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数据的出现给社会经济的革新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高校作为我国人员众多、人员集中且思想前卫、观点新颖的地方,成了先进科学技术的必选之地,因此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管理的应用是必然的。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方面高校在教学活动、学校管理、科研创新中产生了海量的数据,给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数据基础;另一方面,高校所呈现出的紧跟时代发展,创新的特点,给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应用基础。但由于高校学生管理在管理手段、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上的不足,使得高校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受到了一定阻碍。因此,加快对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探索无疑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事情之一。

一、大数据技术对高校学生管理的作用

(一)推动学校管理创新

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每天围绕教育与管理两大重点所开展的人事管理、教务管理、图书管理、安防管理等都将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挖掘、分析,不但可为学校管理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给学生创造出人性化的管理与服务,还可促进高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基于宏观角度而言,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应用大数据技术,还能推动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变革,在提升高校管理智能化的同时,为智慧校园的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促进高校教育理念的创新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校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高校管理者、全体师生都尝到了大数据技术应用下的“便捷性”,而这恰恰为高校的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比如,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实现对学生课堂表现、生活作息、阅读爱好、成绩情况的全面及时了解,学校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合理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安排,进一步实现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对于这些潜在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可使学校清楚地掌握学生在接受教学活动和开展社会活动过程中的个性特质与兴趣点,从而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和支持学生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并据此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实现高校教育理念的创新升级。

(三)实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

在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了解学生内心想法,掌握学生心理状况的方式往往只限于沟通、谈话以及日常观察,这种方式虽然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及校园安全稳定方面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但由于高校学生数量多,以及学校对学生的约束较弱,加之在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成了学生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习惯等一点一滴都以数据的方式被记录,同时学生又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误导,因此过去单纯依靠沟通、谈话了解学生思想的方式已很难实现对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地掌握。

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学生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都以数据的方式记录下来,从而根据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实现对学生全方位、多层次的掌握。利用大数据技术可实现对学生思想动态更迅速、更全面、更科学、更准确的把握,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在学生前面,化被动为主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

二、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一)认识存在误区,信息素养薄弱

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上存在以下几大方面的问题:第一,由于学生在互联网上发表的言论或看法,往往是听一半,理解四分之一,也就是说学生对所获取的信息缺乏认真思考,加之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引导性强,很难从学生发表的言论或看法中客观展现学生的内心状态。第二,高校学生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参差不齐,尤其是一些管理人员缺乏数据管理意识,对数据捕捉、数据存贮、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的能力较弱,无法及时获取到重要数据,即便获取到,也由于缺乏数据分析的能力造成有数据无法使用的情况。第三,互联网时代信息泄露事件成了人们的关注焦点,在学校学生微博、QQ、淘宝等生成的数据都在网络监控的范围内。由于当前我国法律法规的不完善,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很难界定公开性和私人性的界限,因此容易造成学生个体隐私的泄露事件。

(二)大数据应用平台落后,分析结果缺乏统一标准

首先,大数据技术涉及到的环节十分多,有数据获取、数据存储、数据传送、数据计算、数据分配、数据挖掘、数据呈现以及数据安全等,这里的每一环节都需要相应技术的支持。并且,大数据的应用需要由专门的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人员来进行操作,由于大数据技术还是一个新兴行业,高校缺乏专业人员的培养与设置。加之,高校经费不足,在大数据技术上的投入大多采取分步实施的战略,这就导致大数据建设环节上的缺失,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更迭速度很快,极易造成先前建的应用平台技术落后,影响了数据信息的应用。

其次,当前大部分高校的数据由各部门自己掌握并应用,缺乏统一的数据平台管理,形成了“数据孤岛”的现象。这种割裂的信息造成了管理人员对学生个体真实情况的了解不全面,影响了数据质量,也造成了对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的难题;最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计算可以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但由于对数据结果分析缺乏统一标准,失去了数据参考的价值与意义。比如,对学校贫困学生做深入调查与了解,可通过跟踪学生在购物平台的数据,如交易记录、消费频率、停留时间、访问次数等判断学生的消费行为,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参考标准,究竟以各种标准来判定学生是否贫困,及其贫困程度,成了值得商讨的关键问题。

三、推动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应用的途径

(一)转变思维,重视大数据体系建设

由于大数据技术是一个新兴行业,人们普遍对其原理、内容及应用知之甚少,加之高校人员庞杂,各部门管理职责不同,给数据整合带来了艰巨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高校管理决策者和领导者转变管理思维,在明确大数据技术应用优势的基础上,划分大数据应用对象,进而加快大数据技术与高校管理工作的融合。同时,高校还应当加大对大数据技术的宣传力度,进而推动大数据技术的研发与实际应用,培养出大数据应用与管理为一体的专业队伍。

(二)培养人才,提升数据处理素质

通过对大数据产业的未来发展预测表明,全球在未来几年将面临大数据人才荒,因此对学校而言建立健全大数据专业化人才队伍显得十分重要。对高校大数据人才而言,其需具备一定的大数据技术,能解读大数据分析的结论,同时对高校各部门间的关联性有深入的了解,并能根据数据得出结论,制定出可具体执行、监控和评价的方案。这就要求,首先高校学生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学习,培养自身的大数据思维,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应用大数据的思维;其次,对高校而言,要完善人才引进机制,适当引进大数据技术专业方面的管理人员,并培养其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认识,以促进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针对性;最后,高校要加强、加深与企业间的合作,使高校能及时掌握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走向和动态,进一步整合大学生管理主体队伍,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高效果、低投入。

(三)保护数据隐私,消除数据孤岛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增大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产生数据泄露的可能性,加之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对数据的无序使用也增加了学生要害信息的泄露危险。

为保证学生的数据隐私,高校必须要强化自己的内部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数据使用方法与流程,并加强对重点领域数据库的安全技术防范与日常监管。针对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各部门数据未共享,形成数据孤岛的问题,要求学校构建完善且安全的数据整合平台,并建立统一标准,将所有数据结果进行汇总,实现各部门间数据的共融共享,提高高校大数据技术应用的便利性,推进大数据技术的深入应用。

四、结束语

从上文分析来看,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实现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依靠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处理,从而找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使高校学生管理人员能看到一个更加全面、更加真实的学生,制定与学生实际相符的管理制度。但当前大数据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大数据技术与高校管理的融合也才刚起步,要想将其造福于教育、造福于学生,还需要高校管理者、IT企业、社会的共同努力。

摘要: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进素质教育和推广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措施,从政策层面加大了对学生素质信息化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促使学校能更好地优化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从本质上真正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为此,本文从大数据技术对高校学生管理的作用切入,就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用途径提出了一些浅薄意见。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大数据,学生管理,应用途径

参考文献

[1] 万辉.大数据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4 (4) :48-51.

[2] 高亚文.大数据在高校学生管理应用中的困境、趋向及细节把握[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 36 (Z1) :57-61.

上一篇:220KV线路高频和光纤通道保护的比较下一篇:论合作学习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