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服务贸易新闻

2022-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国金融服务贸易新闻

商务部召开2019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新闻发布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9年5月22日(星期三)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红、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冼国义、北京市商务局局长闫立刚介绍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情况和2019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 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2019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将于5月28日至6月1日在京召开。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先生,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红女士,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情况和2019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冼国义先生,北京市商务局局长闫立刚先生。

下面,先请王炳南先生作简要介绍。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下面,我向大家介绍2019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有关情况。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2019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将于5月28日到6月1日在北京举行。京交会由商务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世贸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共同支持。本届京交会的主题是“开放、创新、智慧、融合”,将由来自130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和机构,在12个服务贸易领域进行展览展示、洽谈合作。

5月28日上午举行全球服务贸易峰会暨开幕式,展会期间配套举行120多场论坛和110多场推介洽谈活动,全球政商界朋友们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服务贸易发展趋势,提出深化创新合作举措,并将为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贡献京交会智慧,提升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京交会是中国政府在服务贸易领域里举办的唯一的国家级展会,是服务贸易领域的国际性盛会。今年京交会可以用四个特点来概括:

一是定位更准。优先发展服务贸易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推动提升了京交会定位。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京交会定位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服务贸易展会”。围绕这一新定位,从本届开始展会由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更名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更名后的京交会将致力于面向打造品牌、扩大影响、引领全球和中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二是频次更快。从今年开始,京交会将由两年一办调整为一年一办,这一变化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东盟博览会等展会之外大型涉外机制性展会所少有的,充分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办好京交会十分重视,寄予厚望。

三是规模更大。今年京交会展览面积从以往的5万平方米,大幅度增加到3倍,达到了15万平方米,还首次尝试设立一批分会场,将CBD、故宫、金融街等北京重要地标和功能设施全盘纳入到京交会统筹资源,充分展示北京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特色与广阔空间。

四是国际化水平更高。按照京交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定位,我们广泛邀请了境内外政商代表和客商参会参展,得到了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参加京交会的国家和地区数量比上年大幅度增加,具有广泛的国际代表性,共有21个国际组织、130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参会,其中服务贸易额居世界前30的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签署服务贸易合作协议的国家都将参展参会。泰国将担任本届京交会的主宾国。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当前世界已经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动力,京交会是中国作为服务贸易大国,推动中国和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将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一道,把京交会打造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级、国际性展会,引领中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為世界经济和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注入新活力。借此机会,也感谢国内外各界朋友对京交会筹备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感谢记者朋友们关注京交会、宣传“中国服务”、传播“中国声音”。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来源:商务微新闻)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 寿小丽

谢谢王炳南副部长。下面,请王红女士作介绍。

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刚才王炳南副部长把京交会的总体情况向大家进行了介绍,下面,我们就把北京市筹备进展工作的情况向大家通报一下,很高兴向大家介绍2019年京交会的相关情况。在此,我首先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各位媒体朋友一直以来对京交会的关注和支持表示真诚地感谢。

正由王炳南副部长所说,今年的京交会是更名之后的首次亮相,也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京举办的一场重大的国际经贸活动。自筹办以来,北京市与商务部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各相关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境外商协会、各国驻华使馆以及国内各省区市广泛支持,积极参与,目前各项工作准备就绪。

2019年京交会的主题是“开放、创新、智慧、融合”,重点围绕科技、文化、健康、商务等服务领域,着力在引领全球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前沿理念、先进技术、创新成果、行业标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大会采取“一主多辅”方式,设置1个主会场,10个分会场,举办约15万平方米展览展示、236场论坛会议洽谈活动,包括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国际论坛、行业大会、专题论坛等百余场论坛会议和国别推介、省区市推介、行业洽谈等百余场洽谈交易活动,全面展示北京市服务贸易发展的情况以及服务贸易与市民生活的关系。主会场设在国家会议中心及周边奥林匹克庆典广场和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分会场设在东城的王府井商业街、西城的金融街、朝阳的CBD、海淀的中关村、石景山的首钢园区、通州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昌平的回天地区、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静安庄馆及顺义新馆、故宫博物院。

截至目前,本届京交会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将有21家国际组织参展参会,其中9家将举办国际论坛等活动。130个境外国家和地区、160余家境内外商协会及机构参展参会。其中,与我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131个国家其中的98个参展参会。服务贸易前30强国家和地区以及与我国签署服务贸易合作备忘录的14个国家全部参展参会。刚才王炳南副部长说了,泰国是本届京交会的主宾国。

全国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个计划单列市和沈阳市参展参会,福建省是本届京交会的主宾省。

已经确认有3位外国前政要、12位国际组织负责人及境外部级嘉宾出席,1位欧洲科学院院士、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及3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参会并发表演讲。

目前,共有7998家企业及机构参展参会,其中,1690家参展,6308家参会,这些企业中,有614家跨国公司和行业知名企业,63家世界500强。此外,还将有3.6万名客商及代表,150余家媒体、500余名媒体记者参展参会。

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们!

2019年京交会即将拉开帷幕,希望新闻界的朋友们一如既往地支持关注京交会、宣传京交会,组委会将竭诚为媒体朋友和广大参会的客商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期待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举办一场精彩纷呈的服务贸易盛会,推动国际服务贸易高水平合作与发展。

谢谢各位。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 寿小丽

谢谢王红副市长。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请大家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我的问题提给王部长。你刚才介绍,当前世界已经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请您具体介绍一下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以及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谢谢。

商务部副部长 王炳南

京交会要集中展示中国服务贸易情况,也要集中展示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应该说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我也借此机会介绍一下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总体情况和下一步发展方向。

可以说,当前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全球已经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极。随着数字经济广泛普及,数字技术迅速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服务的可贸易性也大幅增强,服务外包化、数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我国也在加速向服务经济转型。我这里有2018年的一组数据。2018年,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已经达到了52.2%,高于第二产业11.5个百分点,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大行业部门和经济增长主要的驱动力。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服务贸易发展。近年来,先后出台了促进服务贸易发展一系列重要文件,部署开展了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逐步完善推动服务贸易发展政策体系,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力度前所未有。商务部也会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推动服务贸易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引擎和对外开放的新动力。目前,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呈现了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规模逐步增长。“十三五”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平均增速高于全球,2018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到了5.24万亿,同比增长了11.5%,已经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二。服务贸易占外贸比重从2012年的11.1%,提高到2018年的14.7%。

第二,结构持续改善。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稳步增长,2018年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额达到了1.7万亿,同比增长了20.7%,占服务贸易进出口比重达到32.4%,比上年也提升了2.5个百分点。

第三,开放格局进一步优化。2016年在15个省市启动了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2018年6月试点进入了深化阶段,六项开放举措基本落地,同步推进了3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13个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他们与自贸试验区、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协同发展,形成了全面推进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体系。

第四,市场更加多元。目前,我国已经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服务贸易往来,2018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服务进出口额达到了1217亿美元,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的15.4%。近年来,我们分别与中东欧国家和金砖国家签订了《中国-中东欧国家服务贸易合作倡议》《金砖国家服务贸易合作路线图》,已经有14个国家与我国建立服务贸易双边合作机制。

今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延续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一季度服务进出口额达到了1.29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6%,其中服务出口实现了4634.9亿元,同比增长了10.3%。新兴服务进出口实现了4580亿元,同比增长了12.6%。

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把优先发展服务贸易作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商务部坚决贯彻落实。我们着重从如下五个方面推动服务贸易发展:

一是完善体制机制。在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开放路径、促进机制、政策体系、监管制度、发展模式等方面加强探索,加快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逐步建立新时代符合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特点和需要的发展路径。二是搭建发展平台。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着力打造服务贸易创新高地,建设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推动服务外包产业转型升级,推动13个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积极拓展文化贸易。在数字服务、中医药服务等领域研究建立一批新的特色服务贸易基地,推动形成“一试点、一示范、多基地”的开放发展新格局。三是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推动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等举措,促进服务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支持特定区域率先探索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四是创新发展模式。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加快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推动服务外包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培育中国的综合服务提供商,拓展新兴服务贸易不断地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五是拓展合作空间。积极拓展与服务贸易重点伙伴,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合作,继续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扩大优质服务进口,持续办好京交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服务贸易展会。謝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

我们注意到京交会已经举办了五届,成为中国与各国服务贸易交流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本届京交会预计将取得哪些成效?谢谢。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王红

这届京交会和往届比,确实在成果方面我们有更好的预期。首先,在达成联盟平台类成果方面,我们组委会将发起组建京交会服务贸易展望委员会,发起成立北京国际服务贸易联盟的倡议,打造永不落幕的京交会,引导京交会行业专题板块成立约10个行业发展联盟,推动形成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二,权威发布类成果。相关政府部门、权威机构将发布《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8)》、《全国会展产业政策法规白皮书(2018)》等近30项行业发展报告、发展指数、榜单排名等相关内容,引导行业实现更好发展。

第三,新技术新成果发布类。相关企业将发布5G行业应用、区块链应用、智慧停车云平台、物联网公有云平台、AI陪护机器人等近10项新模式、新成果,引领企业创新发展。

第四,交易签约类成果。组委会将广泛组织服务贸易领域的采购商、供应商,并提供项目征集、贸易撮合等相关服务,促进洽商合作,力争实现商家满意的交易额。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本届京交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港澳地区的参展情况怎么样,呈现哪些新的亮点?

北京市商务局局长 闫立刚

关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加此次京交会的情况,与我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131个国家中,有98个将参展参会,参与率近八成。其中有60个“一带一路”国家将举办展览展示或论坛会议活动。围绕“一带一路”主题举办“一带一路”服务贸易合作论坛,“一带一路”绿色创新论坛,“一带一路”中餐发展研讨会,舌尖上的“一带一路”等10余场论坛会议活动,探索“一带一路”服务领域合作的新空间。

关于港澳台地区参加这次京交会的情况,自首届京交会以来,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连续多届参加京交会,加强了两岸三地服务贸易广泛又有深度的合作。在2019年京交会期间,香港贸易发展局将搭建185平方米的展区,通过大型展示幕墙、多媒体、体验馆及展板的宣传,展示香港商务服务平台及各项世界级专业服务,如何帮助内地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同时,也会展示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及“一带一路”倡议的角色和优势。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将搭建185平方米展区,展示澳门的营商环境、服务业概况及机遇,领域包括金融、环保、运输及物流,会展业、电子商务、旅游业、文化创意等多个服务贸易重点领域。在2019年京交会期间,北京服务贸易协会组织了台湾民窑艺术坊、永成旭有限公司、依林贸易有限公司等21家台湾企业在文博会搭建展区,展区面积180平方米。展示内容涵盖了文创艺术、设计、教育等领域,希望借助京交会的平台展现台湾地区的服务业独特优势、交流经验、拓展业务。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刚才介绍到京交会是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平台,请您具体介绍一下京交会对于服务贸易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促进作用?谢谢。

商务部副部长 王炳南

京交会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是中国与世界各国服务贸易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对于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简要梳理一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推动服务贸易扩大开放。京交会集中展示了中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开放政策和最新成果,是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的一个平台,平台作用非常明显。它既推动中国服务“走出去”,也帮助外国优质服务“走进来”。我们与世贸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加强合作,就是要吸引世界各国推广优质服务、扩大对华服务贸易合作,促进服务贸易开放发展。

二是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我们要把京交会打造为广泛展示和传播全球服务贸易领域的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成果平台,去引领服务贸易发展方向。本届京交会将集中展示新业态、新服务,发布国内外行业权威报告,继续引领服务贸易发展新趋势。

三是深化国际贸易国际合作。作为全球首个涵盖了12个服务贸易领域的综合性交易会,京交会吸引了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8000家的参展企业和机构,有3.6万名客商到会,全国各省(区、市)都将组团参加,将要达成一批合作协议。刚才,王红副市长在介绍中对预期成果也有一个展望。可以说是有力地促进中国服务贸易与世界其他各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国际合作。谢谢。

路透社记者

请问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服务贸易结构方面的问题?我们注意到,我们和美国之间服务贸易方面逆差比较大,根据美国方面数据,可能是400亿左右。也有人猜测,2018年的时候,在贸易摩擦升级的情况下,是不是在服务贸易方面会采取一些回应的措施?谢谢。

商务部副部长 王炳南

请我的同事冼国义司长简要介绍一些情况。

我不知道您这里的结构是指产业结构,还是国别结构?

路透社記者

国别结构。

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 冼国义

从国别结构来看,内地最大的服务贸易伙伴是香港,香港大体上占了20%多,美国是我们的第二大服务贸易伙伴,占了17%左右。前五大贸易伙伴大体占我们整个服务贸易的55%左右,这是一个总的结构。您刚才还谈到了服务贸易的逆差问题,总的来看,中国对外服务贸易是逆差的,去年是2000多亿美元,对美国也是逆差。关于您谈到的对美立场问题,其实我们已经多次表明了我们的立场,如果有新的消息,会进一步的发布,请您关注。谢谢。

深圳卫视记者

这个问题请提问给王部长。您刚才在介绍到2018年和2019年一季度服务贸易进出口状况时,展现出了非常喜人的成绩。同时,我们也看到知识密集型高端服务出口是我们服务贸易结构中的一个亮点,您认为知识密集型这样的高端服务,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怎样的底气或者韧性的表现?

