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聋字的成语

2023-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包含聋字的成语

包含-”四”-字的成语

1▲巴三览四△bāsānlǎnsì△典故:比喻说话拉扯,没有中心。△出处:元·萧德祥《杀狗劝夫》:“我说的丁一确二,你说的巴三览四。”2▲版版六十四△bǎnbǎnliùshísì△典故:形容做事死板,不知变通。△出处:清·范寅《越谚·数目之谚》:“版版六十四,铸钱定例也,喻不活。”3▲不三不四△bùsānbùsì△典故:指不正派,也指不象样子。△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回:“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攧洒家。”△例子: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就想天鹅屁吃!(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典故:颠倒错乱。形容差错很多或虚4▲差三错四△chāsāncuîsì假不实。△出处: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这小厮本说的丁一确二,这婆子生扭做差三错四。”△例子:这小厮本说的丁一确

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例子: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而且这规则是不象现在那

样~的。(鲁迅《坟·灯下漫笔》)

6▲倒三颠四△dǎosāndiānsì△典故:形容言行无条理或神智不清,精神恍惚。△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八十六回:“你信我奶奶~的,小大姐扶持你老人

家一场,瞒上不瞒下,你老人家拿出箱子来,拣上色的与他两套。”7▲低三下四△dīsānxiàsì△典故:形容态度卑贱低下也指工作性质卑贱低下。△例子:我常州姓沈的,不是甚么~的人家。(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8▲颠三倒四△diānsāndǎosì△典故:形容说话做事错杂紊乱。△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四回:“连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颠三倒四,坐

卧不安。”△例子:奶奶年岁大了,做起事来常常是~的。9▲调三窝四△tiáosānwōsì△典故:搬弄是非,挑拔离间。10▲丢三落四△diūsānlàsì△典故:形容做事马虎粗心,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咱们家没人,俗语说的‘夯雀儿先飞’,省的

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令人笑话。”11▲放之四海而皆准△fàngzhīsìhǎiãrjiēzhǔn△典故: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称全国为“四海”;准:准确。比喻具有普遍

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出处:《礼记·祭义》:“推而放诸

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例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的理论。(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

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12▲烽火四起△fēnghuǒsìqǐ△典故: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13▲家徒四壁△jiātúsìbì△典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出处:《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例子:他已穷到~,身无分文的地步了。14▲接三连四△jiēsānliánsì△典故:接连不断。△例子:我又没逃了,这么~的叫人来找。(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九回)△典故:九洲:指中国;四海:古人认为,中国九州之久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此指中国以外

的地方。指中国及四周以外的地方。△出处:唐·卢照邻《登封大酺15▲九洲四海△jiǔzhōusìhǎi

歌》:“九洲四海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16▲拉三扯四△lāsānchěsì△典故:指谈话或议论牵扯无关的人或事。17▲狼烟四起△lángyānsìqǐ△典故: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腾起的烟。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出处: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毛篇》:“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例子:这火筒节节生枝,能吹得~;实在放他不得。(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回)18▲拿三搬四△násānbānsì△典故:比喻不服从调派。19▲囊括四海△nángkuîsìhǎi△典故:囊括:比喻统统包罗在内。指统一全国。△出处:汉·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20▲骈四俪六△piánsìlìliù△典故:骈:并列,对偶;俪:成双,成对。指多用四字、六字句对偶排比的骈体文。△出处:唐·柳宗元《乞巧文》:“骈四俪六,锦心绣口。”△例子:现在还常有~,典丽堂皇的祭文、挽联、宣言、通电。(鲁迅《南腔北调集·作文秘

诀》)

21▲欺三瞒四△qīsānmánsì△典故:一再欺骗隐瞒。△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一闻之时,心头火起,大骂尤辰无理,做这等欺三

瞒四的媒人,说骗人家女儿。”22▲三从四德△sāncïngsìdã△典故: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出处:《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例子:从来不出闺门里,羞答答怎便将男儿细窥,则我这~幼闲习,既嫁鸡须逐他鸡。(元·无

名氏《隔江斗智》第三折)

23▲三翻四复△sānfānsìfù△典故:变化无常或反复多次。△例子:因此革命的文学者,就不但应该留心迎面的敌人,还必须防备自己一面的~的暗探

了。(鲁迅《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

24▲三朋四友△sānpãngsìyǒu△典故:泛指各种朋友。△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五:“常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自有一班无赖子弟,

三朋四友,和他擎鹰放鹞,驾犬驰马,射猎打生为乐。”△例子:大学毕业,年届三十,婚姻难就,累得~八方搭线,但一次一次介绍终未能成就。

(贾平凹《笑口常开》)

25▲三妻四妾△sānqīsìqiâ△典故:妻妾众多的意思。△例子:在今天,男人~是可耻的事,还有什么值得骄傲的?26▲三拳不敌四手△sānquánbùdísìshǒu△典故:比喻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27▲说三道四△shuōsāndàosì△典故:形容不负现任地胡乱议论。△出处:清·崔灏《通俗编·言笑》:“莫学他人不知朝暮,走启蒙乡村,说三道四。”△例子:有的人工作不努力,别人有了成绩,却整天~。28▲四不拗六△sìbùniùliù△典故:指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的意见。29▲四大皆空△sìdàjiēkōng△典故:四大:古印度称地、水、火风为“四大”。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

一种消极思想。△出处:《四十二章经》二十:“佛

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例子:胞胎浑沌,~,没甚姓名。(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一回)30▲四分五裂△sìfēnwǔliâ△典故: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出处:《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

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

分五裂之道也。’”△例子:故其端起于大夫士之怙私,而其祸可至于亡国灭种,~,

而不可收拾。(严复《论世变之亟》)

