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术后护理

2022-12-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保持呼吸道畅通

1.1 此类病例引起上呼吸道阻塞因素有

(1) 呼吸道分泌物较多; (2) 舌后坠或咽后壁肌肉堆集阻塞上呼吸道。

1.2 处理

(1) 头低位, 并在颈部或肩部垫一软垫, 头颈后仰伸展, 若效果不佳, 可将下颌托起。使舌根离开咽后壁, 咽腔增大, 有利于通气; (2) 置入口咽或鼻咽通气管, 可保持长时间气道畅通:若病人不能耐受不宜置入, 以免引起喉头痉挛; (3) 要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防止阻塞气道或诱发喉头痉挛; (4) 对于存有高气道反应者, 手术结束拔管前使用支气管扩张剂, 以避免吸痰刺激, 拔管刺激, 拔管后血液、痰液潴留于咽喉部形成不断刺激而诱发喉头痉挛, 支气管痉挛; (5) 一旦发生喉头痉挛, 要即刻托起下颌, 同时面罩吸氧, 和清除呼吸分泌物及血液。上呼吸道干净后, 给面罩吸入100%浓度氧加压人工呼吸。若患者仍不能缓解 (喉痉挛) , 且缺氧继续加重, 应考虑为重度喉痉挛。其处理应继续吸纯氧加压人工通气外, 还应经环甲膜穿刺, 置管或环甲膜造口置管高频通气, 以利及时解除患者窒息状态, 挽救患者生命。若发生支气管痉挛, 应面罩吸入纯氧人工呼吸, 同时给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在拔管前, 也可预防性给糖皮质激素, 既可发挥消除气道水肿、创伤性肿胀, 有利于气道的畅通, 又有利预防气道高反应, 常在手术结束前l~2 h使用。

1.3 该类患者保持下呼吸道畅通须注意的问题

(1) 手术麻醉后均可减少或抑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致胸肺顺应性降低, 肺泡萎陷;痰液潴留于气道, 造成支气管阻塞和肺不张, 导致肺部感染。防治方法是鼓励病人早日下床活动, 主动咳嗽, 深呼吸、拍击胸壁, 结合体位引流及吸痰, 尽可能减少气道痰液潴留, 畅通呼吸道, 应用祛痰药物, 使痰液变稀, 易于咳出, 或能加速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 以利于痰液转运, 早期应用雾化吸人, 将雾状微小颗粒的水溶性药物吸入呼吸道, 可湿化呼吸道, 促使分泌物排出, 且能解除水肿和支气管痉挛。目前临床应用雾化吸入药物包括蒸馏水、庆大霉素、糜蛋白酶及地塞米松等; (2) 应用激励式肺量测定法:能预防黏液栓, 是防止肺不张的重要手段; (3) 对于痰液黏稠且无法咳出患者, 可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吸除痰液, 畅通气道; (4) 对于呼吸功能不全者, 血气分析结果是:Pa CO2<60 mm Hg;Pa CO2<60mm Hg者。患者已经神志不清者, 应气管插管 (经鼻) 或气管切开置管。彻底清除气道分泌物, 畅通气道, 同时供氧通气, 机械呼吸, 改善病情[1]。

2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氧疗特点及须注意的事项

上腹部及胸部手术患者术后约有30%出现低氧血症, 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可达到约60%。氧疗可提高氧分压及氧饱和度, 纠正和缓解缺氧状态, 防止心脑等重要器官的缺氧性损伤及代谢障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氧疗对换气障碍所致的缺氧有良好效果, 但对于通气障碍、贫血、心源性低氧血症, 应用时配合病因治疗, 才可获得疗效。而对于先天性或后天性的严重右向左分流的低氧血症则疗效不佳。鼻导管给氧适用于轻度低氧血症及恢复期呼吸衰竭的患者;应用面罩持续气道正压 (CPAP) 通气, 对于改善氧合疗效较好, 可持续应用, 也可每小时应用15min。常应用顽固性肺不张病例;对于慢性缺氧者氧疗须注意问题: (1) 不宜吸人高浓度氧 (>50%) , 因高浓度氧会抑制低氧对呼吸中枢的刺激作用, 导致通气量明显减少, 致Pa CO2升高, 严重时发生高碳酸血症, 呼吸暂停; (2) 抑制气管黏膜纤毛运动, 削弱呼吸道防御能力。因此, 当患者病情稳定后 (Sa O2>90%、Pa O2上升60~70 mm Hg) , 且无呼吸困难症状, 循环功能稳定, 应及时应用低浓度氧治疗, 在完全停止氧疗之前, 应间断吸氧数日, 然后停止氧疗。使用呼吸机者应有脱机训练, 达到撤机指征后方可停止氧疗[2]。

3 疼痛处理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术后疼痛治疗应十分重视, 并需谨慎处理, 一旦不妥当, 将导致对病人呼吸功能严重损害, 从而加重病情变化。因疼痛治疗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存在两面性;一方面患者疼痛需治疗, 若不治疗又会因疼痛抑制病人术后深呼吸及咳嗽排痰能力, 从而易引起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及影响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不利于病人术后康复。而另一方面:如果应用不当的镇痛治疗药物或方法, 也会造成呼吸功能抑制及排痰能力降低。同样加重病情, 不利于病人康复。因此, 既要给予疼痛治疗;又要防治疼痛治疗引起的并发症或副作用, 是减少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多主张尽可能少应用全身麻醉性镇痛药物, 以应用局部止痛为主。如长效局麻药行肋间神经阻滞 (0.25%布比卡因) , 但不宜使用高浓度局麻药, 应使用低浓度局麻药, 以防止降低咳嗽能力, 影响排痰。硬膜外给予阿片类药镇痛效果好, 但并发症较多, 如尿潴留、瘙痒, 尤其是呼吸抑制较严重;如仅用低浓度布比卡因 (0.125%~0.25%) 或罗哌卡因 (0.15%~0.3%) 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疗效较为满意, 且并发症少, 特别对呼吸影响小, 很适合心肺功能不佳, 体质较差病例;对于心肺功能无明显改变及体质较好病人, 可联合应用低浓度局麻药和麻醉性镇痛药 (如0.2%罗哌卡因加2μg/m L芬太尼) 。联合用药的优点在于减少各自用药量和提高疼痛治疗效果,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摘要: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术后主要关注问题是:如何保证呼吸道畅通和防治通气不足及低氧问题, 做好这几方面工作, 对于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 减少手围术期死亡率 (通常约有12%~25%)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术后护理

参考文献

[1] 罗琼;急救病人应用呼吸机的护理[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1, S1:62-64.

[2] 黄犇, 何茂远, 郭洪山, 等.老年患者开胸术后呼吸机治疗54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 2001 (2) :45-47.

上一篇:一种地层测试评价仪液压蓄能器设计下一篇:探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分类化教学——以《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