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课改心得体会

2022-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间的流逝过程中,我们不断接触各种事物,这些事物会带给我们一定的启发,对于这些心得体会,我们应当记录下来。如何让自己的心得体会更具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课改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一年级课改心得体会

小学一年级写字教学的几点体会

写好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是第一学段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第一学段的写字要求,突出一个“好”字。要求学生一出手就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要求写字姿势“正确”。怎样才能做到“好”呢?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一册的写字部分的编排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数量少:全册汉字要求认的是400个,而要求写的字仅100个。学生每课的习字量只有3-4个汉字,且都是按字形规律编排的笔画简单的独体字。教材科学的编排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下面就谈几点关于写字教学方面的体会:

一、观察联想,活化字形,感知字形美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弄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指导观察时,如果引导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加以联想,活化汉字字形,汉字字形就会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汉字由抽象的笔画组成。如何让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字形产生兴趣,如何让学生对写字感兴趣呢?除了故事、儿歌以外,比喻是个好方法。“撇”像扫把,“捺”像剑,“点”像小雨点,“横”像小扁担……比如“伞”,同学们看像什么呢?有的说像大蘑菇,有的说像大树……想象生动的比喻,再加上形象的电脑画面的显示,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美,而且让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字形顿生兴趣,产生了写字的欲望。

例如:教学“人”,“人”字很简单,一撇一捺,写起来却十分不易。由于不知道运笔方法,学生写出来的“人”字,就像两根支撑起来的小棍子。我引导学生观察电脑画面上的笔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看看这“撇”像什么,“捺”像什么,有了生动的视觉感受,有了如此形象的比喻,“人”这个字在孩子的心中已经不再抽象了,而变得生动可感起来。比喻,充分激起学生写字的热情,学生按捺不住,自己尝试着写了起来。

二、比较观察,示范演示,体会书写美

小学生写字往往眼高手低,原因在于,相对某一个人来说,其观察审美能力比较强,但实际动手书写的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很好地把观察审美能力转化为书写审美能力。那么,在写字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呢?

一年级起步阶段,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做到标准、规范。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教师都要笔笔指导到位。教师的范写很重要。示范是写字教学的先导。在指导学生整体认知之后,教师要在黑板上画好的田字格中示范,向学生展示写字的全过程。教师要边演示边讲述: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第一笔在田字格的哪个部位落笔,每一笔画的名称、运笔方法以及笔顺等,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仅仅范写还远远不够,由于受到观察能力的限制,学生的临摹并不能一步到位。此时,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较运笔方法:教学“一”,我让学生观察老师正确的运笔之后,要求学生进行临摹,将学生的不正确的书写和范字比较,在比较中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教学竖,我让学生比较“悬针竖”和“垂露竖”的写法的不同,并加以示范。

比较间架结构:教师除了指导汉字的笔画,还应该着重指导汉字的间架结构。例如:教学“皮”,在观察“皮”后,我让学生临摹,学生写出来的“皮”字,五花八门。有的把下面的“又”字写得太短,有的把“又”写的太窄,有的又写得太宽……这时我将他们写的这些字在黑板上“公开亮相”,和书上的范字进行比较,并逐一帮助他们找到“病因”,指出“治病良方”。欣赏着自己的“杰作”,孩子们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比较之后的书写,效果令人满意。

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领会,悉心模仿笔画运笔,熟练掌握笔顺规则,体会汉字的造型美。

三、严格训练,培养习惯,发展个性美

1.练字要严格要求。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中明确提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有利于把字写端正,而且有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终身受益。

写字前,教师指导学生削好铅笔,放好作业本,端正坐姿,指导执笔方法。练习时,教师巡视,时时提醒学生,时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和方法。书写时,教师要适时巡回指导,随时提醒学生每个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运笔方法,与上一个笔画的间距,其长短如何,整个字的结构特点,及各部分的比例,做到防患于未然。

