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022-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摘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种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鉴于此,本文提出了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主要是改变初中语文阅读的传统观念,落实新课标要求;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以教学目的为准则,挖掘对学生有益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顺序,提高学生注意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感情进行阅读;掌握语文阅读教学的手段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分量最重、变动最多以及改革力度最大的一项内容。然而,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当中,阅读教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加上受到我国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重课堂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鉴于此,初中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从而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阅读教学也难以真正发挥作用。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阅读教学的作用,要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贯穿其中。

二、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改变初中语文阅读的传统观念,落实新课标要求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一味地将教学内容塞进学生的大脑中,尽管讲授的这些知识点十分透彻,但是由于知识量的扩充并没有使学生的阅读技巧得到有效提升,反而出现了事倍功半的后果。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之间应实现以下几点改变:提高积累的意识、提高深入理解的意识、提高主动参与阅读的意识。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教,学生被动地接受,因此效果不好。如果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那么阅读教学效果会好很多。

(二)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

初中语文阅读其实是教师与学生就文章进行交流,阅读是交流的媒介。但是由于师生之间存在年龄、认知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师生之间的阅读能力也存在很大的差距。那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应当了解学生认知和心理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规律,切实贯彻初中语文阅读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以下介绍几点教学原则:第一,抓住文章中心思想的原则。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可选取教材中一些经典的并且容易理解的文章来作为案例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阅读的信心,也为了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二,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原则。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课内知识和课外的生活实际,将一些处事方法、思想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多关注生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品质和素养。第三,理解文章整体结构和首尾呼应的原则。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结构的分析,注意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呼应,注意文中过渡句和过渡段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阅读效果。

(三)以教学目的为准则,挖掘对学生有益的教学内容

语文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重点学科,语文课具有综合性和联系其他学科的特点,因此学好语文课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起到了基础的作用,因而合适的、良好的教学内容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仔细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从学生的视角出发选择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教学内容。教师只有深入教材理解和把握,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养,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和喜爱,从而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总而言之,教师要充分挖掘对学生有益的教学内容,才能逐渐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实现教学目的。

(四)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顺序,提高学生注意力

合理安排教学顺序,有利于明确教学目的,避免课堂上出现没头没尾的现象。在安排教学顺序时,应当综合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坚持符合学生认知事物的原则,突出教学重点,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提高效率。

(五)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感情进行阅读

情感是事物之间进行交流的有效手段,也是初中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语文教师既是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播者,也是文章作者情感的疏导者,每一篇文章都会蕴含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学生只有理解了作者的情感,才能真正达到阅读教学的要求,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六)掌握语文阅读教学的手段和方法

1.增强语文课堂气氛,激发初中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语文阅读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共同交流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平等看待学生,学生必须尊重语文教师,才能制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在课堂上,教师要认真地帮助初中生融入作者的世界里,感知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建立一个合理而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意识地发表感想,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素质。在进行课文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碰到生僻字词,这时教师不应该帮助学生认识生僻字词,而应教导学生要自觉使用语文工具书和相关文章资料进行查询,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能够独立地完成课堂任务,提高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真实需求出发,不断地更新现有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以及真正从文本出发进行阅读教学,以此有效地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对阅读学习充满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家惠.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路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2).

[2]乔朝霞.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J].学周刊,2013( 3).

[3]潘海生.浅谈如何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2013(8).

(编辑:陈 岑)

作者:徐平

第2篇: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群文阅读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而提升教学水平。科学的群文阅读,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以便提升教学质量,最终实现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与素养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策略

群文阅读是传统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有着显著意义,并且在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并满足学生在群文阅读活动中的需求。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将群文阅读应用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并且优化教学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提升语文教学水平。

一、加强教师培训,提高群文阅读教学效果

教师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想要保证群文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效果,就需要较强对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群文阅读教学能力,进而提升教学效果。首先,从素质教育理念角度对教师进行培训,使其在教学中落实“以人为本”的措施。在现阶段的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教师所组织的群文阅读教学也要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在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的需求,并且满足学生的需求。其次,学校在安排教师参与培训活动时,要考虑到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尽量避免教师在高强度下學习和工作。通常情况下,教师的培训安排在寒假或暑假,这样时间上更加充足,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此外,教师的培训还需要注意合作学习。教师之间需要互相沟通,表达自己对群文阅读的理解和看法、实际教学中可采取的措施等,互相学习,从而掌握更多的群文阅读方法。例如:参与培训的语文教师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教学经验,互相学习,通过对比等方法分析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优化群文阅读方法,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二、转变教学方式,优化群文阅读教学流程

初中语文的群文阅读教学中需要改变教学方式,以此优化教学流程,创新群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课堂上进行的群文阅读教学,导致学生的阅读视野、阅读量以及阅读思维等都受到限制,教学质量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对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流程,激发学生对群文阅读的兴趣,以便保证群文阅读质量。例如:教师利用多媒体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使用多媒体所具有的音频、图片以及视频等功能,增加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促使学生积极展开群文阅读。或者是课内的群文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进行结合,也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兴趣爱好,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资料,使群文阅读教学不再受到课堂的限制,有效增加阅读量、拓展阅读视野。也可以是组织合作形式群文阅读教学,即一个小组阅读相同或相似的内容,经过一周的时间各小组之间展开交流,分享阅读感受和收获的知识等,并且注意学习别人好的阅读方法,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阅读效率和质量。

