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核心课程介绍

2022-06-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专业核心课程介绍

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第一次课如何进行课程介绍

摘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开始学习专业课程,学习编制安装施工图预算,如何在第一次课中对学生介绍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对专业课程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进而增加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了解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上好第一次课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安装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在完成大学一年级基础课的学习后,二年级开始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特别是核心专业课——《建筑工程预算》和《安装工程预算》,这时的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内容是非常陌生的,如何在第一次课中对学生介绍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对专业课程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进而增加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了解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上好第一次课就显得非常重要。我所承担的是《安装工程预算》的教学,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对此进行探讨。第一步:初步认识“安装工程”。在第一次课中,我发现学生对“安装工程”的概念很陌生,以为安装工程就是装修工程。因此,我就拍摄了大量安装工程的图片让学生观看,让学生对安装工程有个初步认识,知道常见的安装工程如给排水工程、电气照明工程、通风空调工程等。再通过一个教学楼工程的建设实例,让学生学习建设工程“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等相关概念。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核心专业课程:土建工程预算和安装工程预算;土建工程、安装工程分为两门课程学习。

一 安装工程初步认识

1)建筑的建造过程:以7号教学楼为例:土建工程内容:建造房屋,其内容包括:基础、梁、柱、楼板、墙体、地面、门、窗等;2)安装工程:土建工程完成后不能使用,如果要达到一定的使用功能,需要安装工程。

二 安装工程的定义和特点

安装工程的定义P1;把各种设备放置并固定在一个地方;(2)将工程材料经过加工并安置、装配而形成具有功能价值的产品。举例1)安装空调;2)卫生间的下水道:安装工程一般是在土建工程完工后才进行的,(除需要预埋的部件外)。

安装工程的特点:内容相当的广泛,涉及众多各不相同的专业;常见的安装工程:水、电、气、空调、消防等。

三 安装工程预算的性质、分类

(1)安装工程预算的定义:反映拟建工程的经济效果的技术经济文件。举例:教学楼的给排水工程,要完成该工程将要花多少钱?先做一个预算。这份预算就是安装工程预算。(2)表现形式:1)货币数量----造价预算;2)工、料、机的数量-----实物预算;(3)工程造价:根据我国现行的基本建设规定,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通过编制工程预算来确定工程造价。

四 安装工程预算的组成及分类

(1)安装工程预算的分类:工程预算是个统称

我国现阶段工程建设的预算体制: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1)设计概算:粗线条的预算,2)施工图预算:本课程重点学习的内容;是在“施工图设计”这个工程建设阶段编制的预算;3)施工预算:由施工企业签定施工合同后,为准备施工、企业内部核算等,编制的。企业内部使用。第三步:通过一个简单的工程实例,介绍安装工程预算编制方法。举例:某家庭卫生间要进行装修,某装修公司要报价。

报价计算过程:1)直接工程费:①确定工程量:确定方法:看图纸,通过计算得出数据。DN20镀锌钢管:15米;淋浴器:1个;坐式大便器:1个

五 预算编制方法

1)计算工程量,编制工程量计算书;2)套用定额,计算安装费,编制工程计价表;3)调查主要材料市场价格,确定主要材料总价;4)取费,编制工程费用汇总表,确定工程造价。计算工程间接费、利润、税金,进而确定工程造价。取费程序:按与定额相配套的费用定额来确定取费程序。第四步:提出课程学习的能力目标:1)安装工程预算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核心专业课程。(与土建工程预算一样);2)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训,学生能够编制简单的安装工程施工图预算。第五步:该课程的学习方法:1)本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较强,这个特点决定了我们的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的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是以实践为主的学习方式,在编制不同安装工程项目预算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2)在学校,通过不同安装工程项目的实践,主要学习安装工程预算的编制方法。学习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才能掌握。因此,三年级需要一年的实习,才能达到编制一般工程预算的能力。3)上课方式:不按课程顺序、按项目顺序。本学期安排4-5个项目。4)要求:①做好笔记,记好书上的页数。②课前要求大量预习,课上完成作业。课上没有完成的作业要求课下完成。③作业用稿纸,准备几个简易文件夹。第六步: 介绍课程考核要求和标准:1)考核要求:总成绩=平时成绩+项目成绩+理论考试成绩。2)各种成绩所占权重;平时成绩20%;3)项目成绩50%;4)打分:其中:小组组长打分:20%;老师打分:80%;5)理论考试成绩 30%;通过第一次课程的介绍,使得学生对所学习课程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初步了解了安装工程预算的编制方法,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如学习,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并且对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做到心中有数。

作者:林秀华

第2篇:统计学专业介绍

本期我们介绍数学的另一个相关专业:统计学。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教学或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事业单位和经济、金融和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市场研究、质量控制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研究、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作者:京 英

第3篇:经济学专业介绍

本期我们介绍与数学息息相关的一个专业:经济学。

培养目标 

本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专门人才,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2.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技能;

3.了解中外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及应用前景;

4.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

5.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 经济学

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资本论、西方经济学、统计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学说史、发展经济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

实践教学

包括社会调查、毕业实习,一般安排12周。 

修业年限

四年 

授予学位

经济学学士

就业方向

方向一:经济预测、分析人员;

方向二:对外贸易人员;

方向三:市场营销人员;

方向四:其他。

作者:京 英

第4篇:MBA核心课程介绍

MBA Core Courses Description

一、数据模型与决策

本课程包括统计学和运筹学两部分的教学内容。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进行经营管理问题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统计学和运筹学的方法;为其他有关专业课程提供数据分析方面的基础;提高学生处理数字信息的能力;以统计学和运筹学的独特思维方式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开拓思路。

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的学科,研究如何搜集、整理与分析统计资料以及进行统计推断的理论与方法。运筹学是依照给定目标和条件从众多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的科学决策方法。 This course includes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both statistics and decision theory. Statistics enables students to collect, process and analyze data. Decision theory concerns a collection of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for evaluating complex decision alternatives. This course provides an introduction to generic modeling techniques that can be employed to address this complexity. Topics studied include linear programming, decision analysis,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inventory theory, forecasting, and Markov decision processes.本课程选用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1、 "Statistics for Business and Economics",Anderson, D Sweeeney, T.Williams,

McGraw-Hill;

2、 《管理运筹学》,韩大卫,第3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3、 《数据、模型与决策-运用电子表格建模与案例研究》,(美)弗雷德里克.S.希利尔,

4、 马克.S.希利尔,杰拉尔德.S.利伯曼,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5、 《商务统计导论(CD-ROM)98》,2003年1月,Ronald M. Weiers,第4版.英, 北京大

学出版社。

6、 商务与经济统计,戴维.R.安德森,机械工业出版社。

二、管理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它以微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借助于决策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各种方法和工具, 指导企业决策者高效率地配置稀缺资源,制定和实施能使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经营决策。

管理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可分为经济理论、优化方法和管理决策三部分。 管理经济学强调将这些基本理论运用于企业决策,包括需求分析、产量与价格决策、定价决策、投资决策、内部组织设计、业绩评估与激励机制设计等。为了将基本的微观经济理论运用于企业决策,管理经济学还涉及到决策方法和工具,包括优化方法、统计方法以及预测方法,企业的科学决策和目标优化只有借助于这些具体的方法和具体的工具才能实现。

This course studies the role of economic issues in the managerial decision-making process. It covers the concept of microeconomics and provides key analytical tools. Theoretical concepts are consistently motivated by real-world situational scenaries, and are explain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real-world business applications.本课程选用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1、 "Managerial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al Architecture", James A.Brickley,

Clifford W.Smith,Jr., Jeroldd L.Zimmerman, William E.Simon, Second Edition, Prentice Hall;

2、 "Managerial Economics, Applications,Strategy,and Tactics", James R.McGuigan,

R.Charles Moyer, Frederick H.deB.Harris, China Machine Press;

3、 《公司经济学》,毛蕴诗,王三银,中山大学出版社

三、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是运用专门方法记录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与情况,并以财务报表的形式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传递给企业外部使用者的信息系统。本课程要求学生在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会计核算的方法和程序,借贷记帐法和帐户的运用以及会计循环的全过程和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并通过对会计报表及相关资料进行理解、分析和运用,从会计的角度加强企业的资产管理与控制会计信息的,进行有效的决策。

The course is to provide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published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of how such statements may be analyzed in order to draw inferences about 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position and viability of organizations.本课程选用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Accounting-Text and Cases",【美】 罗伯特·N.安索尼,詹姆斯·S.里斯,朱利·H.赫特斯坦,北京大学出版社

四、生产与运作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有效地组织生产资源,以最快的速度(Time)、最低的成本(Cost)、最好的品质(Quality)、最优的服务(Service)生产出符合用户需要的产品,是现代生产运作管理的核心战略。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旨在使学生能够掌握现代运作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能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解决运作过程的实际问题。

本课程覆盖企业生产与运作(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三个方面的内容:运作系统的设计、运作系统的运行、运作系统的维护和改进。

The purpose of the course is to provide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bjectives and activities of the operations manager. It provides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equips students with the necessary skills for data analysis and builds confidence in working with mathematical techniques.