教师在课堂上要反复指导,学生在练习中要认真书写,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写字能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训练要有度,要注重学生的发展。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小学生手指的小肌肉群不够发达,学习兴趣也难以持久。过多的书写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有害,而且会影响孩子写字的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坚持一个“少”,保证一个“好”字。每课的字,每个写2—3个,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可以少写几个,自己觉得写得不满意的,就可以多写几个。你还想写哪个字,就可以再写几个。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好”。我们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选择作业的权利。我们的作业本上不再像以前一样整齐划一的作业,而是有的多,有的少。写的字,有的可能是“五、一、二、三……”。有的可能是“入、八、大、……”作业虽然不像以前那样整齐划一,但所有的孩子在写字方面的发展却是一样的。

四、激励评价,鼓励进取,展开竞赛

表现欲是小学生的特点。我们教师应该让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成功,为孩子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课堂上,我们采用板演、用实物投影仪等手段展示学生习作。课后,我们在教室办学生作业专栏,将他们的作品上墙“公开发表”,比比谁上榜次数多。这样学生就可以经常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了解自己在班中的位置,而且时常能听听同学的建议。这样的竞赛虽无物质鼓励,但同学们依旧兴致高昂,有时因没有上榜,会嘀咕半天,眼中流露出的尽是悔恨,这些足以证明每个学生都有可贵的上进心。

一个学期的写字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学生不再感到写字是负担,真正感受到写字的乐趣,许多孩子的幼小的心里已经立下当书法家的愿望。他们的字真正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看到他们的成绩,老师心中便又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和信心。

作者:张坚鸥

第2篇: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

摘要:万事开头难,对小学一年级的阅读教学来说,受学生学习力、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等因素的影响,阅读教学的开展有其特殊性。对这个学年的学生,阅读教学策略的重心应该充分考虑学情和学生发展需求,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及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一年级小学生刚刚接触正规教育,无论是心智还是学习素养都处于较低层次。阅读最显见的问题,就是学生的识字量少,拼音也刚开始学,基本上不能进行完全自主的文本阅读,而画本阅读也需要在师长帮助下才能有效完成。这个学段的阅读教学,主要的目标其实不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积累知识,而是应该放在对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养成上,为学生将来的有效阅读奠定基础。

一、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使之养成自主阅读、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是一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心和基础工作,教师必须当作首要任务来抓。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智水平和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的主要策略有以下两点。

第一,选择学生能读、愿意读的文本。这个学段学生的识字量非常有限,他们不可能独立进行纯文本阅读。所以,除了阅读教学方式的特殊性之外,教师需要帮助学生选择他们能够读的文本——文字量比较少的画本、绘本和一些简短的童谣、诗歌。另外,从其兴趣取向上看,重点是选择一些他们愿意读的童话故事、小科普知识、朗朗上口的诗歌等。科学选择阅读对象是保证学生阅读兴趣的前提。

第二,引导学生产生兴趣。面对一个还没有开始阅读的对象,学生不知道里面有没有吸引自己的内容。所以,要想让学生对文本产生阅读的欲望,教师需要设计一个引导环节。比如,运用故事导入法和问题导入法教学《比尾巴》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说:“有一天小动物们聚在一起玩耍,他们都长着不同的尾巴。大家说‘我们来比一比尾巴吧,看看谁的尾巴最长、谁的尾巴最漂亮’……大家想不想知道都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这样一下就能把学生的阅读欲望调动起来。

二、采用合理的阅读方式

一年级小学生的阅读受识字量、思维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很难高质量完成独立的阅读。所以,对这个年级的阅读来说,独立阅读不是最佳选择,通常需要一些特殊的方式——常用的阅读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领读

领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会使用的方式,也是一种教学手段。就阅读来说,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注意领读方法的使用之外,在晨读、午读的时候,也应尽量采用这种方式。领读不仅能够起到督促学生阅读的目的,而且能帮助学生突破识字的困难。此外,教师在领读过程中通过肢体、表情等辅助“语言”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比较适宜领读的文本通常是诗歌、童谣一类文字节律感较强的对象,而一些故事情节类的文本则适宜采用其他方式,如伴读、讲读和读说结合等。

(二)讲读

讲读法是课堂阅读最常用的方式,因为一年级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差,我们如果是整篇文章阅读之后再去讲解,学生往往把握不好。所以,很多情况下是采用边读边解的方式来完成阅读,使学生每一步阅读都能及时理解文本含义。比如,《树和喜鹊》的讲读可以这样设计:“从前……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教师读课文)——为什么树和喜鹊都很孤单?(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和互动)……对,因为只有一棵树、一只喜鹊……后来……(接着读课文)”