三、以教材为依据,有效扩充群文阅读数量

初中语文的群文阅读教学中,其明显的特点在于“群”,通过连续阅读大量文本的方式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以前的阅读是以单篇文章的阅读为主要模式,阅读活动的主要特点就是间断化、碎片化;而在群文阅读中,教师以教材为依据,将课内阅读拓展到课外阅读,才能够单篇的阅读拓展到大量的阅读,实现群文阅读数量的有效扩充。“量”的变化能够促进“质”的变化,教师为学生推荐大量合适的内容,以便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群文阅读过程中的系统性与网络性,使学生的阅读思维对拓展。例如:《紫藤萝瀑布》、《一颗小桃树》等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利用教材中的课文,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资料推荐给学生,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此类文章写作手法等方面的了解,使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同时,能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有效落实群文阅读,这样既可以拓展学生视野,又能够提高学生阅读质量。因此,在初中语文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材作为依据。

四、精选阅读文本,发挥出阅读材料的优势

叶圣陶先生曾经表示过语文教材仅仅是课堂教学的示例,而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学生学习示例掌握语文知识,并且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组织群文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学习,促进“举一反三”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前,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等精心选择文本,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出群文阅读教学的优势。例如:《藤野先生》的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传记类文章的了解,进而了解传记中的人物以及事件,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列夫·托尔斯泰》、《我的母亲》等传记类文章,组织学生阅读,指导阅读方法和技巧,并且从传记中梳理事件的核心,使学生能够快速筛选出有用的信息,使学生从中获取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利用教材中的文本精心选择课外读物,引导学生展开群文阅读,可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和质量,并且能够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因此,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采取精选阅读文本的方式,发挥出阅读材料的优势,提升阅读教学水平。

总结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群文阅读教学,可显著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而提升教学水平。科学的群文阅读,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以便提升教学质量,最终实现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与素养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可在教学中设计并实施科学的群文阅读教学。

作者:周进华

第3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教育大环境中,我国初中教育事业发展有了新的突破,也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升级更新,也给整个教育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来说,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开展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初中阶段,语文老师应当充分重视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不断优化阅读教学的模式和手段,保障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初中阶段;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措施

一、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提升语文成绩

语文是初中阶段的重點教学科目,在学生的升学考试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非常重视这一门学科。而阅读学习又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只有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才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交流能力以及书面表达的能力,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语文考试中获得更理想的分数。不仅如此,初中阶段的语文考试非常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而其阅读部分的分值也非常的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有助于学生完成相应的阅读题目,实现对学生语文成绩的显著提升。

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重视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同时还能够实现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有效增强。当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的时候,他们对于文字信息会更加的敏感,不仅能够很好地理解文字信息,还能够迅速地从中提炼出最关键的内容,从而实现对信息的提炼、分析和整合,充分消化外界所传达的信息内容。而这样一来,学生在阅读其他科目的信息或题目时,也能迅速地对关键信息进行提炼,其学习和解题的效率也会大大增强。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不仅有助于语文这一科目的学习,同时还有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过于刻板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个不断探索自身个性的时期,他们更愿意在日常生活当中充分彰显自己的独特的个性,以此来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这一特点在学习上也有表现,学生不同的个性会促使他们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再加上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自身学习能力的不同,导致“大锅饭”式的阅读教学模式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作用。而很多语文老师却并未意识到这一问题,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并未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以及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而仍然选择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导致整个阅读教学活动的质量始终无法得到保障,学生的阅读水平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由此可见,这种同质化的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当前初中阶段的教学,语文任课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学习特性,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活动。

2.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支持和推动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源动力之一,只有实现对学习兴趣的培养,才能够确保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加积极的表现,进而促使其能够在学习中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然而,在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下,语文教师无法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只能坚持灌输式的教学法,向学生单方面地输出教学内容,促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实现对其阅读能力的快速提升。而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但是过于枯燥的学习过程却很容易消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逐渐丧失对阅读学习的兴趣,甚至还会引发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从长远的眼光来看,这样的阅读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来说,并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3.缺乏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的教学,所以很容易掉入到“技能培训”的陷阱当中,完全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使得学生长期缺乏自主学习的空间,其阅读能力也很难真正得到显著的提升。在分析阅读文章的时候,语文教师很少会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往往都是采取讲解的方式,为学生剖析文章的结构、内容,然后再让学生把自己所讲授的知识加以记忆。而在这样的课堂当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教师严重地忽视了,由于缺乏思考和推理的过程,导致学生对于阅读文章的理解并不深刻,他们所有信息的获取都是来源于教师的讲解,所以也只能够对教师梳理出来的知识要点进行死记硬背。这种生硬、刻板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显然是没有多大助益的。

三、培养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具体措施

1.进行个性化教学

针对学生学习特点、学习能力不同的问题,语文教师应当采取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从而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从而实现对阅读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语文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制定个性化阅读学习任务,让学生阅读能力能够得到针对性地培养。例如,在学习《唐雎不辱使命》这篇课文的时候,语文教师就可以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首先,对于学习基础较差、阅读理解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掌握最基本的阅读技巧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语文教师就要引导这部分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得朗诵和阅读,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并引导他们找出表现秦王和唐雎性格特点的句子,以此教会他们正确的阅读方法;而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提升理解能力、培养综合阅读素养才是最关键的。因此,语文教师就要针对这部分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深入地分析课文内容,抓住文章核心思想,完成对文章内涵的深度理解,以此提升他们的阅读素养。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只有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才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阅读学习活动当中,从而保障其学习活动的有效性。而要想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教师就不能因循守旧,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而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不断调整阅读教学模式,确保阅读教学过程能够更具有吸引力,以此激发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的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源源不断地引入丰富的阅读素材,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充实,以此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语文教师的旁征博引下,学生不仅会接触到更多丰富的语文知识,有效地拓宽自己的眼界,同时还能够感受阅读学习的乐趣所在,从而实现对自身阅读兴趣的有效培养。阅读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而存在,在教学课堂上,语文教师应当注重阅读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以此增添阅读教学的生活感,促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阅读学习和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促使其能够逐渐认识到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从而实现对其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提升。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想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语文教师就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动性,对阅读文章进行自主阅读、分析和理解,以此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强化,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因此,在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抛弃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把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真正实现自主阅读,以此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促使其能够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对文章进行深度剖析,从而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

