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的回忆

2022-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回忆的回忆

山林的回忆

火车、吉普车、森林小火车、步行。一九八三年六月,我与摄影师、美工师、制片主任为《北国红豆》采外景,日夜奔驰在大兴安岭林区。

象影片的主人公鲁雪枝一样,我第一次来到这里。

居民的木刻楞、板夹泥房子,桦木围的菜地篱笆,每家堆得比房还高的柈子堆,构成木的围墙、木的街巷、木的村镇;开着野罂粟和不知名小花的塔头甸子,草滩上闪亮的白桦;迷人的河湾,两岸夹着色泽斑驳的松、杨、桦林,河滩上印着一行行小动物神秘的足迹;小工队的帐篷和大通铺,原木树墩的桌、凳,大汽油桶改造的炉子,上工敲的钟用的是汽车轮芯;原始森林无际无涯,落叶、藓苔铺成厚厚的地被物象松软的海绵,踩下去时可没膝,林中空地上,交错着已经睡倒的老树,周围静谧得象是马上就会有小黑熊来这里攀援嬉戏;作业区伐木的喊山声、油锯声、树倒声混杂着集材车的轰鸣;繁忙的森铁站,小小的机车拖着载满长长原条的列车驶向贮木场;巨大的嘎仙洞,鲜卑人氏族生活的遗址……大兴安岭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新鲜的,都是深邃的肃穆的。现实生活的喧闹伴随着历史久远的回音,使人不禁发怀古之幽情,激起对人生宏观意义上的思考。

我每次拍片,导演构思自哪里开始,由什么触发,我说不清,但它总是到拍摄实地,当我象剧中人一样观察、谛听、感受之后才完成的。只有这时,剧本上的文字形象才在头脑中活起来,幻觉才有了实体,未来影片的视象才逐渐明晰。

《北国红豆》原著打动我的不只是山林的气息,不只是北国的风情,还有作品透射出的思想魅力和美学价值。

女主人公鲁雪枝由故乡投奔到大兴安岭姐姐家,中学毕业成了林业工人。在劳动中与伐木工房根柱相爱。姐夫陆民子却要她嫁给一个有些权势的干部。恶势力的威压没能使她屈服,未婚夫的怯懦、退让却使她寒心以至于投河自尽。幸而被团委书记江有林救起。江启迪她正视人生、勇于拚搏,并挺身而出为他们打官司。斗争胜利了,结婚前夕,雪枝却越来越清楚地感到与根柱思想上的距离,但囿于传统的道德观念,决心以身相许。根柱不愿把喜酒变为苦酒,向江有林诉说自己的苦闷,江鼓励他要不断净化、造就自己,“为了她把自己变得更好”。

这是个爱情的故事。鲁雪枝身上有着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许多妇女形象的影子。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对实现理想义无反顾的搏斗精神。“为了自由”,鲁雪枝第一次作文中通篇只写下这四个字,这是她思想的起点,也昭示出影片的反封建的思想内涵。我不怀疑拍摄这样一部影片,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仍会有它的现实意义。甚至在今后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反封建的主题仍将存在下去,需要文艺作品从不同角度去表现。

这不仅是个爱情的故事。鲁雪枝的爱,没有止步于男女之间的情爱,而是要博大得多,深刻得多。

她是自然之子,对山林怀着深深的眷恋。初次踏进原始森林,她的心就被震慑了,象游子找到归宿,从心底呼唤着:“你们可等了我不少时候了!”此后,她的欢乐,她的痛苦,她的思念,也总系于森林。山林大地是她生命寄托的所在,也是她心中的圣殿。

她热爱集体劳动,只有在这中间才体味到生存的价值。在小工队做饭、凿冰、烧地火龙,这些最粗笨的活,她也干得那样起劲,那样乐在其中。她也伐过树,这艰苦危险的工作,使她感到豪迈,感到人的力量,人是自然的主宰。

她并不满足于获得小家庭的幸福。随着斗争的发展,她开始把对爱情的追求与对人生真谛的思索联系在一起,与人的彻底解放联系在一起。她为了婚姻自主,被剥夺了工作、户口,成了“黑人”。即使在困境中,她也不愿象根柱娘那样,“守着根柱,守着他爹的坟,守着几畦园子几间房”过一辈子;不愿象根柱那样为了过日子,憋屈地与陆民子求和。与其那样活着,她宁肯死去。根柱母子对她的爱是真诚的、温馨的,但天地毕竟是太狭隘了,不足以慰藉她的心。曾经沧海难为水,她绝不会再踩着先人旧足迹去做旧式的家庭妇女。江有林在鲜卑族发祥的古洞穴中对她讲述的人类前行的历史;她自己在斗争途程中拚搏而迸溅出的火花照亮了她的人生,使她认识了自己的使命:“人是最值得自豪的,活着就应当一搏!”江有林为了她和根柱,“为了林子里的青年争一份自由,争一份幸福”,不顾小人的算计,不顾枪弹的威胁去斗,去拚,这种行为本身更胜过言词,使她的心灵震撼了,使她的认识升华了。她苦苦思索的“人究竟是什么玩艺儿,活着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哲学命题,找到了最朴素的答案。

当她历尽坎坷,终于争得同根柱结合的权利的时候,她痛苦地感到自己与根柱精神上的距离。就是这个根柱,她曾为他死过;就是这个根柱,对她恩重如山;就是这个根柱同她的婚姻,造成轩然大波,是江有林和同志们奔走呼号才争得了胜利。然而,这真是她向往的幸福和生活的归宿吗?她情绪上的不安和骚动,并不是见异思迁,忘恩负义。她并不是去追求哪一个人,而是在精神上有一种更高的渴望。雪枝陷入了极度的痛苦和矛盾中。这矛盾,源自旧的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也是她对新的、更博大、更庄严的人生探求的继续。

根柱毕竟是善良的。新时代的观念对他不会没有影响,他终于从痛苦中重新认识了自己。他知道,两人的距离应该由自己去缩短,他要把自己变得更好:“什么时候变得更好,什么时候再跟她结婚。”

影片结尾这个波澜,我是很珍爱的。它在这类故事通常画句号的地方,添上了个问号。在以往女主人公止步的地方,安排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起点。它多少透视出人生的复杂,赋予这个传统的道德题材以时代的印记。正是这个波澜给影片带来了新意,深化了主题。

人要在斗争中不断解放自己,净化自己,造就自己,不断奋发,不断进取。人类历史就是这样走过来的,社会主义的今天更为这种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这就是我通过影片想告诉观众的,也正是它激励着我到遥远的北国山林去拍摄这部影片。

这部影片,在情节结构上,基本采用传统的方式来写鲁雪枝的命运。但是我们又不追求情节的完整。有的地方,不按部就班地展开,不环环紧扣,有意造成情节的跳跃。只要情节前后的发展,符合人物性格,符合生活逻辑,这些空白依靠观众的想象力是完全可以填充上的。比如,陆民子如何走后门,使雪枝能在林业中学插班;陆民子又如何与人勾结,剥夺了雪枝的工作和户口,这些都略去不表。但是观众知道陆民子地位不高,能量却不小,靠着他的豪气和猎物结交广泛,在本地搞些小手脚不成问题。观众的补想往往比正面去写要丰富合理。况且,我们创作的兴趣不在陆民子如何耍手腕上,而在于这些手腕的结果:鲁雪枝这个大插班生在师生面前的尴尬处境;鲁雪枝成了“黑人”以后的遭遇。最后,陆民子与江有林到省里如何打官司,也暗场处理。因为陆与江两强相遇,谁胜谁负,在雪原一场早已有了明确的预示。电影是省略法的艺术。这种结构上的省略,使影片更为简洁,在叙述上具有一定的现代感,以便把笔墨留在我们所需要的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感情的渲染上。

这是个具有一定戏剧性的故事。在处理时,我们又不处处追求戏剧化,常用白描手法插入些生活即景,表现一系列富于浓厚生活气息的事件和动作。如初进原始森林;雪枝在小工队做饭、凿冰、烧地火龙;女帐篷晚上的时装展览……这些片断不着重于戏剧性情节的推进,而是通过细节的刻画,生活气氛的渲染来展示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心理。我是想通过这些描写为这部戏剧性的影片增添些平易感和可信性。

影片结尾,对雪枝的婚姻做了开放性的处理。人物命运的结局,只有未来才能回答。现代的观众越来越喜欢思考和幻想了,没有必要给观众端上那种现成的答案,那种不经过玩味就可以理解的东西。

人物始终是我们创作的注意中心,在文学剧本提供的基础上,我们尽力赋予他们性格化的动作。

比如,鲁雪枝出场,剧本写她坐在火车上,手抓住座位里面的包袱,脚不时触着座位下面的铺盖卷,默默地看着窗外,她连对座江有林的问话都未听到。这种静态的描写,固然也能表现这个农村姑娘第一次出远门的情态。但是动作性不强,特别对她倔强生愣的性格刻画不够生动。拍摄时改为:她专注地望着车窗外的秋色,双手紧紧抓住膝上的铺盖卷。行李不断碰撞对面正在看书的江有林,江只得放下书,拿她的行李。她回头警觉地夺回行李,推开江的手,瞪着江。江笑笑,把行李举到行李架上,她这才明白,可又不放心地站到座上,把行李挪近自己,然后拍拍手上的土,雄视着四周乘客的反应,再坐下,连江的问话也没听到。这样处理,她与江有了纠葛,不仅表现了她第一次出远门的紧张心情,从她愣愣坷坷的态度中也展示了她骨子里的刚硬。我希望她一亮相,无须开口,就能给观众留下鲜明印象。

二十来岁的雪枝,到初二插班,象羊群里的骆驼。同桌男生在黑板上画漫画嘲笑她。老师追问此事,大家还一阵阵哄笑,使她羞惭得抬不起头。我们没让她一味忍让下去,拍摄时,添了一小段戏。当同桌男生趁老师写作文题,用胳膊肘拐她,再次挑衅时,她竟以同样的方式回击了,男生还没愣过神,她又狠狠拧了他一把,让他知道知道厉害。观众从这个细节会感到,雪枝即使在不利的情势下也不屈服于任何压力的个性和她身上未脱尽的稚气。

插班第一天,雪枝受到嘲弄,作文得了零分,回家又遭姐夫莫落。她决心争一口气,拿下毕业证书。文学剧本写了几节戏:她晚上边熬猪食边念书;深夜,打着瞌睡仍在苦读;清晨,喂鸡喂猪,顾不上吃饭就跑去上学;放学后,仍在教室专心做功课,误把橡皮当干粮,塞进嘴里还未发觉。这些戏,篇幅不短,比较一般化,缺少性格色彩。拍摄时,改为一节戏:夜,陆家院落,窗内透出灯光,传出雪枝读英语声。灶间,雪枝坐在锅台前熬猪食,膝上放着书。她一会闭眼背诵,一会用手指在膝上拼写,发音中搀着不和谐的河北地方腔调。里屋,姐姐从被窝翻身坐起,隔窗叫她早睡,明早还要上学。雪枝摇手示意不要打岔,继续背着英语单词。姐姐又催促,雪枝不耐烦地挥手打断她:“哎呀,误不了!我把明天的猪食熬出来。”说完又使劲地背起来。里屋,姐姐对陆民子说:“他爹,别和雪枝一般见识,那丫头从小就是个硬脾气。”陆赞赏地:“要想在这地方混出个人样儿来,全凭一股子刚硬,老妹子行呵。”院落,窗口透出灯光,继续传出雪枝读英语声。这样改,篇幅精炼;边熬猪食边读书,写出她寄人篱下的特殊境遇;她喝斥姐姐,表现出姐妹关系的亲密和她读书心切;读英语的憨态,富有喜剧性地写出她的朴实、要强、急躁;连她这样一个乡下姑娘都在读英语,也传达出时代气息;这一切再加上陆民子对她的评价,使观众相信她一定能完成学业。下场接毕业证书特写,并通过她已在打点行装的细节,说明她已准备进林场当工人,就令人信服了。

