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规划科工作总结

2023-01-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针滴滴答答,流逝的是光阴,在季节轮回的过程中,我们的工作留下了成绩证明。每周、每月、每个季度的我们,在工作方面都有着独特表现,获得成绩的同时,也有着众多的难忘时刻。面对成长过程中的我们,是该写一份工作报告,记录我们的工作之路。为便于大家更好的编写工作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科技规划科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篇:科技规划科工作总结

浅谈开展气象科技创新管理及对科技服务工作的分析总结

摘 要:本文中,笔者介绍了当前气象科技服务的范围,分析了气象科技服务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强化管理,创新服务”的思路,希望以此来促进气象科技服务的进一步发展,使之更好地为我国的气象事业服务。

关键词:气象科技 服务范围 存在问题 强化管理 创新服务 发展

1 当前气象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气象科技服务不断发展,气象预报的准确率不断提高、气象科技服务提供的渠道不断拓宽、收益不断增加,局面一片大好。但是不可否认,我们当前的气象科技服务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气象科技服务部门的管理还相对较弱,运行过程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例如:(1)工作管理不到位;(2)与地方经济发展不相适应;(3)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4)人才严重缺乏;(5)专业气象科技服务产品的宣传缺乏

2 气象科技服务要不断强化管理,创新服务

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项科技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气象科技也不例外。在当代社会,气象科技服务要想有所突破,就必须强化管理,创新服务。

2.1 依靠现代科技开拓新思路

气象科技服务要想不断地提高营业收入,就需要依托自身的部门优势,不断地进行服务方式创新,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升服务的效率以及服务的准确性。[1]气象科技服务关系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想在新的社会竞争中取得立足之地就需要不断地提高准确性,同时不断创新思路,与新兴的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等寻求新的结合点,不断发展壮大受众人群,从而获得增收途径。

2.2 不断拓宽气象科技服务范围

气象状况关系到每一个人,不断拓宽气象科技服务有利于人们提前应对灾害性的天气,为生活提供便利,同时减少灾害性天气造成的损害。拓宽气象科技服务范围的主要方向有:不断增加气象科技服务的提供渠道,例如通过手机短信、开通气象预报微博、以及气象预报客户端等渠道提供气象科技服务。同时,还可以通过租用公共场所的电子屏来进行宣传等,来扩大气象科技服务的受众范围,为气象科技服务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2.3 充分运用现代管理技术

现代管理技术是在综合考虑各项条件的基础上对资金以及人员等进行的合理配置。在气象科技服务中,我们通过采用先进的资金管理技术,使得以最少的资金创造出最大的效益,从而使气象科技服务资金的利用效率得以提高。

2.4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气象科技服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气象科技服务进行规范,使得气象科技服务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运行;二是对气象科技服务提供法律支持与法律依据,使得气象科技服务能够取得群众的信任,进而不断发展壮大;三是对损害气象科技的行为进行打击,避免有些不法分子利用气象科技服务的名义来进行牟利,损害气象科技服务的形象。

2.5 开创新的用人与激励机制

气象科技服务需要我们不断对气象科技服务的提供者进行培训,创建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不断提高公司员工的服务质量,激发其工作动力。使其能够自主自觉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气象科技服务。同时,我们也要靠良好的社会保障来吸引高素质的气象科技人才,使其能够发挥其最大的价值来提高气象科技服务的收益,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能够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2.6 建立覆盖城乡的气象科技服务体制

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以气象现代化为依托,形成了完善的气象科技服务提供产业。我们要想做好坐大气象信息产业,就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建立完善覆盖市县乡各个领域的气象科技服务机制。通过对市县乡三级的气象资源进行整合,可以形成规避风险并且效率不断提升的气象科技服务体制,从而使整体优势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

3 对气象科技服务的一些思考

3.1 新时期,气象科技服务工作要在地方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

地方政府对气象科技服务的支持至关重要。只有取得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气象部门才能完备自身的基础设备,才能在不断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气象科技服务工作提供部门一定要加强自身的管理,严格遵守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部门条例。[2]在部门负责人的带领之下认真学习《气象法》以及领域相关的政策法规,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之中做到努力遵守这些政策法规,熟悉自己的业务知识与业务范围。

3.2 增强气象科技服务活力,使气象科技产品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服务

气象科技服务产品要向现代化转型,就必须要按照市场规律进行操作,这就要求我们的气象科技服务提供人员牢牢把握市场规律,不断地开拓创新,形成气象科技服务提供的新思路,使得气象科技服务不断地再创新。[3]同时,我们的气象科技服务工作要想取得长足地发展,就必须尊重市场运行规律,开展同行业以及跨行业的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最少的资源提供出最好的服务。

3.3 努力引进高水平的气象专业人才,对老职员进行业务培训

采取各种措施来吸引高水平的气象专业人才,有利于气象科技服务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气象科技服务的质量,同时跟有利于提供给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效率,使得气象部门能够产生巨大的收益。笔者建议从以下方面考虑来吸引人才。

首先,提高对高水平人才的补贴。很多高水平人才不愿意留在小城市的原因在于小城市的工资水平较低,加大补贴力度能够响应地吸引到人才。另外,对老职员进行业务培训,有利于其了解现在的气象科技发展动态,促使其能够应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可以通过引进的高水平人才对老员工进行培训以及开设培训班的方式来进行业务培训。

3.4 进一步加强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

虽然现在人们对于气象科技知识的依赖程度增加,但是由于气象科技专业性强,术语多等,很多人对基础的气象科技知识依然不了解[4]。对于此种现象,我们应该通过加大宣传,在公共场所设立宣传栏、在公用电子屏滚动宣传、组织气象科普人员进小区以及在学校进行气象科技培训等方式来增加人们对气象科普知识的了解。

参考文献

[1] 华岩.山东气象局气象服务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6.

[2] 胡惠萍.经济欠发达地区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 张斌.气象科技服务对公共气象服务的促进和发展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10):286-287.

[4] 赖虹.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气象科技服务[J].北京农业,2013(15):189-190.

作者:周丹 孟令通 郑潮宇

第2篇:总结经验 理论反思 规划展望

1984年7月12-20日在贵阳召开了“全国第三届民族音乐学少数民族音乐专题学术研讨会”,后被追认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一届年会,史称“贵阳会议”。2014年7月15-21日,适逢三十周年,值学会“而立”之际,“纪念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暨第十四届年会”再次回到了她的发祥地——林城贵阳。历经三十年风雨,如今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已根深干壮、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本届年会由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贵州省文化厅、贵州师范学院主办,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贵州民族音乐研究会、贵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贵州省文化馆共同承办。参会者分别来自贵州、广西、云南、西藏、内蒙古、新疆、北京、台湾等地区及美国近一百八十二人,共收到学术论文131篇,91人发言。本届年会的主题为“总结经验、理论反思、规划展望”,共设如下五个议题:贵州民族音乐文化专题研究报告,三十年来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经验与反思,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状与思考,利用民间音乐资源进行创编、表演的技法与理论研究,各民族音乐研究。回顾本届年会,可谓精彩纷呈,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析出部分代表言论。

