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数字测验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符号数字测验

论数字传播时代身体符号的生产与消费

【摘要】身体总是处于特定时代下的社会关系中,难以超脱支配生产关系的生产方式。消费主义笼罩下的数字传播时代,媒介技术的发展以及资本对身体的深度开发与生产,使得身体成为一种商品符号并构成了生产和消费的新场域。当前网络媒介中所呈现出的身体作为一种超真实拟像,去面孔化和碎片化构成了其主要特征。而在身体符号的具体消费中,个体一方面以虚拟在场的身体凝视实现对他者的身体消费,构建自身的主体认同并获得替代性满足;另一方面个体同时也将身体符号的自我消费作为一种社交货币获取社会资本。与此同时,在资本主导的与媒介、大众共谋的审美与生产逻辑下,身体不仅在商业传播中作为生产要素成为注意力聚集与变现的重要载体,本身也构成被生产和开发的对象,成为资本新的生产分工。

【关键词】数字传播时代 身体符号 生产与消费 消费主义

【DOI】 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2.2.008

无论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还是中国古代儒释道所宣扬的“心性之学”,在中西方古代哲人的研究视域中,关于身体问题的探讨长期秉持身心二元论,试图以纯粹的理性搁置肉体专注于人的思想灵魂的研究。直至尼采高呼“重估一切价值”,之后随着以萨特、梅洛-庞蒂、拉康、福柯等为代表的一批思想家的理论探索,身体才逐步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与社会学概念,进入有关符号与权力等研究的视野。

人的身体并非一个绝对的肉身实体,身体具有居间性,以其可感知的、行动的肉体形式居于“我”和世界之间,既构成了“我”,同时也构成了世界的一个部分,[1]因此,身体总是处于特定时代下的社会关系之中,难以超脱支配生产关系的生产方式。20世纪初美国福特主义主导下的大规模生产带来了大规模的消费,消费文化初现端倪,而“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复苏和发展,西方开始进入所谓的“后工业社会”,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将之称为消费社会,即“一个被物所包围并以物的大规模消费为特征的社会”。在鲍德里亚看来,商品、欲望、社会关系三者让消费社会中的人更趋于物化和异化,人们对于物质的功能性消费已转化为意识形态意义上的美学消费,由符号带来的象征价值取代了实体的使用价值,商品的消费被符号所操控——物化和符码秩序构成了新的社会生产方式,并成为消费逻辑内核,而物化的社会关系开始向身体领域发展。在这一深层的物化境遇中,身体超脱了实体物质形态,通过编码成为可意象、观赏、消费的符号,成为需要包装、改造以获得更高象征价值的“最为美丽、最珍贵的交换材料”,[2](127)身体不再是劳动性与生产性的身体,而成为一种商品符号并构成了生产和消费的新场域。而当下所处的数字传播时代,媒介技术的发展与信息生产机制的变革,以及资本对身体的深度开发与生产,使得身体符号的生产与消费构成了一道重要的社会景观,对其展开分析,一定程度上能为深入理解和批判当下关于身体的视觉文化现象和人的物化生存状态提供一种视角。

一、从肉身到超真实的拟像:面孔的消失与身体符号的碎片化

传统社会中,身体尤其是女性的身体在公共领域是缺席的,服饰衣帽的装饰功能上不在于衬托身体,而在于遮蔽或隐去身体。进入现代社会后,伴随着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的兴起,身体开始挣脱道德束缚,逐渐展露在大众目光的聚焦灯之下。如果说褪去衣物的遮蔽所展示的身体仅仅暴露于现实世界中或早期的传统媒体时代,那么它是真实又自然鲜活的,而在如今的数字传播时代,身体的展露开始由线下向网络世界快速迁移,其并非对真实肉体的一种真实展露,而是一种超真实的符号化建构——一种肉体包装技术(如各种美图软件、美容整形手术等)与数字传播技术双重叠加,根据受众的欲望与想象生产出来的复合符号,由此身体开始成为一种超真实的拟像。

现代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技术赋权,使得个人的身体在网络呈现时(无论是静态图片还是动态视频),成为可被任意打磨和修饰的对象,这在各类美图软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如针对身材的瘦身、拉腿、细腰等功能;针对面部的美白、大眼、瘦脸等功能,以及与上述截然相反的“扮丑”功能等。这种对肉体的低成本快速包装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大众对于身体外在美的心理需求,更在一定意义上加强了身体的可校准化观念,[3]整个过程犹如一条标准化的生产流水线,形体各异的身体进入这一流水线进行校准,个体的面孔已变得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身体各元素的标准及其相互关系,[4]于是,面孔消失了,身体成为不分彼此的“身体”一般。

伴随着面孔的消失,身体符号同时也逐步走向断裂,呈碎片化发展。媒介技术特别是数字媒体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使得当代文化由印刷文化转向视觉文化,视觉感官的刺激取代大脑的理性思考成为大众流行文化的底层逻辑。在此背景下,一方面,无论是广告、影视艺术作品或综艺节目等形式,媒介为滿足大众的观看模式,不断将表征特质的身体以放大、局部特写的方式加以呈现,于是完整的身体被割裂;另一方面,即便身体符号以完整姿态加以呈现,也并非总以完整的符号被大众所观看,相反,观看者往往会根据自身的视觉偏好或心理需求将身体符号任意切割为碎片,并给予形象化的语言包装:大长腿、柯基臀、A4腰……且这种对身体符号的切割也已超越性别界限,如“肖战素颜”“鹿晗腹肌”等,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成为关注的热点话题。

从身体符号的去面孔化和碎片化的背后不难看出,身体愈发成为鲍德里亚所言及的“散发在部分的夸大的物体”,[5]成为一种可以消费的公共品。但处在该机制下身体符号的构建,似乎又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符号控制消费的目的在于,其能使个体通过对经符号编码的所有物的占有与消费,实现社会地位的区分或凸显,而去面孔化的身体符号丧失了区分的功能,同时这种标准化的、过曝的视觉刺激也容易使大众因产生审美疲劳而进入精神的荒芜之中。

