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角下安徽省红色旅游品牌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2022-1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引言

2015年8月,国家旅游局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该篇文章中首次提出“全域旅游”的概念。2016年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再次提到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建议旅游业的发展要做到全面规划,资源全面整合,全社会要共治共管、共建共享。同时对于偏远地区开展旅游业还能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响应了精准扶贫的号召。但是全域旅游正处于新兴发展阶段,目前对全域旅游的研究尚停留在概念界定层面以及其作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等方面,研究尚不成熟且没有相关成熟的具体实践活动。关于红色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红色旅游与休闲旅游、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融合发展,缺乏红色旅游创新开发模式和发展路径的研究成果。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将会安徽省红色旅游的现状、问题分析探索其创新性的发展路径。

二、文献综述

旅游产业尤其红色旅游产业,国外学者的研究很少,中国学者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四个方面围绕红色旅游展开研究,较为典型的有: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红色旅游开发研究——以安徽省为例》中,余江海阐明红色旅游需要立足于中国历史,并适应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和政治发展需求。红色旅游不仅要突破“填鸭式”教学的不足,更加生动有趣,还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所以安徽省相关部门需要统筹规划红色旅游的进一步开发与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区域合作,进行优势互补,整合相关资源;与学校、企事业单位取得合作,保证稳定客源的同时,实现互利共赢。

《精准扶贫背景下红色旅游助推扶贫攻坚的研究——以安徽省金寨县为例》一文中,红色旅游在精准扶贫、帮助革命老区发展的过程中意义重大,但在扶贫工作中面临旅游地基础设施薄弱、专业人才稀缺且内生动力不足、贫困户参与程度不足和发展同质化、粗放化严重等问题。

需要进行多元融资,提供资金保障改善各项设施;进行人才的专项培训,发展技术,提供支撑;使贫户们参与,确保红色旅游的发展成果共享;进行品牌打造,使红色旅游产业具备当地特色。

《安徽省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探讨》中指明,安徽省红色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在基础设施、服务方面的建设却相对滞后,导致安徽省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未能得到良好使用,需要在资源、产品、形象与营销上联动开发。在开发模式上,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和社会保障能力,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构建牢固品牌优势,加快进行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十字”延伸,使安徽省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与安徽省的各领域发展紧密结合发展,构建品牌并形成强大的品牌竞争实力。

孙伟,宋晶晶在《安徽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中认为虽然安徽省红色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安徽省经济的小幅提升,但是仍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落后、宣传手段和品牌效应不足、受当地经济条件影响较大和发展模式缺乏创新等问题。

三、对安徽省红色旅游产业现状的SWOT分析

对安徽省红色旅游产业,我们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

(一)优势方面分析

1.安徽省历史文化深厚、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在全国红色旅游规划纲要中,全国12个红色旅游区,有两个涉及安徽省;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安徽省包含五个。除此之外还有无数红色旅游资源。安徽省留下了大量珍贵遗迹,历史事件发生地、军事遗址和古战场、展示演示场馆、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陵区陵园等六个基本类型都有代表性红色景观。

2.安徽省红色旅游景点地理位置优越

安徽省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毗邻江苏,红色旅游资源空间上呈现组团集聚分布特征,为实践考察走访调研阶段提供可行性保障。

(二)劣势方面分析

1.安徽省红色旅游活动形式比较传统、单一,开展形式缺乏创新

多以橱窗、实物展示等静态呈现方式居多,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影响红色旅游效果,严重制约了红色旅游产业长期稳定的发展。比如,六安市革命烈士陵园多以图片、雕塑的形式进行展览,实物部分很少。馆内背景介绍不足,讲解员配备不齐全,使得很多不了解当地背景的游客理解起来较为吃力。

2.红色旅游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很多红色旅游景点都处于偏远地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目前我国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这一点在革命老区尤为突出,直接影响到了红色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金寨县这一问题就比较严重。金寨县的火车站基础设施陈旧、革命博物馆馆内基础设施的维护不足、馆内员工素质不高。

3.宣传手段和品牌效应不足

相比井冈山品牌全面的资源开发、精心的路线设计和严格的景区管理,安徽省红色旅游产业无论线上线下在品牌和宣传上均缺乏强有效的手段,大部分线上的网页介绍不完善,线下缺乏路标指引,导致红色景区的游客访问量低。

4.尚未形成融合的旅游产业链

未充分调动周围配套产业,红色旅游产业实质上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力度尚不充分。金寨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周边的宾馆住宿数量很多,但是普遍内部设施条件差,无法保证游客的住宿体验。周边饭店多以农家乐、土菜馆的形式,对于想要品尝当地特色美食的人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机会方面分析

1.政策背景具有优势

在2016年2月国家旅游局公布的262个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和同年11月公布的238个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安徽省各占11个创建单位,与其他省比较具有一定的数量优势。《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也颁布,提出实施“全域旅游”和“旅游+”的创新路径,各地区积极落实,有着良好的旅游开发环境。

2.信息技术等创新手段在安徽省旅游业中运用广泛

(1)比如ERP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这些技术的运用都使得酒店业,旅游业等相关行业更高效的处理信息,使得订单量不断上升,增加了更多的收益。

(2)电子政务运用更加娴熟。

安徽省专门设置了网络投诉,咨询等窗口,让游客更好的反应自己的意见,对于游客提出的建议可以给出实时的反馈与调整措施。

(3)安徽省各个景点也拥有自己的公众号、小程序,更具有景区特色。

同时,景区工作人员根据公众号文章的浏览量、留言等也能判断景区哪里需要改进,哪里是吸引游客的。

3.社会力量支持,国家政府和当地居民态度积极

(1)国家政府:

各地对于红色旅游活动的开展持十分积极的态度。2015年8月,《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颁布,全国范围内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正式开启。2016年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也提到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重要思路。

(2)当地居民:

当地居民能够积极带动红色旅游景点周边其他产业的发展,主要形式有农家乐、配套服务、景区管理。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农家乐的开展,力争让农家乐的服务更加完善。当地居民还在景点周围提供餐饮、住宿、商店等服务,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还有一部分居民成为了景点内部的工作人员。总体来说,大部分居民都能从旅游产业的开发中获利。

(四)威胁方面分析

1.经济实力弱,导致红色旅游建设和维护的资金不足

全国红色旅游景区普遍面临一个现实问题,即红色旅游资源密集区本身贫困,并无雄厚的经济实力投入旅游业的前期开发和红色旅游资源的后期维护。

而旅游业具有前期投入大、后期维护成本高的特点。在此情况下,想要让以务农和外出打工为主要谋生方式的贫困地区人民进行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市场开发,是难上加难的。

2.红色旅游业专业人才稀缺,内生动力不足

人才是关键因素,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不仅需要创新性人才进行产业开发,还需要管理人才协调,技术人才提供后端技术支持。然而,整体红色旅游业人才缺口大,安徽省金寨县因为偏僻的地理位置、薄弱的经济基础,难以留住本地人才,更难以吸引外来人才。

四、研究结论与发展策略建议

安徽省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其红色旅游产业开发极具前景和教育示范意义,但现阶段的开发与运用的研究、实战尚少,还处于不完善不成熟的阶段。对比借助南京市红色旅游资源使安徽省红色旅游产业有所发展。借助对自然、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以红色文化资源为核心,联合特色风土人情和自然风景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包装和宣传,最大程度带动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进步。

(1)借助“互联网+红色旅游”创新发展模式,运用新兴科技手段媒介,推动红色旅游产业的变革、服务效能的提高,使传统的红色旅游产业进行转型升级。

“互联网+红色旅游”的创新发展模式能够有效解决红色旅游活动形式传统、专一的劣势问题,加强宣传力度,形成品牌效应。以南京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为例,馆中展览融多媒体系统、随身听讲解系统、灯光音响系统以及著名艺术家创作的背景音乐和美术作品为一体,是整个景区内最有特色之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内不仅提供线下展览,还提供网络展览服务,例如网上纪念馆、中国雨花台专题网上展等。可以预见,基于网络的展览服务将极大程度地提高景区的文化效应和游客体验感。因此,安徽省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借助互联网,投资兴建新兴科技展览方式,如数字化展厅、半场景数字影院、数字沙盘等,通过这些新型的展览手段,吸引参观游客的注意力,提升其观览感受。

(2)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建设红色景区。为解决红色旅游业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安徽省相关部门应该发动社会力量,如招募志愿者等与市民共建红色景区。同时,针对一些特殊的游客群体,比如外国友人,盲人游客,纪念馆的这些志愿者可以提供翻译、向导、轮椅推车路线引导的服务,为迎接他们的到来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同样,安徽省相关部门也可以设立景区志愿者,可以减轻景区工作人员的接待压力,从而提高景区接待质量,还可以通过志愿者提高景区的宣传效应。志愿者可以由大中学生或老年退休群体自愿担任,通过大量的志愿者群体来参与服务活动,提升景区在高校范围的知名度。

(3)弘扬红色精神,兼顾景区经济效益,统筹各行业发展。安徽省部分红色旅游景点过分突出其政治色彩,而忽略其传统文化精神,不重视经济收益。对此,融合的旅游产业链显得尤为重要。将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与其他自然风俗景区的发展联系融合成一个经济圈,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其作为旅游城市的吸引力。交通设施的改善以及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一方面可以带动当地交通相关产业收入和就业,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客流量,有利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该旅游城市应该具有较为完备的餐饮、住宿行业的支持,提升游客整体的旅游感受。安徽省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也可以将红色文化旅游与当地特色产品相结合,以红色旅游带动特色产品产业的发展,例如安徽省阜阳市的红色旅游就可以选择与当地特色柳编工艺品相结合,在红色景区售卖柳编文化创意产品;合肥市渡江战役纪念馆除了将纪念勋章放在纪念馆的小卖铺售卖,还可以放在官网上宣传等等。在实现宣传红色文化、传播红色精神的同时,还能够兼顾经济收益、维护好日常的运营。

摘要:安徽省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其红色旅游产业开发极具前景和教育示范意义。为增强文化自信,宣传红色文化以及助力推动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我们从全域旅游视角下探索了安徽省不同区域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现存问题,用SWOT模型研究分析了安徽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新模式和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创新路径,为安徽省红色旅游产业和全域旅游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全域旅游,红色旅游产业,SWOT分析

参考文献

[1] 刘建娥.“全域旅游”视角下湖南省红色旅游品牌提升策略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18(04):51-52.

[2] 朱东国,蒋晓煜.全域旅游视角下井冈山红色旅游产业融合策略[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39(06):114-117.

[3] 邹绍文.全域旅游视角下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评价研究[J].时代金融,2018,715(33):174-175.

[4] 尹长丰.全域旅游视角下环巢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河池学院学报,2017(3):52-57.

[5] 张活.全域旅游视角下环阳江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才智,2018(15):239.

上一篇:影响中波天线辐射效率易忽视的一环下一篇:复杂断块油藏综合调整研究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