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毕业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与实践需要农业工程人才做支撑,本文探索了农业工程类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各环节的改革措施,提出了“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第一篇:毕业论文

工科类本科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对工科类本科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

对工科类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要求进行了概述和总结;对工科类本科专业建设进行了探索和思考;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为工科类本科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标准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毕业实习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1引言

工科类专业特点要求实践性很强,只有大力加强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让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并形成一定的专业能力。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就是学生将所学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锻炼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大学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检验大学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工科毕业实习与设计是完成大学学业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每个学生都应该正确对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当前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存在诸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本文通过作者在教学领域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在教学过程中的深刻体会为基础做一些探讨,为提高工科类本科毕业生的质量作出自己的贡献[3]。

工科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毕业实习可从生产实践中为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可以解决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两者结合将有利于提高工科类学生的质量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每个本科高校而言,建立一套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实施标准显得尤为重要[2]。

2当前工科类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走过场现象比较普遍,学生没有真正地进入毕业实习的角色,没有达到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效果,很多学生最后也就是写个报告就算结束了,严重地忽视了该环节对学生动手综合实践能力的锻炼效果,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产生很大的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认为马上就要毕业了,急功近利比较普遍,很多学生直接在外就业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形同虚设。二、就业压力大。学生忙于找工作,参与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时间较少。三、师资因素影响。现在学校人数多,没有足够的专业教师从事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很多教师还要从事其他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对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难以做到精细化管理,以及传统管理方式的不足,也导致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四、区域条件的限制。沿海经济发达,厂家比较多,能为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提供场所,而像内地高校所处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比较低,没有足够的厂家,有的厂家也都是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难以让学生与所学专业挂上钩[4]。五、经费的制约。高校院系在制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实施方案时,规定了很多条条框框,但由于没有具体经费配套的落实,实施起来困难很大,很多实践性的毕业设计,由于没有经费让学生购买一些元器件等东西,使得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最多也就在仿真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产生很大的制约。六、管理制度的制约。当前院系为了管理方便的需要,对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作了很多硬性规定,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统一为学生提供毕业论文题目,使得学生的选题空间受到很大限制,很多题目陈旧,学生不感兴趣,仍然要硬着头皮去做等。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前期、中期、后期检查形式多、实质性内容少等等[l]。

3提高工科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3.1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

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通过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保证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有效可靠运行,例如传统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放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学生的理论课上完了,使得很多学生没有上课的心理准备了,使得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管理难度加大,可以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调整到第七学期进行,第八学期再上一些选修课程,这样管理起来更加有时间,有效性更好。对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也要制定教学大纲和进度表,细化内容,进行过程管理等。

3.2 加大教研、科研支撑力度

学校要加大教研、科研支撑力度,让教师和学生手中有研究项目以保证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有充分的内容质量保证。目前,各类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在方方面面加强内涵建设以保证人才质量。通过学校“本科教学工程”,投入大量资金,立项一批教研项目和实训基地。由于内地企业发展规模不大,科研能力不强,并且技术含量不高,对专业支撑力度不强,学校要花大量资金以教学研究立项形式进行实训基地建设,一个基地投入20-30万元,让专业教师负责实施,和企业联合建立实训基地,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有力地促进工科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建设,毕业实习有了具体的科目内容。同时,学校要利用高校“能力提升计划”大力进行建设,大力鼓励学生申报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鼓励教师申报省级“质量工程教学”项目;利用高校“振興计划”建设工程训练中心; 利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大力进行实验室建设;推进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培育计划;通过学校“年度招标课题”项目等有力地推进了人才质量的提高,通过各专业负责人选聘工作,优秀教研室和优秀实验室评选活动等等。让我们的专业建设有声有色,内涵丰富,必将促进人才质量走上一个新的台阶,改变以往理论教学强,实践教学弱的局面。

3.3综合推动各项举措

学校要综合推动各项举措,例如让企业界人士到校作报告,派遣大量教师进驻企业担任科技特派员,邀请企业的高级工程师进院系讨论人才培养方案,就企业对专业素质要求的着重点进行说明,在人才培养方案上着重进行强化、改进,教师与企业联合建立“科技创新平台”,优秀毕业生创业成功者回校设立奖学金,通过多方举措的开展,使得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明显加强,各种教研、科研、参观交流等活动井然有序地进行,为大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提供广阔的空间,其专业性、质量和深度都得到明显提高。通过加大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机械创意大赛等国内大赛投入力度[5],鼓励学生广泛参加,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近年来,我校师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了很多大奖,受到了教育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我校工科学生的发明专利更是屡见不鲜,有一个在校学生个人发表的论文和专利有十几项,给全校师生作了报告,可以看出学生学习能力很强,尤其是实践能力更强,能把知识与能力融会贯通。

