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系统理论下任务重复对翻译的作用:基于四六级微信翻译课程

2022-12-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前言

任务重复 (Task Repetition) 是指学习者经过一定时间间隔重复执行相同或稍有改变任务的教学方法。当前对任务重复的研究偏向于群体学习者被试这一类型的实验性干预研究, 而针对外语水平不同的个体学习者的实验性研究较少, 所以本文的研究对象集中在参加四六级微信课程的不同个体上。其次, 本文的指导理论为动态系统理论 (Dynamic Systems Theory-DST) , 即二语习得应该被视为复杂的发展系统, 具有动态性、初始状态敏感性、共同适应性和自我组织性等特征, 在教学上可体现为复杂性、准确性和流利性。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 翻译任务重复可被视为复杂的动态系统, 个体学习者的外语水平尤其是翻译能力等个体差异和翻译难度、话题熟悉度等情境因素在翻译输出阶段相互调节、自我适应, 最终产出任务重复下的不同翻译结果。进而, 整个翻译任务重复的过程也呈现出复杂性、准确性和流利性这几大动态性特征, 从而支撑了本次实验结果的理论基础。再者, 本文涉及的四六级微信课程, 在本研究中发挥平台作用, 在课程中进行任务重复后的评估反馈以及课程后进行被试人员的访谈。鉴于此, 本文以四六级微信翻译课程为访谈与反馈平台, 在动态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对四级翻译任务重复过程进行历时性描写, 统计并分析被试者翻译能力的发展轨迹, 进而探讨任务重复对翻译的作用, 主要解决两大研究问题:

(1) 翻译任务重复对学生翻译的作用;

(2) 翻译任务重复对不同外语水平的个体的作用。

二、动态系统理论下任务重复的设计与实施

(一)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北部湾大学二年级的12名同学作为研究对象。首先, 随机选出8名被试, 形成第一个实验组即“综合组”, 来研究上述第一个问题;接着, 根据上一学期期末考试总评成绩从教学班选出4名学生, 形成第二个实验组, 即“期末组”, 他们的期末成绩分别位于全班前3%, 20%~50%, 51%~80%以及后3%。除此以外, 本研究确保所有被试人员的专业、年龄、翻译课内容、英语课时数等其他变量基本不变。

(二) 任务重复设计与实施

在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微信课后布置了一个翻译任务:中国历史之丝绸之路, 要求学生以课后考试的方式写在答题纸上并让学委收集上交, 然后笔者收集整理好12名被试的翻译结果, 但并不马上进行评估反馈。接下来, 过了两周之后, 在没有预先告知被试人员实验内容的前提下, 召集12名被试进行30分钟的课堂翻译测试, 任务是重复之前做过这个的翻译题, 完成后收集整理好所有的翻译结果。此外, 除了收集到的24个译文文本来进行文本长度、T单位数、子句数等的统计, 笔者以微信为平台, 建立实验群, 在群上就此次翻译任务重复的译文进行访谈交流与讨论, 针对每篇译文测量指标变化情况对“期末组”被试进行深度回溯性描述, 然后在整个教学班建立翻译微信课程教学群, 在群上展示任务重复的部分对比译文, 并基于访谈结果进行分析、评估以及建议。

(三) 统计方法

本研究量化的统计指标有三个, 即动态系统中的复杂性、准确性和流利性。复杂性指标的量化方法参考“产出语言的复杂程度”, 通常关注词汇和句法层面:词汇复杂性方面采用“改进后的形次比”来测量, 可有效规避文本长度对形次比的影响;句法复杂性方面采用句法复杂性分析器, 使用从属子句与T单位的比值来测量, 该比值越大则句法复杂性越高。准确性指标的量化方法参考“产出语与目的语相一致的程度”, 采用正确率作为翻译准确性评估的参数, 计算无错T单位占T单位总数的比例, 该比值越大则表明越准确。流利性指标的量化方法参考“产出语句时轻松自如的程度”, 包含单词数、句子数以及句子、T单位或子句的平均长度等, 本研究采用子句平均长度作为流利性指标, 子句平均长度由译文总词数除以小句数得到, 数值越大则说明越流利性。

三、任务重复结果及分析

(一) 研究数据采集

1. 解决研究问题

翻译任务重复对学生翻译的作用。任务重复对学生翻译3个测量指标的作用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 任务重复后被试的平均词汇复杂性、平均准确性以及平均流利性均有所上升, 但是平均句法复杂性有所下降。从单项任务上看, 词汇复杂性指标变化不大, 只呈现细微提升, 准确性与流利性变化较为明显。

2. 解决研究问题

翻译任务重复对不同外语水平的个体的作用。任务重复对学生翻译3个测量指标的作用如图2~图5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外语水平最高的学生 (期末总评前3%) 任务重复后词汇复杂性明显上升, 其次是中上水平的学生, 其余被试虽有上升, 但变化不大;从图3可以看出外语水平最低的学生 (期末总评后3%) 任务重复后句法复杂性明显下降, 其余被试虽有下降, 但是变化细微;从图4可以看出任务重复后准确性均有所提升, 其中以外语水平最低的学生 (期末总评后3%) 上升最明显;从图5可以看出任务重复后流利性均有所提升, 其中以外语水平中上的学生 (期末总评后20%~50%) 上升最明显。

在所有翻译任务重复完成之后, 以微信平台的形式通过语音、文字、图片等形式对“期末组”的4名被试分别进行1个小时的访谈, 每个学生对翻译过程和测量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深度回溯性描述。此外, 微信平台自带聊天记录功能, 所有访谈过程均被一一记录并迁移至电脑硬盘永久保存。最后, 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后, 把实验结果公布在微信课程中并与全体学生进行交流, 具体落实到不同外语水平的学生应该如何从任务重复中提高英语水平和四六级成绩。