一、贵州民族音乐文化专题研究报告

贵州的少数民族众多,音乐资源极为丰富,历来是区域音乐文化研究的重点地区。此次年会重回贵阳并特设贵州民族音乐文化专题报告,意在对近三十年来贵州民族音乐研究的学术成果进行展示与回顾。纵观本届年会论文,对此议题的研究可归纳为本民族音乐文化专题研究和不同民族音乐文化比较研究两类,主要从贵州民族音乐的传承、变迁、保护、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学理探讨。

贵州省毕节市文联音协石应宽教授的《苗族音乐文化的独特风韵》,以王承祖编著的《千岭苗歌》为例,对苗族音乐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王立志教授的《土沃、根正、干壮、枝繁、花艳、果甜》一文对贵州民族音乐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历史性回顾。贵州民族音乐研究会张中笑教授的《后“集成”时代的少数民族音乐研究》(胡家勋教授代读)在对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集粹丛书进行介绍的同时,对如何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树碑立传,全面、立体地去复原民族音乐文化事象的全貌提出了建议。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吴太祥老师的《贵州民族音乐研究的新见与新论》在介绍贵州本土音乐学家群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贵州民族音乐研究的本土经验进行了学理反思。

四川音乐学院杨晓教授的《歌书又十年:侗族“大歌传统”的表述研究(2003-2013)》讨论了2003至2013年期间对侗族大歌书写的“表述问题”,在整理“大歌传统是什么”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大歌传统如何被认知、被理解、被呈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中国音乐学院赵晓楠副教授的《“汉字记侗音”的初步研究》主要围绕用汉字来记录侗音时存在“为什么要采用这个汉字而非那个汉字来记写某一个侗音”和“汉字和侗音之间是否存在语音上对应规律”的两个问题进行了分析。李延红副教授的《国家在场与近十余年南侗嘎老在乡村的传承——以黎平县“十洞”两个嘎老传唱地为例》,在实地考察基础上,尝试在国家与社会的复杂关系格局里,阐释影响当代嘎老传承与发展的主要力量。张泉副研究员的《申遗成功后的侗族大歌将走向何方》探讨了侗族大歌未来的走向,认为“次生态表演型”的侗族大歌正走向广大人民的心中,这将是侗族大歌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贵州大学艺术学院曾雪飞老师的《草苗情歌的田野考察一以贵州省黎平县洪州镇归垒情歌为例》指出,情歌在传统社会作为婚恋习俗中重要的表达方式其演唱的范围与对象受到传统婚姻圈的约束。贵州民族大学胡小东老师的《别样的尴尬——城镇化语境中大寨布依族地戏的传承与发展》,阐述了大寨布依族地戏的传承与发展在现代城镇化进程中所面临的诸多无奈与困境,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学理分析。

二、三十年来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经验与反思

三十年来,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何从当代社会语境中对三十年来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所取得的经验进行梳理和审视,是本届年会的一个重要议题。关于此议题的研究,范围较为广泛,提交的论文数量较多。从研究视域来看,总体可归纳为回顾与展望、当代社会与少数民族音乐研究、音乐形态研究、音乐现状调查研究、音乐教育研究、音乐文化语境研究和跨界音乐文化研究等方面。

1.回顾与展望

中央音乐学院和云峰教授在开幕式中作了题为《三十而立再铸辉煌——1984年(贵阳会议)以来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学术活动寻踪》的主题报告,他从历史的维度,以学会的历届学术年会为线索,从学会背景、学术特色、研究视域、研究成果四大方面对学会自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总结;并认为“三十而立”正逢其时的学会将在未来中国音乐学建构的各个研究领域“再铸辉煌”,也将在中国传统音乐的保护、传承、发展、弘扬等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历史作用。此外,中央音乐学院杨民康教授在开幕式中报告的《回眸与展望: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方法论的创新思维及学术走向》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多种不同的学术走向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同时对相关研究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学术反思。

2.当代社会语境中的少数民族音乐研究

西南民族大学陈波副教授的《少数民族音乐在城市传播的文化传承意义探析》讨论了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在现代城市传播的现状、维系方式、文化变迁、文化解读以及对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意义。贵州师范大学陈忠松副教授的《自媒体平台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遗产研究》提出自媒体平台是进行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遗产研究的一个新路径和新田野。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陆栋梁副教授的《西部地区少数民族音乐在旅游产业中的流变及其空间分布》阐述了西部地区少数民族音乐在旅游产业中产生了严重的流变现象,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博特乐图教授的《城乡关系视野中的蒙古族传统音乐的存承》从城乡关系中探讨当代蒙古族音乐生活的变迁及传统音乐的存承问题,认为现代教育正在建构和普及“超民族性”和“超地方性”的普遍性知识话语体系的同时,正在消解地方传统音乐的固有存承模式;而城镇音乐生活的乡土取向、现代教育对传统音乐的征用,则体现了当代城乡互动以及民族音乐生活现代化的复杂性。

2.音乐形态研究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杨善武教授的《民族音乐研究中的不同音乐体系的区分问题》指出,我国音乐学界对于不同音乐体系缺乏具体划分,提出要对不同体系予以正确分类,必须明确不同体系之间局部的相通相似及划分上的相对性,切实做到从不同体系总体风格出发,抓住决定体系性质的主要倾向与本质特征。肖振新老师的《古今塞他尔与萨塔尔之辨析》通过对文献中记载的塞他尔的形制与现代萨塔尔的形制进行比较并进行复原测音,通过律学计算的手法,解析萨塔尔和塞他尔之间的共生关系。陈婷婷的《新疆吐鲁番托克逊(代尔达格木卡姆)音乐形态研究》从板式结构、唱词、曲式结构、乐调等方面全面对代尔达格木卡姆进行分析与研究。曲靖师范学院任红军老师的《王耀华对王光祈三大乐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认为王耀华对王光祈三大乐系思想在进行继承的同时,从纲目并举的著述方式对三大乐系思想应用的拓展、对三大乐系的音乐形态特点进行阐述。

4.音乐现状调查研究

赵书峰教授的《当下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现状与思考——以博士学位论文选题为例》以近年来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方向的博士论文选题为切入点,检视、回顾了当下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性研究思路。玉林师范学院庞梅老师的《桂东南濒危民间乐舞现状调查——以玉林市为中心区域》对桂东南濒危民间乐舞现状进行调查,并展开讨论与反思。王慧的《维吾尔族木卡姆研究现状评述和反思》对维吾尔族木卡姆研究中存在的现有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5.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研究

当前,受后现代课程理论“寻求情境化教育意义”的影响,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专业教学在地方音乐高校中已较为普遍的实施。然在具体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仍然受到传统音乐教育教学的“刚性”制约,少数民族音乐所特有的“柔性”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传承和传播,事实LZ-不断地趋向于“同一化”。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应华教授在开幕式中作了题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传承的相关语境、经验梳理与实践反思》的主题报告。他认为教育传承是指学校环境中的同民族文化习得,根本目的是文化的历时性延续;而教育传播是指学校环境中的跨民族文化理解,根本目的是文化的共时性扩散。他从哲学研究、人类学思潮、音乐教育学研究三个方面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传承的相关语境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传承中的课程策略、目标设定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功能意义进行了阐释,指出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传承的具体实践所表现的现代性悖论,并对此进行了学术反思。

