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产业园方案

2022-1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项工作不能盲目的开展,在开展前必须要进行详细的准备,这就是方案存在的意义,那么要如何书写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云计算产业园方案》,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1篇:云计算产业园方案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校园建设方案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校园已经成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高校现代化的标志。云计算对提高工作效率和促进校园数字化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数字校园方案建设主要是包含统一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数据平台的基础云平台。

关键词:云计算;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

Key words: cloud computing; digital campus;basic cloud platform

1 引言

近年来,高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各个业务部门根据需要建设了多个独立的系统,如教务管理系统、人事系统、图书管理系统、迎新系统、后勤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等。由于没有按照规范进行统一规划与部署,各个业务系统独立运行。这些运行的系统存在较多问题,如形成“信息孤岛”现象,各个系统之间数据标准不统一,各个系统提供的数据不一致,给大数据等各种应用造成障碍。不同的身份和密码,各系统登录界面不一致,使师生使用不够方便。通过云计算等技术实现资源、应用及服务的整合,建立一个信息共享以及服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数字校园基础平台,以解决上述问题,提升资源共享及管理方式,节约人力物力,为学校教职员工与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2 云计算与数字校园

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态势,是多种计算模式和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云计算利用网络将大量计算分布在多台服务器,经服务器处理后将结果返回给用户,使用户根据需求获取硬件、存储空间和软件服务[1]。云计算的主要特点为:

(1)通用性高。云计算支持多种应用同时运行,操作简单,会操作计算机操作就能获得相应服务。

(2)存储空间大。实际环境下,云计算存储没有限制。

(3)节约成本、可靠性高。由于程序在云端运行,终端不需要运行传统应用软件所需的处理能力,所需费用较低。即使终端系统崩溃,由于所有数据在云端都是安全的,仍然可以正常访问。专业人员管理和维护云计算服务器,降低了系统风险。

把云计算技术引入数字校园的建设中将是数字校园建设的新突破。利用云计算技术把现有的软硬件资源进行管理整合,实现共享,提高软硬件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率。如建设私有云对校内各种应用系统统一管理,通过虚拟化技术为各种应用系统划分相应性能的服务器,随时满足各种需求。利用云计算技术能够构建起各种新型平台,使学校信息化建设提升层次。例如学生通过公有云尔雅通识网络教学平台,倾听名师授课,开拓学习视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交流学习体会。教师利用尔雅通识网络教学平台与其他教师实现信息交流,提升专业化水平。

3 数字校园建设原则

(1)贴近实际。建设数字校园需要对学校管理方式和教学特点进行充分调查。在调查时要充分考虑教职员工和学生需求的多样性,贴近学校实际需求,使建成的數字校园能够提升学校层次,切实促进学校的发展。

(2)信息交互。建设的数字校园不仅仅是管理平台,也是交流平台。数字校园主要功能模块包括通知系统、内部邮件、网上论坛等子系统。方便快捷的消息发送机制能够为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提供丰富的交流方式和渠道,使所有教职员工和学生都真正参与进来,充分享受信息化建设的成果。

(3)安全性。系统安全非常重要。在建设数字校园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制度建设。在保证设备安全和网络安全的基础上,确保数据信息安全。根据学校实际,建立一套有效且灵活的权限体系,确保数据信息访问在一定权限范围内进行[2]。

(4)扩展性。考虑到数字校园未来的功能扩展,能够方便地增加新功能模块,或者升级至更高级版本来实现系统更新,使投资利益得到保障。

4 数字校园建设方案

4.1 总体设计

数字校园总体设计要考虑正在运行系统的整合和与未来系统的扩展,保证信息化建设总体上与学校发展相适应。数字校园总体框架包括基础网络环境、数字校园基础平台、应用系统层、信息安全层。基于云计算等技术,对学校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建设包含统一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数据平台等关键云基础平台,所有应用系统都在这个云平台上运行[3]。

4.2 统一门户平台

统一门户平台是教职员工、学生及外来访客等各类用户进入学校各类服务系统的唯一入口,实现对各应用系统的集成。统一门户平台建成后将为各类用户提供个性化、一站式与无缝集成的信息及应用服务。统一门户平台是学校的应用管理平台,是数字校园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工具,提供按照角色权限区分的展现界面,在提供人群、场景、分类等多种方式的检索条件下支持多维度搜索,方便各类用户快速查询到需要的应用。统一门户平台包含服务门户首页、应用服务中心、个人服务中心等项目。统一门户平台首页提供业务域快速入口、角色快速入口、应用快速入口等,展示所有的应用,提供定位和应用检索功能。

4.3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在目录服务和认证服务的基础上实现身份数据的统一存储、统一管理,实现各类应用系统的单点登陆,以及各类访问与操作安全审计。用户及权限信息统一存储在用户数据中心,采取分级授权和集中身份认证,提高用户使用的方便性和应用系统的安全性[4]。用户登录后在不同系统之间漫游而不需要再次输入密码。统一身份认证平台通过LDAP实现,应用系统用户数据库保留原有用户数据,用户数据中心实现与各应用系统用户数据库同步和更新,保持一致。各项系统功能独立设计,系统间通过接口进行交互,实现与第三方产品的对接[5]。在必要时提供完善的OAUTH服务管理、应用注册功能,可向第三方提供 OAUTH接口,方便第三方使用 OAUTH协议来获取更多服务。

4.4 统一数据平台

统一数据平台是基础云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整套信息数据标准,建设包含数字校园所需所有数据的数据中心。统一数据平台从数据来源、数据转换到数据中心整个体系结构进行规划,满足异构类型数据获取及系统之间标准数据处理的需要,从而实现对数据的利用。数据来源包括各应用系统的数据库、各种格式化文件以及其他途径提供的特殊文件,具体包括Oracle、DB2、Sybase等数据库,ODBC数据源,XML数据,WebService等。经过数据转换工具对数据过滤与清洗,形成标准数据并建成数据中心,为教学科研管理提供数据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 李玲瑞.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数字化校园网建设探究[J].武夷学院学报,2015(3):61-64.

[2] 陈蒙.云计算平台在数字校园中的应用与研究[D].郑州: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5:5-12.

[3] 孙凯.浅谈数字化校园建设总体方案[J].科学技术创新,2018,14:92-93.

[4] 韦春珠.云计算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2017,8:45-46.

[5] 董洪宪.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云平台服务技术应用探索[J].网络化与数字化,2015,8:58-65.

【通联编辑:代影】

作者:户占良 郭玉滨

第2篇:云计算环境下信息安全防护方案探讨

【摘 要】目前云计算迅速发展,解决云计算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至关重要。本文根据云计算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针对云计算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防护方案。该方案将云计算安全防护分为体系结构的总体防护和应用层面的安全防护两部分,并分析了其解决方案。

【关键词】云计算;虚拟化;信息安全

1.云计算技术目前的发展

云计算的概念自2006年被Google提出之后,就在ICT产业界产生了巨大反响,Google,微软,IBM,英特尔等ICT巨头公司积极跟进云计算的研究以及云计算业务和应用的部署。关于云计算的理解,定义目前就有几十种,其中得到业界最广泛接受的,是由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提出的:云计算是一种通过网络以便捷、按需的形式从共享的可配置的计算资源池(这些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中获取服务的业务模式。云计算业务资源应该支持通过简洁的管理或交互过程快速的部署和释放。

NIST对于云计算的定义,从根本上规范了其业务模式和特征。NIST给出的定义中还包含云计算的基本特征:按需自助服务,构建资源池,广泛的宽带网络接入,供可测量,快速弹性的,按使用量计费的服务等。根据云的使用范围及运营模式的不同,描述了云的4种部署模式:公有云、私有云、社区云、混合云。

就我国而言,云计算更合乎中国经济向服务型、高科技型转变的趋势,政府和医疗信息化、三网融合,大量迅速成长的电子商务应用,使我国云计算具有强大的市场前景,云计算的时代已经到来。

2.云计算环境下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

云计算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信息安全的巨大挑战。目前安全问题已成为困扰云计算更大发展的一个最重要因素。某种程度上,关于云计算安全问题的解决与否及如何解决,将会直接决定云计算在未来的发展走势。