(三)伴读

伴读主要是指亲子阅读。在幼儿园时期,学生接触过亲子阅读这种方式,这也是他们阅读的主要方式。但进入小学后,一些教师不太重视亲子阅读的组织。其实,对一年级小学生在课外的阅读完全脱离亲子阅读是很难保障其质量的。所以,在这个学段,教师依然应该建议家长在家中陪伴孩子进行阅读。这种阅读方式对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养成非常有用,而且还有益于其课外知识的积累。

三、关注阅读教学上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由于教师个体素养的差异,由于理解上出现了偏差,导致了教学上出现了错位,各种标新立异的设计层出不穷的出现,随之出现了很多“奇招”,这种局面的形成值得我们反思。例如,在《荷叶圆圆》的教学中,某教师先用多媒体、生字卡复习了第一课时上的生字词,(只是认读,未指导书写);然后采用故事形式创设情境感知课文;最后是重点,教师对第二自然段进行示范,学生分别从第三、四、五自然段,学生边听边表演,最后由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整堂课上音乐不断,约占课堂一多半的时间,最后检查中能将课文读顺的学生仅为20%。对小学一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就是不错字、不丢字、不加字,在准确基础上流利。这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不容易达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认真指导学生,确保学生读得词句连贯,读得准确。因此,不管任何阅读手段的应用都要围绕阅读能力训练的核心来进行,将文本语言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样才能体现出阅读教学的本色。

四、体现阅读教学中对学生人文性的渗透

语文课程体现为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它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其中人文性要素在于要求学生喜欢阅读,乐于感受阅读中的兴趣,并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件、人物发表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想象与联想获得初步情感体验,深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以上是对阅读感性认识层面的要求,这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点决定的。以往我们经常会看到为了体现课改精神,过于突出语文人文性的现象。例如,在上文《松鼠和松果》的案例中,将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植树造林的意识与环保意识上。教师往往将课上完了,但是学生们却读不正确课文,文本读不流利,也不会深入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就更谈不上积累和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了。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学会利用祖国语言文字沟通、交流,充分吸收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化,逐步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思想水平,逐步推动教师自身精神的成长。

总之,一年级的阅读教学有其特殊性,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识字量、思维能力、阅读意识都处于初始水平。对这个学段的阅读教学,主要的策略应集中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习惯养成、解读能力等阅读素养上。

参考文献

[1]罗芳.新课程背景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措施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6(31).

[2]樊爱凤.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J].赤子(上中旬),2015(02).

作者:徐榴霞

第3篇:一年级语文课改计划

2009—2010学年一年级语文课改计划

一、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 、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 、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实验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一年级语文。

三、参加实验班级:一年级2个班,共98名学生。

四、实施过程:

1、继续组织年段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研究实验教材,探索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切实落实好课改精神,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充分使用示范课、优质课、观摩课等形式指导课堂教学;运用讲座、研讨、论文交流等形式,交流课改成果及成功的经验。

2、继续加强研究。教研组每周活动一次,把握教学进程,从标准的把握、实施的经验,到课例的设计、难点的排找,都一一通过研究来解决。及时总结交流每阶段的课改工作,确保新课程的实施沿着正确的轨道推进。

3、认真做好总结。教研组每学期写一份实验总结,总结实验成果,提出对课改方案和教材的评价及修改意见。

五、语文课改实验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2、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3、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4、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 、运用语文。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400个左右的汉字。能正确工整的书写汉字,并

有一定的速度。

6、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7、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二) 阶段目标

1、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在本课认识的或以前已经认识且在本课重现的字。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课文中认识,搬个地方还认识;知道在新认的字中出现的新偏旁。要求写的字,要了解字义,能口头或书面组词,逐渐在口头或书面运用;最重要的是把字写对、写好,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爱识字,能主动识,学着自己识,这是学生识字不竭的动力。一定要重视兴趣、习惯的培养。要重激励、多鼓励。

3、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词句的意思。有感受的想法,乐于与人交流。读诗歌能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

4、学习默读。允许有个从指读到不指读,从出声到不出声,从只顾读到一边读一边想的训练过程。

5、重视语言的积累。课内要求背的、一定要背下来。还要鼓励学生自觉地更多地积累词、句、段。

6、加强在生活中学语文的引导、交流与展示。

六、教学措施:

1、理解教材编辑意图,以组为单位整体设计教学。

2、倡导合作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设计教学活动,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

3、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

4、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发现新与旧的联系,发现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方法认识汉字。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5、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成果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不断产生成就感。

6、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和当时、当地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

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七、使用新教材的几个注意:

1、使用新教材要注意深入并充分地了解学生。新教材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并主张在这一基础上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模式。深入并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学生,探明学生现在的智力基础、生活经验、个性差异等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2、使用新教材要注意别被教材束缚住。教材的价值在于能作用于学生充分发展,在于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不能为了教教材而教教材,而是以教材为重要的而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要用教材教,但不是教教材。在用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活动、提供机会,促其情感愉悦、态度主动,促其获得方法、提高技能。

3、利用新教材创造学习资源。再好的教材也会有局限性,也会有不适应性。我们要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教材的奴隶。通过我们去再创造、去内化、去升华,能够创造出许多相关的教学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第4篇: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课改总结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吴俊芳

我们七年级语文课改的总体思路和基本理念是:真正确立

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变教案剧为教育诗,变传话为对话,过程方法与结论并重,人文性工具性并举,致力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 、重建新型师生关系,培养良好自身素质

在教学中,我努力和学生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力、尊严,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做到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厚此薄彼,对学生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坚决摒弃师生间情感冷漠、缺乏沟通的现象, 在自身素质方面我 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优化师生情感关系。以最大的热情,饱满的情绪,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教学工作。

二、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努力提高课堂艺术

这学期我担任七年级(5)、(7)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 ,我在语文教学中精心准备每一堂课,从备课到授课都查阅大量资料,力求每一堂课都能上得精彩,能吸引学生,让学生爱学语文,

爱上我的课,同时努力改进自身的教态亲和力,把它作为自己的

个人修养和业务素养来提高,以此给学生以安全感、亲切感。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

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例如:为了让学生能熟记优美的古

诗文,我采用竞赛背诵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了让学生喜

欢作文,我采用课前演讲和品读美文,写美文,摘抄美的段落,写

感悟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利用培优补差 时间讲各种文

体的阅读知识,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堂上我精心设计导言,

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上时而穿插一些神化故事,写作背景,让

学生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更喜欢上语文课,学生经过一个学期

的训练,语文素养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总之,我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安全、愉悦、轻松、和

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实现对话,交流,互动,

发展。

三、教与学的方式变革

我在教学方式的改变上,遵循接受新理念与继承优秀传统相

结合的原则。主要采取启发、点拨、引导、适当讲解、多媒体等

手段、方式。将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化为:自主、合作、探究。教

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的合作者,

是热心的支持者,是积极的旁观者,是高超的引导者,是理想的

服务者。阅读教学中,我主要激发、引导、鼓励、帮助学生对话。

不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读教师,不设计圈套让学生钻,不拿学生

的答案验证老师的标准答案。我的言论也只是一家之言,不拿自

己的言论限制学生。我以读者身份参与对话,与学生交流碰撞,

不发布标准答案,不横加指责与批评。把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

转变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阅读中鼓励学

生的发现。尊重多元文化,多元解读,不追求唯一答案。如《盲

孩子和他的影子》《羚羊木雕》等课文主题都是多角度的,我让

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有理,只要能挖掘处文章的深度,我都

给予认可。给学生留下思考空间,不求讲深讲透,只求有所突破,不求尽善尽美,只求有所创新。

目前,我们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操作是,学生尽量课前预习,课堂上老师通过听写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根据课文的难易

