷绘墨水较薄的地方利用镜子本身的特性映射观者的影像,又可以观看墨水较厚的地方的影像。卢彦鹏通过这样的方法,将作品更为设计化,在不同的展示空间内,作品可以是摄影、艺术衍生品,商品甚至可以成为家具等装饰品。卢彦鹏将自己置于一条多元的创作线索上,他不断尝试着各种新奇且适合自己的方式,并对于任何一种方式都敢于实践,试图缩减自己作品在艺术与设计上,设计与商品上的距离。

新闻报道类优秀摄影师奖:

陈团结 《走不出的漩涡阵》 荆红 《东北沦陷区的文化人》 耿亚伟 《均窑作坊》 梁子 《远非生动》

艺术类优秀摄影师奖:

刘洪 《心的皈依》 王亚明 《光影书写》 刘立宏 《土地》 贾云龙 《瞬间·永恒·轮回》 潘溯 《光路舍之一》

自然类优秀摄影师奖:

陈茂盛 《穿越南北极》 汤杰 《家园》 毛晓初 《南极精灵》 杨晓宁 《灵动一鹭鸟的生命之歌》 王艺忠 《湄公河·象奴》

风光类优秀摄影师奖:

王礼贵 《飞越时空》 张桂春 《历山》 梁生仁 《太行山似海》 张飞宇 《消失与即将消失》

社会生活类优秀摄影师奖:

林添福 《半个世纪的爱》

陈亚强 《达利雅布依》 王淋 《空姐》

谢军 《印迹·1990年代》

王雁翔 《拜大年》

凤凰卫视优秀画册奖:

吴晓鹏 《溯·望陇州社火影像》

郭耀庭 《五寨沟山光水色》

孙国明 《爱在大同》

史民峰 《镜子中的地平线》

杨光 《我的青岛》

钟维兴 《马达加斯加影像日记》

李泛 《中国云南基督教》

高鸿勋 《观望》

王纪言 《巧智慧心》

新锐摄影师奖:

湖北美术学院翁平 《梦的N次方》

西安美术学院王超 《西海固的穆斯》

西安理工大学徐磊 《八水绕长安》

南京艺术传媒集体创作 《汇聚》

大连医科大学李立泽 《边防小于》

上海师范大学吴哲一 《致敬:可乐樽》

南京视觉艺术学院王祥 《梦境》

湖南大学谭淅予 《九嶷瑶人》

太原理工大学张芳 《惑》

上海师范大学宁自冉 《灵墟幻境》

《映像》 优秀国际摄影师奖:

蒂姆·弗拉克(Tim Flach)

《摄影的智慧》 Photo Wisdom

闫雷(Yann Layma)

《蝴蝶》 Butterfly

吉拉德·奥·康纳与马克·瓦塞克(Ge rard and Marc)

《没落与衰退》 Decliine and Fall

夏洛塔·哈斯朗·克里斯丹森(Charlotte Haslund-Christensen)

《本土人:丹麦人》 Natives:the Danes

申永九(YongGu Xin)

《逆风而行》 Flying

资助奖:孙诺 《复印时间》 华伟成 《嘉陵江》

“梦幻传奇”影像短片作品奖:

一等奖 北京电影学院 《我的童谣》

二等奖 陈有均 《青海湖裸鱼》 北京电影学院 《河龙川岗》

三等奖 四川省泸州纳溪电视台 《路口》 北京电影学院 《蝉骚》

北京电影学院 《车头庄》 北京电影学院 《双喜》

北京原创动力 《大无畏》

入围奖 选送单位:北京电影学院

《古城阳光》 《地窖》 《鲸鱼座》 《三公里》 《萨达木》 《骊歌》

《疾速调头》 《手》

选送单位: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要旅行,也要回家》

选送单位:北京旭路百合文化传播公司

《火车在隔壁飞》

最佳摄影奖 《车头庄》 《河龙川岗》

最佳创意奖 《闪光的生命》 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导演系

最佳导演奖 《我的童谣》

国移动手机摄影节年度奖:

金奖崔达道 《岁月记忆》

银奖李伟光 《晋商魂》 程少纯 《昆仑山》

铜奖汤柏铭 《雪后龙城》 王胜利 《大河上下》 姚建军 《秀美山西》

优秀奖杜永成 《银妆素裹》 杜永盛 《光影世界》 樊丽勇 《皮影》 李燕 《花&语》 呼啸 《暗香》

韩晋生 《心荷》 贺于毅 《暖冬》 胡文权 《雄姿》 李京蜀 《影像情缘》 宫品仁 《塞北风情》

梁生仁 《古城晚霞》 刘晓东 《高原情怀》 潘典 《景物》 乔建国 《西藏风情》 秦晓耕 《雨荷》

王宏力 《霞浦海韵》 王琦 《心影镜像》 赵斗钢 《马尔代夫》 刘高平 《绿野精灵》 高伐 《佛像》

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致敬奖”:朱宪民

让色彩校准方案在影友中推广

9月18日,平遥摄影大展开幕的前一天,爱色丽在平遥古城云阳驿客栈将全新显示器和投影仪色彩校准解决方案介绍给广大媒体和影友,并在现场展示两款新的色彩校准仪:j1Djsplay Pm专业显示器校准仪和c010rMunki Djsplay彩行者显示器校准仪。此次,爱色丽大中华区销售总监何泽宇先生和北京中恒兴业科技集团产品经理范立浪先生分别就两款全新产品和新的色彩校准解决方案进行介绍。

色彩管理在以前还是个仅仅局限于专业领域的名词,然而随着数码相机的发展,从拍摄到后期再到输出打印已经是一个一体化的流程,所以色彩管理的重要性就逐渐凸显出来。会后,《数码摄影》独家采访了爱色丽大中华区销售总监何泽宇先生,就新的色彩校准方案展开探讨。何先生向我们透露说,接下来爱色丽将开展更多的市场活动和试用体验活动,从而进一步加强色彩管理在摄影人群中的普及与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色彩,让大家从专业的色彩角度出发做更专业的影像,也让色彩校准与色彩管理不单单局限于高端专业人士。此次发布的j1Display Pro专业显示器校准仪和colorMunki Display彩行者显示器校准仪就是两款针对于不同人群的产品。

第4篇:学校社区教育活动总结

是最新发布的《学校社区教育活动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 篇一:社区教育活动总结

社区教育活动总结

根据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的要求,我校结合自身的实际,与我校所在的社区居委会建立了合作共建关系,利用双方现有的各类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现将本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为了切实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保证社区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成立了由社区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学校副校长、教导主任组成的工作小组,具体负责社

区教育的管理、组织及协调工作,有效统筹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建立社区教育网络。

(二)确定社区教育内容。社区教育工作怎样开展?开发什么项目?挖掘什么可利用的资源?我们学校领导和社区居委会的有关负责人,专门召开了有关会议,进行了研究讨论。最终我们初步确定两种类型的教育,一类是文化教育,主要项目是开展课外阅读,我们确定课外阅读这个项目,主要是资源比较丰富,学校图书室资源、家庭图书资源、社区阅览室资源等都可以利用,开展起来比较容易;另外我们考虑,如果社区的所有少年儿童都养成好的读书习惯的话,不但可以丰富他们的知识,还可以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孩子们将一生受益。另外一类教育类型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方面我们想开发的项目主要是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独生子女行为习惯问题,与他人沟通问题,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等,

当前比较突出。

我们想利用社区的这方面的人才与学生,与家长进行相关的交流,解决教育疑难,或对社区的家长进行相关的培训。另外,利用学校资源,适当开放学校设施。

(三)创建学习型社区,开展读书活动

本,为了创建学习型社区,我们在开展了家庭读书活动。为了搞好读书活动,社区、学校制定了读书活动计划方案。学校做了宣传动员工作,向学生推荐了阅读书目,要求家长和孩子们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阅读课外书,阅读数量不少于12本,题材最少包括三种不同类别以上的书籍,并撰写读后感,以班为单位开展读书交流会。各班推荐优秀的读后感参加学校和社区的征文评比。读书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社区、家长、学校老师的大力支持。这一活动的开展,大大地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课余时间读书的学生多了,追逐打

闹的少了,有的家长也反映,双休日孩子总是要去书店买书,读书热情比以前高多了。学校为了丰富学生的读书资源,放暑假前,图书室也添置了不少图书,建立了图书阅览制度。

社区教育工作刚刚起步,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我们将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充分发挥学校、社区互惠互利的作用,推动社区教育的发展。

五年级2班 2013-1-7

篇二:社区学校共建活动总结

社区学校共建活动总结

为有效推动文明城区和学习型社区建设,我校与依干其

街社区本着相互学习、资源共享、携手共进的原则,于去年底分别签定了社区、学校共建协议书,一年来,结合我校的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社区与学校共建活动,学校的道德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区校共建取得了双赢的良好效果。现将我校与社区共建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具体工作及成效:

1、领导重视,健全机构。

非常重视结对共建活动,领导充分认识到,结对共建活

动是文明创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创建文明单位的基础性工作。我校立足学校工作实际和教育工作的特点,积极发挥自身文明示范作用,主动与社区居委会共同开展文明创建工作。为此,学校特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支部书记为副组长、政教主任、团委书记等为相关人员为组员的共建活动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与所结对共建居委会分管领导共商结对共建活动,不定期座谈、互访,为双方文明创建工作提供积极有效的帮助。目前,结对共建活动已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范文TOP100我校与所在社区居委会建立了良好的共建合作关系。

