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趋势

2022-03-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一篇:热点趋势

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中国经济稳增长新趋势

中国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近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时表示,从目前情况看,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正在见到成效,经济增长呈现缓中趋稳态势。

张平说,今年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符合稳中求进的工作总要求。在外需明显减弱的情况下,通过有针对性地加强调控,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着力释放国内需求潜力等措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逐步优化。

他指出,今年以来物价涨幅继续呈现逐步回落态势。前7个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3.1%,控制在年初确定的4%的预期目标内。其中,食品价格涨幅回落是带动居民消费价格回落的主要因素。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取得阶段性成效,投机投资性需求得到有效抑制,7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有58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下降。

但张平同时也表示,当前,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不利因素仍然很多。从国内看,经济运行中长期积累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增加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难度。这包括:扩大有效需求面临不少制约、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结构调整任务十分紧迫、实现全年农业丰收仍存在不确定因素等。

为此,张平指出,下半年经济工作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以发展实体经济为坚实基础,以加快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

第二篇:中国肉牛产业现状、热点透析与发展趋势及对策

中国肉牛产业现状、热点透析与发展趋势及对策摘 要: 本文在评述我国肉牛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我国肉牛发展的主要因素,重点对 2008 年度我国肉牛产业的热点问题进行了透析;并预测了我国未来肉牛产业的走势,指出了在当前形势下发展我国肉牛产业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 肉牛产业;制约因素;热点透析;发展对策

1 我国肉牛产业现状

自农耕文明以来,我国的养牛业一直以役用为主、肉用为辅。直到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期,我国在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以后,才有了肉牛产业的概念和肉牛品种定向选育改良等一系列举措。然而,肉牛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则是近 10 年的事情。据报导, 2007 年底我国牛存栏量约 1.46 亿头,其中肉牛存栏量 1.06 亿头,出栏 4359.5 万头,牛肉总产量达到 791 万 t ,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巴西的第三大牛肉生产国,牛肉在全国肉类总产中的比例提高到了 9.3 % [1] ; 2008 年,我国黄牛存栏 9000 多万头,牛存栏数仍居世界第三位,但牛肉产量为 750 万 t ,较 2007 年下降 5% [2] ;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信息监测统计, 2008 年初我国牛肉价格持续走高,在春节期间市场大宗价达到 29.5 元 /kg ,比 2007 年同期上涨 11.1 元 /kg ,比最高价格涨 4.3 元 /kg ,之后的 10 个月始终保持在 27~28 元 ∕kg 的历史高位 [3] 。与此同时,肉牛生产已由西北牧区向农业经济优势区域转移,现已形成西北(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中原(包括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东北(包括吉林、辽宁、黑龙江)、西南(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四个肉牛产业带,且产销两旺,呈现出蓬勃生机。近年来,我国肉牛的饲养方式正由放牧向全舍饲或舍牧结合的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方向发展。在政府推动和龙头企业拉动下,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家+协会+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据我们调研统计, 2007 年底全国肉牛产业省级以上的龙头企业已达 90 多家,肉牛规模化养殖程度达到了 34.6 %,标志着我国肉牛生产已具备产业化雏形。

近五年来,我国牛肉产量以平均每年 2.8 %左右的速度递增,牛肉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四位 [4] ,肉牛产业在许多地方已成为新兴的支柱产业。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肉牛产业事实上仍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尤其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我国牛肉产量占世界第三,但出口量不足国际牛肉贸易量的 1% [4] 。虽然我国牛肉产量持续增长,但由于产业起步晚、起点低,加之技术进步的速度比较慢,以致肉牛产业的一系列重要技术指标明显落

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世界平均水平。另外,肉牛产业发展的后劲也因近年来基础母牛的急剧减少而面临严峻挑战 [5] 。

众所周知,我国肉牛缺乏专门化品种,且集约化生产水平不高,因此牛肉产量低,优质高档牛肉产量更低,致使全国每年都要拿出大量外汇进口大批高档牛肉。据报导 [5] , 2007 年我国进口的冷鲜、冻牛肉达 3639.27t ,金额 1419.87 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213.5% 和 66.3% 。高档牛肉在牛肉生产中所占比例一直是衡量一个国家肉牛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生产高档牛肉也是增加肉牛养殖效益的重要途径,而我国的高档牛肉还主要依赖进口。进口高档牛肉价格平均都在 12000 美元 /t 左右,而我国出口的牛肉价格仅为 3321 美元 /t ,差距可见一斑。