二、主体认同与替代性满足:虚拟在场的身体凝视

个体对于他人身体符号的消费,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建立主体认同与获得替代性满足的过程,这一过程可用凝视理论加以解释。在雅克·拉康看来,凝视与眼睛是分裂的,其不单纯指看与被看的关系,“我只能从某一点去看世界,但在我的处境中,我同时又被周围的一切目光所打量”,[6]拉康所指的一切目光则包含了他者性的主体自我凝视,一种被预设的想象性的目光,这种想象出来的凝视即构成了镜像世界,最终通过观看、镜像的凝视得以完成。[7]换言之,个体对自我的主体认同建立在对他者的凝视上,他者构成了“我”这一主体的认证,他者的欲望也成为“我”的欲望。与拉康从心理层面探讨凝视不同,在福柯眼里,凝视是一种与眼睛和视觉有关的权力形式,凝视就是权力——观者多是看的主体,也是权力的主体和欲望的主体,被观者多是被看的对象,也是权力的对象,可欲和所欲的对象。[8]

个体对于身体符号的凝视过程,通过以“我”为主体的消费在场得以实现。数字媒介构建了有关时间和空间的新范畴,其不仅完成了对现实世界的镜像,更提供了一种虚拟在场的技术平台。虚拟在场重新定义了传播视域中身体在场的范畴,其打破了原有物理空间意义上肉体的束缚,并产生出几乎等同于身体在场的传播效果,全面激活人的感官系统。[9]而虚拟在场的身体凝视进一步强化了主体的认同和欲望的延伸——个体借助各类网络终端设备,只要点击、滚动鼠标,抑或手指滑动屏幕,就可匿名或公开地享受身体凝视所带来的权力快感,而无须直面现实中由被凝视者反抗凝视所带来的压力及被他人知晓的羞赧。一方面,在电脑和手机屏幕等身体评赏的展台上,他人的身体作为客体不设防地被“我”自由地凝视,在“我”在看的过程中,个体无须提供言语的明示,只要通过观看、点赞、评论、转发等行为就掌握了处境(即身体符号呈现的种类、方式等)的控制权,同时重新认识自己并最终为自己贴上有关身体与价值观认同的标签,而数字媒介所带来的便捷性以及身体符号呈现的重复性,又使得“我”在凝视中所形成的主体认同不断强化。另一方面,网络的开放性和多维的链接使“我”在凝视中与他人构筑了相同的话语语境:我们共同凝视着同一个或同一类型的身体,共同解构身体背后的隐秘,共同发表和分享有关身体的观点,彰显凝视的权力,进而塑造有关身体符号的神话般的偶像,在这一相同的语境中,集体意识获得建立,主体自我与集体自我的关系得以不断调和,并最终走向统一。

他人的身体符号成为主体欲望的客体,而互联网络已成为身体凝视的绝佳舞台,用鼠标和手指推开舞台的大门,在凝视中享受着身体符号组成的一幕幕视觉的狂欢盛宴,不仅满足了感官刺激上的欲望,也在精神层面获得了替代性满足。在弗洛伊德看来,性、战争、破坏等构成了人被压抑的本能,而正是“所要求获得的满足的快乐与实际获得的满足的快乐这种差异,才使得本能为了追求满足而从未停止过奋斗”,[10]由于受到社会现实和道德规范的压制,人的本能欲望不得不移置并寻找替代性满足,并最终升华到更高层次的精神层面——幻想。对身体符号的凝视及其所带来的幻想,不仅局限于性,也包含了与被凝视者建立一系列亲密的社会关系,以填补现实生活中情感关系的空缺,这在明星偶像崇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如TFBOY等年轻偶像的“妈妈粉”“姐姐粉”、迪丽热巴等女星的“男友粉”等。这种由凝视而产生的幻想关系,已超越女性主義电影理论家劳拉·穆尔维口中“女性作为影像,男性即看之载体”[11]父系秩序意识形态控制下的男性凝视,构成凝视快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切实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

三、作为个人社交货币的身体:身体符号的自我生产消费

个体通过他者主体性的身体凝视建立了自我认同,而身体的自我生产消费则成为建立他者社会认同的重要方式,其内在逻辑在于,个体将身体视为一种社交货币以作为增加其社会资本的筹码。社会资本这一概念最早由法国思想家布尔迪厄提出,布氏认为在对人的具体社会行为进行解释时,除经济、物质金融、人力资本外,还存在所谓的社会资本,其指的是现实或潜在一系列资源的集合,而这些资源建立在由群体所共同承认或熟知的制度所形成的社会网络基础之上,个体社会资本的大小取决于其所占有社会网络的规模和数量。[12]布氏首次明确地将社会资本和社会关系网络加以联系考察,随后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进一步指出,从社会资本的性质来看,其有别于基于市场交易所获得的物质性资源,它是人们依靠社会互动并在人际关系网络中所取得的、不可转让的隐性资源,以社会个体之间相互关心、相互信赖与信息分享等的无形资本或公共物品的形式存在。[13]换言之,社会资本既是个人在社会关系网络中投资的产物,又构成了强化个人社会关系网络的重要因素。

在当前数字传播时代,当社会关系网络的产生和维护更多借助于社交媒体在线进行时,传统的依托个人财富、道德品性、自然禀赋、学识能力、社会声望等内在资源实现他者社会身份认同的机制开始逐渐瓦解,而外在身体形象因其更为显性而成为提升个人社会资本的重要筹码——其经由数字化修饰和改造后,深度参与到个体的生存状态之中,以符号的形式成为一种“社交货币”,而个体通过对身体符号的生产与交换(消费),得以编织更为庞大、更具黏性的社会网络,并于其中占据更为有利的位置。

