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几大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科学发展观几大

浅议发展生态农业的几大障碍

[摘 要] 目前,虽然我国在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试验示范、推广普及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不能否认,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正成为限制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关键词]生态农业;障碍;农业水平

[

理论基础尚不完备生态农业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包括农学、林学、畜牧学、水产养殖、生态学、资源科学、环境科学、加工技术以及社会科学在内的多种学科的支持。

以前的研究,往往是单一学科的,因此可能对这一复杂系统中的某一方面有了一定的、甚至是比较深入的了解,但是对于这些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还知之甚少。因此,需要进一步从系统、综合的角度,对生态农业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特别是要素之间的耦合规律、结构的优化设计、科学的分类体系、客观的评价方法方面。这种研究应当建立在对现有生态农业模式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必须超越生物学、生态学、社会科学和经济学之间的界限,应当是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需要多种学科专家的共同参与,需要建立生态农业的自身的理论体系。

技术体系不够完善在一个生态农业系统中,往往包含了多种组成成分,这些成分之间具有非常复杂的关系。例如,为了在鱼塘中饲养鸭子,就要考虑鸭子的饲养数量,而鸭子的数量将受到水的交换速度、水塘容积、水体质量、鱼的品种类型和数量、水温、鸭子的年龄和大小等众多条件的制约。在一般情况下,农民们并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对这一复合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而简单地照搬另一个地方的经验,也是非常困难的,往往并不能取得成功。但目前在生态农业的实践中,还缺乏技术措施的研究,既包括传统技术如何发展,也包括高新技术如何引进等问题。

政策方面存在着需要完善的地方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就不可能使生态农业得到真正的普及和发展。而政府的支持,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勵机制与保障体系。虽然目前中国农村经济改革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对于生态农业政策的贯彻,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在有些地方,由于政策方面的原因,使得农民不能对土地、水等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

而农产品价格方面的因素,有时也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限制因素。因为对于比较贫困的人口来说,食物安全保障可能更为重要;但对于那些境况较好的农民来说,较高的经济效益,可能会成为刺激他们从事生态农业的基本动力。

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不能适应要求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服务与技术是同等重要的。

但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服务体系,在一些地方,还无法向农民们提供优质品种、幼苗、肥料、技术支撑、信贷与信息服务。例如,信贷服务对于许多地方生态农业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于从事生态农业的农民们来说,盈利可能往往在项目实施几年之后才能得到,在这种情况下,信贷服务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以外,信息服务也是当前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因为有效的信息服务将十分有益于农民及时调整生产结构,以满足市场要求,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另外,尽管必要的激励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但生态农业应当更趋向于开发一种机制,以使农民们自愿参与这一活动。要想动员广大的农民自觉自愿、并能够自力更生地通过生态农业发展经济,能力建设自然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建立比较有效的能力建设机制,对于更为重要的基层农民来说,很少得到高水平的培训与学习的机会。

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不高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但在中国的许多农村地区,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仍然是一项紧迫的任务。目前生态农业的实际情况还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因为在一些地方,仅仅依靠种植业的发展,难以获得比较高的经济收益。中国加入WTO,既为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使之面临着新的挑战。为适应这一新的形势,生态农业的发展还有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而其中,农业的产业化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人口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据估计,到2030年前后,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土地资源相对短缺,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而人口在继续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已经成为困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必须通过在生态农业中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业的产业化水平来实现。

组织建设存在着不足在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中,组织建设是一个重要方面。正如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所指出的那样,新的挑战和问题的综合与相互依赖的特征,与当前的组织机构的特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这些机构往往是独立而片面,与某些狭隘决策过程密切相关。中国当前的生态农业,也同样存在这种组织建设的不足。

推广力度不够虽然生态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政府也较为重视,但仍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101个国家级生态农业县与全国相比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字。因为从总体而言,沉重的人口压力,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农业的面源污染在许多地方还十分严重。水土流失、土地退化、荒漠化、水体和大气污染、森林和草地生态功能退化等,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从某种程度上说,目前的生态农业试点,还只不过是“星星之火”。

但我们相信,只要大家不断努力,生态农业这一“星火”,一定能在中华大地形成“燎原”之势,成为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者:刘文中

第2篇:职业发展管理中的几大问题及其对策

一、职业发展管理:缺乏技术支撑的口号

职业发展管理是组织和员工个人对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和反馈的一个综合性的过程。职业发展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员工的职业发展自我管理;另一方面是组织协助员工规划其职业生涯,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教育、培训、轮岗等发展机会,促进员工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很多组织纷纷将职业发展管理作为吸引员工或者组织文化宣传的工具大力提倡,但是在实践中真正能将职业发展管理落实到位的组织却少之又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于2004 年发布的《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显示,被调查样本企业中,仅274 家有明文发布的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占有效总样本的15%;其中只有132 家企业按规划行事,占有效总样本企业的7.2%;不能按制度执行的企业则有142 家,占有效总样本的7.8%。可见,员工职业发展管理的缺位,是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组织的职业发展管理,是“将个人职业需求与组织机构的劳动力需要相联系而做出的有计划的努力”,做好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必须在了解自己特质、职业兴趣和组织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将二者有机结合找到自己发展的起点、方向和路径。这个过程是在与企业的发展需要的战略方向一致的情况下,通过个人申报、工作设计、工作轮换、工作专业化、工作丰富化、培训开发、组织发展等方法完成的。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企业的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制度的技术支撑,员工个人是无法制定和实施职业发展规划的。但很多企业即使有了口头或书面的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也缺乏具体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的支持,使这些规划成为一纸空文。由于员工的职业发展管理在企业中未能得到有效的建立和实施,员工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没有明晰的方向和信心,极大地影响了员工工作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是导致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我国企业职业发展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单一,“官本位”思想普遍。在我们的很多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甚至某些民营企业,员工薪酬的高低决定于其行政级别高低。因此,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发展到一定层次后,就把精力转移到了谋取职位晋升方面。许多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最终都以放弃专业技术工作为代价获得了职位的晋升。然而,专业技术人员的这种取向对于企业来说却未必是有利的,一是因为失去优秀技术专家所遭致的损失;二是由于接受了不良的管理者而遭受的损失。

2.人才没有分层使用,人才利用效果不佳。笔者曾为一家工程设计院做咨询,该院近年来人才流失现象非常严重,院领导一直认为人才的流失是由于外部诱惑太大、而本院的薪酬水平又太低导致的。通过深度访谈,笔者发现,薪酬水平是该院人才流失的一个原因,但却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出在该院的人才使用策略上。该院在工程设计项目中,员工无论能力的高低,都承担着本专业设计中由方案设计、计算书编制到画图的全部工作。而实际上,在工程设计中,方案的选择与确定是技术含量最高的工作,对专业技术水平的要求最高;而画图的技术含量最低,一个初级专业人员就能胜任。这样就导致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有些技术水平较低、缺乏经验的初级技术人员做着方案设计等复杂程度高的工作,工程设计的质量难以保证;另一方面高级技术人员将宝贵的精力浪费到初级的画图工作中,无暇顾及高层次的工作,而且由于画图更多的是体力活,员工干到一定程度就会感到身心疲惫,于是纷纷跳槽。

