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

2023-01-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 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 乐感, 语感, 情感的和谐统一。作为语文教师, 应该努力克服以往阅读教学中的弊端, 摒弃纷繁复杂的分析, 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 多让学生去读, 真正地发挥朗读的作用,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圆满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1 精心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营造愉快的、充满创造性的氛围, 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情趣。美学家王朝闻说:“朗读者的高明之处, 不只在于清晰、流利、悦耳的音和调, 主要在于他进入了文学作品所规定了的情景, 即他自己所体验而形成的入神的音调、颜面表情。”朗读是要用感情去读, 以情带声, 以声传情, 声情并茂。这种情来自于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所以我们要创设情景, 让学生有所体验, 从而形成入神的音调、颜面表情, 才能有良好的语感。创设朗读情景的方法很多, 可以采用挂图、幻灯、多媒体课件、录音、录像、编课本剧手段,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如教学《望庐山瀑布》和《绝句》这两首古诗时, 可以根据古诗内涵丰富, 意境优美的特点, 教学时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 播放课文范读录音等多种手段, 创设诗歌意境。在学生充分入境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和背诵, 感受诗中描绘的优美景色, 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为了表现古诗的节奏美、音韵美和语言美, 出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读后组织同学评议, 这样容易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 达到朗读的效果。

2 传授朗读的方法, 让学生学会朗读

只有教给了学生朗读的方法, 才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迁移类推的能力。初读, 读正确。要用普通话, 发音清楚响亮, 不读错字, 不丢字, 不添字, 不唱读, 不重复字句。再读, 读流利。反复吟咏, 熟能生巧, 熟读成诵。古人云:“三天不练手生, 三天不读口生。”读书, 读书, 贵在诵读, 不厌其烦, 朗朗吟诵。熟读, 才能知其义。品读, 有感情。咬文嚼字, 品味感悟。要把握作品感情基调, 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情感, 读出文章的轻重缓急, 读出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为此, 要善于抓住文章重点段落进行训练。课文的重点段落, 往往词语准确生动, 句子含义深刻, 意境深邃优美, 对表现文章中心作用很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句、段, 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通过对重点词、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 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把握, 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从而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

3 激情引导, 让学生“美读”

叶圣陶先生一向重视评议课中的美读。他指出:“所谓美读, 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 设身处地同, 激昂处还他个激昂, 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 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 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了, 无论兴趣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苏教版第六册的《荷花》一文, 运用美读教法, 非常合适。

在学生充分诵读, 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教师引入:“我”是这样看荷花的, 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 读读第二自然段课文。边读边想, 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再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 潜心品读美的语言, 随后组织汇报交流。

4 巧用评价, 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

学生在前进的路上遇到的成功或失败, 既可能成为沉重的负担, 也可能成为新的动力, 评价在这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评价时就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保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使学生乐读不疲。为此, 我们首先要善于发现学生朗读中的闪亮点。当学生的朗读不尽人意时, 教师可从其它方面给予鼓励诱导:“你很勇敢, 能在这么多老师面前读书!”你读得很认真, 声音响亮, 口齿清楚。“你一个地方也没读错, 一定是认真预习过了, 你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 真了不起!”“你能大胆举手, 这就是一大进步!”只要教师对学生满怀着期待与爱意, 总能从各个不同的学生身上找到值得表扬和鼓励的地方。而鼓励和表扬是伟大的教育法宝, 它们对学生无疑是一剂兴奋剂, 有了这种热情, 课堂上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其次评价要恰如其分。虽然肯定与表扬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与喜悦, 但教育心理学认为, 过分的表扬能滋长学生骄傲情绪。因此, 评价朗读要以事实为依据, 激发学生长久的内在的积极性, 善于发现值得鼓励的地方, 避免廉价的表扬, 不能毫无根据地“灌米汤”。那种一味地“你读得真好”, 会让学生摸不着边际, 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好, 为什么好。因此, 教师要有严谨审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充分肯定读得好的地方, 巧妙地指出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再次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 对于学生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一般是不成问题的, 困难的是在学生读得不流利、缺乏感情时,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另外, 教师评价学生的朗读时还要与以前的基础相比较, 要看到他自身的努力, 不断的进步, 并给予鼓励支持。

读者在真正领会到作者思想感情后, 要再现作者的全部思想感情, 也只有通过朗读。因此, 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反反复复地读, 忘情地读, 心无旁骛, 专心致志, 直到读得有滋有味, 如饮醇酒, 如啜芳茗, 通过诵读进入文章的洞天世界, 通过诵读, 领略言语的奇妙之处, 通过诵读, 咂出文章各种滋味。让我们的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吧。

摘要: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之一, 也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征。有效的朗读指导, 能使学生从中受感染, 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导学生,朗读

上一篇:血液生化检测各阶段质控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下一篇:公证公信力的维护与公证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