文学剧本中,雪枝与根柱恋爱之后,有一场“林中法庭”的戏。雪枝坐在扁担上,小工队的姑娘们坐在木头堆上审问她同根柱的关系。雪枝实话实说,比她们预料的还坦率。这场的台词是性格化的,调度是风格化的。但我总觉得这样处理缺了点什么。拍摄时,改为姑娘们在营地整理内务,洗衣服,晒被子,擦皮鞋,整理衣箱,大家一边干活一边问,雪枝一边答话一边取出缎子面的皮袄,这是根柱娘送她的聘礼。她欣喜地用炕帚扫扫皮袄面子,翻检着皮毛,甚至毫不羞涩而充满自信地穿上缎子皮袄走来走去,惹得姑娘们越发羡慕,最后,她竟乐不可支地学着姑娘们在帐篷里时装表演的步态、语调,挎上皮包扭搭起来,使得这些“审判官”们更是目瞪口呆。这时,小伙子们又拥来,欢叫着选鲁雪枝当青年突击手,更加热闹了。这场戏着力表现大森林的陶冶使雪枝美丽了,聪明了,充满了幸福感和自立精神,由姑娘们看不起的粗使丫头变成了实际上的精神领袖。这一深刻的变化把雪枝在小工队的生活,推向欢乐的高潮。此后,她面临的将是一连串的厄运。

影片后半部,雪枝由于境遇和心情的变化,对人生的思考多了,性格逐渐内向。但是,她的倔强并未减弱。她的跳河,就是不甘屈辱的烈女子的行动。在山洞一场,我们也强化了她这种性格特征。文学剧本写江有林在她投河的山洞讲完这里祖先的历史,说:“人哪,是值得自豪的,活着,是应该一搏的。”雪枝仰脸笑了:“你怎么不早说呀,早说我就不打这儿跳下去了。”江放心地笑了:“那你打算从这儿飞起来吗?”雪枝舒展双臂对着太阳:“你当我不想呵!”二人身影沐浴在如血的夕阳中。我觉得这段戏游离了雪枝的性格;当场醒悟,变化太快,不可信;双臂伸向太阳的语言和动作,也不是她表达激情的方式。我们考虑再三,山洞的历史,当然应该作用到她身上,但以她的知识水准和当时的心境,又不能立即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对江的宏论,她感到隔靴搔痒,不耐烦。最后,还得让江用最直白的语言把她点醒。拍摄时改为:江讲洞的历史时,雪枝就另怀心事,不明白安嘎拉气祖先的业绩与自己有何相干?江讲完历史问她:“你听懂了没有?”她突然提起行李说:“江老师,我该走了。”江拦住她:“你别小看这山洞,这是奇迹呵!”雪枝抢白地:“奇迹,和我有什么关系?”提着行李急步走去。江追着,说:“怎么没关系?其实我们本身就是奇迹。安嘎拉气的老祖宗们将他们一千五百年前的祝愿,凿在这石壁上,愿子子孙孙富禄永延。你怎么能自己毁掉自己呢?”听到这儿,雪枝才停步。江说:“你还没悟出来吗?人,是最值得自豪的,活着,就应当一搏!可你呢?”雪枝被问住了,她直瞪瞪地望着他。江说:“死算什么能耐?走又算什么能耐?你要走,你走吧!”他气呼呼地扭身不理雪枝,等她走。雪枝反而不走了,一屁股坐到行李卷上,抬头望着他,等他说下去。我觉得,这样,写了她的倔强,也写了她思想开始变化。戏并未演到结束,她坐下来,打算认真地听了,这就够了。江肯定对她还有番开导,那将是幕后的事。

山洞这场戏对揭示与拓展影片的思想内涵是很重要的。我们是在嘎仙洞实地拍摄的。山洞巨大深邃,洞壁上刻着鲜卑族建立北魏王朝后,派中书侍郎回到这里祭祖的祝文。鲜卑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族。一千五百年前,这个在大兴安岭丛山密林中诞生的民族,统一了黄河流域,建立了北魏王朝,为后来出现的隋唐统一,形成光耀世界的盛唐文化创造了历史前提。采景时,我一走进这个山洞,立即有种崇高、宏伟的感怀,仿佛看到了历史长河的源头。洞里有几块巨石,象是原始人的火塘,洞顶被烟熏黑,洞口高大,能泻进很深的阳光,但洞底幽黯,需举火照明。我想,人类就是不断进击,不断奋斗,从洞穴走向文明的。这种历史的诗情不正能激励今天的人们吗?拍摄时,我们用了很多大远景,显示洞与人的比例之大。在山洞这场戏中,运用了火堆、火把,一来因为要看清壁上的祝文的确需要燃火,同时也想在讲这段历史时,借火光、热流,造成古代穴居生活时的意味,产生一种悠远的历史感。

大兴安岭的自然环境,对于影片来说,不仅是事件发生的地点。它以它的淳朴、雄伟和瑰丽,引起人们的遐思,为影片增添了诗情和哲理。

发生在森林中的戏并不多,只有三场。

雪枝初进森林一场,拍摄时,我们由秋季改为夏季,为的是表现夏林的郁郁葱葱,表现它的生命力。选的是大兴安岭最主要的树种——落叶松林。它树干不粗,却高耸挺拔。为了表现树的高,我们寻找到一个通常很难得到的视点,设计了雪枝仰视树冠的镜头。先拍她举目仰视的近景。下面是一个主客观衔接的镜头,摄影机在树半腰仰摇树冠的特写,代表她的视线,然后机器顺着高高的树干俯摇下来成远景,看到地面上她象一个小红点。为了展示森林的深广无垠,我们用卡车做参照物,用广角镜头从百米外摇摄林中公路上行驶的卡车,前景是无数划过的树干,卡车象儿童玩具一样在林中行驶。这个镜头做为这场戏的第一个镜头,既表现了雪枝一伙知青乘坐卡车驶来,又展现了森林的无际。

江有林看望伐木工一场,我们选在林中的河湾处,男工们正在午间休息。周围是高高的青翠欲滴的落叶松,河中横着的倒木,成了天然的独木桥。大兴安岭河多,河水象血脉一样滋养着森林大地,我们在影片中多处拍摄了河湾。

伐木是重点场次,可是冬季的落叶松象枯树,很难看。为了拍好这场戏,摄制组由大兴安岭的内蒙境内转移到黑龙江的加格达奇。“加格达奇”是鄂温克语,意思是有樟子松的地方。樟子松,当地又叫它美人松,铁枝铜干,墨绿的枝叶,黄褐的树干,到了冰封雪飘的季节更显得傲岸、雄伟、葱郁。这里是大兴安岭的主峰,山陡,每天拍摄要蹚着积雪爬很长一段山路。在这场戏中,我们运用对比的方法表现树之高大,反衬人的力量。如镜头从树干半腰,透过墨绿的松枝前景俯视根柱、雪枝在积雪的大森林中伐树,还从他们伐倒在地的树冠顺着树干拍摄他们站在树根茬口边的大远景,前者,未伐倒的树,以其躯干的高大,后者,已伐倒的树,以其躯干的粗壮,从视觉上对比出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然而,正是他们伐倒了这样的参天大树。这就是人和自然力之间的辩证法。自然力是威严的、有时是可怖的,而人却是它的主宰。在林区的生活总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这点。这场中,我们共用七十五个镜头,还用了各种音响:喊山声、油锯声、茬口断裂声、树倒声、压支杆声、集材车声……组成一个劳动的乐章。特别运用了画外的喊山、油锯、树倒声,扩展了画面的空间,不只是一般地表现森林之大,劳动的此起彼伏,尤其当“大树坐垫”解除后,吓傻了的雪枝还紧张地盯着伐倒的大树,这时,传来伙伴们悠远的喊山声,她才突然还了魂,后怕起来,跌坐在雪地嚎啕大哭。如果没有这种画外声响,她的戏剧性的情绪转换就没有触媒和契机,在表演上也就无法完成这个性格化的动作。在这之前,我们还增添了根柱、雪枝喊山的戏,表现根柱在女孩子面前的不自在和雪枝第一次参加伐木的亢奋。为劳动增加了情趣,也为他们爱情的产生做了铺垫。

林场小工队的营地,我们选在一条河岸的乎坡上。临时搭起三座帐篷和木板厨房,面对着S形的河湾、远山和辽阔的草滩。背靠的山坡上是一片白桦林。在这里发生过很多戏。我们认为最关键的是要处理好雪枝被迫离营地这场戏。这是她对这里最后的一瞥,也是最深情的一瞥。如何传达出一腔愁绪?我们想起了“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词句,把这场戏处理在一片秋色之中。我们用大远景拍雪枝与根柱扛着行李在往日出工的路上默默地走着,前景,金黄的桦叶在风中抖动;用大远景拍雪枝背身伫立在岸边,凝望营地;再表现雪枝深情地用手摩挲着牙格达的秋实——北国红豆。我们还处理她躲避着根柱,泪光莹莹,无语凝噎,根柱越劝慰她,她越忍不住痛哭地跑去。秋色绚丽,即将逝去,就象她青春的年华,就象她在这里度过的美好的时日。雪枝此刻心中翻腾的和观众感应的,都包容在这一片秋色之中了。

雪枝被迫离开林场,心情是悲凉的。河滩与根柱娘洗衣服一场,我们用环境的寂寥和空旷来烘托她的这种心境。一泓笼罩寒烟的秋水,横斜着几根被遗忘了的捕鱼木栅,岸边杂树丛中一座孤坟埋葬着根柱爹——老一辈的伐木工。河水声夹杂着秋虫和水鸟的鸣叫。她们一边洗衣服一边谈着。河湾不仅提供了造型的因素,在人物心理上,流逝的河水很容易唤起对往事的忆念。根柱娘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劝慰着雪枝,雪枝却思念着小工队,她宁肯象根柱爹一样老死林下,也不愿当个只会居家过日子的新媳妇。这里,谈话是家常式的,劳动是琐屑的,可是,涉及的却是两种人生观的分歧。

雪枝被逼投河,江有林救起她,义愤填膺地去质问陆民子,陆正在门口劈柈子。对于陆民子的生活环境,我们经过很多观察和比较,最后才选定在小镇的一个角落。泥泞坑洼的路面。板夹泥的房子,风门上钉着脏得说不清颜色的破毛毡。松木篱笆内几垅土豆,秧子已被霜打蔫了。院里堆着房一样高的柈子堆,拥塞着木板搭的鸡窝、猪圈、小仓房,风吹雨淋,木板已经黝黑,显得零乱、肮脏。四周竟没有一棵树!看得出主人生活得很实惠,却没有美,就连他蜗居的外壳,都是他生活哲学的强烈辐射。江有林斥责陆民子这场戏,共十一个镜头,我们用了五个角度的大全景展示陆生活的环境,把陆和他活动的天地做为统一的整体来表现。陆民子是老一辈林业工人中的痞子,他是吃林子的,给林子带来的是掠夺性的开发,没有任何抚育更新。这也是他对生活的态度。他闯荡江湖,强蛮、豪爽,却又很势利。他陶醉和固守着好不容易打开的小天地。在这场,他的粗俗是以一种坚利的铠甲武装起来的。在它面前,崇高有时也会显得稚拙、可笑。在陆民子的谎言煽惑下,江对雪枝也半信半疑起来,最后竟掩面而逃了。周围起哄的不明真相的群众,是陆民子形象的外延,共同造成一种舆论,一种愚昧的黑暗。雪枝、江有林抗争的不是一个恶人,而是一种势力,一种物化了的旧习俗、旧观念。

拍摄期间,我们曾住在萨河林场,出门就是山林。一天夜里,月色清冷,宁静的山林之中浮动着一抹山岚,飘渺虚幻,使得山林变得那样深邃而神秘。我当即想到,雪枝到江有林宿舍窗前一场,就该是这个意境。江有林受了陆民子的蛊惑,对雪枝的婚事撒手不管了。雪枝只有离开大兴安岭回老家去。临行前,怀着一腔怨恨找江有林谈到自己的清白,谈到江的轻信,最后含着泪问道:“人到底算什么玩艺儿,活着到底是怎么回事?”说完,茫然痛苦地走了。江有林震惊地呆在那儿。这堂景是内景,烟火组的同志摸索了几天在宿舍外的松林之间放上了一道山岚。拍摄时,我们又想到范仲淹的词“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我们吹落树上的枯叶,雪枝踏着坠叶从夜雾的松林中走来,又走去。这种景象,这种音响,给这场戏平添了一种惆怅和迷茫的情调,这正吻合两个剧中人物的心境。

结婚前夕,雪枝情绪的变化,引起根柱的疑惑和痛苦,他找江有林诉说。这场戏文学剧本规定在礼堂,有人认为改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二人恳谈更相宜。我的感觉恰恰相反,需要把这场戏推到一个动乱的背景上才能收到预期效果。拍摄时,改在森铁站。不仅因为森铁车站从直观上具有林区的特点,而且这里的繁忙和嘈杂,从视觉和听觉上都有助于这场戏的展开。这里,原条车在行驶,运送一批批打火队员的森林小火车也一列列开过。站台和列车上还堆满了待命出发的打火队员。汽笛声、机车声、呼叫声、谈话声一片喧闹。在这种气氛中,根柱找江有林诉说,更显得事态严重和心情的急迫、焦虑。前景、后景驶过的列车及走动的人群造成视觉上的动荡和不安定,也正符合人物的心绪。还有一点,由这个环境跳到根柱回叙那夜雪枝找他的戏,(雪枝象梦游者一样神秘地走到根柱炕边,说:“你快要了我吧,要不你就后悔了。”)更能对比出那夜的静谧和情绪的异常。这场戏选在森铁站,还有更深一层的含意:个人的痛苦在生活的热潮面前是渺小的,个人也只有投身到生活的热潮中熔铸自己,才能摆脱痛苦,得到净化。具体地说,根柱也只有跟上生活前进的步伐,才能“把自己变得更好”。不是吗,当他感悟到这点时,不是急切地要求一起去扑灭山火吗?