3.内部岗位流动机会较少。我国大学招生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往往没有结合自身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对专业的选择非常盲目。而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又最看重专业和工作经验,难以考虑员工的个人所长及兴趣爱好等个人特征,同时企业又缺乏年度自我申报流动制度,员工不能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来选择岗位和内部流动,可以说员工基本没有自由支配其劳动的权利。“多数情况下,不是人不好,只是没用好”,内部流动不自由,严重制约了员工潜能的发挥。

三、推行职业发展管理的对策

1.开辟多重职业发展通道。为了摆脱传统组织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单一即单一行政职位通道的弊端,许多组织都为技术人员或其他有重大贡献的管理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例如海尔集团就分别设置了管理职务和技术职务的发展通道,员工可以自由选择在专业技术通道上发展,或是在管理通道上发展。无论是管理通道还是技术通道,两个通道同一等级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在报酬上也是可比的。如图1 就是一个多重职业发展通道,一个工艺员可以选择三条不同的职业发展道路,一条是本专业线,一条是相关专业线,一条是管理线,由于在这三种通道中员工的薪酬水平相近,发展机会也较为相似,因此员工会选择一种最符合自己兴趣和能力的职业发展道路。

在为员工提供多重职业生涯发展通道时,还要特别注意不同通道之间在任职资格标准、权限、地位上的匹配和衔接,要保证组织人力资源在职业路径上能够公平流动和有效配置。

2.对人力资源进行分层使用。分层的人力资源使用,就是按照员工的经验、技能和能力为其安排合适的工作。对于管理层的员工来讲,就是要做好定位,做合适的事情。一般来讲,高层管理者应将精力集中在战略管理、组织文化建设、资源建设、重大问题的决策、组织发展与变革上;中层管理的任务是基于战略的目标管理、部门氛围建设、资源管理、影响和促进决策、绩效管理等;基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应是工作任务管理、团队氛围营造、资源维护、提供决策信息等。

对于专业技术岗位的员工,企业在为其设置了技术职业发展通道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通道分为几个职层,然后对每个职级岗位的责任范围进行梳理。笔者在为一家服装企业做咨询的过程中,通过深度访谈和业务分析,将该企业的设计师分为四个层次:首席设计师、高级设计师、设计师和助理设计师。每个层次的责任范围见表1。

3.推行工作轮换制,焕发组织活力。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就普遍规律而言,一般人都有墨守成规的弱点,换句话说,长期固定从事某一工作的人,不论他原来多么富有创造性,都会逐渐丧失对工作内容的敏感而流于照章办事。组织定期对员工进行工作轮换,可以使员工始终保持对工作的敏感性和创造性,克服疲钝现象。

工作轮换作为一种开发工具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比如一个有前途的年轻主管可能要花3 个月时间在工厂工作,花3 个月从事组织规划,花3 个月去外面跑采购。如果规划得当,这种轮换安排可以使他对组织的方方面面有一个更好的理解。特别是在晋升机会很少的情况下,横向的工作轮换有助于重新激起员工的热情并开发出新的才能。

除了能力开发方面的作用外,工作轮换制度在组织管理上也有很重要的作用。首先,工作轮换制有助于打破部门横向间的隔阂和界限,为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配合打好基础。其次,有助于员工认识本职工作与其他部门工作的关联,从而理解本职工作的意义,提高工作积极性。再次,对管理干部来说,在基层岗位进行轮换的经历,有助于他们保持体察下情的谦虚态度,从而减少上下级之间离心离德的可能性。例如,某地有一个以经营效益高著称的旅馆业企业,它的经营秘诀之一就是规定所有的新员工都必须把整理客房、打扫卫生、准备膳食等最初级的工作逐项轮换做完一遍,才有可能申请担任管理职务。

当然,在推行工作轮换制度中,也存在很多困难和阻力。每年大量的员工横向流动是很麻烦的事情,加重了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也会给组织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把自我申报制度与工作轮换制度结合起来,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工作轮换的负面效应。

(作者: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原新华信管理咨询)顾问)

职级责任范围

首席设计师

1.根据公司设计风格及产品定位,发布每季产品开发的主题;

2.完成每一季的设计企划案,包括收集流行信息、面料、颜色、款式的策划;

3.负责各季度产品面料及辅料的开发和产品款式设计;

4.组织新产品的终端推介,把控产品在店面终端的表现风格。

高级设计师

1.根据产品开发计划,编制品类产品开发计划,并组织实施;

2.根据品类产品开发计划,组织进行品类产品的系列化设计;

3.组织品类新产品的终端卖点推介。

设计师

1.参与品类产品开发计划的编制;

2.进行产品开发,按照预先确定的主题和计划进行产品开发;

3.进行所开发产品的终端卖点的推介。

助理设计师

1.辅助设计师进行产品开发工作;

2.就产品打样与技术部沟通,确保样衣符合设计思路;

3.订货会产品的下单及加单。

作者:王 斌

第3篇:新时期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几大问题

[摘要]经过多年的不懈探索,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文化产业随着文化生产力的解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随着改革进入深水期、攻坚期,中国文化产业跑马圈地的发展模式即将成为过去,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亟待我们共同思考和解决。本文从政策、文化服务、投融资、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论述新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并对新型城镇化发展、互联网时代崛起的产业背景进行新的思考。

[关键词]文化产业;面临;问题

[

在党的十五大上, “文化产业”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中出现,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指导意见,我国的文化建设尤其是文化产业经历了由起步探索向产业成熟、体制深度改革发展。新的历史时期也开辟了我国文化建设的新征程。我国文化建设由原来的理论探讨逐步发展成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进而成为全国经济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凸显了文化的重要影响,突出了文化经济的重要地位。

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伴随文化产业前行的几个突出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

一、文化产业顶层设计亟待加强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多是问题导向型,以实践的变化和需求推导出解决方案。随着问题和情况的不断变化,由于缺少预判性的规划设计,对现实反应的滞后,导致部分政策的缺失。我国文化产业经历了一个时期的发展,文化体制改革和产业运行模式逐渐成熟。随着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开展,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发展思路,需要各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和系统化发展,亟待出现系统把握全局、贯彻协同理念和战略布局的设计蓝图。新的时期,渐进式、修补式的政策道路遭遇挑战,“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模式需要进行调整,科学合理的整体设计规划迫在眉睫。所谓文化产业的顶层设计就是要加强对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统筹力度,把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市场建设、文化产业区域布局、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等指导方针、基本内容及实施路径进行更具操作性的连接,具有高度权威和指导意义。要突破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期限范围,进行更为长期的战略性布局,进行全面性、科学化、有预判的设计和统筹规划,实现“一张图纸建设到底”。

(一)加强区域统筹

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使得文化产业在区域发展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一是目前东中西部的产业发展定位不清,传统、新兴文化产业盲目并进、千城一面现象突出,存在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在产业布局上存在一定的领域重复,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则存在盲目超前发展的情况。因此在顶层设计上需要做好区域统筹,合理配置资源,发挥各自优势。东部可以借助广泛的智力资源来推动文化和科技的结合,推动设计和创意在产业上的体现,发展新兴业态;中部地区需要发展内容生产型文化产业,使中部地区成为东、西部地区产业的接续地点;西部地区继续发挥特色,加强与传统产业门类的融合,关注民生领域,做好生产性文化产业以及文化旅游业、创意农业等融合业态。

