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测试

2022-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测试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新旧教材分析

摘 要:随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颁布,初中地理新教材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并且取得一定成果。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为研究对象,对新旧地理教材中的图像系统及活动系统分别进行比较,分析新教材的优点与不足,并对此提出教学建议,对教师明确新教材侧重点并转变教学方式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地理教材;改革;比较分析

随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地理学科进行了新一轮教材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如何把握教材改革的优点与不足,教师的教学方法怎样转变仍值得人们关注。为探讨以上问题,本文将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九年制义务教育教科书”(后文称旧教材)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后文称新教材)进行比较,分析二者在图像系统、活动系统两大系统上的差异,探索新教材的侧重点。

一、地理图像系统分析

彭晓风对图像系统作了界定:地理图像是指地理教材中所插入的视觉化呈现。本文将图像系统定义为:地理教材中以视觉的形式呈现,直观形象地表述地理信息的各图画的集合。图像在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形象化,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起到语言文字难以表述的作用。根据杨向东对图像系统的分类方法及本文所研究的教材内容将图像系统分为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表格、漫画、话框,对新旧教材图像系统进行比较分析,详见表1。

1.图像数量多,类型丰富

经统计,旧教材中图片数量为224幅,新教材图片数量为217幅,二者图片数量相差不大且数量多,对图像的运用都很重视。同时,地图、景观图、统计图、示意图、漫画等多种多样的图像形式都在两套教材中使用,只是所占比例不同。丰富多样的图像的直观形象呈现更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新教材中还出现了充满人文风格的艺术绘画等,丰富了教材,体现了教材图像的美育功能。

2.新旧教材各类型图像比重存在的差异

新旧教材中地图、地理景观图、示意图比重均較大。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景观图数量显著增多,由表1可知,在旧教材中地图、景观图、示意图分别占图像总量的22%、37%及17%,在新教材中分别占19%、48%及10%。景观图直观生动、真实性强,对于不能亲眼感知真实地理景观的学生来说,其功能作用和表达效果更强。

(1)新旧教材中漫画比重均最小

但新教材的漫画比重增加,在旧教材中漫画占图像总量的1%,在新教材中增加到了3%。漫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地理的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话框的数量由25幅减少到12幅,减少了一半。旧教材中话框的内容文字表述较为呆板生硬,实际上是对课文知识的补充,没有增强趣味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新教材减少了话框数量,虽然话框的内容得到简化,但趣味性仍然不强。

(2)统计图数量少,比例低

新旧教材中统计图所占比例均不高,在旧教材中统计图占图像总量的9%,在新教材中占10%。统计图反映地理事物明确具体,科学性与实践性强,使学生能较容易地从中得出所需的信息,能训练学生分析图表及提取信息的能力,统计图的数量过少则影响学生能力的提高。

(3)图文结合,图像、课文及活动三大系统整体性增强

多图结合,随图设问,引导学生按步骤读图,引导学生揭示图片的内在含义,学会寻找不同图像之间的联系,在过程中逐步让学生学会读图、析图的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图像与文字叙述并重,采用图文互补的方式来阐述地理知识,地理问题因有图像而变得形象直观,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图像系统与其他两大系统相互联系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并实现教学目标,使三大系统的整体性增强。

二、地理活动系统分析

根据彭晓风对地理活动的分类方法及所研究的地理教材内容,将活动分为认知性活动、体验性活动、操作性活动三个类型,对活动数量的统计得到表,详见表2。

1.新教材活动化繁为简,注重创造力、综合性与兴趣的培养

新教材中活动数量比旧教材少,新教材共有83题而旧教材设置了94题。但新教材简化了活动系统,更注重活动效果。

第一章第一节“地理位置”所设置的活动,新教材活动数量比旧教材少,新教材将旧教材的前两题合并成了一题,活动的目的是读图并比较我国与图示几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新教材采用一幅整体的世界地图,而旧教材用的是割裂的国家简图,新教材更利于学生对各国的地理位置的把握且容易对世界形成整体概念。旧教材第3题要求学生根据前面活动的分析填表说明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与其相对应的新教材第2题要求学生写介绍我国地理位置的小短文。写小短文的综合性远远强于填表,由此可见,新教材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创造及综合能力。

第一章第一节“行政区划”所设置的活动,新教材活动题量比旧教材题量少,但新教材对学生学习产生的效果更好。旧教材用严肃的语言让学生通过“找”来熟悉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及分布,而新教材更注重图文结合,提供给学生简单易学地记住省级行政区简称及分布的方法。例如“找邻居,沿线路,按方位,顺口溜”这样的活动,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

2.问题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思维的过渡与深入

第二章第三节“长江的开发与治理”部分(旧教材为第二章第三节“长江的开发”部分)所设置的活动,旧教材用到大量的文字描述,最后让学生根据描述发表自己的观点,看似在启发学生运用材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际上这种方式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难度过大,问题没有层次性和梯度性,在实际教学中较难实施。新教材则简化了活动的难度,文字部分简短并附有长江干流各河段示意图,直观简洁。活动先让学生填入长江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再根据示意图分析长江上游与中下游面临的环境问题之间是否有联系性,最后针对长江不同河段的问题谈谈看法。问题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思维的过渡与深入,此为新教材的进步。

3.新旧教材均注重培养认知能力,新教材侧重于培养读图及阅读能力

旧教材认知性活动占总活动的60%,新教材占68%,均超过了活动总数的一半,说明新旧教材均注重培养认知能力。新教材中读图思考类与阅读思考类活动比例都增加,而问题思考类活动比例减少,旧教材中读图思考类活动、阅读思考类活动及问题思考类活动分别占活动总数的24%、9%及28%,新教材中三者分别占37%、14%及17%,说明新教材侧重于培养读图及阅读能力。旧教材中问题分析类活动所占比例最大,而此年龄段的学生抽象思维及综合概括能力较弱,让学生运用抽象思维进行问题分析,难度过大,活动实施效果并不理想。而新教材在课文系统采用图像能增强教材直观性,在活动系统采用图像能培养学生的用图能力,因此较多地采用图像和阅读材料则避免了旧教材出现的问题。

4.新教材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以及情感培养仍然不够重视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弊病就是过于重视学生认知和理论知识,而轻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且轻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操作性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将所学到的地理知识运用于实际,体验性活动能让学生在直接感知过程中培养自身情感。旧教材中操作性活动占活动总量的24%,新教材中操作性活动占活动总量的占20%,比例略有下降;老教材中体验性活动占活动总量的16%,新教材中体验性活动占活动总量的占12%,比例略有下降。由此可见,八年级地理新教材在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以及情感培养方面所做的努力还不够。

三、结论及建议

1.结论

图像系统设置方面,旧教材的优点在于图文结合,随图设问,图像各具特色且与其他系统相互配合;图像系统数量丰富,类型多样,地图、景观图、示意图比重较大。但统计图比例过低,画框设计仍较传统。新教材传承了旧教材优点,并且增加了景观图比例,从而增加了教材的现实性与直观性。

活动系统设置方面,新教材的优点在于读图思考类活动增加,问题设置简洁化,具有层次性和梯度性,对学生的启发性增强。缺点在于与旧教材一样过于重视认知能力发展,而轻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2.建议

教材编制时,图像系统中应适当增加统计图的数量和比例,画框设计的语言应增强生动性及趣味性。活动系统中应该多设置操作性与体验性活动,问题的设置不要过于严肃与学术化,而应多考虑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性认知。

地理教學中,教师应善于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启发学生,激发学生好奇心。充分运用教材图文结合以及景观图数量多的特点,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呈现图像,指导学生学会看图,避免干瘪的讲述,通过景观图了解不熟知的地理现象与地理环境,通过示意图学习抽象的地理规律及原理,通过统计图学会提取地理信息及分析地理问题。及时指导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相互探讨。在授课过程中,尤其是进行综合性活动时,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价值,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彭晓风.中学地理教材图像系统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2]杨向东.中学地理新教材图像系统分类与实践应用研究:人教版初中地理为例[D].山西师范大学,2006.

[3]张逢成.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若干问题商榷[J].教学与管理,2009(19).

[4]刘宏光.浅析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人文教育功能的体现[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10).