程度和类别,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在学生

与文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对话。我们始终记住:大雁从

空中飞过,什么也没留下,但它确实从空中飞过;学生自得一,

胜过师讲十。

作文教学,我遵循多作、全收、全改、精讲的原则,或读优

秀佳作。两周一次作文。全收,目的是人人练、天天练。教师改,也要求学生自己多改,下大力气改,改到自己满意为止。能针对

学生“病文”讲解写作的方法。在一学期的努力下,学生的作文

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教研活动

课程改革给七年级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课堂教

学面貌焕然一新。扎实的培训、考察学习,帮助我们进一

步理解了新课程;优秀观摩课展示、论文评比、专题研讨,

为我们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成长记录、教学反思,引导我

们走上一条研究之路。这学期我共听课27节,有语文、数

学、音乐、汉语,各种类型的课,及了解我的学生学习状

况,有学习别的老师吸引学生的地方,也学习其他学科老

师的优点好的授课方法。我们到三中听了三中老师和农大

附中老师的同课异构的课,听了三中高中老师的作文教学

课,名师精彩的课堂教学让我受益匪浅,多媒体优美的音

频视频效果把我们带入何其芳笔下美丽的秋天,多角度的

授课方法让我更新了陈旧的教法。尤其三中高中老师、八

中、英才学校高中老师的作文课为我指明了作文教学之路,

从生活中取材,抓好细节描写,作文不就是这样从现实中

经过加工提炼出来的吗?课改实验,使我具有了研究意识,

养成了课后反思的习惯,不仅重视授课前的设计,而且重

视课后的总结和反思,即对照新课程的理念,反思教学过

程中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课程功能的落实等。我经常上网找

一些课件或优秀的课堂实录选出最精彩的课堂设计来充实

我的语文课堂。

五、语文课程资源开发

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课本是工具,课文是例子。教师学生

都可以就文本言说自己的看法。充分利用多 媒体,图书增大课

外阅读量。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多媒体教学。

五、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教师与班主任的矛盾。

如果说语文课上能做到尊重学生的话,班务工作中就不大

可能全方位尊重所有学生。否则,班务绝对处理不好。因此,语

文老师当班主任,难做。

(二)当下认知水平低与新学习方式的矛盾。

我们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差,认知水平低,他们在预习、课

堂讨论、对话、探究、口语交际、阅读、作文、综合性学习等诸

多方面,无良好习惯,欠缺方法,往往没有效率,表现得困难重

重,无效劳动多。学生学识上的欠缺,不具备参与对话、进行综

合性学习的基本条件。

(三)过程与结论的矛盾。课堂操作对二者度的把握。

(四)学生全天超时超负荷学习与自主学习探究的矛盾。没有

时间预习、课外学习、探究。

(五)如何与文本、作者进行有效的对话,如何避免对话的无

序和混乱,如何避免以对话为目的的对话,如何避免“问答化”、“汇报化”、“游戏化”等违背对话理念的对话,如何避免对话教

学中学生主体性的泛化、绝对化倾向。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有成绩,也有不足,只有不断钻

研,摸索,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期待下学期能有更好的成绩。

吴俊芳

2011年12月18日

第5篇:八年级英语课改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英语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就在于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力求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培养他们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基于此种认识,就应把学生看做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能的人来培养,而不应把他们视为“应试的机器”或是“可填塞的容器”,而不断灌输知识,施加压力,因而限制甚至扼杀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新旧课程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理念。长期以来,在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中奉行以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致使课堂教学模式轻视甚至否认主体活动给予学生素质发展的真正价值。在这种背景下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无疑给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新课程的先进的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折射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它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一些重大的课程改革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问题基本上都出在课程理念与教师行为的转化上。《英语课程标准》的正式出版与发行,拉开了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序幕,这标志着新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但新课改对全体英语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必须认真面对。

英语新课改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注重锻炼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用英语去交际,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中心地位。在这方面我的做法是:

一、在词汇方面,由于新教材词汇量较大,因此我要求学生每单元的单词可分二至三部分进行背诵,鼓励他们通过音标、构词法等科学地记忆单词,并坚持课前小测;

二、在语法方面,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本节课的语法点,上课时先让学生通过自己,并提出重难点,然后再归纳,课后布置相关的配套练习以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

三、坚持用英语授课,要求并鼓励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训练他们的口语和听力,还能让他们不断的回顾单词以及语法。

在教学方面,我“遭遇”了新课程改革,这对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课改倡导全人教学,强调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的需求,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智力、兴趣性格、态度、语言基础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对差生,我尽量用难度适中的问题问他们,尽量让他们回答有把握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时我总会说“Very good”如果回答错误我也会说“Thank you all the same.”以表示鼓励。这样他们会因信心大增,加强了参与意识,逐渐消除畏惧心理。面对优生,我则对他们提高要求,如单词小测的错误率不得超过20%,课后要多做提高题,增加阅读量等。