二是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文化成果与服务普惠,消除城乡文化产业“隔离带”,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使城市乡村各级区域都能够公平、均衡、充分地享受政府提供的文化政策,推动农村发展与之相适应的产业模式。

三是“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统筹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顶层高度的前瞻性、决策性,同时注重基层民主和改革的创新力量,二者不可偏废。

(二)建立科学的产业评估体系

文化产业是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结合。作为产业而非艺术来说,文化产品需要成熟的评估体系来进行定位准确的创意设计、标准化的生产和流程化的操作。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文化产品需要时刻把握自身的传播内容、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对文化产品的评估贯穿在文化内容研发与制作、生产、传播及衍生开发甚至是反馈评价的各个环节。需要建立面向文化产业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完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标准体系建设,培养评价人才队伍,建立健全评价管理机制,以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促进市场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从而推动产业发展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第12卷第2期范周等:新时期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几大问题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4月

二、文化产业应成为民生工程

实现文化产业占GDP的5%,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已成为我国多数地区政府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评测目标。出于政绩的考虑,一些地区出现不少快速上马的文化项目和文化综合体,政绩工程意义大于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不仅体现在GDP比重上,更要考虑文化建设对于促进文化共享、拉动就业,推动消费的重要作用。只有人民群众日常精神文化方面得到满足,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科技等其他文化领域的发展,甚至推动整个中国社会文明、政治文明的进步。加强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需求、解决民生问题。文化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文化民生”应该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入而成为今后文化产业的重要发展定位。文化强国的建设需要注重人民文化生活的幸福指数,强调文化产业发展对基层老百姓带来的实惠,使文化民生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测评点,使文化生活成为幸福生活的重点,使文化服务成为民生工程的突破点。

(一)公共文化服务推动民生基础建设

从国际范围内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进程来看,将公益性服务与政府、事业单位硬性结合的想法是片面的。文化惠民工程的开展,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规模、方式和渠道不仅是政府着力的重点,也是未来企业、个人、NGO组织着力投入的重点。文化民生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公民社会多方参与,互动合作,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市场要素和社会力量,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的多元化,有助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效率。通过多元的文化主体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与现实环境的协调统一,内容不断升级与丰富,从普通的“三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向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拓展,使公共文化服务能够贴近产业前沿与技术应用。

(二)文化产业推动民生要素

民生涉及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等问题。原创和高端文化产业不仅在“微笑曲线”两端——研发与市场实现上扬,还会同时带动就业与相关产业的发展。据欧盟2010年发布的统计数字,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值占欧盟国内生产总值的33%至45%,同时创造了700万至800万个就业岗位。[1]

通过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民生要素建设,创造发展机会与能力。文化产业是服务业,企业规模趋向中小微型企业,能够有效地开发就业岗位,促进自主创业与就业。文化产业同时也是推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有利于带动其他领域、其他产业的创新发展,实现更多的人就业创业。通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团结。

(三)文化社区推动生活美学

生活美学是文化民生的一种效应体现,即在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拉动就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更加体现文化由表及里的渗透。社区作为城市生活单位,对于社会文化生活的构建意义重大。许多城市的文化建设规划往往侧重于文化场馆设施的兴建,而较忽略对建成后的文化设施的运行管理和社会功能进行规定与设计。因而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日常管理运作机制和服务绩效评估机制,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性。

三、文化产业发展标准尚需完善

标准化是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质量、实现市场良性秩序与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技术基础与重要保障。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标准化在经济领域日益受到重视。不统一和不完整的统计数据,无法准确反映文化创意产业的真实发展状况,势必影响组织领导推进,影响产业政策保障,影响产业规划指导,影响产业资金支持,影响产业投融资服务,影响现代文化市场服务,影响产业人才支撑。

(一)战略性标准的制定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因此,支柱性产业的达标判定至关重要。支柱性产业要符合以下几个要求: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占5%以上,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大,能为国家提供大量积累;符合产业结构演进方向,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的关联度强,能够带动众多的相关产业发展。

按照标准设计和规划的产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化生产和运营的优势,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其次,商品流通、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使文化产品得以在世界范围内流通。国际文化贸易的兴起,使标准建设成为内在需求。

据有关文献资料,美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31%左右,日本是20%左右,欧洲平均在10%~15%之间,韩国高于15%。[2]然而需要看到的是,美国版权产业包罗万象,英国将体育、餐饮等全盘算入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从国际文化市场的发展来看,防范、扭转各国文化产业统计上的“各行其是”,遏制文化创意产业“泛化”及空洞化趋势,制定文化产业各门类标准细则,对于判定、规范行业秩序至关重要。为了在国际文化市场占有优先地位,必须对内通过标准来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产业升级,对外争取率先建立国际标准,以消除贸易壁垒。

(二)行业标准的规范

一是文化产业基础性建设存在定性标准居多,定量标准不足的问题,导致行业发展存在无序状态。例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企业进驻标准、硬件环境建设标准、考核管理标准等缺失,导致园区产业集而不聚,园区间同质化竞争,甚至成为地产开发的重要途径。在文化部管理的诸领域中,标准化工作真正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重视的只有两个领域:一个是剧场领域,一个是图书馆领域。即便是相对成熟的剧场行业舞台机械领域,也存在标准数量少,类别少,宣传贯彻差等问题。[3]

二是文化产业行业性标准不尽科学。文化产业是经济、文化、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 是多学科交叉、产业高度相关的产业类型,融合共生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如何界定现有文化产业,并对各类融合型的新兴业态做出前瞻性预测,涉及GDP比重、区域支柱性行业界定的问题,也关乎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科学判定和未来走向,因此对文化产业统计口径、文化产业行业标准规范的需求格外迫切。

三是政策扶持标准缺失,导致产业后劲不足。行业标准的缺失导致政府管理标准缺少抓手。政府治理缺少判定依据,人才、项目、融资的认定标准不完善,知识产权难以评估。政府尚需在标准制定基础上,推动文化产业标准化专业人才认定、产业无形资产评估、标准化管理组织和机制的建立等工作。

政府需要发挥引导、规范作用,通过政策的科学制定与修正进行顶层设计与规划,用“看得见的手”推动产业的正常运行。当前,我们的任务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市场化发展,实现经济稳健较快增长。但如何推动国民福利提高,需求格局更加平衡,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更为和谐有序,真正实现“有福利增长”,是抛弃“唯GDP”观念下政府应该抓紧思考的问题。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不应一味地追求“硬指标”,更应该注重发展的质量,按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促进文化产业循序渐进。

四、文化产业投资缺少切入点

文化市场是否真的缺少资本。我们固有的思维是文化企业由于资产无形所以无法量化和质押,导致融资不畅。事实上,现在国家和地方对文化行业的投入越来越大,民间资本更是蜂拥而至。2012年度文化产业来自银行信贷的额度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企业股权融资约为400亿元,各级政府的补贴和奖励资金约为300亿元,17家文化企业上市募资超过100亿元,发行企业债融资规模在20亿至30亿元。[4]在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政策的推动下,政府、银行和社会机构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创新文化金融产品,创新投融资模式,引导企业公平进入。我国文化产业投资虽然发展迅速,但缺少准确的切入点,导致部分行业出现投资泡沫、投资不均衡等现象。

