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贫困生证明

2023-0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学校贫困生证明

学校社会工作视域下高校贫困生获资后教育配套机制研究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资助育人。近年来,国家针对高校贫困生的问题接连制定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多数高校也逐渐形成了多元化资助贫困生体系,并且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但是经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与总结,发现贫困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并非源于贫困本身,而是源于其对贫困的认知,这直接反映在高校贫困生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况上。文章将在学校社会工作视域下,从原则基础、设计理念、具体措施三个维度,有针对性地对高校获资贫困生的教育配套机制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行为;心理;教育配套机制

一、课题提出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与此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入,贫困大学生越来越引起关注并成为一类特殊群体,随之产生的精神贫困、行为越轨等现象也日益成为社会热点和各大高校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虽然近年来,国家对于高校贫困生的问题相继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措施,多数高校也逐步建立起多元化资助贫困生的体系机制。但是重资助、轻育人的发展趋势已经越来越偏离原本的“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学校社会工作着手高校贫困生获资后教育的立足点在于,帮助学生理顺行为表现和心理状况,以“人本,互动,开放”的原则,弥补资助育人工作的现实缺陷,实现“资助”、“育人”两项基本工作之间的协调与平衡,为高校贫困生获资后的配套教育机制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意义

在理论层面,本课题通过梳理相关的文献,试图解释两个主要问题:第一,高校贫困生获资后的外显行为和内隐心理。第二,在学校社会工作视域下,如何对高校贫困生获资后的教育配套机制进行设计。同时,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贫困生的教育配套机制,有益于拓展思政研究的领域,并为思政学科其他的研究提供新的范式。

在现实层面,从基础原则、设计理念和具体措施三个维度把握高校贫困生的教育配套设施,有助于从整体上完成制度的顶层设计,也有助于高校将研究成果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更全面、更系统、更有效地促进高校资助育人水平的提升,为获资后教育配套机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现实依据和理论参考。

二、贫困生行为失范及心理状况

(一)自我认知出现偏差

超过半数的贫困生在获资后,自我认知状况仍不理想,甚至有少部分学生出现了严重的认知偏差。可见,获资并不能解決贫困生的自我认知偏差问题。因为,这种认知偏差与贫困生的自我身份认知是紧密联系的,如果家庭相处融洽,那么他们就能较好地认识自我并接受自我。因此,获资后贫困生依然会产生孤僻、自卑、焦虑的内在心理问题,这些都是源于他们对自身有一个悲观的自我认知,而这个自我认知的偏差又与家庭环境不可分割。

(二)学习、生活态度偏激

贫困生普遍存在对于学习和生活态度的偏激。首先,贫困生对学习的态度偏激产生于兼职打工和学习之间的矛盾。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较为困难,无法得到固定且足够的生活费,所以通过参加校园内的勤工助学和校外或网络兼职等渠道获取资金。但是另一方面,这些工作与学生的本职工作造成了矛盾,他们无法专心学习,精力被分散,造成心理压力和精神受挫。其次,他们对于生活态度也存在一定的偏差。被认定为是贫困生之后,只能被迫接受这种身份标签,这其中的心理落差会让他们失去对未来的渴望与憧憬,容易产生对自我的否定、对政策资助的疑虑等,从而打击他们的自信心,造成生活态度的偏激,甚至出现功利性和实用性的取向。

(三)行为表现失范

在上述的生活、学习双重压力之下,贫困生难以在这两方面实现自我的需要,就会产生行为表现的失范,比如无视社会公德、校规校纪的制约,采取过激的违规行为来发泄内心的郁闷。如不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很有可能走上行为失范的道路,辜负了自己的美好青春。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互联网的普及,贫困生的“网络失范行为”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如泄露个人隐私、恶意人身攻击、制造舆论谣言等恶意行为,将虚拟网络作为自己情绪的宣泄口,把网络看成无需负责的娱乐场所。