《北国红豆》的创作已经完结了,它留给我无数的遐想和美好的回忆,也留下了许多无法弥补的遗憾。

我想,只要自己把根深扎在泥土中,象大兴安岭的落叶松一样,虽年轮细密,生长极慢,但吮吸大地的乳汁,总会慢慢长大起来。

一九八四,十,三十一

作者:王好为

第2篇:疫情之下的回忆

摘 要:很多人都喜欢拿这次的新冠肺炎跟非典作比较,大家看到的是生命的危机,而刘强东看到了电商的机遇;阿里全员隔离,马云看到了面向个人的网络零售需求,创立了淘宝。由于不敢出门、不能出门,在这次疫情中,线上购物的比重明显增加了。实体店将变成“体验”的场所,但是阿里从O2O的生鲜超市,到开记忆店、开体验式商场;京东的便利店全国开花电商巨头不断加码实体商业,即使是在这次疫情之下,实体店也不会轻易倒下。所有的线上商业,都需要线下的实体店为它赋能。

关键词:疫情之下;回忆;生活体验馆

一、引言

我们永远不会预知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是当下还有健康、当下还可以和家人相聚,实在是令人感恩的事情,珍视平凡的生活和亲人。遵守规则,保护自然,敬畏自然!珍爱生命,珍爱大自然,遵守生而為人的责任,陪伴家人,勇敢前行。因为疫情有了大量的时间思考生活中被忽略的一部分,其中第一点就是饮食方面不可以追求那些超越底线的食物,因为你不知道你吃下去的东西是不是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除了给我们身体健康上最大的警示外,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需要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

二、生活体验馆的作用

因为疫情有了大量的时间思考生活中被忽略的一部分,其中第一点就是饮食方面不可以追求那些超越底线的食物,因为不知道吃下去的东西是不是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除了给身体健康上最大的警示外,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需要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在浮华的世界,需要怎样的身体力行来做出表率。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和家人如何面对。面对他人的困难,我如何处理。面对生死抉择,什么最重要。信心,盼望,爱,是生命最重要的课题。

博物馆展陈的交互性体验注重文化与艺术价值传播的同时关注参观者体验感,作为一种新兴的展陈方式,交互性展陈内容与形式的并存、技术美与艺术美的交相融合的特点将传统的博物馆展陈中注入新鲜活力,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讨。在新技术不断出现的未来发展中,结合现有的展陈技术与形式,探索新的体验模式,形成动静结合、与观者产生互动、兼具心理与记忆特征的现代化展陈方式。

三、生活体验馆的特点

5G技术将引爆智能设备,将使新零售爆发前所未有的潜能。通过互联网快速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和通信,给所有的“货”插上智能的翅膀、智慧的头脑。零售业推广不再局限于人与商铺的互动或人与人的互动,更是人与智能设备的互动,也减少诸如疫情非常时期的人与人的交叉接触。

物联网技术应用优势明显。目前物联网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尤其是零售领域,它可以为零售商提供非常时期比较明显的竞争优势,有效保障民生。零售行业在借助物联网技术将相应的设备进行连通后,传统的商超便利店可以进一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以此打造无人或少人零售新模式,少跟外部接触。比如利用物联网传感器技术,打造智能货架,在客户与商品接触中,传感器可以知晓客户的行为,并且在货架上的屏幕中介绍客户感兴趣的商品,减少了人与人的接触。

四、生活体验馆的必要发展

生活体验馆体验营销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的消费者去感受记忆的感觉,营销理念也是突破旅游的“第三空间”,增加了与记忆师互动的环节,让进店的消费者不是将记忆体验馆当作成一个办公场所,而是真正的想去用心品味一杯记忆带来精神上的回忆。怎么样在这个基础上再提高客户的体验度和参与度,也是生活体验在未来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生活体验馆凭借独一无二的营销理念,像一匹黑马一样出现在市场上,吸引了无数关注。但是,体验营销和产品包装特色是很容易被模仿,被复制的。所以一旦打入市场后,就要确立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以品牌文化底蕴取胜。品牌不单单只是一个符号标志,而是一个能代表产品质量,品牌历史,品牌服务等相关信息的载体,品牌更多的是为达到消费者更高层次的需求。就像现在很多消费者会在买饮料的时候会选择可乐和雪碧,买电视的时候去海信的柜台,品牌核心竞争力会在不经意间改变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意识。在实施怀体验销的过程中,应将品牌内涵与营销活动融为一个整体。所以本文首先确立体验营销的概念特征和类型,并通过分析生活体验馆体验营销的成功及不足,针对相关问题提供了意见与建议,希望对企业今后的发展有所帮助。

五、结语

时间如白驹过隙,在市场上有琳琅满目的商品让消费者目不暇接,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与众不同的体验营销模式才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企业自己的品牌形象和文化也能经久不衰。以生活体验馆为例,指出了记忆体验馆的体验和记忆,发现对于生活体验馆来讲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目前成功的生活体验馆为例,剖析我国目前生活体验馆的发展是普遍低下的,不能找到合适自己的模式去实行,是行业所要深思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第二,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和国外的资料发现,结合我国实际并且阅读相关资料,分析得出有针对性的体验营销策略建议,制定相关的记忆体验馆体验的营销策略,建议可以从思考体验、感官体验、行动体验、关联体验等角度入手。

最后,关于体验营销的概念与实证资料希望能给生活体验馆或是其他希望在未来企业发展道路上运用体验营销的企业有些许帮助或是借鉴,那便是极好的。

指导教师:吴比。

作者简介:

吴比:(1986—)女,汉族,吉林省辽源市人 职务:沈阳化工大学环境设计专业教师 职称:讲师,学历:鲁迅美术学院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徐琪:(1999—)女 汉族 江苏省扬州市人 辽宁省沈阳化工大学2017级环境设计专业在读本科生。

作者:吴比 徐琪

第3篇:回忆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葛叔平,去世12年了,他为国防科研奋力拼搏的身影,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父亲1921年出生于上海的一个工人家庭,小学毕业后因生活困难,先当学徒,后到 天马电影公司管道具。工作中他对电影录音设备发生了兴趣,为了彻底了解录音机的原理,他不仅自学中学课程,而且到大学旁听机电系课程,掌握了电子设备的性能。抗日战争时期帮助新四军修理电台,在送往指定地点时被日本宪兵抓捕,他坚持说,自己只是收了钱送东西。日本鬼子把他关了一周,抓不到把柄就释放了。抗战胜利后,他按照地下党的指示考入了中国航空公司,担任了电气工程师,负责飞机通信设备的检修。解放战争时期,我们有些东西需要从香港购买,地下党给他的任务是将金条放置在民航机上的检修孔里,到香港后由专人取走。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企图不给新中国留下任何技术干部,逼迫父亲离开大陆,甚至派特务上门,把手枪掏出来进行威胁。父亲根据上海地下党组织的安排,用種种借口进行拖延,坚持不离开大陆,迎接了上海的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

1949年5月27日,上海刚解放,党组织立即根据父亲的专长将他安排到第23兵工厂工作,后又到华东军区兵工厂。新中国成立后父亲被调到人民解放军总参通信兵部研究所。国防科委一成立,父亲先被调到国防科委第五研究院,后又调到第十研究院,从事国防尖端科研工作,一直到离休。

1949年8月到1950年5月,为了解决部队的海上通讯问题,父亲克服了解放初期器材缺、加工设备少的种种困难,和其他同志一起研制出了第一代我军海上通信设备,为解放舟山群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抗美援朝战争中,随着我军大规模战役的展开,为了解决各部队间的通信联络,在父亲的主持参与下,研制出了我军自己的新一代短波步话机和坦克通信电台。那时我上小学,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经常看到父亲课题组的叔叔、阿姨分成两组,开着吉普车在公路上朝相反的方向行驶,并且在车内不停地呼叫,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在测试电台的通信距离和性能。抗美援朝结束后,他们中间不少人到家里看望父亲,说起自己研制的电台在朝鲜战场的使用情况时,都是眉飞色舞,一脸的兴奋。由于父亲领导的课题组研制的电台,保证了我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通讯,父亲立了三等功。

父亲曾跟我说,在50年代中期,国民党凭借空军优势,经常派飞机对大陆进行侦查和骚扰。由于我们的侦查、监听设备落后,往往是敌机临空了才能发现,非常被动,为此我国请求苏联帮助。可是苏联的设备运来后,他们对我们实行技术封锁,只让我们的技术人员干体力活,根本不让我们操作。鉴于这种情况,总参下决心自己研制,当时在通信兵部研究所工作的父亲作为课题组长接受了这个任务。父亲主持并参与了为沿海边防空军研制的高频及超高频多路通信和侦察电台设备。他们研制的设备技术性能明显优于苏联同类设备,使我国自己有了第一代军事监听设备。父亲为此立了二等功,进而创建了我军第一个侦察干扰研究室,他被任命为我军第一个负责电子对抗、信息战的“通信侦察干扰”研究室主任。

父亲去世后,我看到了他过去的助手樊子麟在《峥嵘岁月稠》一书中发表的回忆第一次核试验的文章。从中知道了父亲在第一次核试验的遥控遥测中起的关键作用。

中央决定进行第一次核试验后,核试验的遥控遥测任务在1963年夏,下达给了国防科委第十研究院。院长孙俊人将军亲自点名,由父亲作为专门组建的第十二研究室主任,负责以原子弹铁塔为中心,半径几十公里内,不同角度、距离的八个被控制站和主控站及地下装甲防护室,实施可调整、变更程序的自动或手动遥控,并且能够遥测重要参数的整个系统工程。当时世界上美、苏等有核国家对我国进行严密技术封锁,没有任何核试验遥控遥测资料可资参考借鉴。上级要求父亲带领研究室在一年内完成任务。正在北京休假的父亲接到命令,立即返回位于石家庄的研究所。因北京至石家庄的铁路被大水冲垮,军委派直升机将父亲和其他几个同志送回石家庄。研制开始后,父亲亲自组织研讨总体方案。经过反复思考、论证,父亲提出了我国独特的分频制遥控方案,并带领研究室的全体同志日以继夜地在7个月时间内研制出来。该套遥控遥测系统,保证了核试验的成功。 文章说,“现在从电影上看到主控站一排排彩灯闪亮的控制屏,被控站一个个像礼帽似的接收终端,正是葛主任的构思和他们的设计相结合的杰作。”

文章这样描述父亲:“葛叔平主任是个上了年纪的老一代专家,每天和我们一样加班到深夜。他平易近人,坦诚热情,又严格、认真,一丝不苟,十二室的小伙子们既亲近、尊重他,又有点‘怕’他。他能一眼看出你工作中的疏漏,能拿起镊子把你虚焊的元件拔出来批评得你哭鼻子,又会请你原谅他心急言重,说他年轻时还不如你有出息!引得你发笑。常听到:‘这样子,能过了葛主任那一关吗?’这使大家自觉把好质量关,也培养出了严谨、认真的战斗作风和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确实,参加这项工作的同志在父亲的带领和培养下,后来都成为了这个领域的骨干、专家,完成了大量国防尖端科研工程。

在研制开始时,周总理亲自批准并授权父亲,可以直接申请和使用当时极其紧缺的国家外汇,购买国外的先进仪器和设备,用于研制工作。但是,父亲精打细算,凡是能够用国内产品替代的,一律不用外汇购买外国产品。在60年代国家经济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为国家节约了几十万美元。有些人对此颇有微词,说他傻,认为应该借此装备一下研究所。很多年后,我问他当时怎么想的,他说:当时三年自然灾害刚过去,国家用外汇的地方很多,而且国内有些产品完全能用,何必非要买国外产品呢?