随着云计算在各领域内的快速发展,安全事件也频繁发生:亚马逊云计算平台出现了大范围的故障;微软Azure云计算平台彻底崩溃,大量用户数据丢失;谷歌公司泄露了客户私人信息等等。根据云计算的定义和相关概念的理解,云计算的操作模式是将用户数据和相应的计算任务交给全球运行的服务器网络和数据库系统,用户数据的存储,以及用户数据的处理和保护等操作,都是在“云”中完成的。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使用户的数据处于一种可能被破坏和窃取的不安全状态,并且也有更多更详细的个人隐私信息曝露在网络上,存在非常大的泄露风险。

云计算安全事件频发,其稳定性、安全性、完整性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加上公共平台的开放和不可控性,急需一套针对云计算的信息安全防护方案。云计算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建立,必将使云计算得以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

3.云技术环境信息安全防护方案探索

3.1 体系结构的总体防护

云计算安全体系结构可以划分为数据安全、虚拟化服务安全、基础网络安全三部分。数据安全即保障云计算海量数据存储、传输并实现数据安全隔离的支撑平台的安全;虚拟化服务安全即保障整合、处理各种虚拟化资源,提供“按需服务”的承载平台的安全;基础网络安全即保障各类计算资源基于统一基础架构的网络接入和运行平台的安全。

(1)数据安全

数据传输安全:云环境下用户的数据信息从终端到云计算环境的传输中,数据信息容易被截获,可采用在云端部署SSL VPN网关的接入方案,以保证用户端到云端数据的安全访问和接入。云端部署SSL VPN网关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云端部署SSL VPN网关示意图

利用SSL VPN技术,可以随时随地的在客户端与资源中心之间建立一个私密通道,保证不同客户信息私密性,可采用的防护技术包括:不同客户访问相应云计算资源的身份认证与鉴权;客户端和云端数据流加密;终端用户的准入管理(补丁管理、杀毒软件升级等);防数据泄漏;自主访问控制;标记和强制访问控制;系统安全审计;用户数据完整性保护;用户数据保密性保护;客体安全重用以及程序可信执行保护。

用户身份鉴别应支持用户标识和用户鉴别。在每一个用户注册到系统时,应采用用户名和用户标识符标识用户身份,并确保在系统整个生存周期中用户标识的唯一性;在每次用户登录系统时,应采用受安全管理中心控制的令牌、口令、基于生物特征、数字证书以及其他具有相应安全强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机制进行用户身份的鉴别,并对鉴别数据进行保密性和完整性保护。

数据完整性保护:应采用密码等技术支持的完整性校验机制,检验存储和处理的用户数据的完整性,以发现其完整性是否被破坏,且在其受到破坏时能对重要数据进行恢复。

数据保密性保护:应采用密码等技术支持的保密性保护机制,对在安全计算环境中存储和处理的用户数据进行保密性保护。

(2)虚拟化服务安全

“按需服务”是云计算平台的终极目标,只有借助虚拟化技术,才可能根据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应用服务和合理的资源分配。无论是基础的网络架构,还是存储和服务器资源,都必须要支持虚拟化,才能提供给用户端到端的云计算服务。因此,在云计算数据中心内部,应采用VLAN和分布式虚拟交换机等技术,通过虚拟化实例间的逻辑划分,实现不同用户系统、网络和数据的安全隔离。

在多租户情况下,云联数据中心的所有安全设备应支持1:N的虚拟化,形成端到端的虚拟通道。每个安全设备经过虚拟化后,都可实现关键特性的多实例配置,比如防火墙的多实例、支持独立的安全域划分及策略配置。

实现跨设备链路聚合,简化网络拓扑结构,便于管理维护和配置,消除“网络环路”,增强网络的可靠性,提高链路的利用率,可采取横向网络虚拟整合,即N:1网络虚拟化。

每个虚拟设备都应具备独立的管理员权限,实现用户的分级管理,如图2所示,可以随时监控、调整策略的配置实现情况。可以将管理员划分为多级进行管理,不同的级别具有不同的管理权限和访问权限。通过灵活的用户访问控制,对虚拟机的配置和远程访问权限进行保护。

采用虚拟防火墙和虚拟设备管理软件为虚拟机环境部署安全防护策略,且采用防恶意软件,建立补丁管理和版本管理机制,及时防范因虚拟化带来的潜在安全隐患。

图2 用户分级示意图

(3)基础网络安全

基础网络是指地理位置不同的的是数据中心和用户终端的互联。应采用可信网络连接机制,通过对连接到通信网络的设备进行可信检验,以确保接入通信网络的设备真实可信,防止设备的非法接入。基础网强调的是无收敛和精细化,相应对安全设备也提出相应的要求,在园区网,安全设备性能要满足与网络相匹配的性能的需求,且应可以实现随着业务发展需要,灵活的扩减防火墙、入侵防御、流量监管、负载均衡等安全功能,解决在安全设备端口不足和自身处理性能不足情况下灵活扩展问题,实现安全和网络设备高度融合。

3.2 应用层面的安全防护

由于云环境的灵活性、开放性、公众可用性等特性,给应用安全带来了很多挑战。

对于企业终端用户而言,企业应做风险评估,比较数据存在云中和存储在自己内部数据中心的潜在风险,比较各家云服务供应商,把选择缩减到几家,并取得优选者的服务水平保证。云服务供应商在云主机上部署的Web应用程序应当充分考虑来自互联网的威胁。企业终端用户应该清楚指定哪些服务和任务由公司内部的IT人员负责、哪些服务和任务交由云服务供应商负责。随着虚拟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许多用户喜欢在桌面或笔记本电脑上使用虚拟机来区分工作。通常这些虚拟机甚至都没有达到补丁级别,这些系统被暴露在网络上更容易被黑客利用成为流氓虚拟机。对于企业客户,应该从制度上规定连接云计算应用的PC机禁止安装虚拟机,并且对PC机进行定期检查。

对于使用云服务的终端用户而言,应该保证自己计算机的安全。在用户的终端上部署安全软件,包括反恶意软件、防病毒、个人防火墙及IPS类型的软件。目前,互联网浏览器已经普遍成为云服务应用的客户端,但不幸的是所有的互联网浏览器毫无例外地存在软件漏洞,这些软件漏洞加大了终端用户被攻击的风险,从而影响云计算环境应用的安全。因此云用户应该采取必要措施保护浏览器免受攻击,在云环境中实现端到端的安全。云用户应使用自动更新功能,定期完成浏览器打补丁和更新及杀毒工作。

云用户还应使用过滤器,目的在于监视哪些数据离开了用户的网络,从而自动阻止敏感数据外泄。这些数据涉及到用户的个人隐私,用户可以对过滤器系统进行安全配置,以防止数据在用户不知情的状态下被泄露,防止由此造成的用户自身数据的安全性降低。

4.结束语

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云计算更大发展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关于云计算安全问题的解决与否以及如何解决等,将会直接决定着云计算在未来的发展走势。关于云计算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考虑到云计算安全的成因,多管齐下,从技术、标准、法律以及业务监管等多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考虑;还需要云平台提供商,系统集成商,云服务提供商,杀毒软件厂商等的共同努力。随着整个云计算产业链的不懈努力,云计算环境应用及服务必将朝着可信、可靠、可持续的方向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NIST.http://csrc.nist.gov/groups/SNS/cloud-computing/index.html.

[2]胡志昂,范红.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建设技术方案设计实现与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3]GB/T 25070-2010.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S].

[4]http://www.h3c.com.cn/.