本课程选用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Operations Management for Competive", Richard Chase, 11 Edition, Mcgraw Hill

五、公司财务

公司财务包括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股利决策和营运资本决策等内容, 是关于资产配置、融资和资产管理决策的一门学科。现代财务理论是建立在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基础上的,重点探讨在有限责任公司特别是股份有限公司这种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下,如何对公司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活动进行预测决策和分析。通过对财务基本知识的学习,将有利于学员为在实际工作中适应变化做好充分准备。

This course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corporate financ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theory to realistic problems in corporate financial management. Topics covered include financial markets and institutions; time value of the money; security and asset pricing; risk and return, etc. The course analyzes optimal financial policy on a firm level, under what conditions an optimal policy actually exists, and how the actual financial decisions of firms may be explained in theoretical terms. 本课程选用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1、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Finance",Richard A. Brealey,Stewart C. .Myers,8th

Edition, McGraw-Hill;

2、 "Fundamental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Brigham & Houston

六、营销管理

本课程旨在较深层次上介绍市场营销学及其在商业实践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的重要内容:

(1) 市场分析与市场选择:引导你掌握营销管理的要义,分析市场环境,以及学习市

场分析的技巧和方法,从而对市场及顾客价值做出明智的选择。

(2) 营销策略及顾客价值管理:有系统地引领你订定营销管理目标,创造顾客价值,

以及有效地将顾客价值、理念和方法传递给目标对象,以便能建立长远的顾客交

易关系。

(3) 营销策划及案例分析:有系统地引领你从企业整体需要及顾客价值出发,透过营

销策划、组织、控制、改革和建立市场导向企业文化的理念和方法,分析个案,

以培养你在策划、应变和解决市场问题上的能力。

This course is intended for those who wish to have an understanding further of the principles of marketing and to recognize its role as an important management function. The course includes market definition and conditions, marketing strategies, consumer value and satisfaction, the marketing mix, policies and plans, and decision-making. Case studies selected will study in detail the problems and processes o marketing, with a view 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analytical techniques used in the marketplace

本课程选用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Marketing Management",Philip Kotler,Northwest University,12th Edition,Prentice Hall;

七、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强调的是与工作岗位、缺勤、员工流动、生产率、绩效和管理有关的行为,其核心内容包括激励、领导行为和权威、人际沟通、群体结构与过程、学习、态度形成与知觉、变革过程、冲突、工作设计、工作压力等。

This course draws upon psychology,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to examine the role of culture in the behavior of managers, employees, consumers, competitors and the community in business environment. Among the topics included are communication, motivation, change, group dynamics, stress, negotiati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decision-making.本课程选用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Stephen P. Robbins,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11th Edition, Prentice Hall;

八、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新设置的一门课程,其研究对象是人力资源获得、培育、运用与保养的规律,其任务是为企业经理在完成企业既定目标的过程中有效地运用人力资源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人力资源配备、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评价、人力资源补偿、人力资源保养五个部分,分成导论、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计划、招聘、选择、训练、绩效评价作评价、薪资调查、薪资制度、奖励制度、工作时间制度等十二个专题。

This course aims to equip students with the knowledge, insights and skills needed to manage people effectively. The course addresses a range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develops a criterial approach to the theory and concepts of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nd change management. Included are evaluation of national human resources, recruitment and remuneration systems, gender and ethnic issue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reward,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and policies.

本课程选用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1.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Gary Dessler,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loth Edition,Prentice Hall;

2. "Human Reasourse Management:gainning a competitive",霍思安,第二版,

McGraw-Hill;

3. "Human Reasourse Management",John Ivancevich,2004,英文第九版,机械工业

出版社

九、管理信息系统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熟悉管理信息系统的有关概念,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各种先进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为有效地利用信息系统,实现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竞争中的战略优势,为组织领导或参与制定企业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和开发、使用、管理维护各种信息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系统革命,信息系统的战略角色,信息系统与决策,计算机与信息处理,信息系统软件,信息资源的管理,电子商务,知识的管理等内容。

This course aims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n introduction to planning, implementing and mai-ntaining an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information service for an organization. Emphasis will be placed on the established conceptual framework as well as on the latest trends and developments in information systems.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course is intended to equip students with knowledge, methods, and awareness of the electronic revolution that increasingly shape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operations.

本课程选用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1.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Organization and Technology in the

Networked Enterprises", Kenneth c. Laudon, Jane P. Laudon,Sixth Edition,

Prentice-Hall, Inc., 2000;

2.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Managing the Digital Firm", Kenneth C.

Laudon, Jane P. Laudon,9th,Prontiss,Hall.十、战略管理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战略管理的思想、内容和发展,在对企业环境变化进行科学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并将其付诸实施和进行控制。主要包括战略管理的理念和实质、环境分析、战略计划、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几大部分内容,注重理论和案例结合展开分析。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principles, theories and concepts. During this course, the student will learn how to develop mission statements, assess both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environments to determine organizational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All materials are designed to provide valuabl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learned theories and concepts.

本课程选用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1. "Contemporary Strategy Analysis : Concepts, Techniques, Applications", Robert M.Grant;

2. 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迈克尔·A·希特R·北安.爱尔兰等,第1版·英,机械工业出版社。

十一、商务英语

MBA商务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商务,工商管理、经济等领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英语资料,能借助词典阅读外国报刊杂志,以获取信息,了解和熟悉当代的经济管理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能用英语进行一般的商务活动,如:商务谈判,商务书信往来等。

The course aims to enable students to use English as a comprehensive tool in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economic field. Through the study,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read English books and journals, and other materials in order to obtain information and to be familiar with newest development of the business world.Oral and written communication skills are also established.本课程选用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1. 《商务英语初阶》,Christine Johnson,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 《高级商务英语》,李建英等,中山大学出版社;

3. "Understanding Business", Senventh Edition, McGran Hill.

十二、管理沟通

管理沟通是许多著名中外商学院MBA培养核心课程之一,也是企业家和管理者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模拟各种不同情景来培养学生的口头及书面的沟通技巧,重点突出理论学习与商务实践相结合,以塑造新时代优秀的管理者。该课程涉及的有效沟通基本原理及实践,涵盖了个人与组织的层面。

Managerial communication is one of core courses in the MBA programs of many significant Chinese and foreign business schools, and it serves as a key training

session of entrepreneurs and managerial leaders. This course aims to build on the oral and written communication skills through simulations in various managerial communication contests. The notion is emphasized that both academic learning and business practices are appreciated for shaping excellent managers in our new era. Som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are covered both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and at the organizational level.

本课程选用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1. "Business and Administrative Communication",Kitty O. Locker, fourth edition,

McGraw-Hill;

2. Guide to Managerial Communication-Effective Business Writing and Speaking",

Mary Munter, fourth edition, Prentice Hall;

3. 管理沟通指南,Mary Munter, 双语,清华大学出版社。

4.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2005 Second Edition,

McGraw-Hill/China Machine Press。

第5篇:专业核心课程

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网站

运输管理:链接网站 仓储管理:链接网站 配送管理:链接网站

采购与供应管理:链接网站 国际货运代理:链接网站

第6篇:剑桥高中核心课程及IB介绍

剑桥高中核心课程(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简称A-Level),源于英国的全民高中课程。英国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普遍要通过A-Level的考试,然后用获得的成绩申请大学。剑桥高中课程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断积累、改革与发展,已经被国际教育界誉为“金牌教育体系”。世界上有150多个国家9000多个学校和教育机构采纳剑桥高中课程体系,每年有500万学生参加剑桥高中考试。由于该课程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新加坡政府甚至将它直接引入并作为全国中学生的全民课程,我国香港地区也将该课程体系引进,作为本地区中学生的课程标准。

该课程体系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及其考试分别由英国四个主要考试局 Cambridge International Examinations,简称CIE, Oxford Cambridge and RSA Examinations 简称OCR, Assessment and Qualifications Alliance 简称AQA 和EDEXEL设计并组织,其权威性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可。迄今为止,全球已有5000多个教育机构开设了英国高中课程,每年有数百万学生参加由这些考试局组织的统一考试。由于该课程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新加坡甚至直接将该课程考试作为大学入学的全国统一考试,香港也将该课程引进,作为大学入学的测试标准。

剑桥国际高中课程由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组成。学生通过在无锡市第一中学的学习和考试后,可以凭考试的成绩直接申请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新加坡等全世界所有英语授课的大学。

l 基础课程:剑桥中学课程(本土以外称International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简称IGCSE),为核心课程(A-Level)的预备课程。该课程学制一年,招收优秀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和高一年级在读生。无锡市区的应届毕业生通过中招录取,无锡市区以外的应届毕业生和高一在读生通过无锡市第一中学的入学考试及面试选拔录取。

l 核心课程:剑桥高中课程(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简称A-Level),源于英国全民普及的高中课程。该课程学制两年,招收完成高一或者高二学习的优秀学生。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并能顺利通过无锡市第一中学的入学考试和面试。