[5]李永治.评人教版义务教育地理教材的新特点[J].许昌师专学报,1996(4).

编辑 段丽君

作者:周步遥 吕娟 杜星慧

第2篇:人教2012年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第3节《摩擦力》教学设计

1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

(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能够对问题提出有根据的猜想与假设,能设计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对自己设计的实验能搜集数据和证据,并验证自己的猜想;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

(4)知道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增大摩擦和减少摩擦的方法.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

(5)研究与自行车相关的摩擦问题,能用学过的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解释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自主的实验探究.

3教具

多媒体课件、弹簧测力计、木块、木板、砝码、毛巾、轴承、螺旋弹簧、小车、茶叶桶等.

4教学过程

4.1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图片:钉鞋、跑鞋、平底鞋、棉鞋、溜冰鞋各一双.

问:如果老师要参加100 m的赛跑,你会选哪一双鞋呢?如果我要去溜冰你又会帮我如何选择呢?为什么要作这种选择?

学生观察并发表意见.(总结鞋子中还有有关摩擦的大学问呢!)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到了哪些和摩擦力有关的现象?

看一看:有趣的摩擦 (播放画面1——汽车在冰面和泥地里打滑)图中汽车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怎样解决?(安装防滑链、垫上草垫等)

有趣的摩擦 (播放画面2——搬油桶,“移”重如泰山,“滚”易如反掌 )

做一做:你能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制造出一种摩擦吗?能交流一下在摩擦实验过程中你的感受吗?

想一想:你们想研究摩擦力的哪些秘密呢?(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出来)

4.2新课学习

4.2.1摩擦力概念的引入

做一做:(1)水平桌面放置一个重物,提问物体受到了几个力?(重力与支持力)

(2)用螺旋弹簧水平拉重物,观察到弹簧拉长了,重物没有移动.为什么?(分析:弹簧伸长了,证明了我们对物体施加了力的作用,受到力物体却并没有移动,说明在重物与桌面间有一些“隐身的力”在与我“拔河”,不让我拉着重物走,这些调皮的“隐身的力”就是摩擦力,这种摩擦力是物体想要运动但又没有运动的时候产生的,这种摩擦力就是静摩擦力.)

(3)继续用弹簧拉着物体在桌子上运动,这时也有摩擦力吗?这种摩擦力就是滑动摩擦力.

总结摩擦力是一种常见的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一个物体要发生相对运动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是摩擦力.

4.2.2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一猜: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系?生活中你有这方面的经验吗?学生提出推动一张课桌比推动一张讲台容易,猜想摩擦力可能与质量有关;在冰面上行走比在平时的路面上行走困难,猜想摩擦力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赛车的轮胎很宽,猜想摩擦力可能与接触面的面积的大小有关;车轮都是圆的,猜想滚动比滑动容易;汽车速度大不容易刹住,猜想速度大摩擦大……

做一做: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教师示范并用媒体播放: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只要用弹簧秤测出拉力的大小,就知道了摩擦力的大小.

小组讨论:研究一个物理量可能同时与几个因素有关时,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来研究?如何通过实验来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跟这些因素的关系?

小组交流:(1)各组学生分别汇报准备进行的实验方法;(2)学生以组为单位,安排好每个人的实验分工.

比一比:看谁的实验做得好.学生按照所设计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议一议:学生反馈实验现象,并说明原因.各组实验数据表格实物投影.想想如何分析实验数据表?分析实验数据看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面积的大小、物体的速度的大小是什么关系.

实验结论: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的面积的大小、速度的大小无关.在接触面不变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想一想:在探究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无法解决?

辩一辩:摩擦对我们的生活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学生自由辨论,两分钟时间,最后教师作总结性发言:摩擦力,让人欢喜让人忧!对于有益摩擦,要想方设法增大它,对于有害摩擦,要想方设法减少它.)

谈一谈: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教师:摩擦力是普遍存在的.在很多场合,摩擦力是有益的.请大家说说摩擦力的有益之处.(学生回答)

人走路时不打滑多亏了摩擦力.我们拿起一个茶杯,靠的就是手和杯子之间的摩擦力.缝纫机的大轮带动小轮转动,那是皮带和轮子之间有摩擦力的缘故.

凡是摩擦有益的场合,我们应该设法增大摩擦,根据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道理,请大家举例说明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方法增大有益摩擦.(学生举例并分析)(多媒体演示.)

大家想象,生活中一旦失去了摩擦力会变成什么样子?(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学生的思维在这里被有效激活)

教师:摩擦力并不是都有好处,在有些场合是有害的,必须设法减小它.大家想想,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哪些?(学生讨论并回答)

机器的各个部件之间的摩擦不仅浪费动力,而且造成机件的摩损,影响机器的寿命.

由于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要减小有害摩擦,应该使物体表面更光滑.但是,利用这种方法还不能使摩擦力减小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试一试:利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

现在,我们再做一个实验.在木块和木板之间放一排圆铅笔,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拉力的大小.(学生操作)

由实验可知:利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这就是所有的车辆都安上轮子的道理.机器的转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轴承内圈和外圈之间装有很多光滑的钢球或钢柱(展示轴承),这样,转动时的滚动摩擦非常小.(多媒体演示.)

找一找:你在生活中见到哪些增大或减小摩擦的实例?以自行车为例说明.(可以找一辆自行车,对着自行车,学生讨论热烈)还有一种减小摩擦的方法是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开.加润滑油可以在摩擦面间形成一层油膜,运动部件只在油膜上滑动,减小了摩擦.利用压缩气体在摩擦面之间形成一层气垫,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可以使摩擦变得更小.气垫轴承、气垫船就是利用气垫来减小摩擦的.(多媒体演示.)

练一练:上网搜索一下“摩擦”,看看摩擦在各方面的应用以及相关的课件和文章.

教学反思课堂教学改革,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方式、怎么走,一直是困扰课堂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历经多年的艰苦探索研究和有效实践,郧县找到了一条以课题研究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之路,形成了郧县特色的“三维互动,五步导学”绿色课堂模式.本教学设计,在此思想基础之上,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力争在“放”与“不放”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采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引导补充,将抽象知识生活化,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兴趣始终在课堂上,学生在这种和谐的充满活力的课堂中,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思维和动手能力得以发展,潜能得到充分挖掘,知识掌握更为牢固,让孩子真正动了起来,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促进了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解放教学“生产力”,即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教师实施课程的执行力,同时又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科教学的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作者:张永伟

第3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测试

一、基础知识(共24分)

1.下列加线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2分)

A、蹒跚(pán) 愧怍(zuò吊唁(yàn) 罄竹难书(qìnɡ)

B、嶙峋(xún 两栖(xī) 老妪(yù )风雪载途(zài)

C、荒谬(miù)仄歪(zâ) 阻遏(yâ)毛骨悚然(sǒnɡ)

D、尴尬(ɡān) 潮汐(xī)伧俗(chānɡ 在劫难逃(jiã)

2、下列名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鞠躬遗骸锐不可挡张皇失措

B、狼藉烦躁荡然无存消声匿迹

C、轩榭藩篱惟妙惟肖因地制宜

D、归咎喷嚏铸剑为犁穿流不息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运用正确的是()(2分)

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B、王小明同学心直口快,对有缺点的同学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C、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简直是画蛇添足。

D、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塞翁失马,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2分)

A、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B、2003年10月16日,我们靠自己力量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这是中

国人永远值得纪念和骄傲的日子。

C、我们要确保安全生产,防止万无一失。

D、近段时期以来,小王电脑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将序号依次写在横线上:(2分)(填

序号)

①我对一只空中的蝴蝶说,啊,好大的浪呀。②透明的空气在蝴蝶看来,象海

浪一样,是浩浩荡荡的。③蝴蝶象遇到知音一样,频频扇翼。④于是你看到蝴

蝶小姐在飞翔中起伏,躲闪。⑤没有什么生物比蝴蝶了解空气。

6、下面古诗句描写的景色不同的一项是()

A、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B、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C、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下面这首诗,所写的节日是()(2分)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中秋

B.重阳

C.端午

D.除夕

8、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在人生中,有境遇看似无望却忽逢转机便豁然开朗的情形,这种情形正契

合了陆游《游山西村》中“,”一句。

(2一切的雄心和气慨的诗句是:“,。”