作者简介:刘洁(1973—),女,河北邯郸人,硕士,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软件工程。

作者:刘洁,薄祥臣

第3篇:云计算下网络安全技术实现方案研究

【摘要】 云计算在带给我们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安全问题。在云计算环境下,提升用户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智能防火墙建设、合理运用网络安全上的加密技术和做好对网络病毒的防控工作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我们应继续加强网络安全技术建设,不断探索具体的实施途径,解决云计算下的各种网络安全问题。

【关键词】 云计算 网络安全 技术实现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兴起和广泛运用,其所具备的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和廉价性等特点满足了人们的差异化需求,正逐步被更多的企业和用户所认可。但由此产生的网络安全问题,同时也成为使用云计算服务而必须直面的重要问题。

一、云计算背景下网络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数据的通信安全有待提升

“共享”是互联网的基本理念,云计算则把这个理念推向极致。数据通信作为互联网的重要环节,在云计算网络环境下,非常容易受到安全威胁。例如在云计算过程中,数据的传输与用户本身的管理权出现分离,黑客会利用网络云端管理方面的漏洞对服务器进行攻击,从而导致用户数据的丢失,这主要是因云计算基础设施安全性建设不足所致。

1.2网络系统比较薄弱

主要是指提供云计算平台的商业机构。近年来我国云计算领域发展迅速,而行业内部良莠不齐,大部分企业由于自身网络安全防范机制并不完善,导致因黑客恶意攻击而出现的用户数据被侵、甚至服务器瘫痪等现象时有发生。

1.3网络环境较为复杂

“集中力量办大事”体现了云计算的优越性和实用性,但与传统网络环境不同,云计算所整合、运用的是由云平台所分配的网络虚拟环境,并不能完全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所以对用户本身而言确实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云计算环境下实现安全技术的具体路径

2.1提升用户的安全防范意识

进一步加强用户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防范观念,加强网络安全系统身份的实名认证。提供云计算平台的商业机构应采取多种方式对用户登录认证加以约束,如加入手机短信验证、实名登记认证等。用户本身应有使用正版软件程序的意识,并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在我国,导致高危风险的盗版软件大行其道,较为安全的正版软件则无人问津,这也是互联网领域“劣币驱逐良币”的有趣现象。

2.2加强智能防火墙建设

智能防火墙技术与传统意义的防火墙技术相比,最大的的特点是智能和高效,消除了匹配检查所需的海量计算,更智能地发现网络行为的特征值,进而直接进行访问控制。

还有就是安全可靠性更高,相比于传统防火墙技术,智能防火墙有效解决了拒绝服务攻击(DDOS)的问题、病毒传播问题和高级应用入侵问题,在技术层面更为高级。

2.3合理运用网络安全上的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是云计算环境下比较常用、也非常有效的网络安全技术,自计算机和互联网诞生以来,加密技术就一直以各种形态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保护我们的隐私不受侵犯。

合理运用加密技术,就像给计算机罩上一层滤网,它能够有效识别和打断恶意信息和不良程序的入侵,将重要信息变换为数据乱码,只有通过正确的秘钥才能获取和解读,最大程度保证了数据的完整和安全。

2.4做好对网络病毒的防控工作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使用,在计算机用户传输数据、租用网络、进行计算的过程中,网络病毒的沾染率和入侵率大大提升,网络病毒的顽固性和复杂程度也在不斷提升,由网络病毒感染服务器云端甚至扩散至整个网络的现象也有发生,这就对我们做好对网络病毒的安全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为云端,我们的计算机可以获取最新的网络病毒特征和更为正确的处理方式,也正因为云端,我们受感染的几率同比提升,这注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争,所以我们需要构建相应的反病毒技术,并对非法用户的使用和权限加以关注和严控,视违规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罚处理,才能为云计算下优质的网络安全环境提供保障。

三、结语

云计算在带给我们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安全问题。在云计算环境下,提升用户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智能防火墙建设、合理运用网络安全上的加密技术和做好对网络病毒的防控工作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我们应继续加强网络安全技术建设,不断探索具体的实施途径,解决云计算下的各种网络安全问题。

参 考 文 献

[1] 毛黎华. 云计算下网络安全技术实现的路径分析[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6:140-141.

[2] 李俊. 云计算下网络安全技术实现的路径分析[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11:135-136.

[3] 闫盛,石淼. 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安全技术实现[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3:168+170.

作者:王玉贵

第4篇:某某市云计算产业项目建设方案

****市承接云计算产业项目建设

工作方案

为抓住全球云计算和新一代数据中心建设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和国家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政策机遇,在**和***两地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并签署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大背景下,结合**与**协议拟共建500万台服务器规模超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的实际,以及我市产业优势和先决条件,特制定如下项目承接工作方案。

一、项目承接方案

(一)组织机构。为进一步统一思想,统筹协调推进项目承接工作顺利开展,特成立****市承接云产业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

副组长:******市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市长

******政府副市长

******政府副市长

成员:******发改局局长

******环保局局长

******经信局局长

******国土局局长

******住建局局长

- 1 -

******交通局局长

******林水局局长

******规划局局长

******发改局副局长、重点办主任

******供电局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经信局。

(二)职责分工。发改局负责规划编制,方案制定,数据中心项目策划、论证,与上级相关部门沟通对接。

经信局负责与北京市经信委沟通对接,落实项目承接、布局等具体事宜,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工作。。

国土局负责项目初步选址,占地面积测算等工作。

水利局负责项目用水评估、水资源测算、协调项目用水指标审批等工作。

住建局负责项目选址后规划及建设工作。

交通局负责加快推进公路通道建设,提供项目承接交通保障。 供电局负责电网规划、电力现状分析与预测等工作。

(三)项目选址。初步确定两套项目选址方案,即*************园区。

(四)具体措施。

1、建立多方定期联络、对接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周定期与相关部门进行一此网络视频对接,每月定期召开一次电视电话会议,了解通报***、***和***各相关部门工作进展情况,形成

信息沟通顺畅、推动措施得力的工作机制。

2、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研究阶段工作重点,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保障承接工作顺利推进。就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分阶段进行细化、量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期完成项目规划、方案制定、用煤用电用水需求论证等具体工作,于3月初至4月中旬完成可研编制工作,4月中旬开工建设,5月落实招商项目,引进新的投资业主进行建设。

3、根据项目建设要求,在场址初选的基础上,尽快启动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研究园区供电、供水的方式和价格,并积极向上级争取优惠政策,保证项目的落户。

4、明确数据中心项目启动后,进一步研究相关产业链条,制定园区招商项目,拓展项目建设平台,边建设边招商。

第5篇:上海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

2010年8月26日 09:06 来源:国脉物联网 字号:T|T

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2010-2012年)

云计算是以虚拟化技术为基础、以按需付费为商业模式,具备弹性扩展、动态分配和资源共享等特点的新型网络化计算模式。在云计算模式下,软件、硬件、平台等IT资源将作为基础设施,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使用者。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和商业模式,云计算将加速信息产业和信息基础设施的服务化进程,催生大量新型互联网信息服务,带动信息产业格局的整体变革。加快发展云计算产业,不仅是上海提升信息产业综合竞争力、培育新增长点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率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

根据国家战略要求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特制定《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

一、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

(一)云计算是重构信息产业格局的重要历史机遇

云计算的概念由互联网服务商率先提出,国际国内IT企业迅速跟进并推动其成为IT产业发展的新热点。云计算涉及虚拟化、云平台、分布式资源管理、海量分布式存储、云安全等核心技术。在技术层面上,云计算通过网络使用各种IT资源与服务的方式,将改变传统IT的资源提供与管理模式,实现IT资源的集约共享,降低能源消耗。在产业层面上,云计算将推动传统设备提供商进入服务领域,带动软件企业向服务化转型,催生跨行业融合的新型服务业态,支撑物联网、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发展,加速制造业、服务业的转型和提升。

(二)发达国家与知名IT企业正在发力云计算

信息产业强国纷纷将云计算纳入战略性产业范围,从政策、标准、政府应用等方面制定了长期发展战略,部分国家已开始部署国家级云计算基础设施。国际知名IT企业把云计算作为引领下一轮信息技术创新的重要产业机遇,纷纷投入巨资进行前沿技术研发和标准研究,希望在云计算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微软、IBM、谷歌、亚马逊等企业都已推出了云计算相关产品,并占据了部分市场份额。同时,云计算受到了国际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Salesforce等多家新兴云计算技术和服务企业凭借先发优势,已成功在欧美证券市场上市,发展势头强劲。