商务部副部长 王炳南

你刚才谈到的服务贸易逆差、中国服务贸易的一些亮点,我刚才介绍了,涉及到相关的具体数字,请冼国义司长简要介绍一下,详细的可以利用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再发布。

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 冼国义

谢谢您关心我们服务贸易发展的情况。这几年我们服务贸易发展总体情况是不错的,首先是增长比较快,刚才王炳南副部长已经介绍了去年和今年一季度服务贸易总体发展情况,势头是不错的,一季度总体增长了2.6%,其中出口增长了10.3%。这个趋势我们感觉还会进一步保持。您刚才讲到结构问题,就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情况,这几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实际也成为我们整体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从结构来看,我这有几个数字,服务贸易十几大类中,我们在出口中占比最高的是其他商业服务,比如会计、法律等很多商业服务,它的出口占比占到了28%,这是最大的一个比例。第二大比例是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占了17.4%。第三大比例是运输,占了16%。这三项占了超过60%。其中前两项,我们认为它还会保持一个快速发展的势头,为什么呢?因为前两项,就是其他商业服务、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主要是通过服务外包,也就是承接其他的国家服务外包的方式实现的。这几年我们在服务外包方面,积累了很强的优势。在运输方面,和货物贸易相关,和我们的旅行相关,和出境相关。未来看,我们认为,对外贸易和人员的国际流动情况增长也会比较快,所以对运输服务,我们觉得也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增长。同时,在服务业的扩大开放上,在国内服务业发展上,都会有很多新的政策措施出台,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总体是在提升的。所以,从这些情况来看,我们认为未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前景是很好的。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刚才几位领导在介绍过程中都提到国际化水平提升是本届京交会的一大特色亮点。能不能请介绍一下,本届京交会在国际化水平提升方面有哪些具体的表现?谢谢。

商务部副部长 王炳南

我来介绍一下,和往届相比,本届京交会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我想以一组数据来说明情况。

一是国际组织的参与度比往届要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21家国际组织确认参会参展,其中有9家要举办国际论坛等相关活动,国际组织的参与度与历届相比创了新高。

二是境外国家和地区参与度也很高。泰国、德国、英国等130余个国家和地区已经确认参展参会,其中86个国家和地区将组团办展办会,这个数字也是创了历届的新高。

三是“一带一路”国家参与度也很高。与我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131个国家中,有98個确认参展参会,参会率近八成。

四是服务贸易发达国家和地区参与度也很高。服务贸易前30强国家和地区全部确认参展参会,此外,与我国签署服务贸易合作备忘录的14个国家也全部确认参展参会。

五是知名跨国公司参与度也很高。共有614家跨国公司和行业知名企业含摩根大通、施耐德、松下、华为、中国联通、阿里等63家世界500强参会,这个数字也创历届新高。

谢谢您的提问。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 寿小丽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们。

第2篇:发展中国新闻出版业国际文化贸易的思考

据新闻出版总署统计,2010年我国新闻出版业总产出达到13000亿元,增加值占到国内文化产业核心层增加值的60%之多。我国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日报总发行量已居世界第一位,电子出版物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位,印刷业年产值已居世界第三位。我国报刊发行已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图书和期刊等出版物已进入193个国家和地区。

我国新闻出版业正处于大发展时期,其对外文化贸易状况也同样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大致按照产品结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对新闻出版业的外贸情况进行分类阐述和研究。

一、我国新闻出版业外贸情况现状及分析

近年来,在中国政府“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中国新闻出版企业把目光投向国际市场,中国的出版物也愈加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尤其是在近几年里,中国每年都引进出版1万多种世界优秀图书(大部分来自英美)。在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对外图书推广计划以及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等一系列项目的拉动下,中国出版物“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大。

(一)我国近几年实物出版物进出口状况

1. 1999~2009年我国期刊进出口情况

我国期刊业进出口数量和金额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但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期刊出版物出口方面也遭受了一定的打击。

据统计,2009年我国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的图书、报纸、期刊出口种次、金额都比2008年有所下降,唯数量比2008年增长10.39%。其中,期刊出口的数量和金额2008年与2007年相比降幅最大,分别为8.1%、 38.5%,2009年比2008年种次下降5.11%,金额增长60.98%(见表1和表2)。

2. 2006~2008年我国图书进出口情况

2006年图书进出口在数量和金额上均持续增长。其中出口出现了较大的增幅,显表明中国图书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开始发力,增长迅速。2006年全国图书出口1 437 462种次、735.63万册、3191.99万美元,与2005年相比种次增长25.2%,数量增长42.1%,金额增长9.28%。在进口方面,2006年全国图书进口559 896种次、360.6万册、4324.41万美元,与2005年相比种次增长1.13%,数量下降10.66%,金额增长3.04%。图书出口册数是进口的两倍 。总体看来,2006年我国在图书国际贸易方面,总体指标呈持续增长势头,版权贸易逆差大幅缩小。

由于受国际经济危机影响, 2008年我国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的图书、报纸、期刊出口种次、数量及金额都比2007年有不同幅度下降,分别为下降18%、21.9%、7.9%;在2009年与2008年相比种次下降4.95%,金额下降1.42%。有数据显示,海外出版物进口影响不大,图书、报纸、期刊进口数量、金额分别增长了44.7%、14%[1]。

由表3可以看出,2007年和2008年两年图书出口数量大于图书进口数量,但是图书出口金额明显小于图书进口金额。总体上来说,在种数、数量、金额上,2008年的图书出口较2007年有所减少,但图书进口数量和金额均有上涨。2008年综合性图书在图书出口种数、数量、金额上都拔得头筹。进口之中种数和金额最多的是自然、科学技术类图书,数量最多的是文学、艺术类图书。

3. 2009年、2010年我国出版物进出口情况

据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业发展司《2009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统计资料,2009年我国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累计出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92.0万种次、896.2万册(份、盒、张)、3498.8万美元,累计进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82.1万种,2811.3万册(份、盒、张),31 032.3万美元,进出口总额34 531.2万美元,逆差27 533.5万美元。出版物进出口总产出53.6亿元,实现增加值6.6亿元,营业收入53.2亿元,利润总额2.8亿元。

据新闻出版总署统计,2010年我国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出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1047.5万册(份、盒、张)、出口金额达3758.2万美元,说明我国出版物进出口正呈持续发展态势,发展空间亦渐拓展。

(二)我国近几年版权贸易状况

版权贸易是一种无形的知识产权贸易,具有资源消耗少、环境压力低、产品附加值较高的特点,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新的经济增长点。

限于统计资料的不完整,仅得到2008年我国图书版权贸易引进输出比为6.5:1。从上述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版权贸易方面,图书版权引进所占比例整体呈上升态势(2003年的80.5% 增长到2007年的92.4%),由表4数据可以看出,版权贸易逆差的局面呈现逐步缩小趋势。我国版权引进结构单一化倾向明显,并且图书版权出口有所起色,但其他大类输出乏力。

2. 2009年、2010年我国对外版权贸易情况及其分析

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业发展司《2009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共引进出版物版权13 793种(其中,图书12 914种,录音制品262种,录像制品124种,电子出版物86种,软件249种,电视节目155种,其他3种),共输出出版物版权4205种(其中,图书3103种,录音制品77种,电子出版物34种,电视节目988种,其他3种),版权贸易引进品种与输出品种比例降至3.3:1。

上述资料表明,全国版权贸易逆差正在迅速缩小,并且我国图书版权输出品种不断增加,内容质量也有明显提高。实物出口总量不断扩大,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2009年累计出口图书、报纸、期刊885万多册(份),较2008年增长10.4%,金额达到3400多万美元[2]。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的最新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的版权贸易引进输出比从2005年的7.2:1变为2010年的3:1,2010年我国对重点发达国家的版权输出总量比2005年增长近14倍。总体来看,对外贸易状况有所改善,“走出去”取得积极成效,但贸易形势依然严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上述数据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我国新闻出版业面临着对外贸易结构不合理的主要问题。具体来看,传统出版物(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版权的进出口贸易在总体数量和金额上仍存在着逆差,2009年传统出版物贸易逆差为1946.1万册(份、张、盒)、2.8亿美元,相当于同期进出口总量的52.9%和总金额的79.7%。引进版权品种数量是输出数量的3.3倍,这种贸易逆差反映出目前我国新闻出版文化传播力弱小、对外贸易结构有待进一步改进的问题。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阐析:

第一,国家整体经济实力不强。整体来看,我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仍然十分有限,市场需求的疲弱,导致我国相关产业发展水平偏低。我国的文化由于没有强有力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因而缺乏一定的话语权,感召力还不是很强,也使得我国出版业对外贸易呈现逆差。

第二,“走出去”动力不足。首先,出版对外贸易的宣传力度不够,对很多出版社而言,“走出去”属陌生领域,其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够畅通、成本高,经营风险较大。其次,我国出版社的建立需要严格的审批手续,民营资本的介入受限,因此各出版社基本上都可以维持较高的利润率[3]。另外,由于我国的出版社由事业单位改为企业的改革刚刚完成,产业职能还没有同事业职能完全分离,出版社与原挂靠单位之间仍然存在千丝万缕联系,财政资金的支持使出版社的资金来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

第三,管理体制落后,经营策略缺失。转制以后的单位出现企业单位事业化管理的弊端,其市场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此外,盲目跟风出版、出版物同质化严重、忽视了有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精品图书的出版,并且营销形式单一化,缺乏成熟的营销网络。

第四,文化贸易领域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传统出版物和版权贸易人才和翻译人才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一个优秀的版权代表首先必须精通外语和法律,知晓国际图书贸易的规则,并能做出引进后的销售计划。我国目前此种“复合型”人才匮乏。

三、国外新闻出版业发展的经验启示

发达国家凭借产业贸易主导了国际文化贸易的格局,在国际文化贸易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新闻出版业也在其列。借鉴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新闻出版资源的战略和发展方式不失为增强中国新闻出版业国际影响力,最终塑造中国新闻出版世界品牌效应的一种好选择。

(一)美国:“放松管制”与“文化扩张”

以美国图书出版业为例来看,美国的图书进出口贸易比较发达是美国成为国际出版业巨人的重要原因之一。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源自美国完善的版权法及强有力的版权保护执法、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都为美国版权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第二,美国政府一直鼓励非文化部门和外来资金的投入版权产业,为此政府为吸引大量资本投资在出版业而积极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国图书出版业的繁荣发展;第三,在出版模式上,美国图书出版善于利用形成出版集团的优势,构建多学科、多领域的出版模式;并注重拓宽国际出版领域,加强和国际出版集团的交流与合作,从而保持住了美国出版业的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4]。

(二)韩国:科学调配资源与海外拓展方略

韩国是出版业国际竞争性较强的国家。在其出版业发展过程中,韩国采取了加强出版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全国性的出版基金以支持有价值图书的出版、进一步提升韩国出版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等有力措施以促其出版行业对外贸易的发展。

韩国作为一个人口较少、地域较小的国家,十分注重在国际范围内整合出版资源,其引进版图书(译著类)有1万余种,占其年出版图书总数的近4/1。另一方面,韩国出版业亦十分注重开拓海外图书市场。例如,早在2002年韩国就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5],在该法中规定政府应对开发外向型产品、开拓海外市场、可以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出版机构加大扶持力度,强调了培育战略性文化产业的重要性。此外,韩国注重详细分析研究海外图书市场的情况,并据以调整出版物的数量与种类,努力扩大韩版书的出口规模;并不失时机地借助国际书展等场合向国际社会进一步全方位推介韩国发展状况,以促进与国际出版业的交流,扩大合作机会;并建成了国际版权管理系统。

四、新闻出版业对外贸易发展建议及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政府对出版对外贸易的政策扶持力度

首先,鼓励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出版传媒集团。其次,逐步放宽出版物出口的审批权,简化出口手续,逐步推行核准制度,并最终转向以提供咨询服务为主的登记制度;采取财政和金融的手段,如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投资保险、专项基金等,加大对出口出版物的扶持力度。再次,加强驻外文化机构对中国出版企业“走出去”的协调、指引作用,及时向国内出版单位提供国外文化贸易法律法规、政策、投资环境、文化贸易机构、知名国际出版企业和国际出版市场等信息。还有,支持新闻出版企业参加国际大型展会和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国际合作网络和平台的作用。

(二)创新对外出版业的经营策略

中国出版产品“走出去”有许多有利因素,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对出口的有关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给予优惠,在金融、保险、外汇、财税、人才、法律、信息服务、出入境管理等方面,为文化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国际竞争力创造必要条件。”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应针对海外市场的不同需求,应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不同表达习惯的阅读背景特点及其变化采取合适的策划战略,多出版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品牌产品。此外,我国文化产业起步晚,基础薄弱,高科技运用程度低,因此,应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与出版产业的融合,注重把高新技术运用于出版物的创作、出版、销售等各个环节。在此基础上,加强和国际出版集团的交流与合作,拓宽国际出版领域,扩大图书国际发行地域,提高国内的出版业在国际的地位,提升中国的出版产品国际竞争力。

(三)增强出版企业的海外实体运作能力

我国出版业虽在产品“走出去”业务上形成了逐步发展的态势,但是在输出方式上主要是采取版权贸易、合作出版的形式,尚不能掌握出版市场的主动权和控制权,笔者认为我国出版业应努力打造自己的出版品牌,加大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的步伐,并适时购并海外出版资源,这将能更快、更好地融入国际出版主流市场、增强我国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将同时带动出版业的整体发展壮大。

(四)加大对外贸易人才培养

我国新闻出版对外贸易复合型人才的匮乏,目前尤其缺乏熟悉掌握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商法、现代管理等专业知识的企业家和复合型人才;并且,缺少为出版社提供专业、优质代理服务的版权代理机构、版权代理经纪人。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内,一方面需要教育机构的专业教育加大新闻出版对外贸易复合型人才的培育,同时加强其在对外贸易实践中的经验积累和能力培养;另一方面,要注重扶持并发展版权代理业,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新闻出版业对外版权贸易人才市场。此外,海外营销队伍的拓展和专业能力的提高也将大大有助于获取最新国际市场信息,促进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和壮大。

(作者单位: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

参考文献:

[1]徐升国,郝振省.2008~2009年中国出版产业发展报告[A].见:张晓林,胡惠林,章建刚.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35-144.

[2]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业发展司.2009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R],2010年7月.

[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文化贸易研究中心.首都文化贸易发展报告(2009)[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9.

[4]叶新.图书为王,文学当道——美国图书出版业的黄金时代[J].编辑之友,2010(7):108-110.

[5]姜锡一(韩),赵五星.韩国文化产业[A]. 见:陆地,世界文化产业丛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205-216.

作者:乔丽

第3篇: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11年12月)

目录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性进步

二、中国外贸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三、中国外贸发展对世界的贡献

四、促进对外贸易基本平衡增长

五、构建全方位互利合作经贸关系

六、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前言

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世界潮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同世界各国开展经贸合作。经过多年发展,对外贸易成为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增长最快的部分之一,中国也成为跻身世界前列的贸易大国。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将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力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促进了世界的繁荣与进步。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来,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进程加快,中国对外贸易的活力进一步增强。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之际,中国政府发表白皮书,对中国的对外贸易情况作一系统介绍。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性进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逐步开展对外经济贸易交流,但受到当时国际政治环境和国内计划经济体制等因素制约,对外贸易发展相对缓慢。

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成为中国加快现代化建设、改变落后面貌、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30多年来,中国利用世界经济较长时期繁荣、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机遇,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利用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改造提升国内产业,在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中,实现了对外贸易的跨越式发展。

——货物贸易总量跻身世界前列。197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只有206亿美元,在世界货物贸易中排名第32位,所占比重不足1%。201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9740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143倍,年均增长16.8%。其中,出口总额15778亿美元,年均增长17.2%;进口总额13962亿美元,年均增长16.4%。中国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占世界货物出口和进口的比重分别提高到10.4%和9.1%,连续两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

——货物贸易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在20世纪80年代实现了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到90年代实现了由轻纺产品为主向机电产品为主的转变,进入新世纪以来,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不断扩大。外贸经营主体除了国有企业外,还包括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業等,后二者的进出口总额目前均已超过国有企业。20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中国加工贸易蓬勃发展,成为外贸的半壁江山。在中国外贸发展中,外商投资企业和加工贸易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形成全方位和多元化进出口市场格局。改革开放后,中国全方位发展对外贸易,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贸易伙伴已经由1978年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到目前的231个国家和地区。欧盟、美国、东盟、日本、金砖国家等成为中国主要贸易伙伴。新世纪以来,中国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持续较快增长。2005年至2010年,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占中国货物贸易比重由9.2%提高到9.8%,与其他金砖国家货物贸易所占比重由4.9%提高到6.9%,与拉丁美洲和非洲货物贸易所占比重分别由3.5%和2.8%提高到6.2%和4.3%。