(3)《使至塞上》的名句是,。

(4)《望洞庭湖名句

是,。

(

,,

二、阅读理解:(26分)

(一)《大自然的语言》片断(13分)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

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

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

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

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

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

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随着时节推移的变化和

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

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

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

重要性就在这里。

9、第1自然段中杏花、桃花、布谷鸟分别用了“”、“”、

“唱歌”三个词,作者这样写和保持了一致。(2分)

10、根据所供材料,请你给物候学下个定义(所填不超过15字)。

物候学就是:的科学 。(1分)

11 的说明方法。(2

12、第3自然段的内容是写12个字)。

13多说一个加一分(2分)

14、联系你所观察到的生活实际举一个物候现象的例子(用

一、二句话表述),

或举出一个含有物候学道理的谚语。

15、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的生存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但近年不断传出某

地杏花、桃花在年前就开放,某种鸟改变了迁徙、栖息习性的消息,这都给人

类敲响了警钟,学了《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联系其它有关文章,你认为在

维护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方面,我们应怎样努力?(3分)

(二)三峡 (13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

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

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

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沿溯阻绝()

(2)

(3)

(4)

17(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18、李白诗“两岸猿声啼不住”,在本文中具体描述的句子是

19、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景,也描写了“”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2)

20、如果你有机会去三峡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为什么?请用自己的

话说明理由。(2分)

三、写作练习(50分)

世上谁没有追求?谁没有向往?谁没有渴望得到的事物?也许有人渴望得到

理解、爱护、肯定、温暖……也许有人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台电脑、一张邮

票、一个足球……也许渴望得到……把它写出来吧。

请以“渴望得到”为题写一篇文章。

(1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字数在500字以上。

B卷(50分)

一、赏析古诗:(10分)归田园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

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1、“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了什么?(3分)

2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你是如何看待陶

渊明归隐“遁世”的?

23、《陋室铭》中有一句,表现作者鄙弃官场生活的句子

是:,。(3分)

二、语文知识运用(20分)

24、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2分)

水管漏的厉害,院子里已经积满了水,修理工答应马上就来,结果等了大

半天才见到他的影子。他懒洋洋的问住户:“现在情况怎么样?”

一位主妇说:“还好,在等你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学会了游泳!”

(1)这位主妇的言外之意是:

(2)假如你是这位修理工,你该说:

25、阅读下列文字,写出你的感悟:(2分)

二十世纪初,一位美国的意大利移民弗兰克经过艰苦的积蓄,终于办起了

一家小银行,但一次意外的变动使他破产了,储户也失去了存款。当他决定从

头开始偿还那天文数字般的存款的时候,友人劝他不必这样做,这件事他没有

责任。但他还是用一生的艰辛和汗水偿还了存款,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真正的财

富。

你的感悟是

26、言语交际:用手机短信交流信息,既便捷又时尚。短信的编写,要求语言

简练、精美。如下面这条教师节短信:“你是一把伞,为我遮风蔽雨;您是一盏

灯,为我照亮前程。衷心祝福您,我永远敬爱的老师!”不仅符合短信编写的要

求,而且很好地表达了学生的心意。请你仿用这条短信的修辞手法,给你敬爱

的老师拟写一条教师节短信。(3分)

27、分别写出下面对联纪念的人物 (3分)

①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②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28、仿照例句再续写两句,构成前后连贯,内容和谐的排比句。(3分)

护士犹如天使,捧出自己的爱心,温暖了每个病人。

答:

29、从下列词语中任选三个,写一段60字左右的文段,描绘一个画面。(7分)

绚丽清幽巍峨崴蕤参差不齐姿态万千

参考答案:A卷

一、选择题:(6分)

1、A

2、C

3、B

4、B

5、(5)(2)(4)(1)

(3)

6、C

7、A

8、(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二、阅读理解

(一)《<大自然的语言>选段》答案

9、“传语”“暗示”;“大自然的语言”或“语言”。(2分)

10、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

11、(2分)举例子 作比较(每空一分)

12、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13、A、紧扣“草木荣

枯,候鸟去来”这句B、前两种是植物后一个是动物C、按季节顺序举例。(2分)

14、如“月晕午时风”“山雨欲来风满楼”“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东虹轰隆西虹雨”等。(2分)

15、略(4分,能扣住保护动物、森林等生态环境来写,且不胜枚举表述清楚即可得满分)

(二)

16、(1)逆流而上(2)有时(3)通“缺”,中断(4)急流的水

17、(1)如果不是正午和夜分,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18、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9、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溯其间(1空1分,共2分)20、略 B卷

21、作者辞官归田,虽然耕作不佳却乐在其中,可见其本意在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安适。

22、表达了诗人宁可归隐田园,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行。第二问的答案是开放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如归隐遁世是他消极的逃避现实的表现或当时社会现实黑暗,他无力抗争,只好逃避等。

2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4、(1)你来得太晚了,院子里的水已经很深了。(2)对不起,我来晚了,我大家道歉。

25、做人应该对他人负责

26、、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亦可酌情给分。)运用比喻,语句精美,表达感恩、怀念或祝福即可。不用比喻者,扣1分。示例:①您如春风拂过,催百花竞发;您如艳阳普照,使万木葱茏。辛勤的园丁,衷心祝福您!②岁月在您脸上镌记得下苍老的年轮,您的身旁却崛起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感谢恩师!

27、 杜甫文天祥蒲松龄

28、农民如同蜜蜂,奉献了自己的辛劳,酿造了生活的甜美。 教师好比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第4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测试

一、基础知识(共24分)

1.下列加线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蹒跚(pán) 愧怍(zuò

吊唁(yàn) 罄竹难书(qìnɡ) B、嶙峋(xún 两栖(xī) 老妪(yù )风雪载途(zài) C、荒谬(miù)仄歪(zâ) 阻遏(yâ)毛骨悚然(sǒnɡ) D、尴尬(ɡān) 潮汐(xī)伧俗(chānɡ 在劫难逃(jiã)

2、下列名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鞠躬

遗骸

锐不可挡

张皇失措

B、狼藉

烦躁

荡然无存

消声匿迹 C、轩榭

藩篱

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 D、归咎

喷嚏

铸剑为犁

穿流不息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2分) 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B、王小明同学心直口快,对有缺点的同学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C、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简直是画蛇添足。

D、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塞翁失马,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2分) A、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B、2003年10月16日,我们靠自己力量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这是中国人永远值得纪念和骄傲的日子。

C、我们要确保安全生产,防止万无一失。

D、近段时期以来,小王电脑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将序号依次写在横线上:(2分)(填序号)

①我对一只空中的蝴蝶说,啊,好大的浪呀。②透明的空气在蝴蝶看来,象海浪一样,是浩浩荡荡的。③蝴蝶象遇到知音一样,频频扇翼。④于是你看到蝴蝶小姐在飞翔中起伏,躲闪。⑤没有什么生物比蝴蝶了解空气。

6、下面古诗句描写的景色不同的一项是(

)

A、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B、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C、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下面这首诗,所写的节日是(

)

(2分)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中秋

B.重阳

C.端午

D.除夕

8、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在人生中,有境遇看似无望却忽逢转机便豁然开朗的情形,这种情形正契合了陆游《游山西村》中“

”一句。

(2)杜甫《望岳》中点明全诗主旨,抒写自己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慨的诗句是:“

。”

(3)《使至塞上》的名句是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有一句写景的名句是

。 (5)《记承天寺夜游》中有精彩的月色描写,这是:

, 盖竹柏影也。

二、阅读理解:(26分)

(一)《大自然的语言》片断(13分)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随着时节推移的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9、第1自然段中杏花、桃花、布谷鸟分别用了“

”、“

”、“唱歌”三个词,作者这样写在修辞手法和内容上与

保持了一致。(2分)

10、根据所供材料,请你给物候学下个定义(所填不超过15字)。 物候学就是:

的科学 。(1分)

11、文中加粗的句子分别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2分)

12、第3自然段的内容是写

(答不超过12个字)。(1分)

13、第一自然段中所选的三个例子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至少说出两个理由,多说一个加一分(2分)