(三)国内已将云计算作为新兴产业予以重点推进

国内部分省市和大型企业已开始关注云计算产业发展。北京、广东、无锡等城市率先启动云计算基础设施、云计算服务平台和云计算产业园区建设,吸引国内外云计算技术和服务企业入驻,部分云计算平台已开始向企业和社会提供服务。部分基础运营商和数据中心企业从市场需求出发,着手建设面向企业服务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一批新兴互联网企业基于云计算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已开始提供服务于产业的云计算基础平台;传统软件企业纷纷抓住产业变革机会,推出面向行业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国内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集团也在密切关注云计算产业发展动态,掌握云计算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已成为资本市场的关注热点。

(四)上海在云计算产业链各个环节具备较好基础

上海已建成数字化、广覆盖的信息通信网络,城域网出口在国内率先达到TB级,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超过200G。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各电信运营商和独立数据中心提供商,拥有庞大的计算和存储资源,并已对各自的基础设施资源启动了基于云计算模式的升级改造。同时,上海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云计算大规模应用提供了产业化条件,一批国内领先的互联网企业已开始应用云计算技术拓展服务范围。上海的云计算技术企业、研究机构和行业用户紧密合作,与国际主流厂商同步推出一批关键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并在部分领域实现了商业化应用。

目前,云计算产业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多种技术路线和标准共存,尚未形成稳定的产业链分工,大规模商业应用模式仍未形成。率先发力云计算产业,占据云计算技术与服务的产业链高端,对上海的产业发展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1.聚焦自主创新,推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快云计算领域的自主创新步伐,以系统应用为重点,形成国际领先的云计算技术解决方案,打造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推进自主创新产品在云计算平台和服务中的应用,注重与国内各省市,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联动和合作发展。

2.聚焦示范工程,引领产业创新应用。坚持以示范应用引领产业发展。通过整体规划、分类推进,依托自主创新的云计算关键技术, 以市场化手段建设面向各行业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探索新型商业模式的创新应用,树立行业应用典范。

3.聚焦配套环境,健全产业支撑体系。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抓住支撑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健全和完善云计算相关基地、联盟、标准和实验室,积极营造云计算发展的良好产业环境。

4.聚焦国际合作,加速产业能级提升。加大力度吸引国际知名云计算技术和服务提供商在沪集聚,营造国际技术交流和项目合作的产业环境,拓展本土企业的海外发展空间,不断提高上海在国际云计算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二)主要目标

抓住国际信息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经过三年的努力实现上海在云计算领域“十百千”的发展目标。即培育十家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年经营收入超亿元的云计算技术与服务企业,建成十个面向城市管理、产业发展、电子政务、中小企业服务等领域的云计算示范平台;推动百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向云计算服务转型;带动信息服务业新增经营收入千亿元,培养和引进千名云计算产业高端人才。

三、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的发展重点、空间布局和重点工程

(一)发展重点

1.突破虚拟化核心技术。着力研发跨平台、支持多操作系统的虚拟化技术,优化虚拟化技术的安全性,实现虚拟机之间的完全隔离与资源的动态调整。支持上海优势企业通过收购、并购国外公司或国外技术的方式,迅速掌握世界先进虚拟化技术。

2.研发云计算管理平台。着力研发具有资源管理、资源调度、计费等功能的云计算管理平台并实现产业化;研发软硬件一体化的云存储平台;研发云中间件技术,并推动消息队列服务、文件服务、自服务门户和内部管理工具等接口和设计的标准化工作。

3.建设云计算基础设施。鼓励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数据中心与行业信息中心合作,自主研发云计算关键技术与解决方案,推动传统信息基础设施向云计算模式转型,提高基础设施资源的使用效率。推动新建节能、环保、低碳的新型云计算基础设施。

4.鼓励云计算行业应用。组织上海和全国各云计算领先企业,在电子政务、市民服务、工业、现代服务业和中小企业服务等领域建设云计算示范项目,引导信息化应用项目依托云计算基础设施,降低社会信息化的整体成本。

5.构建云计算安全环境。鼓励企业参与云安全关键技术研发,推动传统信息安全企业向云安全解决方案转型与提升,打造可靠的云计算生态环境,促进云计算产业的全面发展。

(二)空间布局

充分发挥区县政府在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结合产业园区整体规划布局,在产业基础较好的区县建设云计算产业基地和创新基地,形成若干个云计算产业集聚区,引导云计算技术和服务优势企业向产业基地聚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形成技术创新、应用方案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合力。

(三)重点工程

推进六项重点工程,通过探索完善运作模式,形成长效运作机制,努力将上海建成全国云计算技术与服务提供中心,并在国际上形成一定的技术和市场优势。

1.核心技术创新工程。抓住全球产业竞争格局调整的机遇,统筹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等各种要素,聚焦云计算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优先支持虚拟化技术、云管理、云存储、云中间件以及云安全等云计算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解决方案;鼓励传统软件企业运用云计算技术,进行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再创新,加快研发基于云计算平台的软件产品,探索软件服务化的新型商业模式,形成覆盖各应用领域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产业竞争力。

2.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以应用需求为导向,整合社会各类信息基础设施资源,推动传统电信运营商和其他第三方数据中心向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商转型,推出面向不同企业需求的一体化云计算基础设施和平台服务,形成按资源使用付费的新型服务模式,不断提高基础设施资源的使用效率;支持具备条件的区县政府和大型企业集团,建设节能、环保、低碳的新型云计算基础设施,逐步引导各种信息化应用项目依托云计算基础设施,形成上海在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上的领先优势,并具备辐射长三角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能力。

3.典型应用示范工程。引导市、区两级政府运用自主创新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创新电子政务的体制和机制,整合信息中心和数据中心现有资源,降低电子政务成本,为民众与社会提供公正、透明、高效的政府服务;鼓励金融、文化、教育、医疗、交通等信息化水平较高的行业,率先运用云计算技术,提供覆盖市民的各类云计算服务,全面提升上海的城市管理水平;探索基于云计算服务的新型商业模式,建设支撑产业发展的新型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降低社会服务成本。支持汽车、钢铁、石化等工业企业对现有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进行云计算改造,建设服务于产业链的产品研发和仿真分析等公共云计算服务平台,提升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产业转型与升级。鼓励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各类促进机构和产业园区,建设满足中小企业共性发展需求的公共云计算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云计算按需使用、动态扩展的特性,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优质低价的信息资源服务,减少中小企业创业初期的信息化投入。

4.产业环境配套工程。充分发挥区县政府在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结合产业园区整体规划布局,建设“上海市云计算产业基地和创新基地”,并引导云计算技术和服务企业向产业基地集聚;组织云计算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行业应用厂商、相关硬件厂商、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和用户,成立“上海云计算产业发展联盟”,加强云计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沟通和业务合作,并依托该联盟研究制定云计算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推动并参与国际和国家的云计算标准制定。以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为主体,联合国内外主要云计算技术企业和评测机构,成立产学研用合作的“云计算联合实验室”;依托产业促进机构,集聚社会力量共同开展云计算关键技术与应用软件研发,建立国内领先的云计算开源社区。

5.专业人才培养工程。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通过“千人计划”、“浦江人才计划”等,引进云计算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领军人才。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主体,联合人力资源认证培训机构,培养千名以上云计算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高端人才;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培训与咨询机构合作,对云计算技术研发、市场推广、服务咨询等方面的人才进行岗位培训与职业教育;支持上海高等院校加强相关学科建设,培养一批优秀人才,形成人才梯队。

6.信息安全保障工程。以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为目标,以贯彻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为主线,着力加强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等信息安全重点单位的安全责任落实,深化安全测评、电子认证、应急防范等与云计算相关的信息安全基础性工作。推动云计算模式下信息安全标准、规范的制定与落实,构建安全认证体系,为云计算服务环境中的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提供支撑,重点支持云安全技术实现、云计算标准制定,同时按照标准对公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进行评级与认定。通过技术实现与标准制定保障云安全,提升用户对云计算服务的信任度。

四、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联席会议机制下,由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协调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落实各项相关政策等,定期组织发布重点示范工程项目并落实牵头部门负责推动。