——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服务贸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规模迅速扩大,结构逐步优化,排名也进入世界前列。旅游、运输等领域的服务贸易增势平稳,建筑、通讯、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等领域的跨境服务以及承接服务外包快速增长。2001年至2010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不含政府服务)从719亿美元增加到3624亿美元,增长了4倍多。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从2.4%提高到4.6%,2010年达1702亿美元,从世界第12位上升到第4位;服务贸易进口比重从2.6%提高到5.5%,2010年达1922亿美元,从世界第10位上升到第3位。

对外贸易发展有力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国成长为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极大促进了中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加工贸易迅速发展壮大使中国劳动力充裕的比较优势得以发挥,加快了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对外贸易直接带动就业人口超过8000万,其中60%以上来自农村,就业者的收入和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对外贸易与国内投资、消费一起,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引擎。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性进步是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20世纪80年代前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资金、技术、产品、市场、资源、劳动力等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更加活跃。以信息、通讯为主导的科学技术进步使生产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国际产业转移不断深化和发展。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进步、国际产业转移和各国之间加强合作等为中国融入世界经济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中国政府顺应时代潮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促进了国际产业链分工的深化,为对外贸易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个进程中,外国企业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获得大量投资机会,其拥有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和销售渠道等要素实现增值,分享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经济全球化,得益于坚持走互利合作共赢道路。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中国出口产业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资源、能源等要素投入和环境成本还比较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一些行业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等。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将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进程,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二、中国外贸体制的

改革与完善

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贸易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和国家统负盈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体制经历了由指令性计划管理到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由经营权高度垄断到全面放开、由企业吃国家“大锅饭”到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转变。在中国争取恢复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缔约方地位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过程中,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外贸体制逐步与国际贸易规则接轨,建立起统一、开放、符合多边贸易规则的对外贸易制度。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外贸体制改革主要是改革单一计划管理体制,下放外贸管理权和经营权,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并建立外汇调剂市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使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新的经营主体进入外贸领域,打破了国有外贸企业的垄断。此后,中国推行了外贸经营承包制,用指导性计划逐步取代指令性计划。按照国际贸易通行规则,建立了出口退税制度。1992年10月,中国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根据这一目标,对财政、税收、金融、外贸和外汇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1994年1月,中国政府取消对出口的所有财政补贴,进出口企业转变为完全自负盈亏。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调剂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外贸经营领域进行了企业股份化和进出口代理制试点。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正式颁布实施,确立了维护公平、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等原则,奠定了对外贸易的基本法律制度。1996年12月,中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与此同时,中国多次大幅度自主降低关税,减少配额和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这些改革使中国初步建立起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充分发挥汇率、税收、关税、金融等经济杠杆作用的外贸管理体制和调控体系。

2001年12月11日,历经16年谈判,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成员。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中国扩大了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加快推进贸易自由化和贸易投资便利化。在履行承诺过程中,中国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完善外贸法律法规体系,减少贸易壁垒和行政干预,理顺政府在外贸管理中的职责,促进政府行为更加公开、公正和透明,推动开放型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加快对外经济贸易法制化建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集中清理了2300多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对其中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分别予以废止或修订。新修订的法律法规减少和规范了行政许可程序,建立健全了贸易促进、贸易救济法律体系。根据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国对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进行了修改,基本形成了体系完整、符合中国国情、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保护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

——进一步降低关税,削减非关税措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中国进口商品关税总水平从2001年的15.3%逐步降低到2005年的9.9%。到2005年1月,中国绝大多数关税削减承诺执行完毕。根据承诺,中国自2005年1月起全部取消对424个税号产品的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和特定招标等非关税措施,仅仅保留了依据国际公约以及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下为保证生命安全、保护环境实施进口管制产品的许可证管理。2010年,中国关税总水平已经降至9.8%,其中农产品平均税率降至15.2%,工业品平均税率降至8.9%。关税约束率自2005年起一直维持在100%。

——全面放开外贸经营权。根据2004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自2004年7月起,中国政府对企业的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改为备案登记制,所有对外贸易经营者均可以依法从事对外贸易。取消外贸经营权审批促进了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多元化外贸经营格局的形成。在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持续增长的同时,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进出口市场份额持续扩大,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经营主体。2010年,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进出口分别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20.9%、53.8%和25.3%。

——进一步扩大服务市场开放。中国认真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为境外服务商提供了包括金融、电信、建筑、分销、物流、旅游、教育等在内的广泛的市场准入机会。在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分类的160个分部门中,中国开放了100个,开放范围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010年,中国服务业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3905家,实际利用外资487亿美元,占全国非金融领域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和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分别为50.7%和46.1%。

——营造更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国通过建立、完善公平贸易法律制度和执法、监督机制,遏制与打击对外贸易经营中的侵权、倾销、走私、扰乱市场秩序等不公平贸易行为,努力为境内外企业提供一个宽松、公平、稳定的市场环境。中国政府依据国内法律和国际贸易规则,加强预警监测,同时利用贸易救济和反垄断调查等措施,对贸易伙伴的不公平贸易行为予以纠正,维护国内产业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中国与国际社会一起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严格遵守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定,在实施经济刺激计划时平等地对待境内外产品,促进了境内外企业的公平竞争。

截至2010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所有承诺全部履行完毕。中国认真履行承诺的实际行动得到世界贸易组织大多数成员的肯定。2006年、2008年和2010年,中国政府接受了世界贸易组织的三次贸易政策审议。世界贸易组织所倡导的非歧视、透明度、公平竞争等基本原则已经融入中国的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公平竞争意识、法治精神和知识产权观念等在中国更加深入人心,推動了中国经济进一步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

三、中国外贸发展对世界的贡献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提高了13亿多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使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一部分,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向有利于世界各国和地区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改革开放和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最近10多年来,中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一起,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力量。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1年增长4.6万亿美元,占同期世界经济总值增量的14.7%。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总值的比重增加至9.3%。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显示,2000年至2009年,中国出口量和进口量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7%和15%,远远高于同期世界贸易总量3%的年均增长速度。

中国对外贸易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率先趋稳,促进了全球经济复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政府及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刺激经济,扩大内需,稳定进出口规模。2009年,世界货物贸易进口量下降12.8%,中国进口量增长2.9%,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增长的国家。中国因素支撑了许多受危机冲击

国家的出口,刺激了全球大宗商品市场需求,提振了人们的信心,对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起到巨大拉动作用。世界贸易组织在对中国进行第三次贸易政策审议时指出,应对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在刺激全球需求方面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为世界经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高了中国与贸易伙伴的国民福利。随着加速融入世界分工体系,中国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较强的产业配套和加工制造能力、不断提高的劳动生产率,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品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为世界各国和地区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满足了国际市场多种多样的需求。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环节的规模经济优势和加工成本优势,部分地消化了上游生产要素的价格上涨,起到了抑制全球通货膨胀、提高贸易伙伴消费者实际购买力的作用。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为贸易伙伴提供了广阔市场。2001年以来,中国货物进口总额扩大了约5倍,年均增长约20%,中国迅速扩张的进口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为贸易伙伴扩大出口创造了巨大市场空间。目前中国已经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东盟、巴西、南非等国家第一大出口市场,是歐盟的第二大出口市场,是美国和印度的第三大出口市场。中国工业化、城镇化正在快速推进,内需持续增长,不断扩大和开放的市场将为贸易伙伴提供越来越多的发展机会。

中国是对最不发达国家开放市场程度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截至2010年7月,中国已经对36个已建交最不发达国家原产的4700多个税目商品实施进口零关税,约占全部税则税目的60%。中国已承诺将继续扩大对已建交最不发达国家的给惠范围,使实施零关税商品达到全部税则税目的97%。零关税措施促进了最不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出口。自2008年以来,中国一直是最不发达国家第一大出口市场。2010年,中国自最不发达国家的货物进口总额比上年增长58%,约占这些国家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

中国全面参与并推动了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改革。中国政府积极倡导以“均衡、普惠、共赢”作为多边贸易体制改革的目标,努力推动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经济贸易新秩序。作为迅速成长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积极参与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多哈回合谈判等国际对话和合作机制,努力承担与自身发展水平及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责任。中国不断加强与新兴国家在经济、金融、贸易和投资等领域的合作,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公正、合理、共赢的方向发展。

中国严格履行有关出口管制的国际义务。中国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一切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坚决反对此类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中国有关法律明确规定对裂变、聚变物质或者衍生此类物质的货物、技术进出口,以及与武器、弹药或者其他军用物资有关的进出口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中国认真遵守有关出口管制的国际公约,履行防扩散承诺,为国际和平与地区稳定作出了积极努力。近年来,中国政府广泛采纳国际通行规范和做法,形成了一整套涵盖核、生物、化学和导弹等敏感物项和技术的完备的出口管制体系,为更好地实现防扩散目标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

四、促进对外贸易基本平衡增长

一个国家对外贸易是顺差还是逆差,主要由其经济结构以及产品或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决定。中国并不刻意追求对外贸易的顺差。中国服务贸易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一定逆差。中国货物贸易在1990年以前多数年份都是逆差。1990年以后,随着大规模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工业制成品竞争力增强,出口增长速度超过进口,中国的货物贸易由总体逆差转变为总体顺差。2005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并持续4年大幅攀升。2008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达到2981亿美元历史高点,此后逐渐收窄。2009年和2010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分别为1957亿美元和1816亿美元,比上年分别下降34.4%和7.2%。2010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占进出口总额的6.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1%。在全球贸易差额(顺差或逆差)最大的9个国家中,中国的这两个比值并不处在偏高水平。

中国的货物贸易顺差反映了现阶段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中国目前在工业制成品加工组装环节具有较大优势,是最大的工业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欧盟等是最主要的终端消费市场。由于大量劳动密集型加工组装环节由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转移到中国,这些国家和地区原来对美、欧的顺差也转移到中国。其结果是,目前中国货物贸易顺差主要存在于中美贸易、中欧贸易之间,而中国与日本、韩国、东盟等工业中间品主要生产国则长期存在贸易逆差。2010年,中国对美国、欧盟的货物贸易顺差分别为1813亿美元和1428亿美元,对日本、韩国及东盟的货物贸易逆差共计1416亿美元;中国大陆对台湾地区货物贸易逆差860亿美元。中国生产和出口工业制成品需要大量进口初级产品,因此与一些初级产品出口国的货物贸易呈现逆差。正是现阶段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水平和地位不同,所以中国货物贸易存在着大量顺差,而服务贸易则长期逆差。

中国的货物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加工贸易。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过程中,由于分工的细化和规模经济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由跨国公司主导,是基于价值链分工的产业内贸易或加工贸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和主要由外商投资企业经营的加工贸易在中国货物贸易中的比重都保持在50%左右。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和加工贸易是中国货物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2009年和2010年,外商投资企业货物贸易顺差分别为1270亿美元和1243亿美元,占同期中国货物贸易顺差总额的64.8%和68.4%,加工贸易顺差分别高达2646亿美元和3229亿美元,大大高于同期中国顺差总额。在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和加工贸易存在大量顺差的同时,国有企业进出口、一般贸易和其他贸易方式则存在逆差。

发达国家对部分高新技术贸易设限也影响中国与一些贸易伙伴的贸易平衡。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对发达国家的先进设备和高新技术有着较大的进口需求。但是一些发达国家却仍然坚持旧有思维,对向中国出口高端装备和高新技术产品设置了诸多限制,导致其相关产品对中国出口增长缓慢。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自这些国家的进口,不利于双边贸易的平衡。

中国货物贸易由逆差转变为顺差改善了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增强了中国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但是顺差急剧扩大也给中国经济带来困扰。出口结汇人民币大量投放增加了宏观经济调控的

难度和复杂性。货物贸易顺差急剧扩大还使得中国与一些贸易伙伴摩擦增多,对人民币形成了持续和较大的升值压力。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抑制顺差过快增长。第一,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努力扩大内需,尤其是增加改善民生投资,刺激居民消费增长。第二,出台一系列扩大进口政策,简化进口管理和进口付汇手续,降低部分商品进口暂定税率,完善进口促进体系,提高进口便利化程度。第三,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先后降低或取消部分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商品的出口退税。第四,修改加工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目录,扩大禁止类的范围,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第五,改变自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人民币兑美元变动区间收窄的状况,从2005年7月21日起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2005年7月汇率机制改革至2011年8月末,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升值了约30%。

中国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增长的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货物贸易顺差自2009年以来持續减少,顺差与进出口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自2008年起逐渐下降,对外贸易正在趋于平衡。中国的这些努力既是中国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和再平衡的具体行动。五、构建全方位互利合作经贸关系

中国的对外贸易是全方位发展的对外贸易。中国坚持不分大小、贫富,与所有贸易伙伴发展务实合作和互利共赢的经贸关系。

中国与发达国家贸易持续稳定增长,实现了优势互补和互惠互利。中国与欧盟贸易近年来稳步发展。欧盟对中国出口商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其中技术领先的机械、电子产品、运输车辆、成套设备、核心零部件和精密元器件等在中国市场颇具竞争力。中国与美国贸易有着坚实的发展基础。中国出口丰富多样的消费品适应了美国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不断扩大自美国的电子、航空、生物、医药、农产品以及服务贸易进口,也满足了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与日本贸易具有地缘相近的有利条件。中日贸易促进了两国产业的持续合作和进步,也带动了东亚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的深入发展。中国与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新西兰等发达国家的贸易及投资合作均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中国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贸易增长强劲,发展潜力巨大。2010年,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全面实施,90%的商品实现零关税,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东盟双边贸易迅速增长。中国与东盟各自有特色和竞争力的商品自由进入对方市场,适应了双方多方面的需求。中国与韩国贸易保持持续稳定增长,两国相互投资和经济合作领域十分宽广。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近年来快速增长,带动了各自优势产业的强劲发展,显示了新兴经济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贸易也以较快速度增长,与阿拉伯国家源远流长的贸易进一步发展,与拉美国家经济贸易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与非洲国家的贸易充分发挥双方资源条件和经济结构的互补性优势,促进了各自发展。

中国十分重视双边和区域经贸合作的机制化建设。目前与中国签订双边贸易协定或经济合作协定的国家和地区已超过150个。中国与美、欧、日、英、俄等主要经济体均建立和保持着经济高层对话机制。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东亚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大图们倡议”等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立和发展多种形式的边境经济贸易合作。

中国积极主动参与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截至2010年底,中国已经与五大洲28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15个自由贸易安排或紧密经贸关系安排谈判,签订和实施了10个自由贸易协定或紧密经贸关系安排。正在进行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5个。中国倡议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2010年,中国与10个自由贸易协定或紧密经贸关系安排伙伴(东盟、巴基斯坦、智利、新加坡、新西兰、秘鲁、哥斯达黎加、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的双边货物贸易总额达到7826亿美元,超过了中国进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

中国深入参与和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努力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中国强调谈判要有利于贯彻落实多边贸易体制的公平、公正原则,体现多哈回合作为发展回合的目标。中国全面参与了多哈回合的农业、非农产品、服务、规则等议题的谈判,独立提交谈判案文40多份,联合其他成员提交案文100多份。为推进多哈回合谈判,中国多次表示愿意为谈判作出建设性的、与自身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贡献。