(一)资本扶持不均衡

由于“轻资产”、无形资产的不稳定性,文化信贷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不健全,还存在“嫌贫爱富”现象,从而使投资对象“冷热不均”,不能满足多层次尤其是较低层次的文化企业的融资需求。政府扶持资金偏向于低风险、有保障、传统类的文化项目,国有文化企业与民营文化企业扶持不均衡;小微企业、新企业盈利能力较差,成长缓慢,很难满足资本快速兴起对文化产业投资项目的需求,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象依然存在。如发行股票、债券等都有较严格的资产规模、收益水平等。在文化企业中,中小企业占的比例大,很多企业缺少土地、设备等固定资产,财务状况和制度达不到上市和银行贷款要求,获取资金很困难。[5]

(二)投资领域单一

我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主要投资行业门类十分有限,投资范围主要圈定在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文化关联行业三个领域。影视产业是投资的重要区域,然而由于影视制作收入的高风险性,导致投资人正在逐渐将投资的方向转向院线建设。综合性文化产业制作已获得较高投资关注,关联产业投资居多,硬件建设较多而软件环境建设不足。有些项目甚至从基础建设入手,实则变相圈地,脱离产业实质和文化内涵。

(三)专业投资不充分,优质项目开发较少

文化产品无形资产价值本身难以客观评估,使投资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影响了文化产业的投资效率。资本市场的专业化评估体系存在不足,专业投资人才缺乏,又或受到政策红利的影响,导致大量资金集中在个别区域或投资失败。银行信贷、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存在优质项目储备不足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要“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可以看到,三中全会进一步重视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而资本市场的运用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丰富的资本产品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五、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期待突破

核心竞争力应当具有独特性和差异性,同时也是可持续的,即创意的源头、动力与根基所在是能够挖掘、整合、开发文化创意资源的。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舒尔兹在人力资本理论中认为,传统的经济理论把经济增长仅仅归结为物质资本的增加,而实际上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物质资本的增加更为重要,因此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资本。人才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文化创意的产业化即是人的创意价值的产业化。能否建立一支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关系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长时期教育观念是“不唯灵活,不唯创意,只唯学历”,这显然无法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和国际市场的竞争环境。

(一)学科建设有待完善

相较于产业发展的火热进程,文化产业学科建设仍处在冷门序列。一方面,文化产业尚未作为独立的学科门类进行建设,仍依附于艺术学、管理学、新闻传播学等传统学科进行发展,在学科建设中往往被边缘化,导致相应的教育资源和配套政策无法跟进。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目前全国有近100所高校设置了本科专业,中国传媒大学在戏剧与影视一级学科下增设了独立二级学科“文化产业”,云南大学在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自主设置了民族文化产业二级学科博士点等,但正如郑州大学汪振军教授所言,文化产业学科归属没有解决,文化产业学科处于现有学科的边缘,发展前景堪忧。另一方面,作为交叉学科,文化产业的理论基础和学科知识是零散的,未能科学、系统地整合相关学科,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这就需要相关的教育部门,例如高等学校文化产业学科建设指导委员会等机构来规范设计,统筹安排。

(二)知行教育有待突破

旧有教育观念下,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在文化产业领域也非常突出。如何培养适应改革需要、市场需求、产业发展的综合型、实践型人才是高等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共同话题。文化从业者培养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人才的培育要以实用性和社会需求为出发点,这就要求高校将课程设置和学科方向的设置与实际相结合,使文化创意教育的成果能够推广到市场上、应用于生活中、服务于政府决策,塑造包括社会学、经济学、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融合的专门的文化从业者,建设相关的学习基地和孵化器,促进创新创造,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三)政策扶持有待强化

如何通过政策扶持、国家认定、人才认证等,来完善人才就业的保障。我们目前的教育体系尚未对文化建设的相关学科和专业进行认定,相关的毕业就业信息和招聘平台未能及时增设相应的专业和方向,导致文化产业人才资源信息无法有效整合,不利于规模化、科学化的人力资源集成与配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要更加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善于运用市场手段配置人才资源,促进人才科学有序流动,并拓宽人才评价发现的途径。

六、文化产业在新型城镇化中应合理定位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成为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而紧随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召开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城镇化工作会议,却表明中国城镇化道路正在做大幅度的转弯调整,从之前的“速度型”转向“质量型”,从“以物为本”的道路转向“以人为本”的道路。

(一)以文化人,推动文化治理

“以人为本、产城一体、土地集约、以文化城”等核心思想构成了新一轮城镇化建设的总基调。城镇化带来的是相对聚合的人文环境和氛围,是社会传统、文化风俗、信仰、价值观的进一步融合,是文化氛围的进一步提升,是人本关怀的进一步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型城镇化不仅要进行户籍制度的改革、财税政策的调整,更要关注文化民生,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在产业链的层级关系上进行突破,以文化人,更要考虑文化建设对于促进文化共享、拉动就业、推动消费的重要作用。文化民生工程能有效改善社会管理效果,推进政府职能从“管理”向“治理”转变,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城镇化建设,用文化治理实现城镇化管理的过渡,避免城乡统筹“硬着陆”,推进治理体系建设。

(二)以文促改,推动产城协同

在城镇化建设中,城市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社会功能的实现分别依赖于主导产业、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三大要素,并在社会保障体系的环境下有效运行。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五位一体模式中重要一环,其对城市功能主要起到整合和完善的作用。文化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第一次城镇化以“工业科技”为特征,实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飞跃;以内涵式、集约式发展为核心要义的第二次城镇化,以一种更加绿色、更加文明、更加文化的视角去呈现新的发展历程,对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提升,将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也正是以这种智能化、信息化、人本化的特征,更为文化产业的“城市包围农村”搭建了载体和桥梁。

通过文化产业从业、就业,可以实现“人的城镇化”。要因地制宜地扶持和打造有优势的文化产业项目,减少发展文化产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走符合当地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做到既尊重城市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通过传统的城镇化推动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化,加速中国现代化进程;又善于借鉴和利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走集约高效创新发展之路,实现文化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双螺旋交替上升之路。

七、传统产业需强化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文化产业的业态融合加剧,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与此同时,各类关联产业和传统产业也都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加速转型。通过智慧、资源、数据,互联网思维正在冲击传统行业的旧有秩序。

(一)互联网催生“文化产业+”模式

互联网产业发展初期,以媒体属性为核心,以传播为功能,有力抗衡传统媒体,并日益成为信息消费的主流平台。随着互联网规模化发展,业务逐渐向日常生活与服务拓展。仅2014年1~2月,腾讯就完成了与证券业、百货业、便民交通等多个领域的投资项目开发。据有关数据表明,腾讯现拥有多达305款产品,涵盖通信、社交、游戏、支付、金融、搜索等几乎所有互联网领域[6]。腾讯通过业务和资本融合,实现了互联网思维、技术、交流平台向传统产业的渗透,使传统互联网产业的产业链条得到极大延伸,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和平台建设得以极大提升,有效推动了集约化、高效化管理与服务水平,推动智慧城市、数字城市的建设。