IB国际高中文凭课程简介

IB是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的缩写,共提供三个层次的教育课程:幼小学教育(3-12岁)、小初中教育(11-16岁)和高中教育(16-19岁)。其高中教育课程全称为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简称为IBDP,创始于1962年。截至2010年,全球共有138个国家和地区的2,190所学校开设了IBDP课程,其中中国大陆有47所(大多数是国际学校)。IB课程的管理组织为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国际文凭组织IBO。

IB课程在设计之初主要面向国际学校,开设全球统一标准的课程,以保证国际流动家庭子女教育的一致性与连续性。其IB课程的教育理念是终身教育(Education for Life),其教育理想是培养探究真知、知识渊博、富有爱心的年轻人,他们通过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为开创更美好、更和平的世界贡献力量。

第7篇:旅游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和适应现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及沿海都市型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扎实的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旅游业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构架

课程名称 旅游学概论 导游实务 旅游市场营销学 旅游经济学 旅游商务英语 旅行社经营管理

休闲农业 会展经济 旅游地理学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课程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Tourism

Science

tour guide practice Tourism Marketing Tourism Economics Tourism Business English Travel agency management

Leisure Agriculture Economics of MICE

Industry Tourism Geography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学时 54 36 36 36 72 54 36 54 36 54

学分 3.0 2.0 2.0 2.0 4.0 3.0 2.0 3.0 2.0 3.0

开设学期 二 二 三 三 五 五 五 六 六 七

3、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思路

以“宽口径、厚基础、强技能、高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为本、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体系、内容为重点,以加强实践实训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为手段,以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为尺度,以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为切入点,加强特色专业课程建设,全面推进各核心课程的持续均衡发展。

4、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措施 4.1 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以胜任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为基点,不断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引进人才既看学历、职称,更注重实际学术水平、研究成果和职业道德,形成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的有效机制。

充分利用学院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引进或培养高水平旅游管理学科带头人1人。

重视教师培训,重视继续教育,以在职攻读博士或博士后的形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和科研素质,同时通过横向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将科研成果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深化教学内容,巩固教学改革成果。

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鼓励、支持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学习、合作研究,在合作中培养师资,提高水平。积极争取国家和天津市公派出国指标,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争取更多的出国深造机会。

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教师到旅游企业锻炼,积极申报教师系列外的行业岗位专业技术职称,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加强与行业联系,聘请行业内企业家和专家为兼职教授,逐步聘任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家和学者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保障本专业教师实践、实训能力的提升。

强大的师资力量是本专业建设发展的基石,本专业将在学历、职称、双师队伍、专业带头人等方面为教师提供支持。 4.2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

对本专业核心课程进行 “任务驱动”式教学改革,从课程标准制定、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入手,加强课程改革,并完成核心课程的能力或技能考核设计,积极打造高水平精品课程,促进课程建设的新发展。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作为专业课程体系的主线,而不是以知识体系、理论概念为课程主干,由过去的“理论先导、实践为辅”变为“任务引导、实践为先”。 4.3 教材建设

加强教材建设,教材要将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要求进行整合,突出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综合应用,突出生产和职业活动的实际需要,突出新知识、新技术运用,构建项目式教材体系,也可以直接将企业典型真实的课题作为教材的内容。课程的教材必须是动态的,应不断修改,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运用的工作任务引入到教学中。

为了保证核心课程的特色水平,旅游管理专业将通过校企共建,组织专兼职优秀教师,集中最优质的资源,与旅行行业的管理人员和一线经营人员合作共同编写出版符合人才培养需要的教材,将理论、实训、实习各个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同时鼓励教师申报国家、省部级统编教材。鼓励优秀课程、精品课程的教材向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方向发展,使课程教材建设达到较高的水平。 4.4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建设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因材施教,改革“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引领法、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努力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本专业各课程教学组应以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为原则,不断加强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建设,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普遍运用。科学合理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要逐步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核心课程的建设的不断进步。

在专业综合实训项目的教学中,本专业将大力推行以旅游行业的业务特点来提高经营管理技能训练,强调以真实的案例、真实的任务来设计综合实训,努力做到三个“无缝对接”,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接,实训环节与工作环境对接,素质培养与公司、企业岗位素质要求对接。逐步形成了依托行业,服务行业,求新、求实的教学思路,构建“一体化课堂”的教学模式。

4.5 教学评价方式改革

除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外,将建立专门的督导机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本专业将每年组织学生对教师进行评教和学生之间的互评,并且注重学生教学过程的评价。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核心课程的教学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实习期间实行导师制,有专业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跟踪,由企业对学生的实习进行实习鉴定,实习成绩以学生的实习表现(鉴定)为依据,并对实习学生实行奖惩,评定实习等。 4.6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在校内实训基地的打造上,旅游管理专业将继续重视加强相关的硬件建设,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条件保障,促进本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将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引入实验教学,较大程度地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具体措施为继续完善校内模拟导游实训室、模拟旅行社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酒店实训室等旅游管理专业相关实训基地等。

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拓展一批高质量、有特色、有内涵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根据实训基地具体情况,安排学生进行参观、见习、顶岗等形式的实训;采取集中与分散、校内与校外、实习与教学相结合的多种组织形式;同时注重服务社会、服务企业,鼓励教师为企业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活动策划指导、市场推广等服务。总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本着互惠共赢的原则,着力提高基地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基地的设备、人才和技术资源的作用,加强本专业为企事业单位技术服务的力度,实现资源共享。本专业目前已形成多个相对稳定的专业教学、见习、实习基地,初步形成“教学—实习—试用—就业”相结合的教学就业模式。但是伴随着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学组织结构和课程学习内容与方式都发生了转变。因此,今后将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市场定位,在维护、巩固原有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就业网络的基础上,根据旅游人才市场需求,进一步拓展新业态(如携程、e龙、途牛旅游)、高层次的学生实习基地和更庞大的就业网络,以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更好的条件。

附: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之一。它主要研究旅游学理论的结构框架,以及旅游管理各专业课在学科中地位。旅游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尚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新兴学科,以人类的旅游活动为出发点,以研究旅游三要素(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体)及其相互关系为核心,通过介绍旅游现象的历史演进与发展现状,探讨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阐述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介绍我国发展旅游的方针和政策,从而使学生对旅游现象和旅游学科有一个概括而全面的认识。

旅游学概论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树立系统研究的思想,掌握旅游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为学习其它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牢固的基础。学习该门课程应注意着重掌握旅游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以及研究方法,较为全面地认识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业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认识旅游活动以及由其而引发产生的各种现象与关系的本质。

导游实务

导游实务课程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为学生从事导游工作奠定理论与实务基础,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担负着较系统地传授导游理论知识,以提高学生理论指导实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的重要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参加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为专业实习及毕业实习等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实现教学目标,需要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加强实践教学,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学生对导游理论知识的运用,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人格”的全面发展。

本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主要来源于导游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因而将导游工作应该具备的职业技能抽象为以下五个能力点:

1)能够根据旅行社与旅游者签订的合同或约定,按照接待计划安排和组织旅游者参观游览。

2)能够联系、配合和督促有关单位落实好旅游者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活动。 3)能够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旅游者导游、讲解,介绍所要参观游览地区的文化和旅游资源。

4)能够处理旅途中遇到的事故与问题,保护旅游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5)能够及时反映旅游者的意见和要求,合理解答旅游者的问询,协助解决旅游者的个别要求。根据五个能力点,在课程内容对接上设计了三个实践情境,即导游服务程序与规范、特殊问题的处理及应变能力、导游讲解能力。为了丰富教学内容,要补充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案例、各地旅游资源资料和播放导游大赛光盘等来丰富教学内容。

旅游市场营销学

旅游市场营销学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以市场学基本原理和体系为基础,是市场学与旅游学理论的有机结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有关旅游市场学的概念、理论、方法、着重分析了旅游市场营销的战略与策略。对旅游业经营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课程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旅游市场营销的概念、理论、原则与方法,并运用理论,提高旅游市场中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旅游市场营销学在旅游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市场观念、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实践意识,提高他们运用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必须加强“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

旅游经济学

旅游经济学是旅游管理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对旅游经济学系统地讲授,并结合具体实践案例分析讨论,使学生掌握旅游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能够对各种旅游经济现象和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旅游经济问题的能力。

旅游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微观层面主要包括:旅游产品及开发、旅游客源地与旅游需求、旅游目的地与旅游供给、旅游市场及开拓、旅游价格及策略;中观层面主要讲授旅游产业的市场结构与市场行为;宏观层面主要讨论旅游收入与分配、旅游经济影响与效益等。