3.4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科学、规范化管理

学校要通过方方面面的努力,通过各种举措的实施,为提高人才质量做好准备,剩下的工作就是管理了,管理也是一种生产力,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为此,学校实施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有力地保证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规范有序进行。对于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校院都有自己一整套的实施方案并且按照此方案认真实施,做到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前期认真谋划,做好规划,形成制度;中期真抓实干,无缝连接,不留死角;后期认真总结,收集资料,做好考核。使得我们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有特色,内容丰富。在具体细节上,我们还需要深入进去,譬如对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进行抽查,范围还要更广,不仅要从形式上,还要从专业内容上去进行,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可以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抽查评阅,使得教师能够轻松快捷地进行,克服现在这种传统的模式,提高实施的有效性。

3.5经费的支撑

经费的支撑,要进行专项经费拨付,专款专用的方案,一定要明确,我觉得这一块是一个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现在模式是没有明确,很多都停留在意识上,实际中根本没有做到对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经费保障。这样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表现出来,各项工作才能切实有效地运行下去[6]。

4总结

作为一所一般本科院校,皖西学院在近13年时间里,乘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势而上,完成了由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由师范教育为主到综合性、应用性本科教育的两大转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6年顺利通过了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取得好的成绩,实现了学校中长期发展的第一步战略目标。2013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并取得好成绩;为深化学校内涵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省内同类地方高校中名列前茅。

2013年我校接收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性评估,评估专家对我院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工作提出殷切希望,提出很多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正是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学校对工科专业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非常清楚,并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这些问题也是当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教学改革中普遍存在而又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已到了不解决不行的地步,皖西学院正在多渠道研究改革方案。学校对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工作非常重视,对此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非常支持,在今年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已完成了对2013届毕业生的实习、毕业设计及就业工作总体教学改革的初步试验,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实践证明该方案可行。

项目课题组负责人具有宽厚的专业基础和长期的教改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改革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课题主持能力和研究能力。课题组成员层次结构合理,涉及面较广,大都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管理经验,他们参加了工科专业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对我国工科专业的办学现状及课程指导委员会的要求比较了解,教学经验丰富。希望本文的观点能为高等工科本科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标准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l]丁立明,李寒旭.化工工艺专业毕业实习现状与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2]李国锋,李云龙,张志刚,等.试论高校毕业实习的教学与改革[J].长沙大学学报,2007.

[3]李文红.浅谈高等学校毕业实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

[4]周建平.大学课程改革的“深度”缺乏与觉醒[J].南京:江苏高教,09.1:71-73.

[5]刘星.论政府服务超越”顾客导向”的必然性与可能性[J].太原:理论探索,07.4:106-109.

[6]戴亞平,田德振,董芳艳.混合结构的互联网资源共享和远程控制实验室[J].北京:仪器仪表学报,2008(2):250-255.

基金项目:皖西学院2013年度委托招标课题(项目号:2013 zb86)资助;安徽省高校2013年度省级质量工程项目(项目号:2013jyxm182)资助。

作者:黄家兵 何润

第二篇:中国古代学子的毕业与毕业礼

【关键词】毕业 毕业礼 科举 学制

无论古今,学子们要举行毕业礼,基础是完成学业“毕业”。那么,中国古代的学子如何才能称得上“毕业”呢?古代是否拥有像今天的学生那样严格、固定的学制和毕业期限?古今的毕业礼有何异同?本文将一一论述。

何为“毕业”?古代学子的毕业标准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有一个在较为漫长的历史时期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在科举制度出现之前,古代学子们并没有明确的毕业期限。夏商时期的学校制度无史料可考,西周“官学”——国学的学制,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有记载,当时的学生八岁进入“小学”学习“六艺”,十五岁入“大学”,培育道德素养、学习“修齐治平”之道。至于学子们何时毕业,《近思录》中说:“古之士者,自十五入学,至四十方仕,中间自有二十五年学,又无利可趋,则所志可知。”这些学子们需经过长达25年的学习生涯,直到四十岁才能踏入仕途,但这并不意味着25年就是固定的毕业期限,因为并非所有“大学”学子都能够步入仕途,相当一部分没有入仕的学子,即使学习的时间足够,也不能算是“毕业”。