从1963年夏到1964年5月,连过春节我们都没有见到父亲。1964年5月底,父亲突然回到了北京家里。接下来的几天,天天由专车和警卫接送,早出晚归。父亲离休后告诉我们,那是向中央汇报核试验遥控遥测系统的研制情况,并奉命准备带队去“靶场”(父亲习惯把试验基地叫靶场),出发前他向毛主席和周总理立了军令状。

1964年6月4日,父親带队出发了。走之前只告诉母亲是到新疆去执行任务,什么时间回来不一定,同时告诉了母亲一个新疆乌鲁木齐的信箱。父亲走后我们问母亲,父亲执行什么任务,母亲说她也不知道。父亲到了新疆后,只来过一封报平安的信。

1964年10月16日第一次核试验成功,《人民日报》的号外一刊登,举国沸腾,我和全国人民一样激动不已。此时上高二的我觉得,父亲去新疆执行的任务一定与此事有关。几天后到国防科委二分院(我们家当时住在二分院)的一个同学家玩,他父亲见了我就说:“你们家有喜事了。”现在从樊子麟的文章中才知道:第一次核试验成功后,现场总指挥张爱萍上将曾和基地的“国家核武器试验技术委员会”的委员们商讨,试验后立即要给两家记功,别的回去总结后再说。他建议:一个给飞过蘑菇云的飞行员;另一个他只提条件:“关系全局,成绩突出”。在由朱光亚、王淦昌、李觉、邓稼先、吴际霖、陈能宽、程开甲等人组成的委员会上,委员们异口同声地说“给遥控!”提议以国防部的名义给父亲记个人一等功,他所领导的第十二研究室记集体一等功。经父亲提名,给他的助手樊子麟记了个人二等功,给彭光华、叶良发、蒋文修记了个人三等功。父亲自己也是该委员会的委员,并且是控制委员会的主任。事后回忆时父亲说,当时他没有想到委员们会那么一致地要求给他记一等功。他说,自己只是觉得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自己的任务,打破了核大国对我们的封锁,为中国人争了气,兑现了自己向毛主席,周总理立的军令状。90年代我回家看望父亲,看到了1987年全国科技大会给父亲颁发的由国防科工委评定的“原子弹和氢弹的突破核武器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证明材料。

1964年底,父亲从试验基地回到北京。春节期间,和他一起去基地参加核试验的助手们集体到我们家里来拜年。从他们兴高采烈的谈论中,我了解到了一些父亲在核试验基地的工作、生活的片断。他们说:葛主任身体真好,在戈壁那么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到各被控站检查工作,吉普车在大沙漠上一跑大半天,我们年轻人都被颠得受不了,下车都头晕,可葛主任没事,下车就开始工作。现在我才知道,当时在基地中一共设置了1个总控站,9个被控站,而这9个被控站分布在方圆几十公里的无人区内。父亲作为遥控系统技术总指导,在总控站负责全面工作。父亲多次说:“周总理要求‘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所以我必须要到所有被控站检查,了解设备安装和调试情况,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试验时整个系统万无一失。”这也完全符合父亲一贯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父亲晚年时告诉我们说,总控站是整个核试验的心脏,你们在电影上看到的在试验开始插入总控制台的钥匙,平时一直由他亲自保管,怕别人乱动,造成设备损坏。当时,周总理出于对他们主要研制人员的保护,曾经指示:“主要研制人员,不能在电影和任何媒体上露面,以免遭遇不测。”所以直到试验开始,他才根据命令将钥匙上交,由上级交给专门的操作员。他还告诉我们,当时参加的单位很多,有国防科委的几个研究院、所;有国家科委、中科院的研究所;有解放军三总部和各军兵种的研究所,他们都有自己对遥控遥测数据的要求。所以,从进场开始联调直到试验开始前,一直在对整个系统进行增加和改动,每改一次就要对系统进行一次全面联调。在系统联调到100多次的时候,突然总站发出的信号分站收不到了。经过分析,是总站的设备出问题了,试验时间越来越近了,而毛主席指示“早试为宜”,指挥部特别着急。很多同志检查后都没有能够发现哪里出了问题。在大家觉得束手无策的时候,父亲亲自对设备进行了检查。他从下午3点一直到凌晨2点多,一条一条线路地捡查。终于发现由于不断开机、停机的震动,一个非常不起眼的金属毛刺扎穿了导线的外皮,造成了短路,使得信号发不出去。在这次故障的排除过程中,最使他感动的是,国防科委的秘书长张震寰将军亲自端着面条,一次次地催父亲吃饭。虽然父亲顾不上吃,但张震寰将军始终陪伴着他,直到故障排除。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专家的关心和爱护。

当一些同志说起在试验基地的艰苦生活条件,喝的水是用水罐车从很远的地方拉来的含黄泥的苦水;早上的洗脸水要留到晚上洗脚,洗脚水还要留下来洗衣服;白天温度四五十度,晚上又冻得穿棉衣时,父亲说,比起防化兵来说我们好多了。因为他在总控制站亲眼看到防化兵每次演练回来,从防化靴中倒出汗水来。当时我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能从靴子里倒出那么多汗水,后来在电影中看到这个画面,才知道当时父亲他们的生活环境是多么艰苦。即便如此,也从来没有听到过父亲抱怨基地的生活有多艰苦。父亲总是以非常乐观的态度,讲述他利用到分站检查工作的途中在戈壁滩上发现化石时候的心情;告诉我们,炊事班为了改善大家的生活在博斯腾湖中用手榴弹炸鱼,把鱼震昏了,一片一片地浮在水面,战士们兴高采烈地下湖捞鱼的场面;晚上吉普车在戈壁滩上遇到黄羊,大灯一开,黄羊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的情景。

每当别人说起他们在第一次核试验中的功劳时,父亲总是说:你们注意了吗,电影一开始演的是农业丰收,工业生产的成就,人民生活欣欣向荣,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行核试验。核试验的成功,可以说是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一次核试验要花多少钱啊!以爆心为圆心,每公里都修建了各种工事,摆放了各类武器、装备,还有动物,用来测试核爆炸的威力。国家没有一定的实力,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只是尽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当时国家的实力还不是特别强大,如果不成功,那将给国家造成多大损失啊!我们是抱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信念投入工作的,相信外国人能够做到的事情,我们中国人也一定能做到。事实证明我们一点也不比外国人差!

第一次核试验后,父亲就收到了国防科委以“机密”件发来的蘑菇云照片,并且附有专门说明,要求在新华社没有公开发表前,不要传播。我当时问父亲,一张照片为什么还要保密?父亲告诉我:从照片上,可以测量出蘑菇云的直径和高度,就能推测出原子弹的当量。我这才明白要保密的原因。

第一次核试验成功后,周总理在人大会堂设宴庆贺,父亲也接到了请柬,但是他没有去。事后我们特别奇怪,也不理解,因为那是多大的荣誉啊!很多年后我问他为什么没去?他说,当时高空、地下核试验即将开始,作为遥控遥测系统的技术总负责人,他必须要着手准备新的测控工作,所以没去。父亲就是这样一个把党交给的工作看得比荣誉更重要的人。这张请柬我们至今保存着。不久父亲就由国防部长直接任命为研究所总工程师,并当选为石家庄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5年,父亲又两次到青藏高原。第一次,是为空中核武器爆炸试验的遥测遥控工作做准备,按照他的说法是“选场”,选择测控设备的安放地点。第二次,他去了不久,报纸就报道了我国进行了空中核试验。很快总参就又以机密文件给父亲寄来了现场爆炸的蘑菇云照片。后来父亲告诉我,这次他又是实地参加了空中核试验的测控,而且是准氢弹爆炸试验。

20世纪90年代父亲离休后,我回家看到了1987年全国科技大会给父亲颁发的,由国防科工委1987年3月评定的“尖兵一号返回型卫星和东方红一号卫星”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这使我想起了上世纪的1976年春节,我刚被从农村插队抽调到太原铁路工作后,第一次回家看望父母时,看到父亲的书架上放着300、400毫米高的胶卷。当时自己感到非常不可思议,要用多大的照相机才能装下那么大的胶卷啊!我问父亲,他什么也不说。倒是我的小弟弟悄悄告诉我,那是侦查卫星上用的,是从回收回来的卫星上拿下来的。父亲听到了小弟弟对我说的话,立即大声喝斥、制止他,并且警告他,今后不许偷听大人的谈话,不许乱说。平时我父亲是最宠爱小弟弟的,从来没有见他这么严厉地批评小弟弟。

这次,我又问起此事。他告诉我,那些胶卷确实是侦查卫星上用的,而且已经能够将苏联军队布置在我边境上的坦克拍得像火柴盒那么大了,分辨率很好。当时给卫星起的名字叫“尖兵一号”,用“长征”火箭发射升空的,目的是回收照相舱。并且说,这是我国第一次进行卫星回收,如果成功,我国将是世界上第三个能够掌握回收卫星技术的国家。那时他最担心的是怕被别的国家破译我们的控制信号,也就是控制密码。卫星上天后不久,我们已经监测到,我国的卫星受到了其他国家地面信号的不断干扰,明显是在探测我们的控制密码。控制密码一旦被别的国家破译,卫星就可能被他们控制了。而这部分控制密码是他和同志们反复研究后,由他拍板确定的,所以在卫星回收前,他天天提心吊胆,生怕出现什么意外。弟弟在一旁说,卫星回收那天,父亲和他的助手们,在我们家客厅里彻夜守在电话机旁,一直到卫星平安回收的电话打来,他们才离开回去睡觉。

父亲还告诉我,第一次卫星回收时,由于回收的照相舱晚打开了万分之几秒,使得回收舱没有在预定的四川的降落场地降落,偏移了幾百公里,飘落到了中越边境。我想起一个在广西中越边境当兵的同学曾经告诉过我,1975年初冬,他们曾接到必须将我国降落下来的回收卫星找到的任务。部队和当地民兵一起,对边境进行了拉网式的全面搜索。边境另一侧的越南部队和民兵在苏联人的带领下也在寻找。白天边境线两边人声相闻,晚上两边是火把相映,最后在我方一侧找到了。虽然第一颗卫星回收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基本是成功的,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照相舱是根据遥控指令打开的,打开的时机不对,是遥控遥测没有可参考的数据和经验造成的。在总结第一次卫星回收中测控工作的基础上,父亲实事求是地对卫星遥控系统进行了改进,使得第二次卫星回收的精度得到极大提高。回收时,落地点距理论计算中心只有不到100米。对于6400公里半径的地球来说,误差只有百万分之七点八,达到了当时国际先进水平。他离休后一谈起这件事就特别自豪。

父亲还指着由国家科委1985年10月评定的“卫星运载工具无线电测控系统”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奖状,对我们说,这个系统是从1966年初开始研制的,前期方案论证就是由他负责的,并担任第一完成人,还拿出了研制时记载有技术数据的笔记本。

在一次闲谈中,他告诉我,1966年初在科学会堂开会,就是讨论、确定对运载卫星的导弹和卫星的无线电测控系统方案。这套系统保证了对1970年4月发射的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测控,后来的“尖兵一号”回收式卫星也用了这套系统。而西安测控中心和远洋测量船上用的这套系统,都是他亲自带人去安装,调试的。后来随着科技进步,这个测控系统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地进行了改进。

1999年神舟一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上天后,每次航天飞船上天,他都特别关注。特别是神舟五号、六号上天时,他已经因为身体不好住进了医院,并经过了几次抢救,即便如此,他也要让护工推着轮椅去看飞船上天的电视新闻。

“文革”初期,军队院校和科研院所准许开展“四大”。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转移斗争大方向,居然把矛头对准了承担着国防科研工作的专家。父亲在所难免地受到了冲击。

1966年夏,我父亲应钱学森同志要求去北京商量成立“宇宙航行院”(空间技术研究院)之事,“造反派”趁机强行拆除我家的电话。上级知道后,立即让他们重新将电话装上。

1967年秋,在研究所大院里,给父亲贴了不少“大字报”,说他是“日本汉奸”,“国民党特务”,“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看后,我第一次郑重其事地问父亲:“外面贴了你不少大字报,是怎么回事?你有历史问题吗?”

他说:“你们放心,我没有任何历史问题,‘总政’早就调查清楚了。如果有问题,能让我负责那么多国防尖端的绝密科研工作,进入核试验基地和导弹基地吗?”

“任何技术问题最后总要有人拍板吧,国防部,国防科委对我的任命,就是要我在技术上拍板、负责的,没有权威,工作就没法进行。”

“总不能说为了国家的国防事业完成科研任务就‘反动’吧?”

