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深度学习的深度分析研究

2022-12-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何为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理念最早由美国学者弗莱伦斯·马顿和罗杰·赛利约在1976年提出。他们认为深度学习是一种认知策略和浅层学习相比, 深度学习强调对事实的内在理解, 而浅层学习仅仅是一种对学科知识加以回忆的感知工作。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 深度学习需要更高要求的认知思想技能, 如学习分析, 学习评价和创新等。这就要求对深度学习的理解必须具备学习分析和学习评价的知识。深度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而典型的支架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和发现式教学中, 大多强调要在一定的真实情境中去教学, 而深度学习作为以学为主的学习方式也应该强调在一定的情境中, 分析教学, 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己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学习。因此, 现大多数学者认为, 深度学习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 依据学习分析, 让学习者主动建构新知识, 迁移运用并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二、深度学习中时间和空间的结合

现目前, 不管是三维目标分类理论, 还是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 都只是在空间上的分类, 并没有涉及到时间上的分支。对于每一节课, 如果我们总是一成不变, 按照预先确定好的目标, 内容, 评价去教学, 没有随着时间去做相应的改变, 那么我们的教学注定是无法取得长久进展的。这种相对静止和古板的教学正是因为没有将空间和时间联系在一起, 才造成现目前深度学习在教学上始终无法推进。理论是需要实践去证明的, 可脱离了时间的管理, 再正确的理论也有可能被颠覆。我们都知道, 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 任何物质的运动都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存在形式, 只有时间和空间都存在, 才有物质的运动。同理, 深度学习也是一样, 必须要求时间和空间的相统一 (即时间变化, 空间也必须变化, ) , 这样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介于时间和空间的结合, 我们提出了图1所示的时间和空间的效果曲线图。中间的方框代表学习者的实际学习效果。 (1) 曲线表示的是一种介于先行组织者策略, 提前提供给学生所需的资源所达到的最理想状态。 (2) 曲线表示根据实际情况, 将时间和空间合理分配后所达到的最佳状态。 (3) 曲线是没有合理安排利用时间所达到的一般效果状态。从此图可以看出学习效果的最大化必须将时间和空间相结合。

三、深度分析必须具有系统性

根据ADDIE (分析, 设计, 开发, 实施, 评价) 模型, 我们知道, 分析作为教学设计的基础和前提, 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基于分析的系统科学方法主要包括“分析什么, 为什么和怎么分析”。因此, 深度分析的系统设计必须考虑好三个因素: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者缺一不可。

是什么?当然是前文所提的“目标分析, 内容分析和评价分析”。其中, 深度目标分析是基础, 深度内容分析是保障, 深度评价分析是动力, 三者共同组成了深度分析的具体要求。

1、内容分析是深度分析的第一步, 是目标分析的基础

根据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 即识记、理解、运用、综合、评价、创新。这六个方面是从低到高逐渐排列的, 其中前三个方面是低层次的浅层目标, 后三个是高层次的深度目标。深度目标分析就是要在知识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 去进行深度分析, 然后进行评判性的评价和创新。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建立在已经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后所做的分析。目前, 大多数老师依据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认知, 对于内容的理解, 实际上是片面的, 缺乏深度的。所以, 我们在进行深度的目标分析前, 必须先进行具有深度的内容分析。深度的内容分析是指对教学内容的量和质的分析, 认识和判断某一时期的教学重点, 对某些教学内容的倾向、态度、立场, 以及教学内容在某一时期的变化规律等。对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向同组教师交流学习;上网查看教学大纲, 参考标准。

2、目标分析决定了学习效果, 也决定了评价分析

教学目标是否具有深度, 决定了学习效果的评价是否具有深度。效果评价实际上就是对目标, 对过程, 对结果的一种衡量。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对于目标是否达成的评价, 所以教学目标直接决定了效果评价。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 要分析各类目标的层级水平, 符合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 设置高级目标和一般目标。内容的层次性设计要符合当下的个性化教学要求, 即要同时满足低层次和高层次的学习。根据梅瑞尔的二维矩阵模型, 我们可以把教学目标分成行为水平和认知类型两类。即横向和纵向。在横向上, 根据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 即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在纵向上, 可分为情感态度, 兴趣水平, 创新能力。因此, 要设计有层次性的教学目标。首先, 教师要熟悉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然后, 教师还要深入学习, 研究教材;最后, 教师也要用心研究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的现实需求与发展趋势, 掌握学生的共性与个性特征。只有这样,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才会系统地考虑, 才会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教学目的, 并促进教学评价的建立。

3、评价分析对目标分析和内容分析具有影响作用

深度评价分析是深度学习研究的重要环节, 是判断深度学习达成的标尺, 可以定位深度学习的程度, 还可以约束深度学习的发展过程。深度的学习评价应该采用分层, 分级的评价方法。即可分为三个方面, 即掌握新知, 情感态度和知识的内外迁移。掌握新知, 指学生通过和旧知识的联系, 掌握了哪些新知识。情感态度指学生的思想和态度的改变。内外知识迁移指学生内部知识加工的结果和外部造成影响后的结果。深度评价分析, 我们至少应该从这几个角度出发, 去思考, 去分析。这几者也对应了三维目标理论的知识技能, 情感态度, 过程和方法。所以评价分析也影响和约束着目标和内容的分析。为什么?因为一个好的深度教学设计, 一定是建立在对内容的深度分析, 目标的深度分析和评价体系的深度分析之下的。所以, 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必须强调系统性与整体性。将这几者结合去考虑的方法, 就是系统方法, 它是指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如图3所示。中间的阴影就是学习的效果, 它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这三者的大小和它们的关联性。

怎么做?在深度分析中, 目标分析是基础, 内容分析是保障, 评价分析是动力。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的情况, 综合分析, 并将时间和空间相结合, 争取达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如图4所示。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 (时间) 实际情况下, 深度分析 (空间) 教学内容, 然后编写深度的教学目标, 建立完善深度的评价体系。这些过程应该是层递式的, 不能交换的, 是系统性的思考, 需要共同作用, 促进教学。

摘要:深度学习是指在真实情境中, 依据学习分析, 由学习者主动建构新知识, 迁移运用并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所依据的不只是空间上的分析, 还应是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深度分析。而深度分析作为深度学习的基础和前提, 又可分为目标分析深度, 内容分析深度和评价分析深度。这几者不是独立的, 而是紧密联系而又不可分割的深度准则。因此, 指向深度学习的深度分析必须强调系统性。

关键词:深度学习,深度分析,时间空间,深度准则,系统性

参考文献

[1] 娄小明, 徐玲.深度目标设计——深度学习的起点[J].教学研究, 2015, 38 (04) :32-35.

[2] 叶晓芸, 秦鉴.论浅层学习与深度学习[J].软件导刊, 2006 (02) :19-21.

[3] 何智谋, 吴伟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应促进学生深度理解[J].基础教育参考, 2012 (19) :69-70.

[4] 刘哲雨, 郝晓鑫.深度学习的评价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7, 27 (04) :12-18.

上一篇:乡村振兴背景下姚家集农业产业的出路下一篇:基于WEB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