14、联系你所观察到的生活实际举一个物候现象的例子(用

一、二句话表述),或举出一个含有物候学道理的谚语。

15、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的生存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但近年不断传出某地杏花、桃花在年前就开放,某种鸟改变了迁徙、栖息习性的消息,这都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学了《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联系其它有关文章,你认为在维护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方面,我们应怎样努力?(3分)

(二)三峡 (13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沿溯阻绝(

) (2)或王命急宣(

) (3)略无阙处(

) (4)不见曦月(

)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文: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文:

18、李白诗“两岸猿声啼不住”,在本文中具体描述的句子是

19、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

”的静景,也描写了“

”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2分)

20、如果你有机会去三峡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为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2分)

三、写作练习(50分)

世上谁没有追求?谁没有向往?谁没有渴望得到的事物?也许有人渴望得到理解、爱护、肯定、温暖„„也许有人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台电脑、一张邮票、一个足球„„也许渴望得到„„把它写出来吧。

请以“渴望得到

”为题写一篇文章。

(1)认真审题,注意运用多种表达的方式,注意文章主题思想的表现。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字数在500字以上。

B卷(50分)

一、赏析古诗:(10分)归田园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1、“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了什么?(3分)

2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

23、《陋室铭》中有一句,表现作者鄙弃官场生活的句子是:

。(3分)

二、语文知识运用(20分)

24、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2分)

水管漏的厉害,院子里已经积满了水,修理工答应马上就来,结果等了大半天才见到他的影子。他懒洋洋的问住户:“现在情况怎么样?”

一位主妇说:“还好,在等你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学会了游泳!”

(1)这位主妇的言外之意是:

(2)假如你是这位修理工,你该说:

25、阅读下列文字,写出你的感悟:(2分)

二十世纪初,一位美国的意大利移民弗兰克经过艰苦的积蓄,终于办起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意外的变动使他破产了,储户也失去了存款。当他决定从头开始偿还那天文数字般的存款的时候,友人劝他不必这样做,这件事他没有责任。但他还是用一生的艰辛和汗水偿还了存款,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真正的财富。

你的感悟是

26、言语交际:用手机短信交流信息,既便捷又时尚。短信的编写,要求语言简练、精美。如下面这条教师节短信:“你是一把伞,为我遮风蔽雨;您是一盏灯,为我照亮前程。衷心祝福您,我永远敬爱的老师!”不仅符合短信编写的要求,而且很好地表达了学生的心意。请你仿用这条短信的修辞手法,给你敬爱的老师拟写一条教师节短信。(3分)

27、分别写出下面对联纪念的人物 (3分)

①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②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③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28、仿照例句再续写两句,构成前后连贯,内容和谐的排比句。(3分) 护士犹如天使,捧出自己的爱心,温暖了每个病人。 答:

29、从下列词语中任选三个,写一段60字左右的文段,描绘一个画面。(7分)

绚丽

清幽

巍峨

崴蕤

参差不齐

姿态万千

参考答案:A卷

一、选择题:(6分)

1、A

2、C

3、B

4、B

5、(5)(2)(4)(1)(3)

6、C

7、A

8、(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二、阅读理解

(一)《<大自然的语言>选段》答案

9、“传语”“暗示”;“大自然的语言”或“语言”。(2分)

10、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

11、(2分)举例子 作比较(每空一分)

12、物候对于

农业的重要性

13、A、紧扣“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这句B、前两种是植物后一个是动物C、按季节顺序举例。(2分)

14、如“月晕午时风”“山雨欲来风满楼”“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东虹轰隆西虹雨”等。(2分)

15、略(4分,能扣住保护动物、森林等生态环境来写,且不胜枚举表述清楚即可得满分)

(二)

16、(1)逆流而上

(2)有时

(3)通“缺”,中断

(4)急流的水

17、(1)如果不是正午和夜分,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18、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9、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飞溯其间(1空1分,共2分)20、略

B卷

21、作者辞官归田,虽然耕作不佳却乐在其中,可见其本意在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安适。

22、表达了诗人宁可归隐田园,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行。第二问的答案是开放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如归隐遁世是他消极的逃避现实的表现或当时社会现实黑暗,他无力抗争,只好逃避等。

2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4、(1)你来得太晚了,院子里的水已经很深了。(2)对不起,我来晚了,我大家道歉。

25、做人应该对他人负责

26、、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亦可酌情给分。)运用比喻,语句精美,表达感恩、怀念或祝福即可。不用比喻者,扣1分。示例:①您如春风拂过,催百花竞发;您如艳阳普照,使万木葱茏。辛勤的园丁,衷心祝福您!

②岁月在您脸上镌记得下苍老的年轮,您的身旁却崛起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感谢恩师!

27、 杜甫

文天祥

蒲松龄

28、农民如同蜜蜂,奉献了自己的辛劳,酿造了生活的甜美。 教师好比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第5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题

号考名姓级班博林学校八年级下语文下期中测试题 满分150分

一、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驿.站(yì) 细菌.(jǔn) 酷肖.(xiào) 逍.遥法外(xiāo) B.眼翳.(yì) 脊.背(jí) 污秽.(huì) 啮.齿动物(niè) C,胡髭.(zī) 粗劣.(lvè) 胭脂.(zhī) 目光灼灼..(zhuó) D.滞.留(zhì) 锃.亮(chéng) 甲胄.(zhòu) 广袤.无垠(mào。)

二、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遨游 钥匙 枝桠 心扉 浑然一体B.赌博 蒙昧 貂皮 波澜 海誓山盟 C.犀利 迁徙 繁衍 驰骋 盛气凌人D.歧形 质问 宽恕 欣尉 翻来覆去

三、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间或 间隔 间隙 间断 B.模仿 模样 模块 模拟 C.和平 暖和 附和 和面 D.折断 折磨 折腾 折射

四、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字,并解释该字3分 1.油光可(2.()无消息 3.不可()状五,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菜芽姜一般的小手。 B、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C、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 D、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

六、填入下面句子空白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我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好意难却,只得别寻相宜 A.尽管 但所以B.虽然 然而 也 C.虽然 但是 所以D.即使 然而 也

七、与下面的这段文字连接得最为顺畅的一个句子是 ()3分 对中学生加强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是否可以放松思 想品德的教育呢?还要不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尊师重纪、热爱 劳动的教育呢? 。 A.从全面发展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不恰当的 B.为了让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我们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C.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做出错误

1的住处了。

的解答

D.只要认真地考虑一下培养目标,我们的回答应该是否定的

八、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6分 1.藤野先生是鲁迅留学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老师,他给予鲁迅真诚的关心和无私的帮助,表现了他毫无民族偏见的可贵品质。()

2.胡适先生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他觉得母亲教给他怎样做人,而父亲带他出外读书。他深深地感谢父亲和母亲。()

3.《再塑生命》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海伦·凯勒,她是美国女作家,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但她自强不息,克服巨大的困难读完大学。本文主要刻画了莎莉文老师,是她引领海伦走向光明。()

4.《雷电颂》是一篇慷慨、激昂的抒情独自。其中雷、电都象征着邪恶势力。()

5.《海燕》一文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开头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6.《喂——出来》的作者是黎巴嫩的纪伯伦,他是著名的科纪幻小说作家。()

九、阅读

(一)栀子花之谜(12)

①自我十二岁起,每逢生日,总有一束白色的栀子花从天而降,没有附卡片,询问花店也打听不出谁是定花者,因为这花是被付现金买走的。

②我于是停止打听送花者的身份,只是来愉快地欣赏这束衬托在粉红花纸中洁白美丽的鲜花。

③但是我从未停止想像和猜测这花是谁送给我的。我常常激动地做着白日梦,想像着这个害羞而古怪的人为什么不让人知道他的身份。

④妈妈引导我进一步的猜测和想像,她问是不是我曾对某个人做了特别的好事从而使他有此赠花之举?是不是我曾帮忙卸货的那位邻居为了表达谢意而赠花与我?也许是正在马路的那个老人送给我的花吧,冬天的时候,我经常替他取回邮件,这样老爷爷就不用冒着在冰上滑倒的危险去取信。虽然我只是个十来岁的小姑娘,但开玩笑地说也不排除某一个男孩送花给我,我们曾偶然相遇,他注意上了我而我却没有注意到他。