(二) 研究数据分析

1. 综合两个实验组数据后发现, 任务重复整体上对翻译起促进作用, 尤其是在准确性与流利性方面, 究其原因

(1) 由于被试在第一次任务时已经对相关词汇尤其是关键词汇句型经过思考, 所以在第二次重复的任务时对相关词汇句型的把握更好, 词汇多样化、专业化、学术化、语感度提升, 故准确性有所提升。 (2) 在第二次重复的任务时, 被试对此话题的熟悉度提升, 翻译难度相对降低, 故流利性有所上升。但是, 在词汇复杂性上只呈现细微提升是因为学生的词汇量相对固定, 短期内不会出现太大提升, 所以对复杂词汇的使用频率不会明显提高。最后, 句法复杂性有所下降, 原因是由于在第一次任务时已经对句子使用经过思考, 所以熟悉度提升, 在任务重复时再看到一样的翻译材料时对复杂句法的思考减少, 缩短答题时间、直接表达意思的意愿提升, 这时较简单的句型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2. 综合“期末组”数据和微信访谈后发现, 翻译任务重复对不同外语水平的个体产生了不同的作用

(1) 外语水平最高的或者中上的学生任务重复后词汇复杂性明显上升是由于本身词汇量很大, 有时同一个意思的词汇就掌握有好几个, 所以在任务重复时会修改之前使用的部分词汇, 希望其更加专业准确, 所以词汇的复杂性、多样性、学术性、专业性就会提升较大。 (2) 所有被试的句法复杂性均有所下降, 但其中以外语水平最低的学生下降最明显, 原因是外语水平低意味着句法不熟悉, 本身掌握的句型句式本身也比较简单, 加上四级翻译有时间限制, 所以在任务重复时更加偏向于在有限的时间内最不易出错的最简单的句法。 (3) 所有被试的准确性均有所上升, 但其中以外语水平最低的学生上升最明显, 原因是其在第一次任务时成绩较低, 出错较多, 但任务重复时由于测试时已经经过一轮思考, 对话题更为熟悉, 加上在任务后也在课外进行的深度思考, 所以准确性尤其是拼写准确性的提升较为明显。 (4) 所有被试的流利性均有所上升, 其中以外语水平中上的学生 (期末总评后20%~50%) 上升最明显, 原因是本身外语水平处于中上, 提升空间大, 在任务重复的过程中由于本身外语积累多, 加上对任务更为熟悉, 所以能轻松自如地产出语句。

四、结语

在动态系统理论的指导下, 在开设的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微信课程中进行了的个体式任务重复教学实验, 通过数据收集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1) 虽然对句法复杂性起消极作用, 但任务重复整体上对翻译起促进作用, 尤其是在准确性、流利性以及词汇复杂性方面。所以, 应当在大学英语四六级的翻译教学中大力推进任务重复, 并尝试应用到大学英语写作、听力、阅读的教学中, 以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与四六级成绩。 (2) 任务重复会由于个体学习者外语水平的差异而产生明显差异, 应根据个体差异选择性地推进任务重复:

(1) 由于外语水平最高的或者中上的学生任务重复后词汇复杂性以及流利性明显上升, 所以任务重复前后应更关注此类水平学生的其它弱化的方面, 即句法复杂性和准确性的提升; (2) 由于外语水平最低的学生句法复杂性下降最明显, 所以任务重复前后应更关注此类水平学生的句法训练与提升; (3) 由于外语水平最低的学生准确性上升最明显, 所以任务重复对此类水平学生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 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应给此类学生布置更多的任务重复。

(3) 大学英语四六级微信课程是一个非常便利、实用的师生授课学习、交流沟通、评估反馈、反思提升的平台, 应大力推广至其它教学领域。

总之, 翻译任务的实施过程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系统, 译文会产生复杂性、准确性以及流利性的变量特征, 但这几个方面是紧密相关且相互影响的, 所以我们在设计翻译任务时应科学引导学生在任务实施中将有限的学习精力尽可能多地分配给不同的翻译变量, 引导其均衡发展。再者, 在任务重复过程中应多方面考虑个体学习者外语水平的差异, 例如外语水平较高者在确保其准确性和复杂性的同时, 多引导其针对性地提升句法复杂性和流利性;外语水平较低者则更关注引导其提升词汇复杂性。最后, 应关注个体学习者的译文各变量及其相互关系, 结合个体差异, 综合系统地评估其翻译成绩, 避免线性思维模式孤立的评价结果。

摘要:在动态系统理论的指导下, 在开设的大学英语四六级微信翻译课程中进行了个体式任务重复教学实验, 探究任务重复对翻译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任务重复对个体翻译词汇的复杂性和准确性、句子的流利性起促进作用, 对句法的复杂性产生消极作用;任务重复会由于个体学习者外语水平的差异而产生明显差异, 应根据个体差异选择性地推进任务重复。本文旨在通过这一研究为大学英语四六级课程的教学尤其是翻译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任务重复,翻译,动态系统理论,四六级微信课程

参考文献

[1] 徐锦芬, 雷鹏飞.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课堂二语习得研究: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7⑴:22-29.

[2] 程亚玲.微信公众平台的英语四六级学习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 2017 (5) :70-71.

上一篇:中药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糖耐量异常的临床研究下一篇:《Indesign制作招生专业汇总表》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