(二)互联网催生“传统产业+”模式

在淘宝网开店的公司有900万家,比较活跃的有300多万家,店主、客服加上物流业、IT业的相关从业人员,带动的就业可达上千万人。[7]截至2013年底,国内已经发现的淘宝村数量增加到19个,涵盖网店15万个,带来直接就业6万人。[8]小米手机以零工厂、零专卖店的资产架构实现含税销售额316亿元,销售量同比增长160%,[9]靠的是以互联网方式进行的口碑营销、饥饿营销。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城乡剩余劳动力得以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向非农方向转移,促进了城镇化发展;制造业已经从传统重资产方式向互联网时代的轻资产、重品牌营销的新兴模式迈进,通过互联网思维塑造传统产业品牌与核心竞争力。

《2013年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表明,2013年我国信息消费整体规模达到2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8%。以互联网为主要渠道的大数据挖掘,信息化、数字化的生活方式可以精确定位每个人及其生活,已经或正在渗透到政府公共管理、制造业、健康医疗、社会安全的方方面面。然而需要明确的是,我国地区间的“数字鸿沟”较为明显,人均宽带与国际领先水平差距较大,以信息化推动城镇化、现代化、国家治理的任务依然较重,互联网对个人隐私和国家网络安全的威胁加剧。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我们有必要加快构建相关的互联网安全机制,既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消费需求,同时确保国家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参考文献]

[1]王寰鹰:《欧盟欲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拉动就业和经济》,http://world.xinhua08.com/a/20120928/1032411.shtml?f=arelated。

[2]周文彰:《文化的出路就是经济转型升级之路》,《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科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3]阎平:《文化产业标准化问题研究》,《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4]刘德良:《创新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经济日报》2013年2月21日,第15版。

[5]白学东:《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的问题和对策》,《中外企业家》2013年第33期。

[6]中国网:《联姻腾讯激发市场激情》,中国网:http://finance.china.com.cn/stock/20140218/2190828.shtml。

[7]林琳:《“双11”:见证消费“奇迹”,不忘市场原则》,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1112/c70731-23511482.html。

[8]樊文泽:《淘宝村论坛开幕带头人分享经验》,http://www.nfncb.cn/2014/xiaofei_0110/87113.html。

[9]孙奇茹:《小米去年销售额增长150%超额完成年初目标》,http://finace.qq.com/a/20140103/003670.html。

Major Problems Facing Chinese Cultural Industries In the New Period

FAN Zhou, ZHANG Peng

(Culture Development Institute,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24, China)

Key words:cultural industries; facing; problems

(TrZhang Jing; Cui Xianquan)

(责任编辑孙俊青)

作者:范周 张芃

第4篇:企业发展建议:影响企业成就的几大因素

建议直达MBA巴巴浏览权威资料

企业如同国家,在发展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的,影响其发展的阻力很多,这里就几个主要因素和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借鉴。

首先就是宏观环境。

犹如一个树苗,水、土壤、肥料和阳光等大环境是决定这棵树苗过早死还是成长为苍天大树。企业也是如此,只不过它的水、土壤、肥料和阳光另有所指。比如:国际的经济增长、政治形势,国内的政策、经济以及安全形势。

众所周知,入世以来,国门进一步的开放,几乎所有的行业都跟世界接轨,所以国际的政治经济形式对一个企业发展(无论什么行业)都是潜移默化的。如果再闭关锁国、闭门造车就是死路一条,只有迅速掌握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才可以顺势而为。

当然,国内的政策制度、经济和安全形势更是十指连心,举足轻重。我的一个朋友是做美容连锁,因为做的好,所以想做大,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想急速扩张,我劝其谨慎为之。原因很简单,目前不适宜扩张,需要审时度势。

再比如:目前因钓岛、黄岩岛等领土纠纷,让我们随时面临着战争的威胁,首先可以肯定,中国民族是不惧怕敌对势力的挑衅,更不惧怕外来的侵略者蛮横。但是一旦战争打响,首先遭殃的是人民,其次就是企业。据专家分析,一定规模的战争就会让中国经济倒退十年,你说你的企业会不会受到牵连?

其次就是人才群。

一个企业的茁壮成长,离不开人才的源源不断的加入,更需要从长计议,对人才的储备和长远规划。企业就像一个家庭,家和万事兴。一个小规模的企业,一定有一两个优秀的人才苦心经营;一个上规模的企业,就会有数个甚至数十上百个优秀人才的介入。并且,企业盘子越大,对人才群的需求就越大,如何经营管理这如大的精英群,就需要你运筹帷幄的智慧。细细琢磨那些成功和失败的企业,无不例外。

当然,我们也能看到这样的规律:财聚人散,人聚财旺。很多企业,做得好,不仅仅是因为舍得,而且给了人才发挥的平台,成长的空间,愉悦的工作环境。相反,很多企业功亏一篑就是因为舍不得,更不要说平台和空间。

再次就是文化。

还是那句老话:小企业在做生意,大企业经营文化。那个百年企业没有独特的企业文化?

建议直达MBA巴巴浏览权威资料

企业文化是有生命力的,是一切指挥和行动的纲领。就拿“诚信、责任和以人为本”来说,几乎是所有企业文化的定式,但是有几家做到了?屈指可数,往往大成的企业就是那些屈指可数的部分。

企业文化不是文字上墙,而是落地生根,是经营者的核心智慧;企业文化不是舶来品,是真正出自内心,付诸于行动的金科玉律;企业文化不是玩文字游戏,而是切实可行的计划目标,要的不是朗读背诵,要的就是执行到位!

最后就是经营者的格局。

就如同一个人一样,企业从诞生那一刻起,就已经决定了其命运,而掌握企业命运的人就是那个企业的缔造者。

我想葛朗台、黄世仁、周扒皮是做不了企业的。那些精于算计,失守良心和道德底线的人更是昙花一现,最终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一般情况下,创业初期是需要创业者亲力亲为,中期需要垂帘听政,后期就只需侧敲旁击。问题是,很多创业者一言堂、一支笔,最后终成孤家寡人一个。有多少企业是毁在经营者的夜郎自大、蛮横无理上?所以,经营者的自我修炼才是核心竞争力。文章出自MBA巴巴商学网,建议直达搜索MBA巴巴,浏览更多权威MBA资讯,企业管理相关资料。

第5篇:当今社会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几大趋势

经济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这些环境变化必将对财务管理的目标、范围、内容等方面产生较大影响。笔者认为,上述环境变迁引致的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1、财务管理发展的目标将从“股东财富最大化”发展为“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是股东、债权人、经理阶层、一般员工甚至政府等多边契约关系的集合。如果将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目标仅仅归结为股东的目标,而忽视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必然导致矛盾冲突,最终损害企业的价值。显然,只有当企业财富增加后,各契约方的利益才会较好地得到满足。

2、财务管理发展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点。

在知识经济时代,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等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的比重迅速上升,甚至成为企业的主要资产。在经济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高达60%~80%。随着知识资本在企业资本结构中所占主导地位的形成,无形资产必然成为企业最主要的投资对象。

3、财务管理发展之人力资本所有者将参与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是决定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将和物质资本的所有者一样分担企业的风险,同时也分享企业的税后利润。目前,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对员工送“红股”、对企业经理实行“股票期权制”,都是人力资本所有者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形式,这种趋势往后将越来越明显。

4、财务管理发展之科技创新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心。

单义涛(出身摩托罗拉、阿里巴巴,实战思维训练名家)