(二)完善配套政策

制定促进云计算产业发展相关政策,鼓励区县和云计算产业基地对入驻企业给予房租、税收优惠;引导企业与社会使用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对使用符合条件的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的企业给予专项补贴;联合基础设施运营商,对入驻云计算产业基地的企业给予带宽和基础设施服务费用补贴。

(三)加大资金支持

加大对云计算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在市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增加云计算专项,优先支持云计算产品和解决方案、应用示范工程、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等重点项目的研发和产业化。

(四)拓展融资渠道

由市政府与社会风险投资资金联合成立云计算产业投资基金,引导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加大对云计算产业的投资力度,鼓励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云计算企业提供贷款,拓宽云计算技术研发和平台服务企业的融资渠道。

(五)加强合作交流

组织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产业交流活动,加强与国内外云计算领先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产业合作,举办云计算产业高峰论坛,鼓励上海云计算企业面向全国提供优质的基础设施服务和成熟解决方案,提高上海云计算技术和服务企业的品牌影响力。

第6篇: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的通知

各区(县)经委、信息委,市级以上开发区及有关企业:

现将《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结合学习贯彻《关于加快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09‟26号),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围绕重点发展领域,聚焦核心产业基地和重点项目,制定具体工作计划,确保重点工作的组织推进和有效落实,努力完成各项任务,推动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能级和整体竞争力。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二○一○年七月二十一日

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

云计算是以虚拟化技术为基础、以按需付费为商业模式,具备弹性扩展、动态分配和资源共享等特点的新型网络化计算模式。在云计算模式下,软件、硬件、平台等IT资源将作为基础设施,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使用者。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和商业模式,云计算将加速信息产业和信息基础设施的服务化进程,催生大量新型互联网信息服务,带动信息产业格局的整体变革。加快发展云计算产业,不仅是上海提升信息产业综合竞争力、培育新增长点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率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 根据国家战略要求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特制定《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

一、 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

(一)云计算是重构信息产业格局的重要历史机遇

云计算的概念由互联网服务商率先提出,国际国内IT企业迅速跟进并推动其成为IT产业发展的新热点。云计算涉及虚拟化、云平台、分布式资源管理、海量分布式存储、云安全等核心技术。在技术层面上,云计算通过网络使用各种IT资源与服务的方式,将改变传统IT的资源提供与管理模式,实现IT资源的集约共享,降低能源消耗。在产业层面上,云计算将推动传统设备提供商进入服务领域,带动软件企业向服务化转型,催生跨行业融合的新型服务业态,支撑物联网、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发展,加速制造业、服务业的转型和提升。

(二)发达国家与知名IT企业正在发力云计算

信息产业强国纷纷将云计算纳入战略性产业范围,从政策、标准、政府应用等方面制定了长期发展战略,部分国家已开始部署国家级云计算基础设施。国际知名IT企业把云计算作为引领下一轮信息技术创新的重要产业机遇,纷纷投入巨资进行前沿技术研发和标准研究,希望在云计算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微软、IBM、谷歌、亚马逊等企业都已推出了云计算相关产品,并占据了部分市场份额。同时,云计算受到了国际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Salesforce等多家新兴云计算技术和服务企业凭借先发优势,已成功在欧美证券市场上市,发展势头强劲。

(三)国内已将云计算作为新兴产业予以重点推进

国内部分省市和大型企业已开始关注云计算产业发展。北京、广东、无锡等城市率先启动云计算基础设施、云计算服务平台和云计算产业园区建设,吸引国内外云计算技术和服务企业入驻,部分云计算平台已开始向企业和社会提供服务。部分基础运营商和数据中心企业从市场需求出发,着手建设面向企业服务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一批新兴互联网企业基于云计算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已开始提供服务于产业的云计算基础平台;传统软件企业纷纷抓住产业变革机会,推出面向行业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国内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集团也在密切关注云计算产业发展动态,掌握云计算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已成为资本市场的关注热点。

(四)上海在云计算产业链各个环节具备较好基础

上海已建成数字化、广覆盖的信息通信网络,城域网出口在国内率先达到TB级,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超过200G。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各电信运营商和独立数据中心提供商,拥有庞大的计算和存储资源,并已对各自的基础设施资源启动了基于云计算模式的升级改造。同时,上海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云计算大规模应用提供了产业化条件,一批国内领先的互联网企业已开始应用云计算技术拓展服务范围。上海的云计算技术企业、研究机构和行业用户紧密合作,与国际主流厂商同步推出一批关键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并在部分领域实现了商业化应用。

目前,云计算产业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多种技术路线和标准共存,尚未形成稳定的产业链分工,大规模商业应用模式仍未形成。率先发力云计算产业,占据云计算技术与服务的产业链高端,对上海的产业发展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1.聚焦自主创新,推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快云计算领域的自主创新步伐,以系统应用为重点,形成国际领先的云计算技术解决方案,打造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推进自主创新产品在云计算平台和服务中的应用,注重与国内各省市,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联动和合作发展。

2.聚焦示范工程,引领产业创新应用。坚持以示范应用引领产业发展。通过整体规划、分类推进,依托自主创新的云计算关键技术, 以市场化手段建设面向各行业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探索新型商业模式的创新应用,树立行业应用典范。 3.聚焦配套环境,健全产业支撑体系。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抓住支撑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健全和完善云计算相关基地、联盟、标准和实验室,积极营造云计算发展的良好产业环境。

4.聚焦国际合作,加速产业能级提升。加大力度吸引国际知名云计算技术和服务提供商在沪集聚,营造国际技术交流和项目合作的产业环境,拓展本土企业的海外发展空间,不断提高上海在国际云计算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二)主要目标

抓住国际信息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经过三年的努力实现上海在云计算领域“十百千”的发展目标。即培育十家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年经营收入超亿元的云计算技术与服务企业,建成十个面向城市管理、产业发展、电子政务、中小企业服务等领域的云计算示范平台;推动百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向云计算服务转型;带动信息服务业新增经营收入千亿元,培养和引进千名云计算产业高端人才。

三、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的发展重点、空间布局和重点工程

(一)发展重点

1.突破虚拟化核心技术。着力研发跨平台、支持多操作系统的虚拟化技术,优化虚拟化技术的安全性,实现虚拟机之间的完全隔离与资源的动态调整。支持上海优势企业通过收购、并购国外公司或国外技术的方式,迅速掌握世界先进虚拟化技术。 2.研发云计算管理平台。着力研发具有资源管理、资源调度、计费等功能的云计算管理平台并实现产业化;研发软硬件一体化的云存储平台;研发云中间件技术,并推动消息队列服务、文件服务、自服务门户和内部管理工具等接口和设计的标准化工作。

3.建设云计算基础设施。鼓励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数据中心与行业信息中心合作,自主研发云计算关键技术与解决方案,推动传统信息基础设施向云计算模式转型,提高基础设施资源的使用效率。推动新建节能、环保、低碳的新型云计算基础设施。

4.鼓励云计算行业应用。组织上海和全国各云计算领先企业,在电子政务、市民服务、工业、现代服务业和中小企业服务等领域建设云计算示范项目,引导信息化应用项目依托云计算基础设施,降低社会信息化的整体成本。

5.构建云计算安全环境。鼓励企业参与云安全关键技术研发,推动传统信息安全企业向云安全解决方案转型与提升,打造可靠的云计算生态环境,促进云计算产业的全面发展。

(二)空间布局

充分发挥区县政府在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结合产业园区整体规划布局,在产业基础较好的区县建设云计算产业基地和创新基地,形成若干个云计算产业集聚区,引导云计算技术和服务优势企业向产业基地聚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形成技术创新、应用方案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合力。

(三)重点工程 推进六项重点工程,通过探索完善运作模式,形成长效运作机制,努力将上海建成全国云计算技术与服务提供中心,并在国际上形成一定的技术和市场优势。

1.核心技术创新工程。抓住全球产业竞争格局调整的机遇,统筹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等各种要素,聚焦云计算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优先支持虚拟化技术、云管理、云存储、云中间件以及云安全等云计算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解决方案;鼓励传统软件企业运用云计算技术,进行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再创新,加快研发基于云计算平台的软件产品,探索软件服务化的新型商业模式,形成覆盖各应用领域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产业竞争力。