本课程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将韩国旅游崛起、迪斯尼主题公园价格策略、世界之窗产品创新、黄山景区门票定价等案例融入教学内容,并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集思广益拓展思路,有利于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本课程的教学不仅以经济学、旅游学的理论为指导,还借助其他学科的理论及研究成果来丰富其研究内容,如运用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市场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来综合考察旅游活动在经济领域中的各种反映,加深学生对旅游经济内在规律及其运行机制的认识,更好地掌握旅游经济的理论和方法。

旅游商务英语

旅游商务英语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必修课程,在培养学生从事导游、旅行社管理、英语翻译兼秘书、星级酒店、主题公园和景区管理等基层工作所需的英语技能方面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

旅游商务英语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从事导游、旅行社管理、英语翻译兼秘书、星级酒店、主题公园和景区管理等基层工作所需的实用英语技能的课程。课程为旅游业一线工作人员提供技能支持和理论框架,被定位为一门专业“桥梁”课程,即在此课程开设之前,应该有它的前期课程如大学英语、英语听说、旅游学概论、旅游法规等基础课程,并有其平行课程或后续课程,如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景区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实践课程。

本课程旨在以发展学习者的旅游职业英语技能为中心,将英语语言学习与岗位服务功能结合起来。旅游商务英语课程分为导游和酒店两大部分,导游部分可以分为十二个单元:欢迎辞、去酒店的路上、到达酒店、讨论旅行安排、购物、游览名胜古迹、城市游、游历中国名山、游历中国石窟、游历中国美丽河湖、中国寺庙和欢送辞。酒店部分可以分为三大模块:前厅服务、客房服务和餐饮服务。再将同一岗位不同情境的英语服务技能细化为若干实训项目,然后根据这些项目所需要具备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设计学习任务。

旅行社经营管理

旅行社经营管理是一门介绍旅行社企业管理与业务经营的知识性与实践性高度结合的应用型管理课程。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重要的职业拓展课程,具有涉及知识广、运用能力强、辐射岗位多的特点,在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旅行社行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主要研究旅行社的经营与管理问题。其任务是帮助学生从宏观意义上了解中国旅行社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全面了解旅行社的性质、职能及经营管理实践活动,掌握现代旅行社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旅行社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可以了解旅行社的经营特点、业务范围、组织结构,掌握旅行社管理的一般规律性,了解旅游决策及消费过程,能够运用所学设计与分析旅游线路、对旅行社的经营管理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与评价,培养和提高学生从事旅游服务与旅游管理的能力从而为日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业务基础。本课程致力于建设"开放式、研究型"的教学模式,课程以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基本概念及相关旅游学思想为坚实的基础,紧扣国内外旅游业发展实际和旅行社行业特点。

具体而言,本课程包括几大模块旅行社设立及组织管理;产品开发设计和定位;旅游产品的采购、定价促销和销售;旅游的接待、客户管理和质量管理。本课程较多采用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实验实训教学法等。组织学生到天津的部分旅行社进行参观感受,企业管理人员介绍、讲解,学生与管理服务人员交流互动,小范围跟班体验。加深学生对企业工作的理解,更好地实现无缝对接。

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是农业类院校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旨在回应日益增长的旅游市场回归田野、探寻“绿色”的需求,以及围绕城市带协同发展背景下的都市近郊旅游趋势,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课程。本课程主要研究休闲农业的概念体系、理论的结构、发展历程及趋势,休闲农业类型、作用及功能,休闲农业资源及开发,休闲农业与环境保护,休闲农业的产品开发,休闲农业的市场营销以及休闲农业的扶贫惠农效应等。

本课程作为一门尚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新兴学科,以旅游学的视角切入,从农业资源属性特点出发,以台湾休闲农业的“三生”要素(生产、生态、生活)及其相互关系为核心,通过展示休闲农业的国内外演变历程,探讨休闲农业发展的基本模式与规律,分析休闲农业的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作用和功能,并从休闲农业的资源鉴别、使用及开发,环境保护,以及相应的产品设计开发,市场营销和对当地农民百姓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梳理,使学生对休闲农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并建立起跨行业的旅游认知体系(观光+农业+住宿+休闲+......)。

通过对《休闲农业》的学习,应使学生树立系统研究的思想,掌握旅游原理及休闲农业的基本属性和发展趋势,为今后的发展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学习该门课程应注意着重掌握旅游学及农业类例如植物鉴赏这样的课程,学会用旅游发展的视角去鉴别农业类自然和生产资源,较为全面地认识乡村、农业、休闲和旅游业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休闲农业活动以及由其而引发产生的各种现象与关系的本质。

会展经济

会展经济学是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需要学生预先完成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学习,掌握经济学的相关基本知识。本课程将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与会展的特殊现象相结合,运用规范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对会展以及会展产业中的行为主体及其生产消费行为进行系统的分析,考察会展产品、会展产品效用、会展产品需求、会展市场和产业组织行为等会展产业现象,并从宏观角度分析会展的经济社会效应。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将结合案例分析教学法,引入诸如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博览会、柏林国际旅游交易大会(ITB Berlin)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加工制造业和商业等与旅游活动有关的相关产业的会展活动案例,在普及国际会展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开阔学生眼界、拓宽思路,增强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科学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树立,例如借对博弈均衡理论的讲解,使学生们在了解博弈矩阵的基础上,理解因与果的辩证关系,以及多元主体交互作用下的因果效应,最后让学生明白“舍”与“得”的哲学问题。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既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会展活动的了解,加强对会展资源的识别和利用管理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从旅游学和酒店业的视角去重新认识和理解会展经济活动,使学生可以对旅游、酒店、会展等产业以及彼此之间的关联有一个较为全面的宏观认知,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从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入手,对旅游区划、旅游活动过程中人地关系的分析有较深的理解,为学生将来从事旅游行业和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求学生既要重视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积极查找最新的文献资料,积极吸收新的理论方法,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旅游地理学课程主要讲授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包括旅游者行为、旅游需求研究、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旅游地生命周期与空间竞争、城市旅游、旅游容量、旅游交通、旅游区划、旅游影响和旅游规划等方面。同时学生应学会旅游文献的查找、阅读和论文写作等基本知识。

旅游地理学课程内容涉及旅游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知识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建立以及工作能力的培养有直接关系。旅游地理教学中将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理论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在课程体系和脉络不变的情况下,引入“零距离”互动式教学方法、动态能力培养方法进行课程建设。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课程。课程内容由旅游资源概述和旅游资源规划开发两大块构成,强调旅游资源的序列性、完整性基础上,突出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的重要意义,并介绍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旅游资源保护等内容。

通过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旅游资源的基础知识,学会调查和评价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了解规划的基础理论和具体操作步骤,形成对规划的总体认识,并掌握一定旅游资源开发管理与保护的技能。

随着各地旅游资源的开发, 对旅游规划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应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而旅游规划人才需要较强的实践能力,“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这门课程应加强对学生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方面的能力培养与训练, 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需要。

第8篇: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课程任务是使学生具备所必需的模具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 具备处理模具制造中一般工艺技术问题的初步能力 :能适应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 ,具备继续学习和继续提高的初步能力。

二、课时、学分 72学时、6学分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模具零件加工方法及模具装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 了解现代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动向,初步形成应用现代模具制造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四、课程设计思路

1、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门课程以形成模具制造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具体设计课程中,还根据几个典型模具的制造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了具体的学习项目。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3、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4、依据各学习项目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五、课程项目设计(内容与要求)

课程 模块 项目名称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学时

项目一:

1、初步掌握导柱、导套、模座 具备根据模具零件正确选择加工方法、模架组成零件的( 板 ) 的加工工艺。 工艺装备并制定其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加工

2、了解其他模具结构零件的加工方力。 法。

项目二:

1、了解圆形凸模及非圆形凸模的加掌握并理解模具零件的各种机械加工方冲裁凸模的加工 工方法。

法,熟悉各类机械加工设备; 模块一

2、初步掌握成型磨削的加工工艺。

模具零件机械加工 项目三: 了解型孔的各种加工方法及其适用能够根据模具零件正确选择各种机械加工凹模型孔的加工 范围。 方法。

1、了解型腔的各种机械加工方法及项目四: 其适用范围。

型腔的加工

2、初步掌握型腔加工方法的合理选能够根据模具零件正确选择各种机械加工用。

方法。

3、了解型腔的机械抛光。

1、了解电火花加工的原理及特点。

2、了解影响电火花加工精度及生产

1、掌握电火花成形加工的工作原理、特点

及其应用;项目一: 率的因素。

2、根据模具成型零件的特点,掌握电火电火花加工

3、初步掌握凹模型孔、型腔的电火模块二 花加工方法。

花成形加工的工艺并理解各种因素 对各

4、初步掌握电火花加工的操作知

种加工的质量影响。

模具零件识。

特种加工

1、了解线切割加工的特点及工作原

1、掌握线切割加工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其理。 应用;