西汉武帝时,在都城设立“太学”作为国家最高教育机构,立“五经博士”为教官,教授学生儒家经典。“太学”的学生来源主要有二:一是由太常进行选拔,《汉书·儒林传》载:“太常择民年十八已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二是各郡县地方高级官员推荐,“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这些学子经荐举进入太学后,每年参加固定的考试,成绩优异者即可取得做官的资格,“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第可以为郎中,太常籍奏”,从而顺利“毕业”。结合西周官学与汉代太学不难看出,科举制度出现以前,在政府官学学习的学子们不论年龄长幼,亦不论学习时间长短,从学校毕业的唯一标准就是入仕为官。

隋唐以降,随着科举制度兴起,中国传统教育制度也在逐步完善。唐代有六大官学,皆隶属于国子监,对所招收的学生有年龄规定:“凡生,限年十四以上,十九以下。”针对学习不同儒家经典的学子,官学也规定了不同的修习年限,如果学生没有在规定年限内完成学业,将被除名。对于在官学或地方私学就读的广大学子来说,科举是他们进入官场的必由之路。此时,他们毕业的标准由“入仕”转为“及第”,而每一届科举考试也就成为了这些学子们的“毕业考试”。

宋承唐制,在唐代科举的基础上增设殿试一级,学子们只有通过殿试才能真正称之为毕业。明清时期,基本延续了这个标准,而又有其时代特点。此时,考中进士仍是学子“毕业”的正途,但因国子监监生的地位提高,学子们即使没有考中进士,只要进入国子监继续读书并通过考核,也能够取得做官的资格。清代还开设博学鸿词、孝廉方正等制科,作为选拔“非常之才”的不定期、非常规考试。但不变的是,学子们的毕业标准仍是入朝为官。

“毕业”之际:古代学子的毕业礼

中国古代,随着科举制度的成熟及其重要性日益突出,科举中式、入朝为官,成为学子们的毕业标准。对于古代学子而言,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这才算真正“毕业”,是登科学子人生之大事,从学子到学校、官府都视之为举足轻重的大事而欢庆。那么古代学子的毕业礼都包含着哪些庆祝活动呢?自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创设以来,至明清时期,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制度逐步成型,中国古代学子们的毕业礼也就围绕着这些重要节点展开。

序曲:为举人而设的“鹿鸣宴”。自隋唐到明清,按照科举体制,中国古代学子们通过解试(即乡试)成为举人,并于次年赴京参加省试(明清时称为会试)。在解试放榜后,地方官员便会为这些举子们举行盛大的“鹿鸣宴”,庆贺他们通过解试,同时也预祝他们能够在接下来的省试中“高中”。“鹿鸣宴”是脱胎于周代“乡饮酒礼”的一种宴会形式,这类宴会多演奏《诗经·鹿鸣》以助兴,“鹿鸣宴”之名由此而来。比起传统的、并不十分规范的“乡饮酒礼”,“鹿鸣宴”增加了《诗经》的演奏环节,更具文化品位和“敬老”“尊贤”的文化功能。不过,规模不小的“鹿鸣宴”只是古代学子毕业礼的序曲,重头戏要到会试结束后的放榜之日才拉开帷幕。

正礼:从谢恩、拜谒礼到朝谢、“簪花”。古代进士的“正礼”,近似于今天的毕业典礼,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唐代,在会试放榜后,新科进士要结队拜谢会试主考官以感谢其拔擢之恩。五代人王定保编纂的《唐摭言》记载了初始的唐代学子们谢恩的情形,是一个颇为复杂的拜谢流程:首先,由新科状元带领及第的进士们前往礼部列队而立,报上姓名,等待谢恩。接着,状元在主事的引导下与主司(即主考官)互相行礼并致谢辞,随后学子们依次向主司行拜谢礼。三日后,再行一次拜谢礼,这次主司可以和进士们交谈,并一一指出他对进士们的引荐之处,进士们则对其提携表达感谢之情。新科进士们等到皇帝的敕命下来,就要前往中书省,完成拜见宰相的仪式——过堂。面见宰相的流程与拜谢主考官类似,仍由状元致辞感谢宰相的栽培,随后状元以下的进士们一一报上姓名并致谢意。