2.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以应用需求为导向,整合社会各类信息基础设施资源,推动传统电信运营商和其他第三方数据中心向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商转型,推出面向不同企业需求的一体化云计算基础设施和平台服务,形成按资源使用付费的新型服务模式,不断提高基础设施资源的使用效率;支持具备条件的区县政府和大型企业集团,建设节能、环保、低碳的新型云计算基础设施,逐步引导各种信息化应用项目依托云计算基础设施,形成上海在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上的领先优势,并具备辐射长三角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能力。

3.典型应用示范工程。引导市、区两级政府运用自主创新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创新电子政务的体制和机制,整合信息中心和数据中心现有资源,降低电子政务成本,为民众与社会提供公正、透明、高效的政府服务;鼓励金融、文化、教育、医疗、交通等信息化水平较高的行业,率先运用云计算技术,提供覆盖市民的各类云计算服务,全面提升上海的城市管理水平;探索基于云计算服务的新型商业模式,建设支撑产业发展的新型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降低社会服务成本。支持汽车、钢铁、石化等工业企业对现有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进行云计算改造,建设服务于产业链的产品研发和仿真分析等公共云计算服务平台,提升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产业转型与升级。鼓励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各类促进机构和产业园区,建设满足中小企业共性发展需求的公共云计算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云计算按需使用、动态扩展的特性,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优质低价的信息资源服务,减少中小企业创业初期的信息化投入。

4.产业环境配套工程。充分发挥区县政府在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结合产业园区整体规划布局,建设“上海市云计算产业基地和创新基地”,并引导云计算技术和服务企业向产业基地集聚;组织云计算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行业应用厂商、相关硬件厂商、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和用户,成立“上海云计算产业发展联盟”,加强云计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沟通和业务合作,并依托该联盟研究制定云计算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推动并参与国际和国家的云计算标准制定。以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为主体,联合国内外主要云计算技术企业和评测机构,成立产学研用合作的“云计算联合实验室”;依托产业促进机构,集聚社会力量共同开展云计算关键技术与应用软件研发,建立国内领先的云计算开源社区。

5.专业人才培养工程。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通过“千人计划”、“浦江人才计划”等,引进云计算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领军人才。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主体,联合人力资源认证培训机构,培养千名以上云计算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高端人才;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培训与咨询机构合作,对云计算技术研发、市场推广、服务咨询等方面的人才进行岗位培训与职业教育;支持上海高等院校加强相关学科建设,培养一批优秀人才,形成人才梯队。

6.信息安全保障工程。以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为目标,以贯彻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为主线,着力加强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等信息安全重点单位的安全责任落实,深化安全测评、电子认证、应急防范等与云计算相关的信息安全基础性工作。推动云计算模式下信息安全标准、规范的制定与落实,构建安全认证体系,为云计算服务环境中的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提供支撑,重点支持云安全技术实现、云计算标准制定,同时按照标准对公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进行评级与认定。通过技术实现与标准制定保障云安全,提升用户对云计算服务的信任度。

四、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联席会议机制下,由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协调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落实各项相关政策等,定期组织发布重点示范工程项目并落实牵头部门负责推动。

(二)完善配套政策

制定促进云计算产业发展相关政策,鼓励区县和云计算产业基地对入驻企业给予房租、税收优惠;引导企业与社会使用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对使用符合条件的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的企业给予专项补贴;联合基础设施运营商,对入驻云计算产业基地的企业给予带宽和基础设施服务费用补贴。

(三)加大资金支持

加大对云计算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在市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增加云计算专项,优先支持云计算产品和解决方案、应用示范工程、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等重点项目的研发和产业化。

(四)拓展融资渠道

由市政府与社会风险投资资金联合成立云计算产业投资基金,引导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加大对云计算产业的投资力度,鼓励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云计算企业提供贷款,拓宽云计算技术研发和平台服务企业的融资渠道。

(五)加强合作交流

组织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产业交流活动,加强与国内外云计算领先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产业合作,举办云计算产业高峰论坛,鼓励上海云计算企业面向全国提供优质的基础设施服务和成熟解决方案,提高上海云计算技术和服务企业的品牌影响力。

第7篇:全国最大教育云计算产业园即将建于巴南

【e800综合】2010年10月份,重庆晨报曾报道,即从巴南区教育新媒体云计算基础平台落地展示会上获悉,巴南区教育新媒体云计算基础平台两个子项目基层党建和网络教育示范点已正式开工建设,第一批试点单位包括3所学校和7个基层村社,这标志着该区与与中国教育电视台旗下的果实网合作打造的全国最大的教育云计算产业园建设开始启动。巴南区领导李建春、段成刚、杨钟馗、钱建超、何平、宋葵、范勤等参加展示会。

接龙镇中学的孩子们坐在教室里认真地听远在北京的老师讲课,这一幕,又清晰地呈现在巴南区政府的一个会议室里。这是展示会上云教育的实际运用。随着整个基础平台铺开,远在偏远农村的孩子不仅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还能与老师实现一对多、多对多的互动。区委书记李建春介绍说,巴南区目前已将接龙中学、恒大小学、界石小学作为教育云计算基础平台应用试点。

同期进行的,还有该区在花溪街道建新村、鱼洞街道化龙桥社区等7个行政村和社区开展的基层党建网络试点建设。只要党员进入平台,就可享受全国的党建资源,哪怕出差在外,也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参加组织生活。

进行教育和党建的试点只是巴南云教育梦想的开端。李建春说,巴南区将用两年时间在该区的江南教育城建成全国最大的云教育产业园,把云教育向全国推广,甚至辐射全球。

如何规划打造产业园?李建春说,一是要围绕市场探索建立最佳的盈利模式,让产业园实现企业化经营;二是将虚拟教育与实体教育相结合,首先就可以让其应用于入驻江南教育城的职业学校;三是要进行产业链的打造,让产业园成为巴南新的经济增长点。

区长段成刚透露,在资金和人才方面,该区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近日总规模不低于30亿的鼎玺经信产业基金签约落户巴南,其主要投向就是云计算、物联网、动漫等产业;人才方面,巴南则和三家全球性的猎头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

基于云计算产业园的建设,巴南近期还将率先在全国实施5项国家级云计划,分别是:加强党的基层网络建设的红云计划;建立人人学、人人教创新教育理念的祥云计划;繁荣中国网络文化的彩云计划;让山区孩子共享优质教育的白云计划;以及加强国家信息安全的龙云计划。

据悉,这是巴南区为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全会提出,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主动适应网络等新技术的发展,并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

2012年8月初,记者了解到,该云计算产业园和职业技术教育园的建设虽未完成建成但已小有成就,职教新城项目的两大板块--整个职教新城项目占地18平方公里,预计5~8年全面建成,计划总投资495亿元,规划常住人口规模25万人,其中在校学生15万人。职教新城计划引进国内外重点职业技术院校26所,其中高职院校16所,中职学校10所。

另外,云计算产业园是集数据中心、研发、商业、住宅于一体的综合园区,规划面积约2.9平方公里,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由巴南区人民政府与重庆协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整个项目建设周期为五年,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生产总值约200亿元,年创税约25亿元,解决约2万人口的就业问题,引进高科技科研人才约1万人,成为全国最大教育云计算产业园。

本文章由石家庄治疗牛皮癣最好的医院http:///整理发布,欢迎分享!

