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探讨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一种技术媒体形式,是随着传媒市场的细分化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体,被称之为“第五媒体”,在人们生活占有着无可比拟的地位。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也随之呈现出了新的变化,其不再仅仅为读者提供纸质书刊的借阅、复印等工作,而是为读者创新出一种无缝的阅读环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畅通了读者自助获取信息的渠道,读者随时随地都能获得自己的所需所求。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新特点

(一)文献信息的传播机制发生了本质变化。新媒体环境下,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的传播机制也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传统高校图书馆信息传播模式为“一对多”,即一个信息源对应无数个读者,而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传播模式为“多对一”,即多个信息源可以同时服务于一个读者,读者随时随地都可获得自己所需的资源,可以同时满足自己多方面的阅读需求。

(二)文献资源载体形式多样化。传统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主要是以印刷型的纸质文献为主;新媒体环境下的文献资源则打破了纸质一统天下的格局,多种载体、多种媒介形式共存,从而也促使高校图书馆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一般而言, 现代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部分为传统的实体文献,如书刊、光盘等;另一部分为数字化的图书文献,数字图书馆、手机图书馆等多种形式日渐兴盛起来,其传播速度快、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具有易复制性、通用性、多元性、速度快等特点。

(三)读者需求多样化。多媒体环境之下,读者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内容上,要求科研、 学习、专业知识与健康娱乐知识并有;在形式上,要求公开文献与非公开文献并存;在形态上,要求传统文献与新资源共同发展;在地域上,要求本地文献资源与国外文献资源共享。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主要路径

(一)增强读者信息意识,培养读者信息检索能力。新媒体环境下,读者的信息素养教育是创新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路径的基础,读者只有具备了较高的信息意识,才能够在浩瀚的资料中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才能够实践读者服务路径,从而提升信息的推送力度。高校图书馆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在校生(如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等)开展不同层次的信息素质教育。一方面,要加强现代化信息的检索手段教育,使高校读者掌握基本的信息检索技能;另一方面,学校可设置有关馆藏资源与信息检索的公开课,通过专业讲解来教会读者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分解信息、组合信息、传递信息、创造信息的能力。

(二)建立数字化个性化信息服务。新媒体具有小众化、 细分化、个性化的传播特点,在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之中,要将新媒体这一特点运用到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之中,建立起数字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主要包括“个性化推送”以及“个性化定制”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个性化推送服务主要应用于定题服务中,学科馆员主动与学科带头人、硕博士导师联系,了解他们课题的研究进展,分析其信息需求,筛选出与课题相关的信息资源,运用推送技术,通过借助网络平台将信息主动推送给他们。个性化定制服务则是通过数据推送服务技术、信息挖掘技术和Web数据库技术,将读者按自己兴趣和需求定制的信息推送到他们面前。这样不仅解决了读者在搜索引擎中信息检索精度不高的问题,而且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开展信息服务。

(三)建设交互式知识导航服务平台。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知识导航平台主要包括实体咨询服务台、电话咨询、电子邮件等;新媒体环境之下,读者更希望自己的需求以及意见能够及时反馈到图书馆工作者处,能够与图书馆员进行及时交流,以尽快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基于Web2.0的交互式知识导航服务平台则将读者的这一愿望变成了现实,借助微信、微博、QQ等聊天、社交软件,读者的需求能够及时反馈到工作者处,并且能够快速获得知识导航服务,这样不仅便利了读者的需求,同时也是对馆员工作的一种认可。

三、结语

总之,服务读者是高校图书馆工作永恒不变的课题,新媒体环境更是为高校图书馆工作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和创新的理念、路径。鉴于此,高校图书馆要正确认识到时代发展潮流、及时转变思路、抓住新媒体这个机遇,将读者的需求放置在最主要位置,不断创新新的发展路径,以求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进步。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也出现了新的转折点,走向了创新的发展道路,大大提高了读者服务工作效率。本文中,笔者首先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所表现出来的新的特点、趋势,然后对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具体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芳宁.新媒体视角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J].新世纪图书馆,2011(8):45-48.

[2] 黄婧.媒介传播在公共图书馆宣传推广工作中的应用[J].实践与探索,2009(11):224-225.

[3] 李媛.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上一篇:利巴韦林联合锌制剂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疗效分析下一篇:西门子PCS7在余热发电DCS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