二、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只有对英语感兴趣,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刻板的学习,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适得其反让他们厌恶学习英语。因此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英语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并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这锻炼了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胆量,也在无形中发展了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培养他们创新灵活运用英语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课文前我要求学生先预习,找出知识点;课后整理总结笔记,并发现重难点。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至关紧要。在开学一周后我就让学生以不署名的方式给我的教学提意见,下课后我也经常深入学生中询问他们的听课效果,学习情况,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这阶段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一名好的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耐心、爱心。

总而言之,教师要使英语成为学生生活中须叟不可或缺的有趣事物。"变学习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的探索过程。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积极的学习者和有创造性的未来建设者,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多听有经验老师的课,取其精华,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不断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而且作为新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我们教师自身要深刻理解课改精神,把教学与课改目标紧密结合,不断更新观念,与新课程共成长。

第6篇:课改培训培训一

新课改下课堂类型包括:自主课——展示课——反思课——训练课

一、自主课

自主课上需要用到:学案、学习报告、互动卡

(一)有关“学案”部分

1、学案:全称“学习方案”(学生按照这个去自主学习)。

2、学案的编写:

(1)内容高度方面:要紧紧围绕教材,起点要低;

(2)栏目设置方面:学案上一般最多设置三个栏目(情景设置、自主任务、自主检测)

1)情景设置栏目的编写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自主学习,完成以下任务(该栏目的内容主要是结合教材而设置的问题,重在指导

学生读书)

3)自主检测(该栏目下面是依据自主学习的内容而编写的测试类型的小题。)

(3)应注意的问题

1)学案上不用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从形式上看最多16开纸正反面。

2)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

3)学案绝不仅仅是布置几个习题,最最重要的是读书指导。

4)简单、操作性、使用性强的问题式学案才是好学案

3、学案的作用:实现了预习目标具体化,指导学生预习文本。

(二)、有关“学习报告”部分

学案上设计了问题,那么这些问题解答在什么地方呢?这就用到了学习报告

1、 学习报告(又称前置作业):在自主课上学生把学案上的问题做答在学习报告上,要在

报告上写出自己的思路,做题的方法。用文字写成的对所学内容的见解,此时的学习报告类似传统的作业本

2、 学案上的问题答案可全写在学习报告上,也可由老师指定,简单的可以不写。

3、 学习报告是学生展示的准备,绝不是学生做几个题目,要在报告上写出自己的思路,做

题的方法。

(三)、有关“互动卡”部分

学案上的问题学生究竟哪些会哪些不会,老师并不清楚,这就需要传递信息的“互动卡” 互动卡(又称问题卡、师生互动问题卡)

1、何时发:自主课发;

2、发给谁:每组一张(不是每人一张)

3、何时填:自主课最后5分钟到10分钟

4、填什么:填写本组学案上不清楚点

5、填写后交给科代表,由课代表收齐交给老师,老师拿到互动卡后进行二次备课,并对明天学生展示进行分配;

6、互动卡起到了沟通生师信息的桥梁作用。

二、展示课

1、展示课:又称知识落实课,师生共同订正学习报告内容。

2、展示课上一定要明白以下两个问题

(1)展示什么:学案上、学习报告上、互动卡上的问题都要展示。

(2)怎么展示:群展、分组展示、教师展示、展示的方式多种多样。对于展示任务的分配,分共性问题、非共性问题。

1)共性问题:可老师展示;可让学习好的学生展示;可老师先教会某个学生,该学生再展示

;2)非共性问题,教师分配任务时让小组进行交叉展示,即每个小组只展示自己会的文本。

3、注意:展示,不是简单地回答问题,而是要让学生展示解答问题的过程,展现学生的思维。

4、展示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报告进行订正修改,由此可知学习报告也充当改错本。

三、反思课

1、反思课:学生总结提升的课。

2、教师应该为学生设计反思方案,提出反思要求,学生在反思课上要写出总结报告,次时的学习报告类似传统的总结本。

四、训练课

训练课:是学生经过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学习之后进行的习题训练,训练题目就是训练课的学案,学生在规定内的时间内完成训练,准备展示。周