6.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语境研究

云南艺术学院盛川芮吉的《乐舞声中普米族“搓蹉”的文化学解读》,从文化学的视角对云南普米族传统乐舞“搓蹉”进行整体关照解读了在其乐舞运动的绵延中彰显的生命秩序、活的文化形态及其现代意义。广西艺术学院蒋贵萍的《广西那坡白彝器乐的艺术特色与文化解读》,对那坡白彝的民间乐器进行了调查,并对其进行艺术特色分析和文化阐释。内蒙古师范大学佟占文副教授的《道沁及其表演——以科尔沁短调民歌的口头表演为例》,以短调民歌的承载者“道沁”为例,对其风格进行分类,继而对道沁的表演语境和表演过程进行描述和阐释,认为科尔沁短调民歌的演唱是当地蒙古人民俗生活的一种存在方式。中国音乐学院刘勇教授的《音色,一种文化符号》论及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和原生态唱法背后所代表的不同文化,并指出音色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是文化向导和身份名片,音色的变化也可能反映出文化的变迁。

7.少数民族跨界音乐文化研究

广西艺术学院张小梅老师的《中越京族民歌(过桥风吹)的个案研究》一文,从《过桥风吹》的人文背景、音乐形态方面进行了跨界研究。广西艺术学院陈坤鹏教授的《探觅湄公河流域下的二弦胡琴乐器共生圈》指出,湄公河流域下的二弦胡琴之间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作者进一步对湄公河流域的二弦胡琴乐器种类及形制进行了分析,并对二弦胡琴共生圈现象进行了解读,在此基础上,对湄公河流域下二弦胡琴乐器的共生圈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三、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生成与演进,人类文化多样性保护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对于“地方性音乐知识”的关注较为普遍,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届年会关于此议题,主要是集中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传承、保护、利用、开发等方面的研究。

中国音乐学院樊祖荫教授在开幕式中作了题为《在探索中前行——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若干问题的再思考》的主题报告。他在肯定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令人瞩目成就的基础上,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出现的隐性问题进行了反思,并呼吁要通过政策和制度的调整予以落实,以进一步推动非遗保护事业的发展。琼州学院刘厚宇副教授的《海南黎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考察》,对海南黎族民间音乐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当下现状进行了阐述,指出黎族非物质音乐遗产保护措施欠佳,保护力度不够、开发式保护不规范,并对海南黎族非物质音乐遗产的保护提出了对策。广西艺术学院刘玲玲的《民歌传承人培养机制的几点思考——以广西民歌传承人培养为案例》对民歌传承人培养所处境遇及面临的问题展开论述,对民歌传承人培养机制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内蒙古赤峰学院于玲的《高校音乐教育中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研究》中提出,通过高校音乐教育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及,形成一种自觉性的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的目的。

关于此议题的文章还有很多,如齐齐哈尔大学朱艳彬教授的《黑龙江省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探讨》、内蒙古赤峰学院魏世夫的《赤峰民间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研究》、贵州民族大学孙婕的《非遗视域下的布依族小打音乐》等。

四、利用民间音乐资源进行创编、表演的技法与理论研究

关于音乐理论研究与音乐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在学界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过去有些学者提出,原生民间音乐要原汁原味地传承,然而从另一角度看,民间音乐还有传播的问题,且民间音乐文化本身就是要发展的。本届年会特设这一论题,对提高此问题的理论认识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但从参会提交的论文来看,关注这一领域的学者较少。现有文章如下:

广西艺术学院黄志豪教授的《论广西本土歌舞剧中的民间音乐元素运用》,以广西本土民族歌舞剧中的民间音乐元素为基点,分析研究了其运用过程中的独特之处,认为广西本土民族歌舞剧展现了广西本土的民族文化,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是其灵魂,如何更好的发挥其民族性、区域性特征,是值得我们长期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韦苏娜的《民间音乐资源创编的探索和创新——以壮族原生态音乐作品(晨昏)为例》从民间音乐素材的选取、意境的构思和氛围的营造、创编运用的音乐元素、创编技法、后期音乐缩混等方面对民间音乐资源的创编进行了学理探讨。贵州大学艺术学院陈馨婷副教授的《论贵州民族民间音乐技术性要素与新音乐创作的融合》结合贵州民族民间音乐技术要素的新音乐创作及相关教改将是传承及发展这一地域性文化的最终途径。

云南艺术学院申波教授的《地域生态中云南民族情感表达的符号化图式——新中国云南本土歌曲创作的价值依托》,考察了新中国云南歌曲创作的审美轨迹,在学理层面对建国后云南歌曲创作在国家政策背景的支持下、在云南民族音乐素材养育下取得的丰硕成果进行了学术评述。西南大学蒲亨强教授的《略论民歌的民族识别作用——以重庆苗歌“娇阿依”调的分析为例》,通过重庆市彭水县两首由汉族苗族唱的“娇阿依”调的形态学分析,认为分析民族特性音调及其旋律发展手法,并将其与有关民族的旋律作比较有助于识别民族特征并认清保留民族性的程度。

五、各民族音乐研究

21世纪以来,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以“多元化”趋势深入发展。各民族音乐研究是一个集聚包容性和开放性的议题,本届年会所涉及的各民族音乐研究较广,论文数量也较多,主要包括宗教音乐、仪式音乐、区域音乐等,从研究内容和方法来看,具有多样性。

1.宗教音乐研究

西藏大学格桑曲杰教授的《论区域文化架构下的西藏传统音乐风格区》,以西藏不同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上形成的区域性文化为架构,探讨了在此架构下形成的西藏音乐的不同的风格区域,划分出五大音乐风格区,并论述了各个音乐风格区音乐的地域分布、音乐风格与形态特征等相关问题。长江师范学院刘志燕副教授的《土家族巫祀仪式歌舞的审美文化学阐释》指出,土家族巫祀歌舞具有泛神信仰糅合、娱神与娱人相交融的宗教文化特征,在审美方面体现了土家人“刚柔相济、以圆为美”,“狂欢美”,“从俗尚丑”等独特的审美观念。四川音乐学院卢婷的《藏传佛教寺院岁末驱魔法会音乐的意义阐释——以藏传佛教觉囊派确尔基寺为例》,广西民族大学吴宁华教授的《广西上思门人女性歌唱传统变迁研究》等论文也对此论题进行了探讨。

2.仪式音乐研究

广西艺术学院蒋燮副教授在《赣南道教节日祈祥法事仪式音乐折射的畲客族群关系——以“认同”的视角》中指出,法事仪式音乐如今已成为赣南畲族、客家共建、共享的音乐文化样式起到了一种连通彼此族际精神世界的媒介功用。广西艺术学院肖文朴老师在《有关瑶族度戒仪式及其用乐的几个问题》中指出,瑶族宗教仪式及其用乐观念在各支系中仍存在很大区别,切不可简单将之视为道教科仪及音乐来作定论。乐山师范学院周特古斯教授的《蒙古族萨满仪式音乐的鼓及其“鼓语”研究》,从萨满仪式的整体语境出发,阐释“鼓语”作为萨满鼓节奏作为“与神灵沟通”的一种语言的意义。此外,包头师范学院李红梅教授的《成吉思汗祭祀仪式音声考察研究》、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韦玺的《仪式音声在民间信仰中活态传承与变迁的三大因——以广西平呆南部地区“做帮”仪式音声传承为例》、吉林师范大学王晓东老师的《九台满族锡克特里哈拉萨满仪式音乐研究》等论文也对此论题进行了研究。