(四)人际关系的偏离

绝大多数贫困生存在人际关系偏离的现象。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认为交际也是一种经济负担,因而产生交际的心理压力,逐渐产生了自我封闭的社交心理。这种自我封闭和边缘化的社交方式造成了心理障碍和社交恐惧,于是他们越来越倾向于自闭、敏感和偏激,对待他人容易有所保留和保持冷漠,对待别人难以有足够的信任,也缺乏良好沟通的能力,在遇到问题时也会选择自己解决而不会求助他人。

(五)排斥感强

贫困生对于国家资助政策存在较强的排斥感。在思想上对国家资助政策存在不满情绪和埋怨情绪。主要源于以下两方面原因:首先是贫困生对于国家资助政策的不够了解,认为国家助学金政策的力度不够、作用不大。其次,他们认为政策对于贫困生的认定规则缺乏合理性,班上同学投票与辅导员投票会更利于一些关系好的同学,引发他们与其他同学及老师之间的矛盾冲突问题。

三、高校贫困生获资后教育配套机制的构建

(一)高校贫困生获资后教育配套机制构建的原则基础

1. 坚持全方位共同发展的原则

坚持该原则为高校贫困生获资后教育机制构建提供了目标,并应从人、社会、教育共同发展的角度来展开。在以政治的高度施以引导、激励的同时,还需从教育的角度,通过增能、赋权,教会他们克服制约他们行为和动力的约束,坚定远大理想。最终实现贫困生与教育、社会协调同步发展的内在要求。

2. 坚持他教与自教相结合的原则

首先,以教师、教育管理者为主体,获资贫困生为客体,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客观化、先验化的道德伦理教育。其次,以个性化德育为核心,在强调获资后贫困主体地位的同时,在规范化、专业化的他教框架内,突出教育文化环境、激励机制、考评机制等方面的个性化、民主化和多样化,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融合进他教系统的运行系统之内。

3. 坚持德智统一、教管结合的原则

针对贫困生获资后的教育中,其德育、智育不仅要有机结合逐步形成“大德育”模式,更要平等对话、协作共赢。同时,还要从全局出发,自觉增强教师群体以及教辅部门服务贫困生的责任意识,破除在资助育人领域存在的教学、科研及管理相互分裂的壁垒,克服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片面性思维,增强教育合力。

(二)高校贫困生获资后教育配套机制构建的设计理念

1. 深化落实“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

高校贫困生获资后教育配套机制构建离不开社会、家庭、学校及学生的广泛参与。行之有效的高校贫困生获资后教育配套机制必须以满足学生需要为出发点,与学校教育系统、行政系统、管理系统的运行协同运作,倡导发挥制度合力引进校外资源助力其中,为贫困生获资后教育提供保障和良好环境。

2. 全面坚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理念

高校贫困生获资后教育配套机制运行的参与各方都要自觉尊重其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充分考虑其条件差异和个体差异。要将教育引导和解决其实际问题相结合,将思想解惑与发展诉求规划相结合,将机制运行与学校人才培养相结合,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贯穿于其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当中。

3. 坚持“层次、互动、开放”的文化理念

高校贫困生获资后教育配套机制从文化层面来讲具有一定的宏观性,同时也要坚持针对性。在高校贫困生获资后教育配套机制的纵向运行中,既要考虑到教育对象的层次性,也要考虑到教育主体的互动性和整合性。在横向运行机制中,不仅要区分教学、管理、服务等不同的内容机制,还要整合校内外资源、创新网络教育模式。

4. 坚持朋辈互助与自觉自决相结合的决策理念

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同学、学生干部、青年辅导员的朋辈沟通机制,通过建构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来增强学生对资助育人工作的认同感。教育机制中还要考虑把教育管理者的意图凝聚、渗透在文化里,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选择、自我发展的自我决策能力。

(三)高校贫困生获资后教育配套机制建设

1. 强化领导与导向机制建设

首先是要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为高校贫困生获资后教育配套机制运行提供思想保障和组织保证;其次是要健全校院二级领导机制,在教育制度制定、目标实现和关系协调等方面发挥重要的规范和导向作用;最后要强化高校贫困生获资后教育配套机制的目标设计,以决定其系统要素的结构性分布和动力指向。