他们实在找不到“打倒”我父亲的“反革命证据”,就冲进我家,开始抄家,并且将父亲带走“隔离审查”。

在收拾被抄家后的房间时,我第一次看到国防部长签署,任命父亲担任研究所总工程师的任命书和国防科委任命他担任我军首个“侦察干扰”(电子对抗)室主任的任命书。当晚我们全家被要求到部队俱乐部大礼堂参加批斗会。我们看到父亲和研究所所长、政委等所领导被揪到礼堂的舞台上,挂着牌子被批斗。后来几天,我们看见父亲在扫马路,想和他说话时,他摆手,不让我们接近他。

“文革”后期,我问父亲那时的情况,他说:“他们想从我这里了解我每次完成的科研课题情况,我怎么能对他们说?那些都是保密的。”当周总理知道一批对国家有贡献的科学家受到冲击和迫害时,便以学习的名义点名要他们到北京“社会主义学院”进行保护,父亲也列其中,后来他就去了国防科委设在河南驻马店的“五·七干校”。

我问他在干校的情况怎么样?父亲说“挺好的”。他们到干校后,那里的领导依然称他们是“首长”,除了政治学习外,让他们自己找适合自己的工作。父亲先是主动要求去磨豆腐,每天晚上把黄豆泡上,第二天早上放到机器磨上磨豆浆。磨完豆浆,就没事了,于是他又要求用豆渣去喂鸡。

他还说:“过去每年都有科研任务,压力很大,而干校的两年多生活,对我来说是一种‘休息’”。他从不认为干校是对自己的“迫害”。

1971年“九一三”林彪自我爆炸后,聂荣臻元帅复出,主抓国防科研工作,父亲也从干校回到了研究所。1972年初,父亲刚一“解放”,就又满腔热情地投入到“高弹道导弹”试验和“尖兵一号”卫星回收的测控工作中。

“文革”结束后,上级党委派专人来了解父亲在“文革”中受迫害的情况,问是否有人打他,具体是谁。父亲推托说“记不清谁打的了”。还说:“如果按照‘十六条’搞‘文革’,就不会出现这些不正常的现象。”

父亲1991年70岁时才正式告别工作崗位,离休后他仍然挂念我国的国防科研工作。

1996年夏天我回上海看望父母,看到父亲的书桌上放着厚厚的一沓像高考试卷一样很长的计算机打印稿,上面全都是各种类型的导弹型号。

我问父亲:“怎么这么多导弹型号?”

父亲告诉我说:“那是全世界各国的各类导弹,是总装备部给我发来的,让我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我军使用,而且能够自行研发,生产的型号。”

我说:“你都离休了,怎么还管这些事情?”

他说:“世界各国的导弹技术发展很快,‘总装’认为我对我国的国防科研和生产实力比较了解,所以来征求我的意见。上级这么信任我,我有责任提出自己的意见啊!”

父亲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用了好几天时间,工工整整地写出了自己的意见,让研究所按照“机要”件给“总装”发了出去。父亲写的什么意见,我当然不知道,他也不让我知道。

父亲一生主持参与多项国防军事通信重点攻关项目的课题技术开发和设备研制工作,并且进行了多项常规武器遥控系统设备的研制。原电子部五十四研究所的所史上称他是我军遥控遥测、电子通信工程的学术带头人。父亲作为工程实践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在军事通信和遥控专业领域享有较高的名望。

研究所的悼词中说,据不完全统计,父亲一生先后参加了一百多项重大尖端军事工程的研制工作,获得了26项科研成果,填补了不少军事科研的空白。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有:由国防科工委1987年评定的“原子弹和氢弹的突破核武器化”和“尖兵一号返回型卫星和东方红一号卫星”;由国家科委1985年评定的“卫星运载工具无线电测控系统”等全国科学大会奖3个;个人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1次,总部通令嘉奖一次;享有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

父亲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他是值得我自豪的父亲!

作者:葛元仁

第4篇:不是回忆的回忆

会有那么一天,我会站在时光的裂痕上想念自己奢侈而明亮的童年,泪流满面。 ——题记

To:五岁的我

五岁的我。

现在的你是否正在幼儿园里,望着阴霾的天空瑟瑟发抖,听着老师讲如果不好好趴在桌子上便会被鬼怪抓走而呼吸都变得轻柔,想着这应该比麻木与另一个人相撞而是被紧裹着的字迹在地上滚了好酒更可怕慌忙但轻微地摇摇自己的像脑袋然后继续以动不动。

我想你是多么单纯的一个孩子啊!你会乖乖地等着爸爸来接你总是等到夕阳西下,让余晖映出你娇小的身影,你偶尔也会用两只小手扒着门向外张望但却总是失望而归。你也曾有过自己逃出校门打破学校的规定而被赶来的老师带个正着。两人一起回家却发现爸爸早就回来但忘了接自己的经历,心中就不免有些难过。

你的生活是多彩的,亦或是幸福的。你活和同班的小朋友一起玩老鹰捉小鸡却摔了一跤,头顶个大包还在嘻嘻哈哈地笑。你会把老师教给自己的儿歌背给妈妈听来博得她对自己的肯定。你会躺在自己的小床上看着满天的星星想着明天又是清甜而翻身微笑而睡。

我羡慕你的生活,那样地轻松自在,无忧无虑,我也愿做个向你一样的仰望天空的小孩,快乐地看着蓝天看着白云看着漆黑的夜空看着明亮的星星然后快乐地过着没有一丝杂质的纯净的生活。

From:十三岁的我

To:九岁的我

我想或许你因为在这个时候有了自己最好的朋友而感到高兴吧。同样我也想告诉你,4年后的今天,我的好朋友依然是他,从未改变。

这个时候的你已经褪去了曾经单纯而安静的乖小孩的外衣,变得开朗而活泼起来。你会和朋友们一起笑一起流泪然后静静地感知这个世界,那样的多彩而又善变。

有时你也会恶作剧一般戏弄自己的同桌也是最好的朋友。你会笑他穿个羽绒服经自己包得像个包子的样子。你会在和他争东西是忽然假装哭泣看他一脸无奈和焦急的表情。你会陪着安静的他在午后一起想心事而往往是耐不住寂寞的泥浆他的思绪打断然后笑个不停。你也会看着他上课时认真的样子,以及看着他光滑的皮肤禁不住想伸手去捏他的脸却被老师眼里的目光所逼回。时光一恍而过,我想再次告诉你的是,曾经的他已经变了,变得复杂起来,让人捉摸不透起来,变了太多太多,变得我都无法再从他的身上看到童年的影子。

我希望你能保管好你们在这时最纯真的友谊,不要像我一样,对着曾经发生在你们身上今已不存在的故事,黯然神伤。

From:十三岁的我

To:十二岁的我

现在的你也和许多人一样开始迷恋各种明星,把他们的照片海报贴得到处都是。

你不会像其他同学那样每天都玩命的学习学习做题做题希望自己在毕业和靠宝一中的招生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你依然会放弃那些很难的题目,出去疯玩到九点才匆匆往家赶,免不了父母的唠叨但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还是我行我素保持自己自认为良好的行为作风。 其实你也曾为自己的成绩担忧过,因为在你的成绩单上总是赫然躺着比别人低的分数,因为你在学校唯一一次排名中落到年级第37名然后叹一口气默默地将成绩单放在抽屉里,因为你在看到获得优异成绩的同学兴奋而炫耀的脸后悔倔强地转过身去失落的离开。

每天的生活依然按部就班地进行,班主任总是不知疲倦地将作为按成绩的高低分成等次同时

也将所有的同学分成等次。你总是会漠然的习惯这一切就像习惯每天各科老师们都会发下

四、五张卷子当作家庭作业。

也许你已经在渴盼不要长大,但生活这件华丽而长满虱子的长袍早已让你经历了许多无法承受的现实,你依然在长大,永不停歇的长大。

From:十三岁的我

To:十二岁半的我

当刚刚毕业的你再次站在小学大门前的时候,当你看这鱼贯而出的小学生们欢快的笑脸的时候,当你在泪水快要落下时拉着朋友的手慌忙跑开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个曾经载满你六年中所有记忆的学校,再也找不到了。

当你怯生生地站在窗口前买饭的时候,但你与昔日朝夕相处的同学擦身而过的时候,你就知道,那些泪水与欢笑,再也难以回转。

你总是虔诚的生活着,相信有一天能找到幸福,可幸福却好像地平线上的灯火,温暖着你的眼睛,让你向前奔跑,却永远也到达不了。

你总在像奢望天空变成透彻的蓝一样奢望回到那无忧无虑的生活中去。所以你在无意间看到那些洋溢着同学笑脸的毕业照时,所以你在参加同学聚会时,你竟笑得像当年那个与同桌一起站在阳光下欢笑的孩子,内心感到无比温暖与快乐。

你依旧在新的学校扮演者乖学生的角色,安静地写字,安静地看书,安静地从校园中走过然后看着一切的一切安静的微笑。而你也渐渐学会了伪装自己,看着过去的朋友不再无暇,不再单纯,只是习惯了一样摇摇头。因为你知道,在你笑得最开心的时候,内心却有着彻骨的难以愈合的伤痛。

愿你自由的……

From:十三岁的我

To:那些回忆

我们,终究是会忘记一些事的。记忆的大门不会永远只停留在出生的那一刻,不会让我们把全部的痛楚都铭记在心。曾经许下的誓言,曾经流过的泪水,曾经隐忍的伤痛,都会成为时间长河中一尾若隐若现的游鱼,终会离开,终会消失,终会枯萎,最终死去。

那些回忆,其实很美好。当回忆中我第一次懂得失去友谊的时候,当回忆中我第一次能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当回忆中被遗忘的人们都还清晰地呈现的时候,我便能躲在其中,怀揣着自己的小幸福,当作愿望,饰以企盼。

天空中一群飞鸟飞过,它们带走了谁的记忆。

From:十三岁的我

后记:

童年缩成一粒沙子,陷在我的眼睛里面,逼迫我不停地流泪。明明就在眼前却看不到,明明已随时间走得很远,但疼痛感却异常清晰犹如切肤。

以上这些都是写给我的过去,我的曾经,我的童年的。

当上帝在头顶做出暧昧的微笑的时候,我就在努力地学者不去回忆,不后悔,就好像在摔了一个茶杯之后的那种后悔,但我做不到,无法做到。

我突然就觉得自己像个华丽的木偶,演尽了所有的悲欢离合,可是背上却总是有无数闪亮的银色丝线,操纵我的哪怕是一举手,一投足。

现在的我已经变了,我承认自己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乖孩子,那只是曾经,让我难以丢弃,给我赞誉的曾经。

感谢你们,我的那些,不是回忆的回忆。

夏末秋初

那些曾经我们念念不忘的往事,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中,被我们遗忘了。

——题记

如果有那么一天,你会离我而去吗?

当我问这个问题的时候,空气中已经漂浮着微微的凉意,太阳也变得像个温润的小姑娘,盛夏的暑气已消散殆尽。此时的我和她,站在体育场的香樟树下面,秋风吹起她美丽的长发,优雅而娴静。

她沉默了好久,回答道:“不会。”

于是我们便在踏入初中校门的那一刻,许下誓言,要永远在一起。

漠,你知道吗?在那个秋风萧瑟的季节,当你说你不会离开我的时候,当你说你来到这个学校就是因为我的时候,你知道我有多么快乐吗?我哭了,可我却告诉你,那是风沙迷了我的眼。

——樱

原来你依旧那样安静,可为什么当我看到你一个人落寞的走在校园中的时候,心中却泛起一阵阵难过。

漠,你知道吗?那天我和同学走在一起的时候,我看到你木然地下着楼梯。在与你擦身而过的一瞬间,我忽然就感受到了你内心郁积了的十几年的寂寞。而后,我笑了,笑得眼泪不住地顺着我的脸颊滴落到地板上,晶莹而美丽。

——樱

可是你为什么还是要离开,你不是说过要和我在一起吗?

