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发展,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引言

当前, 我国正在全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 实现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既需要顶层设计, 也需要具体的推进措施。本文尝试分析城乡融合发展现状及今后的发展策略, 对于促进城乡融合, 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

城乡融合发展, 一般来说, 是城市和乡村相互融合的过程, 也是不断的追求制度体系、创新发展机制、资源要素优化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 城市和乡村实现了互补以及优势的共享, 不仅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大融合, 更有助于促进要素市场化的配置, 满足民生、社会、经济、生态等诸多领域的发展要求。从目前来看, 如何进一步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当前经济领域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

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当中, 不仅追求在地理空间层面的融合, 也需要追求在内在发展质量的融合。通过一系列的发展举措, 来共同推动城乡融合价值与效益的凸显。所以, 城乡融合在内在的发展内涵方面, 也将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如何基于城乡融合的内涵, 系统地推动城乡融合在现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大水平的提升, 已然作为一个重要的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三、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

在过往的经济发展中, 由于受到发展观念、思想以及路线等诸多方面的影响, 在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路径、制度体系建设等方面都面临着很大的提升挑战, 具体如下:

首先, 城乡融合的理念有待革新。在进行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当中, 不仅仅是简单的地理位置的融合以及人力资源的整合。在很大层面上, 还需要促进城市与乡村在资源方面互补, 更好的实现共荣发展。从目前来看, 我国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初期, 还面临着融合的形式化问题。在融合的力度、深度、效果等方面依然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因此, 在今后的城乡融合发展中, 有必要在融合的理念方面进一步的进行革新。

其次, 城乡融合的路径有待拓展。当前, 无论是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还是从相关的资源共享方面, 我国围绕城乡融合发展已经出台了必要的政策进行指导, 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 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其中主要表现在, 城乡融合的路径需要进一步拓展。当前,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城市综合服务效率的提升, 尤其是, 在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的民生发展压力较大。如何进一步地适应城乡融合下所面临的要素挑战, 更好的拓展城乡融合的路径, 应该是今后城乡融合发展需要提升的另一个主要方向。

再次, 城乡融合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强化。推动城乡融合向前发展, 积极营造现代化建设的利好局面, 不仅需要在产业政策以及顶层设计等方面进行系统的优化, 还需要在相关的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进与优化。从目前来看, 城乡融合中的队伍建设依然面临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 在当下的融合发展中, 专业管理类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 我国在城乡融合发展中, 其所面临的人才缺口多达数十万。这一数字在中部、西部等地区表现得尤为严重。因此, 在今后的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当中, 还应该在相关的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下更大的力度。只有这样, 人才队伍建设才会在现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大发展与提高。

最后, 城乡融合的市场机制有待健全。当前, 我国正在积极的构建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在发挥出市场在资本经济要素中所具有的基础性调节作用的同时, 还需要进一步的发挥出宏观顶层设计的作用。相比较而言, 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当中, 行政化色彩较为浓厚, 市场交易市场调节, 市场要素流动以及优化配置等方面的灵活性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城乡融合发展中进一步的推动, 同时, 促进要素配置的高效率。

总之, 从目前来看, 在城乡融合的理念, 城乡融合的路径以及城乡融合的市场化作用的体现等方面还面临着不足。这些不足也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四、城乡融合发展中面临挑战的原因分析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下, 我国的城乡融合发展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之所以, 在当下的城乡融合发展中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其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 现实的国情。在整体向前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当中, 其所面临的一个主要现实是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无论是在经济发展的总量方面, 还是在经济发展的具体指标方面, 城市与农村的差距在一定层面上加大了两者之间进行融合发展的难度。因此, 从这一点来看, 在今后的城乡融合经济以及诸多领域的互动发展的过程当中, 还应该充分地考虑到这种客观的国情压力。不断的进行城乡差距的缩小, 从而更好的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目标的实现。只有从实际出发, 不断地进行继承与发展, 其在今后的发展中才会获得更大层面的发展动力, 实现更好的城乡融合发展效果。