根据世界经济一般规律 [4] ,当一个国家人均 GDP 达到 1000 ~ 1500 美元时,就会出现牛肉消费热的现象,而我国 2005 年人均 GDP 已经达到 1560 美元,超过了牛肉消费临界限,到 2008 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已达到 2360 美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牛肉消费总量和牛肉价格逐年递增,表明我国已进入牛肉食品需求的快速增长期。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肉牛业的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应不断增加对肉牛养殖业的资金、物质和技术投入,并制定有利于肉牛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尤其是要尽快出台保护基础母牛的政策措施,以扶持和促进肉牛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同时,要加速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实行产业归口管理,以增强政府对肉牛产业的宏观调控能力。

根据人均牛肉占有量、国际市场价格、品改潜力以及饲草资源等指标预测,肉牛业将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强势产业。

加大对地方牛品种保护与开发的力度,加速我国地方黄牛品种的改良

加大宣传力度,为地方黄牛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创造良好条件。肉牛主产区应根据各地方黄牛品种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保种选育方案并加以积极实施。要对地方黄牛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综合技术进行研究,做到以保为主,保育结合,以育促保。在保持种质资源特性的前提下,应根据主要经济性状进行选育,把潜在的商业优势充分挖掘出来,并加以选育和提高。

必要时应适当采用导入杂交和联合育种模式,积极研究探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经济杂交模式,稳步推进优质肉牛专门化品种的培育进程。要处理好有关地方品种的保护与改良的问题,避免出现“杂交污染”。同时也要研究解决提高外来遗传资源利用效率的问题,重点加强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大优秀种公牛引进与培育工作的力度,加强种公牛站和品种改良

中心(站、点)建设,提高良种培育与供种能力,增强肉牛产业发展后劲。另外,加强母牛基地建设是提高肉牛存栏量的根本措施,尤其要加强对杂交一代母牛的选留和保护力度,不断巩固改良效果。 加强饲料饲草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养殖方式转变,鼓励规模养殖

利用当地的饲草饲料资源,用于养殖架子牛和空怀母牛,是降低养殖成本、发展节粮型肉牛产业的基本途径。北方农区应充分利用冬闲田,大力推广种植牧草。在饲草资源丰富的地区扶持肉牛养殖场(小区)建设饲料氨化、青贮相关设施,推广人工种草和天然草地改良技术,因地制宜的发展人工种草。

目前,我国肉牛生产的主产区已形成了“以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为主,以中小规模育肥场集中育肥为辅”的肉牛饲养模式,但是我国养牛业依然是畜牧业发展中组织化程度较低的产业之一。必须通过中介组织或龙头企业,把分散的小农场与育肥场、屠宰厂、消费市场连接起来,组成利益共同体,才能使我国的肉牛业稳步发展。建议各级政府和技术部门积极鼓励农民转变肉牛养殖方式,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发展规模养牛场、养牛小区等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培育肉牛加工龙头企业,将其作为推动肉牛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引导建立“公司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肉牛生产模式,提高肉牛生产专业化水平,推动优质优价机制的建立。

4.5 加大肉牛产业科技创新和实用先进技术的推广

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大对肉牛育肥、饲料加工调制、人工种草、草场改良利用、屠宰加工、质量监测与溯源等肉牛生产标准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不断提高肉牛产业的科技水平,充分发挥综合效益,同时要不断强化技术支撑单位的科技创新意识和技术服务意识,根据养殖户和加工企业在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科技攻关,并将相关技术组装成套,通过科技下乡和科技入户等方式迅速加以推广。国家肉牛改良中心的启动运行以及国家现代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的全面建设,将会从技术层面有力地促进我国肉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第三篇:OTC药品营销十大趋势目前OTC药品营销出现十大趋势[模版]

1、款式包装新颖求大

目前的OTC药品开始一改过去小巧包装、药味浓厚的产品形态,追求大包装,在药房终端同类产品中尽可能显眼、另类。在表现方式上更求别致新颖,从而更具特色。包装愈来愈倾向于保健品。