宋代,殿试正式成为科举建制。学子们在会试之后还要经过殿试才能正式成为进士。为了防止结党营私,宋代明令禁止新科进士向主考官和宰相谢恩,所有进士及第者均为“天子门生”,此前流行的“谢恩”“过堂”等礼仪也都变为由新科状元率领及第进士上谢恩表,朝谢皇帝。元明清三代基本延续了这一礼仪。明清两代又在进士中选取优良者点庶吉士,进入翰林院学习。清代,新科进士们先行朝谢,之后前往国子监拜谒祭酒和司业,国子监祭酒和司业则在“彝伦堂”为这些新科进士们举行“簪花”仪式,可视为清代学子的毕业典礼。这与今天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授予学位时的“拨穗”仪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盛宴:種类繁多的宴会礼。在正式、严肃、繁琐的正礼之外,新登科的学子们还会参加同年进士之间的名目繁多的各种“毕业”宴集。一是曲江宴。在唐代,最为出名的“毕业”宴集就是“曲江宴”。它是一种泛称,唐代有相当多的宴会均在曲江岸边举办,各地均有曲江亭,进士们就在亭中举行宴会,其中又以“闻喜宴”和“关宴”最为出名。闻喜宴,是学子们在听闻及第的喜讯后,所举办的庆贺宴会。唐代,闻喜宴主要是及第进士们的私下聚餐,属于民间性质的宴会。但到了五代时期,朝廷开始出资举办闻喜宴。《旧五代史·唐书》记载:“敕新及第进士有闻喜宴,逐年赐钱四十万。”此后,宋代延续了朝廷出资办闻喜宴并予新科进士钱财赏赐的做法。“关宴”则是新科进士在参加最后的“关试”后举办的宴会,也是他们参加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毕业”宴会。“关宴”由学子们自行出资筹办,宴会中众学子往往饮酒斗诗、歌行酒令,将宴会氛围一步步推向高潮。同时,“关宴”也是同年登科的学子之间的告别宴会,蕴含各奔前程的离别之意,故亦称“离宴”,这与现代的毕业宴会有相同之处。

二是琼林宴。宋代出现的“琼林宴”,是专为新科进士们举办的宴会,从“闻喜宴”演变而来。与唐代闻喜宴不同的是,“琼林宴”的规格更高,是皇帝親自参与的“国宴”,因赐宴在著名的“琼林苑”而得名。在“琼林宴”上,新科进士们会将各自的籍贯、三代等情况记录下来,形成类似今日简历一样的档案进行保存。明清时期,多将“琼林宴”称之为“恩荣宴”,其仪式内容基本不变,“琼林宴”的形式得以传承下来。

三是鹰扬宴与会武宴。“曲江宴”“琼林宴”都是专为新科文进士们所举办的“毕业”宴会。同样,武科发榜后也会举行“毕业”宴会进行庆祝。武举乡试发榜后,会举办与“鹿鸣宴”对应的“鹰扬宴”;武举殿试发榜后,则会为新科武进士举办“会武宴”。“鹰扬宴”的得名,出自《诗经·大雅》“维师尚父,时维鹰扬”,称颂姜太公在牧野战场上威武善战,如雄鹰展翅,“鹰扬宴”以此为名,来勉励新科武举人们。“鹰扬宴”的流程与“鹿鸣宴”大致相同。清人吴荣光在其《吾学录》中记载:“武乡试揭晓翼日,燕监射主考执事各官及武举于顺天府,曰鹰扬燕,仪与鹿鸣燕同。”清代还设立“重宴鹰扬”制度,规定武举人中举满六十年,再逢武举乡试,准与新科武举人一同赴鹰扬宴。朝廷赏给花红表里,赐以武衔,以表彰武将们常年戍守边疆的功绩。“会武宴”是专为武进士所设,一般在武举殿试发榜后举行。《吾学录》中记载:“《通礼》武殿试传胪后,燕有事各官暨诸进士于兵部,曰会武燕。既入席,和声署升歌兔罝之章,余仪与荣恩燕同。”“会武宴”上,武进士们一齐咏唱《周南·兔罝》这首格调雄壮而奔放的诗篇,抒发报国之情。“会武宴”的规模、气派远超“鹰扬宴”,其宏大场面可与“琼林宴”媲美。