31▲四海波静△sìhǎibōjìng△典故:比喻天下太平。32▲四海承风△sìhǎichãngfēng△典故:指全国都接受教化。△出处:《孔子家语·好生》:“舜之为君也,其政好生而恶杀,„„是以四海承风。”33▲四海鼎沸△sìhǎidǐngfâi△典故:四海:古人以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用以指全国各地;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

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出处:《三国志·蜀志·谯周传》:

“既非秦末鼎沸之时,实有六国并据之势。”《晋书·祖逖传》:“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

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34▲四海升平△sìhǎishēngpíng△典故:升平:太平。天下太平。△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寡人御极以来,幸喜四海升平,八方宁靖。”35▲四海为家△sìhǎiwãijiā△典故:原指帝王占有全国。后指什么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指志在四方,不留恋家乡

或个人小天地。△出处:《汉书·高帝记》:“且夫

天子以四海为家。”△例子:我们是~的,我们是以一切人民为兄弟姐妹的。(孙犁《看护》)36▲四海之内皆兄弟△sìhǎizhīnâijiēxiōngdì△典故: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37▲四郊多垒△sìjiāoduōlěi△典故:垒:营垒。敌军四面逼近,形势危急。也比喻竞争的对手多。△出处:《礼记·曲礼上》:“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也。”38▲四脚朝天△sìjiǎocháotiān△典故:四脚:指四肢。形容仰面跌倒。也比喻躺下不干。39▲四马攒蹄△sìmǎcuántí△典故:指两手两脚被捆在一起。40▲四面八方△sìmiànbāfāng△典故: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忽遇四面八方怎么生?”41▲四面楚歌△sìmiànchǔgē△典故: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

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例子:在这~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42▲四平八稳△sìpíngbāwěn△典故:原形容身体各部位匀称、结实。后常形容说话做事稳当。也形容做事只求不出差错,

缺乏积极创新精神。△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

第四十四回:“戴宗、杨林看裴宣时,果然好表人物,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稳,心中暗喜。”△例子:总而言之,现在倘再发那些~的“救救孩子”似的议论,连我自己听去,也觉得空

空洞洞了。(鲁迅《而已集·答有恒先生》)

43▲四清六活△sìqīngliùhuï△典故:形容机灵干练。44▲四衢八街△sìqúbājiē△典故:指大城市街道非常多。45▲四时八节△sìshíbājiã△典故: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

冬至。泛指一年四季中各节气。△出处:唐·马总《意林》卷一

引《隋巢子》:“鬼神为四时八节以纪育人。”唐·杜甫《短歌行赠四兄》诗:“四时八节还拘

礼,女拜弟妻男拜弟。”46▲四书五经△sìshūwǔjīng△典故: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

《易》、《春秋》。指儒家经典。△出处:汉·班固《白虎通·五经》:“五经何谓?谓《易》、

《尚书》、《诗》、《礼》、《春秋》也。”宋·朱熹著有《四书集注》。△例子:君子是只读~,做八股,非常规矩的。(鲁迅《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47▲四体不勤,五谷不分△sìtǐbùqín,wǔgǔbùfēn△典故: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

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出处:《论语·微子》:“丈人曰: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例子:我们新时代的青年绝不能做~的书呆子。48▲四亭八当△sìtíngbādàng△典故:亭、当:即停当,妥贴。形容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十分妥贴。△出处:宋·朱熹《答吕伯恭书》:“不知如何整顿得此身心四亭八当,无许多凹凸也。”49▲四通八达△sìtōngbādá△典故: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极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出处:《子华子·晏子问党》:“其途之所出,四通而八达,游士之所凑也。”△例子:滑台~,非帝王之所居。(《晋书·慕容德载记》)50▲四姻九戚△sìyīnjiǔqī△典故:比喻亲戚极多。51▲四战之地△sìzhànzhīdì△典故: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出处:《史记·乐毅列传》:“赵,四战之地也,其民习兵,伐之不可。”《后汉书·荀彧传》:

“颖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52▲挑三拣四△tiāosānjiǎnsì△典故:形容过分地挑剔。也指对工作或事物再三挑选。53▲投诸四裔△tïuzhūsìyì△典故:比喻流放到边远的地区。△出处:《左传·文公十八年》:“流四凶族,浑敦、穷奇、寿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螭魅。”54▲推三阻四△tuīsānzǔsì△典故:找各种借口推托。△出处: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一折:“我如今并不推三阻四,任哥哥自主之。”55▲微机四伏△wēijīsìfú△典故:到处隐藏着危险的祸根。56▲文房四宝△wãnfángsìbǎo△典故:俗指笔、墨、纸、砚。△出处:宋·梅尧臣《再和潘歙州纸砚》诗:“文房四宝出二郡,迩来赏玩君与予。”△例子:天子被逼不过,只得命取绝笔。奶子随即取捧过~。(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

十一回)

57▲五湖四海△wǔhúsìhǎi△典故: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出处:《周礼·夏官·职方氏》:“其浸五湖。”《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唐·吕

岩《绝句》:“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例子:我们都是来自~,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58▲五零四散△wǔlíngsìsàn△典故:形容零星涣散。59▲言三语四△yánsānyǔsì△典故:言、语:说、讲。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出处: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小生欲待要不去,悬心挂意,怎生撇得?欲待要去

呵,又惹的人言三语四,使人惶恐,好两难也呵!”60▲眼观四路,耳听八方△yǎnguānsìlù,ěrtīngbāfāng△典故: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出处:清·文康《新儿女英雄传》:“强盗的本领,讲的是观六路,耳听八方。”△例子:金香,你捡煤核要放聪明点,得~,„„碰见了那些嘎七马八的日本腿子们就躲开。

(吴祖光《闯江湖》)

61▲眼空四海△yǎnkōngsìhǎi△典故:形容自高自大,什么都看不见。62▲一谦四益△yīqiānsìyì△典故:谦虚能使人得到好些益处。△出处:《周易·谦》:“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

谦。”《汉书·艺文志》:“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63▲再三再四△zàisānzàisì△典故:重复好几次。△例子:~拉他丛,他又跪下告了坐,方敢在底下一个凳子上坐了。(《儒林外史》第二十五

回)

64▲张三李四△zhāngsānlǐsì△典故:假设的名字,泛指某人或某些人。△出处:宋·王安石《拟寒山拾得》诗:“张三裤口窄,李四帽檐长。”△例子:问:“如何是佛?”师曰:“张三李四。”(宋·释普济《五灯会元》)65▲志在四方△zhìzàisìfāng△典故:四方:天下。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五回:“妾闻‘男子志在四方’。君壮年不出图仕,

乃区区守妻子坐困乎?”