3.区域音乐研究

南京艺术学院杨曦帆教授的《区域音乐研究实践——再论民族音乐学“藏彝走廊”学说中的探索》,以民族音乐学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对“藏彝走廊”这一特定历史文化区域予以整体性考虑,揭示了这一特定历史文化区域中的音乐现象。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孙星群研究员的《远古与先秦时期东夷南蛮西戎北狄音乐》,在对“戎、狄、蛮、夷”进行阐释的基础上,论述了东夷南蛮音乐的内容、形式、结构、乐器与美学思想。中国音乐学院张天彤副教授的《达斡尔族传统音乐题材及区域特色》,选取了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以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塔城地区四个方言区的达斡尔族传统音乐为田野考察对象,从题材、内容和表演形式等方面,总结了四个不同地区达斡尔族传统音乐的区域特色。

结语

会议期间,贵州省文化厅、贵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专门为所有代表安排了丰富多彩的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汇报演出和黔东南、黔西南采风活动。“纪念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暨第十四届年会”于2014年7月18日下午圆满落幕。正如樊祖荫所说:“三十而立,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也‘立’起来了”,这是中国音乐学研究的幸事。诚如中国艺术研究院田青在开幕式上提出的“中国三大幸事”:其一,中国拥有55个少数民族,让中国有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这是中国之幸;其二,中国近十年来的“非遗”保护,出现了一批研究传统音乐的成果和一批研究专家,为少数民族的音乐保护提供了理论支撑,这是中国非遗保护之幸;其三,少数民族地区虽欠发达,却保存了丰厚的文化,这是中国文化之幸。

纵观本届年会,论文的提交数量较多,研究视域较为广泛,研究方法也较为多样,学术资料较为详实,但总体来说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其一,从研究视域来看,个案音乐研究较多,但对利用民间音乐资源进行创编、表演的技法与理论研究和跨界音乐文化的比较研究较少;其二,从写作意义和内容来看,描述性的文章较多,但深入阐述性的文章较少;其三,从主客角度来说,参会者多以不同的个案在陈述着,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真正主体却仍边缘于民间,笔者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此次会议是为一次“没有主体”的“主体”研讨。大会决定,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十五届年会将于2016年在福建师范大学召开。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已经“而立”之时,我们期待它的后续有着更强大的勃发。

作者:欧阳平方

第3篇:茅台:2016年总结与2017年规划

2月22日,贵州茅台酒厂集团第五届第二次职工代表大会召开,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作工作报告时,不仅交出了茅台集团2016年的正式成绩单,还传达了2017年继续讲好茅台故事的详细工作部署。

茅台集团2016年正式成绩单出炉

茅台集团全年白酒总产量9.25万吨,同比增长14.6%,其中茅台酒基酒同比增长22%,茅台系列酒同比增长10.8%,葡萄酒同比增长3.3%。

白酒销量同比增长26.6%,销售收入502.4亿元,同比增长19.4%,实现董事会目标任务的115%。

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3%,实现董事会目标任务108.7%。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8%,实现董事会目标任务的111.6%。

上交税金同比增长23.3%,资本保值增值率119.5%,净资产收益率17.6%,劳动生产率同比增长16.8%,人均创利税同比增长18.8%。

以全国白酒行业0.68%的产量实现行业7.08%的收入和31.5%的利润。

比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8.5%的同比增长还高1.8个百分点。

以占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的业绩引领贵州白酒成为贵州工业第一支柱。

2016年,茅台集团在三方面可谓表现卓越:

第一,发展速度和效益实现双提升:2016年茅台集团创造了2013年白酒行业调整以来的最快增速,实现了白酒销量、销售收入、利税、上缴税金等增速高于白酒行业,总产值、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等“三个高于”。

第二,市场建设和转型实现“双突破”:坚持不懈精耕市场,赢来了茅台酒价格的理性回归,使茅台酒热升温,继续雄踞全球蒸馏酒单品销售额榜单,出口创汇占全国白酒行业的72%。

第三, 品牌价值和股票实现“双跨越”:荣登“2016全球烈酒品牌价值50强”榜首,再次入选“2016年BrandZ全球最具价值品牌百强榜”,入选“2016年世界品牌五百强”并获封“最古老品牌”,位居“2016年华樽杯酒类200强排行榜”榜首。股票全年涨幅超过52%,总市值突破4000亿元。股市总市值超过4500亿元,继续保持酒类上市公司总市值第一位。

2016年茅台业绩增长的十点缘由

2月22日,贵州茅台酒厂集团第五届第二次职工代表大会召开,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作工作报告时,不仅交出了茅台集团2016年的成绩单,還解析2016年茅台业绩增长10大缘由。

1.公司规模大扩张,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

公司资产总额同比增长27.7%。其中,新增制酒产能2400吨/年,新增制曲产能5600吨/年,新增储酒能力3.6万吨,建成投产4万吨勾调中心,此外茅台学院、茅台机场、茅台国际大酒店等业务都取得明显业绩。

2.产业结构大优化,不断增添发展推动力。

坚持做好酒业文章,大力拓展酒外天地。除股份公司外,截至2016年底已有15亿元级子公司2家(习酒公司、电商公司),较上一年增加1家;10亿元级子公司2家(技开公司、财务公司),较上一年增加1家;5亿元级子公司1家(保健酒公司);1亿元级子公司7家,较上一年增加2家。全年亏损子公司较上年减少3家。积极涉足金融、教育、酒店、房地产、旅游、机场、物流等领域。

3.市场建设取得大突破,不断释放品牌影响力。

开展了国酒茅台百年老店传承人活动,成立了营销智库。茅台酒销售同比增长17.2%,茅台系列酒销售量同比增长71.8%,销售收入23.9亿元,同比增长84.3%。新增海外经销商12家,出口茅台酒及系列酒同比增长40%,创汇3.17亿元。

4.企业管理大加强,大大提高了企业执行力。

坚守茅台酒传统工艺,加强生产和质量管理,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全年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为10.1%,较2015年下降1.2个百分点。

5.企业改革大深化,创新驱动力不断被激发。

不断激发创新驱动力, 深入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基酒分级,确保茅台酒及系列酒品优质佳,不断优化提升基酒资源利用率、产成品率和库容利用率,促进该公司降本增效。全面升级典雅、清雅两大系列5档新酒体,新开发飞天迎宾酒等产品,成立了集勾兑、存储、酒体研究、新品研发于一体的勾贮车间。

大力推进规范董事会建设试点工作,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使得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取得新成效。扎实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循环产投公司、物流公司引战工作,积极探索集团管控模式、子公司功能定位,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实现传统制造业与新兴产业的强强联合,稳步推进白酒风味、微生物、视频安全等领域研究,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高品质白酒清洁酿造与工农产业链接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通过验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6.大步推进生态文明,企业引领力不断被展现。