项目二:

2、初步掌握线切割加工的程序编制

2、根据模具成型零件的特点,掌握线切数控线切割加工 (3B 格式、 4B 格式、 ISO 代割加工的工艺并理解各种因素 对各种加码 ) 。 工的质量影响。

3、初步掌握线切割加工的操作技能。

1、初步掌握模架、凸模和凹模的装配方法。 项目一:

2、初步掌握冷冲模具总装配的工艺

1、掌握模具装配的尺寸链分析与计算、间隙(壁厚)的控制方法、各种模具零件的冷冲模的装配 方法及装配过程中的检测与调试技固定方法;

术。

3、了解模具装配翻转机的应用及弯2 、掌握冷冲模的装配工艺和特点。 模块三 曲模、拉深模、级进模的装配特点。

1、初步掌握塑料模导柱、导套、型模具装配 芯、型腔、浇口套、推杆的装配方法。

1、掌握模具装配的尺寸链分析与计算、间项目二:

2、初步掌握滑块抽芯机构的装配方隙(壁厚)的控制方法、各种模具零件的塑料模的装配 法。

固定方法;

3、初步掌握塑料模具总装配的工艺2

方法及装配过程中的检测与调试技

、掌握塑料模的装配工艺和特点。术。

六、技能考核要求

通过学习和训练,学生全部通过经省劳动部门考核颁发的工具钳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部分优秀学生取得相应的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七、课程建议

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色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典型产品的选取要科学,体现地区产业特点,具有可操作性。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

教学要采取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育情境,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充分得用挂图、投影、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教学评价采取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学生作品的评价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

要注重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开发相关学习辅导用书、教师指导用书及网络资源。

八、教学条件

1、基本要求

钳工工作台、台式钻床、砂轮机、台虎钳、普通车床、普通铣床、常用工量具、线切割机床、电火花成型加工机床、曲柄压力机、注塑 成型机。

2、较高要求

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三坐标测量仪。

九、学习评价

1、学习评价的依据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精神,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2、学习评价的目的

通过教学工作,探索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结构、模式、评价方式以及管理制度等改革,建立具有职教特点的职业教育课程新体系,实现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落实就业导向、职教富民的宗旨。

3、学习评价的原则

学习评价的原则即“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以评促改”就是通过学习评价继续推动学校的课程改革; “以评促建” 就是通过学习评价建设和发展学校的课程改革体系; “以评促管” 就是通过学习评价更新职业教育界课程改革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 “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就是通过学习评价加强建设,学习评价是手段,其目的是提高教学及实训质量。

4、学习评价的方法

(1)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

在以往评价中,教师是评价者,学生是评价对象。但在这样的过程中,由于评价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因此,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也很难体现。在课程改革体系中,学生由评价客体成为评价主体,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参与性,增强了学生的评价能力,这也有利于学习者成就感的形成、目标的明确、个性化的培养,也能充分反映课程改革的真实效果。新课程的评价从静态的评价结果转向了动态地评价整个过程,这就要求要求教师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方面作一个较完整的评价。

(2)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在以往的教学中,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注重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已成为课程改革的瓶颈。而过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只有把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全面的对改革后的课程进行评价,促进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3)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

提倡课外评价是开放性的特征之一。在新课程中,有许多内容是要求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如把学会的专业技能为社会服务,由社会、家长和同学给予评价,这种宽松的评价方式对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是十分有利的。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容易获得的。

(3)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

通过对用工单位的走访,了解学生所学的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所学课程更能适应用工企业的需求。

《钳工工艺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职模具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相关职业中等应用性人才所必须具有的钳工基础知识,钳工基本操作方法,装配基础知识,钳工工艺知识等,能较熟练掌握钳工常用的加工方法,具备一定的工艺分析能力,了解机器的装配基本知识。本课程为机械类模具专业中级钳工所必修专业主干课程。

二、课时与学分 150学时、8学分

三、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钳工工作中所要求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装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1、掌握钳工基本知识。

2、学会钳工基本操作方法。

3、学会锉配工件。

4、掌握常用典型结构的装配工艺。

四、课程设计思路

1、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门课程以钳工工艺和钳工技能练习的一体化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定位在“训练与实践”相结合,并突出其实用性的特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2、学习项目的选取采用将专业理论知识、工业知识融入相关训练的做法,使学生在技能训练中能反复学习,理解、熟悉基本理论,变枯燥学习为实际运用,变被动为主动,最终达到掌握钳工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的目的。其编排上循序渐进,按任务驱动方式编定。

3、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4、依据各学习项目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五、课程项目设计(内容与要求)

课程 模块 项目名称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学时

项目一: 钳工工作任务及其分类,钳工场地钳工入门知识 布局情况。

1、有关钳工常用量具的正确使用及测量。

8 钳工常用量具及测钳工常用设备及保养,钳工安全文

2、量具的维护与保养。 模块量练习 明生产知识。 一

掌握切削用量的基本概念及选择钳工方法。

1、 熟悉钳工常用刀具材料的性能、种类基本项目二:金属切削掌握车刀主要切削角度的定义和及应用。 知识 8 基础知识 作用。了解切削力、切削热对切削

2、 掌握延长刀具寿命的方法。

的影响。

3、 熟悉切削液的作用、种类及应用。

1、掌握划线工具的使用方法。

明确划线工具的种类。

2、正确使用分度头进行划线。

项目一:划线 掌握划线基准的选择方法。 8

3、掌握立体划线的方法(选修)。

了解分度头分度的计算方法。

4、掌握典型不规则工件的划线方法。

模块掌握錾子的种类及应用、切削角度

1、 掌握錾削时的站立姿势和动作。

项目二:錾削 2 二 对錾削的影响

2、 掌握錾削的方法。

钳工

1、掌握平面锉削时的站立姿势和动作。

了解锉刀的组成、种类。 基本 项目三:锉削

2、掌握锉削时两手用力的方法。 4 掌握锉刀的规格及选用。 操作

3、能把握正确的锉削速度。

知识

1、掌握锯削姿势、方法。

2、能对各种形体材料进行正确的锯削,操项目四: 了解手锯的组成。

作姿势正确,并能达到一定的锯削速度。 4 锯削 掌握锯条的规格及选用。

3、根据不同材料正确选用锯条,并能正确装夹。

4、熟悉有关锯削的废品分析和锯削的一些安全文明生产知识。

项目五:孔加工 了解麻花钻的组成及作用。

1、掌握麻花钻的刃磨方法。 明确切削部分的各种参数及对切

2、掌握各种孔的钻削加工方法。 削的影响。

3、掌握钻削时切削液的选择方法。 14 掌握钻削用量的选择方法。

4、掌握扩、铰、锪孔的方法,并能正确选了解群钻的结构特点。 择刀具。 掌握螺纹基本知识。

项目六: 掌握攻螺纹工具及攻螺纹前底孔攻、套螺纹 直径的计算。

1、掌握攻螺纹方法

掌握套螺纹工具及套螺纹前圆杆

2、掌握套螺纹方法。

直径的计算。

项目七: 掌握弯形的概念和弯形时相关尺弯形与矫正 寸的计算方法。

1、掌握板料与管材弯形的方法。

掌握矫正的概念。

2、掌握各种材料的矫正方法。

项目八:铆接 了解铆接种类、铆接工具及应用

理解铆接工艺。

1、掌握铆接方法及铆接有关计算。

项目九: 粘接及锡焊 了解粘接及锡焊的工艺方法。

1、掌握粘接及手工锡焊方法。

2、常用焊剂的应用。

了解刮削的基本概念及刮削基本

1、掌握正确原始平板的循环刮削步骤。 项目十:刮削 知识。

2、能进行平面刮刀的刃磨。 了解刮刀的材料、种类、结构和平 面刮刀的尺寸及几何角度。

项目十一:研磨 了解研磨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知识。

1、掌握磨料种类、应用及研磨工艺。 懂得研磨的特点和应用。

2、掌握正确的研磨方法。

1、按图纸的公差要求,正确掌握具有对称

度要求的工件加工和测量方法。

项目十二:锉配 掌握锉配的一些相关工艺知识。

2、熟练掌握锉、锯、钻的技能,并达到一掌握锉配的一般加工步骤。 定的加工精度。

3、 正确地检查修补各配合面的间隙,并

达到锉配要求。

模块项目一: 装配

三 基础知识 了解装配的作用、装配工艺过程。

了解装配工作的组织生产形式。

1、熟悉装配工艺过程。

4 部件 了解装配零件的清理和清洗。

装配 项目二:装配前的掌握零件的密封性试验。

1、熟悉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知识 准备工作

懂得旋转件的平衡。

项目三:装配尺寸了解装配尺寸链、装配工艺规程。

1、 熟悉装配工艺规程。

链和装配方法 懂得装配方法。

2、掌握装配尺寸链的计算。

3、掌握装配方法 项目四: 了解螺纹、键、销、过盈、管道连

1、固定连接装配 接的装配。

熟悉有关固定式装配。

理解装配技术要求。

2、 掌握装配工艺。

项目五: 了解传动机构的结构特点和装配

1、熟悉传动机构装配。

传动机构装配 技术要求。 2.掌握传动机构的装配工艺。

项目六:轴承和轴了解轴承种类、结构特点

承组的装配 懂得轴承和轴承组的装配方法。

1、 熟悉轴承和轴承组的装配。

2、 掌握滑动、滚动轴承的装配工艺。项目七:部件装配

2、熟悉普通机床主轴装配与检验。

检验

掌握普通机床主轴装配与检验

3、能够做到安全和文明操作。

六、技能考核要求

通过学习和训练,学生全部通过经省劳动部门考核颁发的中级钳工资格证书,部分优秀学生取得相应的高级工资格证书。

七、课程建议

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色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力争做到将深奥的知识浅显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以发挥学生对理论、实践的综合能力,具有可操作性。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

