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承诺书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一篇:爱的承诺书

这不是爱的宣言,这是我们对爱的承诺

当你欣赏一个人的优点时,这是喜欢;当你接受一个人全部的缺点时,这就是爱;当你已将她(他)融入你身体的一部分时,这便是真爱、是痴情。

少时夫妻,白首相携。待你不开心的时候,有一个肩膀永远让你依靠;待你感到寒冷的时候,有一个怀抱永远为你敞开着;待你生病的时候,有一张面孔永远守候在你的身旁,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待你白发苍苍时,我依旧像今天这么爱你、疼惜你;待你走不动了,我就是你的拐杖,我就背着你走完人生的尽头。如果明天就是末日,我们将在那一刻的到永生。没有你相伴的日子,每一天都是末日。

如果你愿意,我将把心动的第一天和心跳的最后一天都送给你。你用爱见证了一生,我要用一生见证我们的爱。

没车、没房、没钻戒,但我有一颗陪你到老的心。拥有了你,我才算拥有了全部。二十年静心等待,五十载钟情为你。不要害怕死亡,因为它本就不存在,在你生的时候,死亡对你来说不存在,在你归去之后,我们本就不存在,不管是生是死,死亡都不存在,我们将在生死两界的到永恒。

女人,是自然界留在人类社会的自然规律,她们的一生承受了太多的痛苦,月事、生育、思念与担心害怕始终伴随着她。在自然面前,人类还很渺小,我们能做的只能保护和尊重她们。

女人,始终是柔弱的,不管她多强大,在伤心面前,她们会渴望的到一个肩膀;在开心的时候,她们渴望与最爱的人分享 ;在重大抉择的时候,她们同样希望有人能给她们提供建议或者帮助她们选择;在担心的时候,她们会害怕丈夫的不忠诚。在此,痛斥那些打着人权包二奶的二奶市场的供给者与需求者。

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不是爱的宣言,这是我们对爱的承诺。

好了,你懂得,现在......一切,不是吗?

谨以此赠予天下有情人,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赠予少年夫妻、中年夫妻、老年夫妻以及那些正在为爱前进的人们,愿你们都能够白首相伴、永不离弃。

——爱情理论学派

第二篇:一份爱的永恒承诺

――维族夫妇收养汉族残疾弃婴 在新疆库车县乌尊镇果勒爱日克村,有一个所有村民都很熟悉的汉族男孩儿:艾力亚尔〃斯拉木。为什么一个汉族男孩子会起这样一个维族名字呢?这一切的一切都要追溯到八年前那个令人难忘的炎炎夏日。

2006年,斯拉木〃阿西木夫妻俩来到乌恰镇打零工。和许多工友一样,每天的日子虽然辛苦但却充满着幸福。和他们共同租住在一个院子的里的既有汉族工友也有维族工友,半年的交往中,他们彼此之间相处融洽,建立起了浓厚的友谊。这份平静且融洽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当年的夏天:院中一个汉族工友的妻子即将临产,院中所有人都满怀着喜悦和期待等着迎接一个新生命的到来。谁想天不遂人愿,当这个小生命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还没来得及叫一声妈妈时,他的母亲就因难产而撒手人寰。中国人有句老话:叶落归根。孩子的父亲悲痛之余,坚持要把妻子的遗体送回老家安葬。临走前,他将孩子托付给斯拉木〃阿西木夫妻俩照顾,等办完妻子的丧事就立刻回来接孩子。善良的斯拉木〃阿西木夫妻没有丝毫的犹豫就答应了,并承诺会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好这个孩子。这一承诺就是整整八年,这该是怎样漫长的八年:这八年是充满着他们对这个孩子的爱的八年;同时也是让他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心血的八年。孩子的父亲至今未归,也许这份一承诺将如斯拉木〃阿西木的妻子努尔艳木〃尼亚孜说的那样,会是一辈子!