第2篇:包含-”连”-字的成语

1▲拔茅连茹

△bámáoliánrú △典故:茅:白茅,一种多年生的草;茹:植物根部互相牵连的样子。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出处:《周易·泰》:“拔茅茹以其汇。” △例子:袁既病死,黎、段登台,~,弹冠相庆,徐遂入任为院秘书长。(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七十九回)

2▲比翼连枝

△bǐyìliánzhī △典故:比翼:鸟名。传说此鸟一目一翼,须两两齐飞。比喻夫妇亲密不离。 △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诗:“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例子:但愿你百岁夫妻长好,比翼共连枝,无异般。(明·谢谠《四喜记·大宋毕姻》) 3▲兵连祸结

△bīngliánhuîjiã △典故: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出处:《汉书·匈奴传》:“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 △例子:北洋军阀,勾结帝国主义,形成各霸一方的封建割据,横征暴敛、~,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全国人民如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4▲吹角连营

△chuījiǎoliányíng △典故:角:古代军中所吹的乐器。指整个军营响着进攻的号角。 △出处: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5▲等价连城

△děngjiàliánchãng △典故:同样价值连城。比喻同样贵重。 △出处:《梁书·儒林传·范缜》:“晋棘、荆和,等价连城,骅骝、騄骊,俱致千里。” 6▲兜肚连肠

△dōudǔliáncháng △典故:兜:围绕,引申为包括;肚:指动物的胃。包括肚子连同肠子。比喻全部东西一起处理。 △例子: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知道是鱼是人,便把他~的吐出。(鲁迅《狂人日记》) 7▲废话连篇

△fâihuàliánpiān △典故:形容文章或言谈中不必要的话太多。 8▲烽火连年

△fēnghuîliánnián △典故: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 △出处:元·戴良《九灵山房集·二四·登大牢山》:“那堪回首东南地,烽火连年警报闻。” 9▲烽火连天

△fēnghuǒliántiān △典故:形容战火遍及各地。 △出处:汉·蔡邕《蔡中郎集·外纪上·汉书十志疏》:“其时鲜卑连犯云中五原,一月之中烽火不绝,埃尘连天。” △例子:倾城将士,两两相遇,虽然是件韵事,倘使相遇在~之下,便不欢乐了。(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二回)

10▲骨肉相连

△gǔrîuxiānglián △典故:象骨头和肉一样互相连接着。比喻关系非常密切,不可分离。 △例子: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和人民~。 11▲合从连衡

△hãzîngliánhãng △典故:从:通“纵”;衡:通“横”。指联合抗敌。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 12▲祸结兵连

△huîjiãbīnglián △典故: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出处:《汉书·匈奴传》:“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 △例子:一去故乡音耗绝,~,娇凤雏鸾没信传。(元·无名氏《梧桐雨》第一折) 13▲祸绝福连

△huî juã fú lián △典故:指灾祸消失,好运接连不断。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四十二卷:“万神即时倒,合会琼羽门。使令散祸,祸绝福连。上寝玉堂,世受名仙。” △例子:想开点,别灰心。~,会好起来的。 14▲掎裳连袂

△jǐchángliánmâi △典故:裙子牵住裙子,袖子连着袖子。形容人多。

△出处:宋·刘从义《重修开元寺行廊功德碑》:“服靓妆,继日以掎裳连袂。”

15▲甲第连天

△jiǎdìliántiān △典故:甲第:富豪显贵的宅第。形容富豪显贵的住宅非常之多。 △出处:唐·崔颢《长安道》:“长安甲第高入云,谁家居住霍将军。” △例子:门外车轮流水,城中~,琼楼酬月十二层,锦障藏春五十里。(明·高则诚《琵琶行·牛氏规奴》)

16▲价值连城

△jiàzhíliánchãng △典故: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原以十五城请易璧。” △例子:周先生,此乃府上之宝,~。(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十回) 17▲叫苦连天

△jiàokǔliántiān △典故:不住地叫苦。形容十分痛苦。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五回:“你怎么正战到好处,却就叫苦连天的走了?” △例子:今番受了轮船火车上下劳顿,早害得他~。(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 18▲接二连三

△jiēârliánsān △典故:接连不断。 △例子:于是~,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

19▲接连不断

△jiēliánbùduàn △典故:一个接着一个而不间断。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三回:“陈设兵卫,自王宫起,直至光家之门,街衢皆满,接连不断。” △例子:只见人烟辏集,作买作卖,~。(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一回) 20▲接三连四

△jiēsānliánsì △典故:接连不断。 △例子:我又没逃了,这么~的叫人来找。(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九回) 21▲结驷连骑

△jiãsìliánqí △典故:随从、车马众多。形容排场阔绰。 △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贡相卫,而结驷连骑,排藜藿,入穷阎,过谢原宪。” △例子:今日为相,明日~,食方于前。(明·李贽《初潭集·夫妇二》) 22▲空话连篇

△kōnghuàliánpiān △典故:连篇:整篇。整篇都是空话,缺乏具体内容。 △例子: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言之无物。(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23▲累牍连篇