中国在解决与贸易伙伴的争议时兼顾各方利益,求同存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随着进出口持续增长,中国与贸易伙伴的争端和摩擦有所增多。涉案产品主要集中在纺织品、鞋类、轮胎、汽车零部件、钢铁和化工产品,争议问题主要涉及知识产权、贸易平衡、公平贸易、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国始终认为对话比对抗好,合作比施压好,应当努力通过协商谈判解决贸易伙伴之间的争议。中国坚持兼顾和平衡各方利益,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体制内,利用多双边渠道,通过对话、协商和谈判来解决争议。近年来,中国在扩大市场开放、保护知识产权、促进贸易平衡、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规范进出口经营秩序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充分照顾到贸易伙伴的关切。在协商不能解决争端的情况下,中国通过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妥善处理与贸易伙伴的贸易争端,维护了多边贸易体制的稳定。

六、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还存在不均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出口增长主要依赖资源、能源、土地、劳动力和环境等要素投入及耗费,科技、管理、创新等要素投入不足,外贸发展与资源能源供给和环境承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企业研发、设计、营销和服务等方面的竞争力还不强,自有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出口产品所占比重不大;外贸发展对三次产业的贡献还不够均衡;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规模和水平还相对落后;外贸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等。中国政府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实现外贸的可持续发展。

努力培育外贸发展的综合竞争优势。面对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资源和能源等生产要素价格大幅上涨、出口产业传统的低成本优势大大弱化的新情况,中国政府提出了外贸由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的战略目标。“十一五”规划期间(2006—2010年),中国政府调整进出口税收政策,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市场多元化战略和以质取胜战略,开展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改进对进出口

企业的融资保险服务,推动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优化,增强了外贸的综合竞争优势。大部分进出口企业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进出口贸易在危机后实现了较快复苏。“十二五”规划期间(2011-2015年),中国将努力保持现有出口竞争优势,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新优势,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延长加工贸易增值链,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促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继续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推动服务外包发展,努力扩大新兴服务出口。财政税收、金融保险、外汇管理、海关通关、检验检疫、物流和运输等领域都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加快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努力推动对外贸易的稳定健康发展。

加快推进外贸发展中的节能减排。早在1994年,中国政府就制定并发表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将节能减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都把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2004年以来,中国多次下调甚至取消部分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商品出口退税,禁止和限制部分此类产品的加工贸易,鼓励进出口企业向国际上先进的环保标准看齐。近年来,中国出口商品中“两高一资”商品的比重大幅下降,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大部分达到一定规模的进出口生产企业都已经获得ISO14000等与环保有关的标准认证。中国将努力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快先进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促进对外贸易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更加协调发展。

加强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中国履行国际义务的需要,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多年来,中国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立法、执法、宣传、培训及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08年,中国制定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把保护知识产权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加以推进。2006年至2011年,中国连续6年颁布《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实施了包括立法、执法、教育培训、文化宣传和对外交流等多个领域的1000多项具体措施。2010年,中国通过《专利合作条约》提出的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12295件,比2009年增长55.6%,增速居各国之首,世界排名从第五位上升至第四位。当前,加强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加强对话与合作成为世界知识产权保护的潮流。中国政府将在有关国际公约和各自法律框架下,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加强知识产权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知识产权事业的健康发展。

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中国出口商品质量总体上不断提高,受到全球消费者欢迎和认可。2009年和2010年,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检疫的中国出口货物分别为1103.2万批和1305.4万批,不合格率分别为0.15%和0.14%;出口货值分别为4292.7亿美元和5521.8亿美元,不合格率分别为O.12%和0.13%。2010年,中国出口美国的食品为12.7万批,合格率99.53%;出口欧盟的食品13.8万批,合格率99.78%。日本厚生省进口食品监控统计报告显示,2010年日本对自中国进口的食品以20%的高比例进行抽检,抽检合格率为99.74%,高于同期对自美国和欧盟进口食品的抽检合格率。但是,中国国内仍有少数企业为降低成本而忽视商品质量和安全,也有一些外国进口商不讲质量和诚信,压低商品价格甚至直接授意中国生产商使用不合格原料。这些行为损害了“中国制造”的信誉。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近年来不断完善商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加强了各环节监管,严厉查处少数违法违规造成质量问题的企业。2011年3月,中国启动“外贸商品质量提升年”活动,进一步健全外贸商品质量和安全的许可、认证和监督机制,提高了对出口商品质量与安全保障的效率。

增强进出口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认识到,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不仅有利于社会和谐进步,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各级政府正通过倡导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念,推动企业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尊重劳工权益,维护消费者权利,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中国政府鼓励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接受有关的社会责任标准,争取获得必要的社会责任认证。2008年新的《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施行以来,进出口企业普遍建立了“五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制度。中国政府把增强企业社会责任作为推动外贸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后将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和培训,建立和健全进出口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完善全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培育和管理的国际合作,推动进出口企业不断提高承担社会责任的水平。

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合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外贸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工业体系逐步完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了坚实基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新兴产业仍然处在初步发展阶段。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都在加速发展新兴产业,中国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推动重点领域的发展,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同时,中国政府加强政策引导,规范市场秩序,改善投资环境,鼓励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中国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政策符合国际贸易规则,愿加强与世界各国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的交流,为开创新兴产业国际合作和发展的新局面共同努力。

结束语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露,世界经济复苏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更加凸显,全球经济结构和贸易格局面临着深刻调整。中国对外贸易也将进行新的调整,努力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高转变,从主要依赖低成本优势向增强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仍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制约,会遇到新的困难和压力。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促创新,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全方位国际合作,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融入世界经济。中国愿意与贸易伙伴一起,共同应对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推动对外贸易实现更平衡、更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与贸易伙伴共享繁荣,实现共赢。

(新华社北京2011年12月7日讯)

[本栏责任编辑 王金偉]

第4篇:服务贸易新闻

聚焦深港合作新机遇 大幅开放内地与香港服务贸易

2011年08月18日 11:44

来源:深圳特区报

王晓晴 通讯员 黄卫雯

昨天,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访港时公布了一系列中央政府支持香港进一步发展、深化内地和香港经贸金融等方面合作的新措施。毗邻香港的深圳备受鼓舞,多位政府及企业界人士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均乐观表示,深圳与香港的合作将显著加快,深港合作将步入新阶

在中央支持香港的一系列措施中,大幅提升内地与香港服务贸易开放程度居于首位。分析人士指出,分开来看香港和深圳,两地贸易结构都明显失衡,距离全球性贸易中心有着明显的差距;然而两地携手“错位发展优势互补”,集深港之力的前海将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力

来自前海管理局的消息显示,深圳已经会同香港方面启动了前海金融政策、法律环境、专业服务及CEPA先行先试、招商政策四个专责小组,在前海的税制、法制、金融和人才政策等方面开展研究,将尽快形成专项报告上报国家有关部门。

与此同时,深港两地的其他经贸合作也在有序推动中。据悉,深港两地将联合推广、扩大深港及珠三角会展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推动深港成为世界商品集散地。市贸促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发挥CEPA的政策优势,大力推动“国际采购商业圈”的建设——主要是推动建立各种大型专业市场,此项目建成后,将会成为立足深圳,辐射珠三角、全国乃至全球的国际采购交易平台。

目前,深港之间在科技产业上互动频频。自2007年签订“深港创新圈”合作协议以来,深港两地投放了大量的资源,合作资助项目涉及通讯技术、照明技术、机械人制造系统、中药检测等。现在,深港创新圈设立了6个创新基地、12个服务平台,以及4个重大专项实施工程,推动相关企业实现快速发展。

香港创新科技署有关负责人表示,香港有人才、研发和融资中心的优势,深圳的优势则是较低成本和产业化,两地有互补性,这是合作的基础,而且,内地是香港高科技产品最大的市场,深港科技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自2007年以来,香港主动与深圳展开各种合作。翰宇药业有关负责人对此感受颇深,他告诉记者,以前与香港方面合作需要推着他们走,这两年则反过来,香港方面很积极,推着我们走。

此外,香港与深圳的智力合作也在发酵。在深圳高新园区,“港”字号大学成为独特风景,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在深圳的基地今年已陆续启用。深圳虚拟大学园有关负责人表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基地的建设接近尾声,香港浸会大学的基地正在加紧建设,该负责人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香港的大学进驻深圳,为深圳提供高端智力支持。

中央支持香港发展六大措施解读

文章出处:深度报道作者:张慧敏 闫瑾发布时间:2011-08-18

提升内地与香港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支持在内地推出港股组合,允许人民币境外合格投资者投资境内证券市场,探讨香港加入内地已经签署的自由贸易区协定可能性,引导内地和香港企业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加快粤港、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的落实……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昨日在开启香港之行的首日便率先亮出了一份大礼包,其中的政策措施将为香港、内地两地带来哪些改变?哪些产业将随之受益?内地与香港的居民又将获得怎样的实惠?

更多服务业进入内地发展

“医疗服务方面,香港的水平一向很高,扩大CEPA受惠面之后为香港相关医疗服务进入内地提供了便利。”业内人士认为,政策明确允许香港在内地独资医院范围扩大到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将进一步加强香港与内地在医疗上的交流,为内地病人提供更多选择,同时可以服务在内地居住和工作的香港市民。

在旅游服务方面,一连串针对性措施支持香港到内地设立旅行社,并支持特区发展以香港为母港的邮轮旅游业务等。政策鼓励和引导内地与香港旅游企业和社会资本互相进入对方市场,并重点支持香港在内地设立旅行社。此外,香港特区政府将与内地旅游监管机构联合开发内地与香港“一程多站”旅游精品线路,并加强对内地赴港旅行团的监管。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则表示,对香港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开放总体来说是好事,但同时也给相关行业带来了一定压力。“服务贸易的开放优势在于,相关领域的进入加强了两地的经济往来,但同时对香港开放的服务领域相对来讲属于„高端‟服务业,对内地相关行业的影响更多地在于„示范效应‟,迫使内地的相关行业对自身做出审视并做出改变,但国内相关行业实现转变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白明表示。

将香港纳入自贸区实现互补双赢

在外贸方面,六项措施明确提出,支持东亚区合作,并探讨香港加入内地已经签署的自由贸易区协定可能性,今后与外资谈判时更多兼顾香港利益,增强两地在世贸组织和亚太经合组织的协调互动。

此次中央宣布支持香港积极参与多边和区域经济合作,对香港进一步提升为国际贸易、航运及金融中心的地位尤为重要。其中,中央特别表示短期将以支持香港参与东亚区域作为重点,结合目前全球经济聚焦亚洲的势头,但对于将香港纳入到内地已经签署的自由贸易区协定当中,业内专家表示还存在一定难度。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认为:“香港虽然在中国境内,但是作为独立关税区,处在中国关境之外,内地可以支持香港参与国际和区域经济合作,但是内地同香港签订CEPA时对原产地有要求和限制,需要防止生产转移,不能将两地混为一谈。因此,如果香港纳入内地已经签署的自贸区协定当中就相当于两地的产品产地混为一谈,所以能不能够加入进来还要看签署自贸区协定的其他区域答不答应。”

白明也认为将香港纳入到内地已经签署的自由贸易区协定当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香港是WTO成员,在WTO当中与内地是相互独立的,属于不同的成员,自由贸易区协定的签订是在WTO成员之间进行,所以,如果把香港纳入到内地已经签署的自由贸易区协定中存在技术难度,容易引起贸易争端和混乱,但是双方配合的可能性比较大。”

强化香港在粤港澳区域合作地位

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将加快粤港、粤澳合作,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基地,支持建设以香港为龙头的金融合作区,构建珠三角优质生活圈,支持港资加工贸易稳定发展和转型升级。而在此前香港与广东签订的《粤港合作框架协议》也曾提出,两地将在生态环保、清洁发展以及养老服务方面进行合作。

“由于服务贸易的跨地域性不如商品贸易强,发展服务业的地域优势非常重要,而在粤港澳三地当中,香港作为国际开放港口同国际市场结合紧密,具有一定的相对优势,在当前面临要素成本升高的情况之下,加强内地周边地区之间的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也体现了现代服务基地建立的可行性和发展潜力。”白明表示。

但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则认为,香港在加强同周边地区合作的同时,还应在中国特殊政策下实现转型。“内地对香港的重视程度从来没有变,随着内地全面开放的步伐加快,香港的„独家‟优势渐失,政策扶持过多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导致香港的依赖性,香港应当在发展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充分利用CEPA政策来加强自身独立性。”袁钢明强调。

加大民生等资源支持香港

在民生保障方面,内地将积极调动各方力量,采取措施继续保持粮食、肉类、水果、蔬菜等优质农副产品和电力、天然气等物资对香港市场的稳定供应。

内地是香港最重要的食物供应来源地,香港地区的肉类蔬菜供应超过九成来自内地。此次中央宣布保障各类物资的供给,包括粮食、肉类、蔬果等优质农副产品的稳定供应,有助于缓解食物价格上涨的压力。

在能源供应方面,中央宣布加快西线东输二线工程香港支线建设,确保2012年下半年实现向香港供气,“十二五”期间累计供气量达到30亿立方米以上。内地取得长期稳定的天然气做发电之用,有利于香港经济的持续发展,也能扭转过去依赖燃煤为主的发电组合,改为以天然气作为主要的发电能源,对改善空气质量有很大帮助。

在教育方面,自2012年起,试行对香港学生豁免内地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考试(即“联招考试”),内地部分高校可依据香港高中文凭考试成绩择优录取香港学生。

港股组合ETF最早年内推出

金融业一直是香港的核心竞争力,巩固和提升香港在亚洲乃至全球的金融中心地位,有利于香港与国际的进一步接轨。首先就是要在内地推出港股组合ETF(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是一种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开放式证券基金投资产品,交易手续与股票可以说完全相同。港股组合ETF就是成立可以直接投资于港股市场的ETF基金,可以增加ETF基金品种,因为国内比较单一,只有沪深500、上证50之类的。据了解,目前沪深交易所都力争在今年内推出港股组合ETF。

但是此前,在香港推出ETF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最大技术问题是清算交收中的担保问题。据了解,这一技术问题主要是在合约交易时,买卖双方任何一方出现违约,守约方都必须履行相关的义务,保证合约正常运行。

增加内地和香港的金融合作,不管是赴港上市、共同代销基金还是开设分支机构,可以拓展港资机构在内地的业务范围,内地更多的业务也可以做到香港去,港资银行也可以打破类似外资银行的界限,开展多种业务。

此前由于政策、风险等种种原因港地险企入驻内地较为缓慢,政府只允许香港保险公司在内地沿海地区设立营业机构。“香港保险市场比较成熟,险种丰富,而内地市场潜力较大,二者结合可以推出更多的创新产品。”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设离岸人民币计价中心

昨日,财政部在香港发行200亿元人民币债券,获得690亿元人民币的强劲认购,一方面是人民币债券安全,另一方面人民币持续升值令投资者看好。

未来将增加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金融机构,允许境内企业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扩大境内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规模。“可能会有更多的商业银行、公司企业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某国有银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目前,香港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桥头堡‟,所以扩大在香港的发债规模,可以提高境外对人民币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有利于国内资本市场功能完善及企业融资环境的改善。”中央财经大学金融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

记者同时注意到,新的措施支持香港使用人民币在境内直接投资,允许人民币境外合格投资者投资境内证券市场,起步金额为200亿元。上述银行人士表示,最先进入到境内证券市场的境外投资者应该主要是金融机构,这样才能更好地扩大人民币存贷款业务。目前香港已有近80家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当地市场对人民币投资工具的需求日益旺盛。

不过,对于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建设,郭田勇建议,随着境外人民币数量的不断堆积,为使国际化进程可持续,还需解决其市场出口,一要致力于建设离岸人民币计价的商品金融市场,二要以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为契机推进其在资本项下的可兑换。

商报记者 张慧敏 闫瑾

中央支持香港发展六大措施解读

2011年08月18日 08:04来源: 北京商报

提升内地与香港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支持在内地推出港股组合,允许人民币境外合格投资者投资境内证券市场,探讨香港加入内地已经签署的自由贸易区协定可能性,引导内地和香港企业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加快粤港、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的落实„„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昨日在开启香港之行的首日便率先亮出了一份大礼包,其中的政策措施将为香港、内地两地带来哪些改变?哪些产业将随之受益?内地与香港的居民又将获得怎样的实惠?