2、独特成分领先科技

当产品原料基本相同时,独特诉求点就成为区别于同类的利器。银杏叶制剂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的药物,市面上各种各样的银杏产品多达百种。而且这些产品功能基本无差别,因此决定消费购买的最大因素在于品牌、医生处方与专家推荐等。如杏灵颗粒以银杏酮酯为主要诉求点,从剂型与有效成分上区分于其它产品,力求独树一帜。

3、概念翻新引领潮流

OTC药品越来越重视概念的包装,复合维生素为代表的金施尔康、善存片都在培育一种每天保健的概念;另外从上海补钙药品活力钙的广告语“天天活力钙,活力钙中来”里,也能悟出日常保健的重要性。

4、保健营销推广市场汇仁肾宝、汇仁乌鸡白凤丸以及溶栓胶囊的市场营销,都是在按保健品的方式做销售。无论是宣传手段,还是包装策略,基本上就是保健品营销模式的翻版,其目的就在于以此扩大消费人群,增加使用频率,扩大市场销量。

5、软文广告诉求功效软文广告在保健品领域屡试不爽后,在OTC药品的营销上也颇为有效。金施尔康、善存片最擅长在家庭媒体上,以科普知识或专家指导为由,做软文广告,以此含蓄诉求产品多种辅助功能。

6、硬性广告猛打名气硬性广告也是OTC药品营销的主导手段,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到处可见OTC药品的硬性广告,传达产品功能与知名度。

7、终端营销争夺顾客大部分OTC药品企业都意识到终端的重要性,不是“拉拢”营业员,就是推出“回扣”政策,吸引零售点推荐产品,同时对软硬终端进行包装,就连少数医院也以提成为由头,促进医生多销产品,争夺市场份额。

8、情感诉求感动消费情感诉求成为OTC药品争夺市场杀手锏。如感康片的“关心另一半,感冒岂能传染给他?感冒没了,心更近了!”还有将情感与功能相结合的汇仁肾宝,以女性自述“他好,我也好”的情爱沟通,感动消费者购买产品。

9、形象展示树立品牌市场上的六味地黄已成为大众品牌,上市的不少于50个品种。如何将大众品牌转化为个性品牌,几大主要厂家开始使出浑身解数,展示自己的品牌个性形象。汇仁肾宝、宛西仲景牌展开了立体营销模式,康缘王也以“软胶囊”为独特卖点,试图脱颖而出。

10、两种渠道同时销售对于大部分OTC药品,如六味地黄软胶囊、咳嗽药、感冒药等来说,只要进了医保目录就意味着产品打开了两种营销通道。不但可以在医院临床销售,而且可在药房、超市专柜进行兜售。两种渠道可形成互动式传播推广,构成一道OTC药品营销独有的风景。

第四篇:广电发展趋势

中国财经类节目的发展趋势探析

随着我国资本传媒热与传媒财经热的发展,以及我国金融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人民理财意识的崛起,财经媒体进入成长期,我国财经类电视节目市场也随之突破零界规模,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财经类电视节目将迎来一个大的成长空间,其数量和质量都会在竞争与合作之中迸发出来。

一、中国财经类电视节目优化趋势

财经类电视节目数量上的崛起使得此类节目市场正从寡头垄断走向垄断竞争,综合资讯类财经节目、谈话类财经节目、评论类财经节目以及故事类财经节目仍然是市场分工的主要类别,风格与内容迥异,但具体要求与趋势都是向着提升信息的公正性和节目的实用性、发挥电视舆论监督的功能以及吸引受众与节目互动的方向发展。

1、及时、准确与全面的综合资讯类财经节目

从发展趋势上来看,以数字、图形、文字为主传递信息的综合资讯类财经节目,更加重视提升信息的公正性、权威性与节目的实用性以及发挥其快捷、及时、同步的优势。从沪深两地记者的直播连线,港股、全球股市资讯及时播报,以及产业经济新闻的报道,随着观众与投资者对与全球经济紧密相关的财经新闻资讯需求的日益增长,综合资讯类财经节目向着更加注重实效性、精准性、财经信息完整性、跨地域性、以及报道面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全能财经信息管家”发展。