2. 优化运行与监督机制建设

首先是要立足开放性,厘清高校贫困生获资后教育配套机制外部系统(环境)、内部系统(因子)、控制系统(介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在高校贫困生获资后教育配套机制导向机制、决策机制、发动机制、工作机制、约束调控机制等几个步骤中完善具体的教育策略。其次是要畅通学科之间的联动,推进教育与管理的彼此渗透,引进家庭和社会作为有机补充,坚持科学发展的思想使高校贫困生获资后教育配套工作做到统筹兼顾。再次是要优化整体认同感,整合各级各类资源,提升教育工作队伍素养,设法形成合力。最后是要在做好制度监督和人员监督的同时完善不同类别的高校贫困生获资后教育配套机制的监督工作,主要涉及:日常教育监督、心理健康教育监督、社会实践活动监督和思想动态监督四个方面。

3. 深化激励与约束机制建设

激励手段使贫困生不断进步,约束手段控制贫困生的不良行为,两者结合最终达到教育目的。首先是要健全自上而下的激励机制。把社会发展需求与高校贫困生获资后教育配套机制工作需要相结合,树立正确的激励目标方向;采取多样化的激励手段、层次化的激励强度来全面激发教育主客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是要完善以自律和他律为基础的约束机制。将外部约束的规范和现实性通过反馈和实践使学生逐渐形成内化的道德感和责任意识。最后是要倡导榜样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结合,并完善高校、家庭及学生之間的互动督促机制,以提升获资后教育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4. 注重评估与反馈机制建设

要完善绩能评价机制,其实质是指将对贫困生获资后教育所采取的措施与贫困生教育效果的定量评价相结合,采取何种教育方式对贫困生进行教育效果最佳。需要注意的是:貧困生获资后教育的绩能评价机制要有可操作性,要形成制度化的规章;要在此基础上建立形成贫困生的回应、反馈机制,让获资后的教育形成互动,从而提升教育效果;要着重分析贫困生获资后的绩能状态及其原因,重点分析贫困生获资后的教育形式及其成效,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育人工作;要明确绩能评价中各方的权利与义务,侧重贫困生的权能分配,以提升评价的可信度和可接受度。

5. 完善保障与预警机制建设

保障机制是“安全阀”,理念保障机制、制度保障机制、队伍保障机制、物质保障机制、环境保障机制这五个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确保了高校贫困生获资后教育配套教育工作系统的正常、有序运行。同时,“以生为本”的危机干预和预警机制和立体化的防御与应急处置机制在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基础上能够立足贫困事实与获资后的“评估-反馈”素材,及时处理好各类关系,以疏通矛盾、解决问题,争取将突发事件和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和危害率降到最低。

四、结论及展望

传统的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模式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和基础,因此,在关注高校贫困生获资后的教育配套机制问题的同时,要针对性地提出创新性的建议和方案,也不能完全抛弃传统的机制和摒弃现实经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能改革创新,迸发活力。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高校贫困生获资后的教育配套机制,但是教育配套机制能否与传统的资助育人模式接洽、衔接起来,能否在体制框架内实现有序化、规范化、体系化,能否对实际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在之后的研究和工作中,希望高校贫困生获资后教育配套机制可以真正起到“立德树人”的导向作用,坚持以生为本,全员育人。

参考文献:

[1]张桂华,黄建美.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政策中的缺失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11:52-53.

[2]黄建美,邹海贵.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道德风险与道德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13(5):87-90.

[3]朱飞,李萍.基于资助平台的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实践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11):8-11.

[4]颜涛.高校贫困生资助的助后教育研究[J].科教文汇,2016(12):152-153.

[5]王康.发展性资助视阈下高校贫困生双创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J].高教学刊,2017(21):21-23.

[6]王莹.高校贫困生资助的人文关怀构建模式探赜[J].高教学刊,2015(16):121-122.

[7]王红,骆剑峰.大数据时代高校贫困生评定管理方法初探[J].高教学刊,2015(19):130-131.