⑤在我十七岁的时候,一个男孩子伤透了我的心,在他给我最后一次电话的那个夜晚,我哭着哭着就睡着了。

⑥清晨醒来,我突然发现镜子上用口红潦草地写着“失去一半,还会获得一个”。在爱默生这句名言前我默视良久,心情慢慢地平静了下来。于是我离开妈妈写的字去取了一块抹布,当我擦掉玻璃上的字时,妈妈知道我的感情风波已经成为过去。

⑦在我即将毕业前夕,爸爸因心肌梗塞猝死。巨大的悲痛压倒了我。失去父亲是我人生中最大的打击。我对毕业前夕的舞会及一切活动都失去了兴趣。但妈妈在自己巨大的悲哀中并没有忘记我的这些活动。

⑧父亲去世的前一天,妈妈曾为这个舞会带我去采购裙装。我们发现一件镶着花边,红白蓝点相间的裙子,它使穿上就像《飘》中的郝思嘉,但衣服虽然漂亮,尺寸却不适合我。而且爸爸过世,我就忘了这件衣服。

⑨但妈妈没有忘记它。舞会前一天,我发现这件衣服神奇般地被放在我卧室的沙发上,而且正合我的身材,显然是特意定做的。它是那么美丽,那么艺术,那样可爱。那时我没有心情介意自己是否需要一件新裙装,可妈妈在乎。

⑩她想让她的孩子感受到爱与被爱;拥有创造力与想像力;感知大千世界的不可思议;并且具有一种信念,即使面对逆境,在不幸与灾难中也能发现美的存在。

⑾事实上,我的妈妈已让她的孩子就像那些栀子花一样,追求可爱、强壮和完美,充满迷一样的灵气,或许还有一点神秘和不可思议。

⑿我二十二岁结了婚,婚后十天,妈妈过世,自从那时起,我再也收不到栀子花了。

1. 本文是用第几人称展开叙述的?2分

2.用简洁的语言根据出本文具体叙述母亲关爱“我”的一件事。3分

3.本文采用的写作顺序是,写出语言标志的词语,其中第段运用了插叙。3分

4.用横线标出议论、抒情句,简述其作用。3分

5.文中哪句话写出了母亲的关爱对“我”产生了影响?3分

6.根据文章的内容推断,文中的送花者是。2分。

(二)麦克鲁格海滨的死海豹(16分)

(一)

在朝北到海岬去的路上,我遇到一头死海豹,打几步远的地方看,他像一段棕色的木头。他仰天躺着,才死了几个小时。我停下看他。已死的肌肉突然抽动。天哪,他还活着,我身上一阵战栗,好像房间墙壁忽地坍倒。

他头向后仰,细小的眼睛闭着,唇须偶尔起伏一下。他正在死去,这是石油闯的祸,他背下有石油,我们在屋里烧暖气用的石油。风把细砂吹回大海。这海豹面对我的鳍反折在肚子上,像一只没有长全的手臂,鳍边上沾的耗粒在微微发亮。另一个鳍半压在身下。他的皮肤看起来像一件旧大衣,有不少破洞……可能是被尖利的贝壳划破的……

我伸出手来摸摸他,突然他举起头翻过身来,叫了三声,像圣诞节的玩偶发出的声音。他朝我扑过来,虽然我知道他嘴里没有牙,我还是吓得往后一跳。他开始扑腾,朝大海方向移动,但又脸朝地趴下了,他不想再回大海。他仰首向天,样子像一个掉了头巾的老妇人。

他下巴抵在沙上,搁好双鳍,等着我走开。我走了。

(二)

今天我又到那地方去向他告别。他已经死了。他没有死——他朝岸上又爬过四分之一英里。今天他更瘦了,背朝天,头向前伸,肋骨看得更清楚——脊柱骨在皮肤下一个个凸现出来,闪闪发亮,他吸气,又呼气。

他抬起身,把鳍折在身下,好像是怕冷。海浪卷过来,水打到他的鼻子,他转过头来,斜着眼睛朝我看,头顶像儿童的皮上衣。他死得很慢,唇须像豪猪的刺一样白,前额向后倾斜。兄弟,再见了,在涛声中死去吧。如果我们害了你,请宽恕我们,愿你的种族绵延,你们,内气管种族,在陆上如此难受,而在海中如此自在。那么,在死亡中你也会自在的,鼻孔中不有沙粒,在纯粹的死亡中你可以游出长长的弧圈,潜向深处,而让暗杀你的阴谋在浅水上破裂。你不需要我来抚摩你。我攀上悬崖,找另一条路回去。

1. 为什么海豹“不想再回大海”?引起海豹死亡的原因是什么?3分

2.“他已经死了。他没有死——他朝岸上又爬过四分之一英里”这句话矛盾吗?为什么?3分

3.本文的主人公希望暗杀海豹兄弟的人怎样?3分

4.文章结尾说“我攀上悬崖,找另一条路回去”意味着什么?3分

5.本文的体裁是什么?文章反映了什么主题?4分

(三)马说(20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用现代汉语译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

(2)策之不以其道。

2.千里马有什么特点?(用原文回答2分

3.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原因的是哪句话?2分

4.“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恶果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6.第二段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强烈谴责?2分

7.找出第三段中的中心句。2分

8.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而以“千里马”喻指,以“伯乐”喻指,讽喻和抨击的社会现象是4分

九、 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12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现在用来比喻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客观规律的句子是,。

2、《赤壁》中诗人接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

3、《过零丁洋》中巧妙地借用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危苦的“地名对”是 __________ _____;表明以死明志的决心,千百年来激励着无数的仁人志士的是_____________ __。

4、《水调歌头》中蕴涵深刻的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抒发作者对世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5、《潼关怀古》中作者对历史的总结和评判的句子是。

十、仿句,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3分)

体谅是友情中的清风一缕.微笑是交往中的礼物一份

十一、作文(60分)

题目:我眼中的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中可填人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中的任一人,也可以是只有一面之缘却印象深刻的人生过客,甚至是你本人。

2.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其形象鲜明,饱满。 3.结构完整,详略得当,主题明确。 4.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第6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八单元测试题

教学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读拼音,写词语。(12分)

qīn rù

huī jìn

qí qū

báo zi

zhǎn dīng jié tiě

(

) (

)(

) (

) (

)

dànshēnɡ xiéshānɡ

huì jí

piāo fú zhān yǎnɡ diǎn lǐ ( ) (

)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6分)

瑰(

)销(

)檐(

) 跳(

)拂( )瑶( )

魂(

)悄(

)瞻(

) 眺(

)佛( )遥( )

三、 把下列成语填写完整。(7分)

众星___月

___ ___画意

亭台楼___ 奇___异___ 任重___ __ 力___狂澜 ___ ___壮志

再接再___ 前___后___ 励精___ ___ 再写出四个表现英雄人物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

_

四、选择题(9分)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横线标出。(3分)

估量.(liáng

liàng)

玫瑰.(guì

guī)

悄.

然落地(qiāo

qiǎo)

磨.盘( mó

mò)

刹.那(shà

chà)

统.统掠走(tōng

tǒng)

2、选关联词语填在括号里。(2分)

只要……就……

不仅……也……

因为……所以

①奥运健儿取得的优异成绩,(

)是他们自己的骄傲,

(

)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② (

)全国上下团结一心,我们(

)能战胜一切困难。

3、选择正确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① 难道鲸不是最大的动物吗?采用了(

)修辞方法。

A设问 B反问 C比喻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中“难”的意思是(

)。 A不好 B不容易 C使感到困难

③“三军过后尽开颜”中“颜”的意思是(

) A 颜色 B 体面 C 脸上的表情

④“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采用了( )表达方式。

教学

A 神态描写

B 心理描写

C 语言描写

五、判断。(4分)

1.圆明园是被英法联军烧毁的。(

)

2.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一直激励青少年成长。(

) 3.圆明园是由万春园、迎春园、长春园组成的。(

) 4.“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烧掉。”从这句中人们看到了强盗的罪行。 (

)

六、按要求写句子。(8分)

1、夜幕笼罩了房屋、树木、大街、小巷。 把字: 被字:

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陈述:

3、山路上躺着尸体。

扩写句子:

4、活泼欢快的泗水从大山中滚滚而来,又不知疲倦地奔腾而去。

缩写句子:

5、今天的活动我们必须参加。

教学

改为双重否定句:

6、体会句式特点,仿写句子。

例:如果我是一朵小花,我愿给人们带来一缕芬芳;如果我是一株小草,我愿给大地增添一份春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排列句子顺序,在括号里填上序号。(5分)

(

)有一天,秋风一吹,那一片片的树叶后,露出来一张张小脸儿,黄澄澄的,探头往外张望。

(

)在微风中,在细雨中,玛瑙般的梨儿轻轻地摇荡着,躲在一片片树叶后偷偷地长大。

(

)梨花开败的时候,一个个小小的梨子就挂在枝头上,像一颗颗翠绿的玛瑙。

(

)摘一个下来,在衣裳襟上一蹭一蹭,一口咬上去,嘴角就流下来两股甜丝丝的汁儿,看得树下的几个蹦着跳着直喊叫。

(

)这一露面儿,恰好被几个路过的小淘气看见了,蹬掉鞋,往手心里吐几口唾沫,三下两下就爬上了树枝。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9分)

1、《七律•长征》这首诗是(

)于1935年写的,诗中总领全诗的诗句是

(

);表现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时喜悦的心情的诗句

教学

是(

)。

2、《开国大典》是( )年( )月( )日庆祝( )成立的盛大典礼,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布:“( )!”。

3、五位壮士(

)在狼牙山的顶峰,(

)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

)。……狼牙山上响起了(

)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

)的声音!这声音(

),(

)。

4、诗句“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 。)”是( )写的词《卜算子 咏梅》中的句子。失去儿子后,他写下了“

( ,何须马革裹尸还 )”的诗句。

九、阅读理解(20分)

(一)课内阅读(11分)

圆明园中,有____________的殿堂,也有_____________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________________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

教学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

七、八单元过关试卷 第4页(共8页)

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

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_______其间,仿佛________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2分)

“剔”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

2.把这两个自然段补充完整。(6分)

3、文中画直线句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9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流浪汉说:“我少年时代打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纸牌,中年时代搓麻将,家产

教学

都败光啦!如今我一无所有,我真后悔呀!”

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返老还童?”流浪汉心想(

)。于是,

他向时光老人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做起,干出一番事业!”“好吧!只要你好好努力,就能获得真正的生命!”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已变成了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着书包呢。

他想起自己刚才说的话,便向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路上,他看到几个孩子玩玻璃球,不觉手痒了,也挤进去玩起来。他仍然按照老样子生活,玩纸牌、打麻将……到了老年,他有些懊悔地痛哭起来。正巧,他又碰到时光老人。时光老人说:“ ”。

1、给文章加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开头的横线上。(1分)

2、用“——”给下列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分) (1)返老还.童(①交给原主

②回报

③恢复) (2)试探.(①暗中打听

②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看望)

3、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1分)

懊悔(

)

哀求(

)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的反义词:(1分)

教学

陌生(

)

出现(

)

5、联系上下文,在短文中的( )里填上流浪汉合理的内心活动。(1分)

6、流浪汉后来又碰到时光老人,时光老人可能会对他说什么?展开想象,给短文补写一个合适的结尾,写在文末的“

”线上。(1分)

7、你对时光老人所说的“真正的生命”是怎么理解的?(2分)

十、习作。(20分)

你在课外阅读了很多文章,一定有了自己的体会或感受吧,请你结合阅读过的课外书,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第7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河南宏力学校2015级综实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王建伟

2016.4

11.中国石拱桥

一.字音、字形、词义 1.字音

记载_____ 下载_____ 一年半载_____ 暴涨_____ 头昏脑涨_____ 张鷟_____ 匀称_____ 朝野佥_____载

2.字形

雄kuà____

雄zī____

cán____ sǔn_____

古pǔ_____ 推chïng_____ wãi_____妙wãi_____ xiào_____

巧妙juã_____ lún_____

hú_____ xíng_____

桥liáng_____

yōu_____久

huī_____复

桥dūn_____

铺qì_____

jì_____念

diāo_____刻

和xiã_____

就地取cái_____

xiáo_____ 河

序幕_____ dǒu_____坡 tú_____劳

lú_____沟桥

lì_____道元

3.词义 惟妙惟肖: 巧妙绝伦:

二.文学常识

1.五种表达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文是以___________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说明事理或阐释事理为主要内容的文章,说明文有三个显著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列举常见的十种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茅以升(1896—1989),中国________________家、教育家,他主持修建了____________________两用桥,并编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核心知识点

1.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概述下列4句话中加点词的作用。 ①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②《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③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④(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3. 卢沟桥 一称“芦沟桥”。在北京市丰台区,跨永定河(旧时称卢沟河,一称芦沟河)上。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成于明昌三年(1192年)。明正统九年(1444年)重修。后毁于洪水,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为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长266.5米,宽约7.5米,由十一孔石拱组成。桥侧建有石栏,上有精刻石狮485个。桥东碑亭内立有清乾隆帝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桥东附近有宛平城,1937年“七七事变”从这里开始。建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纪念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旁另建有新桥。 (选自《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

《辞海》对卢沟桥的介绍,与课文里的相比,多了哪些内容?你是否因此觉得课文里对卢沟桥的说明不够全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桥之美

一.字音、字形、词义 1.字音

着_____重 煞_____风景 发闷_____ 闷_____热 烦闷_____ 强_____劲_____ 劲_____旅 劲_____敌 劲_____头 脂_____粉

2.字形

Yí_____和园 zhù_____足 口wěn_____ mãi_____介 cuī_____ huǐ_____ xiāo_____ hún_____ shâ_____影 险jùn_____ 衬tuō_____ lǒng_____ tǒng_____ quâ_____桥 zhān_____前顾后 yùn_____育 点zhuì_____ cāng_____ máng_____

3.词义 驻足: 煞风景: 史诗: 销魂: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二.文学常识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________家、__________家。

13.苏州园林

一.字音、字形、词义 1.字音

因地制宜_____ 重_____峦_____叠嶂_____ 对称_____ 琢_____磨

2.字形

xuān_____ xiâ_____

màn_____ yán____

qiū_____hâ____

lín_____ xún_____

lîu_____ kōng_____

河南宏力学校2015级综实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王建伟

2016.4 qiáng_____

wēi_____

因地制yí_____

chïng_____ luán_____ diã_____ zhàng_____

tǎng_____若

自出xīn_____ cái_____

映chân_____

pān_____登

宽chǎng_____

líng_____ lïng_____

zāi_____种

jì_____ mî_____

依bàng____

zhuï_____ mï____ yōng_____俗

zhēn_____ zhuï_____

回láng_____ léi_____同

高低qū qū________ 一fú_____画 名fù_____其实 景zhì_____

3.词义 轩榭: 嶙峋: 镂空: 因地制宜: 重峦叠嶂: 倘若: 自出心裁: 依傍: 琢磨: 斟酌:

二.文学常识

叶圣陶(1894-1988),原名__________,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__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童话集《__________》等。

三.核心知识点

1.文章的结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分别从哪几个宏观角度及那几个微观角度来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的? 宏观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观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段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故宫博物院

2

一.字音、字形、词义 1.字音

斗_____拱_____ 积攒_____

攒_____聚

琉_____璃_____ 蟠_____龙 额_____枋_____

2.字形

鸣钟击qìng_____ 横guàn_____ chù_____立 规模hïng_____大 jiǎo_____健 jiǎo_____揉造作 tán_____香 liú_____金

áo_____头 金luán_____殿 zhàn_____蓝 zǎo _____jǐng_____ yōu_____扬 jiǒng_____ 然不同 cuî _____ zōng_____ 轮kuî_____

3.词义 藻井: 悠扬: 迥然不同: 错综相连: 井然有序:

轮廓:

二.文学常识

1.《故宫博物院》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

2.紫禁城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其中三大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 叫“_____________”。广场北面乾清们以内叫“_____________”,主要包括后三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东六宫西六宫。

15.说“屏”

一.字音、字形、词义 1.字音

伧_____俗

悲怆_____ 2.字形

nà_____凉

wãi_____ mù_____

cāng_____俗

shàn_____长

sháo_____光

宫tíng_____

tú_____劳

休qì_____ 3.词义 纳凉: 伧俗: 韶光: 天井:

二.文学常识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__》里的两句诗。

河南宏力学校2015级综实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王建伟

2016.4 2015级综实班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11.中国石拱桥

一.1.记载 zǎi 下载zài 一年半载zǎi

暴涨zhǎng 头昏脑涨zhàng 张鷟zhuó 匀称chèn 朝野佥qiān载

2. 雄跨(kuà)

雄姿(zī) 残(cán)损(sǔn) 古朴(pǔ) 推崇(chïng)

惟(wãi)妙惟(wãi)肖(xiào) 巧妙绝(juã)伦(lún)

弧hú形 xíng 桥梁 liáng 悠yōu久

恢huī复

桥墩 dūn 铺砌 qì 纪jì念

雕diāo刻

和谐xiã

就地取材cái

洨xiáo 河

序幕mù

陡dǒu坡

徒tú劳 卢lú沟桥

郦lì道元

3.惟妙惟肖:肖:相似。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

巧妙绝伦:绝:没有。伦:同类。指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在同类事物中没有能与之相比的。 二.1.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

2.说明 知识性、条理性、准确性 3.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4.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列数字、作诠释、作引用、摹状貌、列图表 5.桥梁学 钱塘江公路铁路 《中国古桥与新桥》《中国桥梁史》 三.1.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式多样

2.这4句话中的加点词都属于模糊语言,表猜测、估计。因为作者从已掌握的石拱桥相关史料来看, 尚未得出确定无疑的结论,所以使用表猜测、估计的模糊语言恰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特点。

3. 《辞海》还提到的内容有:碑亭内有“卢沟晓月”汉白玉碑;桥东附近宛平城内建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纪念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旁另建有新桥等内容。

课文里介绍卢沟桥,着重介绍了它身上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地方。

《辞海》是辞书,辞书中的条目要求全面地介绍对象的性质、特点、历史等方面的信息,而《中国石拱桥》是说明文,重在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如果课文对卢沟桥的介绍面面俱到,势必会模糊了文章的写作目的。

12.桥之美

一.1.着zhuï重 煞shā风景 发闷mēn 闷mēn热 烦闷mân 强qiáng劲jìng 劲jìng旅 劲jìng敌 劲jìn头 脂zhī粉 2.颐Yí和园 驻(zhù)足 口吻 wěn 媒mãi介 摧cuī毁 huǐ 销xiāo魂 hún 摄 shâ影 险峻 jùn衬托tuō 笼lǒng统 tǒng 鹊quâ桥 脂zhī粉 瞻zhān前顾后 孕yùn育 点缀zhuì 苍cāng茫máng

3.驻足:停止脚步。 煞风景:损坏美好的景色。比喻在欢快的场合使人扫兴。也作“杀风景”。

史诗:史诗是一种庄严的文学体裁,内容为民间传说或歌颂英雄功绩的长篇叙事诗,它涉及的主题可以包括历史事件、民族、宗教或传说。

销魂: 形容伤感或欢乐到极点,若魂魄离散躯壳。也作“消魂”。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形容细微的失误,最终导致巨大的差错。 二.画家、美术教育家

13.苏州园林

一.1.因地制宜(yí)

重(chïng)峦(luán)叠(diã)嶂(zhàng)

对称 chân

琢zhuï磨

2.轩(xuān)榭(xiâ) 蔓màn延 yán 丘(qiū)壑(hâ)

嶙(lín)峋(xún) 镂(lîu)空(kōng)

蔷(qiáng)薇(wēi) 因地制宜(yí)

重(chïng)峦(luán)叠(diã)嶂(zhàng)

倘tǎng若

自出心xīn 裁 cái

映衬chân

攀pān登

宽敞 chǎng

玲 líng珑lïng

栽 zāi种

寂 jì寞mî

依傍 bang

琢zhuï磨 mï 庸yōng俗

斟zhēn酌 zhuï

回廊láng 雷léi同

高低屈曲qū qū

一幅fú画 名副fù其实 景致zhì

3

一.1.伧(cāng)俗

悲怆chuàng

2.纳(nà)凉

帷(wãi)幕(mù) 伧(cāng)俗

擅shàn长

韶sháo光

宫廷 tíng 徒tú劳

休憩qì 3.纳凉:乘凉。

伧俗:粗俗鄙陋。

韶光:美好的时光,多指美丽的春光;比喻美好的青春年华。

天井:宅院中房子和房子或房子和围墙所围成的较小的露天空地。 二.杜牧

《秋夕》

3.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嶙峋:枯瘦的样子。

镂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因地制宜: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重峦叠嶂:峦:连绵的山。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

倘若: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假使”。多用于书面语

自出心裁:谓出于自己心中的设计或筹划。多指诗文、技艺等的构思有独创性 依傍:依赖;依靠;指艺术、学术等方面模仿别人.

琢磨:琢和打磨[玉石];通过润色加以修改(指文章等);思考;研究. 斟酌:反复考虑以后决定取舍

二.叶绍钧 教育 《倪焕之》 《稻草人》 三.1.文章结构:总——分

2. 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宏观角度: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远景近景的层次 微观角度:角落的图画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

4.说明方法:作比较。 作用:突出表现了苏州园林的自然之趣。“绝不”用词肯定、准确,突出表现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14.故宫博物院

1.斗dǒu拱gǒng 积攒zǎn

攒cuán聚

琉(liú)璃(lí) 蟠(pán)龙 额 ã枋fāng

2.鸣钟击磬(qìng) 横贯guàn 矗chù立 规模宏hïng大 矫jiǎo健 矫jiǎo揉造作 檀tán香

镏liú金

鳌(áo)头 金銮(luán)殿 湛 zhàn蓝 藻zǎo 井jǐng 悠 yōu扬 迥jiǒng 然不同 错cuî 综zōng 轮廓 kuî

3.藻井:我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处理。一般做成圆形、方形或多边形的凹面,上有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画 悠扬:形容声音高低起伏、持续和谐. 迥然不同:谓差别很大,完全不同。

错综相连:错:交错,交叉;综:合在一起;错综:纵横交叉。形容头绪多,情况复杂的一些事物互相联系在一起 井然有序: 井然:整整齐齐的样子。序:次序。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轮廓:轮廓,指边缘;物体的外周或图形的外框。引申为事情的概略。 二.1.空间顺序

2.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前朝 内廷 乾清宫 交泰殿 坤宁宫

15.说“屏”

第8篇:八年级物理上 人教版 单元综合测试

单元综合测试

A卷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本题32分,每小题4分)

1.声音在月球上不能传播的原因是________.因此,声音的传播一定需要________.

2.人耳能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是________,人站在大楼前拍手0.4s后听到回声,人和大楼的水平距离是________.

3.乐音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要素,反映声音高低特性的是反映声音大小特性的是________,人们能把不同的乐音区分开,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________.

4.人们通常说女子的声音比较尖,是指声音的________高,由此可知女子说话时声带振动的________较高.

5.如图所示非洲热带地区的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来进行交流,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________波.

6.乐音和噪声的区别从物理角度看,是它们发声体的振动不同:乐音的发音体振动是________,噪声的发音体振动是________.

7.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8.声波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有许多应用,其主要是因为声音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作用.