2、深刻剖析热点的谈话类财经节目

谈话类财经节目目前成为市场追捧的热点,其趋势也是四类财经节目中最令人看好的。“第一财经”频道深度财经板块使用最多的栏目形态便是谈话类财经节目,从对热点人物的访谈、热点事件的讨论、市场异动的探讨,我们看出此类财经节目有着细分的趋势,但都向着剖析财经热点的广深化发展,更加注重多元化观点和矛盾的冲击,利用头脑风暴式谈话形式达到思想的碰撞与更深入问题的探索,以展现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市场热点,并有向娱乐化倾斜的趋势。

3、权威性与指导性并重的评论类财经节目

评论类财经节目在质量上,比起综合资讯类财经节目、谈话类节目的发展相对落后,在数量上比故事类财经节目的发展缓慢,但其对财经热点的深入剖析与解读是此类节目发展的动力与核心价值所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与人民关注国家经济命运意识的崛起,也是其发展的加速器。评论类财经节目正在向着定位高端、权威公正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财经资深人士鼎力加盟,并且对政策面、经济数据、消息面进行专业解读,有深度的评论。此类节目亦注重多元化观点的报道,更公平地对待对立观点,让受众接受到财经热点更完整全面的信息,以便做出合理的投资选择。更注重权威性与指导性的平衡。此外,结合外国经验可知,由于传媒竞争力的增加,此类节目必定会出现以各种权威且独到的见解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全球品牌网-栏目,这亦是趋势所在。

4、注重趣味性与启示性的故事类财经节目

故事类财经节目在我国电视市场上数量增长最快,但其注重故事情节的离奇与曲折,娱乐化成分高,时效性与权威性底,往往失去了关注财经市场上有充分话语权和决策权的高端受众的青睐,此类节目组大众化路线,因此追求趣味性,故事多有离奇情节冲突,各地方电视台在获取财经咨询方面处于劣势地位,但成为故事类财经节目崛起之地。目前这种趋势仍在继续,并且会在各地方台逐渐形成一批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故事类财经节目,故事描述手法与形式上区域性差异扩大,一定程度上形成文化壁垒,但总体趋势是向着打造更注重趣味性与启示性的故事类财经节目发展。

二、中国财经类电视节目市场格局趋势

我国财经类电视节目市场的趋势是:逐渐在形成以打造产业价值链为主的财经栏目市场格局,以财经栏目间频道化运作,财经栏目娱乐化成分增多,财经频道间分割争夺受众市场,不同财经媒体间竟合现象加剧,财经节目国际化,节目推广多样化,财经媒体集团化等为特征。

1、频道化运作实现规模效应

我国财经类电视节目均在财经频道与经济生活频道之中,因此频道化运作是其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央视二套以大财经的形象出现,第一时间、央视证券频道以专业财经频道占领分众市场。财经类电视节目越来越多地汇集在财经频道之上,以各自独特的见解与栏目间相类似的风格共同打造频道的品牌,并且根据频道化运作的趋势,各频道由于受到某些限制或者是为了降低节目制作成本,会向着大量购买引进社会制作公司制作的财经节目的趋势发展。频道化运作较低了栏目的运作成本,助长了栏目的知名度,并且形成有效的栏目间竞争与合作机制,形成规模效应。

2、财经频道以各自特色划分节目受众市场

目前,我国财经类节目受众市场已经出现明显分化的趋势,央视二套以大财经视角占领普通大众投资者市场,第一财经以专业化财经栏目群占领高端财经受众市场,地方电视台财经频道也受利于一定程度的文化壁垒,以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财经节目占领区域化受众市场。目前受众被细分的趋势正在加剧,并且频道在市场上划分受众的市场格局与市场分层逐渐明显,此外,有些地方电视台财经频道由于其优秀的节目制作或者频道整合,有突破地域性限制发展成为全国知名度很高的财经频道,目前深圳财经生活频道与内蒙古卫视是这种发展趋势的领头羊。财经类电视节目市场垄断寡头的数量在逐渐增加,竞争也在逐渐增大。

3、跨媒体竞合现象逐渐加剧

CCTV与央视国际的合作,传统电视媒体与数字电视的相互合并,第一财经将电视、广播以及报纸捆绑在一起进行运作,媒体融合趋势下,财经节目也向着跨媒体的一体化运作发展。这种利用“品牌”进行经营,打造财经节目产业链的趋势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财经节目、财经频道以及财经媒体利用品牌先行、努力发展跨媒体平台为依托,以最终形成财经媒体产业链的范围经济。此外,财经类节目制作单位公司化也是一个重要的趋势,收入也在从单一广告收入向多元化经营收入转变。