六、日测试必须是本周刚讲过的内容

另外

(一)、有关《课堂学习报告验收情况登记表》:

1、 老师自己用,不发给学生;

2、 类似过去的“作业批改录”。

(二)、有关“教学设计”:

1、由三张活页组成;

2、“教学设计”顾名思义是有关教学的想法、构想,把一节课准备“怎么去上”的大体思路写在前两页。第三页附页部分才类似我们过去传统上过度注重的教材内容的分析。

(三)注意:

1、学案必须根据学生情况,认真编写,不可直接照搬,胡乱糊弄了事。

2、自主课用到以下文本:学案(全称学习方案);学习报告:互动卡。

3、小组讨论时间:自主课快结束5-10分钟;展示课开始5分钟;其余时间不可乱哄哄。

4、学习报告至少用了三次:1)作业本:自主课按学案做;2)改错本:展示课上或课下修改;3)总结本:反思课上总结知识方法。

5、教师是否不需要讲:不是,遇到难的知识点教师必须讲,并且要讲透。

6、新课堂教学原则:活而有度、闹而有序。

第7篇:课改培训日志一

新教材增加了一些新的知识点,我们在这里按新教材内容的顺序,列举出比较重要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关于商品价格的内容:在商品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中,增加了不同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不同的内容,主要有替代商品和互补商品的有关知识。

关于消费的内容:增加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等消费类型的知识;消费结构的相关知识;消费心理的有关知识;正确消费观的内容有较大的改写。

关于劳动者的内容:增加了劳动与就业的相关知识。

关于分配的内容:增加了社会公平的内容,以及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的知识。

关于市场经济的内容:市场秩序的内容重新改写。

关于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全部是新增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将我国经济发展新的理论成果引入教材,老师们要根据十七大精神来理解这部分内容,并处理好教材。

关于对外开放的内容:主要是“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相关内容。以上所列举的内容是新教材涉及的一些新的知识点。主要的新内容都是近年来的新的理论成果。备课涉及到这一部分内容时,请老师们研究一下“十七”大文件,对理解教材会有帮助的。

最后要说明的是,老师们还要关注一下选修课《经济学常识》的内容,可以浏览一下,了解选修课的内容,对《经济生活》的教学也有帮助。

第8篇:我们和课改一起飞

第六中学课改工作总结

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市全面展开,它的实施,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划时代的变革,给沉寂已久的课堂注入勃勃生机,为学校的教育改革带来发展的新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通过深入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精神,遵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我们树立了正确的课程实验指导思想:坚持科研为教育教学发展服务,为基础教育改革服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基础教育课程实验,促进学校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和素质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回顾课改实践既有山重水复之迷茫,又有柳暗花明的惊喜!现将我们的尝试与体会作一总结与反思: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是我国基础教育应对知识经济化和全球化挑战,顺应国际课程改革大潮,寻求素质教育新突破的重大举措。用新课程思想武装头脑,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育行为,是每一个教师面对新课程别无的选择。与新课程同行,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专业发展,这是每一位教师走进新课程,胜任新课程的基本保障。为了使课改实验得以有效实施,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加强对课改工作的领导,由教研组、备课组、试验教师具体实施。同时建立实验的保障机制,为课改实验的顺利实施提供有效的物质条件。

二、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

我校按照“先培训,后上岗”和“面向全体,骨干先行“的原则,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进修学校举办的学科培训,全体教师都参加了2006年市教育局组织的农村偏远教师培训,此次培训参加人数之多,每位教师参加培训26学时以上。并且通过了培训考试,合格率为100%。在此基础上针对学校和教师实际积极探索有效支持教师发展的校本培训和教研制度,注意培训内容的广泛性,培训形式的多样性,采取分散指导与专题培训相结合。强调针对性、突出生成性、体现操作性、强化反馈性;并发挥已参加培训人员的辐射作用,以汇报、交流方式向其他教师渗透。同时,以不同的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并鼓励教师撰写心得体会,并且利用多种渠道向教师介绍新的教改动态,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开展“课改研讨日”活动,落实校本研讨制度,按照课改实验“五个一”要求,使教师以全新的理念武装自己。

