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课教学中实施欣赏型德育的策略

2022-11-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钻研美术教材, 挖掘德育素材

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清晰明确的, 通过对美术技能技法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德育目标通常是隐含在教学内容之中, 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可选择性, 这就需要教师用敏锐的眼光发现它。用审美的眼光选择它。德育目标的确定应该是得到普遍认同的, 它能够将真、善、美统—起来, 并经得起历史和人类文明标准的检验, 同时也要与学生的德育活功和常规德育管理在价值取向上保持—致。

例如在教学《漫画、卡通画》一课时, 其教学目标是学会卡通形象的涉及步骤与夸张的装饰手法。深入研究教材后, 可以挖掘到一些德育点: (1) 以张乐平笔下的漫画人物“三毛”为课程导入, 穿插介绍中国传统的动画片种:剪纸片、水墨动画片、折纸片, 让学生了解到中国明间艺术运用于动画片时是独具中国特色的, 一直以来被视为世界艺术舞台上的一块奇葩。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对民族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1] (2) 介绍世界动画片的发展趋势: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从手绘到电脑制图。同时也有选择地介绍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展现电脑制图的应用软件, 让学生在愉悦欣赏中感受科技的力量,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动力。以上的三个德育目标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 并与教学内容协调融合。切忌德育内容与教学脱节, 德育形式冗长呆板, 缺乏欣赏性。

2 整合德育素材与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一堂课的基础, 德育目标是这堂课的升华。两者之间应该琴瑟相和, 相映生辉。德育目标的达成需要对德育素材进行精心挑选。[2]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德育素材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德育素材形式多样, 如诗歌、散文等文学素材;音乐、美术等艺术素材;节选纪纪录片、文艺片、故事片等影视素材。这些形式注重学生的心理需要, 强调用欣赏感染学生的情绪, 唤醒学生的爱心、良心、同情心、责任心等多方面的情感, 使他们懂得感动与爱, 在感悟中提升道德水平。总之, 德育素材的编排要与教学内容连贯, 德育素材之间要注重和谐之美。

例如在教学《传情达意的环保贺卡》一课时, 我们可选择的德育素材, 这既可以是宣传环境保护方面的, 也可以是宣扬人类真情实感方面的。环保方面的素材有: (1) 我国近十年来各种类型的环境污染数据报告及相关图片; (2) 校园生活中的各种有损环保的现实记录;一次性筷子的大量使用, 学习用品的铺张浪费, 缺乏公共意识的卫生行为习惯等; (3) 展示清洁、宁静、和谐、美好的风景图片; (4) 展示学生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的环保小制作。情感方面的素材有: (1) 诗文传情———收集朱自清的《背影》和余光中的《乡愁》; (2) 美术传情———介绍罗中立的经典油画作品《父亲》; (3) 音乐传情———《七子之歌》、《烛光里的妈妈》、《我悄悄地走过老师窗前》等声情并茂的歌曲作品。这些相关的德育素材并非要一股脑都用上, 或是生搬硬套, 而是应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达到和谐统一。为此, 教师可以进行以下教学计划:

课堂导入:以各种清新秀丽、环境优美的风景图片配上和谐流畅的轻音乐, 用舒缓的语调介绍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3] (创设情境)

课堂发展:以醒目的黑体在屏幕上投影各种环境污染数据, 并配以相关图片。 (对比, 形成视觉冲击)

对焦校园:揭示校园内各种有损环保的现象。 (达到感同身受的效果)

进入教学内容:教师将各种生活垃圾一一展示, 有什么方法能将这些生活垃圾再进行环保利用呢?学生作答……

引入教学主体:我们一起来利用废旧材料, 制作环保贺卡。

教学内容发展:贺卡到底如何设计呢?

漂亮的外形。 (多媒体展示各种贺卡的造型)

合理的利用废旧材料。 (教师师范贺卡制作过程并分析自己的创意过程)

精心创作祝福语。 (人类的感情丰富多彩, 亲情、友情、爱情、乡情、师生情。抓住此教学环节展开德育之情感教育) :配乐诗朗诵《乡愁》 (创设情感氛围) :师生合吟。《背影》节选片段 (师生共同体验情感) :教师展示经典祝福语 (情感渲染) :学生朗读自己创作的祝福语 (情感表达) 。

教学活动:学生亲手制作环保贺卡。

德育欣赏:用《七子之歌》、《烛光里的妈妈》作为背景音乐, 在学生创作贺卡时相继播放。学生展示作品, 谈谈心得体会 (用《奉献》作为背景音乐提升热烈气氛) 。

3 对德育素材进行审美化改造

进行欣常型德育教学的主要方式是学生在对美的欣常中有情感体验和道德提升。但是, 如何让学生自然进入如歌如画的情境呢?这需要对德育素材进行审美化改造。方法可以有如下几种:首先, 要创设德育情境, 挑选具有审美价值的德育素材, 使其具有可观赏性;其次, 要把握德育欣赏的节奏, 注重师生之间信息交流, 抓住课堂中呈现德育的最佳时机, 适时切入;第三, 要做到德育活动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自如;第四, 要合理有效地利用美术、音乐、诗歌、散文、故事、影视等艺术形式;第五, 要不断变换课型防止学生的审美疲劳。

4 结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接触是最直接的。教师除了做好以上几点外, 还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 “言传不如身教”, 教师的仪表气度、语气神情、行为习惯等都会给学生留下直观的印象。因此, 教师也应将对自身的言行举止的“审美化改造”纳入教学计划之中, 学会驾驭语言艺术和行为艺术, 不断提高文化水平与道德修养。

摘要:美术课程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由于美术实践能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并完善学生人格, 所以美术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把“欣赏型德育”理念与初中美术课程更好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参与美术实践的同时能进行道德学习并提升道德水平, 这需要通过实施一系列课堂教学策略来完成。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型德育,策略

参考文献

[1] 张永春.浅谈初中美术教学[J].学周刊, 2012, (19) :11.

[2] 刘会娟.初中美术课堂上要注意德育渗透[J].学周刊, 2012, (08) :200.

[3] 魏国海.初中美术教学如何渗透德育[J].学周刊, 2013, (11) :103.

上一篇: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冷循环微波刀治疗肝癌下一篇:浅谈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图招标工程量清单编制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