4、国际财经资讯需求导致财经节目国际化合作

2003年4月10日,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和国际著名财经媒体CNBC宣布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每天通过卫星连线,第一财经频道在CNBC全球电视网中直播《中国财经简讯》、《中国经营者》等节目,向亚太、欧洲以及美国的商界人

士提供中国财经信息。第一财经国际间跨媒体的合作说明了我国财经类电视节目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会有越来越多的财经频道选择国际间财经媒体合作来获得更多国际财经咨询,以满足受众膨胀的信息需要。

除了媒体之间的相互提供财经节目的国际化合作之外,在国内财经节目制作上,也出现了国际化倾向,例如第一财经《决策》节目,是一档把哈佛商学院案例电视化包装的节目;国外大型投资机构、期货公司等对CCTV-2套《证券时间》提供调查数据、研究分析等。财经电视节目国际化发展趋势中,这种内容合作会更为频繁并且数量大增。

三、中国财经类节目的未来

正如选秀类节目这些年来在我国的如火如荼,财经类节目将是下一个兵家必争之地。可以预见的到,财经类节目在创新和亲民性上将大有突破。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我国金融市场上金融产品的不断开拓,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全民理财与投资意识的崛起,财经类电视节目必将大受欢迎。

第五篇:管理变革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市场经济的全球一体化。中国本土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全球化市场经济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管理的效率将成为其决定因素之一。要想获得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把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变革大趋势。

1、管理目标的变革:由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短期目标向以追求整体价值最大化的战略性目标转变。

管理理论产生的初始目标便是提高生产作业的效率,随后,管理理论便一直以此为核心,而效率最大化最直接的、最具体的体现便是利润的最大化。然而,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新经济现象的出现,使得实业界开始对这种纯粹的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产生了怀疑,因为短期的利润追求往往会缩短企业的生命周期,“拔苗助长”、“生命”透支使得企业最终得不偿失。与此同时,管理理论界也开始对效率是否是管理的唯一目的产生了怀疑,并通过不断的实验最终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长远的、既注重经济效益最大化又注重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管理目标浮出了水面。管理的目标也最终由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转向了追求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的战略性目标。实践证明,管理目标的这种转变可以更为有效地确保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管理对象的变革:人由“劳动力”转变为“人力资源”,最终成为“人力资本”。

传统管理理论认为“人”仅仅是一种生产工具,是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的,近代管理理论对人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人”开始作为与机器、厂房等物力资源相对等的“人力资源”的形式存在。但是与传统管理理论相一致的是,近代管理理论仍然是以“货币资本”作为企业存在的前提的,“人”不管是作为一种“劳动力”也好,还是作为一种“资源”也好,都是通过“货币资本”就可以获得的。在这种理论的前提下,“人”是无法与“货币资本”相提并论的,“货币资本”所有者在企业中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然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企业中“人”的作用的提升,特别是在实践中被证明了“人”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他具有其他生产要素所无法比拟的、“特殊”的功效。在新经济时代,人的效用:将远远超过“货币资本”的效用,因此,“人”不再是由“货币资本”支配的“劳动力”或是“人力资源”,而应当是完全与“货币资本”相提并论的,甚至是超过“货币资本”的“人力资本”。新经济的发展,将直接促使“人”成为企业的主角,成为支配力量。当然在这里,我们提到的“人”并不是企业中所有的成员,而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企业具有至关重要作用的成员,这种作用包括特殊的管理技能,技术技能等。

3、管理方式的变革:由传统的监控型管理转向授权型管理,最终转向以潜能开发、人力资本的价值增值为主体。

管理对象的变革必然引起管理方式的转变。对于以“货币资本”为主导的传统企业管理理论而言,人作为一种通过货币资本就可以获取的“劳动力”或是“人力资源”,必然是处于被动的地位,是受货币资本所有者支配和监控的。因此,管理者的管理方式也以监督、控制为主。然而伴随着企业中“人”的作用的提升,特别是在科技时代,人的作用将成为企业制胜中勿庸置疑的决定因素。“人力资本”在与“货币资本”的对话中必然会发生质的变化,因此,货币资本的所有者将不再成为最终的决策者,人也不再只是纯粹接受命令的劳动者。人的这种效用的转化最终促使了企业管理方式从监控型转向授权型,并最终发展成为以“人力资本”为主体,以追求“人力资本”的价值增值为企业的最终目标。