2、广泛参与,注重成效。

在共建活动中,学校注意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尤其

是重视广大学生在共建活动中与社区居民的互动,共同受到教育。学校主动征求结对社区的建设性意见建议,并列入德育计划付诸实施;每学期向社区提供一次学生思想、学习状况和德育教育计划,以便于社区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活动;同时学校将共建活动作为学生走出校园、关注自身生活环境、了解社会的重要载体。学校经常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等,带领学生走进社区,与社区居民一道开展多种活动,如:“小手拉大手,公民道德共遵守”“我为小区出谋划

策”、“社区绿色行动”另外,每学期学校还利用团队日活动,

分主题邀请社区校外辅导员到学校进行每月一次的爱国主

义、革命传统、法制案例宣传和联谊活动。

这些活动的开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启迪了学生的心

灵,使我校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增

强“在校做个好学生,在

社区做个好居民”的文明意识,懂得了一个城市居民应尽的

义务和责任。广大学生的“共爱社区,争做文明居民”实践

行动,也带动了社区内广大家长、居民,不少居民主动和学

生一起参加文明创建活动,积极为学生活动提供方便,共同

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难题,共同为社区文明进步作出努力。

3、立足实际,突出特色。

在共建活动中突出了大教育的特色,教育不再仅仅是学

校内部的事情,学校一方面积极争取社区居委会等部门的支

持,共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每学期,学校与社区

有关负责同志组成的共建领导小组都会就某些专项工作进

范文写作行协商,形成工作合力,如学校的周边环境治理问题,学校

就积极取得社区共建单位支持,现场办公、集中整治,成效

明显。另一方面,学校也积极开放内部教育资源,让社区了

解学校教育活动,如学校组织的“课堂教学评比月”,就对

社区居民实行全面开放,使学校教育活动成为社区教育活动

的有机组成部分。

同时,我校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活动,使学校

与社会有机接轨,在中学生与社会之间架起沟通桥梁,为中

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锻炼才干,增长见识开拓了广阔

的天地。

社区建设和服务是一个大课堂,在这个课堂中,学生的

思想素质、道德修养、行为方式等都会受到锻炼和提高。让

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

我校定期组织学生到社区帮助孤寡老人收拾房间、打扫社区

卫生、清理非法小广告、劝阻不文明行为等,就会不断激发

和深化学生的爱心,使他们深切体会到,应该把爱奉献给社

会,特别是要奉献给需要帮助的人们。就会增强他们的社会

责任意识、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同

时,还培养了他们的社会服务能力。学生在服务过程中,不

仅从服务对象身上汲取了思(转 载 于: 在 点 网:学校社区教育活动总结)想营养,而且还学习了各种知

识,开拓了眼界,增长了才干,获得了青年人应该具有而独

生子女却又缺乏的孝敬父母和自主自立的精神。同时,学生

素质的提高和积极参与社区服务,也有力推进了社区的建设

和发展。实践证明,凡是学生参与

社区服务活动经常化、规

范化的社区,该社区的各项建设工作都显得格外活跃和富有

思想汇报专题生气。

另外,我校在暑假还组织高中学生到社区挂职锻炼。这

是我校与社区开展共建活动的一种新尝试,目的是让学生们

了解社会,增长知识,度过有意义的假期。今年暑假,我校

和莘纪苑居委联合举办了以“和谐社区 温馨家园”为主题

的纳凉晚会,整个晚会的策划、组织全部由我校学生完成,

成功举办这台晚会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好评,使我校学生的能

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4、强化监督,注重实效。

为确保协议双方责任义务的全面落实,牵头成立了由有

关单位负责人、社区居民代表、老干部、老党员、学生代表

等组成的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监督员队伍,年底对

“区校共建”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召开一次专题评议

会,由结对社区和学校总结汇报结对服务工作并接受监督员

评议,同时将检查评议结果列入社区、学校工作考核内

容中去,从而保证了结对服务活动切实发挥作用,取得实实

在在的效果。

二、今后的努力方向:

1、让社区、家庭参与学校办学目标决策。

社区与家长是现代学校办学的一大资源,现代学校不应

自我封闭,使那些愿意提供帮助的人没有什么机会,而通过

家长委员会、社区委员会以及有家长代表和社区代表参加的

理事会共同来管理我校、发展我校可以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引入社区、家长的参与和监督,学校将更加主动,首要的是