△lěidúliánpiān △典故:指用过多的篇幅叙述。 △出处:《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宋史·选举志二》:“寸晷之下,惟务贪多,累牍连篇,何由精妙。” 24▲里勾外连

△lǐgōuwàilián △典故:内外勾结,串通一气。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第六十二回:“你这厮是北京本处良民,如何却去投梁山落草,坐了第二把交椅?如今倒来里钩外连,要打北京!” △例子:这两个就~的朋比为奸,闹的不成样子。(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七回) 25▲连理之木

△liánlǐzhīmù △典故:不同根的树木而枝干连生在一起。古时认为是吉祥的征兆。 △出处:《晋书·元帝记》:“一角之兽,连理之木。” 26▲连绵不绝

△liánmiánbùjuã △典故:连续而不中断。 △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神惠记》:“往余再丧妻,四丧子,复丧妹,最后丧母,连绵不绝。哭泣悲伤,五衷菀结。” △例子:~的烦闷,正就是由回忆引起的。(叶圣陶《被忘却的》) 27▲连篇累牍

△liánpiānlěidú △典故:累:重叠;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 △出处:《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 28▲连天烽火

△liántiānfēnghuǒ △典故: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出处:汉·蔡邕《蔡中郎集·外纪上·汉书十志疏》:“其时鲜卑连犯云中五原,一月之中烽火不绝,埃尘连天。” △例子:无限伤心劫后话,~独思君。(李大钊《南天**·适将去国,忆天问军中诗》) 29▲连枝比翼

△liánzhībǐyì △典故:比翼:比翼鸟,即鹣鹣。传此鸟一目一翼,两只必须并列在一起飞。比喻男女成双成对。 △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例子:他指望~,那知急煎煎,镜破簪折。(明·高濂《玉簪记·叱谢》) 30▲连中三元

△liánzhîngsānyuán △典故: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八:“论他的志气,便象冯京商辂连中三元,也只算他便袋里东西,真个是足蹑风云,气冲斗牛。” 31▲连珠合璧

△liánzhūhãbì △典故:比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出处:北周·庚信《郊庙歌辞·昭复》:“连珠合璧重光来,天策暂转勾陈开。” △例子:尽道是~,卻无由尊酒杯茶。(明·徐复祚《红梨记·诉衷》) 32▲流连忘返

△liúliánwàngfǎn △典故: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 △例子:四时随意出游,弦管相逐,~。(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一回) 33▲诺诺连声

△nuînuîliánshēng △典故:一声接一声地答应。形容十分恭顺的样子。 △出处: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闪的我孤孤另另,说的话诞诞邓邓,俺也曾轻轻唤着,躬躬前来,喏喏连声。” 34▲藕断丝连

△ǒuduànsīlián △典故:藕已折断,但还有许多丝连接着未断开。比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多指男女之间情思难断。 △出处:唐·孟郊《去妇》诗:“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相连。” △例子:算了吧,你也不必看得过于眼紧,反正他们是~的。(欧阳山《三家巷》二二) 35▲炮火连天

△pàohuǒliántiān △典故:形容炮火非常猛烈。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这不过演放两三响已经这样了,何况炮火连天,亲临大敌呢,自然也要逃走了。” 36▲山水相连

△shānshuǐxiānglián △典故:指边界连接在一起。 37▲十指连心

△shízhǐliánxīn △典故:十个指头连着心。表示身体的每个小部分都跟心有不可分的关系。比喻亲人跟自身休戚相关。 38▲同气连枝

△tïngqìliánzhī △典故: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 △出处: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例子:我自然爱我的弟弟,我们原是~的。(冰心《寄小读者·横滨》) 39▲唯唯连声

△wěiwěiliánshēng △典故:唯唯:谦卑的应答。连声应答,以示顺从。 △出处:《史记·赵世家》:“徒闻唯唯,不闻周舍之谔谔。” △例子:船家~,搭扶手,请上了船。(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 40▲血肉相连

△xuârîuxiānglián △典故:象血和肉一样相互联系着。比喻关系十分密切,不可分离。 △出处:宋·洪迈《雷击王四》:“趋视之,二百钱乃在其胁下皮内,与血肉相连。” △例子:你和党的关系,不能不是这样息息相关,~呵。(闻捷《布沙热,我要为你唱一支歌》) 41▲哑子吃黄连

△yǎzǐchīhuánglián △典故:歇后语。比喻有苦说不出。 42▲一字连城

△yīzìliánchãng △典故:极言文辞的精妙。 △出处:《魏书·彭城王勰传》:“黄门侍郎崔光读暮春群臣应诏诗。至勰诗,高祖仍为之改一字„„勰曰:‘臣闻《诗》三百,一言可蔽。今陛下赐刊一字,足以价等连城。’”

第3篇:包含-”定”-字的成语

1▲安邦定国

△ānbāngdìngguï △典故:邦:泛指国家。使国家安定巩固。 △出处: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我本是安邦定国李存孝,今日个太平不用旧将军。” △例子:荐贤举善是吾心,~访知音。(明·无名氏《伐晋兴齐》第一折) 2▲安魂定魄

△ānhúndìngpî △典故:魂、魄:人的灵气、精神。指使人心安定。 △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十四出:“不寻常,安魂定魄赛过反精香。” 3▲安心定志

△ānxīndìngzhì △典故:指安下心来。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外赐御酒一瓶,金花十朵,着他安心定志,再勿胡为。” 4▲把持不定

△bǎchíbùdìng △典故:没有明确的主见,游移反复。 △出处:《野叟曝言》第二回:“但恐日后把持不定,为异端所惑,一时失足。” △例子:他意志薄弱,一遇风浪就~。 5▲晨昏定省

△chãnhūndìngxǐng △典故: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旧时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 △出处:《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 6▲传檄而定

△chuánxíãrdìng △典故:檄:讨敌文书;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安定局势。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例子:获操则威震天下,中原虽广,可~。(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7▲定国安邦

