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草图与建筑设计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虚拟现实技术对建筑设计思维训练的影响初探

摘要:虚拟现实作为新兴数字技术已在诸多领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然而关于虚拟现实与建筑设计教学结合的研究才刚起步,且多为理论研究,缺乏科学细致的量化分析。虚拟现实对建筑设计思维中的作用要素、对象与效用等影响规律和路径研究尚不清晰。因此,基于虚拟现实对建筑设计思维影响的系统研究具有必要性与现实意义。研究综合运用了理论研究、教学实验与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对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主客观评价。首先,理论研究部分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整体理论架构,分析虚拟现实对建筑设计教学的作用要素;根据经验之塔理论建立评分体系并解释知识的获取路径;根据SECI模型理论确定知识的获取阶段;以情境学习理论分析教学方法,对比传统建筑设计的交互式教学与虚拟现实的抛锚式教学的效果异同。其次,教学实验以北京交通大学三年级本科生的两个建筑设计课程为依托,划分使用虚拟现实的实验组与不使用的对照组,通过双盲方式获取设计作业的各项评分作为客观评价数据。采用SPSS的独立样本T检验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定性分析,采用线性回归确定影响程度大小进行定量分析,以研究虚拟现实能否发挥作用,以及对不同能力、不同性别学生的影响属性、程度与差异性展开对象和效用研究。第三,分别针对师生群体进行问卷调研,以获取教学反馈;并将问卷数据与实验数据进行主客观对比分析,以验证虚拟现实的教学效果。最后,综合上述分析成果,尝试探析虚拟现实对建筑设计思维的影响路径,为教学实践提供更清晰合理的参考。在通过研究探明虚拟现实影响路径、影响群体、影响效果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1)虚拟现实对建筑设计教学确有积极影响,且与传统媒介可以作用互补。在前期调研与构思创造阶段主要使用草图与实体模型,在完善表达与设计评价阶段主要使用虚拟现实与计算机可以最大化教学效果。(2)虚拟现实对做的经验作用最大,对其中部分评分项的作用甚至超越传统媒介。在设计过程中获取做的经验时宜使用虚拟现实;在获取观察的经验时主要使用实体模型与计算机;在获取抽象经验时主要使用草图就能使媒介之间优势互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3)在使用虚拟现实时要注意其对不同能力、性别学习者影响的差异性,鼓励优秀学生使用;能力中等的学习者要有引导的使用,在获取做的经验时鼓励使用虚拟现实,获取观察经验与抽象经验获取时使用传统媒介,避免消极影响的出现;对不同性别学生而言,可以鼓励女性使用虚拟现实,男性结合自身学习难点选择使用。

关键词:虚拟现实;建筑设计;教学媒介;影响路径;群体差异;传统媒介

学科专业:建筑学(专业学位)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传统建筑设计教学局限性

1.1.3 虚拟现实教学优势

1.2 虚拟现实技术概述

1.2.1 虚拟现实技术概念

1.2.2 虚拟现实发展历程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主要内容

1.5 研究框架

2 相关理论研究

2.1 理论基础与影响路径框架

2.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1.2 经验之塔理论

2.1.3 SECI模型理论

2.1.4 情境学习理论

2.2 建筑设计辅助媒介研究综述

2.2.1 草图

2.2.2 实体模型

2.2.3 计算机

2.2.4 虚拟现实

2.3 学习者类型差异性研究综述

2.3.1 不同能力学习者差异研究综述

2.3.2 不同性别学习者差异研究综述

2.4 本章小结

3 虚拟现实教学实验与问卷调研

3.1 教学实验设计

3.1.1 教学过程与方法

3.1.2 教学资源设计

3.1.3 教学协作设计

3.2 第一次教学实验

3.2.1 实验准备

3.2.2 实验对象

3.2.3 实验方法

3.2.4 评分标准

3.2.5 数据分析

3.2.6 实验小结

3.3 第二次教学实验

3.3.1 实验对象

3.3.2 实验方法

3.3.3 数据分析

3.3.4 实验小结

3.4 实验总结

3.5 问卷调研

3.6 本章小结

4 虚拟现实对建筑设计思维的影响研究

4.1 建立影响路径框架

4.1.1 建立横轴

4.1.2 建立纵轴

4.1.3 量化设定

4.2 传统媒介对建筑设计思维的影响

4.2.1 草图

4.2.2 实体模型

4.2.3 计算机

4.2.4 传统教学媒介对比

4.3 虚拟现实对建筑设计思维的影响

4.3.1 虚拟现实的影响路径

4.3.2 虚拟现实对不同能力学习者的影响

4.3.3 虚拟现实对不同性别学习者的影响

4.3.4 小结

4.4 传统教学与虚拟现实教学的对比

4.4.1 传统教学与虚拟现实教学的方式对比

4.4.2 传统教学与虚拟现实教学的知识获取途径对比

4.4.3 传统教学与虚拟现实教学的知识获取阶段对比

4.5 本章小结

5.结论

5.1 本文结论

5.2 本文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图索引

表索引

上一篇:程序设计与电路设计论文提纲下一篇:经济增长与税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