实行校务公开,我校将定期向师生、社区、家长报告学校发

展规划和教育改革计划的实施情况;同时继续坚持“阳光收

费”,并接受财务审计和资产效益评估;定期接受全面评估。

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知晓率达到逐步提高

对我校的支持率的目的,学校将会最大限度地让家长参与学

校的活动:开放课堂,家长可以随时听课;开放活动,让家

长成为活动的角色;选评教师,期初家长有权选择教师,期

末家长有权评判教师;参与监督,设立校长信箱、公布举报

电话、建立家长督查委员会,公布服务育人承诺书,教书育

人服务标准,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

2、学校将主动为社区服务,促进社区发展。

我校将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主动向居民开放设施

和场地,用于举办成人夜校和各类培训班,供成年人在早晨

和节假日等闲暇时间内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学校和街道共同

建立居民学校,派出教师讲授时事政治、法律法规、家庭

科普、国防知识、人口理论、文明新风、防病保健、老年天

地、社会新闻和书法摄影等闲暇教育课程。我校将准备选派

优秀教师参与到社区建设工作中去,积极为社区培养人才,

为社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

3、进一步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质和社会化水平。

学校将进一步结合学生和社区实

际,组织开展内容丰

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活动。一是开展政治思想品德、行

为规范教育系列活动。组织青少年志愿者假日上门服务,

参加打扫卫生、植树造林等社会公益活动;二是开展融科技、

文化、艺术、体育等内容于一体的课外兴趣活动。学校将进

一步与社区组织联合,深入开展“雏鹰行动”,提高青少年

素质等活动;三是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星期六科技学校活动,

到武警军营参加军事训练,担任小交警,到较大型企业参观

和参加劳动,让学生学到许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

总之,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校共

建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集

思广益,不断拓展新思路,

开拓新领域,继续深入地开展系列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共建

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参与社会道德实践活动的领域和空

间,实现社区、学校和家庭教育资源、设施、场所的共享,

构筑起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多功能实践平台。

篇三:社区市民学校活动总结

明珠社区市民学校活动成效

一年来,我社区完成市民学校建设全覆盖的工作,以不断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要和不断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切入点,把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辖区整体文明程度作为办学宗旨,依托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针对居民的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取得了好的成效。

一、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突出宣教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市民学校以形势需求、居民的需求、工作需求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形成事事为主题,

处处是活动。社区领导高度重视每个阶段的宣传教育工作,把搞好宣传发动当作开展工作的前提,从而正确地引导他们更好地工作。

二、积极培育市民文明学校教育队伍,逐步完善社区的工作体系,为居民提供更多参与社区活动的机会社区市民文明学校体系逐步健全,辖区多个企业单位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帮助市民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市民文明学校根据自身情况成立了社区志愿者队、书画协会,这些队伍是社区开展文化活动的基础,我们多次邀请该组织成员来为我们做专题培训和讲座。

三、充分利用辖区教育资源,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半年来,市民学校向居民开放场地,共同开展文体活动,开展了健康讲座、各种宣传活动等,参加人员达到几百余人次。讲座的知识面包括:各学科的健康保健日常生活安全常

识、计划生育、消防知识讲座等。

一年来,我社区市民文明学校开展的社区教育活动与社区各项工作相结合,各种资源在开展社区教育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每个社区成员人人、时时、处处、事事都能受到教育,基本上满足了居民群众的学习需求,最重要的标志是看群众参与的程度、深度和自觉性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市社区市民文明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特色是:人人是学者,处处是学校,不同人群有不同学校。不同的形式活动,有不同的效果。每一个活动都是根据需求而定。每一个活动都有它的系列性、知识性、娱乐性、针对性、成效性。形成了社区教育资源共享,使社区教育形成合力并可持续发展,共同促进我社区居民素质的提高。

明珠社区

第5篇:学校与社区结对共建活动小结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得到了社区的大力支持,对学校教育教学、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在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加强了解,增进友谊的同时,也促进了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

一、加强领导,强化共建意识

社区共建是新形势下学校工作的新内容,也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工作,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取得社区援助的一种方式。因此,无论是各社区,还是学校都十分重视,共建过程中,探讨了如何与社区结对共建,促进共同提高,如何加强与社区的沟通与联系,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发挥社区在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大德育网络,进一步强化了学校与社区各单位的共建意识。

二、广泛参与,以活动为载体,重视沟通与联系

1、我校在与社区的共建活动中,十分重视广大学生在共建活动中与社区的互动,把共建活动作为学生走出校园、关注自身生活环境,了解生活的重要载体。

2、学校由团队牵头,利用节假日、寒暑假,组织学生进入社区,开展了“小手牵大手”系列活动及雏鹰假日小队活动,2005年3月又开始了每月一次的环境洁净日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启迪了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增强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提高了文明程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社区家长及居民的环保意识,因而也有不少居民主动和学生一起参加文明创建活动,积极为学生提供方便,共同为社区文明建设作出了努力。