实战思维训练名家。曾在摩托罗拉、阿里巴巴、李阳疯狂英语担任销售部经理、客户服务中心经理、运营总监、副校长等不同岗位。现任北京天下伐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独家签约讲师、思维训练学院执行院长。多年来,一直专注于推动全球优秀企业的最佳管理实践——“职场思维导图”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及推广。

讲课足迹遍布全国,受训学员超过2万人。是思维训练领域学员最多的老师。

授课风格:多案例、灵动有激情。学员满意度极高

企业自主组织科技创新活动,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着眼点。将科技创新成果引入生产领域,形成可行的投资项目,最后把经过详细论证的可行性投资项目提供给投资者,以其高额回报为条件筹集资金。因而,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和对其成果的利用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心。

5、财务管理发展之人的价值管理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科技创新成为财务管理的重心之后,必然使人的价值管理成为财务管理工作的中心。科

技创新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和利润,拥有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的人,则能保证企业未来的优势和利润。将人的价值管理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中心,其重要意义不在于为财务管理工作增加了什么新的内容,而在于强调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应当围绕招揽人才而进行,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以激发人才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工作热情。

7、财务管理发展之风险管理与安全管理并重。

由金融全球化和电子商务所产生的“网上银行”和“电子货币”将使国际间的资本流动更快捷,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而且知识经济下,信息传播、处理、反馈以及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这些新变化既给企业带来机遇,同时也加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因而,必须采取“防火墙”等相应的安全措施,实现财务发展与有效监控的同步进行。

8、财务管理发展之财务制度将更加灵活多样。财务危机的存在加剧了大多数伞业的代理难题。

为了提高企业的财务价值,企业将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激励机制,如员工持股、利润分成、高层管理人员股票期权以及灵活的福利制度等,以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和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同时,建立健全多层次、多角度的约束机制,如政府法规、债券条款、债券评级、会计报表审计等等。激励与约束是相对应的,缺一不可。

9、财务管理发展之财务评价体系的创新。

现代企业在评价企业经营效绩方面,除采用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外,近年来又提出了经济增加值、自由现金流量和市场附加值等财务指标,从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经营期间实际的资金实力及市场对企业前景的评价等方面对企业经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今后将进一步拓展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并且知识资本等无形资产的财务评价指标将有所增加。

10、财务管理发展之树立全球化的财务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为企业的国际经营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由于知识资本较容易跨国转移,加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空间相对变小,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故企业经营表现出全球化特征。在此条件下,企业必须树立全球化理财观念,放眼于世界。

第6篇:全球通信电源技术呈现出几大未来发展趋势

【报告名称】: 全球通信电源技术呈现出几大未来发展趋势

【关 键 字】: 通信 电源 技术 未来 发展趋势

【报告来源】: 中新浙江网

〖 报告内容 〗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用户对多种业务需求的与日俱增,使原来独立设计运营的传统的电信网、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正在走向融合,“三网融合”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大趋势。这些变化的特征使原来业务独立的运营商逐步改变,对网络设备提出了新的需求。

信息业的巨大发展,给电源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和挑战,同时对电源提出了一些新的需求。例如:多种物理设备放在一起,有电磁兼容的需求和机房面积和承重的要求;网络设备种类变多使电源的负载变大,负载种类变多,对电源效率和种类有要求;机房和基站数目增多,对电源的可靠性和易维护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满足无人值守需要。电源工作环境的差异对电源的应用环境也提出了新的需求,如更强电网适应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户外电源就是这一需求的典型代表。电源是整个信息网络的动力心脏,新的网络需要更可靠的电源。另外,随着运营商的全球化的趋势,电源设备也需要满足全球不同市场对产品的特殊要求。

全球通信电源技术发展呈现以下几大趋势:

(1)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宽的使用环境温度

随着运营商的设备的不断增多,用电量加剧,机房面积紧张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对电源产品提出了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宽的使用环境温度的要求。

新型高性能器件的不断研发、涌现与应用,例如: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功率场效应晶体管(MOSFET)、智能IGBT功率模块(IpM)、MOS栅控晶闸管(MCT)、静电感应晶体管(SIT)、超过恢复二极管、无感电容器、无感电阻器、新型磁材料和变压器、EMI滤波器等。这些新型器件的应用可以提高通信电源的开关频率,减少电源外型尺寸,提高电源的功率密度。

在通信电源中,开关技术是提高电源效率的一个重要技术。软开关技术、准谐振技术中的具有代表性的是谐振变换、移相谐振、零开关pWM、零过渡pWM等电路拓扑。随着软开关拓扑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应用的普及,大大减少了硬开关模式下电源中功率器件在开通、关断过程中电压下降/上升和电流上升/下降波形交叠产生的损耗和噪声,实现了零电压/零电流开关,降低损耗,提高电源系统的效率。

为了更好适应环境,提高产品可靠性,220Vac工作的通信电源一般能够工作在120-290Vac,环境适应能力也由传统的45°C提高到60°C,甚至75°C。

(2)网络化智能化的监控管理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巨大网络设备需要的大量人力、物力投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如:通信设施所处环境越来越复杂,人烟稀少、交通不便都增大了维护的难度。这对电源设备的监控管理提出了新的需求。

通信电源系统的集中分散式监控系统需要对系统中状态量和控制量进行监控,还可对电池进行全自动管理;可以直接利用Internet上传输控制数据,使维护人员通过Internet进行数据查询、控制等维护工作。利用友好的人机界面,使维护人员能够方便地得到需要的信息。如各种保护、告警和数据信息存储、处理、打印等功能;维护计划,资产管理等工作。

(3)全数字化控制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逐步表现出了传统模拟技术无法实现的优势,如:采用全数字化控制技术,有效地缩小电源体积降低了成本,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对用户的适应性。整个电源的信号采样、处理、控制(包括电压电流环等)、通信等均采用DSp技术,可以获得优化的一致的稳定的控制参数。可以采用更加灵活的控制方式,在各种电压、温度下优化电源的输出,如降额保护、pFC数字控制谐波。利用DSp技术可以实现更简单稳定的通信和均流,可以获得良好的EMC指标。智能化程度更高,如灵活的LED报警指示组合,无监控的情况下可以通信。减少器件数目、提高模块指标、提高功率密度。消除模拟控制技术的器件离散性和温漂,保证每个模块均达到最优指标,提高电源可靠性。模块智能化程度更高,易于使用维护。

(4)安全、防护、EMC

考虑到设备复杂的运行环境,电源设备需满足相关的安全、防护、防雷标准,才能保证电源的可靠运行。

安全性是电源设备最重要的指标;商用设备需要通过相关的安全认证,如UL、CSA、VDE,CCC等。防雷设计是保证通信电源系统可靠运行的必不可少的

环节,对于通信设备而言,雷电过电压来源主要包括感应过电压、雷电侵入波和反击过电压。在一般情况下,通信电源必须采取系统防护、概率防护和多级防护的防雷原则。通信电源系统一般需要采用三级防雷体系。

防潮、防盐雾和防霉菌设计称为三防设计。工程上通常选用耐蚀材料,通过镀、涂或化学处理方法对电子设备的表面覆盖一层金属或非金属保护膜,使之与周围介质隔离,从而达到防护的目的,一般在印制板涂三防漆;在结构上采用密封或半密封形式隔绝外部环境。良好的EMC指标使不同的电子设备能工作在一起;同时使使用者的电磁环境更加洁净,避免电磁环境对使用者的伤害。一般满足的标准有:EN55022,EN 300 386:2001,;CFR 47 part 15;Telcordia GR-1089 [NA requirement].