畅游:远足与踏青。除去宴会,新科进士们结伴游览京城名胜也是毕业礼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唐代,进士放榜多在春季,因此及第的进士们多选择在长安附近踏青。他们通过当时专门办理这类事务的民间组织——“进士团”安排出游活动,最常见的去处就是长安周边的曲江,游览之余还可在曲江之滨举行宴会。唐代的进士还偏爱游览长安郊外的慈恩寺大雁塔,进行“雁塔题名”。在雁塔之下,同年的新科进士们推举擅长题字者进行题名,如果题名者日后成为朝中高官,就需要用朱笔将其重写一遍,以示尊荣。此外,唐代的进士们在曲江宴后,又会“移饮于杏园,行探花之举。”所谓探花,就是在同科进士中选择年纪较轻者作为“两街探花使”,骑马采摘曲江附近或长安各大园林的名花。宋代一度延续了“探花”活动,但神宗熙宁年间还是以“以厚风俗”的理由废止了宴席“探花”的传统。

学子毕业礼:历史、现在与未来

学子毕业,代表着人生一个阶段的结束,同时昭示着下一个阶段的开启。无论古今,毕业都充满着仪式感与庄重感。古代毕业礼重拜谒师长,体现了中国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这一传统延续到今日的毕业典礼上,仍保留了毕业生向教师“献花”、举办“谢师宴”等诸多“谢师”的传统,学子们对师长表示衷心的感谢,师生互道未来珍重,展现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古代学子毕业畅游的传统也沿承了下来,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今天毕业活动重要组成的毕业旅行,对学子开阔眼界、体验多样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当然,我们也要正视古代毕业标准和毕业礼中存在的弊端。古代学子对皇帝的朝谢、对师长的拜谒,流程极其繁琐复杂,这是中国古代礼制以礼仪定人之等差的表现,入朝为官、进士及第者不仅可得隆重表彰、享受盛大的毕业礼,更可获得政治地位,保持世袭门第,形成利益团体、阶层固化,桎梏学子视科举为一切,扭曲学子的人格,产生“范进中举”一类闹剧、悲剧。而且,古代学子毕业礼中的各类宴集讲究排场,极尽奢华,也影响到今天毕业宴会的铺张浪费,都是不可取的。总而言之,从古到今,学子毕业礼虽有变化,但毕业生对师长的感激、对人生未来的憧憬之情传承至今。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导;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赵鸿宇对本文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

①李昉等:《太平广记》,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

②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③吴荣光:《吾学录》,台北:中华书局,1966年。

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⑤黄灵庚、吴战垒主编:《吕祖谦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

⑥马端临:《文献通考》,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

责编/李丹妮 美编/杨玲玲

作者:邱涛

第三篇:“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模式的构建

摘 要: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与实践需要农业工程人才做支撑,本文探索了农业工程类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各环节的改革措施,提出了“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关键词:教改探索;农业工程;一体化

构建“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模式,改变以往毕业设计教师出题、学生选题、侧重理论、缺少实践支撑的模式,从企业生产、人才需求出发,提出“一体化”模式的毕业设计教学方案。通过合理选题、设计形式多元化、校企联合指导、调整毕业设计时间、优化毕业设计内容和评分标准等措施,使毕业设计更具操作性和实践性,大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缩短就业的适应期,实现高校与企业的无缝衔接。

一、毕业实习改革探索

毕业实习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与社会深入接触的良好机会。毕业实习之前,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参观和调研的机会充分认识本行业的情况、特点、企业需求以及当前的业界形势和各项政策,据此初步形成毕业实习意向。

1.顶岗实习

学生进入企业直接从事岗位工作,与工人同吃住。为使学生能胜任岗位工作,在岗位的选择上需反复论证。学生顶岗实习有一定压力和工作强度,实习之后学生对工作、就业会有深刻的认识,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打下扎实的基础。

2.注重工艺训练和设备的使用

在学校,更多的是理论学习和基本原理的验证。农业工程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应注重农业生产工艺的训练以及现代化农机设备的使用。

3.校企合作

校企优质资源联合,学校的优势在于师资,企业的优势在于设备和生产制度,两者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1.小组合作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的内容可联系企业的实际生产项目进行选择。研究内容、设计方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做得好的毕业设计项目能直接服务于社会实际生产。考虑到学生的特长爱好,通常把学生分成小组,由小组合作完成实际项目的毕业设计。学生根据确定的毕业设计方案进入实习企业边实习边做毕业设计,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2.校企“双导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