三、立足实际,整合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长期以来,我们学校一直把自身置于社区大教育网络中,加强学校、家庭、社区的联系,在共建活动中,突出了大教育的特色。

1、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内部的事情,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家长的配合,同样也取得了社区各共建单位的支持,逐步实现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如学校周边环境整治问题,学校积极取得了所在社区共建单位支持,获得了一定效果。

2、学校积极开放内部教育资源,为社区提供方便,逐步实现校内、校外教育资源共享。例:社区工作人员要学电脑,我们学校积极提供场地、电脑与教师,直到他们考试完毕,尽管这些帮助是微不足道的,但体现了资源共享。

3、在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学校除取得家长委员会的支持外,还取得了社区的大力帮助。

四、今后在社区共建的几点思考

目前我们与社区共建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共建合力不足,内在动力不强,参与率不高,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共建意识、责任意识,结合教育系统自身实际,将共建工作提进一步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1、提高认识,营造共建氛围。我们将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大家参与社区共建的认同感、责任感,强化共建意识。

2、怎样在共建活动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我们将与社区共同探讨,找准社区与学校教育工作的结合点,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实效性。尤其是在转变行为偏差生上,想进一步取得各个共建单位的帮助。

3、作为学校,当然要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出力,用先进健康的文化思想占领社区阵地,共同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4、创新载体,提高共建水平。立足我校与社区实际,不断创新载体,增强共建活动的吸引力,以达到联动的目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第6篇:津东社区教育培训活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区”精神和省政府《关于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实施意见》要求,按照“夯实基础、提升水平、优化服务”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强社区教育标准化建设和实践探索,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努力实现人人参与社区教育、人人享受社区教育、建设学习型城区目标。

一、 培训目的: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育培训教师队伍素质;开展培训活动,满足居民多样化学习需求;重视暑期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基层老年教育工作;突出社区教育品牌,创新全民学习活动的途径方法;贴近生活实际组织多彩社区教育活动;加强资源建设,推进数字化学习进程;组织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

二、 目标人群:

社区全体工作人员、辖区内居民、党员积极分子、志愿者

三、 培训措施:

1、积极抓好党员素质提升工程。社区教育培训充分考虑党员工作性质差异、知识层次和年龄结构不一等因素,制作学习培训需求卡让党员自选培训内容,综合汇总后确定培训类别、班次,针对不同对象分类开展教育培训,确保参训党员学有进步。

2、多种手段促进教育培训工作。一是集中学习,组织在社区培训学习;二是积极探索学习内容;三是坚持开展学习活动,知识普及与各个节点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四是充分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网络优势强化培训。

3、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社区从党政领导和部分专业技术骨干中选拔师资人员,建立社区培训师资资源库,明确工作内容,落实工作责任,同时积极为师资队伍的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4、做好教育培训建档工作。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基层干部要做好教育培训的建档工作,健全和完善培训档案,加强教育培训管理的回访、反馈。

四、每月培训工作计划: 1.五月:《劳动法》的集中学习

老年健康保健讲座 2.六月:食品、卫生知识讲座

老年安全教育活动 3.七月:儿童暑期安全教育

党建知识科普

4.八月:妇女干部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党员干部勤政廉洁培训 5.九月:0-3周岁婴幼儿看护人培训

计生知识普及讲座

6.十月:党员干部培训

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 7.十一月:急救知识培训

红十字知识讲座 8.十二月:老年人冬季保健

节日安全防范知识讲座

第7篇: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活动工作计划

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环保教育活动

工作计划

山东省宁阳第二中学

我校实施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策略,其根本任务是增强家庭环保教育的科学性,提高家庭环保教育的效果;增进教师和家长相互了解学生在家、在校接受环保教育的情况,协调家庭环保教育和学校环保教育的统一;充分利用社会各界资源,发动社会各界的教育力量,使家、校、社会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质量。

具体工作:

一、“学校—家庭”一体化教育

(一)做好上门家访工作

各班主任在接班2个月内对全班学生普遍进行一次家访,所有班主任一学期家访面达100%。

家访前要作好充分准备,提高家访的质量,家访时既要肯定优点(每次家访前要为学生准备2~3个优点),也要指出不足,同时要有引导学生努力前进方向的具体措施。根据每次家访不同的目的,可采用不同的家访形式,如:报喜式、慰问式、教育探究式„„

通过上门家访,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学习生活的环境,进一步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及爱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施加教育;通过家访也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沟通教师与家长的心灵的桥梁,增进感情,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学效率。

