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院校辅导员的素质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影响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辅导员的知识技能能有效促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形成

就业力是指“能获得初次就业、保持就业以及在必要时获得新就业机会的能力”。其本质是:“个人在经过学习过程后, 能够具备获得工作、保有工作以及做好工作的能力”。简单地说, 就业力就是获得及持续完成工作的能力。

而在大学生踏入社会之前, 这些能力的形成都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辅导员的引导。辅导员影响学生的主要手段就是知识和能力, 因此, 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是一个合格辅导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辅导员应该具备的知识体系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和法律知识, 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发展方向, 是高校辅导员指导学生学习和就业的重要依据。此外, 还应当结合自身工作的特点, 有针对性的进行其他多方面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同时应具备的能力有学习力、业务能力、执行力和领导能力。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 使思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融为一体;辅导员的知识能力素质是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才”, 如果说辅导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开展学生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那么, 知识能力素质则是核心与关键。

2 辅导员的心理辅导能力有助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成熟和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

2.1 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就业心理缺陷

毕业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需要正确认识自我和分析就业形势, 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并清晰定位;需要树立正确的就职观念, 积极争取适合自己的就业之路。在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待遇的单位发挥才智和作用。并以合格的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素养、健康的身心素质、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及以较强的工作能力素质, 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而这些成熟的品质在大学的成长过程中需要辅导员的督导和指引。

2.2 大专院校辅导员应具备的心理辅导能力

2.2.1 辅导员应做好向心理辅导者角色的转变

影响心理辅导活动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辅导者的角色问题, 辅导教师要符合学生的心理期待。学生期待的心理辅导者的角色是他们的朋友、顾问, 能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引导、启发他们, 帮助他们解决适应问题与成长问题。尤其在即将就业之际, 能帮助克服和引导某些学生存在的不良的自负、怯懦和依赖心理。

2.2.2 辅导员应掌握班级心理辅导的知识

大学班级心理辅导, 不同于主题班会。班级心理辅导需要以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技术为基础。因此, 大学辅导员应学习如下班级辅导的相关知识, 提升自己的辅导能力与技巧。

(1)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包括大学生在情感、爱情、人际关系、个性、升学与就业等方面的心理特点。

(2) 班级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包括掌握和运用团体动力的基本理论,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等。

(3) 班级心理辅导中的基本技术。包括:积极倾听、价值澄清、鼓励支持、发问、调节示范、自我开放、与学生个别会谈的技巧等等。

辅导员的这种心理指导素质的具备将能及时纠正大学生们不良的就业心理和错误的就业观念, 在就业期间的有力引导无疑会使大学生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就业职场中多一分把握, 多一分成熟与自信;无疑会加强作为人才供应方的青年大学生与人才需求使用方的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 弥合二者之间的间隙, 减少因信息部完备导致的摩擦失业现。使得社会人才资源的配置更趋于优化。

3 辅导员的组织协调和就业指导能力对大学生就业成效的影响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事务的管理理者, 作为一个管理者而言, 辅导员的管理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工作的绩效。辅导员要组织各种就业指导活动, 协调各种关系, 动员和促成有利于学生就业的各种工作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如果没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是很难胜任工作的。也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和就业的成效。

辅导员的组织协调能力是指根据学生工作任务, 对资源进行分配, 同时控制、激励和协调学校的各种群体活动的过程, 使之相互融合、从而实现既定目标的能力。

大学生的就业成效主要指获得工作岗位和机会的速度以及获得的工作岗位是令人满意的, 这无疑也部分取决于辅导员组织协调的能力和组织就业活动的效率。指导员在就业指导中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3.1 辅导员要树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观念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 辅导员在进行就业指导时要树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意识, 一定要改变就业指导只是对毕业生进行指导的观念, 要将就业指导工作从新生入学就着手做起, 贯穿于整个大学三年,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 有目标、有重点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量体裁衣, 使学生得到个性化的指导, 这样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的就业指导。

3.2 辅导员应该了解行业的用人需求

行业的用人需求, 指导着高校的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辅导员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这就要求, 高校辅导员充分了解行业的用人需求, 结合这些需求重点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并以此贯穿辅导员工作的各个环节。

那么作为辅导员具体该怎样组织和组织哪些有利于学生的就业活动呢?根据现实调查的例子, 本文可以概括出如下几点:

(1) 基本上从毕业学年的下半年开始, 就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指导活动可以通过网络、举办指导讲座等多种形式来开展。

比如在院网站开辟就业专栏, 向大家提供如何制作简历、面试技巧、着装细则等知识, 介绍国家的就业法规和就业政策等。

(2) 辅导员们要积极联系用人单位, 主动对外收集就业信息, 了解各类用人单位的用人计划, 向他们推荐毕业生。

(3) 发动教师对外帮助毕业生联系用人单位。努力开拓就业实践基地。了解往届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用人单位近几年的招聘信息, 及时与学生交流。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培养学生与社会有效接轨的重要中坚力量, 辅导员的良好素质和角色优势使得他们更能有效地指导大学生的就业工作。而身为大专院校的辅导员们的工作能力和内容则更有特殊要求。本文从高校辅导员尤其是大专院校的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的几个方面来考察其对大学生从个人品牌到就业能力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大专院校辅导员,素质,大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 尹安民.提升高校辅导员素质的几点思考[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9, 25 (1) .

[2] 林超.浅谈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 15.

[3] 陆新鹏.新形式下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要求探讨产[J].业与科技论坛, 2009.

[4] 马莉伟.高校辅导员素质探析, 素质培养[J].

上一篇:分析网络时代行政管理的机遇与挑战下一篇:高职汽车类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