作者:吴维祺

第2篇:农村学校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摘要】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而素质教育的要求是"面向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大部分的班级里都有学困生,而在课堂上很多老师只爱提问学习好的学生,对学困生,往往忽略了他们的存在。本文从分析农村学校学困生的特点与成因入手,在理论指导下,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多方面论述了农村学校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关键词】特点与成因 因人而异爱 赏识 家校合力

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基础不同,每个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学困生。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民族联合学校,学困生的存在我校也不例外,班级学生两极分化的严重,必然造成学困生的增加现象,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此,我校从去年开始围绕"农村学校转化学困生的策略研究",广泛开展课题研究。这里我想就我这两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做到的一些做法和我校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探討,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要明确了解学困生的特点与成因,是转化学困生教育的基础

要作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得深入了解,全面分析学困生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坚持在了解中教育,在教育中了解。

(一)学困生的类型

1、"学困型学困生"

是指"非智力不足或智力低下,而是由于性格上有缺陷,学习习惯差,学习方法不恰当,学生生活方面有问题而导致学业基础差,表现为不能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学习任务,学业成绩低于自己智力水平的学生"。他们的表现各不相同。有的不想学;有的不会学;还有的不是有效的学。

2、"品行型学困生"

是指"经常发生违反道德准则或有严重的违规违纪行为,妨碍他人学习、妨碍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妨碍班级教学常规的学生"。他们通常表现出品德行为上的片面性,表面性,好表现自己。对教师、家长、同学疑心重,情绪、情感上具两极性。易激动,难自控,易走极端。对道德认识的模糊性和意志品质上的脆弱性使他们难以抵御外界的诱惑,进而盲目摹仿,形成不良习惯。

(二)学困生的成因

学困生不是天生的。学困生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除少数是由于智力和生理缺陷外,大多数是由于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失误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以我们农村学校的学困生的诸多成因来看主要有三个特点:

(1)父母外出打工,监控不到,爷爷奶奶无能为力。

(2)子女少,从小父母过分溺爱,任其所以,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

(3)学校教育不当,片面追求升学率,没有持之以恒的养成教育,缺乏上进心。

因此,作为教育者,首先要了解好学困生的情况:该学生属于哪一类的学困生?该生的困因主要是什么?家庭教育如何?主要问题是什么?等,做到心中有数。实践证明,只有全面了解学困生的情况,才能有的放矢,作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所以我认为正确把握学困生的类型与成因,是转化学困生教育的基础。

二.因人而异采取措施,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

1. 用爱的心与学困生的情感交流

关心和爱护后进的学生。这是做好学困生思想工作的重要的前提,爱护学困生是打开学困生的心扉的金钥匙。学困生需要温暖,更需要信任和关爱,不能把他们当作无药可治的病人。在我教小学四年级汉语课的时候,该班共有7名学生,其中6名学生妈妈都是北朝鲜的人,他们的妈妈们有的撇下孩子和丈夫逃离家庭,有的妈妈们被抓走,6名学生都是2-3岁开始由年老的爷爷奶奶一手带大的;还有1名学生虽然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该生的父亲因病偏瘫,母亲为精神障碍患者。这7名学生都在生活上缺乏母爱,在性格上变得孤僻,学习上没有目标、厌学。针对这一情况,我利用课外时间和休息时间,与这些孩子们融入在一起,经常与他们谈心、沟通、交流。如好动好玩者,课间跟他们一起玩皮筋、跳绳、踢毽子等,在玩中讲道理;在课堂上爱偷吃营养餐的学生,有备请吃瓜果,说说吃零食应注意时间、空间、数量等,让其意识到课上吃零食是很坏的影响;对作业不按时交和书写潦草的,先减少作业量,要求及时完成,按老师要求做到的,及时表扬鼓励。在不断的交流中,我与这7名孩子建立了和谐融洽的关系,了解他们的心愿,了解他们的困境,在物质上、精神上给予了关心和爱,让他们在学校也能够感觉到温暖。由于学校工作的需要,我教他们一年的汉语课后,被调到初中部。但现在,那几个孩子,一有心事或困难的时候,经常来找我谈心,请求帮忙。

因此,我认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需要有爱心的老师来完成,爱心是促进学生进步基础和情感前提,而缺少爱心,教育工作就失去了它的人性本质。

2. 善于赏识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鼓励表扬促进步

学困生并不是无药可治的病人,任何一个学困生都可以找到闪光点,用炽热的爱,去点燃他们心灵中的火把: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