教学要采取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育情境,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挂图、投影、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教学评价采取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学生作品的评价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

要注重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开发相关学习辅导用书、教师指导用书及网络资源,要注重仿真软件的应用及开发。

八、教学条件

1、基本要求:

钳工工作台、钳工工具及量具、台式钻床、减速器。

2、较高要求:

各式钻床、各类钻床夹具、各类传动机构、卧式车床。

九、学习评价

1、学习评价的依据

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规定》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精神,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课程为主体,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以钳工基本技能任务为引领,以国家职业标准中级钳工的要求为基本依据。

2、学习评价的目的

通过教学工作,探索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结构、模式、评价方式以及管理制度等改革,建立具有职教特点的职业教育课程新体系,实现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落实就业导向、职教富民的宗旨。

3、学习评价的原则

学习评价的原则:即“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以评促改”就是通过学习评价继续推动学校的课程改革; “以评促建” 就是通过学习评价建设和发展学校的课程改革体系; “以评促管” 就是通过学习评价更新职业教育界课程改革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 “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就是通过学习评价加强建设,学习评价是手段,其目的是提高教学及实训质量。

4、学习评价的方法

(1)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

在以往评价中,教师是评价者,学生是评价对象。但在这样的过程中,由于评价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因此,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也很难体现。在课程改革体系中,学生由评价客体成为评价主体,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参与性,增强了学生的评价能力,这也有利于学习者成就感的形成、目标的明确、个性化的培养,也能充分反映课程改革的真实效果。新课程的评价从静态的评价结果转向了动态地评价整个过程,这就要求要求教师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方面作一个较完整的评价。

(2)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在以往的教学中,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注重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已成为课程改革的瓶颈。而过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只有把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全面的对改革后的课程进行评价,促进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3)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

提倡课外评价是开放性的特征之一。在新课程中,有许多内容是要求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如把学会的专业技能为社会服务,由社会、家长和同学给予评价,这种宽松的评价方式对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是十分有利的。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容易获得的。

(4)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

通过对用工单位的走访,了解学生所学的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所学课程更能适应用工企业的需求。

《冲压工艺与模具结构》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职模具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结合模具工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而选择的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面向生产现场的实用型专业课程。本教材对冲压工艺作了系统的阐述,介绍了冲压设备,冲裁工艺,弯曲工艺,拉深工艺及其他成型工艺与模具结构,使学生具备相关职业中等应用性人才所具备分析各类冲压成形的变形规律,认识典型冲压成形工艺方法、模具结构和模具制造方法与手段,掌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方法、选择冲压设备的能力。

本课程为工具钳工技能鉴定的前修课程。

二、课时、学分 52学时、4学分

三、课程目标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结构》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必修的重点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运用前修课程的应用技术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讲授、实验及采用电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金属板材成型的发展概况与发展趋势,学习冲压工艺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冲压工艺过程与冲模结构原理的分析,从而能独立地完成中等复杂程度冲压件的冲压工艺过程及冲模的装配调试。

课程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是分析各类冲压成形的变形规律,认识典型冲压成形工艺方法、模具结构和模具制造方法,掌握冲压工艺与模具装配方法、冲压模具制造工艺编制方法 。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下列能力培养方面得到锻炼与提高。能应用冲压变形理论,分析中等复杂冲压件变形特点,制定合理冲压工艺规程的能力。 协调冲压设备与模具的关系,选择冲压设备的能力。

课程难点:熟悉掌握冲模工作零件尺寸计算方法,具备中等复杂冲模结构选择和设计的能力,所设计的冲模应工作可行、操作方便、便于加工和装配,技术经济性好。具备正确选择冲压模具加工方法,制定中等复杂冲模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的能力。初步具备进行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和制造的能力。初步具备进行分析和处理试模过程中产生的有关技术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设计思路 基本要求:

1、掌握冲压成形原理,能分析板料成形中出现的一般问题。初步具有解决冲压件质量问题与从事冲压新工艺、新技术开发和研究的能力。

2、具有制定一般冲压件工艺规程和设计模具的能力。 3、熟悉有关实验设备和仪器、掌握冲压成形中工艺参数的测定原理和实验方法。

4、能使用有关设计手册和参考资料。

五、课程项目设计(内容与要求)

课程

模块 项目名称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项目一: 掌握冲压加工的基本概念 初识冲压加工 认识冲压模

模块项目二: 掌握分离 成型工序的种类 特点一 冲压加工工序 和应用

掌握进入冲压车间前的准备工作 冲压了解常用的冲压材料

掌握冲压前的准备工作 加工

了解开机操作的安全规程

了解常用冲压设备的种类和应用基本项目三: 学会下班前的维护工作 场合

知 识 冲压设备

掌握曲柄压力机的工作原理

项目四: 掌握冲压加工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冲压加工安全操作 要求

学时

2 项目一: 正确掌握冲裁模的结构特点 模块冲裁原理 理解模具冲裁过程 学生自己动手拆装一副典型冲裁模,二 掌握冲裁面特征

绘制模具总装图,填写模具零件的名 称及在模具中所起的作用,了解冲裁冲裁

弯曲模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弯曲模在工艺项目二: 掌握冲裁模的常用分类方法 压力机的安装

与冲冲裁模的典型 掌握单工序模 复合模 极进模的掌握冲裁模在压力机的安装 裁模 结构 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学会分析冲裁间隙对制件的影响 掌握冲裁模的结构组成

弯曲变形过程分析。应力中性层概念及其位置的确定。弯曲件弹项目一: 变的理论分析,影响弹变的因素,弯曲原理 提高弯曲件精度的方法。弯曲极限变形程度最小弯曲半径及其影模块学生自己动手拆装一副典型弯曲模,响因素。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的三 绘制模具总装图,填写模具零件的名确定

称及在模具中所起的作用,了解弯曲弯曲项目二: 掌握弯曲模的常用分类方法 模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弯曲模在压力掌握单工序弯曲模 复合弯曲模 工艺 弯曲模的典型结机的安装 构 连续弯曲模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把握好制件对弯曲模的工作零件的影响

项目三:

弯曲模工作零件掌握弯曲模间的间隙确定 凸凹模的结构 的圆角半径的确定

模块项目一:

圆筒形件拉深变形过程。拉深学生自己动手拆装一副典型拉深模,四 拉深工艺 过程中起皱的原因、起皱的极绘制模具总装图,填写模具零件的名 限条件及防皱措施。拉深件毛称及在模具中所起的作用,了解拉深拉深坯尺寸的计算原则和方法。拉模结构和工作原理

工艺 深极限变形程度拉深系数的含掌握拉深模在拉深机的安装

义、理论数据及其影响因素。把握好制件对拉深模的工作零件的影圆筒形件的拉深次数和工序间响

半成品形状和尺寸的确定。

项目二: 掌握拉深模的典型结构和工作拉深模的典型结原理 构

项目三: 拉深模工作部分尺寸的确定。拉深模工作零件拉深设备和压边装置的选用。的结构 带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特点及工艺设计要点。拉深工件辅助工序(润滑、退火、酸洗)。

模块项目一: 翻孔掌握翻孔的变形特点

学生自己动手拆装几副典型的成形五 工艺与模具 掌握典型翻孔模的结构 模,绘制模具总装图,填写模具零 项目二:翻边工掌握翻边的变形特点 件的名称及在模具中所起的作用,成形艺与模具 掌握典型翻边模的结构

了解成形模结构和工作原理

4 2

4 4 工艺 项目三:

胀形工艺与模具 掌握胀形的变形特点 掌握典型胀形模的结构

六、技能考核要求

1、考核采取理论考试与实训考试相结合,各以百分制计算,取加权数核算最终成绩。

2、通过学习和实训,并通过经省社会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中级钳工、中级数控车工应知、应会考试,可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部分优秀学生可取得相应的高级工资格证书。