其一,进一步维系和强化原有的社交网络关系。在由家人、朋友、同事等熟人组成的社会网络中,由于原有强关系的存在,日常在社交媒体所呈现的身体尽管经过修饰美化,但也依然能够通过互相之间的点赞、评论等行为,形成互为往来的社交互动,产生更为强烈的情感回馈,进而对原有强关系的人脉资源起到非正式的巩固作用。其二,实现弱关系的连接,拓展社会网络关系。根据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有意无意在表演,“当个体出现在他人面前时,他总有许多试图控制后者所接受的情景印象的动机”,[14]在陌生人社交中,这种表演的意味显然更加浓厚。此外,与更多依靠感情和信任所建立起来的强关系相比,弱关系形成的基础则是理性和利益,[15]除共同的兴趣爱好外,寻找伴侣也同样构成了陌生人社交的重要利益。因此,微信朋友圈、微博等一系列社交媒体构成了日常生活中呈现理想自己的前台,而身体呈现则成为重要的内容入口,其在吸引他人关注、促进异性互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正如时下一句流行于网络的段子,“尽管有趣的灵魂比颜值重要,但颜值首先决定了我要不要了解对方的灵魂”。其三,提升社会地位,获得更多社会资源和机会。大量美貌的身体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充斥于网络时,身体作为社会审美对象的属性进一步增强,而正如高、帅与富有联结,矮、矬与贫穷联结,符号化的身体开始与社会地位互为勾连,甚至还与个人内在的道德品质与能力联系起来,“颜值在今天之所以被放到格外重要的位置,除审美上的需求外,另外一个原因是,人们认为它是衡量一个人的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我控制能力的一个标准”。[16]因此,某种程度上,对身体符号的自我生产与消费背后尽管隐含着个体被环境驯化的无奈,但对于那些缺少其他形式社会资本的人而言,时尚化的身体展示可成为为自己争取更多竞争机会的一种有效途径。

四、资本话语控制下的身体:注意力资源变现与新的生产分工

资本话语如何控制身体,要从身体审美趣味的建构说起。处在全球化视野下的大众审美已不完全是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产物艺术,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对宗教、政治、道德的依附,其多与经济、科学、技术有着或显或隐的联系。而关于身体的审美既不超验,也不纯粹,如果说古代的身体审美源于父权制度社会意识形态的规训,那么当前的身体审美则由商业资本话语所把控。媒介技术和生产机制对于信息来源和认知结构有着普遍的决定作用,其背后隐藏着资本的力量,资本通过对媒介(尤其是各类社交媒介与自媒体平台)的深度介入和控制,实现了资本、媒介、技术与大众关于身体符号的审美逻辑、生产逻辑的共谋:定义了身体的审美趣味,并实现了身体符号的大规模生产、交换。作为结果,身体构成了可衡量价值的产品,并在当代符号化、象征化的交换中,成为一种资本获利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身体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商品符号),成为实现注意力资源聚集和变现的重要载体。在当下所处的被消费主义笼罩的数字传播时代,碎片化和娱乐化构成了信息传播最为显著的特征。媒介资源的极大丰富,是技术主导下媒介变迁的结果,从传统媒体到互联网媒体再到移动互联媒体,每一阶段都使得媒介进一步向碎片化、分散化发展,并最终实现了媒介的社会化,其结果是,信息受众在传统媒体时代原本高度聚集、稳定的注意力资源开始被无限分割,如果说农业社会的核心资源是土地,工业社会的核心资源是能源,那么信息社会的核心资源便是注意力,[17]因此在商业营销传播领域视觉符号的刺激成为吸引注意的首要策略,也成为商业资本介入符号构建与呈现的原动力。在古斯塔夫·勒庞看来,通常情况下群体总是处在一种期待注意的状态中,因此很容易受到暗示,[18]而身体尤其是女性身体成为个中首选,在一系列技术的加持下,美轮美奂的身体成为媒体巨大的流量入口,其实现了注意力资源的再聚集,进而在商业传播中迸发出巨大的价值。此外,作为生产要素的身体,关注度与时长也成为衡量其交换价值的指标,关注度越高、关注时间越长,身体符号资本增值的可能性就越大。而时下正兴的网红经济,正是依靠其所汇聚着的众多“小鲜肉”“小仙女”,当突出的颜值加上适度的才华,一时间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另一方面,身体也成为资本新的生产分工,成为资本在一系列有关身体生产领域获利的秘密。在生产过剩危机面前,资本不得不依靠生产分工的日益精细化,拓展生产空间与消费空间,这迫使资本生产越来越向原本属于自然的领域扩展。在这一空间开发战略布局下,原本自然的身体成为资本新的生产分工,并于其中获取新的剩余价值。[19]正如鲍德里亚所高呼的,身体“必须被解放、获得自由,以便它能够因为生产性目的而被合理地开发”。[2](127)而处在消费社会中的普罗大众,其对公共生活与集体愈发呈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并将大众媒介作为唯一的价值来源,把自身的审美价值与社会接受等同于资本呈现给大众。[20]基于上述商业逻辑,资本在各种媒介的拥趸下,利用一系列广告图像和营销话术,对身体符号进行不间断、重复性的宣传展示,使得身体审美等同于商业审美的假象得以营造,并不断强化,由此,身体的美学形象得以构建,但在其背后又隐藏着一套真正有关身体生产与开发的话语暗喻——现实中的身体是有美学缺陷的,是需不断改造的物。这种暗喻通过媒介尤其是互联网延伸到社会各角落,并对现实的人们施加压力,刺激着有关身体消费的非理性的欲望和需求,这一身体消费不仅围绕身体保健护理、时尚服饰、美容美妆(包括各类美颜APP),更直指肉体的物理改造(医疗美容与整形),身体的各部位被一一贴上价格的标签成为交易的对象——正是在资本之光的照耀下,身体实现了从被看的客体到被生产开发和消费的客体的转向,身体的每一部分都被消费主义所开发,且基于身体的消费意识形态也得以牢固建立。如此一来,作为资本的身体功能進一步放大,“颜值即正义”价值观作为社会共享意义的形成,成为资本操控身体并取得胜利的最佳注解。

结语

消费主义既是当代社会一种重要的社会思潮,也构成了一种生存方式。消费社会中身体符号的生产与消费已成为一道重要社会景观,大众沉溺于数字媒介建构的身体拟像,不断神化身体的欲望客体,缺乏对商业资本的警惕,逃离抑或顺从当前数字传播时代身体符号化呈现所带来的“身体景观拜物教”,如何回归消费理性,重塑有关身体的伦理道德和人格尊严,是自然的人、主体性地位的人在寻求自然、自由、自觉生存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刘维邦. 数字时代身体、符号与审美之关系[J]. 符号与传媒,2019(2):25-35.