当然,在给予学生更加宽松的阅读学习空间的同时,也要适当地发挥自己对学生的引导作用,确保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合理有效的,从而保障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真正起到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作用。例如,在阅读课堂上,语文教师应当把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自主阅读,让学生尝试用运用思维能力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理解,以此强化他们的理解能力,实现对其综合阅读素养的培养。而在此过程中,也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并适时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在阅读方法和阅读方向上给予他们更加积极的指导,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也要及时地给予学生一些点拨和指导,让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更加高效地开展阅读学习,从而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效果。

4.设计阅读情境

通过设计教学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是一种非常常见并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尤其对于语言类的学科而言,生动的教学情境往往能够让学生更加迅速地沉浸到知识学习当中,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对教学知识的充分吸收。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也可以通過设计教学情境的方式展开,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实现对生动教学情境的打造,从而确保阅读教学的氛围能够更加生动,以此激发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的热情,实现对学生阅读进程的有效推动。

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一篇课文的时候,语文教师就可以通过打造阅读情境进行阅读教学。首先,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自主阅读,让学生能够对文章内容有大致的把握。之后,教师再借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阅读文章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在欣赏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朗读表演中实现对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的深刻理解。之后,语文教师再展示出与课文所描述的景色相似的图片,以此打造一个更加生动的阅读情境,让学生能够对济南冬天景色有更加具体的认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最后,语文教师再提出相应的教学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思考,从而实现对阅读内容的进一步理解,以此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效果。如,“文章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习完这篇课文后,同学们都有什么样的新的体会?”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学生会重新对阅读文章进行梳理,并充分利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对其内容加以提炼和分析,最终总结出自己的看法。而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同时还能够实现对自身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从当前我国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阅读状况看来,要想真正实现对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还需假以时日。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师应当坚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策略,积极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能够真正爱上阅读,从而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保障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能够稳步上升。

参考文献:

[1]任雪.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探讨[J].语文教研,2019,1(3):69.

[2]刘礼臖.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学生课堂,2017,5(14):57.

作者简介:王佳,1979年12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甘肃陇西,本科学历,从事的研究方向或工作领域: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交通路中学,甘肃 定西 743000)

作者:王佳

第4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自贡八中 杨玲

语文课程的改革首先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开始,只有深刻领会和把握当今语文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的内涵,并运用这些现代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使语文课程改革取得理想的成果。

一、更新理念,角色定位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决定语文教学要立足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新的课程理念变教师是课程的传播者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不仅要活用教材,还要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区、本班学生丰富的课程资源,要充分挖掘并利用语文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语文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种思维碰撞才会产生智慧的火花。根据与学生沟通所发现的实际情况,生成新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有的是教材上没有的,教师预先也没有想到的,这种动态生成的语文课程资源,体现了学生个体之间在知识结构、思维能力、直接经验、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导他们走向社会大课堂,引导学生热 生活,关注生活,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和使用语文的习惯。

二、转变方式,激活资源

课堂阅读环境较为特殊。它既能进行个体的独立思考,又会受到群体的阅读制约。个性化阅读教学,师生都是探究者,都面对着新问题,对文本都能在已有的知识积淀之上,建构自己的新视点,赋予自我的新理解,这也就决定了要相互探讨,相互启迪,而最终达成相互提高。徜徉于文本思想智慧的海洋之中,进行多元化的文化选择和多方法的文化品味,但群体的从众效应也影响着个体的独特视角,因此,阅读必须互动。“文本与阅读主体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惟有互动课堂才是流动的、鲜活的、生机的课堂,个性化阅读结论的开放交流,畅所欲言,可充实完善自我结论,提升思考质量。

三、品读感悟,高效阅读:

新的课堂,教师不是告诉而是启发、激趣、组织,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究,灵活运用,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此目标下,摆脱陈旧的教育理念的束缚,打破僵化的教学模式的桎梏,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积极探索高效阅读的教学模式,尝试如下:

(一)导入:恰当而精彩的导入是教学顺利进行的第一步。导入方法有复习导入、背景导入、创设情境导入等,可根据文章特点和学生情况而选择,以求激发学习兴趣。

(二)交流预习情况:有条件的可利用展台,无条件的可分组交流,或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全班交流。对于预习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可用讨论的形式给予指导,对于一时难于解决的问题就留在学习过程中解决。提倡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认识世界、发展思维、锻炼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预习有利于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丰富学生的见闻,促进学科间的渗透以及课内课外的联系。

(三)品读感悟:

1、读:初读文章,整体感知。指导学生按不同文体的阅读要领进行阅读,抓住关键词句和语段整体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在学生预习充分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让学生选一组词读一读。注重词语的理解与积累。理解词语需要结合语境揣摩其中的意味,阅读教学中解读字词往往与句段的思想内容相联系,如果抓准一个词语,会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激活学生的思维。)

2、品:精细阅读,局部揣摩。指导学生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抓住文章的精彩片段和动人之处,揣摩词句的表现力,从而更 的理解文章的内在美质。(让学生自选一组句子品一品。指导学生提取信息:抓住重点句、中心句,概述文段要点;抓议论句、抒情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3、悟:提高性阅读,鉴赏文章特色。指导学生从作者的写作目的着眼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揣摩文章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亮点、美点,体会文章的艺术特色。(精选一段文字说一说。美段欣赏有两个层次:(1)知道哪个词、句子 。(2)知道写出了什么? 在哪里?让学生在修辞、练字、结构特色、表达方式等方面提高鉴赏能力,进而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品读感悟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品读感悟”由三个环节组成。一读。读”是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的重要途径,是贯穿教学始终的学习手段,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依据对文本的理解层次分为初读、精读和提高性阅读。初读就是走近文本,倾听文本,领会意思,整体感知。二“品”。“品”是在对文章的精细阅读中进行局部揣摩,与文本对话,去经历文本情感历程与自己生活体验的碰撞。三“悟”。“悟”发生在提高性阅读时,使学生站在一定高度审视文本的美点与亮点,积累写作技巧,提高思想觉悟。纵观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读书犹如品茗,只读不“品”无法进入境界,多读也无益;只“读”不“悟”难于提升觉悟,于事亦无补。