第8篇: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

中安顾问: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的现状

由于云计算是多种技术混合演进的结果,其成熟度较高,又有大公司推动,发展极为迅速。Amazon、Google、IBM、微软和Yahoo等大公司是云计算的先行者。云计算领域的众多成功公司还包括Salesforce、Facebook、Youtube、Myspace等。云计算的新颖之处在于它几乎可以提供无限的廉价存储和计算能力。根据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情况,我国政府在“十二五”规划里明确提及对云产业的相关政策优惠,各大城市也在积极构建自己的云计算产业中心,在北京,南京,成都等城市都发布了自身的云计算产业规划。

在我国,云计算发展非常迅猛。在中安顾问《2012-2016年我国云计算行业运行态势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中有相关内容:2008年5月10日,IBM在中国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建立的中国第一个云计算中心投入运营。2008年6月24日,IBM在北京IBM中国创新中心成立了第二家中国的云计算中心——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2008年11月28日,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与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签约,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将在东莞松山湖投资2亿元建立云计算平台;2008年12月30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子公司阿里软件与江苏省南京市政府正式签订了2009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于2009年初在南京建立国内首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首期投资额将达上亿元人民币;世纪互联推出了CloudEx产品线,包括完整的互联网主务"CloudExComputingService",基于在线存储虚拟化的"CloudExStorageService",供个人及企业进行互联网云端备份的数据保全服务等等系列互联网云计算服务;中国移动研究院做云计算的探索起步较早,已经完成了云计算中心试验。中移动董事长兼CEO王建宙认为云计算和互联网的移动化是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企业创造的“云安全”概念,在国际云计算领域独树一帜。云安全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软件行为的异常监测,获取互联网中木马、恶意程序的最新信息,推送到服务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再把病毒和木马的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客户端。云安全的策略构想是:使用者越多,每个使用者就越安全,因为如此庞大的用户群,足以覆盖互联网的每个角落,只要某个网站被挂马或某个新木马病毒出现,就会立刻被截获。云安全的发展像一阵风,瑞星、趋势、卡巴斯基、MCAFEE、SYMANTEC、江民科技、PANDA、金山、360安全卫士、卡卡上网安全助手等都推出了云安全解决方案。瑞星基于云安全策略开发的2009新品,每天拦截数百万次木马攻击,其中1月8日更是达到了765万余次。趋势科技云安全已经在全球建立了5大数据中心,几万部在线服务器。据中安顾问行业分析师介绍,云安全可以支持平均每天55亿条点击查询,每天收集分析2.5亿个样本,资料库第一次命中率就可

以达到99%。借助云安全,趋势科技现在每天阻断的病毒感染最高达1000万次。

行业分析师还认为,云安全的核心思想,与2003年就提出的反垃圾邮件网格非常接近。当时有人认为,垃圾邮件泛滥而无法用技术手段很好地自动过滤,是因为所依赖的人工智能方法不是成熟技术。垃圾邮件的最大的特征是:它会将相同的内容发送给数以百万计的接收者。为此,可以建立一个分布式统计和学习平台,以大规模用户的协同计算来过滤垃圾邮件:首先,用户安装客户端,为收到的每一封邮件计算出一个唯一的“指纹”,通过比对“指纹”可以统计相似邮件的副本数,当副本数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判定邮件是垃圾邮件;其次,由于互联网上多台计算机比一台计算机掌握的信息更多,因而可以采用分布式贝叶斯学习算法,在成百上千的客户端机器上实现协同学习过程,收集、分析并共享最新的信息。反垃圾邮件网格体现了真正的网格思想,每个加入系统的用户既是服务的对象,也是完成分布式统计功能的一个信息节点,随着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系统过滤垃圾邮件的准确性也会随之提高。用大规模统计方法来过滤垃圾邮件的做法比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更成熟,不容易出现误判假阳性的情况,实用性很强。反垃圾邮件网格就是利用分布互联网里的千百万台主机的协同工作,来构建一道拦截垃圾邮件的“天网”。反垃圾邮件网格思想提出后,被IEEECluster2003国际会议选为杰出网格项目在香港作了现场演示,在2004年网格计算国际研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和现场演示,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受到了中国最大邮件服务提供商网易公司创办人丁磊等的重视。既然垃圾邮件可以如此处理,病毒、木马等亦然,这与云安全的思想就相去不远了。(中安顾问)

第9篇:哈尔滨市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

云计算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信息技术与服务领域的第三次重大变革、当今世界IT产业新的制高点,也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最新平台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引擎。为进一步抢抓机遇,加快我市云计算产业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优势

(一)气候条件适宜,地理位置优越。哈尔滨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中高纬度地区(北纬44°—46°之间)、欧亚大陆桥连接部位,年平均气温3.5℃,不仅可以大幅降低云计算中心散热降温成本,利于节能减排,并且对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具有明显的辐射作用。

(二)水资源丰富,电力供应充足。哈尔滨市水资源总量149.29亿m³,年平均降水量367.63亿m³,可为云数据中心提供丰富的冷却水资源。黑龙江省电网每年发电能力约1000亿度,2010年实际发电786亿度,其中本省用电734亿度、向南方输送52亿度。

(三)科技实力较强,人才优势明显。哈尔滨市科技综合实力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有多家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信息技术研究和开发,并取得了大量成果。哈工大在海量数据存储与索引、分布式计算、数据挖掘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电子科技集团49所是全国唯一的电子传感器研究所,有280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还有哈工大、哈工程、哈理工等高等院校49所,在校生约48万人,每年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达到2万人以上。

(四)带宽资源充足,扩展空间广阔。哈尔滨市城市主干网出口带宽为500GB,且随时可根据市场需求扩展至1000GB,满足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带宽要求。已经启动建设的第三条中俄跨境国际陆地光缆和正在谋划的链接欧亚大陆的北冰洋海底光缆(北极网),将使哈尔滨成为欧亚通信网络的重要枢纽。

(五)知名企业汇聚,先发优势初显。“中国云谷”为首批中国云计算基地(中心)联盟19家成员单位之一。哈南国际数据城即“中国云谷”江南基地园区总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0万平方米,规划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基地、应用创新研发基地、企业孵化基地和产业发展基地。松北科技创新城即“中国云谷”江北基地规划建设总面积2.5平方公里,重点构建由公共技术测试平台、人才培训平台、云孵化平台、投融资平台、技术交流平台组成的五位一体的云计算配套服务平台。目前全市已启动实施的云计算相关项目总投资超过300亿元,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

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将云计算作为我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首要突破口,以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园区支撑为主要推进手段,以招商引资、示范工程和市场培育为主要发展途径,以哈南工业新城和科技创新城为主要载体,以绿色节能为主要特色,加快实施“云涌规划”,打造“中国云谷”,建设江南、江北两个基地,促进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向云计算产业快速集聚,努力把哈尔滨建设成为国家级重要云计算产业基地之一。

(二)发展原则

1.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发挥政府规划和导向作用,研究、制定、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中的积极作用。

2.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抢占产业高端;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引进国内外掌握核心技术的研发机构和企业,提升创新水平。

3.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制定和采取针对性政策措施,推进产业链各环节相互带动,共同发育完善;发挥优势,集中力量,选取产业链关键环节实现重点突破。

(三)主要目标

围绕促进云计算产业发展、推进两化融合和加快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进程。到2015年,江南基地和江北基地建成云计算产业、研发、培训和应用推广基地,形成协调发展格局;全市数据中心服务器总数达到200万台,在数据存储、加工、处理方面的规模和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软件企业完成转型,开发一批有竞争力的云平台软件和云应用软件;主要系统集成企业完成转型,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云集成服务企业;建成一批云计算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推动实施一批云计算示范应用项目;全市云计算企业达到200户,其中收入50亿元以上的达到2户、收入10亿元以上的达到10户,云计算及相关产业收入突破500亿元,力争达到1000亿元,使哈尔滨成为立足东北亚、面向全球的云计算产业发展基地。

三、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发展重点

结合我市产业基础和优势条件,选取云计算产业链以下关键环节,扬长避短、重点突破,逐步建立具有哈尔滨特色的云计算产业体系。

1.云数据中心运营服务。建立云数据中心,搭建基础设施服务(IaaS)、平台服务(PaaS)和软件服务(SaaS)运营平台。 2.云集成服务。提供云计算技术架构、测试和部署等方面的整体解决方案并实施建设。 3.平台软件与应用软件。开发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地理信息服务、城市公共管理、金融、高性能计算、工业设计等方面的平台软件和应用软件。

4.基础软件。研究、跟踪国内外云计算基础软件的发展动态,力争在云操作系统、存储管理软件、云安全管理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形成产品。

5.硬件设备。引进云服务器、云存储和网络设备生产企业以及手机、计算机、数字机顶盒等通信终端设备生产企业;引导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研发生产云计算相关产品。