其次, 外在的压力。在城乡融合发展中, 经济发展是一个主要的融合方向。目前, 整体的经济发展形势正在逐步的向前推进。在这一背景下, 城乡融合发展所面临的经济压力也在不断地加大。尤其是,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逐步放缓, 企业以及农村在经贸发展方面也面临着不少的瓶颈。如何从当下的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出发, 理清两者发展的主要思路, 应该是今后城乡融合发展的另一个主要方向。

最后, 固有的思维。城乡融合发展, 从某种角度上来看是一种创新与突破, 其主要的出发点是满足城乡融合, 共同发展的需要。但是, 从目前具体的实施效果来看, 城乡融合发展所面临的固有思维层面的影响依然是比较大的。因此, 在这一背景下, 有必要对今后的固有的发展思维进行打破, 从而营造更为开放的发展思维, 助力城乡融合发展质量以及水平的发展与提升。

总之, 无论是外在环境发展的压力, 还是具体的国情以及固有思维的影响。这些都在一定层面上, 影响了城乡融合工作的推进, 有必要在今后的发展中进行针对性的强化。

五、城乡融合发展的优化策略

为了更好地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满足未来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启需要, 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 尝试提出以下几点发展建议:

第一, 积极推动要素配置的合理化。在今后的城乡融合发展中, 不仅需要关注城市乡村所拥有的优势资源进行互补, 还应该进一步地促进要素资源的平等交换以及双向流动。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的发挥出市场所具有的资源配置作用, 满足市场的综合性调节需要。在进行要素配置合理化过程当中, 需要重视市场的价值, 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 以市场作为融合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这样, 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在进行要素配置的过程当中, 需要立足于城乡资源的分布特色, 立足于城乡发展的大环境, 在资源分布的横向与纵向方面, 内涵与外延方面进行层层的优化。充分地发挥出资源配置的价值, 关注资源配置的价值属性为资源共建共享, 城乡互通有无, 创造更好的条件。当然, 资源要素的配置仅仅是一种发展的方向, 在具体的资源整合方面, 还应该继续秉承着“效益优先, 坚固公平”的原则。以此为基础, 城乡融合所呈现出来的效应才会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第二, 促进城乡产业的融合化。在当前, 无论是城镇化建设, 还是农村经济发展与振兴都需要构筑产业链条, 不断地丰富产业发展的稳健性。这就意味着, 在今后的城乡融合发展中, 应该从城乡经济发展的痛点出发, 因势利导, 不断地注重产业链价值链、区块链等诸多价值因素的高效利用。通过利用大数据进行科学分析, 实现供给侧深层次改革。尤其是要推动新技术在农村经济振兴发展中的作用。借助科学发展的理念, 有效的支撑城乡经济融合, 实现土地资本人力资源的高效利用, 进一步的实现城乡居民需求的满足, 为城乡经济发展, 特别是城乡居民的福祉, 创造更加有利条件。

产业的融合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也是实现城乡融合价值诉求的一个主要方向。例如, 在第三产业的发展, 尤其是旅游服务业的发展过程当中, 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城乡旅游资源的挖掘与开发潜力, 积极的围绕能源、服务以及人力资源的整合等方面进行城乡产业的融合发展, 在进一步的促进其产业链条向前发展的同时, 也促进产业经济更好的助力城乡融合。

第三, 推动公共服务。在城乡融合发展中, 关注民生, 发展民生应该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主要的焦点。当前, 随着我国城乡融合力度的不断加大, 城市和农村在具体的资源互补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合力, 这也就在一定层面上对原有的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 在今后的城乡融合发展中, 应该对现有的城乡人口结构、社会需求等变化进行充分的把握。在此基础上, 明确城乡公共服务的发展方向, 最大层面的满足城乡居民的发展需求。在公共服务的标准、制度等方面进行完善, 为城乡融合背景下公共服务的发展保驾护航。只有建立在公平、合理的公共服务基础上, 城乡融合才能够获得更大层面的驱动支持, 也为城乡融合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群众基础。