(四)拓展延伸: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从课本走向生活。

在这里我们尝试“读”“品”“悟”的教学框架,它有助于我们在教学的准备阶段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中循序渐进。从繁琐的教案书写中解放出来,更多的时间开发利用生活资源,实现从课上到课下的高效突出。实际教学中,我们一方面依据模式,一方面还要依据实情,根据文章特点,发挥个人长处有创意地设计教学流程,在课上善于抓住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个性发挥,充分展现语文学科的语言魅力和人文魅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学习的乐园。

如何对待“差生”

自贡八中 杨玲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总有好的差的。作为一个教师,既要关心“优生”,又要关心“差生”。关心“优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一指点,“优生”便立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优生”各方面都不错,教师从感情上也容易贴近,自然关心得也较多。但“差生”则不然。有些差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对某个问题,尽管你教师早就指出,并反复强调,但他仍我行我素,同样的错误不断地犯,你的话就如同“春风过驴耳”,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样的“差生”,想让教师从心底里去喜欢他,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并不是说,’差生“就没思想、没知觉、没反应,就“无药可救”了。“差生”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关键还是看教师的工作是否到位。我认为,作为一个好教师,更要特别关注“差生”的成长,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也要从关注“差生”的成长开始着手,并且把最后的基点落在关注“差生”的成长上。

我这几年,所教的班级中“差生”不少,可以开列出一批名字,而每个名字后面都有一些令人难忘的事;我做了一些实际工作,并力求在这方面能有所突破。所以,在九七学年的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效果。九八学年,我接的班又是一个差班,各项学习指标几乎都是全年级倒数第一,班级里不少学生行为规范意识差,有的同学还当面辱骂女教师,气得这位女教师哭了起来。我现结合学年小结,谈谈我是怎样关注“差生”成长的。

一、“差生”的类型

“差生”的提法过于笼统,是学习基础差,学习成绩差,还是学习态度差,学习方法差?是思想品德素质差,还是行为规范遵守纪律差?是个人性格,心理行为有偏差,还是智商偏弱?各种各样,不一而足,所以不能一言以蔽之:“差生”,而要具体分析。

另外,“差生”类型的分法由于角度不同,依据不同,分析的结果也绝不一样。有的学生从学习成绩看是个“差生”,但从思想品德看说不定倒是个“优生”。

再则,所谓“差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是必然要发生变化的,或则越变越差,或则由“差”变好。关键则是我们的工作能否打开他的心灵之门,激发起他成才的欲望,从而由“差”向好的方面转变。

一般来说,差生大致有下面几种类型:

1、从德智体全面发展角度看:

有的学生思想纯正、品德优良,但学习成绩却长期处于班级和年级的尾部;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但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方面却很有欠缺,屡犯校纪校规,惹事生非,有的学生则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皆不错,但身体却奇差,稍有不慎,便增添不少麻烦;还有的学生身体挺棒,品德和学习成绩都很差,所谓“双差生”,当然这样的学生是极少数,也应是教师工作的重点。

2、从智力角度看

有的学生的确不聪明,虽不一定可称作弱智,但反应的确较一般学生要迟钝,再加上基础不好,学习方法不对头,所以尽管他要学,但积重难返,成绩一直在低位滞留,这种情况,以女生为多;有的学生智力并不差,只是因为学习态度一直不够端正,贪玩,不肯下苦功,因此成绩也一直上不来,此情况以男生为多。

3、从心理行为看

有的学生虽竭尽全力,也难有所成,尝够了失败的痛苦,故面对学习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学生则平时学习尚可,但一到考试就紧张,导致行为失常,且越是大考越紧张,越失常;有的学生则认为眼下努力为时尚早,自己从小学到初中都是靠“临时抱佛脚”、拼夜车干出来的,现在“苦读”不合算,不如到时候再说,故而成绩也难有起色。

总之,对“差生”要具体分析,要辩证分析,要用发展的眼光看。

二、“差生”的心理

正因为“差生”的类型各种各样,“差生”的心理也不尽相同。本人接触了一些“差生”,与他们进行了交谈,了解了他的一些心理状况。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恨。恨自己“笨”,“不成器”,“不成钢”。这种心理主要是那些学习态度尚端正,但学习成绩总是无大起色的学生。他们不是没有拼搏过、奋斗过,却一次一次尝到失败的“苦果”,于是他们动摇了,退却了,丧失了“自信”。

2、混。不正视。这种学生虽是“差生”,往往因家庭境况较好,而无紧迫感,热衷于穿名牌,交朋友,追明星、玩电脑,看到别人学习艰苦认为是不值得,且寻得“欢乐”、“开心”就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到个毕业文凭就行。

3、悔。这部分“差生”,他们对以往由于自身的所作所为而造成的某方面“差”的状况后悔,为目前差人甚远而担忧,为找不到正确的方向而彷徨,为没有正确的“向导”而发愁。这部分人在“差生”中绝不占少数。

4、灰。自暴自弃。这也是“差生”中一种较普遍的心理。他们认为,自己在思想品德或学习方面的“差”,甚或“双差”,如今已是积重难返,长期以来,老师已经形成了“某某是差生”的概念,我即使想努力,也未见有什么用。特别是那些“双差”生,以往也可能跟老师发生过争执,给老师留下过不好的印象,他们看自己前途,一片黑暗,于是也就缺乏前进的动力,缺乏前进的目标,而采取自暴自弃,“横竖横,拆牛棚”的态度了。