[2] 让·鲍德里亚. 消费社会[M]. 刘成富,全志钢,译.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 宋素红,杨立奇,余冰玥. 社交货币化的身体呈现价值观——基于两性修图软件使用的访谈[J]. 教育传媒研究,2020(3):48.

[4] 董金平. 规训的身体、符号的身体、资本的身体——当代女性身体的哲学话语的三个侧面[J]. 山东社会科学,2016(9):60.

[5] 让·波德里亚. 论诱惑[M]. 张新木,译.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54.

[6] Jacques Lacan. The Four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Psycho-Analysis[M]. M.A: Penguin, 1994: 75.

[7] 吴琼. 他者的凝视——拉康的“凝视”理论[J]. 文艺研究,2010(4):33.

[8] 朱晓兰.“凝视”理论研究[D]. 南京大学,2011.

[9] 包甜甜,常亦晨. 沉浸传播时代虚拟在场的思考[J]. 传播与版权,2019(7):1-3.

[10] 车文博. 弗洛伊德文集(6):自我与本我[M]. 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32.

[11] Laura Mulvey. Visual Pleasure and Narrative Cinema[M]. Orleans: GRIN Verlag, 2008: 11.

[12] Bourdieu P. The Forms of Capital[M]//Richardson·J.G.

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New York: Greenwood, 1985: 241-258.

[13] Coleman J. 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633.

[14] 欧文·戈夫曼.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 黄爱华,冯钢,译.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14.

[15] 谭天,汪婷. 接入、场景、资本:社交媒体三大构成[J]. 中国出版,2018(8):27.

[16] 彭兰. 美图中的幻像与自我[J]. 现代传播,2018(12):14.

[17] 张雷. 经济和传媒联姻:西方注意力经济学派及其理论贡献[J]. 当代传播,2008(1):22.

[18] 古斯塔夫·勒庞.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 冯克利,译.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24.

[19] 刘莉. 符号·幻象·诱惑:鲍德里亚论域中的“身体”[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8):19.

[20] 蒋建国. 消费主义文化传播与西方媒体社会责任的缺失[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6):67.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Body Symbols in the Digital Communication Era: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onsumerism

XI Lu-yang(School of Communication,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ian 223300, China)

作者信息:奚路陽(1982— ),男,浙江台州人,淮阴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新媒体研究、广告与媒介经济研究。

作者:奚路阳

第2篇: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摘要:图形是人类进行交流、表达、记录思想等相关活动的最早手段。图形在人类最早时期就承担起语言的功能。如人类早期所使用的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纯粹是利用图形来做文字,而象形文字与其所代表的东西形状很相像,尹定邦教授在《图形与意义》中指出“所谓图形,指的就是图而成形,即为人为创造形象。”阿拉伯数字作为世界最通用的语言符号在造型上线条流畅、易于识别记忆,是目前世界上最简洁,信息传播速度最快的一种语言形式。本文尝试探索阿拉伯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手法,为广告创意设计提供参考元素。

关键词:图形创意;通用数字语言符号;同构图形设计

图形的传播能力超越任何一种语言文字,德国视觉设计大师霍尔格马蒂斯曾说:“一幅好的招贴,应该是靠图形语言说话,而不是靠文字的注释”[1]。我们熟知的霍尔格马蒂斯的“土豆”情缘系列招贴设计、金特凯泽的爵士音乐系列海报等,都很好的释放了图形的力量,吸引了我们的眼球,所以一幅好的招贴或者是图形创意设计能够超越国界、超越民族、超越语言。

“创意”从字面的意思来看就是指“创作、创造、想法”。在中文词典中,“创意”一词既是动词也是名词,为名词时意为“有创意的想法”,为动词时意为“创作出一个具有创意的想法,并将之予以实现”。总之,“创意”是一种独特的、高级的思维活动。

那么什么是“图形创意”,就是指通过创造性思维创造出图形,将图形赋予新意的行为,是图形设计的高级层次,要求的是从表现媒介到表现方法、内容、意义等方面的创新,寻求独特。图形创意的过程是人们在某种目的的要求下发挥图形想象力的过程。“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是图形创意重要的设计方法,在广告招贴设计中随处可见,包括正负图形设计、置换图形设计、形义图形设计等,同构的共同特点是将两种及以上事物巧妙组合在一起,产生新的事物,依靠相类似的形作为过渡的部分,同时保留了自己原有的特征。”[1]从同构进行入手研究世界通用语言符号,有利于保留数字语言的原有形态特征和传播特征。

一、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图形化

世界最通用的语言或者世界最通用的数字是指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的图形化即强调阿拉伯数字的美学效应,把阿拉伯数字经过图形创意设计,作为图形元素运用到设计中,同时又强调其原有的功能,把文字信息语言转化成视觉语言的艺术形式,借助点、线、面、色等元素,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实现。阿拉伯数字本身作为一种语言在传播上不受文化、民族、地域等特点的限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显得无能为力。当把阿拉伯数字图形化后不仅跨越国与国之间,更是超越了其他的图形的审美限定,具有广泛的通译性的优势,担当起信息传播的重要角色。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人类获取信息65%来自视觉,25%来自听觉,10%来自嗅觉及触觉。在广告传播,也曾有句话“一图值万言”。所以我们在图形价值的基础上更是要重要阿拉伯数字的图形化。

在多元化和各民族审美的基础上,怎么有效的利用阿拉伯数字起到良好的视觉传播效果,这需要我们挖掘社会文化之精髓,善于将阿拉伯数字与各种文化相结合,关注人们的精神需求,用形象性、煽动性、自由性、趣味性的图形打动群众。