三、大胆探索,努力实践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在学校课改领导小组的直接指导下,我校教务处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智慧,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各学科根据自身特点并结合学校实际,大胆探索,积极实践,改进课堂学习方式,探索新的评价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实施主体性工程,创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抓三个方面①正确处理教材,优化教学内容,现行教材往往与科技发展脱节,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这一战略高度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教师应该别具匠心地“肢解”教材,“重组”教学内容,对现行教材采用‘删、看、讲、补”四字方针。②大胆改革,积极推行“新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③鼓励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远程教学多媒体课件、光盘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媒体辅助教学,集音、美、文、艺于一体,正确再现情景,对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其独特的效用,学生十分欢迎上这样的课。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做到“知识点、能力点、注意点”三点到位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三基落实,逐步形成“创设情景,激发感情,注重创新,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特色。

为开展新课程教学研究,大部分教师积极探索和改进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充分渗透课程改革的思想,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首先,建立平等、新型的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以平等、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在教学中创设机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包括学生的独特性、兴趣、专长、对教科书的质疑和所付出的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充分发挥,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其次,注重科学方法教育,探索改进学生的学习模式。凭借新教材能从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出发,图文并茂,版式新颖、活泼,栏目设置丰富多彩,有效实用,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等优势。利用分组教学法,选出组长,由组长负责协调本组同学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实验探究与合作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使学生养成探究科学的态度,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再次,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强化知识应用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教育。

我校每学期都有三名以上教师获区级以上的精品课、优质课、能手课的荣誉称号。

(二)创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以学习态度与能力,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交流合作与探索实践,审美与表现四个维度为评价内容,运用鼓励性评价,过程与结果并重。

评价不应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要关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评价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提倡“鼓励性”的评价机制,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法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进而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给学生以富有激励性的话语和催其奋进的目标,进而达到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这种情感也必然会唤起学生的主动性,激励、鞭策学生完成目标。评价结果的运用记入配额中考成绩。

(三)认真解读国家课程政策,抓好校本课程开发及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深化课程改革。

重视课程的管理与实施,开齐开好各类课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确立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合法地位,学校认真领会了三级课程管理的政策内涵,自觉地把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通盘考虑、整体实施,让校本课程的价值真正地体现出来。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民主开放的课程决策过程,我们坚持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为指导,本着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基本原则进行开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并使教师的教学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为了确保我校校本课程正常、有序开设,规范管理,提高质量,致力于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通过校本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实验,我们积极开发并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个性。;建立学校广播站,聆听当代学生的心声;通过学校宣传栏,加强学生德育教育;举行各种团队活动:由团总支和少先队举办校园艺术节大型文艺汇演、师生书画以及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2007-2008年连续两年学生的美术作品获市级以上奖励;学生的舞蹈节目代表全区获得市中小学生文艺汇演一等奖。

四、课改成效显著,初见硕果

由于我校在实施课改工作中扎实而有效的工作,学生各学科竞赛获奖达 29 人次。教师在市、区教学能手大赛中十余人获奖。

五、教师的思考与困惑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有诸多迷茫与困惑:

1.不能完全真正的落实以人为本,灵活的教学现在课堂活跃了,学生提问多了,教学进度完不成。预先设计好的重点难点落实不了,教师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设计好的路子上引,顺着教师讲课的路子的问题教师欢迎,如果是奇思异想的问题,教师往往视而不见,或草草打发。

2.教师是课程改革实施的主体,也应该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但教师直接参与课程开发有许多现实的困难。教师工作负担重,教师习惯了依靠现成的教学材料来教学,没有思考与反思的空间,也没有把课程开发看作是份内的事情,所以课程改革的目的与教师课程改革的实践总有偏差。

3.随着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态度平和亲切,教学方式方法多样的变化,使得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不断提升。有时就会难以控制情绪,造成课堂混乱;

4.由于评价体系尚不够完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仍无法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或多或少有些放不开,总觉得有些地方不讲不行,怕学生不理解。

5.由于农村学校学生素质较低,课堂中给学生自由讨论机会,常遭遇离题万里或是默不作声的尴尬,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常遭遇课堂秩序纷乱或死气沉沉的境况。

总之,通过三年来的实验,我们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深知,课程改革这条路充满艰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开拓进取。我们坚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校的课改工作将更上一层楼。

上一篇: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结题下一篇:经受苦难铸就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