二、选择题(本题40分,每小题4分)

9.下列乐器中,由于空气柱的振动演奏出美妙音乐的是

( )

A.鼓 B.钢琴 C.吉它 D.箫 10.当月亮发生月震时,会出现

( )

A.只有把耳朵贴在月面上,才能听到月震的声音 B.站在月面上,也会听到清晰响亮的月震的声音 C.离开月面时,同样可以听到清晰响亮的月震的声音 D.无论怎样,都不会听到月震的声音

11.某同学二胡的弦断了一根,手边没有相同粗细的弦代替,他用一根粗弦装上后,则发出的声音音调将

( ) A.保持不变 B.变高 C.变低

D.要根据拨动的力度大小判断

1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悦耳动听的歌声是歌唱家口中的空气振动发出的 B.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只要物体发生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声音在钢铁中比在空中传播得快

13.比较小鸡和老鹅的叫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两种叫声的音色不同

B.两种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都不同 C.老鹅的叫声音调高、响度大 D.小鸡的叫声音调高、响度小

14.人潜入水中时,仍能听到岸上的人讲话的声音,这时声音的传播者是

( )

A.空气 B.水

C.讲话人声带 D.空气和水

15.下列实验与实例中,能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的是

( )

A.用手机拨打放在真空罩中的BP机,BP机显示手机号码,却听不到BP机呼叫

B.人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C.往正在发声的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见到泡沫屑在不停地跳动

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交流

16.下列是一些正在振动的物体:甲、手臂以每秒2次上下挥动;乙,蝙蝠的小嘴发出频率为105Hz的振动;被小锤敲击的频率为256Hz的音叉.对以上一些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B.人耳只能听到丙物体发出的声音

C.一切振动的物体都能产生人耳能听到的声音

D.由于甲、乙发音体的响度太小,人耳无法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17.关于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强烈的迪士高音乐总不会成为噪声 B.在马路两旁植树造林,能有效地减弱噪声 C.现代的高科技能杜绝噪声的污染 D.消除噪声的有效办法是关闭所有声源 18.下列事例能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的是

( )

A.铁路工人敲打钢轨,通过声音判断哪处螺钉松动 B.用声纳探测海底深度

C.若有人在你耳边大吼一声,耳膜有疼痛感 D.医学用B超检测病情

三、解答题(本题28分) 19.(14分)如图所示的三幅插图,你能说明它们各自的声学原理吗?

20.(14分)高级音响一般都配有音箱,音箱中至少装有二只或二只以上的喇叭,它发出的声音美妙丰满,与原来的声音几乎完全相同,具有很高的保真度,请说明其中的道理.

B卷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本题32分,每题4分)

1.有经验的养蜂员,根据蜜蜂的嗡嗡声,就可以知道它飞出在去采蜜,还是采好了蜜回蜂房.这是因为蜜蜂采花蜜飞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比不带花蜜时的________.

2.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在5s内做了1000次振动,频率是________Hz,人类________听到.(填“能”或“不能”)

3.在班里举行小型音乐会,张刚同学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但瓶子的顺序排乱了,正确的瓶子编号是________.

4.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敲击体积大小不同的钟时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_不同;敲击大小相同而制作不同的钟组时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_不同.

5.长笛、箫等乐器,吹奏时________振动而发声.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________从而改变音调.长的空气柱产生________音.

6.男生说话粗犷,而女生讲话较尖细,这是因为他们说话的________不同,其原因是男女同学声带振动的________不同.

7.从环境保护看,凡是________________都是噪声.为了保护工作和学习,声音不得超过________dB.

8.“无声手枪”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孔,这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

二、选择题(本题40分,每题4分)

9.一个物体在振动,而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其原因可能是

( )

A.物体的振动幅度太小,响度太小

B.物体的振动太慢,音调低于人的听觉下限频率 C.物体的发音体和耳朵之间不存在介质 D.以上三种可能性均存在

10.在鼓面上洒一些细砂,敲鼓时会发现越使劲敲鼓细砂

( )

A.振动得越快 B.振动得越高 C.振动得越慢 D.振动得越低 11.中国成语中有“曲高和寡”这一个,那么其中的“高”意思是

( )

A.声音高昂 B.音调高 C.高雅难懂 D.都有可能

12.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两个人不用通讯设备就不能直接交谈

( )

A.在月球上

B.在一间漆黑的房子里

C.分别站在相距3千米的山上

D.一人在地上,一人在离去的超音速飞机上 13.关于噪声和乐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噪声的音色差 B.乐音的音色好 C.乐音也能成为噪声 D.噪声的音调高

14.用水壶向暖水瓶里灌开水,凭声音就可以知道暖水瓶是否将要灌满了,这是根据

( )

A.声音响度的变化觉察的 B.声音音调的变化觉察的 C.声源振动振幅的变化觉察的 D.声源振动频率的变化觉察的

15.位于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立即开始计时.测得王华同学百米赛的时间是13.82s,当时气温为15℃,则王华同学百米跑的真实时间为

( )

A.13.82s B.14.11s C.13.53s D.无法确定

16.某同学把一只长15cm的钢尺插在课桌的夹缝中,三次钢尺露出桌面的长度分别为12cm、10cm和8cm,当钢尺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

( )

A.8cm B.10cm C.12cm D.三次一样高 17.在普遍房间中说话,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 )

A.房间内无传声的介质 B.房间把声音都吸收了

C.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小于0.1s D.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大于0.1s 18.有人站在火车轨道旁,一列正在鸣笛的高速火车离他而去,则他听到的鸣笛声频率将

( )

A.不变 B.变小 C.变大 D.无法确定

三、解答题(本题28分) 19.(14分)如图所示,在一次魔术表演中,一名驯兽师问他带来的狗:“2+2等于几”,狗立即叫四声.观众马上会为这条聪明的狗所倾倒.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20.(14分)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少.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纸在笔尖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它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1.真空不能传声;介质 2.0.1s;68m

1 提示:从原声到回声的时间,声音走了两倍的距离,因此s=vt=21×340m/s×0.4s=68m).2

3.音调;响度;音色;音调;响度;音色 4.音调;频率 5.次声

6.有规则的;无规则的

7.固体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 8.传递信息;传递能量

9.D 提示:鼓声是由于鼓皮的振动,钢琴、吉它是由于琴弦的振动而发声的.

10.A 11.C 按用粗弦后,振动的频率会减少.

12.D 歌声是由声带振动;声音在固、液、气体中都能传播,且在固体中速度最快、气体中速度最慢;振动的物体频率只有一定的范围内:20~20000Hz内人耳才能听到声音.

13.C 14.D 15.C 提示:A、D两个实例是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B实例说明光传播速度大于声速.

16.B 提示:人能感受到声音频率有一定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高于20000Hz的超声波,低于到20Hz的叫次声波.甲属于次声波,乙属于超声波.

17.B 18.C A、B、D都是声音能传递信息的实例. 19.A图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均在振动 B图说明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C图中蝙蝠在黑夜是通过超声波的回音定位来捕捉昆虫的,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20.因为音箱里配置的喇叭有的主要用来播放低频声音,能够清晰地播放几十赫的低音;有的主要用来播放高频声音,能够播放几千赫以上的高音;有的主要用来播放中频声音,再加上用精选的木料做成体积较大的音箱,有利于低频声音的共鸣,所以听起来低音显得比较丰富而且强,放音效果很好,几乎没有失真.

B卷

1.低

提示:蜜蜂带花蜜飞回时,身体重,翅膀振动的频率低,音调低.

2.200;能

提示:频率表示振动的快慢,1s内振动1次就是1Hz,因此频率大小等于振动次数除以时间.

3.B、H、F、A、G、E、D、C 提示:敲击汽水瓶主要是通过内部的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空气柱越短,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4.音调;音色

5.空气柱;空气柱的长短;低 6.音调;频率

7.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和学习的声音;70 8.声源;人耳

9.D 一个人听到声音分三个阶段:声源处发声体的振动——传播介质——人耳接收.声源处发声体振动的响度过小,频率不在人耳听力范围内的声音听不到,没有介质传播声音也听不见.

10.B 11.B“曲高”指音调高.

12.A、C、D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不能直接交谈,超音速飞机的速度比声速大,人说话的声音追不上飞机,飞机上的人听不见地面人的说话声).

13.C 14.B、D 暖水瓶灌水声音是空气柱的振动发出的,注水时空气柱随水的增加而变短,振动频率变大,音调变高. 15.B 声音运动100m的这段时间内,运动员已经起跑了,这段时间

s100m记时员未记录下来,声速跑听完100m所用时间t音===0.29s,v340m/s因此运动员的真实时间t实=t+t音=13.82s+0.29s=14.11s.

16.A 发声体越短,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17.C 18.B 19.台下驯兽师的助手,吹了四下哨声,由于哨声频率太高,人类的耳朵听不见(人听不见高于20000Hz的声音),而狗可以听到高达50000Hz的声音,它听到四下哨声,故立即叫了四声.

20.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乙、丁.甲说明了声音传播需要的条件是声音一定要在介质中传播.丙说明了发音体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上一篇:名著读书笔记800字下一篇:近代中国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