公共服务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致力于打造宜居环境也应该是公共服务发展的一个主要思路。在民生工程的建设与发展中, 应该基于城乡融合的发展战略目标, 在具体的细节以及相关的举措方面进行层层的推进与落实。通过这种方式来满足城乡融合的发展需要, 也为城乡居民享有更多的融合发展成果提供更大的空间支持。

第四,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在今后的城乡融合发展中, 不仅需要关注城乡经济综合发展, 也需要关注城乡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 要满足新时期城乡网络、民生、交通、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优势资源的平均分配等相关的战略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 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对基础设施的要求。尤其是对网络基础设施以及高质量建设的民生工程进行把关。通过以质量为生命的发展理念, 更好的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 满足未来的城乡融合的发展需求。

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过程当中, 一方面, 需要在建设的规划性与科学性方面, 进一步的进行统筹与优化。借助系统的规划来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 基础设施建设应该与整体的环境系统、生态系统的整合发展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来满足综合发展的需求, 在助力地方发展的基础上, 实现两者的相得益彰, 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五, 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在当前, 我国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 城乡居民的经济收入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如何通过科学的宏观调控,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 增加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也应该是在城乡融合发展中需要思考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 在今后的发展中, 应该根据农业、农村发展要求, 健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以及保障机制。通过建卡立档的方式, 最大层面的满足城乡贫困居民的最低生活要求, 为城乡融合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同时, 通过科学的收入分配, 增加工资性收入以及经营收入。通过农业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方式, 更好的促进城乡经济的稳健发展。

总之, 在今后的城乡融合发展中, 应该建立在城乡融合的互补性、必要性等基础上, 进一步的促进融合发展的规划与引领。通过流动科学以及规划的前瞻性, 满足城乡融合发展的需要。借助制度体系完善, 不断地注重城乡融合深度、广度以及效度的组合发展。只有农村和城市进一步的进行整合, 才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城乡融合进一步的开启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创造更好的环境。

六、城乡融合发展, 开启现代化建设展望

当前, 我国正在积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其主要的出发点是助力现代化建设。随着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布局的不断优化, 今后的城乡融合将会呈现出以下特色。

首先, 民生将得到大力改善。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当中, 基于两者的资源要素的优化与整合, 城乡融合将会进一步的助力民生得到大力的改善。城乡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特别是, 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当中, 通信行业、医疗行业以及教育资源等方面都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为民生、福祉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其次, 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将得到大力践行。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当中, 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 城市发展, 乡村建设等都会在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发展。这不仅践行了“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 也在很大程度上, 助力城乡融合在发展的可持续方面得到更大的进步与提升。

再次, 中国特色将更加突出。在新时期, 谋求中国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已然成为当下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基于此, 无论是在发展路径的探讨方面, 还是在发展的地域性、特色性等方面都会得到进一步的突出, 探索中国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也已经成为今后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思路。

最后, 提供中国经验。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向前推进的今天, 中国的城乡融合发展所积累的经验, 也将会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区域合作、空间资源整合的一个主要思路。中国的发展经验也将会助力全球在现有的区域合作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向前推进。

总之, 在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当中, 其所呈现出来的经验与特色将会成为全球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参考范本, 中国所走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也是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是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关键举措, 需要城乡融合, 砥砺前行。

摘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是我国当前城镇化建设、乡村经济振兴的一个重要落脚点。城乡融合发展不仅是形成良好经济发展局面的题中应有之义, 也是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主要内容。本文尝试从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内涵出发, 分析当前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以及今后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城乡,融合发展,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陈炎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兼谈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体会[J].中国经贸导刊, 2017 (34) :52-55.

[2] 魏清泉.城乡融合发展的动态过程──经济结构与城乡关系的改变[J].现代城市研究, 1998 (2) :22-25.

[3] 姜长云.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J].区域经济评论, 2018, 33 (3) :120-122.

[4] 盛开.以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J].调研世界, 2018 (6) :64-67.

[5] 李沐阳.城乡融合发展: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J].江南论坛, 2018 (6) :6-8.

上一篇: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结构体系构建下一篇: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思想渊源——马克思、恩格斯的多党合作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