孩子四个月大的时候突发高烧,斯拉木夫妇放下手头的工作,拿上家里所有的积蓄带着孩子来到了乌鲁木齐市儿童医院检查,检查结果如晴天霹雳一般吓呆了斯拉木夫妇:孩子患的竟然是先天性脑瘫。看着高烧不退的小艾力亚尔〃斯拉木红扑扑的脸,努尔艳木〃尼亚孜流下了心疼的眼泪。

抹掉眼泪,强忍悲痛,斯拉木夫妻没有被这条晴天霹雳般的消息所吓倒,而是下定决心:不管有多大困难,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去救治这个孩子,一定要让他健康成长。这次集中治疗让斯拉木夫妇颇感欣慰的是孩子的病情终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好转,但也一下子用去了他们二十多万元的平生积蓄。此后的八年时间里,由于孩子基本上每两个月都要犯一次病,一次要持续一个多星期,每天的治疗费用都在200元以上,一年下来就要一万多元。七年来光给孩子看病的费用就高达10多万元,这对一个靠种地、打零工的家庭来说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为了凑集后续治疗费用,他们辞去了搬运工的工作,卖掉了位于村中心的房子,在村委会一住就是五年。直到去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们才贷款二十多万搬进了距离村中心最远的新房。

在村民得知斯拉木夫妻收养了一个患有先天性脑瘫的汉族孩子时,起初他们对此很不理解,甚至有少许的风言风语。可斯拉木夫妻没有被这些困扰所打倒,依然毫无保留的把所有的爱都给了艾力亚尔。努尔艳木〃尼亚孜认为这就是她的亲生孩子,就是她的小巴郎子。艾力亚尔因先天性脑瘫失去了语言能力和行动能力,努尔艳木要照顾他的日常起居,可以说直到现在还是像照顾一两岁的小孩儿一样照顾着艾力亚尔:每天给艾力亚尔穿衣洗

漱喂饭、换洗尿布、陪他说话、把他抱到院子里晒太阳。为了让艾力亚尔一个人在婴儿车里呆的时间短一些,一有空闲时间就把已经长到和她肩膀一样高的艾力亚尔抱在怀里;为了充分锻炼他的腿部肌肉,每天都托着他的双臂练习走路。这些繁重的任务似乎已经成为这个善良女人生活的一部分了,现在,夫妻两人和孩子的感情很深。有时,为了照顾艾力亚尔,努尔艳木甚至连给斯拉木做饭的时间都没。对此,敦厚的斯拉木对妻子从来没有任何怨言。是什么让这些常人难以忍受的付出在努尔艳木这里发生了,是什么让这种付出以一种情愿的、发自内心的、毫无保留的姿态展现出来,是什么让努尔艳木的怀抱那么温暖,双手那么有力,是什么让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也许答案是唯一的:无私的爱。

生母的去世和生父的抛弃以及先天性脑瘫,这些对艾力亚尔来说是不幸的。可上天也是公平的,亲爱的斯拉木阿爸和阿帕给了他一个温暖而幸福的童年,给了和所有孩子一样的无私父爱母爱。努力艳木也是幸福的,这个孩子也无时无刻的带给着她快乐,尽管艾力亚尔只会给妈妈一个笑容和一句发音不准的“阿布”,可这对于她来说,已经足够了。

在斯拉木夫妻为了艾力亚尔付出所有心血的八年时间里,不知不觉中,村民起初的不理解和流言蜚语也已烟消云散。现在村里大部分人都会主动去关心和帮助他们。而笔者也将会会和大家一起关注汉族男儿艾力亚尔的成长,和斯拉木夫妻一同去守护这份爱的永恒承诺。

第三篇:爱的事业,爱的奉献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的事业,爱的奉献》。

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想当年,初为人师的我曾经很困惑,这光辉到底在哪里?十余年来,我寻觅,我思考,我用心去感悟,终于,我找到了答案!是谁把知识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是谁用辛勤构建知识的殿堂;是谁帮学生放飞梦想扬起理想的风帆;是谁在迷茫里为他们指引方向,点亮光明;是谁教会了学生思想,教会了他们爱自己爱家人爱社会爱祖国,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答案,显而易见。原来,我,和我的同仁们正从事着一项爱的事业!我们甘为人梯,吃也清淡,穿也素雅,面对大千世界,我们心怀淡泊,像春蚕,像蜡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青春和生命谱写无怨无悔的人生。虽然平凡,我们的脊梁却支撑着祖国的未来;虽然清贫,我们的双手却托举着明天的太阳。