(5)环保

环保的一方面的指标是,通信电源的电流谐波符合要求。降低电源的输入谐波,不但可以改善电源对电网的负载特性,减小给电网带来严重的污染,也可减少对其他网络设备的谐波干扰。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材料可循环利用和对环境无污染。这方面需要产品满足WEEE/ROHS指令。

WEEE/ROHS指令包括两部分的内容,即涉及循环再利用WEEE和限制使用有害物质的ROHS。

实施WEEE指令案的目的,最主要的就是防治电子电气废弃物(WEEE),此外是实现这些废弃物的再利用、再循环使用和其它形式的回收,以减少废弃物的处理。同时也努力改进涉及电子电气设备生命周期的所有操作人员,如生产者、销售商、消费者,特别是直接涉及报废电子电器设备处理人员的环保行为。

实施ROHS指令案的目标是使各成员国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有害物质的法律趋于一致,有助于保护人类健康的和报废电子电气设备合乎环境要求的回收和处理。

从2006年7月1日起,投放于市场的新电子和电气设备不包含铅,汞,镉,六价铬,聚溴二苯醚(pBDE)或聚溴联苯(pBB)。

艾默生网络能源在2005年面向全球推出了一款2900W的全数字化AC/DC模块。其工作电压范围为80~300V,额定效率达到92%以上,模块采用先进的电磁兼容设计,同时满足CE、NEBS、YD/T983等国内外标准要求。模块功率密度:0.9677W/cm3。工作温度-25°C~ 65°C,在海拔4000米高度仍能满载工作。由于采用数字控制技术,该模块智能化程度很高,甚至连模块的启动时间都可以设置,非常适合无人值守站使用。

第7篇:科学发展观讲稿-科学发展观讲稿 科学发展观演讲稿

科学发展观讲稿-科学发展观讲稿 科

学发展观演讲稿

演讲稿范文 | 演讲稿格式 | 演讲技巧 | 演讲稿开场白 | 演讲稿怎么写

演讲稿怎么写,欢迎阅读小编整理提供的科学发展观演讲稿。

当中东的土地燃起熊熊战火,当孟加拉兵变走进血色黄昏,而我,正躺在祖国的怀抱,享受着慈祥的抚慰与关怀----我庆幸,我有一个安宁的祖国。

当海地的儿童渴盼充饥的泥饼,当朝鲜的居民寻找度荒的草根,而我,正躺在母亲的臂弯,品味着超然的舒适与温馨----我骄傲,我有一个的幸福家园。

然而,雨中听风吼,铁马跨冰河,

奔腾的黄河水无时不在诉说着苦难的历史;举目天涯路,热泪湿衣襟,巍峨的昆仑山不知堆积了多少辛酸的回忆----中华民族,一个经历了血与火洗礼的苦难民族,也曾经在黑暗中摸索,在坎坷中前行!那么,我们是靠什么迈向新的征程,靠什么应对新的挑战,靠什么开创新的局面呢?

一个声音,在历史的回音壁上传来,那就是不断创新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那就是科学发展观!自从有了它,中华民族就有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就有了解放思想、统一思想的光辉旗帜,就有了激励人心、凝聚人心的科学指南。

我们也曾摸着石头过河,播种严寒,收获温暖。我们也曾顶着风雨上路,荜路蓝缕,以启山林。可我们得出了一个道理,一个硬道理,那就是发展!发展是中国人民不二的选择。从发展到科学发展,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它是实践呼唤与思想回应的和谐共振,像太阳

一样新鲜;它是时代脉搏与巨龙心跳的强烈共鸣,如泰山一样坚定。它是伟大祖国永不停息的脚步声,它是中华民族奋勇向前的进行曲,它是当今时代振奋人心的最强音。

科学发展观是一面旗帜,民族复兴离不开伟大旗帜的指引。从港澳回归到“三通”开启,从“飞天”梦想的实现到奥运盛会的成功举办,从沿海率先到西部开发,从中部崛起到东北振兴,13亿中国人民从僵化中觉醒、从沉闷中奋起,顺应时代潮流,从此稳步走上富裕安康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着蓬勃的生机。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思想,战胜灾难、重建家园离不开科学思想的支撑。曾经,洪水冲走了我们的房屋却冲不倒坚强的臂膀;曾经,冰灾阻挡了我们的归路却挡不住传递的温情;曾经,地震震裂了美丽的天府却震不倒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科学发展观正确指引下,愈战愈

勇,愈挫愈强!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朋友,请看:龙山脚下、涟水之滨,一出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精彩大戏正在隆重上演。这里文化与科技搭台,开放与发展并举,物质与精神同欢。涟源,正以敞开的胸襟,非凡的大度,大步流星走向科学发展的前沿。

今年5月,投资100个亿的华润电力涟源电厂二期工程框架协议签约。这是涟源市委、市政府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进经济社会建康持续发展所取得的又一成绩。俗话说,涟源是煤海,乌金变黄金。诚如斯言,深埋在这块神奇土地下的煤炭,如同蕴藏了千亿年的热情,沿着蜿蜒起伏的山脉,层层叠叠地堆积着。煤炭工业撑起了涟源经济的半壁江山。然而,涟源历史上的煤炭工业走的是传统的工业化道路,产量大效益薄,并且是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根本不能走

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调整煤炭产业结构,拓展煤炭产业链条做为做大做强煤炭产业的关键。华润电力涟源电厂是我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也是国家批准的煤电一体化重点能源建设项目,它延伸了我市煤炭工业的生产链条,大大提高了煤炭生产的品质效益,对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外,重在发展循环经济的五江汇源焦化已经正式投产,这是一家集原煤洗选、煤炭运输、煤焦生产等于一体的大型企业,它的诞生,使我市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优化,使我市煤炭资源的开发价值得以提升。项目是经济发展的载体,大项目促进大发展。台湾国产水泥已完成征地拆迁,即将进行厂区施工;三一中源新材料前期工作正在抓紧进行;二广高速、娄新高速等五大交通重点项目已全面开工……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为我市打造了更大的产业优势,形成了全新的区位优势,增加了更强的

发展后劲,为涟源经济社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更值得一提的是,市委、市政府在项目安排上坚持科学发展理念,注重统筹协调,既重视城市项目建设,又注重乡村项目发展;既重视经济发展项目建设,又注重社会民生项目推进。先后出台并实施了“暖民心、提信心、树雄心”的实践活动,以抓“十大建设”、“十大实事”,确保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第8篇: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以科学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是一部快速发展的历史。党中央在总结我国实践、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在“发展观”前面冠之以“科学”,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最新的发展理念。今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不是别的什么发展观,需要首先问一问,我们的做法是否符合科学精神,是否具有科学态度,是否掌握了科学方法。