△dìngguïānbāng △典故:邦:国家。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 △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枉了你扬威耀武,尽忠歆节,定国安邦,偏容他鸱鸮弄舌,乌鸦展翅,强配鸾凤。” 8▲定倾扶危

△dìngqīngfúwēi △典故:倾:危。扶助危倾,使其安定。指挽救国家于危难之时。 △出处:汉·恒宽《盐铁论·备胡》:“古者明王讨暴卫弱,定倾扶危,使小国之君悦;讨暴定倾,则无罪之人附。” 9▲定于一尊

△dìngyúyīzūn △典故:尊:指具有最高权威的人。旧指思想、学术、道德等以一个最有权威的人做唯一的标准。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10▲扶危定乱

△fúwēidìngluàn △典故:扶助危难,平定祸乱。 △例子:能识人,能爱人才,能为国留得那英雄豪杰,为朝廷~。(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八十三回)

11▲盖棺论定

△gàiguānlùndìng △典故:盖上棺材盖,才能下结论。人死后对其一生作出评价。 △出处:唐·韩愈《同冠峡》诗:“行矣且无然,盖棺事乃了。” △例子:在过去说来,她这个小命运已是被~了,然而在今天,这一切都要重新估计。(茹志娟《在果树园里》)

12▲昏定晨省

△hūndìngchãnxǐng △典故:昏:天刚黑;省:探望、问候。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旧时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 △出处:《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 △例子:不但将亲戚朋友一概杜绝了,而且连家庭中~,一发都随他的便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六回)

13▲坚定不移

△jiāndìngbùyí △典故:稳定坚强,毫不动摇。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记·文宗开成五年》:“推心委任,坚定不移,则天下何忧不理哉!” △例子:我们要~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 14▲惊魂未定

△jīnghúnwâidìng △典故: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出处:宋·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15▲举棋不定

△jǔqíbùdìng △典故:拿着棋子,不知下哪一着才好。比喻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藕。” △例子:对于“逃匿”震南村中,拒不从命的小小的胡杏,他们却是~。(欧阳山《苦斗》七十八)

16▲老僧入定

△lǎosēngrùdìng △典故:和尚静坐,使心定于一处,不起杂念,叫入定。形容人静静地端坐着。 17▲命中注定

△mìngzhōngzhùdìng △典故:迷信的人认为人的一切遭遇都是命运预先决定的,人力无法挽回。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这是我命中注定,该做他家的女婿。” 18▲人定胜天

△rãndìngshângtiān △典故:人定:指人谋。指人力能够战胜自然。 △出处:《逸周书·文传》:“人强胜天。”宋·刘过《襄阳歌》:“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 △例子:彼虽不来,宁禁我不往,登门就之,或~不可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萧七》) 19▲痛定思痛

△tîngdìngsītîng △典故: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 △出处:唐·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例子: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何如哉!(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0▲未定之天

△wâidìngzhītiān △典故:比喻事情还没有着落或还没有决定。 21▲心神不定

△xīnshãnbùdìng △典故:定:安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三回:“便把丰儿等支开,叫刘老老坐在床前,告诉他心神不宁,如见鬼的样子。” 22▲一锤定音

△yīchuídìngyīn △典故:比喻做事干脆,说了算数。 23▲一定不易

△yīdìngbùyì △典故:易:改变。原指一定下来就不变更,后形容事理正确,不可改变。 △出处:《淮南子·主术训》:“今夫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不为秦楚变节,不为胡越改容。” △例子:然究竟半个明的,半个暗的,是~的道理。(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回) 24▲一定之规

△yīdìngzhīguī △典故:比喻已经决定了的办法。 25▲一口咬定

△yīkǒuyǎodìng △典故:一口咬住不放。比喻坚持一个廉洁,再不改口。 △出处: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十回:“先把住持僧慧修,严行审讯,问他将李国斌藏在何处,慧修一口咬定不认得李国斌。” △例子:老山东摇摇头,~:“不用看,我心里有数!我家的秤老辈用的,十四两顶新秤一斤,错不了。”(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一章)

26▲一言为定

△yīyánwãidìng △典故: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程婴,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例子:你我~。只是我信不过二弟,你是萍踪浪迹,倘然去了不来,岂不误了人家一辈子的大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六回)

27▲约定俗成

△yuâdìngsúchãng △典故: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 △出处:《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28▲指挥若定

△zhǐhuīruîdìng △典故:形容态度冷静,考虑周全,指挥起来就象一切都事先规定好了似的。 △出处:唐·杜甫《咏怀古迹》诗:“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例子:他刚刚坐定,这一大群人已经跟了进来,用各种阿谀逢迎的言词称颂他神机妙算,“~”。(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一章)

第4篇:包含-”把”-字的成语

1▲把臂入林

△bǎbìrùlín △典故:把:指挽着;林:山林。互挽手臂,表示亲热。旧指相偕归隐。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谢公(安)道:豫章(谢鲲)若遇七贤必自把臂入林。” 2▲把持不定

△bǎchíbùdìng △典故:没有明确的主见,游移反复。 △出处:《野叟曝言》第二回:“但恐日后把持不定,为异端所惑,一时失足。” △例子:他意志薄弱,一遇风浪就~。 3▲把饭叫饥

△bǎfànjiàojī △典故:比喻多此一举。 △出处:宋·苏轼《答程彝仲推官二首》:“所示只是一篇高文,大似把饭叫饥,聊发千里一笑。” 4▲把素持斋

△bǎsùchízhāi △典故:把:遵守。斋:斋戒。指信佛者遵守吃素,坚持戒律。 △出处:元·无名氏《女姑姑》三折:“念佛心把素持斋,不食荤啖柏。” △例子:人人善念看经,个个~。(明·无名氏《万国来朝》第一折) 5▲把玩无厌