7.人才建设取得大进步,不断增强员工创造力。

引进了市场、金融、财务、管理、大数据等专业人才,建立大事工作室和专家工作站,打通技术通道。首批聘任了10名首席和特级酿造师、品酒师、勾兑师等技能人才,新增9名国家级、27名省级白酒评酒委员,成立一八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年员工培训46800人才,人均达33学时,覆盖率达100%。

8.文化扬企取得大提升,文化软实力不断凸显。

9.和谐企业取得大发展,公司凝聚力大幅提升。

10.社会责任大彰显,企业贡献力不断被强化,赢得较高社会美誉度。

十点“更加”做好6543210计划

袁仁国作工作报告时,还传达了2017年完成“6543210”计划的详细工作部署:

1.更加努力抓生产、保质量,确保优质稳产。

(1)坚持“质量第一”方针不动摇,崇本守道,在保证酱香及合格率达到要求的前提下,确保完成2017年茅台酒基酒产量4.2万吨、系列酒产量2万吨目标任务。

(2)增强生产检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强化问题处置。加强科学管库、精心勾兑和包装管理,加快建立一套针对酿酒生产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反馈信息化系统,促进茅台酒生产精细化。

2.更加大力抓营销、拓市场,提升服务水平。

坚持以市场和顾客为中心,践行“九个营销”,在工程营销上下大功夫,在文化营销上下深功夫,在事件营销上下巧功夫,在服务营销上下细功夫,在网络营销上下强功夫,在个性营销上下硬功夫,在感情营销上下真功夫,在诚信营销上下实功夫,在智慧营销上下精功夫。

袁仁国在当天特别提到了,习酒公司、技开公司、保健酒公司、电商公司、生态农业公司、葡萄酒公司、5100公司、海玛公司等销售收入要争取30%以上增长。

3.更加聚力抓项目、促统筹,夯实发展基础。

预计安排投资110亿元左右、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左右,以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并重点实施“十大建设项目”、扎实推进续建项目、大力抓好新建项目。

4.更加有力抓管理、求卓越,促進效益增长。

开展“管理精进年”活动,探索建立茅台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推进管理创新。具体规划为:加强战略管理,推进千亿级企业如期实现;突出风险管理,敏锐研判经济发展中的新趋势、新动向、新苗头;推进品牌管理,打造有竞争力的品牌集群;增强声誉管理;着力精细化管理,力争到“十三五”末把茅台打造成全国白酒行业精细化管理的示范基地;深化财务和审计管理;强化子公司管理,推动子公司差异化发展和构建协同发展格局。

根据袁仁国透露,习酒公司要跨越进位前十强和加强股改抓上市,争创省长质量奖;技开公司要全力拓展上下游产业;保健酒要做好“保健”文章,打造保健酒品牌;葡萄酒公司要集中精力做市场,尽快扭亏为盈;进出口公司要加强国际市场开拓和提升服务水平;循环经纪公司要引进优质战略合作伙伴;生态农业公司要围绕“生态农业”做文章,做大利口酒市场,加快上市工作;电商公司要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优化升级“云商平台”;物流公司要着力打造“大物流”,提高规模实力。

5.更加奋力抓改革、谋创新,激发发展活力。

6.更加致力抓生态、重保护,推动绿色发展。

7.更加全力抓安全、防风险,筑牢发展屏障。

8.更加着力抓人才、聚力量,构建智才高地。

9.更加倾力抓文化、增实力,厚植发展优势。

具体规划为:第一,打好“组合拳”,传承国酒文化,如申报国家5A级景区、邀请美国旧金山来茅台开展活动等;第二,发出“立体声”,讲好茅台故事,如进行“微传播”、打造“微阵地”、讲好“微故事”、网聚“微力量”、大力“圈粉”等。

10.更加竭力抓和谐、惠民生,营造良好氛围。

作者:刘彬

第4篇:规划科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规划科在局党委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为契机,以“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市局的中心工作,努力克服了业务多,人员少,压力大的重重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为顺利完成全年工作计划打下了坚实基础。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的主要工作

(一)抓理论学习。主要是围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这一主题教育活动,认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新,不断提高科室人员政治理论水平和整体业务素质。一是学政治理论;重点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五中全会决定等篇章,有效地提高了科室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增强了党性,牢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学基础业务,要求科室人员对规划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文件精神不仅要勤学苦学习,还要学得快一点,领会深一点,懂得多一点,并在平时工作中灵活运用,融会贯通,不断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学习做到有记载、有交流、有体会,半年来,科室人员共写心得体会13篇,学习笔记 本。

(二)抓规划管理.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保要求”,认真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合理安排计划指标。1—7月共办理个人建房规划审批手续57宗地,面积8081.1平方米,单位预审10宗地,面积 平方米,确保了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抓规划修编。根据[ ]文件精神,规划科从年初开始,全面投入我市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并按照规划修编的要求,完成了前期准备的各项工作。一是制定了规划修编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落实了工作经费,确定了协作单位,并于 月 日召开了规划修编工作会议;二是完成了基础资料的收集汇总,先后到统计局、民政局、水利局、计生局、发改委、环保局、建设局、规划局、交通局、农业局等单位借阅相关资料;三是与协作单位调查走访了全市10个镇处,共30个村120户,对各镇处村的土地利用情况、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现状及规划进行了实地调查核实,掌握了最真实的基础数据,为科学合理规划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四是4月底前完成了规划修编专题研究初稿。

(四)抓清理退费。根据市委XX年5月9号会议纪要和当政发[XX]46号文件精神,对城区个人建房遗留问题进行了清理,对不符合建房要求的,一律按规定注销两证(规划证、土地证),并对过去所收办证费用进行清理核实,按照“谁收谁退、凭据清退“的原则,进行清理、登记、核实、退款。在清退工作中做到清理广泛细致、核实准确无误、退款及时快捷,既严格执行了文件精神,又切实维护了用地户的权益。截止目前,已清理出应退款户101户,应退金额640010.26元,其中第一批次已退款25户,441300.5元,第二批已上报市政府,共计22户,金额304415.56元。

(五)抓日常工作。按时按质完成我局的综合统计报表和快速报表工作。

二、下半年的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宣传和调查研究工作。

(二)对各基层所规划预审、规划实施动态管理情况进行一次实地检查。

(三)及时做好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年报工作。

(四)积极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五)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1、7—10月制定规划大纲。初步拟定规划目标和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初步确定规划主要控制指标及其分解方案,确定城镇建设用地控制范围,并组织大纲的评审与论证工作。

2、XX年年编制规划方案。在各专题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平衡和充分协调。

第5篇:规划局规划科个人工作总结

二00八年,***县城市建设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推进。在建设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规划股认真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全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日常工作完成情况

办理“两证一书”200余件,涉及商品房开发、群众自建房和市政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40万平米。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始终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建设局有关规定及服务承诺,热情为来办事的人服好务,全年没有一起投诉事件。

二、规划设计工作

规划设计是规划股的工作重点,一方面,我们要为业主单位把好设计质量关,一方面要协调业主和设计方的意见,又要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今年的规划设计工作任务重,面多量广,但我们没有畏难,而是迎难而上、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了各项设计任务的协调、审查及报批工作。