二、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设计

1.正负同构设计

阿拉伯数字的正负图形可以为图形或者是图形底色,图形部分为“正”形,底色部分为“负”形。正负形在同一空间中共享一个轮廓,共同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数字图形中的正形和负形相互作用,一种线形中隐藏了两种不同的含义。阿拉伯数字的正负形设计可以是数字与其他图形的结合设计,也可以是数字本身的正负形设计。阿拉伯数字与其他图形结合时,可以考虑将图形与阿拉伯数字的负形部分结合起来,也可以是数字与其他图形的负形部分结合起来。如“迎接2000年”图形创意设计,是结合中国的古代传说的灵异神物,万兽之首“龙”的形状结合在一起。“龙”的形象图形为正形,数字“2000”的形为负形,正负形结合在一起共同表达了“迎接2000年-龙年”的含义。

2.含义同构设计

阿拉伯数字的含义同构是寻找与数字相同或相似的意义关系的形态,与数字造型形态融合在一起,通过他们之间的意义和关系来表达整个图形的语义。阿拉伯数字的含义同构通常体现在阿拉伯数字作为数字表达日期、特定节日、纪念日等,与这些数字相似或相关的形态相融合,借用各种形态来传达年份、节日或者纪念日等。

3.形式同构设计

阿拉伯数字的形式同构,是指把与阿拉伯数字含义不同的事物,利用视觉形态的相似因素,将其组合在一起,来表达较为抽象的概念。采用形式同构对阿拉伯数字进行图形创意,往往需要我们开拓自己的眼界和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思維。如何将两个具有完全不同含义的事物结合在一起,需要我们通过创造性思维对阿拉伯数字的“形”进行图形创意,它更加注重的是数字的“形”,以及数字的“形”与其他事物“形”的巧妙组合。图1.1《喜鼠百相》中获奖作品,成功的把鼠的形象和数字结合在一起。虽然两者在含义上没有任何的联想,但通过设计师主观的艺术创作,在数字“1、2、3、4、5、6、7、8、9、0”线条书写的形态中寻找到与小老鼠各种姿态的相似之处,两者巧妙的相互融合,各具神韵,用简洁的数字线条,构造了生动的鼠,简洁而丰富。

图1.1喜鼠百相

4.形义同构设计

阿拉伯数字“形义同构”,是把数字的含义同构和形义同构相结合综合表现的同构方法,往往比含义同构和形式同构更能表达图形语义。阿拉伯数字的形义同构重在寻找与阿拉伯数字“形”“义”相互融合的事物,这里的“义”大多是指数字代表的“年份、节日、纪念日、数学计算”等含义。怎么把“形”“义”完美的表现出来,需要我们对阿拉伯数字的“形”作重点剖析,前文中我们讲到了阿拉伯数字在“形”上可以与哪些形态相似,但是在进行形义同构图形创意时,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思维和想象思维,寻找与数字的相似之处---“形”“义”的相似,然后进行艺术表现。两者结合时,阿拉伯数字可以是辅助图形,也可以是主体图形。

5.“形”的替换设计

阿拉伯数字“形”的替换是指在保持阿拉伯数字基本特征或者是保持其他事物基本特征的前提下,将阿拉伯数字的局部用其他的相似的形象来替换,或者替换其他事物的局部,以此来产生新的视觉图形和图形含义。数字的元素替换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阿拉伯数字作为主体图形,寻找与其形相似的图形替换局部,另一种是其他图形作为主体,阿拉伯数字替换其局部。数字的元素替换要求我们在保持数字或其他事物整体特征的前提下,善于分解数字和其他事物的形体,并将其相似的形相结合。

6.“质”的替换设计

阿拉伯数字“质”的替换,是用不同材质肌理或者是内外部构造构成数字,脱离原材质的印象,也就是说数字的整体被不同的材质、肌理等元素所替换,但是还是保持数字固有的形状,并与替换材质的对象产生意义的关联。比如数字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与大自然的动物、植物、以及人类、生活用品等各类材质相结合。这样的图形创意往往可以带来不一样的视觉冲击力和视觉享受。

阿拉伯数字简洁的“线形”形态利用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具有很宽广的发展空间,当数字与其他事物形态结合在一起时,又被赋予了浓厚的艺术色彩。阿拉伯数字形、义上比较简洁,在整体上图形比较抽象,且有它固有的功能,所以阿拉伯数字在招贴设计传达信息中具有很大的优势。那么如何利用阿拉伯数字更加准确的传达招贴设计的主题,需要我们善于对阿拉伯数字以及与阿拉伯数字“形”“义”相关,或者与招贴设计主题相关的其他事物形态,进行分解、重组、再创造,最后形成新的能够准备传达招贴主题创意思想的图形语言。

参考文献:

[1]周芬芬,黄信初.浅谈图形创意中的同构手法[J].艺术科技,2014.

[2]林家阳.图形创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黑马.喜鼠百相[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李瑞

第3篇:从符号学看数字化广告文化的魅力彰显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成熟使我们正在进入消费社会时代,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消费社会中,人们对商品的消费已不仅仅停留在它的物质层面,意义消费日渐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广告由于赋予商品符号意义而成为文化的载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立足于数字化广告的符号本质、数字化广告内涵的演变,运用符号学的方法,从广告符号的特性与功能入手,对数字化广告文化的基本功能作了符号学分析,以期为广告文化研究建立一个具有一定操作性的理论。同时,本文着重强调广告借助文化的力量构建社会关系与主体价值的功能,它同时也是消费者认知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符号学;数字化广告;广告文化;文化

绪论

伴随着消费文化时代的到来,广告的各种知识、意义、和符号结构与整个社会和文化存在着更加密切的联系,无论是广告的內容、广告的形式还是广告的传播无不被包容在文化之中。广告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经济现象或商业行为,而是与人们的生活、思想、行为紧密连在一起的文化现象。广告与文化的关系不仅越来越密切,而且越来越显著。本文以符号学为理论分析工具,对广告文化的功能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 广告内涵的演变