△bǎwánwǔyàn △典故:拿着赏玩,不觉厌倦。 △出处:汉·陈琳《为曹洪与世子书》:“得九月二十日书读之,喜笑把玩无厌。” △例子:这件艺术品刻工精细,花草山石,无不玲珑,真是令人~。 6▲持斋把素

△chízhāibǎsù △典故:把:遵守。斋:斋戒。谓信佛者遵守吃素,坚持戒律。 △出处:元·无名氏《女姑姑》第三折:“念佛心把素持斋,不食荤啖柏。” △例子:俺也曾看经念佛,俺也曾~。(明·无名氏《锁白猿》第三折) 7▲二把刀

△ârbǎdāo △典故:称对某项工作知识不足、技术不高的人。 △例子:我只会搭棚这点手艺,我的拳脚不过是~。(老舍《四世同堂》二十九) 8▲盲人把烛

△mángrãnbǎzhú △典故:瞎子手擎烛火照亮。比喻不起任何作用。 △出处:《野叟曝言》七五回:“古人每以陈寿帝魏不帝蜀,议者蜂起,皆盲人把烛之谈也。” 9▲眉毛胡子一把抓

△mãimáohúziyībǎzhuā △典故:俗语。比喻做事不分轻重缓急。 10▲捏一把汗

△niēyībǎhàn △典故:因担心而手上出汗。形容非常紧张的心情。 11▲前人失脚,后人把滑 △qiánrãnshījiǎo,hîurãnbǎhuá △典故:比喻吸取人家失败的教训,小心谨慎,免得再失事。 △出处:明·叶盛《水东日记》卷七:“仁庙素苦足疾,中官翼之,犹或时失足。汉顾赵曰:‘前人失脚,后人把滑。’” 12▲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shědãyīshēnguǎ,gǎnbǎhuángdìlāxiàmǎ △典故: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出处:《红楼梦》第六十八回:“拚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13▲偷鸡不着蚀把米

△tōujībùzheshíbǎmǐ △典故:俗语。鸡没有偷到,反而损失了一把米。比喻本想占便宜反而吃了亏。 14▲投机倒把

△tïujīdǎobǎ △典故:利用时机,以囤积居奇,买空卖空、掺杂作假、操纵物价等方式扰乱市场,牟取暴利。 15▲一把死拿

△yībǎsǐná △典故:比喻因循守旧,不肯变通。 △例子:祥子没说什么,等高妈走了,对自己点了点头,似乎是承认自己的~值得佩服,心中怪高兴的。(老舍《骆驼祥子》八)

16▲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yīzhāoquánzàishǒu,biànbǎlìngláixíng △典故: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 △出处:明·顾大典《青衫记·承璀受阃》:“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大小三军,听吾命令。”

第5篇:包含-”铁”-字的成语

1▲趁热打铁

△chânrâdǎtiě △典故:铁要趁烧红的时候打。比喻要抓紧有利的时机和条件去做。 △例子:他觉得老大实在有可爱的地方,于是,他决定~,把话都说净。(老舍《四世同堂》十九)

2▲寸铁杀人

△cùntiěshārãn △典故:一寸长的短兵器即可以杀人。比喻事物主要是在于精而不是在于多。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譬如人载一车兵器,弄了一件,又取出一件来弄,便不是杀人手段。我则只有一寸长的短兵器即可以杀人。” 3▲寸铁在手

△cùntiězāishǒu △典故:寸铁:很短的兵器。手里拿着一件短小的兵器。 △出处:元·无名氏《衣袄车》第一折:“自幼学成十八般武艺,寸铁在手,有万夫不当之勇。” 4▲打铁趁热

△dǎtiěchânrâ △典故:比喻做事要抓紧时机,加速进行。 △例子:~,放火趁风,你们不等这时万人一心的功夫,调动他们还等什么!(骆宾基《胶东的暴民》)

5▲丹书铁契

△dānshūtiěqì △典故: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出处:《汉书·高帝纪下》:“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 6▲丹书铁券

△dānshūtiěquàn △典故: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出处:《后汉书·祭遵传》:“丹书铁券,传于无穷。” △例子:先朝赐有~,安居乐业。(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七回) 7▲点金成铁

△diǎnjīnchãngtiě △典故:用以比喻把好文章改坏。也比喻把好事办坏。 △出处:《景德传灯录·真觉大师灵照》:“问:‘还丹一粒,点铁成金;至理一言,点凡成圣。请师一点。’师曰:‘还知齐云点金成铁吗?’曰:‘点金成铁,未之前闻。至理一言,敢希垂示!’” 8▲点铁成金

△diǎntiěchãngjīn △典故:原指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的法术。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出处:宋·黄庭坚《答洪驹父书》:“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例子:真是~,会者不难,只改得二三十个字,便通篇改观了。(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三回)

9▲钉嘴铁舌

△dīngzuǐtiěshã △典故:形容嘴硬,不认错,不服输。 △例子:教你拿酒,你怎的拿冷酒与你爹吃?原来你家没大了,说着你还~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回)

10▲钢筋铁骨

△gāngjīngtiěgǔ △典故:筋骨象钢铁打铸的一般。形容身体健壮有力或意志坚强不屈。 11▲恨铁不成钢

△hântiěbùchãnggāng △典故:形容对所期望的人不争气不上进感到不满,急切希望他变好。 △例子:只为玉玉不上进,所以时常恨他,也不过是“~”的意思。(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六回)

12▲金戈铁马

△jīngētiěmǎ △典故: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出处:《新五代史·李袭吉传》:“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例子:想当年~,气吞万里如虎。(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13▲冷面寒铁

△lěngmiànhántiě △典故:比喻公正廉洁,不怕权贵的官员。 △出处:《明史·周新传》:“敢言词多所弹颏,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 14▲磨穿铁砚