(一)委托昆明冶金勘察设计院对高滩新区上海路边坡治理抢险工程施工图设计,设计费22.5万。

(二)委托重庆市政设计院进行高滩道路及管网工程调整设计,设计费36万。

(三)委托昆明冶金勘察设计院大连路及大连支路边坡治理抢险工程设计,设计费12万。

(四)委托云南地勘院对高滩新区青岛路、苏州路、上海路进行地质勘探,勘探费24.47万元。

(五)委托云南地勘院对行政办公区进行地勘,勘探费128.1万。

(六)委托云南地勘院对上海路右侧边坡进行地勘,勘探费5.26万。

(七)委托云南地勘院对高滩新区

一、二级泵站进行地勘,费用为1.52万元。

(八)委托云南地勘院对高滩景观挡墙、涵洞、高位水池进行地勘,费用35万元。

(九)进行景观挡墙、苏州路和重庆路调整,沙东路改造、青岛路调整设计,费用18万元。

(十)完成重庆路h6线变更设计,费用6万元。

(十一)完成高滩新城规划调整道路及管网工程设计,费用20万元。

(十二)完成***县一中边坡变更设计,费用10万元。

(十三)完成***县一中边坡上海路段滑坡治理设计,费用19万元。

(十四)完成剪刀湾弃渣场云天化煤代气工程征地及沙坪西路和沙坪东路延长线设计。

(十五)完成“5.12”地震灾害太平水清包安置点规划方案设计及施工图设计,总建筑面积约7089㎡。

(十六)完成坝尾槽敬老院约56亩用地规划方案设计。

(十七)完成坝尾槽南片区14栋安置房规划方案和施工图设计。 (十八)完成坝尾槽a线和c线调整设计以及南片区边坡挡护工程设计。 (十九)完成高滩行政办公区场平及挡护工程设计。 (二十)完成高滩无负压供水工程施工图设计。 (二十一)完成沙坪城中村拆迁安置工作。

(二十二)协助两碗乡镇搞好两碗乡总体规划工作。

(二十三)完成***县育才路和高滩新区廉租房规划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二十四)完成金港国际、金江明珠广场、高滩枫叶国际商贸城、吉祥购物广场、雅俊天地、金沙明珠广场等开发项目方案设计及审查。

(二十五)完成工会、法院、检察院、残联、安监局、药监局、建设局、交通局办公大楼方案设计及审查。 (二十七)完成了高滩新区路灯、电力、交通工程设计。

(二十八)还完成了10余项零星设计工作。

三、重点工程建设

除了抓好日常办证、选址、规划设计工作外,规划股还承担着高滩新区市政工程建设管理任务。

(一)完成了二期市政道路路基工程。d线昆明路、北海路,长沙路d线至青岛路e线终点,h6线(不含管网),重庆路ak1+780至ak2+369.227(不含管网)路基及市政管网,完成投资2751万元;重庆路路面工程及路灯,上海路市政管网工程,完成投资1633万元;昆明路e线、大连路h3线、大连支路h5线路基及市政管网工程,完成投资2103万元;昆明支路路基及市政管网工程(已完成60%),完成投资328万元;青岛路e线路基及市政管网工程(已完成70%),完成投资1454万元;f线长沙路(已完成60%),完成投资505万元;

(二)供水工程(厂房及管道),完成投资249万元;

(三)行政办公区场平及挡护工程(已完成80%),完成投资2172万元;

四、存在问题

(一)工作配合不力,互相之间信息沟通不畅,主要是工作太忙,任务太多。

(二)人员较少,工作开展起来存在滞后现象。

(三)工作人员继续教育有待加强,特别是对现行国家法规知识的学习。

(三)工作协调机制还有待理顺,目前规划股的工作没有一个成熟的机制。

第6篇: 国土局规划科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土地管理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实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加快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积极主动为项目用地预申请、预审、用地报批服好务,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主要工作

(1)稳步推进市、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在继《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和《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备案后,我们与规划编制单位密切合作,现已完成10个乡(镇)的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成果。除陆城外其余乡镇规划全部获批。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成果有规划文本、说明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目前,全市总体规划和红花套镇、高坝洲镇、姚家店镇、枝城镇、五眼泉镇等五个乡级总体规划已在省厅备案,为项目建设提供土地和赢得时间,为拓宽发展用地空间创造良好条件。

我们按照上级分解下达的各项用地指标,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全市共划定基本农田4128片(块),基本农田面积24711公顷,耕地保有量25010公顷。注重因地制宜、统筹协调,积极与城建、林业等相关部门相互沟通,在编制过程中,深入基层先后到123个行政村、10个乡镇人民政府和29个市直单位进行了多次、多轮回实地调查、走访和征求意见,并在规划上报审批前,举行了听证会,市政府主要领导、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及市直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代表参加了听证。同时,积极协调,加强与省、XX市国土资源部门的协调与联系,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拓展用地空间,请求追加用地计划指标,缓解重点项目用地供需矛盾。同时,按照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听证规定》要求,举行了听证。对乡级规划多次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开评审会、论证会,以保证乡镇土地利用规划的实用性。合理分区、明确管制规则和监管措施,协调各行业的用地需求,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

(2)严格用地预申请,积极为建设项目用地服好务。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引导用地单位和个人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选址,目前招商引资签订政府投资服务协议项目84个,我们按照轻重缓急的要求,对拟建设的工业硅、光伏产业园、国际商贸城等项目进行了规划选址,为项目选址的可行性建设提供建议。

根据市人民政府印发的《XX市工业项目用地预申请制度(试行)》(都政发[2010]33号)的有关要求,为了项目早落地、早开工建设、早产生经济效益,我们采取协调沟通、主动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提前介入用地报批环节,对符合规划的立即受理用地预申请,只收取政府投资服务协议和勘测定界图,以满足报批所需。自去年实施用地预申请以来,受理预申请用地的项目有104个,用地规模8740亩,已交纳履约保证金的有89个,共交纳履约保证金3.9亿元,未供地项目79家,需用地3523亩。

(3)严格规划审查,把好用地预审关。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今年,我们对建设单位上报的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计划和国家土地供应政策等进行了严格的规划审查,今年我市向上申报建设项目用地报件41个,其中城市批次17个(含加油站6个批次)、区位置换8个,农转用10个,增减挂钩批次项目6个。其中:现获准批次11个,面积42.2402公顷,其中农用地39.3132公顷(耕地8.4213公顷),建设用地2.1599公顷,未利用地0.7671公顷,新增建设用地40.0803公顷,涉及4个乡(镇)10个村。对历年已获批未供的土地进行调整,上报区位置换8个报件,用地总面积75.8108公顷,主要为九州方圆光伏项目、东阳光公司高纯硅、阿波罗复合肥项目、天峡鲟业等一批重点项目解决了用地所需。农转用项目获批3个,新增建设用地10.0454公顷。其次通过争取向省政府申报重点建设项目,获增减挂钩指标90公顷,获取了新增建设用地空间。

为进一步强化预审功能,把用地管理工作提前到项目立项前,扭转用地管理跟着建设项目和用地红线走的被动局面。今年科室接待兴办企业用地咨询100余人次,受理各类项目用地预审、预申请、招商引资会签项目80个。按照“分级预审、各负其责”的原则,对宜昌江南一级路、XX县龙舟坪至宜都五眼泉一级公路、红花套镇红花套村污水处理工程等32个项目出具用地预审意见和初审意见。拟占地面积176.1468公顷,其中占用农用地74.2617公顷,耕地46.456公顷。严格执行国家用地定额标准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国家供地政策、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项目坚决不予通过。并分析我市各项用地计划情况,为合理安排建设用地项目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首页12尾页

