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10kV电力电缆故障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城市电网迅猛发展以及现代城市对供电可靠性、环境美化的要求, 电力电缆也就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电力系统和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电缆应用数量的增多及运行时间的延长, 电缆故障也越来越多, 故障的原因也复杂多样。

1 电力电缆故障产生原因

1.1 外力破坏

由于外力破坏引起的电缆故障比较常见, 所占的故障率最大。主要原因有三个。

(1) 直接损伤:在进行打桩或地下线路施工时对电缆造成的误伤。

(2) 机械施工损伤:由于电缆在安装时不小心造成的机械损伤或运行过程中靠近电缆路径作业造成的机械损伤而直接引起的。

(3) 自然损伤:此现象往往发生电缆穿越各种道路、铁路及高大建筑物时, 由于地面的下沉沉而使电缆垂直受力变形, 导致电缆的外护套、铠装、铅包破裂甚至折断而造成各种类型的故障。

1.2 绝缘受潮

绝缘受潮一般可在绝缘电阻和直流耐压试验中发现, 表现为绝缘电阻降低, 泄漏电流增大。一般造成绝缘受潮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 电缆中间头或终端头密封工艺不良或密封失效。

(2) 电缆制造不良, 金属护套有小孔或裂缝。

(3) 金属护套因被外物刺伤或腐蚀穿孔。

(4) 新电缆维护不良, 导致电缆受潮进水。

1.3 绝缘老化变质

电缆绝缘长期在电和热的作用下运行, 其物理性能会发生变化, 从而导致绝缘老化, 引起绝缘过早老化的主要原因如下。

(1) 电缆长期过负荷运行或电缆沟通风不良, 造成电缆本体发热。

(2) 电缆处在具有可与电缆绝缘起不良化学反应的环境中。

(3) 电力电缆超时限使用。

1.4 过电压

过电压会使有缺陷的电缆绝缘层发生电击穿, 引起电缆故障。其主要原因有:大气过电压 (如雷击) ;内部过电压 (如操作过电压) 。

1.5 电缆制作工艺的缺陷

电缆头与中间设计和制作工艺不良, 也会引起电缆故障。其主要原因为:电场分布设计不周密;材料选用不当;工艺不良, 不按规程要求制作。

2 防范措施

2.1 外力破坏的防范措施

(1) 加强电缆运行管理工作。加强电力电缆的巡视工作, 对特殊地点安装警示标示提醒施工人员注意保护电缆。通过管理人员科学、自主地制定巡视计划, 充分发挥运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增加巡查频率, 做到在电力电缆有可能受到外力破坏的地段天天有人巡查。同事设立24小时服务电话, 将外力破坏控制到最小程度。根据电缆线路沿线周围环境、市政建设及规划、人口流动情况、街道及桥梁等公共设施划分特殊区域, 实施危险点控制方案。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减少由于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够, 对电缆保护、迁改不及时等间接造成的外力事故。

(2) 加强沟通。加强政府部门、电力电缆运行单位和施工企业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及技术交流, 严格规范建设单位的审批程序, 加大对现场施工单位的监管, 避免施工作业中的开挖、打桩等工作造成对电力电缆的损伤。政府部门和电力电缆运营单位要向施工单位强调电力电缆对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宣贯安全用电知识、电缆的维护以及防范电缆在施工过程中避免被挖断的措施和故障后造成的危害, 加强其防止电力电缆被挖断的防范意识。电力电缆运营单位要对工程施工单位做好安全措施交底、技术措施交底及监护工作。

(3) 加大宣传力度。加大保护电力电缆的宣传工作, 通过电视、广播、报刊、宣传条幅等各种渠道达到加强宣传的目的。根据《电力法》及《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制定出一套针对破坏电力电缆行为的惩罚措施, 对外力事故加大经济处罚力度, 迫使各单位对电力电缆的保护给予足够的重视。

2.2 加强电缆日常管理

(1) 定期检查终端头内有无水分, 引出线接触是否良好, 接触不良者应予以处理。清扫油漆电缆支架和电缆夹, 修理电缆保护管, 清除隧道及电缆沟内积水、污泥及其他杂物, 保证沟内清洁, 不积水。

(2) 当电缆线路上的局部土壤含有损害电缆铅包的化学物质时, 应将该段电缆装于管子中, 并用中性的土壤作电缆的衬垫及覆盖, 在电缆上涂以沥青等, 防止电缆被腐蚀。

(3) 对已投运的电缆, 要科学合理调度, 尽量避免超负荷运行状况。

(4) 注意拉开电缆终端头的间距, 因为电缆接头本身就是一处易发热的部分, 所以要设法使各电缆终端头之间拉开一定间距, 并注重改善通用散热条件, 而对所有的电缆中间头要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

(5) 经常检测电缆及接头的接地状态经常用专用仪器检测电缆及接头的接地是否良好, 注意分析掌握接地电阻的变化。

(6) 对电缆的关键部位进行温度监测, 配红外线测温仪, 对电缆的关键部位进行温度监测, 同时做好原始记录, 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巡检周期。

(7) 做好预防性试验、交接试验和鉴定性试验, 定期对电缆进行耐压试验, 及时消除薄弱环节, 消除运行过程的事故隐患。对运行时间较长的电缆要适当延长试验周期, 降低耐压标准。电缆的实验周期一般为两年, 对于重要电缆或运行十年以上的, 试验周期为一年。

(8) 电缆线路发生故障后, 必须立即进行修理, 以免拖延时间太长使水分大量浸入, 而扩大损坏的范围。

3 电缆制作工艺的防范措施

(1) 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电缆中间头及终端头的制作对工作人的技艺要求较高, 但对工作人员的责任心要求更高, 首先要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才能杜绝各种不规范行为的发生。

(2) 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业务水平。组织电缆培训班, 对从事电缆专业的人员进行从电缆的原理到电缆敷设、电缆头制作, 以及应建立的资料全方位的培训, 并进行考试;执行进网从事电缆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3) 实行实名制管理。电缆附件安装完成后, 进行实名制挂牌管理。管理名牌包括:附件安装工作人员姓名、时间、天气、附件生产厂家、型号等内容。

(4) 电缆工程实行全过程验收。电缆工程的验收应从电缆的展放开始直至工程结束, 进行全过程验收, 尤其要对电缆附件安装的整个过程要进行全面细致的验收。验收人员可按照图册对施工人员在制作电缆中间接头的过程中进行验收。以此来保证施工人员严格按照电缆接头的制作工艺进行制作, 降低电缆中间接头制作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问题, 造成的电缆中间接头故障的次数10k V电力电缆线路是电力系统与用户直接相连的重要环节, 点多线长面广, 运行环境较为复杂, 它的安全运行水平直接影响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电力企业应做好各方面的管理工作, 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故障的发生、及时消除缺陷, 提高10k V配电线路供电可靠性, 从而保证电网的安全、经济和稳定运行, 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摘要:在如今的10kV配电网中, 电力电缆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何避免电缆在运行中发生故障, 确保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是需要探究的问题。本文列举了10kV电力电缆常见的故障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防范措施, 可供大家技术交流。

关键词:10kV电力电缆,故障原因,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光辉.电力电缆施工技术[M].中国电力出版社.

[2] 电力电缆运行规程[M].中国电力出版社.

[3] 于景峰.电力电缆应用技术问答[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上一篇:浅议变频调速节能技术及其应用下一篇:欣赏课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