5、毁。这种心理“差生”是极少数。他们往往是因为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而恼怒,或受到误解而形成一种扭曲的变态的心理,于是就产生一种想毁掉自己或毁掉别人的念头,这种人人数甚少,但为害极大.若不注意防范,妥善处理,往往容易酿成苦果,造成极大的损失,所以一定要特别注意。

当然,实际表现中,情况则更为复杂,有的是半悔半恨,有的的则是既“灰”又“混”,有的则是由“恨”而“灰”而“毁”,不一而面足,这里不多谈了。

四、我的原则及对策

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对学生特别是对差生,要做到:诚、爱、严、宽、实。现结合前面介绍的案例,具体阐述我的做法。

1、诚

首先要摆正自己与学生的位置,要认识到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同时教师又是以学生为报务对象的,即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知识,讲道理,更是为促使学生成才,成人而创造条件。要让学生相信你,愿意你为他服务,你就必须坚持一个“诚”字,以诚待人,以诚取信。

2、爱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是高尚的,这是教师一切行为的内在动力。但一般说来,教师的爱的“甘露”洒向那些聪明伶俐成绩好的学生比较多,洒向那些学习成绩差、行为规范差的学生则比较少。我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便采取了与此不同的做法,我认为“差生”更需要“爱”;较之于好生,“差生”更需要关心,需要老师的爱的滋润。

3、严

对学生的爱要在心中,在行动中则表现为“严”。学生犹如一棵棵正在成长的小树,既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又需要施肥剪枝除虫的管理,所以要严格管理,要按照中学生行为规范来约束管理他们,培养他们遵守行为规范的好习惯。

4、宽 对学生在思想教育、行为规范方面要求要严,但在处理某些具体问题又要宽以待人,即使对于那些犯了较严重错误的同学也要处理慎重,不能“一棍子打死’,不能动辄定为“品质”问题,因为他们毕竟还是学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都是正常的。在我任班主任的班级中,我一般不学生以处分,而是教育从严,管理从严,处理则从宽,因为这处分很可能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给他们的心灵上笼上阴影,很可能会给他带来终生的遗憾。

5、实

帮助“差生”,一方面是指出方向、找出差距、树立信心,一方面又要实实在在地帮他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落到实处,一丝不苟,而不是“点到为止”。

在这十几年的实际工作中,我体会到,对六十中学而言:“差生”的转化是至关重要的,是难点,也是重点。六十中学的升学率要有所突破,关键在“差生”的转化上;六十中学要落实“人人成才”的目标,重点就在差生转化上;我们的班主任工作要有所突破,难点就在差生转化上。我们大家都来关心“差生”,爱护“差生”,“差生”就不会再“差”下去,这样,我们的“人人成才”就可以落到实处。

第5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阅读是学习最基本最直接的手段,人通过阅读来吸收书籍中的知识,学习书籍所蕴含的丰富内容来完成对自己的提升。学生则通过阅读来学习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精要,提升语文水平。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重视阅读,从阅读上下手,综合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语文素养。那么,应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实施阅读教学策略呢?下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做出一番探究。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会促进人类浅层意识的思考,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不断阅读中产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还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与作者的共鸣,从而受到课文内容的感染和熏陶,提高语文素养。并且学生可以在一遍遍的阅读中学习作者写作手法,领会作者思想情感,从而扎实语文基础,提升语文素养。总之,阅读教学的好处多多,在初中语文课堂进行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十分有利。那么,应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实施阅读教学策略呢?下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做出一番探究。

一、 挖掘课文内容,充分发挥阅读教学优势,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教材上的选文都是品质极高的,具有高度的挖掘潜力。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通过深度挖掘教材内容,让学生可以在阅读教学中体会到课文中的美,从而产生一种想要阅读的驱动力,促使学生充分吸收教材知识,理解课文所传递的思想感情,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精读,领会文中的遣词造句,发现语文的美。比如,笔者在教授朱自清《春》的时候,带着学生反复阅读“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这一段,然后让学生着重体会“打”“踢”“赛”“捉”以及文中大量使用的修辞手法,并且让学生进行仿句阅读练习,通过对比促进学生对《春》这一课“文字之美”的进一步理解。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上去了,学习掌握教学内容自然也就容易了,这就体现了阅读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对教材内容的高度理解,提升了语文素养。

教师在课堂带领学生正确阅读,应对课文精要进行重点解析,让学生对于体现一篇文章优秀所在进行重点阅读,促使学生对文章产生浅层意识的思考,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及写作手法。这样才能体现阅读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提升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文中表现手法的吸收,进而能够实现学习成绩和语文素养的同步提升。

二、 课外名著导入,提升学生阅读兴趣,辅助完成课堂教学

初中学生由于智力成长还不完善,对于知识的需求总是被动地接受,极少会出现主动汲取知识的情况。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多引入课外名著的导读,通过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的展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地理解吸收教学知识,提升学习成绩。

例如,笔者在讲泰戈尔《金色花》时,先引入泰戈尔《鱼和飞鸟的故事》,让学生去阅读。在中学生这个阶段,对于这种唯美的爱情诗会比较感兴趣,于是都兴致勃勃的朗读起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在学生完成《鱼和飞鸟的故事》的导读之后,笔者先简单讲述鱼和飞鸟是怎样的故事,然后将话题引回《金色花》:“世界上至纯的爱除了爱情,还有亲情,今天我们来学习《金色花》,同样是泰戈尔写的诗,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描写母爱的,同学们先来阅读《金色花》……”在讲解这一课时,笔者通过引入课外导读,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探究心理,进而能够更好地投入到阅读教学中,对于学生完成课堂教学的目标有极好的作用。