科学诞生于西方,进入中国也就一百多年。古代的中国,有技术、有发明,但没能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从古希腊开始,西方科学家逐步形成了“为科学而科学,为思想而思想的”的传统和习惯;中国历史上不乏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英雄,但鲜有为科学献身的志士。科学精神的缺失是中国思想领域的基本国情。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十分重视发展科学事业。遗憾的是,反右斗争扩大化使科学精神被无情地抛弃。在大跃进期间,出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等赤裸裸的唯心主义口号。一些著名科学家也丧失了崇尚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这些观点论证作注。“文化大革命”期间,唯心主义横行,形而上学猖撅,个人崇拜登峰造极。这一时期,科学事业在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中缓慢前行,不时也迸发出耀眼的光芒,“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大庆油田的自主勘探开发等,正是其中辉煌的例证。但在这些科学家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并没有成为中国那个时代的核心价值。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弘扬科学精神成为时代进步的需要。但是,由于我国教育科技文化水平比较低,经济社会发展也不平衡,加上长期存在的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封建愚昧落后的东西在干部群众中还有一定的市场,新形态的迷信、伪科学时有泛起。在工作中不讲科学甚至违背科学原理和规律行事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尽管我国的科学事业取得了较大成就,在某些方面、某些项目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从总体上看,科学创新还很薄弱,科学精神还非常欠缺。这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大都还是建立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基础之上,在强调科学的工具性的同时,往往忽视了科学精神的存在,基本上停留在“有用即科学”的认识水平上。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精神也被不断赋予丰富的内容。今天我们所说的科学精神,基本上包括了七个方面涵义,一是勇于探索求知、敢于超越前人的探索创新精神;二是以事实为依据、努力揭示未知奥秘的唯实求真精神;三是坚信客观规律、遵从思维法则的崇尚理性精神;四是自由探讨、相互争鸣的平等宽容精神;五是热情严谨、刻苦坚韧的执著敬业精神;六是大力协同、密切配合的团结协作精神;七是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科学精神作为一种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探求客观真理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诞生于科学领域,但已不局限于科学领域。科学精神的形成和传播,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需要的。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科学超出了自然科学研究的范畴,给发展赋予了新的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也就是说,科学发展中的科学,不仅提供关于客观世界运动和发展的规律性知识,还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科学发展观必将成为新时代一种重要的价值观。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一个科学技术还不够发达、科学精神欠缺的国度里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十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把握科学发展观内涵。科学发展观所说的发展,不应是孤立、片面、不计代价、竭泽而渔的发展,而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各方面事业有机统

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为此,必须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二,坚持科学态度。科学问题的证实和证伪,都应当通过实践去解决,实事求是的态度是最重要的科学态度。不但在自然科学中是这样,在社会发展领域也是如此。历史经验表明,什么时候坚持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我们的事业就会取得成功;相反,什么时候我们背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就会受到挫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确对待成绩,勇于面对问题,经过深入研究和反复实践,不断创新、不断前进。

第三,提高科学素质。发展观是一种认识论,是一种发展理念。把这种理念贯彻到实践中去,还有赖于广大干部群众科学素质的提高。一个人掌握了一些科学知识,还不能说他具备了科学素质,而是要把行为方式、思想方式、生活方式纳入科学的轨道上来,才算是具备了科学素质。只有这样,科学发展就不会是一句口号,而会变成每一个公民的自觉意志。

第四,运用科学方法。科学家在长期的科学探索中,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包括归纳、演绎、实验、统计,等等。大量事实证明,只有运用科学方法,才能不断深化人们对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这些方法既适用于科学研究,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手段。只有依据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进行决策,按照科学规律办事,才能使发展真正走上科学的轨道。

第五,弘扬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不仅是科学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保障,而且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近代以来,科学精神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文化价值,成为影响社会其它各领域的重要精神资源。在科学精神深刻内涵中,科学家坚韧不拔、锲而不舍、执著探索、忘我献身的品质,宽容合作的团队意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我们真正解放思想,用科学的眼光审视我们既有的观念、行为、政策、措施,以科学的标准衡量发展的成就和问题,使发展真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作者:范必)

第9篇:科学发展观的体会-科学发展观的体会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目前,我们按照东阳市委、局党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示精神,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路桥集团的管理者,我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后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对如何加快企业发展,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方向更明了,信心更足了,干劲更大了。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科学发展观的体会通过对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的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要联系企业实际,用科学发展观引领企业发展。科学发展观的体会下面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搞好企业建设谈点粗浅看法。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发展才能解决企业历史及前进中存在的问题,小发展大困难,大发展小困难,不发展全是困难且是死路一条。从利越路桥建设集团近几年情况看,所采取的一系列决策,通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先进理念统领全集团员工的思想,发展思路清晰,经管管理指导思想明确,承揽既保证了数量又保证了质量,在建项目管理得到了加强,经济管理成效明显,人心向上,企业出现前所未有蒸蒸日上景象。实践证明,只有发展了企业才能前进。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新的形势、在成绩面前

如何更进一步,把企业建设得更好,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用科学发展观引领企业建设,准确地把握形势,倍加珍惜来之不易和艰辛开创的局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勇敢应对各种挑战风险,带领全体员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才能把企业做强做大。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企业要发展,人才是保障。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实施科技兴企和人才强企战略,构筑企业发展科技支撑和人才储备保障体系。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抓好培养、吸引和使用管理环节,培养造就高技能人才队伍。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尊重员工的劳动权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注重搞好职工职业生涯设计,坚持因人而异,走多元化发展之路,为各类人才成就事业搭建平台,

努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局面,全方位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在企业发展进程中,每一名共产党员,要积极投身创业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争做知识型、专家型、技能型一专多能职工的排头兵,积极为发展立功,为群众做出表率,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今年我们招聘了不少不少储备人才充实到各个部门中间,构建公司完备的人才的梯度体系。

第三,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我们集团公司情况看,近几年企业取得巨大成绩,每年都在进步,但通过学习别人的经验、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深刻反思我们的过去,我们深感还存在不足和差距。如我们思想观念与市场要求、与企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企业的规模扩大与资源矛盾凸显,执行力、落实力差、领导干部的短期行为等等都制约企业的发展。因此,全面协调企业建设和经济增长的各个环节,搞好内外关系,

解决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保持企业有序的发展我们必须做好各项工作。一是要抓好在建工程,确保在建项目不出事。集团公司三令五申,各种制度措施我们必须落实到位。树立一面旗帜不易,毁坏信誉常常在于瞬间,责任重于泰山,我们马虎不得;二是克服短期行为。目前企业领导干部特别是子公司部分领导经管思想不牢,存在短期行为。加上一些人的功利思想严重,急于求成,只顾眼前,很少考虑企业长远,管理粗放,项目在资源使用上重用轻管,事故不断,损耗严重等等影响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责任意识,克服短期行为,把企业建设好是各级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官一任,不但要把在位的任务完成好,还要着眼企业长远,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目前各子公司积累少,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应引起各级领导尤其是上级的高度重视;三是解决执行力和落实力问题。再好的制度、方案不去落实

没用,我们工作之所以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是我们的工作没有落实到位,落实不好。我们倡导领导干部和员工积极主动地去开展工作,讲报酬首先要讲付出,讲贡献。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面对上级布置的任务,面对基层提出的问题要不节不扣去落实、去解决。“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大家心往一处想,企业才能大发展。

上一篇:英语六级文章版下一篇:教师年度考核个人评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