△mïchuāntiěyàn △典故: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出处:宋·陆游《寒夜读书》诗:“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那计年。” △例子:坐破寒毡,~。(元·范子安《竹叶舟》第一折) 15▲入铁主簿

△rùtiězhǔbù △典故:比喻有才能有经验的官员。 △出处:《北齐书·许淳传》:“淳清识敏速,达于从政,任司徒主簿,以能判断,见之时人,号为入铁主簿。” 16▲手无寸铁

△shǒuwúcùntiě △典故:寸:形容细微短小;铁:指武器。手里没有任何武器。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九回:“郭淮引兵赶来;见维手无寸铁,乃骤马挺枪追之。” 17▲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tàpîtiěxiãwúmìchù,dãláiquánbùfâigōngfu △典故: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满将大门闭了,两个促膝细谈。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例子: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正是:~。(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八) 18▲铁案如山

△tiěànrúshān △典故:铁案:证据确凿的案件或结论。形容证据确凿,定的案象山那样不能推翻。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铁案如山,宿遂延颈以待秋决矣。” △例子:这个坏分子,罪行累累,~,不容抵赖。 19▲铁板一块

△tiěbǎnyīkuài △典故:比喻结合紧密,不可分裂。也比喻牢固不变。 20▲铁壁铜墙

△tiěbìtïngqiáng △典故:比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 △出处:元·无名氏《谢金梧》楔子:“随他铜墙铁壁,也不怕不拆倒了他的。” 21▲铁杵磨成针

△tiěchǔmïchãngzhēn △典故: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处: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22▲铁画银钩

△tiěhuàyíngōu △典故:画:笔画;钩:钩勒。形容书法刚键柔美。 △出处:唐·欧阳洵《用笔论》:“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 △例子:银钩铁画石经余,想见先唐字学书。(清·沈曾植《题北宋本广韵四绝》诗) 23▲铁面无私

△tiěmiànwúsī △典故: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我想必得你去做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 24▲铁面御史

△tiěmiànyùshǐ △典故:宋赵抃为殿中侍御史,弹劾权贵,刚直无私,人称“铁面御史”。后泛称不畏权贵,不徇私情,公正严明的官员。 △出处:《宋史·赵抃传》:“翰林学士曾公亮未之识,荐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京师目为‘铁面御史’。” 25▲铁石心肠

△tiěshíxīncháng △典故:心肠硬得象铁和石头一样。形容心肠很硬,不为感情所动。 △出处:唐·皮日休《宋璟集序》:“宋广平刚态毅状,疑其铁石心肠。”宋·苏轼《与李公择书》:“虽兄之受我厚,然仆本以铁石心肠待公。” △例子:如果再不给你回信,那简直是~了。(闻一多《给臧克家先生》) 26▲铁树开花

△tiěshùkāihuā △典故:铁树:也叫苏铁,常绿乔木,不常开花。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 △出处:明·王济《君子堂日询手镜》:“吴浙间尝有俗谚云,见事难成,则云须铁树开花。” △例子:大军抗日渡金沙,铁树要开花。(陈毅《赣南游击词》) 27▲铁网珊瑚

△tiěwǎngshānhú △典故:比喻搜罗珍奇。 △出处:唐·李商隐《碧城》诗:“玉轮顾兔初生魄,铁网珊瑚未有枝。” 28▲铁证如山

△tiězhângrúshān △典故:形容证据确凿,象山一样不能动摇。 △例子:这个坏分子,罪行累累,~,不容抵赖。 29▲铁中铮铮

△tiězhōngzhēngzhēng △典故:铮铮:金属器皿相碰的声音。比喻才能出众的人。 △出处:《后汉书·刘盆子传》:“卿所谓铁中铮铮,庸中佼佼者也。” △例子:黑闼何足道!如汉田横,唐之李密,亦可谓~者也。(明·瞿祐《剪灯新话·华亭逢故人记》)

30▲铜筋铁骨

△tïngjīntiěgǔ △典故:如铜一样的筋,如铁一样的骨。比喻十分健壮的身体。也指能负重任的人。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韩侍郎婢作夫人》:“此时偶然坍将下来,若有人在床时,便是铜筋铁骨也压死了。” △例子:他本来是一副~,黑皮肤衬着那一套大布之衣,看去象个乡下人。(朱自清《哀互生》) 31▲铜琶铁板

△tïngpātiěbǎn △典故:铜琶、铁板:两种伴奏乐器。用铜琵琶、铁绰板伴唱。形容气慨豪迈,音调高亢的文辞。 △出处:宋·俞文豹《吹剑续录》:“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持铁板,唱‘大江东去’。” △例子:~声声恨,剩馥残膏字字哀。(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九回) 32▲铜墙铁壁

△tïngqiángtiěbì △典故:原比喻防御十分坚固,不可摧毁。也比喻团结一致。 △出处:元·无名氏《谢金梧》楔子:“随他铜墙铁壁,也不怕不拆倒了他的。” △例子:宋江自引了前部人马,转过独龙岗后面来看祝家庄时,后面都是~,把得严整。(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八回) 33▲铜山铁壁

△tïngshāntiěbì △典故:形容坚固的防御物。比喻可信赖的坚强人物。 △出处:《宋史·李伯玉传》:“赵汝腾尝荐八士,各有品目,于伯玉曰:‘铜山铁壁。’立朝风节,大较似之。” △例子:则教你心如铁石也怕恐,便有那~都没用。(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 34▲铜头铁额

△tïngtïutiěã △典故:铜铸的头,铁打的额。形容人勇猛强悍。 △出处:《太平御览》卷七十九引《龙鱼河图》:“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云笈七签》卷一百:“兄弟八十人,铜头铁额。” △例子:问:“如何是出家人?”师曰:“~,乌觜鹿身。”(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四) 35▲吾膝如铁