更多服务业进入内地发展

“医疗服务方面,香港的水平一向很高,扩大CEPA受惠面之后为香港相关医疗服务进入内地提供了便利。”业内人士认为,政策明确允许香港在内地独资医院范围扩大到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将进一步加强香港与内地在医疗上的交流,为内地病人提供更多选择,同时可以服务在内地居住和工作的香港市民。

在旅游服务方面,一连串针对性措施支持香港到内地设立旅行社,并支持特区发展以香港为母港的邮轮旅游业务等。政策鼓励和引导内地与香港旅游企业和社会资本互相进入对方市场,并重点支持香港在内地设立旅行社。此外,香港特区政府将与内地旅游监管机构联合开发内地与香港“一程多站”旅游精品线路,并加强对内地赴港旅行团的监管。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则表示,对香港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开放总体来说是好事,但同时也给相关行业带来了一定压力。“服务贸易的开放优势在于,相关领域的进入加强了两地的经济往来,但同时对香港开放的服务领域相对来讲属于‘高端’服务业,对内地相关行业的影响更多地在于‘示范效应’,迫使内地的相关行业对自身做出审视并做出改变,但国内相关行业实现转变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白明表示。

将香港纳入自贸区实现互补双赢

在外贸方面,六项措施明确提出,支持东亚区合作,并探讨香港加入内地已经签署的自由贸易区协定可能性,今后与外资谈判时更多兼顾香港利益,增强两地在世贸组织和亚太经合组织的协调互动。

此次中央宣布支持香港积极参与多边和区域经济合作,对香港进一步提升为国际贸易、航运及金融中心的地位尤为重要。其中,中央特别表示短期将以支持香港参与东亚区域作为重点,结合目前全球经济聚焦亚洲的势头,但对于将香港纳入到内地已经签署的自由贸易区协定当中,业内专家表示还存在一定难度。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认为:“香港虽然在中国境内,但是作为独立关税区,处在中国关境之外,内地可以支持香港参与国际和区域经济合作,但是内地同香港签订CEPA时对原产地有要求和限制,需要防止生产转移,不能将两地混为一谈。因此,如果香港纳入内地已经签署的自贸区协定当中就相当于两地的产品产地混为一谈,所以能不能够加入进来还要看签署自贸区协定的其他区域答不答应。”

白明也认为将香港纳入到内地已经签署的自由贸易区协定当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香港是WTO成员,在WTO当中与内地是相互独立的,属于不同的成员,自由贸易区协定的签订是在WTO成员之间进行,所以,如果把香港纳入到内地已经签署的自由贸易区协定中存在技术难度,容易引起贸易争端和混乱,但是双方配合的可能性比较大。” 强化香港在粤港澳区域合作地位

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将加快粤港、粤澳合作,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基地,支持建设以香港为龙头的金融合作区,构建珠三角优质生活圈,支持港资加工贸易稳定发展和转型升级。而在此前香港与广东签订的《粤港合作框架协议》也曾提出,两地将在生态环保、清洁发展以及养老服务方面进行合作。

“由于服务贸易的跨地域性不如商品贸易强,发展服务业的地域优势非常重要,而在粤港澳三地当中,香港作为国际开放港口同国际市场结合紧密,具有一定的相对优势,在当前面临要素成本升高的情况之下,加强内地周边地区之间的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也体现了现代服务基地建立的可行性和发展潜力。”白明表示。

但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则认为,香港在加强同周边地区合作的同时,还应在中国特殊政策下实现转型。“内地对香港的重视程度从来没有变,随着内地全面开放的步伐加快,香港的‘独家’优势渐失,政策扶持过多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导致香港的依赖性,香港应当在发展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充分利用CEPA政策来加强自身独立性。”袁钢明强调。

加大民生等资源支持香港

在民生保障方面,内地将积极调动各方力量,采取措施继续保持粮食、肉类、水果、蔬菜等优质农副产品和电力、天然气等物资对香港市场的稳定供应。

内地是香港最重要的食物供应来源地,香港地区的肉类蔬菜供应超过九成来自内地。此次中央宣布保障各类物资的供给,包括粮食、肉类、蔬果等优质农副产品的稳定供应,有助于缓解食物价格上涨的压力。

在能源供应方面,中央宣布加快西线东输二线工程香港支线建设,确保2012年下半年实现向香港供气,“十二五”期间累计供气量达到30亿立方米以上。内地取得长期稳定的天然气做发电之用,有利于香港经济的持续发展,也能扭转过去依赖燃煤为主的发电组合,改为以天然气作为主要的发电能源,对改善空气质量有很大帮助。

在教育方面,自2012年起,试行对香港学生豁免内地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考试(即“联招考试”),内地部分高校可依据香港高中文凭考试成绩择优录取香港学生。 港股组合ETF最早年内推出

金融业一直是香港的核心竞争力,巩固和提升香港在亚洲乃至全球的金融中心地位,有利于香港与国际的进一步接轨。首先就是要在内地推出港股组合ETF(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是一种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开放式证券基金投资产品,交易手续与股票可以说完全相同。港股组合ETF就是成立可以直接投资于港股市场的ETF基金,可以增加ETF基金品种,因为国内比较单一,只有沪深500、上证50之类的。据了解,目前沪深交易所都力争在今年内推出港股组合ETF。

但是此前,在香港推出ETF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最大技术问题是清算交收中的担保问题。据了解,这一技术问题主要是在合约交易时,买卖双方任何一方出现违约,守约方都必须履行相关的义务,保证合约正常运行。

增加内地和香港的金融合作,不管是赴港上市、共同代销基金还是开设分支机构,可以拓展港资机构在内地的业务范围,内地更多的业务也可以做到香港去,港资银行也可以打破类似外资银行的界限,开展多种业务。

此前由于政策、风险等种种原因港地险企入驻内地较为缓慢,政府只允许香港保险公司在内地沿海地区设立营业机构。“香港保险市场比较成熟,险种丰富,而内地市场潜力较大,二者结合可以推出更多的创新产品。”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设离岸人民币计价中心

昨日,财政部在香港发行200亿元人民币债券,获得690亿元人民币的强劲认购,一方面是人民币债券安全,另一方面人民币持续升值令投资者看好。

未来将增加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金融机构,允许境内企业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扩大境内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规模。“可能会有更多的商业银行、公司企业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某国有银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目前,香港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桥头堡’,所以扩大在香港的发债规模,可以提高境外对人民币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有利于国内资本市场功能完善及企业融资环境的改善。”中央财经大学金融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

记者同时注意到,新的措施支持香港使用人民币在境内直接投资,允许人民币境外合格投资者投资境内证券市场,起步金额为200亿元。上述银行人士表示,最先进入到境内证券市场的境外投资者应该主要是金融机构,这样才能更好地扩大人民币存贷款业务。目前香港已有近80家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当地市场对人民币投资工具的需求日益旺盛。

不过,对于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建设,郭田勇建议,随着境外人民币数量的不断堆积,为使国际化进程可持续,还需解决其市场出口,一要致力于建设离岸人民币计价的商品金融市场,二要以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为契机推进其在资本项下的可兑换

RQFII投资境内证券市场起步200亿元

2011年08月18日 07:36来源: 证券时报网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昨日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上宣布了一系列中央政府支持香港发展深化两地合作的新政策。

李克强指出,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中央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了支持香港进一步发展、深化内地与香港经贸金融等方面合作若干新的政策措施。其主要内容是:

第一,大幅提升内地对香港服务贸易开放水平。目前内地对原产于香港的货物已全部实行零关税,同时正在推动服务业对香港扩大开放。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八的磋商已经启动,将在年内签署。内地将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扩大对香港传统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的开放,包括香港业界关注的医疗服务、建筑服务、律师服务、检测认证等领域。支持香港在内地设立旅行社。还将进一步放宽服务提供者的标准,充实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内容,切实扩大CEPA的受惠面。到“十二五”末,通过CEPA,基本实现内地和香港服务贸易的自由化。

第二,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金融业是香港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提升香港在全球及亚洲的金融中心地位,对香港发展至关重要。将在内地推出港股组合ETF(交易所交易基金),继续支持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允许内地港资法人银行参与共同基金销售业务。内地将不断提高对港资银行开放的层次和质量,支持港资银行在广东省内以异地支行形式合理布点、均衡布局。支持香港保险公司设立营业机构或通过参股方式进入内地市场。

也许是基于海内外退市制度的比较和矫正A股主板现行退市制度的弊端,2009年,创业板推出伊始就明确将严格退市列为未来制度建设的方向。根据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初步设想,直接退市、快速退市和杜绝借壳炒作被列为创业板退市制度三项基本原则。

我们认为,创业板具有试点更严格退市制度的有利条件。除没有历史负担之外,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建立和前期“买者自负”原则的充分宣传,都为直接退市试点作了一定的准备。创业板先行试点较严格的退市制度,条件具备时再推广到全市场,应该是一个稳妥的选择。当然,退市制度建设和发行制度完善一样,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周密的配套安排,充分考虑市场各方的承受力,谨慎决策,各方面一起“给力”。

首先,要充分考虑到各利益方博弈的复杂性。退市意味着还垃圾公司以真面目,必将导致垃圾公司股价重估,牵涉到各方的巨大利益。要从正本清源的高度出发,抵制住利益集团压力,不能养痈遗患。其次,要更新观念。长期的软约束使各方形成了思维惯性,炒作垃圾股时极度兴奋,一到真正退市又喊痛,这种心态和思维一定要改变。地方政府也要抛弃原有思维,走出靠“保壳”来培育和壮大本地资本市场的误区。最后,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尽快建立我国的投资者法律救济制度。因为上市公司经营失败,投资者也是受害者,导致上市公司失败的除经营环境原因之外,往往还伴随着上市公司大股东和高管的失职、欺诈乃至违法,因此,如果没有相应的司法救济制度,由投资者来承担全部公司损失,也有失公允。投资者能便利且有效地向公司追责,是严格退市制度顺利推出的一个重要条件。

支持香港发展成为国际资产管理中心。这也有利于两地携手合作,克服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第三,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香港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具有天然优势。中央政府将积极支持香港人民币市场发展,拓展香港与内地人民币资金循环流通渠道,支持香港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创新发展。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范围扩大到全国,开展外资银行以人民币增资试点,支持香港企业使用人民币到境内直接投资。允许以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方式(RQFII)投资境内证券市场,起步金额为200亿元。

增加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境内金融机构主体,允许境内企业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扩大境内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规模。中央政府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将作为一项长期的制度安排,并逐步扩大发行规模。这是促进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和完善的一项重要举措。

第四,支持香港参与国际和区域经济合作。中央政府继续支持香港积极参与多边和区域经济合作,近期重点支持香港参与东亚区域合作,并探讨香港加入内地已签署自贸区协定的可能性。在今后对外自贸区商谈中,更多地兼顾香港的利益和关切。

第五,推动内地与香港企业联合“走出去”。

第六,发挥香港在粤港澳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10新基今年延长募集期

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昨日上午在香港会展中心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李克强在演讲中提出了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揽子新措施。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商务部长陈德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等也出席了论坛。

RQFII

中资券商或最先从中受益

在李克强宣布的多项惠港政策中,RQFII无疑是最受业内关注的。“在港的人民币存款已达5500亿元,然而利用途径却很少,总得给个途径去消化。”时富金融高级研究经理田勇昨日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解释小QFII推出的原因。

据田勇分析,小QFII推出初期,管理层可能会将试点给予在港设立分支机构的中资券商,“可能主要考虑到中资券商在筛选热钱方面比较在行且比较用心。”

香港中资证券业协会会长阎峰昨日表示,虽然现在RQFII具体细节及推出时间尚未明确,但估计会参照QFII的运作方式,先批资格,再批额度,再发产品。

据阎峰预测,首批获批资格一定不包括外资金融机构,港资是否在内则不清楚,而在港中资券商显然将近水楼台先得月。海通证券(600837,股吧)监事会主席王益民昨日更称,海通将积极争取首批RQFII资格,公司所有准备工作均已准备就绪,只待政策正式出台便可操作。

受该消息提振,昨日几家在港上市的中资券商股近乎井喷。截至收盘,申银万国(0218.HK)涨幅达到21.25%,盘中涨幅一度高达34%,成交额达3429万港元,而前一交易日只有区区65万港元,国泰君安国际(1788.HK)、中国光大控股(0165.HK)和海通国际(0665.HK)收盘涨幅也分别达9.92%、8.16%和8.59%。

与内地联系较为密切的港资券商第一上海(0227.HK)和时富金融服务集团(0510.HK)昨日也分别上涨22.22%和20.47%。

规模不大对A股影响有限

市场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小QFII终于被管理层推上议事日程,按理说此举将给A股带来增量资金,然而昨日面对港股的风升云起,A股则是巍然不动,全天均在开盘点位附近徘徊。

“初期200亿元的规模成不了大气候。”时富金融高级研究经理田勇对商报记者表示,“更何况还不是立即推出。”

“境外人民币到年底估计在1万亿元左右,这其中有多少规模会形成RQFII?形成后又有多少会进入A股市场?”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估计规模不会很大。

李迅雷更指出,RQFII推出,中长期来说对A股的利好较为有限,“QFII推出时国内投资者也很激动,但现在不是也归于平静了?”据他分析,国际热钱对投资中国企业和股市兴趣不大,热钱最感兴趣的是境内外人民币利率市场,“国内利率高,香港利率低,利率市场回报优厚。”

李迅雷分析认为,政府推出此举,主要在于减弱国际热钱对人民币利率体系的冲击力度,让热钱通过合规渠道进入内地。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指出,开放境外人民币投资境内证券市场是人民币回流机制的安排,“为人民币资本项下实现完全可兑换进行了铺垫。”

港股ETF

半港股直通车年内或推出

李克强昨日同时宣布,将在内地推出港股ETF,这一政策被业内解读为“半港股直通车”,同样是被业内呼吁良久。

央行行长周小川昨日表示,内地引入港股组合ETF实施方案已完成,清算和交收最终担保问题这一技术问题已解决,推出港股ETF时机已成熟。香港相关部门更是指出,港股ETF今年可以出台。