天空中散落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似乎知道今天会有一场无声的离别。漠走了,无声无息,就这样走了,留给我一句令我无法拒绝的话语,她说:“樱,对不起,我真的很抱歉,可我只能选择离开。”我倔强的收住自己的眼泪不让它在我的眼眶中汹涌。因为我知道,此时的她,也是一样的面无表情。

漠,时间原来是可以改变一切的,我还清晰地记得一年前你在我的耳边轻轻地对我说来到这个学校就只因为我,还听到你信誓旦旦地保证不会丢弃我。但你终于还是走了,带走了我的快乐与悲伤,欢笑与泪水,幸福与感伤,带走了我记忆中所有的所有。

——樱

我不能在你离开的时候说一声请不要离开我,因为我知道那样你便会放弃那天的离开,遗忘了去寻找自己的幸福。

我还是会和同学们一起在这里生活,让这里记录下我的汗水和我的笑颜。同时也记下我对漠的思念。

漠,你过得好吗?此时的你是否也在想我呢?那天我在学校看到一个背影极像你的人,我顾不得多想就上去重重地拍了一把,还说你来了竟然不告诉我,亏你还是我多年的好朋友呢!可当那人揉着酸痛的背转过身并用她的眼睛瞪我的时候,我彻底惊呆了,当年那个只用看你

走路姿势就能辨认出你且能百发百中的我,失落的站在原地,泪流满面。漠,你会不会责怪我,微笑而充满忧伤的对我说,你竟然忘了我。

——樱

不久的将来,我们还会在一起。

漠,我最好的朋友,我会等着你,永远、永远。

新年的思念

新年就快来了哈。

这是我第一个没有和他们一起过的春节。

真的,

很想念啊。

小小的时候,因为家在一起的缘故,身边就有了一群小小的伙伴。毛毛,萌萌,甘蔗,阎王,卫星。让我尤其想不通的是,偶们楼上咋就那么盛产男生呐?没办法,六个小孩里只有我和毛毛是女生,而且她还比我小3岁。(无言ing)所以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我从小就是和一群男生玩大的

有一年春天,大家一起玩滑梯。甘蔗很胖,行动很慢,等在他后面的我等得着急,在甘蔗刚坐上滑梯时,一脚把他揣了下去。甘蔗直接头朝下栽了下去。他摔得很重,头上马上鲜血淋漓。我被吓傻了,飞快的“逃跑了”。我在城里漫无目的地走着,又累又饿,最后还是乖乖地回家了。听说甘蔗地头被缝了7针。每次看到甘蔗头上那个浅浅地凹印,我都会很内疚,把头埋地低低的。

有一年夏天,很热很热,我们一起去河滩玩,那时的水还很清很亮,我们站在水里打水仗,抓小鱼,不亦乐乎。赤着脚走在软软绵绵的沙滩上,躺在冰凉的石头上,舒服极了。突然毛毛大叫一声,原来有只螃蟹夹住了她的脚!不过一个小时后,我们就捧着黑乎乎的螃蟹腿吃地满嘴发黑了。那螃蟹可真好吃啊···

有一年秋天,我们大家都买了滑轮,于是每天下午放学,路人们都可以看到六个穿着滑轮行走在大街小巷的孩子。他们的脸上,有满足而幸福的笑容。即使满脸汗水,也开心不已。那时,我们经常城乡边缘的一条水泥小路。那条路自上而下有七八个拐弯,而且坡度极大,一不小心就会栽下4米多高的悬崖。每次滑下来,腿都发麻了,不过我们还是乐此不疲,呵呵。

有一年冬天,下了很大很大的雪,操场上有人泼了水,结了一条弯弯曲曲十几米的冰道,我们穿着厚厚的衣服,屁颠屁颠地冲到操场上滑冰。冰面毕竟很滑。每当我们摔倒的时候,便索性舒舒服服地躺在冰面上。那天晚上有很多很多的星星。很美很浪漫,可惜我们那时只是

觉得好玩,并不懂得欣赏。

最后的结果就是,所有人的衣服都湿透了。所以我们只好灰溜溜地回家了。

再见以后,还会怀念吧。

把伤痛与笑容埋在心底,永远不变的是我们的友谊

再见···

还会再见!!!!

第5篇:关于回忆的作文:回忆

时间的沙漏沉淀着无法逃离的过往,记忆的双手总是拾起那些明媚的忧伤。花儿那忧伤的芬芳,早已流逝在时间的洪流里。只那缕忧伤„„却仍弥漫在鼻尖,弥漫在鼻尖„„

那一日,清风徐徐送来柳树的气息,天空也只飘着几片淡淡的薄云,那般淡„„可以透过云雾看到那蕴蓝色的天空,很美„„很美„„

她轻笑着绕到我身后,在我耳边呢喃着“呵呵,又长高了许多呢!”可如今„„

你曾一脸所思的望着我,轻轻抚摸着我的脑袋,对我轻声道:“如果可以,多希望你一辈子都不用经历成长的痛苦...”声音里无限的期盼竟花费你所有的心思,只为保护我那颗水晶般的心。

你有次又曾对我说“傻瓜,你还是快点长大吧,不然老是被骗,看着你哭,我更难受。”幼小的我仰着笑脸,似懂非懂的望着你那布满忧愁的脸。

那时,我不懂,我只知道,有秋儿在的地方,就是我最快乐的地方。现在,物是人非后,看遍了朋友之间的反目成仇、知己之间残忍的背叛„„之后,忽然往事一幕又一幕浮现在眼前,心里的苦涩像一堆棉花,泡了水之后,越来越沉重,越来越膨胀,膨胀,膨胀到可以淹没了我的快乐为止。

初二:李玉

第6篇:中学的回忆(陆同理)-中学回忆

中学回忆

1955届高三2班

陆同理

中学时期还有些深刻的记忆。

酆炳林,班上唯一的党员。那时候党员社会政治地位极高,加上他陕北(潘江汉注:山西)的口音,年长我们的相貌,当时我心里认为这位党员真棒!!

安蕴柯,好像比我们大,举手、投足,走路、说话,没有我们学生的味,完全是大干部的味。他与政治老师似乎来往密切(路开老师),路老师高个,方脸大块头,两条黑眉毛,每到政治课,路老师总好提问安蕴柯。我最喜欢听他们一问一答,有趣啊!!

刘铁良,团支书,每到周末班会,站起来有条不紊的讲些团的工作,稳稳当当,正是政治工作者的好苗子,印象深刻。

李久铭,比我大,绝对是我们的大哥。他多少年来与父母失去联系,后来不知如何?他好像是本班的大主管,每到周班会他都站起来,会很全面的分析各个环节,各部各种工作,很有条理,丝丝入扣,有很高的组织协调能力。那种年纪就这种能力,不简单啊!!

潘江汉,班长,全校鼓号队长。每到节日大家排队出发,老潘领着我们鼓号队,吹吹打打,非常神气。吹的越卖力,队伍走的越整齐,观众越多。有时吹累了,观众还催“再来一个” !

噢,鼓号队里还有张忠良,他是我们同学中非常朴实、诚恳、忠诚的人,吹喇叭非常卖力啊!!

于桂臣,生活委员,分管值日,打扫内务,发放生活用品。老于特点:严格管理,铁面无私。尤其叠被,必须豆腐块,叠不好不许走。好几次我的被叠不方,重叠!!正是这种素质决定他长大后做大事。有一次,电视上播放他在火箭弹方面的成绩,好榜样!!

学习委员是谁?忘了!我是体育委员,集合站队、跑跑颠颠。记得最深是冬天早晨起来跑步,开始跑寒风刺骨,绕过自流井,跑到圆明园遗址,再跑回来,已是满头大汗。这种半军事化的训练,锤炼了我们不怕苦,坚强毅力,打好身体基础!真应当感谢学校的苦心!!

自流井不知还在吗 ?(潘江汉注:50周年毕业纪念聚会没找到陆,事后才联系上,看来至今他还没回过圆明园)冬暖夏凉值得纪念。

还有一件事,有一天下午全班拔草,大家说说笑笑挺好。我不知怎么哪里来的神经,说“不许说话”,当时张增茂就说"话都不让说!!大家沉默了。多年我都记得非常清楚,张增茂你记得吗?年轻啊!不懂事啊?

张增茂,大高个,坐后排,脸上有红点,非常快乐开朗,读书很好。记得你!你边坐着卢元镇,大高个,文艺好,常常出个节目——山东快书《一车高粱米》” ,好听,好听。高中毕业不知是否考上戏剧学院?

高中后期,班上来了一个新人,小孩一样非常聪明。我们俄语学了多年才会,他一点不会,但半年就和我们一样。此人据说是陈家康大使的子弟,一口四川话,忘了他的姓名。(潘江汉注:陈养渭)他的作文极好 常常得到语文老师赞扬!!语文老师满脸皱纹,瘦高戴眼镜。(潘江汉注:王兆苍老师)一次看打下美国无人驾驶飞机,作文时,我编了半天才凑了一点。那位小孩的作文,老师说好文章啊!!

高三时,我坐在靠窗的第二排。右前面是霍玉增,我们很说的来。一次鼓号队出行要穿皮鞋我没有,他把新皮鞋借给我穿,真够朋友!! 真够朋友!!现在霍大概地位很高了吧?霍的口音始终听不出是哪里人

我的座位后面王勤,小伙很帅。他的特点:有一笔好字,方方正正笔划匀称,非常潇洒好看。每当收作业我都仔细看他的字。 在我正前的人忘了姓名.,只记得浓眉大眼(潘江汉注:唐惠钦),功课很好分到捷克留学。坐在我旁边是冯秋和,非常和善的人,我们很要好。

张承霞,那一年夏天大家都忙着找凉快,他却在小食堂对着那架破钢琴让音乐老师指导着弹!!精神、意志专注!!我以为他想考音乐学院??

钟大辛,胖胖的上海人,但没有上海人的轻浮,非常朴实。记得有一次俄语课,白俄老师问他个问题(语言老师是白俄妇女,文法老师是个男的高个,黑板字非常好),他用一种非常怪的腔调回答,引起哄堂大笑!就记得这么一次玩笑。有一次钟大辛、庄毅、我们几个人玩捏鼻子,差点把我捏闭了气。

阎泽群,从小生在监狱,体弱,我们都很同情他。但他很聪明,功课也棒,不多说话,文弱的秀才。

张承安,总是高高兴兴的。他唱过一支歌——“太阳出来照东墙,东墙后面是阴凉,一个老牛四条腿,黑母鸡下的是白蛋,红萝卜、白萝卜都不是葱啊”。我听了感到有趣极了,自然就记住了„„

还有许多同学,钱凌贤、刘振惠、刘玉亭、梁一鸣、庄毅,有些人想不起来。

我初中在华北中学,高中并到101。初中的李定

一、刘建军、谢自楚都到一班,我到二班。

顺便说说华北中学及开国大典。我初中在华北中学,学校就在新街口,校址很大,几十栋校舍。刚到时,里面已有八一小学200位6-10岁小学生,都穿着灰布四个兜的小军装,保育员牵着小手,一个个互相牵着,到食堂站队。200人到齐,老师讲话,做好孩子。然后排队进去吃饭。他们吃小灶。在那时,物资缺乏,能吃到鸡蛋、牛奶,真是幸福。这样小的孩子也军事化,现在的爷爷奶奶完全不会接受。

我们初中男女混班。由于占用民校,也有少量百姓子弟。但我们独立吃饭,大灶。独立住宿,穿灰布四个兜的小军装,供给制,发生活用品及一点另用。这拨同学中有刘志丹的侄子刘正娃,后改名刘正文,郭沫若的孩子..... 生活那叫艰苦——30人大宿舍,平日吃白菜,肉、鸡蛋很少见。有一次,领导在苏联子弟回归,住到我校,都讲俄语,但几天后就走了,生活太差!!初中很愉快,和小朋友打篮球,学习很好,长的高了。

开国大典。快到十一,老师让大家扎灯笼,我们就用麻秸绑个五星,糊上红纸,做个钩提着。不上课,玩玩,当然愿意。十一早上3点起来,吃完早饭,每人发两个鸡蛋、馒头,咸菜,高兴有鸡蛋了。从新街口出发,走到东四,再北海,南池子,最后到三座门,天刚亮!!就在这里坐下等。

天大亮,人山人海,旌旗招展,敲锣打鼓,什么也听不见。 10点开始放礼炮,之外,也没听见什么。到晚上,有灯了,才轮到我们过天安们,满地骑兵的马粪,有高有低走过去。但我们小孩子却高兴的玩了一天,回学校已经半夜了。次年五一又游行,赶上下大雨,落泊而归。

第二年十一就大变,我们是少先队,发了白衬衣、黑短裤、白鞋、红领巾,发了好吃的,排队走到天安门,我们站在最前。几万红领巾,各校站一方不许动。其实,那么多大大小小红领巾的旗,什么也看不见!好在最后红领巾涌向金水桥,才看见一切。啊,场面真大,不可言喻。后来到101再游行,就另一天地了。 华北中学到我初三就与外校合并了。 男生去101 ,女去师大女附中。女生许多面孔记得,但名字忘了!!

到101就是一个新天地。环境好,在圆明园旁,有自流井、稻田、清泉。圆明园的空间空气好,吃的好,饭、馒头、包子、肉菜、牛奶,中等水平。保证我们身体成长 ,打好非常重要的基础。 教师都是一流的。数学的老师尤其几何老师(潘江汉注:郝树强老师),瘦小、精干、准确、逻辑性好。 教代数的魏老师(潘江汉注:魏普才)高个、大脸,好。 外语语法及口语好(潘江汉注:俄语崔立滨老师], 历史讲的好听(潘江汉注:历史老师刘占武),吸引人。 语文分析的到位(潘江汉注:语文老师王兆苍),考大学全因为老师好,我们才好(潘江汉注:当年高中二班的任课老师还有:物理老师王学斌,化学老师田凤歧,地理老师张家兰)。还有那位个子不高的体育老师(潘江汉注:王伯英),体育课真带劲!!