有条件的高校可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与本校教师共同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实现校企“双导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校企联合指导,指导方式多元化,力求一切从实际出发,追求实效。 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在时间安排上可以有大致的阶段划分,但无须明确界限,应根据当时具体环境灵活掌握。

3.建立品牌毕业设计题目库

对毕业设计题目进行筛选、凝练和总结,各小组均选出一些毕业设计题目,建立品牌毕业设计题目库。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和就业进行评价。以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为例,学院与相关企业联合设计了一些品牌项目,如“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实现电梯的基本升降控制、无线报警控制、视频监控等功能;“农业物联网监控系统”,实现土壤的墒情信息、环境参数信息智能监控,并可通过手机App随时随地监控;“食品包装生产线监控系统”,实现食品的称重、传送、包装智能监控;“智能楼宇监控系统”,实现安防监控、智能照明、智能门禁监控等功能。

三、就业拓展探索

1.与相关企业建立订单式培养协议

我国正处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期,现代化农机、农建、农村新能源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农业工程类人才需求量大增。高校与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有利于促进农业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效率的提高。农业建筑、农业水利、农业水电、农业物联网、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农业电气化等农业工程类专业的订单式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社会多方面共赢。

2.实现以专业为背景的创业

当前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给个人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会。新农村建设、农村城镇化发展更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具有农业工程类专业背景的学生创建现代化农业科技、农业生产、农业服务类公司拥有独特的专业优势,促进就业的多元化。我校近年来创建了一大批与农业科技相关的公司,并对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子提供了多方位的支持。毕业生陈飞宇参加全国创业大赛赢得8100万元的巨额意向融资。

3.国外就业拓展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各类人才培养和应用都处于世界的前列。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工程类专业学生海外发展大有所为,世界上很多国家对我国的农业人才青睐有加。

四、“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的探索

1.一体化模式的内涵

所谓“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即学生可以根据就业意向选择相应的实习单位和岗位,结合生产实际中的具体课题确定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也可以根据毕业设计题目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毕业实习工作,积累经验并为就业做好准备。

2.一体化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提高

新模式对指导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条件的高校也应支持本校教师去相关的工厂、企业开展实验进修。为确保一体化模式的有序实施,指导教师应协调好学生的毕业实习及设计项目和企业生产需要之间的关系,落实毕业实习内容和毕业设计项目。同时,对学生毕业设计进行方案论证、督促检查,并与企业导师一起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

3.一体化模式实施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前期参观和调研阶段。学生在专业课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意愿去相关企业参观和调研。通过参观和调研充分了解行业现状及生产特点,对职业发展意愿进行自我调整,以便为后面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确定目标。

第二阶段为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目标的设计阶段。在前期实地参观和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专业课教师引导和指导,学生根据专业知识学习情况、自身意愿和企业要求,确定毕业设计题日、毕业实习地点和未来就业方向或单位,并对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方案进行具体修正。

第三阶段是针对具体的毕业设计题目进行针对性实习。学生的毕业实习和设计实行“统一导师制”,即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教师也同时负责该生的毕业实习和就业,教师的主要工作包括专业知识学习的指导、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指导、就业及职业发展引导等。

4.一体化模式的评价体系

建立契合一体化模式的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指导本模式的修订。在“一体化模式”下,质量评价体系应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分配,应体现三者结合的程度,并综合考察人才质量与自定目标的符合程度。

农业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对我国乃至世界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对农业工程类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模式的构建是农业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廖晓纬.校企合作低成本高效率毕业实习的一种新模式[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14(1):131-133.

[2]武卫莉.提高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的教学质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153-155.

[3]黄运茂,田允波,许丹宁. 动物科学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一体化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0,23(增刊):107-111.

基金项目:2015年四川农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支持,项目编号:X2015042。

作者:周曼 邹志勇

第四篇:毕业实习背景下商科类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探讨

摘要:商科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的持续下滑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文章首先考察了其现实原因,然后从商科类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与培养目标的关系出发,阐明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的互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毕业实习背景下改善商科类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商科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毕业实习

商科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持续下滑已成了公认的事实,“假”、“大”、“空”似乎成了很多商科类大学生毕业论文的一种常态。轻视毕业论文的写作和毕业实习将严重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从源头上厘清商科类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与毕业实习的互动机制,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大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商科类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意义及现实困惑