(二)进行多种形式的家校联系

1、电话、书面联系等要做到经常性,学生有进步向家长报喜,学生有问题要采用适当的方式向家长反映,多沟通,少告状。

2、建立家校联系本,这是家长与教师每天联系了解学生在校、在家情况的最方便、最及时的一种方法。每天班主任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位学生,在他的家校联系本上用简短的话,写上该生最近在校的情况,让家长阅读了解后签名留言,及时地采取一致的教育方法。

3、每学期末填写成绩报告单,班主任对全班每位学生一学期的情况作全面的评价,写好谈心式评语。

(三)建立“家长会”制度

家庭教育要获得良好成效,家长的教育方法至关重要,而实际上,家长的素质千差万别,这就需要学校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等形成对家长进行指导,使家长具有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的质量不断提高。家长会由各班定期召开,一般每学期1~2次。

第8篇:XX小学学校、家庭、社区配合指导学生课外活动实施意见

***小学学校、社区、家庭配合指导学生

课外体育锻炼实施意见

当前的体育教学,存在着学校的体育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脱离的现象。学生的体育环境除了学校的体育教学以外,家庭因素、社会因素被忽略了。同时学校的体育教学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教学误区,导致出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反而下降的趋势,小胖墩、豆芽莱比比皆是。小学是一个身心发展的关键期,除抓好学生在校的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外,对家庭、社会体育锻炼加以重视,进行研究,不仅可巩同学校体育的成果,还可调节学生身心,发展智力、体力,进而成为终身体育者起到重要作用。

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与家庭成员、社会的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网络的发展。一方面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另一方面也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影响着自然界的均衡与和谐。在这种形势下,让学生走向户外,走进人与自然,陶冶身心、强健体魄,成为学生越来越迫切的需要。

(一)学校体育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认真研究解决体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切实履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学校班主任、体育教师和其他任课教师都要各司其职,共同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组 长: (校长) 副组长:

(负责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组织和协调,协助校长抓好学校体育工作) 成 员:

体育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1、坚持体育教育工作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定期召开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学期初制定体育工作计划,学期末进行体育工作总结。

3、努力学习教育理论,了解体育方面的教育动态和信息,经常参加体育研讨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推动全校体育工作的发展。

2、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体育教师是开创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的根本依靠力量。当前,体育课时和活动增加,体育教学质量急需提升,使不少学校体育教师配备矛盾更加凸显。对此,从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教学科研的需要出发,体育教研组还需要调整人员结构,增加教师数量,不断引进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专职体育教师的数量要能达到6-8人,为课程改革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

3、构建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切以学生为本,心中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身心健康、人生幸福。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

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掌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亨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让课掌真正的活起来。让学生得到解放,让教材、教学过程、教学时空都变得开放。

4、开展人课间活动。每天上、下午安排进行专项体育锻炼,时问分别为30分钟,主要采用四级级负责制:领导——班主任——体育教师——体育委员,班主任主要是承担班级组织管理工作,而体育教师负责活动整体设计和技术指导。各有分工,各司其职,并注重沟通与协调。学生的活动项目有自选和集体两大类,安排十多个小项。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活动项目和器械,其器械来源主要是学生的自购或自己制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热情,发展学生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5、完善学校体育竞赛体制

组织开展体育兴趣小组活动。学校在大课间活动时间内组织多种体育活动小组,以个人或集体为单位组队参与,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时间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和比赛。如乒乓球兴趣小组、足球兴趣小组、舞蹈兴趣小组、跆拳道兴趣小组等。各俱乐郁由专门的教师辅导并建立相对固定的活动组织,学生自愿选择参加各兴趣小组的活动并成为兴趣小组会员,学生参与兴趣小组赛事的组织工作,如:裁判、工作人员等。制订兴趣小组活动章程、制度,定期举行汇报表演赛。使每位学生都能参加一至两个体育项目,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

(二)家庭体育

家庭体育活动比学校体育活动内容更广泛、更全面。家庭中除了开展走、跑、跳、爬等基本活动技能外,还可把家务劳动列入其中。学生在既动手又动脑的劳动过程中,养成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勤俭朴素的思想作风,还可以培养孩子刻苫、顽强、勇敢、果断、自信心、n自力等请多优良的品质。

家庭体育活动方法策略:提供丰富的活动器材。现家庭中有的活动器材多为购买的。如皮球、小自行车、呼啦圈等。家长可以运用一些用过的废旧物品,与学生共同再创造再装饰,将他们变成一个个新颖的活动器械,如风筝可以用废弃旧报纸自己制作。孩子生长在大自然中,大自然中的草、木、沙、石,在家长适当引导下,都能成为好玩的物品。在这些游戏中,父母与孩子的亲情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孩子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想象力也得到体现。