通过导入课外名著阅读,将瑰丽多姿的语文画卷在学生面前展开,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想象力和向往,然后再引导学生回到课堂阅读上来,学生就能主动地完成课堂阅读的教学目标,并且在学习时也能高度投入吸收课堂知识。课外导读教学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语文经典作品,从而保持长期的学习语文的激情和热情,还增加了?W生的阅读量,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审美,可以说是综合性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 设立课堂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达到教学目标

学生在学习时容易找不到思维的导向,进而产生一种无效学习,拖慢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设立课堂问题,可以促使学生思维有一个探究的方向,让学生带着问题在阅读中寻找答案。这么做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主动引导学生浅层意识进行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在阅读中朝着既定的方向去思考,这样就使得学生的阅读有了目的性,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着很好的作用。

例如,在郭沫若诗两首中《天上的街市》的教学中,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天上的街市?”“天上的街市和地上的街市有什么不一样?”“天上的街市为什么让作者如此向往?它好在哪里?”然后让学生去阅读课文,并且在读完之后告诉笔者这些问题的答案。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课文阅读,在阅读时大脑也在不断思考,产生一个思维的导向,在阅读时就更快地达成了对课文的探究,然后笔者再对学生加以引导,课堂教学就更加高效地完成了。

在阅读教学中设立问题,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能够将学生引入思考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吸收学习内容,加快学生的学习进度,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并且问题的设立,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在学习时勤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探究能力的形成,继而能够在学生今后的成长中怀着探究精神去面对学习,更好地成长发育。

综上所述,相比于一般的课堂教学,阅读教学深度挖掘了课堂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且阅读教学可以综合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语文素养,既让学生在阅读中对课文精要有一个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又使得学生加深了对语文的兴趣,提升了个人能力。总而言之,阅读教学相比于一般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以一种直接简单的方式完成了课堂教学,提升了课堂质量,并且多方面地提升了学生个人素养,达成了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乙竹.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7.

[2]杨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

陈俊红,河北省沧州市,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第四中学。

第6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语文课程的改革首先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开始,只有深刻领会和把握当今语文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的内涵,并运用这些现代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使语文课程改革取得理想的成果。

一、更新理念,角色定位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决定语文教学要立足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新的课程理念变教师是课程的传播者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不仅要活用教材,还要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区、本班学生丰富的课程资源,要充分挖掘并利用语文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语文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种思维碰撞才会产生智慧的火花。根据与学生沟通所发现的实际情况,生成新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有的是教材上没有的,教师预先也没有想到的,这种动态生成的语文课程资源,体现了学生个体之间在知识结构、思维能力、直接经验、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导他们走向社会大课堂,引导学生热 生活,关注生活,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和使用语文的习惯。

二、转变方式,激活资源

课堂阅读环境较为特殊。它既能进行个体的独立思考,又会受到群体的阅读制约。个性化阅读教学,师生都是探究者,都面对着新问题,对文本都能在已有的知识积淀之上,建构自己的新视点,赋予自我的新理解,这也就决定了要相互探讨,相互启迪,而最终达成相互提高。徜徉于文本思想智慧的海洋之中,进行多元化的文化选择和多方法的文化品味,但群体的从众效应也影响着个体的独特视角,因此,阅读必须互动。“文本与阅读主体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惟有互动课堂才是流动的、鲜活的、生机的课堂,个性化阅读结论的开放交流,畅所欲言,可充实完善自我结论,提升思考质量。

三、品读感悟,高效阅读:

新的课堂,教师不是告诉而是启发、激趣、组织,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究,灵活运用,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此目标下,摆脱陈旧的教育理念的束缚,打破僵化的教学模式的桎梏,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积极探索高效阅读的教学模式,尝试如下:

(一)导入:恰当而精彩的导入是教学顺利进行的第一步。导入方法有复习导入、背景导入、创设情境导入等,可根据文章特点和学生情况而选择,以求激发学习兴趣。

(二)交流预习情况:有条件的可利用展台,无条件的可分组交流,或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全班交流。对于预习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可用讨论的形式给予指导,对于一时难于解决的问题就留在学习过程中解决。提倡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认识世界、发展思维、锻炼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预习有利于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丰富学生的见闻,促进学科间的渗透以及课内课外的联系。

(三)品读感悟:

1、读:初读文章,整体感知。指导学生按不同文体的阅读要领进行阅读,抓住关键词句和语段整体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在学生预习充分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让学生选一组词读一读。注重词语的理解与积累。理解词语需要结合语境揣摩其中的意味,阅读教学中解读字词往往与句段的思想内容相联系,如果抓准一个词语,会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激活学生的思维。)

2、品:精细阅读,局部揣摩。指导学生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抓住文章的精彩片段和动人之处,揣摩词句的表现力,从而更 的理解文章的内在美质。(让学生自选一组句子品一品。指导学生提取信息:抓住重点句、中心句,概述文段要点;抓议论句、抒情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3、悟:提高性阅读,鉴赏文章特色。指导学生从作者的写作目的着眼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揣摩文章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亮点、美点,体会文章的艺术特色。(精选一段文字说一说。美段欣赏有两个层次:(1)知道哪个词、句子 。(2)知道写出了什么? 在哪里?让学生在修辞、练字、结构特色、表达方式等方面提高鉴赏能力,进而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品读感悟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品读感悟”由三个环节组成。一读。读”是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的重要途径,是贯穿教学始终的学习手段,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依据对文本的理解层次分为初读、精读和提高性阅读。初读就是走近文本,倾听文本,领会意思,整体感知。二“品”。“品”是在对文章的精细阅读中进行局部揣摩,与文本对话,去经历文本情感历程与自己生活体验的碰撞。三“悟”。“悟”发生在提高性阅读时,使学生站在一定高度审视文本的美点与亮点,积累写作技巧,提高思想觉悟。纵观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读书犹如品茗,只读不“品”无法进入境界,多读也无益;只“读”不“悟”难于提升觉悟,于事亦无补。