“此举是为了吸引内地资金进驻港股市场,无疑能为港股提供增量资金。”时富金融高级研究经理田勇对商报记者表示,“一旦大市向好,最先受益的依然是券商或带有经纪业务的香港银行股。”

昨日,在港上市的券商除了上述大幅飙升的内地券商股,耀才证券金融(1428.HK)、汇富金融(0188.HK)和英皇证券(0717.HK)也分别大涨了12%、11.70%和6.56%。

此外,就连A股中券商股也被炒了一把。截至收盘,方正证券(601901,股吧)(601901)和东北证券(000686,股吧)(000686)分别上涨4.43%和3.02%,中信证券(600030,股吧)(600030)、国海证券(000750,股吧)(000750)和山西证券(002500,股吧)(002500)等涨幅也均在1%以上。

需要指出的是,港股ETF具体规模尚未曝出。据业内分析人士猜测,按照管理层一贯审慎的原则,首批额度不会太大,预计对单日成交规模600亿至700亿港元的香港市场而言,起不到多大的提振作用。

FDI

港企可持人民币直投内地

周小川昨天在论坛上透露,中央积极支持香港成为离岸人民币中心,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未来将扩大到全国所有省市区,结算量将更大。为满足在港人民币的投资需求,内地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规模将提高,今年初步决定提高到500亿人民币。

周小川还表示,过去赴港发债主体主要是金融机构,未来将扩大到非金融机构,在发债规模中金融和非金融机构各占一半。

周小川指出,中央还将进一步扩大在港人民币的回流渠道,除RQFII外,内地将尽快修改外资投资有关条例,允许香港持人民币企业赴内地直接投资?穴FDI?雪,稳步开展试点。

李克强昨日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上宣布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主要内容如下:

●经贸方面

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对香港的开放。争取到“十二五”末期,通过《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穴CEPA?雪,内地对香港基本实现服务贸易的自由化。抓紧磋商并于今年年内签署CEPA补充协议八,进一步深化服务贸易开放,充实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合作内容,继续推动在广东等省?穴市?雪先行先试。

继续支持香港积极参与多边和区域经济合作。近期,将以支持香港参与东亚区域合作为重点,探讨香港加入内地已签署自贸区协定的可能性,或支持香港与已和内地签署自贸协定的贸易伙伴直接商谈。

支持境外企业?穴包括香港企业?雪使用人民币赴内地直接投资。修订外商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规范和推动人民币的外商直接投资。

支持香港铁路公司深化与北京、上海、深圳市地铁建设和运营方面的合作,并扩展到杭州等市。

●金融方面

在内地推出港股组合ETF?穴交易所交易基金?雪。继续支持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允许内地港资法人银行参与共同基金销售业务。支持香港的保险公司设立营业机构或通过参股的方式进入市场,参与和分享内地保险市场的发展。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为更多企业在与香港地区开展贸易和直接投资中使用人民币提供便利,进一步加强香港人民币结算中心的地位。增加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境内金融机构主体,允许境内企业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稳步扩大境内机构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规模。允许以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方式(即RQFII)投资境内证券市场。

●民生和社会事业方面

加快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香港支线建设,确保2012年下半年实现向香港供气,“十二五”期间累计供气量达到30亿立方米以上。

在部分高校试行免试招收香港学生。自2012年起,试行对香港学生豁免内地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考试?穴即“联招考试”?雪,内地部分高校依据香港高中文凭考试成绩择优录取香港学生。

允许香港服务提供者在内地设立独资医院的范围扩大到所有直辖市和省会城市。

●旅游方面

推进内地与香港旅游海外联合推广工作。联合开发内地与香港“一程多站”旅游精品线路。

支持内地与香港旅游企业拓宽合作范畴。鼓励和引导内地与香港旅游企业和社会资本互相进入对方市场,重点支持香港在内地设立旅行社。

●粤港合作方面

将“衔接内地港澳交通”列入国家“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建设广深港铁路客运专线,今年底建成内地段,逐步实现全线与京广客运专线、杭福深等东部沿海铁路的接驳。推进港珠澳大桥建设,实现香港、珠海、澳门三地高速公路连通。优先考虑与香港企业的合资合作,推进深圳盐田港区、大铲湾港区集装箱码头建设。

积极研究连接香港和深圳两个机场之间的港深西部快速轨道线建设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昨为香港贸易服务业带来令人振奋消息:除年内与港签署「CEPA 8」外,还争取到「十二五」末,对香港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他表示,内地「十二五」期间,力求将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从去年43%增加到2015年的47%,以内地的经济总量来说,即便是提高1个百分点,也就是要新增4,000亿元,届时必为港带来巨大商机。

李克强昨在港出席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时,多番谈到对香港开放内地服务业市场问题,指内地正在推动服务业对香港扩大开放,他并为内地服务产业市场开放定下初步时间表,「到『十二五』末,通过CEPA,基本实现内地和香港服务贸易的自由化」。

扩CEPA受惠面 粤续先行先试

此外,他又透露,CEPA补充协议八的磋商已启动,并将在年内签署。同时,内地将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扩大对香港传统优势服务业和新兴现代服务业的开放。内地还将进一步放宽服务提供者的标准,充实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内容,切实扩大CEPA的受惠面,继续推动在广东等省市先行先试。

服务业总量将达26万亿商机巨

他又描绘内地服务业的巨大商机,指内地的经济总量在世界上已经居第二位了,但是内地的服务业的比重偏低,不仅是低于发达国家平均70%的水平,而且和内地发展水平相似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是偏低的,「在现代服务业、高端服务业方面,可以说还供给不足」,「如果按提高4个百分点算,不考虑价格变动的因素,届时服务业的总量将要达到26万亿元人民币,这本身就是巨大的市场需求」。

对于香港如何结合国家扩大服务业发展的策略,李克强说,香港在服务业方面有独特优势,不仅是比重高,服务业的水平也高,质量也高,人才济济,「可以说也实事求是的说香港的服务业是有着国际竞争力的」,「两者结合,利国利港利民。」

支持本港参与区域经济合作

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随着香港的主要贸易伙伴积极寻求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香港也不能落后形势。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积极参与多边和区域经济合作,对香港进一步提升为国际贸易、航运及金融中心的地位尤为重要。其中,中央特别表示短期将以支持香港参与东亚区域作为重点,正好配合当前环球经济聚焦亚洲的势头。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发言人表示,欢迎李克强宣布之挺港措施,并指符合业界期望,亦达致双赢。发言人说,措施包括容许旅行社在内地开分行,有助推动粤港澳旅游,并配合香港邮轮码头落成,相信可吸引更多游客。港府会鼓励业界利用措施,拓展一程多站旅游,及发展三地成为休闲旅游中心。另外,在创新科技方面,为配合「十二五」发展,政府会加强支持,在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疗等方面,提升科研能力。他又表示,今年可签订CEPA补充协议八,但未有透露哪些行业受惠及实际内容。

海南上半年跨境人民币结算额约130亿元

南海网 http://时间:2011-08-18 06:49 来源: 南海网-海南日报 作者:彭青林

本报讯(记者彭青林)记者从各有关单位获悉,今年上半年,我省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完成结算额约130亿元,与去年下半年相比略有增加,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保持稳定发展的势头。

据悉,自去年6月我省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以来,业务发展十分迅速。去年有40多家企业获批试点单位,结算金额共113.93亿元,位居同批开展试点业务省(市)的第三位,为海南企业的对外贸易提供了极大的结算便利,有效地助推了海南省外贸进出口增长。

到6月底,海南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在各主要业务领域都推出了产品,并完成了相关业务,为我省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作为我省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开展的“主力军”,海南中行今年上半年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达89.10亿元人民币,市场份额占据我省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的70%,始终保持行业领军地位。

据海南中行介绍,上半年,该行努力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向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投融资领域的全面发展,在进口贸易、服务贸易以及资本项下均实现了突破。该行积极利用政策空间和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需求空间,加快跨境人民币产品的创新,加强与海外分支机构的发展联动,并顺应市场环境和需求变化,推出跨境人民币转汇、跨境人民币协议付款、人民币协议融资等创新组合产品。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跨境人民币业务扩展到了省内几乎所有主要商业银行,多数银行均推出了相关产品,开展了相关业务。虽然,其他银行所占份额较少,但工行等银行的业务发展速度较快,显示出海南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潜力。

李克强宣布深化内地与香港经贸金融等方面合作新政策

六大措施支持香港进一步发展

日期:2011-08-18 作者: 来源:文汇报

第一,大幅提升内地对香港服务贸易开放水平; 第二,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第三,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 第四,支持香港参与国际和区域经济合作;

第五,推动内地与香港企业联合“走出去”;第六,发挥香港在粤港澳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本报讯

综合新华社消息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国家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举办的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17日上午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他指出,促进国家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事关国家与香港的根本利益,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只要内地和香港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这两个长期的目标,为增进内地和香港民众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论坛于上午9时30分开幕,会场内气氛热烈,座无虚席。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首先致辞,对李克强副总理来港出席论坛表示诚挚欢迎,对中央政府给予香港的一贯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在全场约1000名与会人士热烈的掌声中,李克强发表了题为《协力求发展合作促繁荣》的主题演讲。

李克强指出,进一步发挥香港长期以来形成的独特优势,发挥香港在内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香港的需要,也是国家的需要。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的深入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不断完善,需要发挥香港通达国际市场的窗口和平台作用。国家推动经济转型、扩大内需和调整结构,需要发挥香港服务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需要发挥香港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只要把独特的优势巩固住,把应有的作用发挥好,香港就一定能够实现更大的发展。

李克强说,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中央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了支持香港进一步发展、深化内地与香港经贸金融等方面合作若干新的政策措施。这体现了“一国两制”下内地对香港优先开放的一贯政策,目的是推动内地和香港经贸金融等方面合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其主要内容是:

第一,大幅提升内地对香港服务贸易开放水平。目前内地对原产于香港的货物已全部实行零关税,同时正在推动服务业对香港扩大开放。CEPA补充协议八的磋商已经启动,将在年内签署。内地将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扩大对香港传统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的开放,包括香港业界关注的医疗服务、建筑服务、律师服务、检测认证等领域。支持香港在内地设立旅行社。还将进一步放宽服务提供者的标准,充实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内容,切实扩大CEPA的受惠面,继续推动在广东等省(市)先行先试。到“十二五”末,通过CEPA,基本实现内地和香港服务贸易的自由化。

第二,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金融业是香港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提升香港在全球及亚洲的金融中心地位,对香港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将在内地推出港股组合ETF(交易所交易基金),继续支持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允许内地港资法人银行参与共同基金销售业务。内地将不断提高对港资银行开放的层次和质量,支持港资银行在广东省内以异地支行形式合理布点、均衡布局。支持香港保险公司设立营业机构或通过参股方式进入内地市场,加强双方在保险产品研发、业务经营和运作管理等方面合作。支持香港发展成为国际资产管理中心。这也有利于两地携手合作,克服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第三,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香港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具有天然优势。中央政府将积极支持香港人民币市场发展,拓展香港与内地人民币资金循环流通渠道,支持香港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创新发展。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范围扩大到全国,开展外资银行以人民币增资试点,支持香港企业使用人民币到境内直接投资。允许以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方式(RQFII)投资境内证券市场,起步金额为200亿元。

第四,支持香港参与国际和区域经济合作。中央政府继续支持香港积极参与多边和区域经济合作,近期重点支持香港参与东亚区域合作,并探讨香港加入内地已签署自贸区协定的可能性。在今后对外自贸区商谈中,更多地兼顾香港的利益和关切。同时,增强两地在世贸组织和亚太经合组织中的协调与互动,不断提高香港参与多边和区域合作水平。

第五,推动内地与香港企业联合“走出去”。香港拥有金融、贸易、投资、法律、会计、咨询等方面的优势,内地企业“走出去”步伐正在加快,内地和香港合作大有可为。我们将从项目对接、投资拓展、信息交流、人才培训等方面,加大对内地企业与香港企业联合“走出去”的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内地和香港企业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建立商品营销网络;鼓动内地和香港企业以联合投资、联合投标、联合承揽项目等方式,共同开拓国际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市场。

第六,发挥香港在粤港澳合作中的重要作用。粤港澳经济规模已居世界都市圈前列,香港的独特地位能够在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方面担当更重要的角色。内地将加快落实粤港、粤澳合作框架协议,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和

世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地,支持建设以香港为龙头的金融合作区域,构建现代流通经济圈,共建珠三角优质生活圈。推进珠三角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支持港资加工贸易企业稳定发展和转型升级。

我们将深化内地与香港旅游开发、生态环保、清洁发展、医疗卫生、食品安全、养老服务等方面合作。制定财税、土地、劳保、人才等支持政策,大力推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积极发展创新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和其他专业服务。加快内地与香港基础设施对接,完善珠三角地区与港澳交通运输体系。加强粤港供水、供电、供气等网络合作,到2012年下半年实现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香港支线向香港供气。

李克强表示:“香港与祖国休戚相关、荣辱与共。这里我重申,凡是有利于香港繁荣稳定、有利于内地和香港共同发展的事情,中央政府都将尽最大努力去做。我相信,在我们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香港一定会谱写新的华章,创造新的辉煌!”

第5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承诺

二、服务贸易承诺

加入世贸组织,我国根据自身国情、发展水平、承受能力,对服务贸易作出了不同程度市场准入承诺,有条件、有步骤地开放服务贸易领域,并进行管理和审批,服务贸易的市场开放在加入后l至6年内逐步实施。开放的服务贸易领域包括商务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和相关工程服务、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旅游和与旅游相关的服务、运输服务等9个部门及其70多个分部门和子部门。与健康相关的服务和社会服务,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视听服务除外)以及其他未包括的服务没有承诺。

我国可以维持与《服务贸易总协定》第2条第l款规定不一致的措施,只要这些措施列入议定书所附的《第2条豁免清单》中,并符合《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关于第2条豁免的附件》的条件。

服务贸易承诺分为水平承诺与具体承诺两个方面,水平承诺主要是:

1.商业存在

股权式合资企业中的外资比例不得少于该合资企业注册资本的20%。对于外国企业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不作承诺,除非在具体分部门中另有规定。允许在中国设立外国企业的代表处,但代表处不得从事任何营利活动,除非在法律服务、会计审计和簿记、管理咨询等特定部门的具体承诺中另有规定。.