(三)社区体育

加强对校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引导,使体育健身活动成为学生的闲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养成自觉锻炼的健身习惯,使体育成为生活的需要,逐步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通过班级、假日小队等组织的影响,加强学生闲暇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引导,并通过体育活动或班队活动等形式,开展一些专题性的辅导,提高学生自我组织活动的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校外各种培训班,组织学生参加包括游泳、棋类、武术、跆拳道等培训班。提倡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开展春季踏青、郊游、远足活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性格。

节假日开放学校的体育活动场地。学校落实值班教师,建立学生组织,进行管理和服务。

***小学 2016.1

第9篇:2019年XX 县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暨“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网点、进社区、进村组、进家庭”七进宣传活动方案

2019年XX县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暨“进学校、

进机关、进企业、进网点、进社区、进村组、

进家庭”七进宣传活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关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县委读书班暨加强警示教育压实“两个责任”培训班关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工作安排,着力防范和化解非法集资风险,确保县域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促进金融和经济良性健康发展,县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自2019年5月起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防范打击非法集资暨“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网点、进社区、进村组、进家庭”七进宣传活动,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防范打击非法集资暨“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网点、进社区、进村组、进家庭”七进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公众对非法集资行为危害性的认识和对非法集资活动的识别能力,教育社会公众树立正确投资理财观念,增强社会公众投资风险的防范意识和投资损益自我承担的责任意识。同时,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增强宣传效果,建立上下联动、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二、

工作原则

(一)突出宣传重点。要以各类民间投融资中介机构,网络借贷平台、私募基金、影视文化、交易场所、电子商务、批发和零售、房地产,各类涉农合作组织等涉农领域,教育、医疗、养老、旅游等民生领域

为防范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法规和业务宣传,剖析典型案例,并总结分析案件特征、作案手法,及时进行风险提示。要将警示教育作为宣传重点,着力宣传“非法集资不受法律保护、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自担”的意识。

(二)贴近基层百姓。要推动宣传教育活动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网点、进社区、进村组、进家庭,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传统宣传媒介,积极借助微博、微信等各种新兴载体,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宣传活动。同时,要增强宣传教育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将法律政策解读与典型案例剖析等有机结合,增强宣传的通俗性和生动性,采用易于接受的方式加强对老年人、农民工等易受侵害群体的宣传,全面提高宣传教育的有效性。

三、主要内容

(一)在报纸和电视台刊播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公益广告,选登典型案例,介绍非法集资、非法证券、非法保险的危害和识别方法。

(二)在主要居民小区悬挂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标语,在城区街道社区、居民小区开设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栏。在车站、市场、商场等人群集中区域设置宣传点,开展现场咨询,并发放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宣传单。

(三)通过电信XX分公司、移动XX分公司手机短信开展防范非法集资风险提示。

(四)党政机构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行为约束,引导其自觉远离非法集资、抵制非法集资,为社会公众树立榜样。

(五)县级各部门结合行业工作特点,以本方案为指导,与全县宣传活动同步组织,既要面向行业内,也要面向全社会,重点要针对本行业已出现的案件或风险,利用营业网点、广播电视等载体,充分利用周三夜学、职工大会和每周例会等机会多渠道、多形式进行专题宣传和警示教育。

四、工作安排

(一)集中宣传。由县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办

公室统筹,会同人民银行XX支行按照划定的片区,组织所在乡镇、当地农商银行、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当地政府、学校、社区、农贸市场和村组进行宣传。5月份在XX片区进行宣传;6月份在X川片区进行宣传;7月份在龙X片区进行宣传;8月份在X昌片区进行宣传;9月份在东X片区进行宣传;10月份在X平片区进行宣传;11月份在X

青片区进行宣传;12月份在陵江片区进行宣传。

(二)分部门宣传。各乡镇、县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县域各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要结合防范集资宣传月活动和行业部门自身特点,制定防范打击非法集资暨“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网点、进社区、进村组、进家庭”七进

宣传进工作方案。长期开展“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网点、进社区、进村组、进家庭”七进宣传活动。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县域各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要充分认清当前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的形势,要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处非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提高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研究,亲自部署,扎实开展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活动,确保“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网点、进社区、进村组、进家庭”七进宣传活动落到实处。

(二)加强配合联动。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处非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县域各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既要各自开展七进宣传,也要配合县处非办和人民银行XX支行搞好集中宣传活动。

(三)强化经验总结。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县域各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要在2019年12月31日之前将宣传活动开展情况形成书面报告,并将报告和活动开展图片以电子档形式发送县金融工作局金融稳定股。联系人李易峰:。联系电话:0001-*******。联系邮箱:1*******@qq.com。