(四)拓展延伸: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从课本走向生活。

在这里我们尝试“读”“品”“悟”的教学框架,它有助于我们在教学的准备阶段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中循序渐进。从繁琐的教案书写中解放出来,更多的时间开发利用生活资源,实现从课上到课下的高效突出。实际教学中,我们一方面依据模式,一方面还要依据实情,根据文章特点,发挥个人长处有创意地设计教学流程,在课上善于抓住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个性发挥,充分展现语文学科的语言魅力和人文魅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学习的乐园。

第7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惑与策略

刘红侠

阅读教学,历来都被认为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同时又是学生最觉头疼的一点。这是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里语文教师的困惑和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要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冷冷静静地思考,认认真真地对待。现就我校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现状,总结如下: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和老师的困惑

(一)学生的困惑:

1、遇到语文阅读题,就束手无策,不会阅读,有畏难情绪。

2、平时读得少,语感差,读不懂,害怕阅读。

3、缺乏语言表达能力,有话不会说,言不达意。

4、阅读得分低,享受不到阅读的喜悦,容易丧失阅读兴趣。

(二)教师的困惑:

1、没有恰当的阅读教学方法,阅读教学流于形式。

2、片面追求分数,教师在阅读训练中针对考纲考点,考什么就讲什么,肢解语段,导致无明显训练效果。

3、忽略了文本对阅读教学的示范作用,失去阅读教学的最佳时机--课堂。

二、新形势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扩大阅读范围 拓展学生视野

1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非一日之功。语文老师第一要解决的就是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只有大量的阅读书籍,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并学会如何在文章中收取有效信息。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学生去阅读书报。只有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才可能拓展学生视野,才有可能增强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学生的各种阅读能力才有可能提高。

(二)传授阅读方法 学会举一反三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和程序。阅读教学,教师对课文的处理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把课文讲懂、讲透上,而要善于从课文中抽象出具体的阅读方法,教给学生举一反三的本领。

1、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

(1)根据作品文体特征,抓住阅读重点。如阅读文学作品,要通过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把握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

(2)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培养学生从细微处入手,感受文章思想和感情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分析某个细节,某个动作,某种心理,或者某个贴切传神的用词,理解文章的某种思想或某种情感。

(3)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历史时代情况,培养学生综合把握文章的能力。阅读文本,必然要将作者与历史、时代相结合,才能真正把握文本更深的内涵。

2、教给学生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种基本阅读方法。 指导学生精读训练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明确自学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2 (2)指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寻找参考资料,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

(3)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步骤和方法。

(4)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质疑并能合作解决。教师还可设疑,让学生通过阅读自行解疑。

(5)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如教给学生圈点、批注、摘要、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方法,并加以训练。

略读则是一种运用精读得来的方法,略去或绕过文章中某些次要的方面,迅速掌握全篇的大意和纲目,抓住要领和主旨的阅读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略读训练时,要求学生多作粗读、泛读、跳读练习,以增强他们把握文章精目的能力。

浏览是相对精读而言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课外阅读书籍和报刊杂志都离不开浏览。

(三)立足课堂教学 提高阅读能力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很好的阅读教材,我们不能一味地讲解,而应当把每一篇课文当成阅读练习,为学生设计恰当的问题,或者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老师则适当点拨,这才显示出老师导的作用。让学生学会如何去阅读,去欣赏,去实践,这才是课文教学的重要目的,无形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语文鉴赏水平也就得到慢慢的提高。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想迅速走出困境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语文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文化底蕴、文学修养,让学生从你身上受到人文素养的熏陶。让我们一起从阅读教学实

3 际出发,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去努力挖掘语文阅读教学新亮点,探求新教法。

第8篇: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 最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教学标准的实施,初中语文教学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对初中语文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之外,还要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形成良好阅读习惯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需要重新审视初中语文教学,要采取措施切实提升阅读教学效率。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促进初中阅读教学质量提升有一定助益。

关键词: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阅读教学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6-0205-01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审美观、价值观以及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对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尽管新课程教学标准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但是由于初中语文教师不能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本次研究主要结合作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就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对策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阅读教学有所助益。

一、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存问题分析

1.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动性不强

新课程教学理念实施之后,很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处于应试教育大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学生阅读成为了应对考试的一种手段,教师没有意识到学习阅读本身对学生成长和发展所带来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单纯的将高分作为区别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唯一标准,阅读教学成为了一种目的,教师没有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个性需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整个阅读教学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参与性不足,主动性不强,在课堂被动学习。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自然就缺乏学习的动力。

2.学生阅读面较为狭窄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一直不怎么好,学生的阅读量小,阅读面过于狭窄,学生可供阅读的只有教材。很多语文教师认为阅读课外书籍会分散学生学习注意力,对学生正常学习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延伸,是拓展学生阅读面和阅读量的重要措施。良好的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阅读习惯,对学生进入高中乃至大学生阶段的学习都有着巨大的帮助。现阶段,在升学压力的束缚之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很差,学生阅读能力不高,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及时改观的话,将会对学生未来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二、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对策分析