回来再说十一。到101了,游行就不一样。首先有鼓号队, 一般学校没有。鼓号队长潘江汉,他会吹号,组织能力好,手底下有四五十名号手,每天练。快过节了, 把小号擦得亮极了,太阳底下闪闪发光。四五十人合吹起来,那个气势!!

我是敲大鼓的,其实20多斤背在身上挺辛苦,游行一直背着,而且一直敲着,不能停,不然走不齐。但大家年轻,不累,还挺高兴。又到十一, 3点起床,穿上制服,借了高筒皮鞋,吃得饱饱的(条件好了,伙食好)。有汽车送到东单或西单,大家精神十足,就开始进军。 鼓号队最前排站好好队,先试吹,都调好,看怎么样!! 大鼓首先“通通通...”打起来,走一段。潘江汉把手中亮晶晶的小号一挥,那几十把号就憋足了劲,“滴滴达达”吹起来,那个”精气神“啊!想起来真是好啊!!多么快乐!回头看,队伍走的倍整齐。尤其对面来了外校的队伍,咱们就拼命的吹,年轻啊!!然后等过天安门,看到最后的群众队伍,我们很快超过他们。到南池子,就来劲了,吹吹打打起来,直到西四,有汽车接回校。多么青春活力的年华!

我还记得清华大学体育教授马约翰给我们讲,“孩子们,身体棒棒的!”

那天大礼堂坐得满满的。台上走来清华大学体育教授马约翰,头发斑白,上身穿短袖白衫,系一根黑蝴蝶结。下身短西裤,长筒白袜,典型英国绅士打扮。他讲了许多,印象最深是“我这么大岁数,体身还这么棒,全靠洗冷水澡!洗的时候,要拍水,不论冬夏坚持!坚持!百病全消。祝你们身体棒棒的!”最后,热烈鼓掌啊!!热烈的气氛少见。

以后,无论冬夏我一直凉水拍身,许多同学都这样。老人的引导, 帮助我们一生,这是最精彩一次讲话!

101游行第二特点是整齐精神。我们与一般学校不同,供给制,穿一样的衣服。和一般学校比,伙食水平较好,身体棒,各个小伙非常精神。因此,游行起来,完全半军事化,几百人的队伍非常整齐。在鼓号的引导下,步伐一致,每个同学都非常自觉,紧跟统一指挥,十分显目,马路旁的观众都说真棒!实际这种训练,让每个同学养成听指挥、守纪律,热爱自己的学校、国家,为之自豪的风尚。

高中期还参加过一次全市歌咏比赛。总指挥是那位精悍的体育教师,选了100人。二班有许多人,像钟大辛、庄毅、王勤、张成霞.....等,曲目是抗美援朝的歌。

一般在小食堂排演,选一班的一位同学指挥。唱了几次太单调,又加动作。因为唱的次数太多,歌词到现在还记得:“马达哄哄响,车辆快快转,车辆上下颠颤颤、颠颤颤;加大油门,次楞楞、次楞楞,上了山来。上山有下山.......”就在上山这里加动作,要晃一下,练了不知多少次才可以。

比赛在中山公园音乐厅。100人站在台上,白上衣黑裤子,台灯一亮非常刺眼,——从未见过这种场面,都紧张极了。好在唱下来了,得了第三。 ——北京四中第一。他们不知从哪儿弄来西服100套,神气啊!——那时哪有西服啊!

由于篇幅所限 还有许多101中,华北中学的趣闻,以后再慢慢的说吧。

高中三年的教育,铸就了远大的目标,铸就了坚强体魄,铸就顽强毅力,铸就知识与科学头脑.....终生受益!

101中,谢谢!!

继续前进!!!

潘江汉注:陆同理同学天津南开大学机械系毕业,河北工业大学教授、系主任,已退休。

第7篇:关于回忆的唯美句子 跟回忆有关的句子

1、回忆是一帧照片,一帧发黄退色的老照片。寂然凝望,青春不再,红颜不再,往事已苍老。有泪落下来,落下来,有语无从说,无从说。

2、往事像落日映照的河面,我拣闪光的珍藏在心中,我拣有你的美好画面珍藏在心中最美丽的地方。

3、那些在美丽的传说中以晶莹姿态舒展的青春情感,最后将以分离的封缄作为终结,又或者,如同投错了地址的信笺,落在一个荒芜的地方,而每一笔记载下的句子,都带着温暖而美好的本意

4、我想要看到最温暖的阳光和最有力量的微笑,我想要听着樱桃小丸子和多啦A梦走向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明天。

5、这些过往,我曾经拥有过。

6、相信你还在这里从不曾离去,我的爱像天使守护你,若是你知道这里,从此没有我我会找个天使替我去爱你!

7、回忆是力量之源,永远不要忘记周年纪念日。开展纪念活动,如同点燃一支火炬。

8、田里的麦子丰满了,树梢上的果实吸引着我们,我们相约爬上果树,偷乐地品尝果子也不必担心,乡民很是大方着呢!凉爽的风吹拂着我的双颊,像在抚摩,惬意极了。

9、一些事注定成为过去;一些情注定成为回忆;一些事情注定发生那么多;一些画面注定留下那么一次。

10、这些东西说了不要了,堆在这里做什么啊!(他们总想把跟我们成长有关的东西都收藏起来,也许占满房间,多年后,看到自己还是婴儿时的小棉袄,难道不是很京喜吗?)

11、岁月一点一点地消失,这也激起了我对过去的回忆,一张张相片也成了最为珍贵的东西。虽然或许现在的景事比过去更胜一筹,但正如作家说的:我的童年是最美的。

12、拥有回忆,人生才得以丰润,岁月才满溢诗情。耽于回忆,青春却难免苍白,木人石心亦伤怀。

13、有事吗,没事?那挂了埃。(父母打电话,也许只想说说话,我们能否理解他们的用意,不要匆忙挂了电话?)

14、说了别吃这些剩菜了,怎么老不听啊!(他们一辈子的节约习惯,很难改,让他们每次尽量少做点菜就好)

15、我们终归要长大,带着一种无怨的心情悄悄地长大。归根到底,成长是一种幸福。

16、一个人的舞步也可以很精彩,没有白天黑夜会很疲惫,没有太阳月亮会很黯淡,没有大海海燕会很寂寞,没有你我一个人的舞步也可以很精彩,风铃声声思念依依而你却已走了还记得海豚风铃的寓意吗?你离开我学会了珍惜,也更坚强了我发现回忆也是种幸福。

17、好了,好了,知道,真罗嗦!

18、与他有关的一切统统将它们封存起来当作一种纪念,纪念早已流失的岁月,纪念那些我们曾拥有过的幸福和快乐,不再每天重复游览伤痛和回忆不再为了牵绊人心弦的画面而痛彻心扉。

19、曾经这样以为,许下的诺言,我们真的可以如书上所言,不离不弃现在扔下所有娇情的句子,美好的时光,婉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

20、你走之后,那些泪水蜿蜒的日子侵袭而来。而现在才发觉,我们因年少变得面目全非,所有的一切都如此薄凉。

21、随着世博会的到来,上海开始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从市区到郊县,都需进入现代化轨道。大批房屋开始拆迁,这让我不由想起奶奶家的一切。

22、我的童年大都寄放在了乡下。绿得发亮的小树林,潺潺的溪流,一眼望不到底的田野,在我心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我是奶奶一手带大的,所以与乡村结下了不解之情。

23、人生中能闲下心来静静品味的,不是你的票子,而是一缕缕青烟似的飘渺回忆。没有别的痛苦比在苦难中回忆幸福的往日更痛苦。假如有一天世界背叛了你,至少还有我为你背叛这个世界,难过的时候也不要紧锁眉头,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喜欢上你的笑容。

24、回忆是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恍然幽梦,回忆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晖脉脉水悠悠的沦然肠断。

25、回忆是一柱檀香。漫不经心地点燃,无声无息地燃捎。那袅娜飘渺随风曼舞的是如梦如幻的确青烟,也是渐渐远去的逝水年华,香尽,烟消,灰飞灭,梦魂香。

26、说了你也不懂,别问了!

27、幸福很短暂,还长着翅膀会飞。快乐太单纯,所以很容易破碎。

28、这或许是墙角的落花,等待被腐蚀的那一天。

29、乡村,在我的童年里添了几个跳跃的音符,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美好的思绪,我一定会把它保存永远,因为这是我最美好的回忆。

30、我要吃什么我知道,别夹了!盼着我们回家的父母总想把所有关心融在特意做的菜里,我们默默领情就好)

31、回忆是一架老式留声机上的一张旧歌片,尘埃沾惹,伤痕满布。咿咿呀呀,呀呀咿咿,似倾诉支离平时破碎的人生荒凉,似漫阅无尽无止的岁月沧桑。

32、你们那一套,早就过时了。(父母的建议,也许不能起到作用,可我们是否能换一种回应的方式?)

33、最美好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

34、回忆是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怅然泪落;回忆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然醉歌。

35、些渐行渐远的青春的单纯日子,可以望见背影越拖越长的那时的自己,那是远去的时光和心情。

36、往事不可追,回忆仿佛冷风吹!

37、有些感受,只有凭着记忆慢慢寻找最初的味道,回忆很拥挤,却不见过路人。

38、小溪活泼了,还绽出了荷叶,绿萍萍的,覆盖住了河面。我和小伙伴赤着脚,踏着软软的淤泥趟水摸鱼儿,池里填满了我们的笑声。累了,便挑一顶大的荷叶,作伞撑,漫步在田园小道上,阴丝丝的,隐约有些凉意。

39、有生命就会有回忆。你无法抗拒,也无处逃避。你是尘世中的人,回忆便是你的影。值得回忆的总是刻骨铭心的难忘,曾经的感动。无论苦涩,无论甘醇,无论欣愉,无论哀伤。

40、跟你说了多少次不要你做,做又做不好。(一些他们已经力不能及的事,我们因为关心而制止,但这样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无用)

41、叫你别收拾我的房间,你看,东西找都找不到!(自己的房间还是自己收拾好,不收拾,也不要拂了父母的好意)

42、几缕春风,吹醒了树上的芽儿陆上的花儿。童年的我兴奋地摸摸这儿,瞧瞧那儿,听着呼呼的风声,很是快活。记得小时侯,我很爱边迎着风,边与邻居的小伙伴打闹玩耍;或是几阵纯雨后,踩着低上积起的小水洼。乡村的野花多,五颜六色,小巧玲珑,常常是一簇簇一丛丛地长,甜甜的花香,迎来了蜜蜂也迎来了我,采一小把,放在嘴里轻轻吮吸,那味儿,一直甜到心底。听奶奶说,许多野花可当药材使,我想蜜蜂是不是也专程赶来采蜜做药呢。

43、回忆是一壶茶,一壶用情感的弗水冲切的溶茶:翻滚起伏,然后冷却沉静,像起起落落欣喜狂悲的人生终归于万物看开,得矢随缘的平淡恰栝美。

44、我自己有分寸,不要老说了,烦不烦。

45、是我太在乎她了么?又或许,只是她不在乎我而已,我们都存在彼此的回忆里。

46、逝去的岁月,怎么找得回来?你曾经的微笑,在回忆里却散不开。

47、谁苍白了我的等待,讽刺了我的执着。

48、碎了一地的诺言,拼凑不回的昨天。

49、听见某个名字,想起某些事情,这个城市安静的让人心颤。

50、往事回忆一下,也莫非是在微妙的幸福对比下重温过去的甜蜜,无奈的是人明明知道回忆带来的只是一生中不绵不灭的悲伤和痛苦,可是却总是自己甘愿投入回忆的深渊,任悲寒凌厉的幽风无形地透过身体,缠绕心旁,那如阴灵般的寒气一层层地将心血凝冰,渐渐地冰封我们内心的温存的热血与热情。但它却是人生的生命之链,将我们的一生连贯在一起成为一个个完整而独特的人生。

51、我把她的笑容放在离时间最近的地方。我只想让我的时光中有她的笑容,一直都有。

52、我对他再没有感觉,我不再爱她了。为甚么会这样?原来我们的爱情败给了岁月。

53、我怀念的不是你,而是你给的致命曾经。

54、我可以微笑着听你说你们的故事,但真的打不起笑脸听你说你们的关系~~~

55、我有很多回忆是关于你的,可是你偏执的认为你不过是个路人甲。我想和你在一起,哪怕是出无头无尾的闹剧,我也会坚持到你退场后全世界黯淡下来的那一刻,执一盏小灯,站在回忆里等你。

56、我站在你看不见得街角,默默祝福你

57、我知道回忆是痛苦的也是无奈的,美好的往事回忆一下便化为无奈的可惜,

58、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

59、也许我在你生命里只是一个过客,我悄悄的走正如我悄悄的来。

60、也许走得太远的代价就是寂寞。

61、一个人,一座城,一生心疼。

62、一切都是如流水般的离开,想回头流望时,只剩一片狼藉,如同枫叶飘在水面上,只剩下微微的涟漪,似乎一切都是那么平静,只剩下,时间带着疼痛在痛苦的猥琐.....