从产品特点定位到品牌形象定位,再到心理定位,乃至文化心理沟通,是21世纪世界广告发展的这条主线所呈现的走势,明晰地反映了广告诉求重点的转移过程,显示了广告文化含量的逐步增加,以及文化品位的逐步提高。如今,文化附加值已成为广告诉求内容不可忽视的一个潮流,广告信息传播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经济和商业的范畴,其触觉已深深地进入大众的生活中,成为一种大众性的商业文化现象。文化在广告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分量,这种现象的出现有深刻的原因:

一是产品的同质化和价值的差异性。一般而言,广告传递信息内容的核心是消费者所能得到的实际利益和价值,消费心理由简单实用心理进入更深层面的整体的文化心理。广告必须创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使之成为某种文化意念、精神的象征。

其次,增加文化内涵是品牌消费时代的必然要求。品牌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既象征着产品的价值、特点、形象,同时又体现着消费者的要求、利益、感情、个性、价值观等。文化附加值的出现使广告内容获得了更多的文化支持与价值效应,使产品和消费者之间产生了一种最有效的互动,并在最大程度上使彼此增益,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广告内容最深刻、也是最富有现实意义的演变和进步,它使广告真正成了商业与人文结合的产物。

二、广告文化的基本功能

首先是经济功能。《广告教程》中广告的定义:现代意义上的广告,是指在现代发达的商业社会中,在大众传媒高度发展的背景下的一种付费的信息传播方式,其目的在于推广商品、观念和服务,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以达到广告主预期的目的。这个定义揭示了广告的一个重要特征:付费性。这表明广告首先是一种商业行为,是一种经济活动,它与其他经济活动一样具有投入产出的特征。

其次是社会功能。由于广告文化本身的文化性质和它的艺术表现魅力,必然会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对社会及其文化系统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三、符号学在广告中的应用

符号学最初是研究语言的,通俗地讲,它就是研究人类如何利用声音、手势、或把物体和行为结合起来去表达一定的意义。能够用于人类交流的声音、图形、手势、物体等等我们都可以称之为符号。因此符号学有一个基本的假设是:只要人类行为能够表达意义,这种行为就能够起到符号的作用。符号学可谓当代人文学科中的“显学”,作为跨学科的一大研究方法,符号学“正在成为当代社会人文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广告符号,同样地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在其研究中引入符号学将有助于我们破译其意义产生之谜。广告的基本功能在于通过大众媒体传播信息,因此它是一种典型的大众传播活动,其最终的目的在于提供信息,促成销售。任何一种传播活动都有符号的介入,广告本质上也是一种符号的活动,许多文化符号,如语言、文字、图像、形象、等文化符号大量出现在广告中,传达着特定的意义,而广告本身又是由一系列符号组合而成的更大文化符号,因此广告符号在传播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自然被推到了舞台的前言。

四、广告符号的特性与功能

(一)广告符号的识别、承诺与促销——通过广告来建立对企业及其产品的认识。消费者通过对符号的想象与联想“赋予个人化的含义或唤起特定的情绪或情感等心理,从而得到品牌形象带来的附加价值。”就连企业理念的表达也可以通过广告实现从抽象到具体的“图解”过程。

(二)广告符号的品牌联想与增值——我们已经知道对外部世界的符号化是人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能力。

(三)广告符号与社会关系、主体价值的建构——一般来说,产品品牌的象征意义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向外构建了社会象征意义,另一方面,向内则构建了自我身份,当消费者在对广告传播的品牌信息进行接受进而消费选择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一种文化逻辑的物化和消费者自我表现认同的过程。

所以商品除了其本身的价值外,还在其表象内的内涵义及社会意义中,建立起消费者的消费形象。反过来说,消费者去购买商品,买的是从商品中所反映的自我形象,以及凭借商品增加滋生的消费能力,并建构美丽的一种抽象概念。

结论

现代社会,随着广告活动的深入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文化在广告中的重要作用。从理论上对广告的文化功能进行深入探讨是有效地展开广告营销活动的利器。本文运用符号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广告的文化功能作了一些探讨。通过广告文化基本功能的符号学分析和广告利用文化建构社会关系与主体价值的论证,从理论上强化了文化意蕴在广告传达中的重要性。在广告中巧妙运用文化符号,可以使广告不再沦为低层次的营销功能,除了指定的销售任务,它可以使广告最大限度地发挥功效。

参考文献:

[1]陈月明 金涛   《文化广告学》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2年6月第1版

[2]赵恩芳 《现代广告文化学》 山东人们出版社 1998年8月第1版

[3]孟华 《符号表达原理》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9年12月第1版

[4][英] 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 译林出版社  2002年1月第2版

[5][美]  J.卡勒 《索绪尔》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年6月第1版

作者:陈玲

第4篇:数字符号拼搭

教学目标:

1、能利用火柴棒搭建数字、符号等。

2、激发学生玩火柴棒游戏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了解火柴棒可以搭建数字、图形和算式等。

师:火柴棒不仅可以摆成各种有趣的图形,还可以摆成算式,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增减或移动算式中的火柴棒,就可以使算式发生奇妙的变化。下面是用火柴棒摆成的,请你先仔细观察。

学生动手搭一搭

二、了解在去掉或添加或移动火柴棒后,数字或符号可以发生变化。 如果添加1根火柴棒,

我们所学的火柴棒摆算式的游戏就是利用了这些微妙的变化,去改变算式,使之符号题目的要求。

三、总结

第5篇:申论标题、标点符号、数字、公文的书写格式(全)

资料来源于网络,不保证资料真实性。

标点符号、数字、公文的书写格式

第一章:标点符号的书写格式

一、在申论中的写作格式(也就是在方格稿纸上的写作格式)

1、在横行书写的文稿中,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都占一个字的位臵,放在句末的右下角。这七种符号通常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因为这些符号表示语气的停顿,应该紧跟在一句话的末尾。如果一行的最后的一个格正好被文字占用了,那么这个标点就必须点标在紧靠文字的右下角。

2、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和后一半都各占一个字的位臵,它们的前一半可以放在一行的开头,但不出现在一行的末尾,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的开头。

3、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臵,可以放在一行的开头,也可以放在一行的末尾,但不可以把一个符号分成两段。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臵。这四种符号的位臵都写在行次中间。