4、管理中激励方式的变革:从短期激励转向长期激励,从物质推动型激励转变为情感满足型激励,并最终形成精神归属激励。 人力资本作为企业未来的最重要的资本形式,如何最有效地发挥人力资本的价值,最有效地集结人力资本,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最主要的问题。传统的激励方式大部分集中在对人力资源的短期效应的激发上,这一方面与企业中人的地位和作用相关,另一方面也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在人们还没有充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的时候,经济的刺激将远远大于情感的满足,因此,在以货币资本为主导的企业中,短期的物质激励将成为最主要的,也是最为有效的激励方式。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水平也不断提高,由物质的需求逐渐转向于对精神情感满足的追求,并最终寻求一种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激励有效性的根源就在

于对人最主要需求的满足。人的这种需求的变化使得企业也必须不断地调整自我的管理激励方式,从传统的以短期的物质激励方式为主体逐渐转向于以情感的满足、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为主体。

5、管理重点的变革:以强化软性管理来替代硬性管理。

传统的管理重点是顺应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产生的,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使得“劳动”成为了人们谋生的必要选择,同时货币资本在企业中的绝对主导地位,都促使劳动中的消极、怠工行为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因此,严厉的、甚至是有点不近人情的规章制度便成为领导者进行有效管理的必然选择,而传统的这种硬性管理模式也最终证明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极其有效的,它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员工运作效率的提高。

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本概念的提出。以及人的需求的发展,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反而成为人们潜力发挥的一大障碍,因此,一种强调人的自由化、授予人力资本更多自主决策权的现代软性管理模式被提了出来。领导的管理重心也从传统的过程控制与监督转向了现代的结果考核与管理。

6、管理者角色的重新定位:从管理监督者到指导型的教练到帮助型的顾问直至合作中的伙伴。

管理方式的变革以及管理重点的转变造就了现代管理者角色的重新定位。这种转变首先是体现在现代领导者将要从原来的领导监督岗位更多的转向于信息沟通角色。一方面将上级指令传达到下级,变为部署的行动,另一方面迅速将市场信息及部属情况反馈到上级,以供上级决策使用,同时,进行有效的横向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运作效省F浯瘟斓颊咭膊辉偈且滴裰鞴埽侨肆ψ试吹墓芾碚撸嗟氖侨思使叵档男髡摺?/P>

当然,现代领导者也还需要扮演部分决策者的角色,即将上级下达的任务转化为部门目标,并有效解决目标实施中的问题,同时善于发现将来的问题,并将问题转化为机会,作为制定规划的依据,但是管理者的这一职能目前正在逐渐减弱。

7、管理考核系统的变革:从传统的单一考核奖酬系统转向奖酬系统和员工发展系统相结合。

企业传统的单一考核奖酬系统是与其旧有的以短期经济激励为主的激励机制相配套的。传统的管理目标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尽可能地避免劳动中存在的消极怠工行为。因此,考核奖酬体系的直接目的就是通过对员工在一定时期内的劳动的评定和奖惩,强化规章制度的执行,来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从而提高管理的效应。然而伴随着现代激励机制的发展,企业作为“人力资本”的集合体,人的潜能的开发,人力资本的价值增值将成为企业最终的发展目标,管理的考核体系也将因此发生“质”的转变,从传统的以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为目的转向侧重于对员工的个人发展为目的。考核不再只是员工定期工作的总结和肯定,更多地是强调对员工后续工作的指导意义,考核是为了完善工作,是为了员工更好的发展,这才是现代企业考核奖酬体系的最根本目标。

8、管理者素质的变革:职业经理人代替了传统的一般经理人。

所谓职业经理人是指既熟练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技能,又熟悉市场的发展变化规律,既能进行全局的掌控,又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协作能力,还能积极开发或掌握新型管理手段和方法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者。与传统一般经理人相比,职业经理人更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的发展。