△wúxīrútiě △典故:比喻刚强不屈。 △出处:《元史·李齐传》:“吾膝如铁,岂肯为贼屈?” 36▲削铁如泥

△xuētiěrúní △典故:切削铁器如同斩剁泥土一样。形容兵刃极其锋利。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那青釭剑砍铁如泥,锋利无比。” △例子:这口剑虽不能说~,也似花马剑一般锋利。(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 37▲心如铁石

△xīnrútiěshí △典故:心象铁石一样坚硬。比喻心肠硬或意志十分坚决。 △出处:汉·曹操《敕王必领长史令》:“忠能勤事,心如铁石,国之良吏也。” △例子:子龙从我于患难,~,非富贵所能动摇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38▲眼中有铁

△yǎnzhōngyǒutiě △典故:比喻军容整肃。 △出处:《资治通鉴·陈世祖天嘉五年》:“春,正月,庚申朔,齐主登北城,军容甚整。突厥咎周人曰:‘尔言齐乱,故来伐之:今齐人眼中亦有铁,何可当耶!’” 39▲咬钉嚼铁

△yǎodīngjiáotiě △典故:比喻意志坚强。 40▲砸锅卖铁

△záguōmàitiě △典故:砸了锅去卖废铁。表示穷极无聊,不留后路。也比喻把所的都拿出来了。 △例子:欠你的账,即使~我也要给你还上。 41▲斩钉截铁

△zhǎndīngjiãtiě △典故: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七:“师谓众曰:‘学佛法底人如斩钉截铁始得时。’”《朱子全书·孟子》:“君来惟是孟子说得斩钉截铁。” △例子:我喜欢那种~的作风。 4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zhǐyàogōngfūshēn,tiěchǔmïchãngzhēn △典故: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出处: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例子:~,经过五年的刻苦努力,他熟练地掌握了英语。

第6篇:包含-”胸”-字的成语

1▲昂首挺胸

△ángshǒutǐngxiōng △典故: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例子:个个视死如归,坚贞不屈,~站在那里。王之燕同志领头高呼起口号。(《上饶集中营·浩气长存》)

2▲成竹在胸

△chãngzhúzàixiōng △典故: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例子:他回答老师的问题从容不迫,~。 3▲捶胸顿足

△chuíxiōngdùnzú △典故:捶:敲打;顿:跺。敲胸口,跺双脚。形容非常懊丧,或非常悲痛。 △出处: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我衷肠,除告天,奈天高,又不知,只落的捶胸顿足空流泪。” △例子:孔明说罢,触动玄德衷肠,真个~,放声大哭。(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

4▲顿足捶胸

△dùnzúchuíxiōng △典故:用脚跺地,以拳捶胸。形容极度悲痛或恼怒,到了极点。 △出处:明·吴元泰《东游记》第七回:“只见杨子哀号哽咽,顿足捶胸,抚棺长恨,欲拔剑自刎。” 5▲鸡胸龟背

△jīxiōngguībâi △典故:凸胸驼背。 △出处:章炳麟《新方言·释形体》:“《说文》:‘奚,大腹也。’今人谓匈(胸)腹间大者为奚匈,呼如鸡匈,遂有‘鸡胸龟背’之语。” 6▲了然于胸

△liǎorányúxiōng △典故:了然:了解、明白。心里非常明白。 △出处:《晋书·袁齐传》:“夫经略大事„„智者了然于胸。” △例子:怎样钦差就赏识,怎样钦差就批驳,他能~,预备停当。(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八回) 7▲袒胸露背

△tǎnxiōnglùbâi △典故:敞开上衣,露出胳膊。 8▲挺胸凸肚

△tǐngxiōngtūdù △典故:凸:凸出。形容身壮力强,神气活现的样子。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史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门上,说东谈西的。” 9▲胸怀大志

△xiōnghuáidàzhì △典故:怀:怀藏。胸有远大志向。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10▲胸无城府

△xiōngwúchãngfǔ △典故: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难于揣测的深远用心。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出处:《宋史·傅尧俞传》:“尧俞厚重言寡,遇人不设城府,人自不忍欺。” 11▲胸无大志

△xiōngwúdàzhì △典故:心里没有远大志向。 △例子:至于回、革等人,实系凡庸之辈,胸无大志,三年来观望风色,动摇不前。(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六章) 12▲胸无点墨

△xiōngwúdiǎnmî △典故: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没有文化。 △出处: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某家本殷实,父母以独子故,甚爱之,读书十年,胸无点墨。” △例子:你别看他每天滔滔不绝的,实际是个~的人。 13▲胸无宿物

△xiōngwúsùwù △典故:宿:过夜。胸中没有过夜的东西。比喻心地坦率,没有成见。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庾赤玉胸中无宿物。” △例子:毕为人坦直,~,微泄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狐梦》) 14▲胸有成竹

△xiōngyǒuchãngzhú △典故: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例子:毛委员~,决定马上向南去追赶部队。(陈伯钧《毛主席率领我们上井岗山》) 15▲胸有鳞甲

△xiōngyǒulínjiǎ △典故:比喻存心险恶。 16▲胸中甲兵

△xiōngzhōngjiǎbīng △典故:甲兵:披甲的士兵。比喻人具有军事才能。 △出处:《魏书·崔浩传》:“汝曹视此人尪纤懦弱,手不能弯弓持矛,其胸中所怀乃逾于甲兵。” 17▲胸中鳞甲

△xiōngzhōnglínjiǎ △典故:比喻存心险恶。 △出处:《三国志·蜀志·陈震传》:“诸葛亮与长史蒋琬、侍中董允书曰:‘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18▲胸中无数

△xiōngzhōngwúshù △典故:指对情况了解不清楚,心里没有底。 △例子:一切都是胸中无“数”,结果就不能不犯错误。(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19▲胸中有数

△xiōngzhōngyǒushù △典故:指对情况有清楚的了解,心里有底。 △例子:胸中有“数”。这是说,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到它们的数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数量分析。(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