4、着重号和专名号标在字的下边。

二、在长格稿纸上的书写要求。

1、直行书写时,标点符号的格式是这样的: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放在字的下方偏右,也占一个字的位臵。

2、破折号、省略号、连接号和间隔号放在字下居中。

3、引号改用『』和「」。括号的两部分分别放在被标明词语的上下。

4、着重号标在字的右侧。专名号标在字的左侧。哪些符号不该放在一行的开头和末了,直行书写和横行书写的规则是一样的。 资料来源于网络,不保证资料真实性。

第二章 数字的书写格式

一、数字用法的规定。

1.书写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如:21世纪90年代,公元前221年,1949年10月1日10时30分。

注意四点:①年份不能简写,如:1996年不能写作96年,1921—1971年不能写作1921—71年,“—”前的“年”可省;同一年某月至某月,前面的“月”可省;同月某日至某日,前面的“日”可省;某年月日至不同年月日,则“年”、“月”、“日”都不能省。

②星期几一律用汉字。如:星期五。

③农历和清代历史纪年用汉字。如:正月十五,丁丑年二〇〇八年四月十八日,太平天国庚申十年九月二十四日(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公元1860年11月2日)。

④中华民国纪年和日本年号纪年使用阿拉伯数字。如:民国38年昭和16年。

2.计数与计量(包括正负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比、约数等),使用阿拉伯数字。

注意四点:①不是出现在一组表示科学计量和统计意义数字中的一位数(

一、

二、……九)可以用汉字。

②4位和4位以上的数字,采用国际通行的三位分节法,节与节之间空半个阿拉伯数字的位臵。

③5位以上的数字,尾数零多的,可改写为以万、亿作单位的数,不能以百、千作单位,即不得阿拉伯数与汉字数混用。如:345000000公里,可写作3.45亿公里或34500万公里,但不能写作3亿4500万里或3亿4千5百万公里。

④一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多位数不能移行。

3.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应当使用汉字。如:一律十月革资料来源于网络,不保证资料真实性。

命,某部五连二排六班,“九五”期间,白发三千丈,十二分满意,实现“四化”五省市。

注意:表示序数的数字要用汉字。如:第三中学、七O三研究所。

4.邻近的两个数字(

一、二……九)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应当用汉字。如:三五天,十之八九,十五六岁,七八十种。

注意:连用的两个数之间表示概数时不能用顿号隔开。

5.引文标注中版次、卷次、页码,除古籍应与所据版本一致外,一般均使用阿拉伯数字。如: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1版,第493页。

二、数字书写规定:

1、一个阿拉伯数字占半个方字格

例如:2008年占3个格,20一个,08一个,年一个 50000占3个格,50一个,00一个,还有一个0也占一个格,这时就会有人把它跟前面两个0挤在一个格里面,那是不对的,最后的0也要占半个田字格,这时,数字已经写完,还空半个格,应该怎么办?正确的做法是空着,因为剩下的半个格写不开一个汉字了。

第三章 公文中标点符号的用法

一、标题中标点符号的用法

公文的标题,即一级标题的末尾,一般不加标点符号。公文内部的标题,即

二、三级标题的末尾,如果是居中标题,一般也不加标点符号;如果是缩两格标题,并且标有序号(如1.2.3,第一,第二,第三,),可以加句号。公文内部的段首题,即用公文自然段落的第一个句子所作的标题,其末尾可以加句号;如果不加句号,可以在段首题与其后的公资料来源于网络,不保证资料真实性。

文内容之间空一格。

公文标题的内部,除用书名号和引号外,尽量不用标点符号。例如: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一件公文的标题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民主法制维护安定团结保障改革和建设顺利进行的决定》,在“加强民主法制”和“维护安定团结”之后,没有用顿号。

公文标题中含有两个以上标题时,一般只用两个书名号。从外到内,第一个用双书名号,第二个用单书名号,第三个以后可不再用书名号。例如: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转发<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请示>的通知》的意见。这个公文标题内含有3个标题,即:中共中央关于转发《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请示》的通知、《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请示》、《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只用两个书名号。

在公文正文中出现的公文名称,如果使用全称,应加书名号。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如果使用简称可不加书名号。例如:宪法 。如果是草案,使用全称时,应将“草案”二字用括号括起,臵于公文名称之后、书名号之内,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草案)》;使用简称时,不加书名号和括号,例如:公司法草案。有时由于公文正文中出现的公文名称较长,而将制定机关在公文名称中略去(公文制定机关可以从公文中得知),这时,公文名称也应加书名号。例如:《关于授权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分别制定法规和规章在深圳经济特区实施的决定》,这个公文名称中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被省略了。

人民代表大会以外的公文标题的内部,也有用逗号的,并在标题末尾用问号等。例如:毛泽东一篇文章的标题:《“友资料来源于网络,不保证资料真实性。

谊”,还是侵略?》在人民代表大会公文中,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

二、呼语中标点符号的用法

讲话稿、报告稿等公文中,一般都使用呼语,例如:“各位代表”、“同志们”。在讲话稿、报告稿中第一次出现的呼语,要顶格写,末尾一般加冒号,有时也可以加叹号。第二次以后出现的呼语,要缩两格写,末尾可以用冒号,也可以用叹号。在段首的呼语,可以用冒号,可以用逗号,也可以用叹号。较长的呼语,末尾一般用冒号,内部用顿号或逗号。例如:①“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②彭真在日本国会演说的呼语:“尊敬的坂田道太议长阁下,尊敬的木村睦男议长阁下,尊敬的议员先生们,朋友们:”。

三、主送机关中标点符号的用法

公文(单指印发、而不在会议上口头报告、讲话的公文)一般都有主送机关。公文主送机关的末尾用冒号。涉及多个主送机关,其内部用顿号将其隔开。例如:“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内务司法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如果涉及不同的机关,而同一类机关又分为两个以上的机关,可分别用逗号、顿号将其隔开。例如:“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法工委:”。