在我教7年级朝鲜语文学科的时候,该班级有一个男生,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成为"括号外"的学生,到了小学高年级成为"智商弱智"生。到了7年级以后,依然成了"括号外"的学生。我也不例外,在课堂上任何提问让他回答,都觉得浪费时间。作为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的我,除了上课以外,经常深入班级进行听课。有一天,我在这个班级连续听了4节课,在听课中,我竟然对该生有了新的了解,在汉语课堂上,该生无拘束地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生物课堂上,他竟然对动物的结构背得那么流利,在政治课堂上,他把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进行反思,在数学课堂前,帮助老师操作多媒体… 简直不可让我相信。原来,该生有这么多的优点。从那以后,我开始关注该学生,经常让他读课文、特别为他设计简单的提问, 对他的进步诚恳地进行表扬。曾经在语文课堂上趴桌子的他,现在表现非常积极,对有自信的提问积极举手发言。"赞扬学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高明。" 可见,从学生闪光点出发去转化学困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对学困生降低目标,因材施教。以"低起点、小目标、分阶段、常更新"的原则,把学习能动性培养起来,建立起主动性,效率自然得以提高。其次,分层次教学,分层次作业,分层次考试。差生由于心理上怕说不好而不敢开口,针对这一情况,我备课的时候,专门为学困生设计课堂提问,在课堂上尽量将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如,课文朗读、看课文的注明解释单词、在课文中找出容易找到的句子或成语等等,这样学困生开口的习惯就会慢慢的养成。设计作业的时候,以自由选择性的方法,必须留给学困生能做到的作业,每次在检查作业时发现学困生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整理、分析,采取对应措施,解决问题。对于做得好的作业,写上鼓励性的评语。在考试卷设计的时候,分成A,B卷,A卷主要围绕基础知识,再加上一些比较简单的主观性问题,而主观性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围绕题说出自己的理由就能得分。分数为80分, A卷的得分率几乎都在60分以上。B卷主要针对中上等学生出,分数为20分。而A卷和B卷的分数差异只有20分,差异不大,这样能够缩短中上等生和差生的分数差距。时间长了,慢慢地使他们产生增强自我转化的信心,能够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三,在课堂上组织好小组学习,加强同学间的互助。在安排座位时,可以让学困生和一些学习成绩优异,能够帮助他们的学生坐在一起,教育优生主动帮助学困生;在课堂上经常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习好的同学与学困生结成对子互相帮助。这样,有助予养成差生的良好的心态。在小组学习中,我采取角色轮换制,让学困生也有机会当组长、当中心发言人,与其他学生一起读读、说说、演演,让学困生也畅所欲言,相互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帮助和关心。第四,给学困生指导有效的学习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给学困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困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同时也要注意运用适宜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7年级朝鲜语文第四单元的第十课的题目是"歌词两首",我利用教学多媒体给学生放一首课文中的歌,让学生在歌声中进入学习,在音乐中了解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文体知识;平时只愿意学习数学,不爱学习朝鲜语文学科的那两个男生开始乐起来了,哼哼地一起唱,还问"老师,课文中的诗,还能用歌来唱啊"、"老师,这节课我们是不是学这首歌呀?" 这节课那两个男生从头到尾学得非常认真,歌也唱得非常好,最后我给学生留了收集延边歌词的作业。第二节课,其中的一个男生还真找到好几首歌词,在同学们面前唱了其中的一首呢。没想到这样的教学方法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

4. 善于发现学困生的进步,并及时鼓励多表扬

曾经有人说过"表扬要大张旗鼓,批评要拐弯抹角"学困生在班里是个问题学生,所以受到老师批评的几率比较大,表扬比较少。而学困生的情感带有很大的矛盾,从内心里不愿意落后,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赞许、家长的鼓励。如果对于学困生的点滴进步,教师及时给与表扬,将会激发他们潜在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萌发上进的生机。

