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于事慎于言

2023-04-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敏于事慎于言

《国学启蒙》“敏于事而慎于言”教学设计

《国学启蒙》教学设计

敏于事而慎于言

教学内容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教学目标

①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③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检查上节课的作业

①背诵《不重则不威》。

②考查句子的翻译及其重点词语的解释。

二、朗读课文。

1.指导学生读通顺,读准确。 2.齐读、指名读、分组赛读。

三、学习体验 1.理解文意:

君子不求吃得饱足,不求住得安逸,勤于做事而言谈谨慎,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2.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四、教师小结

第2篇:(严谨500字演讲)谨于言慎于行

谨于言慎于行

XXX系XXX班XXX

《礼记》中有“谨于言而慎于行”的说法。汉语词典对“严谨”一词的解释是:“严密谨慎,办事严谨”,一般是对待学习和工作的态度,严肃、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严谨是一种工作态度,是一种职业素质,是责任心的最好体现。 严谨是“治学之人的修身之道”;是“追梦之人的成功之道”;是“国家的兴旺之道”。孔子曾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方孝孺的话时常在我们耳边回响:“人之持身立事,常成于慎,而败于纵。”所以说严谨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素养。

巴甫洛夫说:“要养成严谨和忍耐的习惯,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细小工作,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累事实。”

因此,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制定了一份严谨目标:

1、强化严谨的态度

严谨事关效率,细节决定成败,注重细节必须保持严谨的态度,离开严谨必功亏一篑,一事无成。

2、形成严谨做事风格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既然选择了去做一件事情,就要用心去做,本着追求完美,严谨细致、一丝不苟。

3、培养严谨的习惯

古人云:“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可见习惯是在一天天的生活中养成的,严谨做人,严谨做事,在每天的生活

和学习中认真严格要求自己,让严谨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风格,而且是一种习惯。

第3篇: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读孔子《论语》,《里仁.第四》有感(8)

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读孔子《论语》,《里仁.第四》有感(8)

【原文】

一,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译文释义】孔子说:“古人不轻易说话,这是怕说到做不到而感到羞耻。”

这里讲到用“仁”的重要。孔子说古人是不乱讲话的,更不说空话,因为怕自己的行为达不到。所以有信义的人,有仁德之心的人,往往不轻易答应别人的要求,不轻易发言,历史上有句话---“重然若”,这就是说不肯轻易答应别人的请求,答应了就一定要做到。历史上还有一句话“轻若则寡信”,随便答应人家一件事,往往不能兑现守信,这样的人最后就没有人的尊严了。

二,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译文释义】

孔子说:“因为约束自己而犯差错的人,是很少见的。”

因此,个人的修养也好,处理大事也好,生活中的小事也好,最好注意“以约失之者,鲜矣!”为座右铭。约就是约束、检束、小心、谨慎。谨慎的人过失就较少;放荡随便的人,容易犯错;讲话随便,信口开河的人就容易失信。如果能够加强自我管理,失败的事情就会少了。

三,子曰:“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释义】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迟钝谨慎,做事要敏捷勤快。”

这是讲“仁者”言行的重要。“纳”嘴巴看起来好像笨笨的;利嘴除了教书,吹牛,唱歌以外没有什么用。真正的仁者,不大会说空话,但做起事来却很敏捷。他们是先做后说,不是光吹而不做。他们是“不说风流漂亮话,多做日常琐碎事。”

四,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释义】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终究不会孤立,一定会有人来亲近他。”

什么叫“里仁”?按照南怀瑾先生的观点,这篇《里仁》并不是叫你去找一个到处是好人的街道去住。古人的解释,即是选一个住处要找一个仁里,世界上哪来这许多仁里?到哪里去找?孔子的故乡当年也不一定是仁里,。说不定也会有素质不高的人。其实那个“里”字,就是自处其中的意思,脚跟站得稳的地方就叫“里”。“里仁”,是我们做人的立足点要放在仁道,所以“德不孤,必有邻。”自己有道德涵养,能体用兼备,自然会影响你身边的人。孔子告诉我们,如果你把寂寞做为享受,如果真为道德而活,绝对不会孤苦伶仃,一定有与你同行的人,有你的朋友。

五,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数矣。”

【译文释义】

子游说:“侍奉君主,频繁谏阻,就会招惹侮辱;结交朋友,频繁劝告,就会导致疏远。”

子游孔子的学生,子游的意思是说,要讲“仁爱”之行,也要懂得方法,不能乱说乱干。对君王要尽忠,也不容易。君王有了不对,你每次劝他,劝的次数多了硬要做忠臣,就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弄不好君王烦了,连命都丢了。对朋友也是一样,朋友不对,你劝告他次数多了,他也烦,他不听你的,认为只有你对,就会变成冤家对头。现在跟领导也是如此,你提意见不注意方式方法,时间长了,也有你好果子吃。这是人性的另一面。虽然行仁义之道,义所当然,但要讲究方法。要让对方能接受你的劝告和主张。但是如果随时随地把这两句话记牢,做朋友也好,做人家的部下也好,就又会变成滑头,不负责任了,那又是不仁不义了。所以读了孔孟的学说,懂得了人生,才知道做人真不容易,做好人更不容易,只有多体会人生,多体会历史。然后才能做到“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随时随地居于仁道之境了。

政治生活中如此,日常的家庭生活也是如此。俗话说“一句好话三冬暖,恶语伤人恨不消”说话是一门学问艺术,劝解家人,朋友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让别人很愉快的接受。所以,聪明的女人总是在适当的时候赞扬自己的丈夫和孩子,然后在劝解他们的不足和缺陷;反之聪明的丈夫也不打击妻子和孩子的缺点和不足,总是看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这样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便形成了。 2012.1.28

上一篇:项目申请书填写说明下一篇:听环保讲座有感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