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质教育和道德品质培养的良好渠道:生物课

2022-1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基础科学之一的生物科学, 以实验为基础, 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生物涉及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等方面, 与人类生活相关, 是多门学科的基础。它不但能给学生灌输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 还能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首先, 通过生物课知识的学习, 学生能够了解人不是上帝、神仙造的, 而是生物进化而来, 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生物与环境、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有些学生可能会因多种因素相信鬼神说, 遇事不从科学角度去考虑, 却试图用鬼神说去解决问题。而生物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内容十分丰富, 如:生物界的一切现象的产生都有其物质基础;生物是由单细胞到多细胞, 由简单到复杂, 由水生到陆生, 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的;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也能影响环境等, 都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材料。用直观的实验、客观存在的事实、生活的实际去教育学生, 生物科学具有显著而不可替代的优点。

其次, 生物课程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具有巨大的作用。生物课的每一章节的教学都有情感教育的目标, 诸如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生命、热爱自然、关注社会的意识,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这样的目标并不是纸上谈兵, 它是以生物学科教学内容为基础保障的。

(1) 通过人体结构的学习, 了解生命的来源和成长过程, 就会知道生命来之不易, 树立起强烈的生命意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人总会碰到种种磨难, 要面对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 所以常常有人抱怨“累”、“没意思”, 产生消极、懈怠心理, 甚至因承受不了压力而轻易放弃生命。但是这是对自己、对父母、对社会极端不负责的行为。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它是脆弱的, 一个鲜活的生命顷刻间就可能划上句点;又是宝贵的, 失去了就无法挽回。一个人如果能够正确对待挫折和苦难, 把种种不如意看作生命必须经历的一部分, 那么, 负面的东西就可能转变成积极的因素。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珍贵, 教育他们怀有自爱之心, 尊重生命, 敬畏生命。

(2) 生物课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不断学习着热爱自然、关注社会的过程。例如在“生物和生物圈”的教学中,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的开始,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观察和体验, 并结合周围自然环境与生物的相互作用进行对比分析。学生了解了生物与生物圈的关系, 明确了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在学习生物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认识到生物圈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从而明确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每一个人的社会责任。

(3) 通过生物教学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生物学告诉我们, 生物圈是一个巨大而又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 它由陆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构成, 他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各有特点, 共同维持着生物圈的正常功能, 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生态平衡。人类不仅是生物圈中的一部分, 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保护生态系统, 促进生态平衡, 人也能够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掠夺资源, 破坏生态平衡。当前, 全球环境正面临严重的威胁,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是大规模地干扰和损害原有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例如毁林造田, 开垦湿地;二是掠夺式开发资源, 例如森林的乱砍乱伐、草原的过度放牧、淡水资源的浪费;三是人类活动大量排放各种废弃物如废水、废气、废渣、废油、生活垃圾等。在这些知识的学习中, 孩子们逐步养成科学、环保的生活习惯, 注意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减少白色污染、节约用水、选择低碳生活方式等生活细节, 也逐步树立起“环保从我做起, 从小做起”的观念。

(4) 生物学是一门不断探索的学科, 它的发展凝聚着科学工作者和人类的种种艰辛。课本中展示了许许多多科学家科学探索的过程, 讲述了他们为了人类幸福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甚至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

例如, 澳大利亚皇家医院医师马歇尔和病理学家沃伦偶然从一位胃炎患者的胃黏膜切片中发现了一种螺旋形细菌新种幽门螺杆菌。为了证实这种细菌可能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有关, 马歇尔决定在自己身上做实验。他将幽门螺杆菌混在肉汤中喝下, 72小时后开始胃痛、呕吐、睡不着觉, 经检查被确诊为胃炎。几天后, 他服用抗生素将自己治愈。

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授足以令每一位中国人引以为荣。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罕见的饥荒席卷神州大地。青年袁隆平响应党的号召支援农村, 生产队长老向企盼地对他说:“袁老师, 如果能研究出亩产千斤的新稻种多好啊!我们就可以不怕饥荒了, 苦日子也就可以结束了。”从那时起, 他将“所有人不再挨饿”奉为终生的追求, 以义无反顾的精神一头扎进了杂交水稻这个世界性的难题中, 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着、努力着, 终于培养出杂交水稻, 解决了全国十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被尊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太多的故事带来太多的震撼, 这些事迹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和价值观的生动教材, 激励学生对真理的热爱, 勇于献身科学,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开拓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5) 生物课告诉我们, 中国被世界各国誉称为园林之母, 是世界园林植物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我国幅员辽阔, 自然条件复杂, 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包括许多世界闻名的珍稀动植物诸如被誉为活化石的银杉、金钱松, 以及我国的国宝大熊猫。大熊猫作为世界濒危物种, 除了科学和生态上的特殊价值外, 还被赋予了道德和伦理等多种内涵, 可称生物界的无价之宝。20世纪80年代, 我国科学工作者野外抢救病饿大熊猫的日日夜夜是国际自然保护事业史上最牵动人心的一页, 时至今天, 我国政府、科学工作者、乃至于每一个中国人都对大熊猫的保护极为重视, 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开始逐渐呈上升趋势。面对广博的国土, 多样的生物资源和众人的努力, 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会油然而生。

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 它对人类健康、生态发展的影响是可预见的, 对人类非智力因素发展的重要作用也是令人期待的。通过生物课的学习, 我们将努力把学生培养成高品德, 具有高尚生物科学素养新一代人才。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 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作为基础科学之一, 它在为学生灌输科学理论知识的同时, 可以起到多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生物课的学习使学生热爱生命, 热爱自然, 关注社会,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可以说, 生物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和培养道德品质修养的良好渠道。

关键词:生物课,培养,学生,素质的渠道

上一篇:新课程下小学语文“五步预习法”下一篇:不同物理处理方式对蓝莓贮藏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