(二)主要任务

1.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

以江南基地和江北基地为主要集聚区,鼓励大学科技园、软件园、信息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加快云计算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形成全市互动、优势互补、良性竞争、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江南基地。以基础设施服务(IaaS)、平台服务(PaaS)为主,围绕海量数据存储和处理,积极引进金融、通信、动漫、数字媒体、高性能工业制造等云数据中心。到2015年,完成6平方公里园区建设,云计算产业收入力争达到500亿元。

江北基地。以云计算技术研发和软件服务(SaaS)为主,重点引进软件开发测试、科学计算、设备制造、云集成服务、应用创新等方面的研发机构和企业以及IDC中心、云呼叫中心运营企业。到2015年,完成2.5平方公里园区建设,云计算产业收入力争达到280亿元。

2.加强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通信网络。支持和协调电信运营商缩短产业园区通信网络时延、扩展通信带宽、改善通信质量,并逐步降低通信资费。加快城区宽带网络建设,继续实施光纤进楼工程,入户带宽提高到100Mbps。推进无线城市建设,实现无线宽带局域网(WiFi)在重点区域覆盖、TD-LTE等无线网络全市覆盖,用户上网带宽提高到40Mbps,满足云端应用的要求。积极推行市场化运作模式,扩大有线电视光纤网络在云计算领域的应用范围。

电力。在哈南工业新城和科技创新城增设22万伏一级变电站和6.6万伏二级变电站,实现云计算产业园区双回路供电,满足云计算数据中心7×24小时不间断供电需要。 供水。在云计算产业园区集约化建设循环冷却水保障体系,满足数据中心冷却用水需求。

3.实施云计算应用示范工程。

选择易于快速启动、快速推广的领域率先起动云计算技术应用项目,以云应用激活产业链,以实际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转变社会观念,带动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

电子政务云。通过市场化方式,统一规划、集中部署,建立电子政务云。逐步将已建成并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信息系统向云计算平台迁移集中;财政投资新建电子政务系统原则上采取购买云服务的方式建立;逐步在电子政务云上部署公共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容灾备份、城市管理、智能交通、社会保障等应用,实行集约化建设、管理和运行。

空间地理信息云。建立统一的基于云计算服务模式的地理信息共享平台,逐步开发、部署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城乡建设管理、城市公共安全等一批地理信息应用。发挥空间地理信息技术优势,进一步提高平台技术架构和信息加工、处理水平,鼓励承揽国内外地理信息云服务业务,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中小企业云。依托、引进优势软件企业和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围绕生产、经营和管理,建立中小企业公共云服务平台,使中小企业能够以低廉的成本建立财务、供应链、客户关系等管理应用系统;开展设计、仿真、模拟、分析、测试、虚拟加工等产品研发业务;进行产品推介、洽谈签约、交易支付等电子商务活动,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食品云。结合国家食品安全溯源试点城市建设,以农产品、畜牧产品为重点,围绕种养殖、加工、运输、流通等关键环节的信息收集、存储和检索建立食品云。为消费者检索食品信息、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提供服务,同时为地产食品向国内外销售提供溯源服务,提高产品可信度,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

金融云。支持和鼓励我市云计算数据中心承揽国内外金融数据存储、维护、容灾备份和管理等业务,在金融服务外包领域做大做强,建成国际级金融数据存储和灾备中心。

围绕医疗、教育、住房等领域,研究相关的云应用,适时筹划实施云计算应用示范项目。依托我市在全国具备领先优势的产业、企业和产品,建立特色专业云,并逐步辐射和覆盖全国。

4.推动信息产业转型升级。

鼓励和支持现有企业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实现转型升级,逐步完善和优化全市信息产业结构。 电信运营企业。支持在哈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企业建立行业云和公共云,开展云数据中心运营服务。

软件企业。支持海康、邮政易通、海天科技等企业跟踪研究开源社区(如Apache、Google、Redhat等)最新动态,围绕云端设备、分布式计算、云操作系统、云安全、虚拟化资源管理、分布式数据存储,开发一批适合云计算要求的平台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集成企业。支持哈工大软件工程公司、亿阳信通、新中新电子等企业研究开发云计算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拓展云集成业务,承接云计算集成工程。

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支持中电科49所、航天科技、龙电电气等电子元器件、汽车电子、电力电子企业研究开发低功耗集成电路、车载云终端设备、云计算机房供电综合管控设备等新产品。

5.推进招商引资。

及时跟踪行业发展动态,在已掌握50余家国内外云计算龙头企业和优势企业数据库的基础上,继续加以充实完善。以数据库中的企业为主要对象,发挥江南基地和江北基地在土地、政策、资金等方面优势,针对云计算跨产业链运营企业、云应用软件企业、云平台服务企业、数据中心运营企业和云计算硬件设备生产企业开展定向招商;按照企业规模、实力逐一排序、逐步接触,开展定点招商。把握跨国公司在日、韩数据中心转移机遇,加快引进云计算领域的国际领军企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服务中心及全球知名培训和咨询公司入驻,大力承接国际企业的数据处理业务。积极争取国家部委、企业集团在哈尔滨设立云数据中心、容灾备份中心。

6.加强信息安全保障。

以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为目标,贯彻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强化落实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等信息安全重点单位的安全责任。加快开展安全测评、电子认证、应急防范等与云计算相关的信息安全基础性工作。推动云计算模式下信息安全标准、规范的制定与落实,构建安全认证体系,按照标准对公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进行评级与认定。加快研究制定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促进云计算产业健康发展。

7.推进云计算技术、运营、服务模式创新。

技术模式。在虚拟化资源管理、分布式数据存储、海量数据管理、分布式编程模式等方面,鼓励和扶持企业与高校院所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加强国际国内技术合作,加快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步伐,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云计算产品。 运营模式。鼓励和引导企业逐步探索虚拟化条件下整合软件、硬件、通信网络等资源,合理确定股权分配和责任分工,联合形成云服务运营能力的有效途径。

服务模式。鼓励企业建立基础设施服务(IaaS)、平台服务(PaaS)、软件服务(SaaS)等典型服务模式,引导用户转变消费方式、更新消费理念,推动云计算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哈尔滨市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市发展改革、工信、财政、城乡规划、国土资源、工商、税务、商务、投资促进、教育、卫生、交通运输、电业、电信等部门以及哈经开区、高新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市工信委、市发改委等部门组成,市工信委牵头负责具体工作。适时组建全市云计算产业联盟及云计算专家组。

(二)制定扶持政策。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集成国家和省、市针对软件、服务外包、电子信息等行业在土地、税收、资金、人才、投融资、研发、知识产权、招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向云计算企业倾斜。积极协调国家和省有关部门,为云计算企业执行优惠水电价格、降低通信费用、改善网络通信质量,必要时由市政府出台政策给予适当补贴。

(三)加大资金扶持。建立市云计算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在云计算示范工程、软件开发、标准制定、贷款贴息、融资上市、市场拓展、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扶持。将全市新型工业化、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服务业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等专项资金向云计算企业、云计算项目倾斜,各专项资金确定相应比例专门用于支持云计算产业发展。农业、交通运输、卫生、教育、旅游等行业性发展资金(基金),安排适当额度用于本行业云计算应用项目建设。江南基地和江北基地引进和成立专业公司,为入驻园区云计算企业提供融资、审批代理、物业管理等服务。

(四)加快推广应用。加大媒体宣传力度,组织召开多种形式的云计算服务产品推介会和供求对接会,提高公众对云计算运营模式和服务模式的认知度,更新消费理念。推进政府各部门在云服务平台上建立面向社会公众服务的应用系统,将云服务模式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对企业购买本地云服务产品给予适当补贴,培育本地云服务市场。

(五)引进高端人才。建立、完善和落实高端人才引进机制,重点引进云计算领军人才、创业人才和掌握云计算前沿技术的专业人才,妥善解决引进人才及其子女的落户、入学、医疗和就业等问题,对企业引进人才和技术培训给予奖励或补贴。

上一篇:数字编码下一篇:医院纪检监察工作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