1.及时更新阅读教学理念,重新角色定位

首先,及时更新阅读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精神内涵,是教师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的重要导向。在应用任何一种教学形式之前,都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例如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如果不能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就会导致多媒体教学形式化,无法真正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真正的作用。提高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效率需要教师及时转变教学理念,重新审视自己的阅读教学活动,全面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内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正确的阅读教学理念;其次,重新进行角色定位。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主体,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被动接受,同时教师向学生灌输这种单一的模式让学生学习,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提升,抑制了学生创造性发挥。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按照指导性阅读教学,自由性阅读教学、探究性阅读教学原则,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全面意识到学生中主体地位,采用互动教学模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能力,从而切实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2.及时转变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学生阅读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物质支撑。不同的阅读教学内容需要要按照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向学生布置阅读任务后,直接将阅读教材发放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而教师不再一旁进行管理和引导,导致课堂纪律松散,完全失去了课堂阅读教学应有的作用。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及时转变教学方式,丰富阅读教学形式,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初中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学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而诞生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其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等多方面优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阅读题材,选取相应的影视作品或者戏剧作为阅读教学的开场设计。例如在进行《祥林嫂》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祥林嫂用刀砍门槛情节,让提示学生祥林嫂为什么这么做,从而一下子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小组之间的阅读和交流,提高学生合作意识。采用多媒体和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可以增加教师互动比例,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深入探究文学作品中深刻内涵。

3.拓展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全面认识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充分发挥语文阅读教学的熏陶作用,培养学生语文鉴赏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针对不同情节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从而就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教师要积极利用好这种差异性,开展阅读拓展教学,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相似的阅读内容,或者以某个主题为线索,积极鼓励学生搜集相似的作品,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保证学生对同一个主题产生多样化的理解,丰富学生想象力。例如在进行《孔乙己》这篇文章阅读教学时,让学生搜集和这篇文章相似的文章如《范进中举》等,让学生去阅读理解,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通过拓展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面,真正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潘阳.浅议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

[2]陈学员.情感启发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08)

[3]高彩虹.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课堂回答评价的有效策略[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6(02)

[4]肇立新.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增强初中语文教学效果[J].科技展望.2016(09)

[5]徐进. 初中语文学本课堂的构建策略[J].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03)

[6]朱琳. 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08)

第9篇:初中小班化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文/李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班化;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如何使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富有特色呢?这两年我校采取了小班化教学模式,优化整合课堂教学资源,创设了“书香校园”的读书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把语文阅读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采用一对一自主合作的教学方式,充分展示和张扬学生个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塑造了“一人一特色”个性化的学生,得到了领导和同行们的一致好评。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所带班级班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也有了质的飞跃,同时学生也获得了更多的收益,他们的个性得以稳固发展。现谈谈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有效策略: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学生能否主动参与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激活语文课堂的关键。教师要注意采取各种方法,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最佳语文学习状态,使他们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跟着教师进入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有很多,比如讲故事,朗读比赛,小品表演和小组辩论等都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比如我在上《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我让学生先表演小品,然后进行分角色朗读,最后分组辩论,课堂气氛浓厚,学生对学习本文的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了。因此,我们的教学需要从实际出发,营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体验情感,帮助他们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如组织学生设计问题或选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配以恰当音乐渲染气氛,以唤起学生的情感的体验,使学生积极思考探索,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给他们以想象的空间。变生硬死板的文字形象为活灵活现的实体形象,会产生激励、愉悦的审美效果,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和积极。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可以让语文的阅读教学更加得心应手、充满活力。

二、培养自主探究的阅读模式

1.语文阅读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借助教材、工具书先学会自学,把课文读懂、读通、读流畅就好,这样学生就能自觉积累生词和好句。然后在初步感知阅读课文内容后,对读不懂的地方由学生自己去主动思考,同时要注意积累圈点评注、寻找疑点,发现问题就去查找资料或者大家共同讨论解决。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摸索,形成的一些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因为只有恰当的阅读方法才能内化学生的学习习惯。最后,学生在自学时教师应及时巡视,适时点拔,对自学中可能遇到的疑难事先要有所估计,再有意识地去关注、去倾听、去引导,保证自学的力度、深度和效度,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重点进行指导。

2.语文阅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当学生不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自读中的困难时,就会对阅读产生疑惑。作为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大胆围绕课文题目、课文中精彩片段、课文结尾、以及课后设计的问题等大胆质疑。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可能提出的问题,水平高低各不相同,但作为教师要有耐心和信心,只要学生提出来,师生共同疏理,浅显的可由学生直接回答;一时难以回答的,由教师作恰当的解释;对有价值的和重点的问题,可作为进一步合作讨论探究学习。对于回答问题较好的学生教师要多表扬,让他们对阅读提问更加充满信心;如果学生的问题提不到点子上,教师要进一步启发,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主题思想上,并给予适时的鼓励,学生才会对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大胆质疑。

3.语文阅读教会学生自我反思 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练习写阅读反思,使学生对语文阅读更加有信心,对阅读题目也能得心应手来应对,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内在潜能,唤醒他们的觉悟,发展了他们的个性,使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积极拓展语文阅读的视野

语文素质教学教育“得法语课内,拓展与课外”,课内和课外是阅读教学的双翼,而课堂学习尤其要向课外延伸,无论是扩大知识面,还是提高语文阅读水平,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班化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正好有这个时间,可以进行多方面的交流。我从小班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出发,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阅读水平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具体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1)由节选课文向原著延伸,如语文名著阅读,课文上的阅读篇目都是节选的,我就经常布置学生回去读原著,了解原著的各个章节的内容,还布置学生做一些读书笔记,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原著的主题思想,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2)由学习典范作品向背景材料延伸,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中心思想和内涵,就布置学生到课外多搜集资料,多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3)由学习名家作品像其他作品延伸,例如学到名家朱自清的课文《春》时,我就布置学生到报刊杂志上找有关朱自清的作品来自学感悟(4)由学习课文向《语文读本》延伸,我们的《语文读本》学生平时用的不多,如果能借着阅读教学的时机让学生多去读一读,看一看,学生一定会受益匪浅。

因此,为了让小班化语文阅读教学得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阅读水平逐步提高,早日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就让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阅读模式,不懈努力、勇于探索吧。

上一篇:年度务虚会发言材料下一篇:值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