有关土地使用权,中国的土地归国家所有,企业和个人使用土地需遵守下列最长期限限制:(1)居住目的为70年;(2)工业目的为50年;(3)教育、科学、文化、公共卫生和体育目的为50年;(4)商业、旅游、娱乐目的为40年;(5)综合利用或其他目的为50年。

2.自然人流动

除与属下列类别的自然人的入境和临时居住有关的措施外,不作承诺:

(1)对于在中国领土内已设立代表处、分公司或子公司的世贸组织成员的公司的经理、高级管理人员和专家等高级雇员,作为公司内部的调任人员临时调动,允许其入境首期停留3年。

(2)对于被在中国领土内的外商投资企业雇佣从事商业活动的世贸组织成员的公司的经理、高级管理人员和专家等高级雇员,按有关合同条款规定给予其长期居留许可,或首期居留3年,以时间短者为准。

(3)服务销售人员——不在中国领土内常驻、不从在中国境内的来源获得报酬、从事与代表处——服务提供者有关的活动、以就销售该提供者的服务进行谈判的人员,如:a.此类销售不向公众直接进行;且b.该销售人员不从事该项服务的供应,则该销售人员的入境期限为90天。

服务贸易的具体承诺主要有:

(一)商务服务

1.专业服务:

(1)法律服务(不含中国法律业务)。

(2)会计、审计和簿记服务。

(3)管理咨询服务。

(4)税收服务。

(5)建筑设计服务。

(6)工程服务。

(7)集中工程服务。

(8)城市规划服务(城市总体规划服务除外)。

(9)医疗和牙医服务。

2.计算机及相关服务:

(1)与计算机硬件安装相关的咨询服务。

(2)软件实施服务。

(3)数据处理服务(输入准备服务、数据处理和制表服务、分时服务)。

3.房地产服务:

(1)以自有或者租赁财产开展的房地产服务。

(2)在收费或者合同基础上开展的房地产服务。

4.租赁服务(不包括音像制品的租赁)。

5.其他商务服务:

(1)广告服务。

(2)技术测试和分析服务、货物检验(不包括法定检验)服务。

(3)农业、林业、畜牧业的附属服务。

(4)渔业的附属服务。

(5)相关科学和技术咨询服务(海洋石油地质、地球物理和其他科学勘探服务、地下勘测服务、陆上石油服务)。

(6)维修服务和保养服务(包括计算机在内的办公机械和设备的维修服务)。

(7)摄影服务。

(8)包装服务。

(9)会议服务。

(10)翻译服务。

(二)通讯服务

1.速递服务(不包括现由中国邮政部门专营的服务)。

2.电信服务。

3.视听服务:

(1)录像的分销服务,包括娱乐软件、录音的分销服务以及音像制品的租赁服务。

(2)电影院服务。

(三)建筑和相关工程服务

(四)分销服务

1.佣金代理服务(盐和烟草除外)。

2.批发服务(盐和烟草除外)。

3.零售服务(不包括烟草)。

4.特许经营。

5.无固定地点的批发和零售。

(五)教育服务

1.初等教育服务。

2.中等教育服务。

3.高等教育服务。

4.成人教育服务。

5.其他教育服务(包括外语语言培训)。

(六)环境服务(不包括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检验)

环境服务,包括排污服务、废物处理服务(固体废物处理服务、废气清理服务、降低噪音服务)、卫生和类似服务、自然和风景保护服务、其他环境保护服务。

(七)金融服务

1.银行服务。

2.证券服务。

3.保险服务。

(八)旅游和与旅游相关的服务

1.饭店(包括公寓楼)和餐馆。

2.旅行社。

(九)运输服务

1.海运服务:

(1)国际运输(客运和货运,不包括沿海运输和内河运输)。

(2)海运附属服务(海运装卸货服务、报关服务、集装箱堆场服务)。

2.内河运输服务(国际货运服务)。

3.航空运输服务:

(1)航空器的维修和保养。

(2)计算机订座系统服务。

4.铁路运输服务(货运服务)。

5.公路运输服务(卡车和汽车的货运服务)。

6.运输辅助服务:

(1)仓储服务。

(2)货物运输代理服务(不包括货物检验服务)。

第6篇:中国金融服务进出口贸易的基本情况

从这两张图表可以清晰地看到,自2000年以来,中国金融服务的发展处于增长的趋势,2006年的出口额是 2000年的1.86倍,2006年的进口额是2000年的9.19倍。显然,中国金融服务进口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同时期中国金融服务出口的增长速度。从金融服务进出口总额来看,除了 2001年和2004年以外,其他年份的中国金融服务进出口总额均处于增长的发展态势。从金融服务进出口差额来看,除了2001年中国金融服务顺差,其他年份均是逆差。而且自2002年以来,中国金融服务贸易逆差呈现逐步扩大的态势。

从中国服务贸易的内部结构来看,中国金融服务出口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还非常低,2000-2006年中国金融服务出口占中国服务贸易的比重还不到0.5%,尤其是近年来的总体趋势是所占比重还在逐步降低。同样,中国金融服务进口占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的比重也非常低。这充分说明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内容的中国金融服务的发展还很不成熟,在服务贸易的内部结构中的地位非常弱,这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服务贸易的内部结构发展的格局具有非常大的差异。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对策构想

(一)动员各方面力量,建立政府协调机制,提高发展金融服务贸易的意识

(二)加强金融服务贸易统计工作,为政府决策及学术研究提供决策依据和准确信息

(三)实行市场化、层次化和制度化的人力

(四)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打造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金融功能区的品牌

(五)建立完备的金融监管体系,有效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在新的形势下,迫切需要加强和完善对金融业的监管,特别是要按照国际化标准,科学规范地进行行为监督和业务监管,并与国际监管标准接轨。

(六)全面贯彻“走出去”战略,鼓励银行业向外发展

第7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发展的思考

一、标题解读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2010年1月1日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王燕同学,东盟十国是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

服务贸易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和东盟各国应在加快服务贸易合作的基础上,通过保障服务贸易良好发展的一系列协议,采取不同策略逐步发展服务贸易,消除服务贸易中产生的摩擦,以实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的解读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双方领导人共同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经过长时间协商和谈判决定2010年正式全面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CAFTA),然后双方相继于2005年7月、2007年1月和2009年8月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投资协议》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其中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是规范中国与东盟国家服务贸易市场开放、处理与服务贸易相关问题的法律文件,参照了WTO《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模式,规定了各方开展服务贸易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以及权利和义务,同时附件中包括了中国与东盟10国开放服务贸易的第一批具体承诺减让表。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定义和范围。其规定了与服务贸易相关的定义和范围,如商业存在、法人、服务贸易等,协议适用的各缔约方影响服务贸易的措施及不适用的范围。

第二,义务和纪律。其包括透明度、国内规制、承认、商业惯例、保障措施、一般例外和安全例外、补贴、合作等条款,规定了双方在CAFTA框架下开展服务贸易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具体承诺。其对市场准入、国民待遇、附加承诺、承诺的适用与扩大、逐步自由化、具体承诺减让表和减让表的修改等内容作出了规定。第四,其他条款。其包括联络点、审议、修正、争端解决、协议生效和交存等条款,规定了实施协议的程序性问题。《服务贸易协议》是中国在CAFTA框架下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签署的第一个关于服务贸易的协议,是继《货物贸易协议》后中国与东盟开展全面经济合作的里程碑。此外,为促进服务贸易的便利化,中国与东盟国家间还签署了一系列服务业方面的多个双边、多边协议。如中泰、中菲签署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中国与东盟签署的《运输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东盟信息通信合作谅解备忘录》等。服务贸易作为贸易规则的重要调整对象,为绝大多数一体化组织所规范。①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涵盖的只是一小部分范围,对于CAFTA的服务贸易总量的影响不是太大,中国和东盟双方是根据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服务业的特点进行渐进式开放的。这些协议对CAFTA服务贸易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需进一步深入开展下去。

为加速服务贸易的发展,中国与东盟各缔约方尽快完成服务贸易协议谈判,逐步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禁止针对服务贸易采取新的或增加歧视性措施,在WTO《服务贸易总协定》所作出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的基础上,继续扩展CAFTA服务贸易的广度和深度。根据《服务贸易协议》,中国将分别在建筑、环保、运输、文体和商务服务等5个服务部门的26个分部门向东盟国家作出新的市场开放承诺,进一步开放上述服务领域,放宽一定限制等。另一方面,中国和东盟在金融、电信、教育、旅游、建筑、医疗等服务领域的合作也将日益加深,相互进一步开放服务市场,推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服务贸易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要部分,随着服务贸易法律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服务贸易法律体系日益健全与完善,对CAFTA服务贸易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发展面临机遇

服务贸易在全世界发展速度相当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东盟,服务贸易成为各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重要力量。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发展面临新的合作机遇: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为中国与东盟的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CAFTA内服务市场是新兴市场,服务贸易市场发展潜力广阔,对各国服务提供者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中国和东盟国家可以适当放宽服务业贸易限制,扩大服务贸易出口,更好地利用一些国家的技术优势,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业,全面推动CAFTA服务业的进一步开放与发展。

2.《服务贸易协议》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开展服务贸易提供了保障,有利于深化和加强双方服务部门的合作,推动中国与东盟的服务贸易的增长。双方正确运用WTO相关规则,根据《服务贸易协议》逐步减少对服务部门的一些限制,扩大服务市场的开放程度,这会对中国与东盟的服务贸易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3.中国和东盟双方将有步骤地对扩大服务贸易领域开放进行谈判。谈判将着眼于逐步加强成员间旅游服务、商务服务方面的合作,对金融、保险和电信等服务业将按照WTO承诺稳步推进。这将有利于彼此深入参与国际服务领域的合作,开展服务贸易谈判,进一步拓展服务部门的互利合作;将进一步提升中国与东盟国家服务部门的合作水平,丰富CAFTA的服务内涵,相互吸取对方服务业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增强竞争力。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发展更要迎接挑战

《服务贸易协议》的签署和服务贸易领域的谈判对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是,中国与东盟目前的服务贸易发展状况,同样也面临着自身和外界的双重困难与挑战,不利于发展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服务贸易。

1.中国服务贸易起点低、基础差,缺乏国内的产业支撑,服务领域总体对外开放水平不够,影响了对东盟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资金、先进管理经验和制度的引进。中国服务贸易抗冲击能力较差,易受国内外形势影响,服务贸易法律、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不健全,服务贸易管理滞后。

2.服务贸易存在许多法律障碍,不能毫无顾忌地开放服务业,否则有可能危害国家经济安全。一方面,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的开放部门和规模仍较小,市场竞争能力不够,市场准入的限制却多。另一方面,某些部门存在法律空白,透明度不够。例如中国到现在还没有出台《旅游法》,对这些零散的规定,外国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难以了解。

3.东盟10国服务业虽然在总量上超过中国,但整体上仍然处于发展阶段。东盟国家与中国的贸易量占中国的总贸易量比重不是很大,东盟10国服务贸易水平、特点不一,存在不同程度的服务贸易壁垒,而且服务贸易发展极不平衡。因此,对于服务贸易不能设立太多的限制。中国与东盟国家进行服务贸易的同时,还要注意防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减少贸易壁垒。

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时,必须尊重东盟和中国的不同利益,从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现实出发,减少矛盾,更好地保障各国的经济利益在加快服务贸易合作的基础上,双方应各自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双方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三、进一步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发展的建议 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10年要深化多边双边经贸合作。加强和改善与发达国家的经贸关系,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妥善处理贸易摩擦。如今,中国与东盟10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合作快速推进,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贸易额呈上升趋势。根据数据统计,2008年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了233.6亿美元,同比增长30.4%。2010年,中国与东盟的服务贸易将会继续增长。但中国与东盟各国间的服务贸易大多集中在旅游、教育服务等低端领域,金融等高端服务贸易的部分则较为落后,需要针对劣势扩大合作,使双方的服务贸易形成较强的互补性。

(一)对于不同的服务贸易方式,可以采取不同策略逐步发展CAFTA服务贸易

WTO《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中将服务贸易分为跨境服务、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四种。中国可以采取以下发展策略:(1)对跨境服务方式应持谨慎的开放态度,同时加强国家间监管的合作。跨境服务通常涉及信息技术、网络等高尖端技术,且服务提供者不在境内,对其难以实施有效控制。(2)境外消费方式一般不会对国内服务业和公共秩序、国家安全带来直接冲击,应给予市场准入(3)商业存在能吸收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商业存在服务有利于服务提供者的批量生产,取得规模效益,降低成本和价格。(4)对于自然人流动方式,中国、东盟的服务贸易大都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对专业高级人才比较缺乏,因此应着重吸引国外高级人才。

(二)开展CAFTA服务贸易时应规范服务贸易的法律规定,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近20多年来,中国服务贸易呈持续发展的势头,有关服务贸易的法律规定同国际服务贸易的法律规范一样,正在形成自己的体系,但国内有关服务贸易法律规定对中国—东盟服务贸易规范的不足也有很多。中国对东盟各国的法律交流和研究刚起步,我们可以从东盟国家的法律、司法制度和司法实践方面学习,使我们适应中国一东盟经济发展和合作的要求。例如参加研讨会增进东盟成员方之间对各自法律制度、规范的了解,促进成员国服务贸易的全面协作。中国政府应鼓励开展服务贸易的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技术进步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作为一个整体,中国和东盟各国在制定本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时,应利用世界服务贸易飞速发展的时机促进本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同时针对自己的劣势,利用各国的比较优势发展本国的服务业,实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充分运用争端解决机制消除服务贸易中的摩擦,促进服务贸易的良好发展

CAFTA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产生了协调服务贸易的要求,在服务贸易领域发生纠纷时,可以适用争端解决机制来提供制度保障。《争端解决机制协议》适用于《服务贸易协议》,保证了CAFTA服务贸易的正常运转。CAFTA应吸收WTO及其他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的经验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合理恰当地建立争端解决机制,加强政府在促进服务贸易中的作用,以保护服务贸易的顺利进行。争端解决机制模式更体现出一种自愿、协调和自我约束的特点。因而,CAFTA内成员国之间可以设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争端处理机制。此外,CAFTA应注重对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逐步形成司法化或准司法化的具备强制性的解决机制。应当掌握和运用中国与东盟签署的《争端解决机制协议》,完善各项协调机制,更好地解决服务贸易纠纷,实现CAFTA服务贸易的整体发展与建设。

针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目前面临的不足,一是应积极推进与东盟国家的交通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关键是要着力解决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问题,加快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努力加大与东盟国家的服务贸易力度,放宽对东盟欠发达国家的贸易限制,进一步扩大双方服务贸易与合作规模,提高整体竞争力。此外,为应对挑战,消除服务贸易障碍,CAFTA的各国应加强对各国法律制度的研究,努力掌握CAFTA相关的规定及贸易规则,针对具体情况切实进行服务贸易合作。中国和东盟10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各国的服务贸易相对来讲发展比较缓慢,但前景很广阔,中国和东盟各国要抓住机遇,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建立完整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加快服务贸易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8篇:论文开题:浅析中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本科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学院(系) 商 学 院 学科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研究方向 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 学位级别 本科生

拟撰写学位论文的题目 浅析中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开题报告内容: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非常薄弱,优化中国服务贸易结构,加速健全高等要素的生成机制,加大对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企业的政策倾斜与扶持力度,有助于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服务贸易加速发展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应对全球市场竞争,跨国公司不断调整资源配置和公司经营战略,按照成本和收益原则剥离非核心的后勤与生产服务业务。再加上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增强了服务产品的可贸易性,服务贸易增长异军突起,服务产品的生产也成为国际投资的重要领域。1980 年—2005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值已经从3 600亿美元扩大到24 150亿美元,其间增长了6. 7倍。世界服务贸易正逐渐由传统的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服务贸易,转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或资金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在国际 。