本科毕业论文撰写作为高等院校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对大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一次综合性训练,旨在培养和全面检阅学生对本专业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各项实际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显然,毕业论文的上述功能定位之重点是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素质。更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文献检索与梳理、问题调研和论证及文字组织等方面的能力。

遗憾的是,随着我国大学教育的渐近普及, 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下降。调查显示,许多本科学生在文献检索、社会实践、资料处理、独立思维、论文的写作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欠缺。再加上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很多院校商科类大学生的毕业论文总体质量堪忧。笔者认为,从写作实施层面出发可将其原因概括为以下几方面。一是时间安排上的冲突,由于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通常都是安排在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许多学生认为毕业前的重中之重是求职,因此对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投入的精力有限,导致了毕业实习走马观花,毕业论文写作应付了事。二是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撰写陷入了认识误区。在思想上仅把毕业论文看作是获取文凭的最后一块敲门砖,而忽略了毕业论文写作本身具有的发展自我能力的功效。三是写作过程的指导和管理不严谨,不仅学生开题前的准备工作不足,而且提纲写作、文献述评和调查论证等重要环节常常缺失。四是论文写作的实训背景缺乏,学生没有直接参与社会调研工作,不了解毕业论文的应用价值,从而缺乏专业探求兴趣,写作心态浮躁。

二、商科类专业毕业论文写作与毕业实习的互动机制

(一)商科类专业的内在属性决定了毕业实习是论文质量提升的源泉

一般说来,商科类专业毕业后的工作职位安排相对灵活,此属性要求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储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例如,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一个高度复合的商科类专业,其培养目标通常定位于造就职业经理人等中高层管理人才,课程设置方面强调现代企业管理、营销管理和市场经济理论等基础理论知识的牢固掌握和融合应用。显然,其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综合性的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的切实实施也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动力和活力所在。笔者调查发现,商科类专业中有不小比例的毕业论文常常是“空对空”——利用空洞的资料去探讨一个抽象或过时的论题。其根源在于学生对论文选题缺乏实际背景,导致写出来的论文要么是大量堆集复杂的理论文献,要么就是对各种网上观点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因此,强化商科类专业的毕业实习,使学生对专业实习中出现的现实问题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可以使学生直接感受到论文研究的实际价值,并可激励学生积极踏实地去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另外,学生在企业实习时还能广泛收集相关数据信息和论证素材,有利于学生在论文写作中结合应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从而提升论文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和可操作性。

(二)毕业论文写作可强化毕业实习效果,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近年来,商科类大学生“实习难”已成了一个社会问题。不过,相对于课程实习而言,大学生的毕业实习较受企业欢迎,这主要是因为商科类大学生较长时间与毕业论文写作相联系的毕业实习常常能为企业带来某些正效应。事实上,若学生以毕业实习中发现的专业具体问题作为选题,并通过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系统研讨,往往可激发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行灵活运用,并为企业提出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解决方案。

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的有效结合除了可为企业产生一定的实际效益外,还可锻炼学生自身在实践中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通过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撰写这两者的良性互动,可现实地促进商科类大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同步加强,并最终提升其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三、基于毕业实习平台的商科类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指导

根据笔者多年的论文指导实践,本文认为高校应充分利用毕业实习平台来提升商科类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其主要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一)严把选题关

好的选题能够唤起学生足够的信心和动力,并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专长,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商科类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的总要求可概括为“三个相关”,即“与专业相关、与兴趣相关、与实习或就业单位相关”。“与专业相关”是专业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与兴趣相关”是论文能够深入完成的持续动力;“与实习或就业单位相关”则是为了增强论文写作的对象性,此为关键之关键。因为,如果缺乏对相关企业的调研与实践,仅凭期刊或网络资源等二手资料,则论文撰写难以落到实处,更谈不上有所创新。为了实施“三个相关”,必须强调毕业实习单位的选择性。一般可由学校对实习单位筛选后拟定那些适合学生毕业实习的企业,并充分考虑学生兴趣爱好、家庭住址、未来工作方向等因素后协调出合适企业的合适岗位,当然学生也可经学校核查同意后到自己或家庭联系的单位自主实习(已签订就业协议的同学允许其去就业单位实习)。