七、课程建议

1、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色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典型产品的选取要科学,体现地区产业特点,具有可操作性。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

2、教学要采取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育情境,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充分得用挂图、投影、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3、教学评价采取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学生作品的评价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

4、要注重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开发相关学习辅导用书、教师指导用书及网络资源,要注重仿真软件的应用及开发。

八、教学条件

理实一体化教室、普通车床、数控车床、加工中心、数控铣,压力机,拆装工具,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及各种成形模具,台虎钳。

九、学习评价

1、学习评价的原则

(1) 以评促改:通过学习评价继续推动学校的课程改革; (2) 以评促建:通过学习评价建设和发展学校的课程改革体系; (3) 以评促管: 就是通过学习评价更新职业教育界课程改革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

(4) “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通过学习评价加强建设,学习评价是手段,其目的是提高教学及实训质量。

2、学习评价的方法

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

《塑压工艺与模具结构》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大纲是依据模具专业教学要求而制定的。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常见的塑料模具的成型工艺方法,能够熟练应用塑料模具的基本设计规律,独立地设计中等复杂程度的塑料模具,合理地选择塑料成型设备,分析和解决生产中成品质量和模具方面的技术问题,了解常用塑料的性质及塑料的成型工艺方法;掌握塑料制件的设计原则,正确合理地设计塑料产品;掌握塑料模具的基本设计规律,包括注射模具,压缩模具,压注模具及其成型工艺规律。了解塑料挤出成型、气动成型模具的设计要领。本课程为工具钳工技能鉴定的前修课程。

二、课时、学分 48学时、4学分

三、课程目标

了解常用塑料的性质及塑料的成型工艺方法;掌握塑料制件的设计原则,正确合理地设计塑料产品;掌握塑料模具的基本设计规律,包括注射模具,压缩模具,压注模具及其成型工艺规律。了解塑料挤出成型、气动成型模具的设计要领。

合理地选用塑料成型设备及根据成型设备设计相应的塑料模具。掌握模具加工的新工艺,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正确地分析塑料制件质量,残次品产生的原因及工艺因素,提高改进措施;对美化的维修改进提出可行的方案。

四、课程设计思路

1、本课程是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应组织学生进行不少于二周的生产实习,授课中各部分内容必须十分重视现场教学,实验课程所学知识,应多布置大作业,让学时分阶段地进行综合系统训练。

2、课外学习是课堂学习的继续和补充,应指导学时深入钻研有关知识,广泛阅读有关技术资料,为此,学生应多准备有关的参考资料。

3、本课程的重点是注射模具设计与成型模具结构,难点在于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设计,在授课中应引导学生抓住重心。

五、课程项目设计(内容与要求)

课程 模块 项目名称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塑料成型工艺及塑料模具设计在模块一 项目一: 工业中的地位;塑料模具的分类;塑 绪论 料成型模具的发展趋势;怎样学好塑学会根据不同的制件选择塑料 塑料成料成型模具课;

学时2

形工艺

项目二: 塑料成型基础

塑料的特性与用途; 塑料的分类; 通用塑料; 工程塑料;

2 项目三:

塑料成型工艺与塑塑料成型原理与成型工艺特性; 料成型制件的工艺性 塑料制件的加工工艺性

项目一: 注射模具的分类及结构组成; 注射成型模具结构及注注射模具的典型结构; 射机 注射模具与此同时注射机关系。

模块二 浇注系统与排溢系统;

成型零件; 注射模 合模导向结构; 项目二: 推出结构; 注射模的结构 侧向分型与抽芯结构; 温度调节系统;

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项目一: 掌握压缩模结构和分类 压缩模结构及分类

压机参数的校核 模块三 项目二:

压缩模与压机的结构 国产压机的主要技术规范

压缩模 项目三: 塑件在模具内加压方向的选择 压缩模成型零件设计 凸模与加料室的配合形式

项目一:

压注模分类及结构组成

项目二:

压注模零部件设计 项目三

浇注系统与此同时排气槽设计 项目一:

中空吹塑成型 项目二:

真空成型工艺 掌握压注模结构和分类

加料腔的结构 压柱的结构 加料腔尺寸的计算 主流道 排气槽

浇口位置的选择

中空吹塑成型模具的分类 特点与成型工艺和工艺参数 中空吹塑设备

真空成型工艺的特点和成型工艺 模具结构的设计

了解压注模结构 掌握压注模成型零件的加工

了解注射模具与此同时注射机关系 掌握成型零件合模导向结构 推出结构

侧向分型与抽芯结构

温度调节系统等零件的加工 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了解压缩模结构 掌握压缩模成型零4 件的加工,掌握压缩模与压机的结构

4 2 2 2 2

了解气动成型模结构 掌握气动成型模工作零件的加工

2 2 模块四

压注模

模块五

气动成型模具 项目三: 压缩空气成型工艺和成型工艺 压缩空气成型工艺 压缩空气成型模具

六、技能考核要求

1、考核采取理论考试与实训考试相结合,各以百分制计算,取加权数核算最终成绩。

2、通过学习和实训,并通过经省社会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工具钳工应知、应会考试,可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部分优秀学生可取得相应的高级工资格证书。

七、课程建议

1、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色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典型产品的选取要科学,体现地区产业特点,具有可操作性。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

2、教学要采取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育情境,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充分得用挂图、投影、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3、教学评价采取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学生作品的评价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

4、要注重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开发相关学习辅导用书、教师指导用书及网络资源,要注重仿真软件的应用及开发。

八、教学条件

理实一体化教室、普通车床、数控车床、加工中心、数控铣,压力机,拆装工具,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及各种成形模具,台虎钳。

九、教学评价

1、学习评价的原则

(1) 以评促改:通过学习评价继续推动学校的课程改革; (2) 以评促建:通过学习评价建设和发展学校的课程改革体系; (3) 以评促管:通过学习评价更新职业教育界课程改革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

(4) “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通过学习评价加强建设,学习评价是手段,其目的是提高教学及实训质量。

2、学习评价的方法

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

《模具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职数控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相关职业中等应用性人才所必须的数控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知识;编程基本知识;数控车床的编程及操作方法;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的编程及操作方法;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加工中等难度的工件。

本课程为数控车(铣)操作工技能鉴定的前修课程。

二、课时、学分 108学时、6学分

三、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数控编程与操作知识和基本技能;工件检测与修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1、会使用数控车床加工中等复杂零件。

2、会使用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加工中等复杂零件。

3、会设定数控机床的刀具补偿参数和坐标参数。

4、会用各种工量具检测工件并有效控制工件的质量。

四、课程设计思路

1、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门课程以形成数控加工与检测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具体设计课程中,还根据几个典型零件的加工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了具体的学习项目。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3、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4、依据各学习项目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五、课程项目设计(内容与要求)

课程 模块 项目名称

项目一:

模块一

数控预备知识 具 项目二: 编程基础知识 项目三: 护

模块项目一: 二 数控车床操作

数控车编项目二: 程与台阶轴的加工 操作 分析零件图的几何要素,掌握编程指令运用及对刀参数设置

知识目标

认识数控车床和车削用刀具、数控系统等

了解数控机床的坐标系,了解数控

技能目标

认识数控机床和刀铣床和铣削用刀具,以及自动换刀

1、认识数控系统面板

2、数控机床的简单操作

4 程序,掌握数控编程的数学运算方

1、仿真软件的使用 法

领会安全生产知识,严格按照安全故障排除

10 安全生产与机床维规程操作,了解机床的保养及常见

1、数控机床的日常保养和简单调整

2、操作数控机床的安全注意事项

4 认识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熟悉基

1、数控车床手动操作;

本编程指令,了解数控加工的特点

2、掌握数控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

3、掌握数据参数的设置 及数控车床的结构

1、工、量、夹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2、掌握数控加工简单轴类零件的方法,会合理使用相关车刀

3、掌握台阶轴的加工工艺制订和数控车床系统操作。

6 6 掌握圆弧加工编程坐标点的计算项目三: 方法及顺圆、逆圆的识别,了解绝

1、圆弧指令的编程和加工方法; 圆弧类零件加工 对值编程G90 与相对值编程G9

12、圆弧车刀的合理选择和使用;

3、掌握合理的加工工艺制订方法;

的区别

项目四: 了解直径方式和半径方式编程,掌

1、调用子程序编程方法; 槽类零件加工 握调用子程序编程的指令格式及

2、合理的便用子程序编程; 调用子程序编程加工的范围

3、掌握切槽刀的使用方法;

项目五: 掌握端面切削循环及内(外)径循

1、G80/G81指令的编程方法; 轴类零件加工 环指令格式及加工特点

2、G80/G81指令的参数设置;

(固定循环)

3、掌握内(外)径切削循环和端面切削循环的加工方法;

1、内(外)径切削复合循环G71指令的编程方法;