首先,一般经理人常常要求必须具有专业能力,具有解决问题、实现最终结果的能力,而职业经理人则要求有更为广阔的知识面,更多的市场历练,对市场有更强的运作能力,更多的应该是个通才,相对的专业能力要求有所下降。

其次,从依靠个人努力,转向依靠团队建立工作网络,利用他人的手去实现组织目标,团队成为现代职业经理人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必要工具。

再次,从善做具体业务工作开始转向做管理、领导工作,管理者更多的角色定位就是决策与进程的掌控以及对各部门、团队的协调,职业经理人的发展赋予了现代管理者角色定位的回归.最后,市场的发展要求强化经理人对职业的认同感,而弱化管理层的专业技术性,这也进一步促使一般经理人向职业经理人的转变。

9、企业竞争力的变革:由传统的物力、财力资本竞争转向企业对市场反应能力的竞争。

由于受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的影响,传统市场对企业的要求更多的是集中在后者是否能够为前者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谁的产品更能符合消费者的物理使用要求,谁的产品具有更高的质量,或更低的价格,谁就更能获得市场的认同,谁就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优势。雄厚的物力、财力资本就可能意味着更好的产品生产工艺,更优的“规模经济”效应,也就意味着上述目标的实现,因此,物力、财力资本的竞争是传统企业竞争的根源。然而,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一方面企业间的技术发展水平开始趋于一致,技术的差异化、价格的竞争优势都开始退减;另一方面企业的主导资本由货币资本转向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的最大特点就是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因此,此消彼长的结果就是企业竞争力的转变。而与此同时,消费者对产品满意度的转变,从传统的以追求产品的物理使用价值为主转向追求以产品消费中的精神享受,即追求“顾客让渡价值”的最大化为主,而提升后者的最有效、最实际的做法就是企业能够准确、快速地把握消费者需求的变动,市场的发展态势,这也就进一步促成了企业竞争力的转变。

10、企业组织的变革:金宇塔式的权力型组织结构转向扁平化组织结构、团队式的管理运作模式。

管理重点的变革,管理方式的转变,使得企业的组织结构必然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传统的金宇塔式的权力型组织结构是适应硬性管理以及监控型管理方式而形成的。制度型、监控型的管理方式要求领导阶层必须具有一种绝对的权力,一种可以有效发挥其监督功能的组织体系,因此,传统的金字塔式的军事化管理组织结构便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充分发挥了其独特的管理功效。随着软性管理、授权型管理模式的发展,员工的积极性的发挥将更多地取决于其被授予的权力的大小,或者说是其自由决策权力的大小,以及接受多少人的监督等。被授予的权力越大,决策的自由度越高,接受的监督越少,员工的积极性就越高。管理的效率也就越好。因此,具有更少的管理梯度,更大的管理幅度的扁平化的、团队式的组织结构便应运而生。

第六篇:化肥行业趋势

2015年水肥一体化超8000万亩

“复合肥的辉煌时代已经终结,水溶肥料的崭新时代即将到来!”3月30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水溶性肥料高层论坛暨功能性液体肥研讨会上,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节水处处长高祥照的分析总结,成为与会专家、企业代表及农资经销商等300多名代表的一致共识

近年来,随着水溶肥产业的高速发展,新都化工、深圳芭田、新胜利等企业对水溶肥的纯度和不可溶颗粒大小等技术进行了改进,使水溶肥和相关配套设施的水肥一体化获得高速发展。

高祥照介绍,按照全国9亿亩灌溉面积计算,水肥一体化目前应用比例仅3.2%,还有4.5亿亩耕地适合发展水肥一体化。

水溶肥潜力巨大

去年产量超200万吨

2012年下半年,复合肥行业处于一个沉闷的状态,上游氮肥、钾肥价格的波动和行业前景的不明朗,让复合肥市场持续低迷。高祥照指出,煤炭和天然气等价格都不断上涨,劳动力成本、运输费用也持续上升,然而化肥市场却没有出现上涨趋势。年末春初往往是冬储市场旺季,但今年冬储启动不理想,经销商打款发货积极性不高,呈现出推迟、减量趋势。

复合肥产能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未来几年,竞争将日趋激烈,在目前农资市场低迷态势下,灌溉肥料、水溶肥成为更多肥料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领域。