(4)对规划进行适度局部调整。主动引导拟建设项目在建设用地规划区内选址,合理安排各类产业用地,同时用活政策,先行先试,对不符合规划的,先期协调,先行报批。我市红花套、高坝洲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成果,于2009年12月份率先在全省批准。随着我市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增资扩融的东阳光工业硅项目、光伏产业园,新增的西南天然气等重点项目无法顺利落地。为确保重点项目尽快落地,我局急企业之所急,保障招商引资成果,按照“统筹谋划、力保重点”的原则,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到省厅协调沟通,局部调整2100亩,并增加建设用地指标1500亩。从而解决了用地难题,实现“保规模总量、保重点建设、保安全落地、保优质服务”的目标。

(5)编制“十二五”国土专项规划。根据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编制完成《XX市“十二五”国土资源开发与利用专项规划》。该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土地、矿产、地灾、信息化等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相关领域发展并决定重大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

(6)、积极开展“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工作

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工作对破解城镇发展用地瓶颈,加快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有效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我局高度重视,在XX市低丘缓坡地会议后,一是成立了低丘缓坡地综合利用领导小组,并成立了调查专班。二是积极开展该项工作外业调查,分三个小组,经过三轮实地踏勘,确定了拟开发地块范围,分为红花套片区、陆城枝城姚家店片区、枝城片区,共14个区块。经二调数据库统计,总面积1589.23公顷。其中耕地319.42公顷;园地479.15公顷;林地376.32公顷;荒草地35.96公顷;交通运输用地60.94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3.41公顷;其它用地30.88公顷;城镇工矿用地213.15公顷。目前正在进行规划方案编制工作,待审批后即可组织实施。

(7)其他工作完成情况。在做好科室正常工作的基础上,还积极完成上级交办和其他临时性工作。配合做好2010年的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和例行督查工作,主动提供相关的数据和图件资料;开展新农村居民点小区的选址和还建点前期选址工作,深入基层调查和了解原有企业的土地利用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及时整理各类档案资料,共整理上交资源规划类档案卷宗30本,资料件数68件,方便了资料的日常管理运用和查询工作,同时做好宣传及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和政治学习。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总规修编指标分解难。特别是建设用地指标紧缺,难于满足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另一方面,二调数据中建设用地总规模超标,给规划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带来诸多困难。

2、土地利用计划建设用地指标不足,增加指标协调难度大。

三、明年的工作计划

1、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做好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科学合理分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为各类项目用地提供服务。开展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同时,做好规划实施与管理,加强规划的宣传工作。

2、认真做好科室日常业务工作。对各类建设用地进行严格的规划审查,做好全年各批次城镇建设征转用地工作,特别是农用地转用工作,努力争取、合理安排和使用土地利用计划。适时组织全市建设用地的报批工作;同时,积极配合其他科室做好工作;认真做好上级交办或其他临时性工作。

3、充分挖掘“低丘缓坡地"潜力,积极主动做好相关工作,为增加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占补平衡指标做好服务。

4、积极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重点项目做好用地服务。

首页12尾页

第7篇:超声影像科发展规划工作总结

下面是根据我们主任的意见,帮他撰写的科室“十一五”发展规划工作总结:

2011年是我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最后一年,我科在医院党政领导的科学指导下,在科室主任的带领下,根据医院及科室实际情况,早在XX年初就制定了科室发展的“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求逐步更新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在此基础上,重点开展介入超声、三维超声和血管超声三维成像技术。而今,五年弹指一挥间,就到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最后半年,现对科室这五年来的工作情况及面临的发展困境做一总结,为医院及科室未来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参考:

一.科室五年工作情况

1.业务指标:包括专业技术指标和业务收入。一方面,科室大力开展各项新技术、新项目,在完成医院规划的介入超声、三维超声和血管超声三维成像等专业技术的同时,每年至少有一项新技术、新项目获得医院学术委员会评审并通过;另一方面,业务发展迅猛,业务收入一年一个台阶,每年均超额完成了上级领导下达的各项任务,具体情况见下表(因涉及医院及科室机密在本博文省略此表):

2.人员素质:人才是医院整体发展的基石,是科室团队成功的关键。五年来,科室大力抓好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努力提高本科室现有人员的整体素质,科学规划,形成良好的人才储备和人才梯队,优化人员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具体如下:

(1)引进了2名研究生和1名高素质的本科生。其中一人为超声影像学专业研究生。

(2)积极鼓励业务骨干出去进修、学习,培养科室的核心技术力量。每年派送了至少1名名业务骨干外出进修,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优化人员结构,提高整体素质。

(3)采取短期学习、培训的形式,让年轻医师有机会出去学习,开拓视野。

(4)鼓励在职人员进行第二学历的教育。科室目前有多人参加武汉大学工程硕士班学习。

3.科研指标: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在科主任的领导下,通过科室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超声科在科研上较以往取得了巨大飞跃。五年来,在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及其它国家级期刊累计发表专业论著10多篇,并有多篇论著参加本专业国家级学术会议的交流。

二.科室面临的发展困境

五年来,尽管在医院党政领导的准确指引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随着超声医学的发展,超声科室作为现代医学医技科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临床上的作用也是与日俱增,因此,也相应的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困境。

1.业务发展困境:目前,超声诊断以广泛应用与临床,作为一个地级市医院,病源比较固定,在超声诊断方面业务量的上升已经进入瓶颈,不可能再像前几年那样突飞猛进。目前,在全国各大医院,超声已不仅仅是辅助诊断的工具为临床服务,还是一个实施治疗的有效手段,如介入性超声在囊肿、肿瘤、肾积水的治疗中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射频消融、微波、hifi在某些恶性肿瘤的治疗中也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疗效等等。因此,在科室未来的发展中,在提高超声诊断质量的同时,我们应该未雨绸缪,重点发展介入性超声,制定严格的介入治疗制度,在超声治疗领域开辟新天地。

2.人员素质困境:五年来,尽管我们采取了各项制度大力引进人才并派员外出进修学习,但是科室的整体素质还是赶不上各地级市同级别兄弟医院,高素质人才严重短缺,发展速度也落后于他们。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科室要进一步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引进,着重引进一些爱岗敬业、勤学踏实、富有团队精神的研究生、本科生(重点在为人的素质,而不是学历)。

3.科研困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医院及科室的发展离不开科研的支撑。五年来,我们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得到了医院领导的鼓励与支持,但是作为一个地级市医院,要想做出像样的科研并得到同行认可,实在困难重重,也甚是不易。然而事在人为,只要创造合适的条件,在未来我们还是可以做出一些成绩的。因才,具体措施如下:(1)第2条加大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力度(2)在科室内部采取相关持措施组织科研小组,培养科研氛围。(3)加大对科研的倾斜力度,使科研和经济效益相依相承,促进职工不断学习,提高理论及实践水平,形成科研和经济效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观念,改变科室职工目前效益第