服务业就业人数逐年升高, 比重逐年加大, 但是服务业就业比重仍然偏低, 发展相对滞后, 但发展前景广阔。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人们对服务产品的更多需求, 我国服务业就业人口逐年上升, 1982 年为6090 万人, 到了2005 年, 上升到了23771 万人, 增幅达到了290%。服务业就业占比从1982 年的13.5%上升到了2005 年的31.4%, 增幅达到17.9%。服务业正在逐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虽然我国服务业就业占比逐年增加, 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 甚至和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有很大差距。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占比都是70%以上, 印度2003 年的服务业就业占比也达到了51.2%, 而中国2003 年服务业就业占比还不到30%。可见, 我国的服务业发展还是相对滞后, 服务业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

第3章:中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在服务贸易总量增长的同时,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结构性失衡问题越来越突出。服务出口主要依赖于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新兴服务业出口比例很小。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等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贸易领域一直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主要部门,除个别年份外,三大传统服务部门出口总和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均在85%以上。其中旅游业一直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比最大的部门,1998—2002 年出口比重都在50%以上,2003 年以后比重有所降低,但仍居出口第一位;其他商业服务除个别年份波动较大以外,出口占比比较稳定,长期位居第二;运输业的比重从2000 年开始逐年增加,到2006年已达到23%,并首次超过其他商业服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代表知识、技术或资本密集型的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出口所占份额却极小。咨询服务业占出口的比重在1999 年以后表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占比由1.1%增长到8.6%,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的比重也一直在缓慢增加,但金融、保险、通讯、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变化趋势不明显,四项合计仅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5%左右 第4章:中国服务贸易的对策 目前,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与外商投资企业(内向和外向)调查分散在不同的部门,不利于统筹设计调查指标和综合利用数据。而在美国都是由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完成,虽然为不同的编表目的设计了不同的调查表式,但两项调查并非截然分开,而是相互补充利用,如在b o p 统计调查中,也包含了一部分直接投资调查;在f a t s 调查中也有跨境的信用卡 交易调查。总之,中国的服务贸易统计建立时间不长,统计指标和调查方法还不够匹

配,分工也不够协调,但鉴于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在争取国家利益方面的重要性,相关部门将在统计实践的基础上,借鉴美国的做法,尽快完善提高。

第9篇:浅谈中国服务贸易中的旅游业影响力

旅游服务贸易一直被认为是服务贸易中的传统行业,但不可否认的是迄今为止它仍然是世界服务贸易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也是世界服务贸易输出的最大项目之一。因此,笔者认为旅游服务贸易作为中国当前服务贸易的主要内容,在未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发挥其影响力,以旅游服务的发展来带动其他服务贸易行业的发展。

一、旅游影响力的概念界定与内容

(一)什么是旅游和旅游影响力?

“旅游”从字意上很好理解。“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随着旅游规模的扩大,旅游业的兴起,全球对旅游的定义内容也多种多样。目前被世界上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来自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的旅游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旅游服务是指为了实现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产品与服务的组合。这些服务包括咨询服务、交通服务、住宿服务、餐饮服务、导游服务、购物服务、文体娱乐服务、手续服务、专项服务以及零星委托服务等。上世纪后半叶,全球旅游界盛行着这样一个观点,旅游业是21世纪产业和朝阳产业,旅游业将在21世纪蓬勃发展,实现大跨越与大发展,成为独领风骚的产业,并有着不衰的生命力和极强的竞争力。

旅游影响力则指旅游业的发展对其他相关行业、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思想意识等产生影响的能力(即:带来多大影响)。改革20年来,旅游业成为中国服务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新兴产业,旅游业在扩大内需、促进就业、推动开放、增加外汇、带动地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方面都具有巨大影响力。

(二)旅游影响力的内容

旅游影响力主要包括现实影响力和潜在影响力两部分内容。所谓现实影响力是旅游业发展本身能够直接带动的社会经济效益,其中包括了旅游外汇收入、就业机会、区域经济发展、扩大国际交流等方面。

旅游外汇收入。国际旅游服务收入是指来访的外国人在一国逗留期间购物和提供服务所收取的外币款项,这种收入实质上是外国社会财富转移到旅游接待国和地区,它直接导致接待国或地区财富的增加。旅游创汇收入是国家非贸易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国际旅游业创造的巨额外汇收入对支援国民经济建设,弥补贸易逆差,平衡国际收支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据测算,旅

游外汇收入每增长1个百分点,外贸出口额相应增长1.05个百分点,旅游外汇收入每增加1美元,利用外资金额相应增加5美元。2005年,中国旅游创汇占服务贸易收入总额的39.4%。

就业机会。作为一项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旅游业创造了大量直接和间接的就业机会,容纳了大批具有各种技能和水平的劳动力。2005年末,中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近800万,间接从业人员近4000万,约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5%。旅游业调整就业速度极快,为劳动力开辟了广阔的市场,而且,随着这一行业人数的增加,劳动力素质也会不断提高。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直接就业1人带动间接就业4.3人,且中国旅游业劳动密集型特征较为明显,带动就业人数相比其他国家更为显著。预计到2010年,中国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将达到1200万人。

区域经济发展。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发达国家旅游费用过高导致优势地位下降的同时,国际旅游者的偏好也开始从现代化的都市与人工景区转向新开辟的自然原始风景区及历史文化遗址区。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且消费水平低的国家来说,正是发展旅游并带动地方经济的良好时机。就中国内部而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首先就需要重点发展西部旅游服务贸易。西部拥有丰富独特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发展旅游业的绝对优势,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是西部大开发的引擎。

扩大国际交流。国际旅游的行为直接表现为旅游者的跨国行动。旅游者在进行国际旅行的过程中,必然将产生旅游者与当地人的交流,从而产生不同国家文化与思想的交流。尤其现代商务旅游的兴起,更是直接为旅游赋予了国际商务交流的内涵。

所谓潜在影响力是指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通过旅游产业链等传导途径,推动相关行业发展、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的影响作用。

带动相关行业发展。旅游业是综合性的经济产业,具有强劲和广泛的联动功能。旅游服务提供的过程存在于旅游者从离家开始到结束旅游回家的整个过程中,旅游的发展必将带动涉及旅游消费全过程、所有相关行业的发展。这不仅涉及到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等多种服务的组合,而且随着旅游服务水平的不断升级,还需要保险、金融、旅游传媒等其他服务行业的共同进步。

优化产业结构。旅游是一个综合性行业,几乎涉及国民经济所有部门和行业,它作为一项产业将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能力。旅游引导产业结构适应旅游者消费需求及市场现状,将起到改善和调整中国服务领域产业结构及国民经济结构的作用。

二、中国服务贸易中旅游业发展的作用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其兴旺发达的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服务贸易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以来,也呈现出飞速发展的状态,从1982年的43.4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1582亿美元,23年间增幅超过35倍,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从0.6%增长到

3.3%。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5的第8位,进口排名由第40位上升到第7位。旅游作为中国最早开始出口的服务贸易之一,无论是其现实影响力还是潜在影响力都直接作用于服务贸易的发展。旅游在中国服务贸易中的突出地位与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旅游是中国服务贸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状态直接影响服务贸易的发展程度。在世界各国,旅游和旅游业是最大的服务行业之一。中国将服务贸易分为13大类:运输、旅游、通讯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广告宣传、电影音像、其他商业服务以及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旅游贸易额一直排名第一,在服务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从80年代开始一直保持在50%以上,2005年此比例仍占32.3%

第二,旅游服务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第一大部门,推动着服务贸易出口发展。根据

1999~2005年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平衡表》资料显示(如图所示),旅游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贡献率最大,1999~2002年其在服务贸易出口构成中均占一半以上的比例。同时,旅游更是出口量最大的服务项目,且其呈快速增长趋势。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7440亿美元,进口8379亿美元,逆差939亿美元;而旅游收入293亿美元,支出218亿美元,顺差75亿美元,均比上年增长14%。

第三,从竞争优势指数来看,中国服务贸易总体现状属于比较劣势,但旅游业具有比较优势。所谓竞争优势指数,即TC指数,也称为贸易专业化系数(trade special coeffcient, tc),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该指数的取值范围为(-1,1),当其值接近0时,说明比较优势接近平均水平;大于0时,说明比较优势大,且越接近1越大,竞争力也越强;反之,则说明比较优势小,竞争力也小。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料计算出1999~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总体及各行业比较优势指数,结果显示在这7年间中国服务贸易只有旅游业竞争优势指数均在0.08-0.09之间,而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比较优势指数则均大于0,这表明在中国服务贸易总体缺乏比较优势的同时,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第四,旅游业的发展直接带动其他服务行业的发展。在我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出的10%以上都提供给旅游业;电力、石化、金融保险业产出的6%左右贡献给旅游业;而邮电通讯、食品制造、房地产、公用事业及服务业等产出的30%左右都贡献给了旅游业。由此可见,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促进一系列同旅游相关的间接部门的生产,旅游业也自然成为了最具综合性和关联性的服务行业。

旅游业极强的行业关联度使它的发展将直接带动20多个相关行业的发展,并涉及服务贸易的所有行业。随旅游业联动发展的主要有:饭店宾馆业、餐饮业、航空业、铁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娱乐业、金融业、保险业、广告业、电子信息业、建材业、房地产业、轻纺工业、农牧渔业、食品业、商业、园林业、文化博物业、工艺美术业、康复医疗业等行业。据世界旅游与观光理事会的抽样调查,旅游业每收入1元,其他相关行业收入2.5元;旅游业每增加从业人员1人,其他相关行业增加就业人员2.5人。有专家指出,与旅游业关联度较高的其他服务行业,这一比例将更高。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饭店宾馆业和交通运输业是旅游业的支柱,也是旅游业发展的最大获益者。上海市曾作过调查和测算,有关行业的产值源于旅游业的比率分别为:饭店宾馆业90%,交通运输业85%,饮食娱乐业50%,邮电通许业25%,园林、文化、宗教20~30%,商业15%,金融保险业8%。

第五,旅游业是服务贸易中开放程度最高的行业,推动着服务贸易的开放步伐。旅游业是WTO成员在服务贸易自由化过程中承诺最多的部门,WTO成员中,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对开放旅游业做出了承诺。英国学者伯格斯(David F. Burgess)于1995年对服务部门自由化收益所作的理论研究表明:开放特定要素主要是自然及人文景观,且服务要素和特定要素具有互补性的旅游部门符合本国利益。在我国,旅游业同样也是开放时间最早、开放程度最高的服务行业之一,这不仅预示着旅游业无障碍的发展前景,也为推动我国服务贸易的全面开放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中国服务贸易旅游业影响力的发挥

中国作为第一人口大国以及资源大国,在旅游进出口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1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人员输出国和世界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国。这预示着旅游服务贸易将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由此,进一步推动旅游影响力的发挥从而带动整个服务贸易的发展刻不容缓。

笔者认为,旅游影响力的发挥建立在旅游贸易的竞争优势基础上。我们应全面加大旅游业发展力度,多维度地扩展旅游业发展空间,从而提升旅游竞争力。

(一) 合理有序地开发风光旅游,提倡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既有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也有粗犷豪迈的西北风情,更有独特的高原雪山等自然风光,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自然遗产更是高达10项之多,在发展风光旅游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同时,我们也应防止风光旅游对于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合理有序地开发自然风光旅游,吸取国外失败的经验教训,将开发建立在旅游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基础上,包括进行各种世界遗产保护、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评级和保护,以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

(二)深度发掘文化内涵,大力推动民俗文化旅游开发

我国拥有5000年的历史与56个民族,文化广泛而深厚、各色民俗与风情激情四溢,无论是帝王文化、儒家文化、印巴文化还是苗家舞蹈、傣族泼水节、客家山歌又或者是京剧、越剧、川剧等等,无一不独具魅力、引人向往,中国民俗文化游早已展现出其强大的竞争优势。但目前我国民俗文化游仍旧是粗放式的开放方式,发展方向不明、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过于商业化与走马观花,容易导致一些民俗文化的消逝。因此,我们应发掘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旅游品味与层次,转变开发方式,保护民俗文化免受外来文化侵蚀,把文化旅游发展为最具中国特色优势的旅游产品。

(三)发展经贸商务旅游,打造特色经济,注重边境商贸旅游发展。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贸商务旅游已经越来越引起学者的重视。80年代初,我国旅游出口额每5年翻一番,其增长主要就来自于港澳同胞在大陆的探亲、贸易和投资性的商务旅游。经贸商务旅游的发展,不仅能直接推动旅游贸易出口,还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发展。同时,加大边境商贸旅游的发展力度更将直接促进边境贸易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应引导会展旅游有序竞争;引导商务旅游专业化提升;促成公务旅行、奖励旅行的政策突破。

(四)发展科技旅游,加大旅游业技术含量,与世界旅游企业接轨。

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使得旅游业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目前,国外科技旅游种类齐全、规模庞大、形式丰富,已经处于发展的成熟阶段,并且科技旅游的发达程度使其几乎融入其他所有类型的旅游当中,构成了现代旅游业。我国作为旅游业的后起之秀,更应增加旅游业技术含量,大力发展科技旅游,不仅要继续发展科技工、农业游与科学博物馆游,还应加强科技旅游与文化、景观游的融合。同时,还要提升旅游管理水平与服务的科技含量,引入目的地信息系统(DIS)、饭店管理系统(PMS)、计算机预定系统(CRS)、销售现场信息系统(POS)和银行结算系统(BRS)等信息技术,与世界旅游企业接轨。

(五)加快休闲度假产品建设,适应大众旅游由一般观光到度假观光的需求。

根据国外发展经验可知,随着国家GDP的增长,旅游业将从低层次的观光旅游发展到高层次的休闲度假旅游。目前我国珠三角、长三角及京津唐地区GDP水平已达到休闲度假游需求层次,且国外的高端度假游需求也愈发旺盛,但我国休闲度假游的供给却不足。因此,我国应根据发展需要,推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升级转型;重点提升热带亚热带海滨度假地;推动海滨、高尔夫、滑雪、温泉等度假产品的开发和服务设施建设,形成康体旅游产品系列;推动大中城市周边旅游带建设,形成大众家庭度假旅游产品系列;推动农家乐、自驾车游等散客旅游,建设自助旅游基本服务体系,达到“以观光游为主,休闲度假游为辅,个性体验游为补充”的旅游业发展结构,进一步提高旅游创汇能力。

(六)加大个性化旅游产品开发,满足现代旅游者的多样需求。

旅游的普及与大众化的同时,旅游者的个性也越来越鲜明,从而对个性化旅游产品的需求也逐步增加。为进一步加强旅游业发展力度,全面满足旅游者需求,应加大个性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同时,随着旅游业竞争激烈的加剧,许多旅游产品互相雷同甚至抄袭,大大失去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此时对个性旅游的需求愈发强烈且独具竞争力。因此,我国应促进科考旅游、探险旅游、极限运动等旅游产品的成长发展。对分时度假、汽车俱乐部、游艇俱乐部等新的旅游业态,及时研究、纳入管理,引导形成新的旅游生产力。

作者:陆甦颖 来源:对外经贸实务 发布时间:2007年09月12日

上一篇:禁烟检讨书下一篇:预检分诊护士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