对于产业发展前景,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栗铁申认为,水溶性肥料符合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发展总体布局要求,水溶肥属于节能环保的肥料,能适应发展生态文明的大趋势。为此,现阶段,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水肥一体化将是首选,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华南农业大学作物营养与施肥研究室主任张承林谈到,液体肥料在人力成本高的国家已得到快速发展。美国液体肥料占总肥料的38%,拥有2800多家液体肥料工厂,年消耗液体肥1600万吨。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等都是使用液体肥料较多的国家,以色列更是通过水肥一体化等灌溉系统使用水溶肥。

在中国,水溶肥市场的发展也比较迅猛。2010年我国水溶肥年产量为60万吨,2011年为159万吨,到了2012年,水溶肥的产量与使用量均已超过200万吨。

此外,从登记数也可窥见行业发展。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月,全国登记水溶肥总计4539个,这一数据比2012年增加32.3% 水不溶物比例降至0.5%避免堵塞设施

“新制定的水溶性肥料化工国际标准与现有的农业行标相比,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将固液水溶肥的水不溶物比例由农业行标的5%降到0.5%。”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常务副主任刘刚对《水溶性肥料国际标准》的解读,引起了与会者的一阵躁动。

刘刚谈到,如今的水肥一体化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溉,而是通过农业设施将溶于水的肥料(营养物)精准输送到作物可吸收的部位。目前,农业设施不仅投资大且固定,因此,灌溉设施对肥料的要求比以往提高。如果所用的肥料不符合要求,滴头或喷头堵塞后,维修比较难,因此只能对使用的肥料加以控制。在以色列,水溶肥水不溶物比例被限制在0.1%-0.3%之间。按照农业部标准,将水不溶物比例定在5%,这样的水溶肥用于滴灌、喷灌时,滴头、喷头就会非常容易堵塞。

据悉,目前水溶肥市场混乱,生产企业众多,品牌杂乱,效果良莠不齐,农民一旦因用到劣质水溶肥产品而受损,就会对水溶性肥料产生整体不信任。

张承林表示,水溶性肥料对生产和使用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农民使用水溶肥时,一要了解选择合适的灌溉设施,少量多施,注意养分平衡;二要了解水质,合理使用灌溉设备。

水肥一体化2015年新增5000万亩

水溶性肥料的生产和施用,与常规肥料相比,科技含量要求更高:一方面,水溶性肥料的品质相对较高,尤其是不溶物的含量及颗粒大小需要进行严格控制;另一方面,通过灌溉系统来注入水溶性化肥,要求技术服务、设备配套等全面跟上。如果水溶性肥料装在塑料桶(或专用液肥运输),通过工厂-配送站-田间大户模式配送,可以降低成本,同时解决农户担扰质量、缺乏技术支持、价格高昂等问题。

新都化工副总裁刘晓霞表示,水溶肥符合现代施肥理念对肥料的要求,以前施肥是依据土壤而定,水溶肥是因作物而定,作物需要什么,便提供什么。

2013年3月,农业部办公厅印发《水肥一体化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根据意见,到2015年,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总面积要达到8000万亩以上,新增推广面积5000万亩以上,实现节水50%以上,节肥30%,粮食作物增产20%,经济作物节本增收600元以上。

按作物分,新增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1500万亩,小麦500万亩,马铃薯500万亩,棉花500万亩,蔬菜800万亩,果树1000万亩,其他农作物200万亩。其中在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地区重点推广果树、蔬菜、糖料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新增1200万亩。

在论坛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陈章良致辞时表示,广西作为农业大区(省),农业占GDP比例达17%,比全国水平高出70%,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广西至关重要。作为我国主要农业种植区域之一,广西有甘蔗种植面积1620万亩,产量7000万吨(榨糖700万吨),占全国60%以上;水果种植面积1500多万亩,全年产量超1000万吨,其中香蕉、柑桔产量占60%以上(其中柑桔和香蕉种植面积均位列全国第二),这些作物的种植都离不开化肥。“在广西,旱地有1500万亩,占40%,集中在桂西及桂西北山区,因此,广西更需要节水灌溉工程。”

中华商务网 农化产业频中华商务网 农化产业频道道

2013年4月8日

上一篇:人大监督工作经验总结下一篇:人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