附件:1.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活动参考内容

2.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活动标语口号

附件1

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参考内容

一、非法集资的特征

非法集资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一是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二是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即社会公众筹集资金;三是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出资人还本付息;四是以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集资的性质。

二、非法集资的主要表现形式

(1)借种植、养殖、项目开发、庄园开发、生态环保投资等名义非法集资。

(2)以发行或变相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等权利凭证或者以期货交易、典当为名进行非法集资。

(3)通过认领股份、入股分红进行非法集资。

(4)通过会员卡、会员证、席位证、优惠卡、消费卡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

(5)以商品销售与返租、回购与转让、发展会员、商家联盟与“快速积分法”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

(6)利用民间“会”、“社”等组织或者地下钱庄进行非法集资。

(7)利用现代电子网络技术构造的“虚拟”产品,如“电子商铺

”、“电子百货”投资委托经营、到期回购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

(8)对物业、地产等资产进行等份分割,通过出售其份额的处置权进行非法集资。

(9)以签订商品经销合同等形式进行非法集资。

(10)利用传销或秘密串联的形式非法集资。

(11)利用互联网设立投资基金的形式进行非法集资。

(12)利用“电子黄金投资”形式进行非法集资。

三、非法集资的常见手段

(一)承诺高额回报。不法分子为吸引群众上当受骗,往往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通过暴利引诱许诺投资者高额回报。为了骗取更多的人参与集资,非法集资者在集资初期,往往按时足额兑现承诺本息,待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或携款潜逃,使集资参与者遭受经济损失。

(二)编造虚假项目。不法分子大多通过注册合法的公司或企业,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新农村建设、实践“经济学理论”等旗号,经营项目由传统的种植、养殖行业发展到高新技术开发、集资建房、投资入股、售后返租等内容,以订立合同为幌子,编造虚假项目,承诺高额固定收益,骗取社会公众投资。有的不法分子假借委托理财名义,故意混淆投资理财概念,利用电子黄金、投资基金、网络炒汇、电子商务等新名词迷惑社会公众,承诺稳定高额回报,欺骗社会公众投资。

(三)以虚假宣传造势。不法分子为了骗取社会公众信任,在宣传上往往一掷千金,采取聘请明星代言、在著名报刊上刊登专访文章、雇人广为散发宣传单、进行社会捐赠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制造虚假声势,骗取社会公众投资。

(四)利用亲情诱骗。不法分子往往利用亲戚、朋友、同乡等关系,用高额回报诱惑社会公众参与投资。有些参与传销人员,在传销组织的精神洗脑或人身强制下,为了完成或增加自己的业绩,不惜利用亲情、地缘关系拉拢亲朋、同学或邻居加入,使参与人员迅速蔓延,集资规模不断扩大。

四、非法集资的社会危害

非法集资活动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一是参与非法集资的当事人会遭受经济损失,甚至血本无归。二是非法集资也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引发风险。三是非法集资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引发大量社会治安问题,甚至造成局部地区治安动荡。由于非法集资是违法行为,一旦有了损失,需要当事人自己承担,因此,希望社会公众一定不要参与非法集资活动。

五、参与非法集资形成的风险及损失承担

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因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受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而所形成的债务和风险,不得转嫁给未参与非法集资活动的国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其他任何单位。债权债务清理清退后,有剩余非法财物的,予以没收。经人民法院执行,集资者仍不能清退集资款的,应由参与者自行承担损失。在取缔非法集资活动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只负责组织协调工作。这意味着一旦社会公众参与非法集资,参与者利益不受法律保护。

六、如何识别和防范非法集资活动

一是不为暴力所诱。要认清非法集资的本质和危害,提高识别能力,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避免上当受骗”。

二是增强理性投资意识。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定要增强理性投资意识,依法保护自身权益。

附件2

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活动标语口号

1.

远离非法集资,拒绝高利诱惑

2.

珍惜一生血汗,远离非法集资

3.

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夜暴富是陷阱

4.

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自觉抵制非法集资

5.

抵制高息集资诱惑,理性选择投资渠道

6.

树立正确理财观念,警惕非法集资陷阱

7.

远离非法集资,建设美好生活

8.

防范非法集资,人人有责

9.

非法集资,百害无益,损失自己,殃及家人

10.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警惕非法集资广告陷阱,谨防上当受骗

11.

打击非法集资,共创社会和谐

12.

打击非法集资,维护群众利益

13.

维护金融稳定,共创和谐社会

14.

非法集资不受法律保护,参与非法集资活动风险自担

上一篇:反洗钱内控制度下一篇:小学低年级普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