一、科研无所谓的态度。

第8篇:收入规划核算科2009年工作总结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家结构性减税对经济税源的冲击下,组织收入工作形势异常严峻。在市局党组和省局收入规划核算处的正确领导下,我科以抓好组织收入为中心,以税收经济分析和数据监控工作为侧重点,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依法组织税收收入,圆满完成收入任务

(一)科学分解落实收入计划。今年省局下达我局计划口径税收33.11亿元,比上年实收数增加2.73亿元,增长9%。为了保持均衡进度,我们加大了对组织收入工作的调度力度,实行“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工作方针,每月下达了税收计划任务,每旬进行收入进度通报。经过全市各级国税机关和全体国税干部的艰苦努力,全年全市国税系统共完成全口径收入69.74亿元,同比增收37.49亿元,增长116.2%,完成省局计划口径收入40.7亿元,增收10.32亿元,增长34%,为全市财政收入实现“三年财政翻番,五年全面进位”目标做出了贡献。

(二)及时监控税收收入进度。今年以来,受宏观经济下滑和结构性减税政策等因素影响,我市税源骤然紧张,组织收入工作形势十分严峻。从税收收入进度来看,今年一季度全市入库税收收入74559万元,同比下降11.6%,占计划的22.5%,落后平均进度2.5个百分点,税收收入与计划任务存在差距。为确保收入进度,我科扎实做好税收

- 1 -

收入进度监控工作,及时跟踪全市税收收入开票与入库进度,为各征收单位组织收入服务,督导各单位应收尽收,缩小收入任务差距,

二、三季度分别完成年计划的53.6%和77.6%,为全年的均衡入库打下了基础。

(三)加强税收预测,增强组织收入工作的前瞻性。面对经济税源的大幅下滑,我局在深入调查了解全市经源税源状况的基础上,对全年税收形势进行了及时预测,多次形成汇报材料,向市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进行了专题汇报。认真做好月收入预测和季度收入预测,并按时向省局报送旬快报、月快报和全市税收收入预测数,符合省局规定要求。

二、不断提高税收分析质量,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

(一)做好税收分析。一是按月及时完成向市政府报送《九江国税收入快报》的编印、发送工作。按月撰写国税收入简析,完成税收增减100万元以上企业分户和月度分析工作。二是对全市税收1000万元以上18户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收情况按月动态监控,实行“一厂一策”管理,写出分析材料,组织人员深入企业就生产、销售、资金和税收等增减变化原因进行解剖式分析,提出加强和改进税源管理的措施,积极向地方党政和经济主管部门建言献策,促进支柱税源做大做强。三是召开税收经济分析会。为贯彻落实全省国税系统2009年季度税收经济分析会议精神和完成税收收入工作,我科配合市局办公室多次召开全市县(区)局长工作会议,认真传达省局会议精神,分析组织收入形势,部署组织收入工作,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税源调研,

依法组织收入工作,确保完成税收收入任务。

(二)加强重点税源及工业园区的监控分析。拓宽重点税源监控层次,加大对重点税源企业管理力度,及时掌握重点税源变化情况,2009年我市纳入省局监控的重点税源企业增加到47户,全市监控的重点税源企业增加到173户。按季完成对全市11个工业园区税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通报。

(三)开展税收综合分析和专题分析。多次完成税收经济综合分析报告,上报省国税局、市委、市政府。税收增减原因分析透彻,数据详实,措施具体有效,得到领导批示肯定。今年以来,我科进一步加强了与财政、经委、统计等职能部门的联系和协作,按月向政府报告组织收入信息,及时提供各种组织收入数据信息,2009年我科多次参加市政府召开的全市组织收入调度会和财税库联席会议,并参加了市政府对县(市、区)政府的组织收入工作督查,通过一系统列的沟通和协调,争取了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国税组织收入工作的支持与理解。

三、扎实做好基础工作,税收计统迈上新台阶

(一)认真做好金库对账检查工作。严格按照《江西省国家税务局计划统计处关于加强金库对账检查工作的通知》,坚持按日销号,按日与金库对账,做到入库税金、征收项目、征收机关、预算科目、预算级次、收款国库与各级金库准确无误。在对帐中发现问题立即与国库、各征收单位联系,找出差错,及时进行调整,提高CTAIS中会统数据真实性、准确性。按照省局一级核算运行机制,及时准确编报

出各月份税收会统报表,准确率达100%。

(二)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多缴税金清理工作。根据《江西省国家税务局计划统计处关于清理虚假多缴税金的通知》要求,分析产生虚假多缴税金的原因,制定出合理操作程序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杜绝虚假多缴税金的再次发生。完成九江市2008年税收统计年鉴汇编工作,并派员参加省局组织在景德镇市局开展的全省国税系统2008年会统资料年鉴汇审工作。

(三)为相关部门编报了各种税收统计报表及相关工作。按照市民营企业局要求,完成我市工业企业税收统计工作,按月向市政府报送纳税情况表。按市政府办公厅《11月,按照九府厅抄字[2009]286号文件,自2009年1月1日对城区财政体制进行改革,将市本级下划三个区的企业、单位纳税级次由市本级调整为区级,收入全额缴入区级金库,共调整数据2000余条,涉及金额8379万元。

(四)加强数据质量监控工作。省局计统处2009年新修订监控指标4个,新增监控指标8个,由原先的72项税收监控指标扩大至80项税收监控指标。我科信息监控人员加班加点,及时研究分析新增监控指标形成过程,提出业务操作和监控时注意事项。对省局下发的可疑会统数据质量及时下发各县区局进行修正,全年下发可疑数据 笔,在省局记账前全部修正,修正率达到100%。

(五)加强票证管理工作。加强票证仓库管理,做到分类管理,合理储存,确保季度用量;提高各用票单位票证填写正确率,严格控制废票率,安全保管票证,避免票证损失。根据税收票证管理暂行办

法的有关规定,对直属、都昌、庐山区、车购税4个县(区)局2007年12月份和2008年12月份税收票证管理情况进行了实地检查, 共抽查填用票证9026份,作废票证112份,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通报,规范了税收票证的使用。

四、加强干部学习,提高干部素质。以机关效能年活动为契机,围绕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这条主线,大力开展学习培训。结合实际践行科学发展观,通过加强职业道德与业务培训,提高工作效率。派员参加省局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分析培训班和收经济分析业务骨干培训等培训班,提高干部会计专业知识水平。自觉做好本职工作,建设和谐国税。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十八日

第9篇:技术规划科11月上半月工作总结:

1、 回风斜井探放水钻孔位置方位给定3次。

2、 绘制回风斜井探放水钻孔剖面图7张。

3、 更新图纸3次,共计6张。

4、 现场放样、测量、中腰线给定14次。

5、 山体巡查2次。

6、 回风斜井物探一次。

7、 重新贯彻学习各类安全技术措施1次,共计28本。

8、 编制回风斜井物探报告、金晶煤矿探放水方案、副斜井放震动炮安全技术措施各1本。

9、 固定资产联网直报工作基础台账及工程进度表填报1次。

10、 回风斜井北侧护坡混泥土地面施工及注浆现场施工监督及验收6次。

上一篇:有含义的英文名字下一篇:心理健康教育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