一位哲人说过“教师的爱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教师的爱是用深情溶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

春风化雨,滋润心田,爱无声,但有形。我曾经带过一个叫刘鹏的学生。由于他家境贫寒、学习成绩差、习惯又不太好,所以在班里自然是大家取笑的对象。他沉默寡言,独来独往,但他似乎很在意我对他的评价。有一次课间,班长急匆匆来找我,“老师,刘鹏打人了!”我赶紧跑到班里,一看,他竟然打的是一个女同学,而且还挺严重。我非常生气:“刘鹏,你太野蛮了!”他好像挺委屈:“老师,她骂我!”我呵斥到:“你别狡辩了,等我回来再说”。说完,我就领着那个女生去了医院,等安顿好那个女生,回到学校时已经是中午12点多了。学生们早已回家,但刘鹏正不安地站在教学楼前等着我。看到我满脸疲倦,他愧疚地说道:“老师,对不起!”我余怒未息:“你为什么要打人?”只见他低着头,红着脸,声音非常小地说:“她骂我缺爹少娘,是班里的垃圾,于是我就„„”说着,他一个大小伙子竟哽咽起来。我不禁一怔,是啊!孩子的心灵是多么纯洁,又是多么脆弱啊!他已经失去了家庭应有的温暖,在校园里在班级里不能让他受伤的心灵再次被摧残!我沉默了。先带他吃了饭,然后和他一起回家。在路上,我不断地开导他,“你长大了,遇事要冷静。暂时的贫穷、命运的不公,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以后要自信起来,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他人的尊重。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快到他家门口时,我说,“老师不进去了,你勇敢地把事情和爷爷奶奶说清楚,明天勇敢地向人家赔礼道歉,以后昂首挺胸做人。”他发自内心地露出微笑:“老师谢谢你,我以后再也不惹你生气了。”那一刻,我的心温热起来,爱的付出收获了爱的回报。这样的情感使我们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但是,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我们就无怨无悔!当清晨走进校园,看到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听到一声声清脆的问候;当走进圣洁的课堂,看到一双双渴求甘霖的双眸,一颗颗等待塑造的无邪的心灵;当在活动赛场上,看到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一项项令人刮目相看的才艺;我们是那么激动,那么满足!我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学生的进步,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学生的一声“老师好”,就是我们莫大的财富!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们的事业是常青的。我们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我们的价值在学生身上体现。我们在这平凡的岗位上,不求轰轰烈烈,但求踏踏实实;不求涓滴相报,但求今生无悔。我相信,不,我坚信,我一定能够和我的同仁们在教育这方乐土上默默耕耘,尽职尽责,无私奉献,敬业乐业。谢谢大家!

注:此演讲稿纯属抄袭,如有雷同,纯属偶然。

抄袭者:

第四篇:爱的教育读后感:爱的人生

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把这本厚厚的《爱的教育》读完了,爱的教育读后感:爱的人生。读完后给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爱。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文中讲到了因父母负债,马可尔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妈妈刚离开时,还和家里保持着联络。可自从上次马可尔的妈妈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络。家里用尽各种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妈妈的信,家里更冷请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泪洗面,马可尔想妈妈想的快死了。终于,13岁的马可尔自告奋勇决定去找妈妈。马可尔的坚持使父亲无奈地相信了这个理解事物程度并不逊于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读后感《爱的教育读后感:爱的人生》。 筹备好了一切,马可尔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马可尔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帮助,终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识的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尔和妈妈终于重逢了……读到这里,我不禁为马可尔对母亲深深的爱肃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马可尔同样的岁数,却显得样无知,那样渺小。只要发生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妈妈身上撒。真是太不应该了……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

有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常常会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们作对一样,甚至抱怨这世上没有人爱自已,有的想更悲观,则会自杀,表示他的抗议,这多可悲呀!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助我、我多幸福呀!