四、结构层次序数中标点符号的用法

第一层“

一、

二、三……”,用顿号,例如:“

一、”、“

二、”、“

三、”;第二层“

(一)、

(二)、

(三)……”,用括号,例如:“

(一)”、“

(二)”、“

(三)”;第三层“1、2、3……”,用小圆实心点,例如:“1.”、“2.”、“3.”;第四层为“(1)、(2)、(3)、”,用括号,例如:“(1)”、“(2)”、“(3)”。在使用括号的层次序数,括号外不再加其他标点符号。

资料来源于网络,不保证资料真实性。

用“首先”、“其次”、“再次”表示顺序时,在“首先”、“其次”、“再次”之后分别用逗号。例如:“首先,”、“其次,”、“再次,”。用“第一”、“第二”、“第三”表示顺序时,在“第一”、“第二”、“第三”之后分别用逗号。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用“一是”、“二是”、“三是”表示顺序时,可在“一是”、“二是”、“三是”之后分别用逗号。例如:“一是,”、“二是,”、“三是,”。也可以不用标点符号,直接连接下文。用“甲”、“乙”、“丙”、“丁”表示顺序时,在“甲”、“乙”、“丙”、“丁”之后分别用顿号。例如:“甲、”,“乙、”,“丙、”,“丁、”。在“一方面”、“另一方面”之后,可以分别用逗号,也可以不用标点符号,直接连接下文。

五、句号的特殊用法

1、在一些公文的开头语和其他段落的最后用以提起下文的一句末尾,过去常用冒号,现在可以用句号。例如:“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个制度本身也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为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今后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向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报告)

2、在一个使用分号的句子内部,不可以用句号。如果必须用句号,后面的分号要改用句号。

六、逗号的特殊用法

1、如果在应该用顿号的并列短语的内部还有应用顿号的并列的词,这时在并列的短语之间用逗号。例如:全国人大代表,设区的市、自治州、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的代表,由下一级人大选举。

2、主语部分较长,在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用逗号。例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级人民代表大会、设区的市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乡级人民代表大会,都资料来源于网络,不保证资料真实性。

是国家权力机关。

3、句子的特殊成分,常常用逗号把它与别的成分隔开。例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修改宪法的职权。

4、在用“以及”、“和”连接的句子中,在“以及”、“和”之前可以用逗号。例如:①目前,县级人大常委会普遍设有办公室、代表联络室、法制室,以及财经、教科文卫、农业、城建等工作委员会。②人民也一定要能够自由地去支持政府,和有一切机会去影响政府的政策。(毛泽东语)

5、在×××说(指示、规定)之后,如果原文独立引用别人的话或文件的内容,用冒号。例如: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如果将别人的话或文件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用逗号。例如: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6、在一个中心词臵后的句子中,修饰这个中心词的、意思相对独立的短语之间,过去常用顿号,现在也可以用逗号。例如: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七、破折号的特殊用法

破折号的作用同括号的作用相近,都是表示文中的注释部分。通常比较重要的注释部分用破折号,比较不重要的注释部分,没有它也不影响句子意思的完整的,用括号。 资料来源于网络,不保证资料真实性。

申论的标题格式

一、文章标题在稿纸顶端居中书写,通常上、下各空一行。副标题加破折号在主标题文字下缩进2格。

二、主标题过长需回行,下一行也需要居中排列。如书写需加署名(包括单位和个人署名)、时间的讲话稿,署名、时间要在标题下依次居中书写,各占一行,与标题之间不空行,居中书写的空格数视具体;如写报告或其他或其他非讲话文书,署名、时间要在正文下空二至三行居右书写,署名与时间不空行。

三、公文中的主送机关,文件收阅的称谓,要在标题(或署名、时间)下空一行顶格书写,正文应紧接称谓下一行空两格书写,与称谓之间不空行,如需加小标题,也应空格书写,小标题的序号用汉字加顿号。

第6篇:《影像技术学》第二单元测验(造影检查-数字X线技术部分)

《影像技术学》第二单元测验(造影检查-数字X线技术部分) 班别:姓名:学号:分数:

一、 名词解释

1、 造影检查:

2、软X线摄影:

3、密度分辨力:

4、辉尽性荧光物质:

二、 选择题

1、 以下检查方法不属于直接引入对比剂方法的是

A、口服胆囊造影B、逆行肾盂造影C、子宫输卵管造影D、脑血管造影

2、下列碘过敏试验,相对可靠的是

A、静脉注射试验B、口服试验C、舌下试验D、皮内试验

3、下列不是通过肾排泄的是:

A、泛影葡胺B、胆影葡胺C、优维显D、伊索显

4、子宫输卵管造影的适应症是

A、不孕症B、确定输卵管阻塞原因和位置C、寻找子宫出血原因D、以上都是

5、大剂量静脉尿路造影对比剂量最大不应超过:

A、90mlB、100mlC、110mlD、120ml

6、子宫输卵管造影的禁忌症是:

A、子宫结核B、子宫肌瘤C、输卵管阻塞D、生殖器官急性炎症

7、胃十二指肠造影的适应症下列哪项不妥:

A、急性胃肠道出血B、胃溃疡C、胃癌D、慢性胃炎

8、高千伏X线摄影的管电压是:

A、50KVB、70kvC、90KVD、120kv

9、数字影像的主要优势不包括:

A、密度分辨力高B、空间分辨力高C、便于储存保管D、便于远程传输

10、影响像素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A、图像输出B、像素采样C、灰度量化D、标本分割

11、属于三维概念的是:

A、像素B、矩阵C、体素D、灰阶

12、SNR表示

A、分辨力B、信噪比C、对比度D、灰度值

13、下列哪项不属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A、对比度增强B、图像平滑技术C、图像锐化D、图像储存传输

14、不属于CR存储装置的是:

A、磁带B、磁光盘C、硬盘D、IP板

15、直接转换技术的DR应用的转换介质是:

A、碘化铯B、非晶硒C、非晶硅D、增感屏

三、简答题(可在试卷后面答题)

1、简要叙述常规法静脉尿路造影

2、简述胃十二指肠造影技术

3、简述CR成像原理

4、简述数字影像优缺点

第7篇:

上一篇:医院主要先进事迹下一篇:人教版六下数学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