63、一些事,只配当回忆.一些人,只能做过客。

64、拥有回忆,人生才得以丰润,岁月才满溢诗情。耽于回忆,青春却难免苍白,木人石心亦伤怀......

65、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66、有生命就会有回忆。你无法抗拒,也无处逃避。你是尘世中的人,回忆便是你的影。值得回忆的总是刻骨铭心的难忘,曾经的感动。无论苦涩,无论甘醇,无论欣愉,无论哀伤。

67、有些伤,是永远不会愈合了。

68、有些事一转身就一辈子。

69、有一种爱,明明是深爱,却说不出来;有一种爱,明明想放弃,却无法放弃;有一种爱,明知是煎熬,却又躱不开;有一种爱,明知无前路,心却早已收不回来。

70、在阳光中死去,在最绚烂的包围下死去,心花怒放却开到荼蘼。

71、站在世界某一个角落,看着日出日落 。

72、这个世界.那么脏.谁有资格.说悲伤。

73、整日将自己与那些就快要腐朽的记忆都困倦在逐渐磨灭的岁月。变为层层淤浊而渲染。

74、走完同一条街,回到两个世界。

75、最初不相识,最终不相认。

76、我这辈子说过最让人无从反驳的话就是:被子根本不用叠,本来就是摊开来睡的,但这句话第一个被人反驳掉,懂么,这是规矩,人类之所一悲哀,就是有太多规矩。

77、每次听到往事一幕幕,伤心一幕幕。总是有一些伤感泛起眼底。尽管歌声里沉重的伤心与往事不属于这个年龄的我们。青春如此绚丽,又如此忧伤。记起了稼轩先生的词,少年不知愁滋味,独上层楼,独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78、毕业前我们总在埋怨学校这个破地方,毕业后它确实我们最想念的地方,回忆起太多事。

79、迷迷糊糊,懵懵懂懂。这样就能钓到大帅哥?开什么玩笑,不过这么拽的爱情确实存在。这就是我的人,帅!~这就是我的爱情,拽!~

80、凡世的喧嚣和明亮,世俗的快乐和幸福,如同清亮的溪涧,在风里,在我眼前,汨汨而过,温暖如同泉水一样涌出来,我没有奢望,我只要你快乐,不要哀伤。

81、星夜,坐在如水的夜里细细回忆,将当初的每一个细节放大,用你的笑容来铭刻,来温暖我心中的各处角落。

82、想你,不管记忆如何交错更迭,总有你在我心间酝酿成一道割舍不去的印痕!我怯怯拖起那似明似暗清晰深刻的影,痴缠着不肯离去,云散了,风倦了,心动了。

83、回忆是一架老式留声机上的一张旧歌片,尘埃沾惹,伤痕满布。咿咿呀呀,呀呀咿咿,似倾诉支离平时破碎的人生荒凉,似漫阅无尽无止的岁月沧桑。

84、何尝不想演绎风花雪月的浪漫,却无法逾越道德的鸿沟。待激情被生活的琐碎冲淡,繁华落尽,才发现任何情感终熬不过岁月的流逝。唯有平淡如水的感情,彼此单纯的信任,才能经得起岁月的历练。

85、忘不掉的是回忆,继续的是生活,错过的就当是路过一路上的行走。你会遇上很多人也许是陪你走一站的,也许只是一个过客。于是生命中留下了许多逗号,一段经历一个逗号,一段感情一个逗号,一段付出一个逗号,无数个逗号的等待只为最终那个句号。

86、过去的就已经过去了!那只是留在心里的回忆,不知道是否还能回到过去?还回到他的怀里?你们在一起的每个镜头都会让你保留终身!

87、有人喜欢风平浪静波澜不惊,其实他没有看到青春活力的作用和价值,没有体验过搏击风浪的快意。青春的魅力就在于壮怀激烈,没有动感世界就会死水一潭,人生也就平淡无味。

88、咱们都在怀念过去,失去后咱们才懂得珍惜,有些人或事早已经远去,但是还是会想起以前拥有的岁月,会是一种喜悦,会是一种遗憾

89、每个人,都坚强的活着,可是,总是会有脆弱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了,只是突然想写些什么,只是突然,又想那些美丽的回忆了。

90、回首过去,我们思绪纷飞,感慨万千;立足今日,我们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引吭高歌,一路欢笑。

91、水总是水,掬了捧在手里,它会潺潺地流走,攥紧它,它反而留得更急----水总是要流走的。我把大学像石块一样紧紧地握住,秦庾却相水似的流完了最后一滴。

92、人的一生是漫长的,记忆的长河是悠长的。在属于我15年的记忆中,我不敢说每件事情我都能记住,但是我却一直珍藏着那段回忆,那段美好的回忆

93、可想有那么多事情只能等到回光返照的那刻,才能重新忆起,岂不是遗憾!我喜欢回忆过去,不管是快乐悲伤,还是平淡无奇。它都是我的财富。

94、有着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我们的回忆是阳光,阳光不锈!

95、青春,最可怕的就是你依然二十几岁的容貌,却有了三十几岁甚至四十几岁的心态,容颜未老心先衰,即使在青春的年纪,也已然老了。

96、我记得,我记得,高高的枞树一片葱茏;我常想,它那细嫩的树梢紧挨着蓝蓝的天空;那是我童年的稚想。而我现在知道,天堂离我们比孩提时所想象的更远,这不免使我快快不乐。

97、如果回忆流成海,我第一个淹死你。

98、每个人都可以假装欢笑愤怒或悲伤,却无法控制眼神的深度。

99、是一柱檀香。漫不经心地点燃,无声无息地燃捎。那袅娜飘渺随风曼舞的是如梦如幻的确青烟,也是渐渐远去的逝水年华,香尽,烟消,灰飞灭,梦魂香。

100、我们总喜欢在寂静的深夜,把淡得像空中的月光一样的回忆,一点一点地串起来,在纸上一页一页地铺开。回忆在很多时候是痛苦,因为回忆中有甜蜜,而揪心的甜蜜背后,或许是更揪心的痛苦:思念,无以复加。

第8篇:成长的回忆

小时候我是一个淘气的男孩子,回想我走过的18年成长路程,有好多好多值得我回忆的故事,这些故事记录着我的酸甜苦辣,闲雅时我会独自一人回味着那些„„

小时候在家中我是父母心中的宝贝,是爷爷奶奶的心头肉,从小一直没做过家务活,认为做家务天经地义是妈妈的工作,而且挺容易;那时候为此有一天妈妈突然决定让我独自体会一下做家务的生活。只有两项工作——第一项是洗碗,看着盆里的碗我挺高兴:不就洗几个碗嘛,小事一桩。不过当我把碗拿到手时感觉不好,因为碗太滑差点掉地下,幸亏我两手快速地抱住没掉下去,为了不让这样的事再发生,我把自来水开到最大两手托着碗只是用水简单地冲洗几下就完事,当费半小时把碗洗完放好时,哗哗的自来水流了不少,碗还是没先干净,我的衣服前面还湿了一大块。没理会湿衣服接着我进行第二项工作——擦地。擦前先扫地,看着被我扔得到处是纸屑的地面我脸红了,当我用扫把清扫地面时习惯用很大的力,地面的东西都被扬起在半空,“要轻轻地扫,”妈妈在提醒我,扫完地我已经挺累了,所以在擦地时我一块抹布擦得很脏脏时才用水洗,不象妈妈抹布刚有点脏就洗干净,所以我很快就把第二项工作完成了,我瘫倒在地上,看看这时的我衣服湿了好多,出了很多的汗,脸上还有挺多的灰印。

这时当妈妈检查我的两项工作完成情况时表扬了我,同时指出了一些不够之处(我知道后来妈妈把碗又重新冼了一遍,把地又擦了一次)。那次的做家务经历让我明白妈妈每天有多么的辛苦,从那时起我就决定以后一定会会多帮妈妈做一些事„„

现在我已是一个离家工作的工人,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这样美好的回忆有挺多的,这样的一直成长让我变为了一个大人,让我快乐不断,我喜欢

通山县大畈中学二年级:阮长辉

第9篇:快乐的回忆

一、导入

1、孩子们,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童年成长图片。

2、孩子们,你们觉得画面中的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玩得怎么样?同学们也跟图片中的孩子们一样,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很多人的关心下幸福的成长,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肯定会有许多的有趣的、快乐的故事,愿不愿意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聊一聊、画一画这些快乐的回忆。(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令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情?让你感到最快乐的是什么事?

2.与你的同桌互相交流,讲讲自己最快乐的回忆。

3.小游戏:演一演、猜一猜

将自己最快乐的回忆用动作、肢体语言表演出来,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事情。

4.想一想,表演哪个场景、什么动作才能让大家猜到是什么快乐的事情?

如果用画笔表现,是否需要把整件事情的过程都画下来?

小结:表现一件事情,可以选取最有代表性、最有特点的动作来体现快乐的瞬间。

通过彼此的交流、回忆和表演,帮助学生选取最有代表性的情节、最有特点的动作来体现快乐的瞬间。

初步构思画面内容、场景。

三、欣赏探究

1.欣赏图片,看一看画家是怎样表现快乐的场景的?仔细观察画面中的人物,他们在做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婴戏图》(中国画)宋代佚名

仔细观察画面中的人物,他们在做什么?

宋代的儿童在做什么快乐的事情?

(在古代,人们的休闲活动常常与春、夏、秋、冬的时令季节变化紧密相关,儿童的游戏也不例外。宋代婴戏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表现孩童模仿戏剧的场景,多为皮影戏或傀儡戏,生动形象地体现出儿童喜好模仿的特性。《婴孩弄影戏图》表现的就是婴孩玩皮影戏的场面。在假山之旁,三个孩子坐于地上表演皮影戏,一男孩面前置有简单的框架,形成皮影表现的"亮子"(影窗),他在后面操作表演,框架前另一男孩击鼓伴奏,还有一个在兴致勃勃地观看表演。三个孩童形象俊美,神色生动,十分招人喜爱。)

《呼唤》(年画)现代薛嘉惠

画中的儿童在做什么?

画面中哪里能体现出他们的快乐?

你觉得他们在呼唤什么?

《康乃馨、百合与玫瑰花》(油画)美国萨金特

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你能感受到画中女孩的快乐吗?

(这是萨金特精心绘制的传世经典作品,很多人会被这幅异常优美的画所深深地吸引,并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动。这幅画描绘的是两个孩子在花丛中点灯笼的情景。我们看到,在如诗的画面里伫立着两个天使般的小女孩,她们带着天真的梦想正小心翼翼地把灯笼挂在花枝上,灯笼为鲜花抹上一层温暖的光芒,于是,娇艳的花朵变得沉默而高贵,柔和而纯美。烛火柔软的光芒也为两个孩子笼上一层温暖的光芒,映衬出女孩活泼健康的脸庞。)

2.欣赏学生作品

看一看,这些同学是如何表现他们快乐的回忆的?

想一想,小作者是如何体现自己快乐的心情的?

(人物表情、动作、画面色彩等)

了解古代儿童的快乐生活,学习画家表现人物、描绘情节的方法。

探究如何在画面中体现快乐。

学习运用色彩表达内心感受。

对绘画作品的欣赏中,感悟画家如何表现快乐的事情,探究表现的方法、创作的角度。

创作表现 1.构思画面:你准备表现什么样的快乐的回忆?

(1)主要抓住哪个场景进行表现?

(2)画面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是什么样的?

(3)运用哪些色彩能表达出快乐的感觉?

2.创作要求:回忆自己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运用绘画形式进行表现,突出情节、构图完整、色彩丰富。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4.展评作品:展示自己的画,向同学讲述自己快乐的回忆。 引导学生巧妙构思、大胆创作通过对人物动作、表情的描绘、对事件情节的表现,合理运用色彩,回忆并描绘出快乐的场景。

上一篇:调度中心岗位职责下一篇:电子测量课程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