当你能够感受那份极为普通的爱的时候,相信你一定不会吝惜付出你的爱心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不是?

朋友们、请你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请乘上“爱”的小舟,走完属于你自己的爱的人生。

第五篇:爱的领悟——《爱的教育》读后感

爱的领悟

这个暑假,我读了《爱的教育》,看了这本书后,我才真正领悟了爱的境界。里面讲了许多故事,它们都在我的记忆中存活着,其中《贫民窟》给我的印象最深。

《贫民窟》的这个故事里面,讲述了卖菜人家的儿子科洛西,一个一只手有残疾的小孩,长着一头乱蓬蓬的赤发,穿着有几个破洞的上衣,在那没什么家具的暗乎乎的一间房子里,背向外,就着椅子在那写字,椅子上摊着纸,墨水瓶放在地上。这幅画面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时常给予我心灵的撞击。在这样的环境中,还这样爱学习,多不容易呀!

科洛西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一直生病,不能再挑菜去卖,家里桌子之类的都已卖尽,弄得科洛西读书都很困难。要想点盏小小的灯,在灯下做作业,这样也不能。幸而教科书和笔记本有市公所送给,总算勉强得以上学。每天,背着书包上学是科洛西最快乐的事。

都说逆境出人才,其实并不在于逆境顺境,而是在于你爱不爱学习。但逆境可以逼人努力学习,顺境,却容易使人松懈学习,却是常有的现象。

再想想,我们享有的学习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全新的教学设备,四季飘香的校园······这一切的一切是无法跟科洛西他们相比的,然而,我们都能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吗?我们拥有如此优越的学习环境,还有相对富裕家庭的倾力付出,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爱学习呢?一般来说,读《爱的教育》,自然会感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的深切,但爱学之行又何尝不是打动我们的一个亮点呢?

在以前,我对贫穷的富有的理解限于物质方面。读了《贫民窟》后,我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科洛西和我们相比,他们是贫穷的,然而他们却拥有顽强地学习精神,他们有自己努力的目标。对照他们,我们在精神方面是贫穷的。面对他们,我们又给如何呢?

我们都应该成为爱学习的孩子,只有学好了知识,学好了本领,才能从愧叹中走出来,对科洛西喊一声:我也不比你们差呀······

读完《爱的教育》后,我懂得真正的好朋友应该在困难时能够互相帮助,这样才算是朋友吧,同时,也让我明白,再坏,再可怕的人也会被爱融化,遇到可怜人,应该伸出援助之手,爱能挽救一切,爱是黑暗中的一束阳光,只要你愿意付出,得到的就是惊人的收获。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沐浴在爱的怀抱里。

第六篇:《爱的教育》读后感——爱的人生

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把这本厚厚的《爱的教育》读完了。读完后给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爱。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文中讲到了因父母负债,马可尔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妈妈刚离开时,还和家里保持着联络。可自从上次马可尔的妈妈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络。家里用尽各种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妈妈的信,家里更冷请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泪洗面,马可尔想妈妈想的快死了。终于,13岁的马可尔自告奋勇决定去找妈妈。马可尔的坚持使父亲无奈地相信了这个理解事物程度并不逊于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筹备好了一切,马可尔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马可尔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帮助,终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识的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尔和妈妈终于重逢了……读到这里,我不禁为马可尔对母亲深深的爱肃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马可尔同样的岁数,却显得样无知,那样渺小。只要发生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妈妈身上撒。真是太不应该了……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

有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常常会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们作对一样,甚至抱怨这世上没有人爱自已,有的想更悲观,则会自杀,表示他的抗议,这多可悲呀!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助我、我多幸福呀!(007游戏_) (天天在线_)

当你能够感受那份极为普通的爱的时候,相信你一定不会吝惜付出你的爱心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不是?

朋友们、请你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请乘上“爱”的小舟,走完属于你自己的爱的人生。

上一篇:安检工作计划下一篇:拔河比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