5. 以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学生一般都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学困生也不例外,可以广泛开展各种文体、学科兴趣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自我调控,树正避误,逐渐养成良好习惯。我校德育处每学期开展"各种榜样星"评选活动, 每学期不少的学困生被评为各类榜样星,德育处把各类榜样星的资料与照片张贴在学校宣传栏。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我,了解不足,陶冶情操,使之成人打下基石。我校还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组织了校内足球队、朝鲜族舞蹈、粘贴画、绳操、花样跳绳、朝语班等兴趣小组,让学生在不同的兴趣小组里,不断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6. 家校配合,形成合力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配合,良好的家庭教育更重于学校教育。父母的离异、父母的智残问题、家庭经济环境等等都给孩子在心理上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作为教师,不能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生活。我认为,作为教师,特别是负责转化学困生的教师,首先要及时进行家访活动能够,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的同时,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纪律等情况,同时也要鼓励家长,告诉他们你的孩子很努力在学,只是比别人反映慢了些,需要多练习就可以跟上,这样家长也有信心。其次,学校还定期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育人。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大家不断地去研究和探索有效的转化策略,把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形成长效机制,我坚信只要我们不懈地去努力,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让学困生也能得到卓越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钟日祥.《教师转化后进生的九大技巧》.吉林大学出版社

[2]张奇.《学习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

作者:安雪梅

第3篇:学校体育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所谓的体育学困生主要指那些由于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或是由于后天培养的缺失,致使其身体形态、运动素质、体育知识技能等比较差,在体育课程学习中,跟不上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每个班级的人数虽然不是很多,但是这些学生由于体育能力或素质不足,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影响他们健康成长和发展,这显然是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现代教育理念相违背的。学校体育教学必须尊重学生和维护每一个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个体差异,力争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体育学习带来成长的快乐,这首先得从学困生的特点出发,并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他们进行转化。

一、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态度

素质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它尊重学生人格,重视个性发展,承认学生个体差异。体育学困生和体育优秀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他们享有同样的受教育的权利。体育学困生的形成,或是由于遗传的原因,或是由于教育的缺失,其责任主要不在学生个人,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让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得到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学校教育的义务,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只有更加热爱、更加关心他们,诚心、耐心地帮助他们,才有可能亲近他们、感化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帮助体育学困生改变“自我心象”

“自我心象”是20世纪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所谓“自我心象”,实际上就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理解为“自我形象”或“自我评价”。一个人的“自我心象”对其未来事业的成功与否,将产生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有人说:“你在自己的心目中是什么样,将来就是什么样。”“自我心象”是建立在自己的信念的基础上的。而信念优势是自己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的经验积淀,以及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所留下的印记。“自我心象”一經形成,即使它是“模糊不清”的,它也就变成了“真实”,人们从不过问它是否正确,或正确的程度如何。

体育学困生的“自我心象”大都是“我不行”。体育教师要想转化体育学困生,首先就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把“我不行”的“自我心象”变成为“我也行”的“自我心象”。但这种转变仅靠说教是无法完成的。体育教师必须通过体育实践,在帮助体育学困生一点一滴的进步中,才能帮助其逐步完成这种转变。

三、加强教学过程评价,让学生获得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师对体育学困生,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他们完成了什么动作、达到了什么标准等学习结果上,而要重点看他们的学习态度、练习的积极性、付出的种种努力和获得的微小进步上。因为这些因素他们都是可以做到的,而这些因素正是他们由弱变强、由差变好的转化条件。一名学生在纵箱分腿腾越的练习中始终害怕而不敢跳,练了一节课仍然过不了器械,一跳就骑在箱上。但他从开始不敢跳到敢跳,并能骑上去,就是一种进步,就是一种自我超越,超越了心中的胆怯,这也是一种成功。适时地、恰当地给予肯定和激励性表扬,有助于他们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获得愉快和成功的体验和新的学习动力。

四、发挥群体力量,加强意志力的培养

教师应当把体育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置之于班级群体中,发挥群体的力量。这不仅是转化工作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的需要。要教育其他学生,特别是体育尖子生尊重体育学困生的人格,关心他们而不是排斥他们,鼓励他们而不是讽刺他们。当体育学困生信心不足时,信任地说一句:“你一定行!”当体育学困生胆怯时,信心十足地说一声:“我来给你保护,保证你没问题!”当体育学困生取得一点进步时,发自内心地喊一声:“好!”这些都将对他们产生强烈的震撼,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