项目六: 掌握内(外)径切削复合循环G71的指令格式及内(外)径切削复合

2、内(外)径切削复合循环G71指令的轴类零件加工 参数设置;

(复合循环) 循环的加工范围

3、掌握内(外)径切削复合循环G71指

令的加工方法;

4、掌握加工工艺的制订;

项目七: 掌握螺纹切削指令格式、螺纹加工

1、螺纹切削指令G32/G82指令的编程方螺纹零件加工进刀量的设置、螺纹编程坐标值的

(G

32、G82) 计算方法

2、螺纹切削指令G32/G82指令参数设置

3、螺纹车刀的装刀与对刀方法 了解各轮廓编程指令的使用方法

1、螺纹切削复合循环G76指令的编程方项目八: 综合零件的加工与合理运用,刀具补偿的设置,掌法

模块

(一) 握螺纹切削复合循环G76的指令

2、零件的装夹定位,刀具的合理使用

3、零件尺寸精度的控制 二 格式

4、掌握加工工艺的制订方法

了解内孔加工与外圆加工编程的数控项目九:

1、内孔加工的方法及刀具的合理选用 车编综合零件的加工关系,掌握加工内径的大小计算选

2、内孔的编程与加工方法 程与

(二) 择内孔车刀大小的方法,及内螺纹

3、手动用麻花钻钻孔的操作方法

操作 编程各坐标参数的计算方法

4、掌握螺纹的编程与加工方法

1、掌握相关刀具的合理选用与合理使用;了解所有轮廓加工编程指令的相

2、制订合理的加工工艺(关键在于两次装项目十: 夹两次加工)

综合零件的加工互关系及设计基准、定位基准、装

3、两次装夹工件要找准装夹基准保证形位

(三) 夹基准的概念,掌握坐标点的计算公差及工件的夹紧力

方法

4、掌握刀具补偿和设置好进给参数的操作方法,控制好精度及表面粗糙度

模块项目一: 分析零件图及常用数学运算,能使

1、会正确使用平口钳装夹工件;

6 6 三 平面类凸廓零件

加工 用刀具补偿指令,掌握程序的编制

2、会合理使用相关刀具;

3、掌握凸廓零件加工工艺和数控铣床操作 数控能熟练使用刀具补偿指令,进一步

1、正确使用平口钳对工件进行装夹定位 铣编项目二: 了解并掌握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及

2、会合理使用相关刀具

程与太极图案加工 程序

3、会灵活应用刀补,提高零件加工精度 技能训练 项目三: 掌握坐标偏转指令及使用,了解镜

1、掌握直沟槽、圆弧槽加工方法; 直沟槽、圆弧槽 向加工命令及直沟槽、圆弧槽加工

2、掌握直沟槽、圆弧槽尺寸测量及精度控加工 工艺制定方法

制方法

能熟练选择钻孔、铰孔及加工简单项目四: 型腔所需的刀具及夹具,掌握简单

1、掌握外轮廓和铣孔的精度控制方法;

零件综合加工

(一) 型腔的工艺知识及切削用量的选

2、会选择适当的量具检测工件;

择、台阶工件轮廓的加工工艺制订

3、掌握z轴设定器的使用方法。

与程序编制

能熟练选择加工简单型腔和外轮

1、掌握外轮廓和型腔的精度控制方法;

项目五: 廓所需的刀具及夹具,并运用旋转

2、会选择适当的量具检测工件; 零件综合加工

(二) 指令 G68,掌握轮廓类和型腔类加

3、掌握z轴设定器的使用方法。

工工艺制订及程序编制

项目六: 掌握工、量、刀具的选择,熟练孔

1、掌握外轮廓和孔的精度控制方法;

零件综合加工

(三) 加工固定循环指令及轮廓类和孔

2、会选择适当的量具检测工件;

类加工工艺及程序编制

3、能熟练操作数控铣床。

六、技能考核要求

通过学习和训练,学生全部通过经省劳动部门考核颁发的中级数控车床工、数控铣床工、资格证书,部分优秀学生取得相应的高级工资格证书。

七、课程建议

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色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典型产品的选取要科学,体现地区产业特点,具有可操作性。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

教学要采取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育情境,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充分得用挂图、投影、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教学评价采取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学生作品的评价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

6 6

6 要注重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开发相关学习辅导用书、教师指导用书及网络资源,要注重仿真软件的应用及开发。

八、教学条件

1、基本要求

钳工台、钳工工具、普通机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

2、较高要求

加工中心、数控线切割机床、数控电火花机床。

九、学习评价

1、学习评价的依据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精神,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2、学习评价的目的

通过教学工作,探索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结构、模式、评价方式以及管理制度等改革,建立具有职教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新体系,实现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落实就业导向、职教富民的宗旨。

3、学习评价的原则

学习评价的原则即“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以评促改”就是通过学习评价继续推动学校的课程改革; “以评促建” 就是通过学习评价建设和发展学校的课程改革体系; “以评促管” 就是通过学习评价更新职业教育界课程改革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 “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就是通过学习评价加强建设,学习评价是手段,其目的是提高教学及实训质量。

4、学习评价的方法 (1)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

在以往评价中,教师是评价者,学生是评价对象。但在这样的过程中,由于评价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因此,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也很难体现。在课程改革体系中,学生由评价客体成为评价主体,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参与性,增强了学生的评价能力,这也有利于学习者成就感的形成、目标的明确、个性化的培养,也能充分反映课程改革的真实效果。新课程的评价从静态的评价结果转向了动态地评价整个过程,这就要求要求教师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方面作一个较完整的评价。

(2)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在以往的教学中,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注重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已成为课程改革的瓶颈。而过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只有把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全面的对改革后的课程进行评价,促进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3)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

提倡课外评价是开放性的特征之一。在新课程中,有许多内容是要求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如把学会的专业技能为社会服务,由社会、家长和同学给予评价,这种宽松的评价方式对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是十分有利的。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容易获得的。

(3)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

通过对用工单位的走访,了解学生所学的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所学课程更能适应用工企业的需求。

第9篇: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清远市清城区职业技术学校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试行) 专业核心课程是指能够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的课程,是打造专业核心能力的课程。为深化校企循环、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核心课程建设,是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教学内容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核心课程建设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校企循环、工学交替的鲜明特色,要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能恰当运用微课、FLASH、PPT课件、网络等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随时随地的运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家用电脑学习,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辐射作用,要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工作,带动师资水平提升。

二、建设计划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工作计划分两期,在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两年内完成,2013年6月前完成第一期,建成《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工基础与技能》、等二门核心课程;2014年6月前完成第二期,增加《PLC技术》、《手机原理与维修》、《单片机原理与维修》三门核心课程,并且将核心课程在专业教学中全面铺开。

三、建设内容

(一)依据职业岗位分析,准确进行课程定位

进行充分的行业企业调研,召开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共同研讨,根据岗位任职要求确定专业能力体系。在专业人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与作用、承担的能力培养任务。

(二)校企合作,共同制订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是课程分析、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基本思想及做法的载体,是一门课程最基本的教学文件,其基本内容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主 1

要任务描述、课程学习目标描述、课程能力标准要求、课程主要内容、学生能力测试与评价体系、教学资源配置等。课程标准的制订应该由校企合作共同来完成。

(三)基于具体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内容开发,选择适合“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课程范型。

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充分借助企业力量,以具体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为线索组织和开发课程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情境。合理选择问题中心型、实训中心型、培训中心型、考证中心型、项目中心型、体验中心型等“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课程范型。

(四)不断推进教学团队建设

课程负责人要不断加强对学校和企业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密切与企业的联系,有效组织课程教学团队开展课程标准的制订和课程资源建设工作。要积极吸纳企业技术专家实质性参与课程建设,共同开展教学方案的规划和设计,FLASH、微课视频脚本撰写等,由来自企业、行业一线的优秀兼职教师主讲专业技能课程;专任教师要向“双师”素质教师发展,下厂顶岗锻炼,丰富企业工作经历,提高实践能力,努力建成教学水平高、实践水平高的“双师型”课程教学团队。

(五)不断探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微课助学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探索课堂与实习环境一体化,学生在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共同指导下学习和实践,实现教室与车间一体化、教师与师傅一体化、学生与徒弟一体化、作业与生产一体化、教材与工单一体化,在真实职业情境中实施教学,教学方法以边讲边实操、理实结合为主,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六)注重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方式注重考察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做到三个结合: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注重职业能力考核;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校外评价主要是企业评价,由企业人员根据企业的岗位工作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以实际生产操作为主。

(七)重点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建设以职业能力训练为中心的自

2主学习型网络平台,建设专业教学资源数据库,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平台。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与能力训练相配套的一体化教材、实训指导书、学案、培训包等材料,大量引用企业实际工作案例,突出实用性和先进性。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积极开发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场地。

3 电子部2012年10月12日

上一篇:纸宝宝的朋友教学案例下一篇:学校值周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