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光要注重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还要加强对体育学困生的意志品质的培养,让他们对生活的真谛有所感悟,把体育学习的困难当作人生成长中的一点障碍或挫折,作为一名健康成长的人来说,理应坚强而勇敢地面对,并且最终克服和战胜这些困难,实现人生的超越。

总之,做好体育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它能促进学校各项体育工作的开发,是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难点,因此,对体育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体育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难度比较大,要求体育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加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热心、耐心地对他们的指导和帮助,而且更需要有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也正是如此,教师做好体育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同时也成为了教师自我进修与提高的一个很好的机会。

(作者单位:江苏沭阳县沭阳如东实验学校)

作者:徐利娟

第4篇:普通高等学校贫困证明表

贫 困 证 明

兹有我乡(镇)(社区等)

(父母亲姓名)之子(女)

(学生姓名),由于

原因(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导致家庭经济困难。

特此证明。

村(社区)盖章

乡(镇)盖章

县(市、区)民政部门盖章

第5篇: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及家庭贫困证明

附件1:

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在地的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核实、盖章后,交到学校。

附表2:

家庭贫困证明

学校:

贵校学生其家长属本地居民,其家庭基本情况如下:

一、家庭人口人,家庭年收入元;

二、主要收入来源:(填写);

三、目前家庭主要困难(勾选):

□收入来源单一□劳动力较少□医疗支出较大

□其它(填写); 确属贫困家庭,特此证明。

村委会(街道居委会)或乡、镇(含)或街道 家庭联系人所在单位盖章民政部门盖章 年月日年月日

盖章单位联系电话:盖章单位联系电话:

第6篇:大学生助学金申请表、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与贫困证明

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注:请如实填写本表。

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

学校:

注:请如实填写本表。

家庭经济困难证明

惠州学院:

是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

会)人,年考入惠州学院,其家庭(以下填写申请人家庭经济困难的与原因)拟申请助学贷款。

特此证明。

经办人:

村民(或居民)委员会(公章)年月日

上述情况属实。 经办人:

街道办事处、镇或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公章)年月日

第7篇:贫困生证明

*****技术学院:

兹证明您学院学生,男(女),生于年月日,是省县镇(乡)村组村民。父母(户主)以农为主,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家庭经济非常困难或家庭居住条件恶劣,无劳动能力)情况属实,望贵院给予相关资助。

特此证明

村委会:

年月日

注:

1、一式两份(一份原件、一份复印件)

2、户主:指相关监护人

3、必须加盖本人所在地村委会印章

4、证明纸张一律用A4纸

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8篇:贫困生证明

XXXXX大学:

贵校学生XXX系XX省XX市XX三家镇XX村人,该生家庭人口多,劳动力少,经济来源靠父母出于水稻为主,体弱的父母供两个孩子上学,一个上医专学校年费

八、九千,生活、报名费、房租……年于上万,而贵校学生XXX在贵校就读,报名费、吃、住也要花钱,加上连年受台风影响,经济收成不好,系我村典型的贫困户,一年要从这个贫寒的家挤出

四、五万元,真是令他望而却步,为了让他顺利完成学业,望贵校给予该生助学资助。

特此证明

XX市XX镇XX村委会

2018年12月15日

第9篇:贫困生证明

贫困生家庭情况调查表

注:背面内容必须填写。

入学前受助情况:

《贫困生家庭情况调查表》填表说明

1、 为了能更深入、准确地了解该同学的困难情况,以便为该同学提供经济上

的帮助,我们希望出示证明单位认真调查,如实填写相关情况,谢谢支持。

2、 父母有工作单位的必须填写“父母单位证明”一栏,父母无工作单位或务

农的必须填写“政府部门证明”一栏。

3、 家庭确有特殊、具体困难情况的可附相关证明复印件在调查表后(如低保、

医疗、残疾等证明),并在“家庭困难主要原因”一栏填写。

北京工业大学勤工助学中心

2007年5月

上一篇:六年级下册英语考试卷下一篇:给家长的一封信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