(二)重视开题时的文献综述和论文提纲的写作指导

首先,文献综述是论文写作的前提和基础,了解已有研究状况不仅可拓宽学生对选题相关知识的了解,也有利于学生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明晰自己的写作思路,并避免学生辛苦写出来的东西与别人重复。虽然不敢奢望本科生在其毕业论文写作中完整地提出全新观点,但学生至少应该明了其拟研究的领域别人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提出了哪些观点、有哪些不足之处、目前最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是什么。忽视文献综述既不利于学生新思想的萌发,更不利于培养大学生对前人科研成果的尊重及严谨务实精神的养成。

其次,论文写作提纲也异常重要。若指导教师没能在论文开题时及时就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提纲进行把关,就无法帮助学生梳理思想,那么文章内容的完整性和论证结构的逻辑性与可操作性就无从谈起,结果学生将极有可能在后期写作中花费大量精力做无用功。毕业论文写作提纲应强调学术规范,要求论文内容完整,论证过程具有逻辑层次感和一定的分析深度。毕业论文指导就是要教给学生论文写作和问题处理的一般方式,使学生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现实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性或应用性研究。

(三)强调论文的调研和实证分析,重视外文资料的阅读

一篇好的商科类本科毕业论文通常是针对现实中的某一具体问题做“解剖麻雀”的细致工作,为此必须强调深入企业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对获取的直接数据信息进行定量分析。学生可以利用毕业实习平台,在校企双导师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问卷调查或实地访谈,并对调研情况在论文中以图表或计量分析的形式显示出来,通过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有机结合,最终可使论文的研究结论更可信、更具实际价值。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还应督查学生重视外文资料的阅读和借鉴。众所周知,商科类外文文献一般学术水平较高、前沿性强。阅读外文资料是学生多年来学习外语的重要目的之一,期间可获取国际上的最新研究信息、研究方法及大量的索引。通过借鉴国外文献的研究思路来研究国内问题,可有效拓宽学生的研究视野,并提升论文写作的整体质量。

(四)规范过程管理,改进论文质量的评价机制

搞好毕业实习背景下的论文写作必须完善论文指导的全过程组织管理。具体包括:论文写作的动员、论文选题的审查、论文开题报告的指导和答辩、论文写作的中期检查、论文的预答辩和正式答辩等。其中,要特别把握住中期检查关。由于毕业论文的时间跨度长,需要指导教师在论文写作中期对学生文献的查阅、材料的整理与运用、内容的组织和文章的布局及写作进度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动态监控。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还应建立指导教师负责制和匿名评审与答辩制,并根据学生的论文质量对指导老师兑现制度性的奖罚。

论文质量的评价是约束学生做好毕业论文写作的最后一道屏障。笔者认为,其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两个,即规范性和价值性。规范性是指论文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必须符合科研的普遍程序和学术范式,在内容结构方面一般要求必须有“选题背景-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对策建议”等主要环节,在论文形式方面必须注明参考文献,并力求行文流畅、规整。价值性是指商科类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必须立足于解决现实问题,突出论文研究成果对企业的实际应用价值。鉴于一篇写作规范且有实际价值的毕业论文往往能使毕业生在就业和读研等诸多场合受益,因此,以上做法还将有效缓解毕业生找工作、公务员考试及研究生复试等问题对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吴欣.大学生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实践思考和改革研究[J].华章,2013(04).

[2]伍汝辉.高校本科、硕士毕业论文写作现状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8.

[3]刘琳,杨亦民,李继志.对会计学本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问题的思考[J].大学教育,2013(11).

[4]桑大鹏.工商管理类专业实习的问题与对策探索[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8(08).

[5]孙梅.对指导高校学生写好毕业论文的几点思考[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

[6]郝桂珍,欣然.试论外文文献对大学生论文写作的价值[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XJK011BJG003及XJK012BGD038)。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

作者:范定祥

第五篇:抓好工科院校毕业实习环节 有效提高毕业实习质量

摘 要:该文围绕工科院校毕业实习阶段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本科毕业实习环节的重要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从而促进毕业实习质量和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毕业实习 教学质量 综合素质

本科毕业实习是面向高等工科院校本科生开设的重要内容,是本科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前的接触生产实际,开阔视野,是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相结合的重要场所,是为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管理工作打下必要的实践基础,也为毕业设计(论文)收集必要的一手资料,是认识社会以适应未来工作的一次综合性实习。通过毕业实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职业的理解,而且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也起着重要作用[1-2]。毕业实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和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就业的实现。为了顺利完成毕业实习,并结合毕业实习教学实际情况,想要提高毕业实习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应从以下几点加以考虑。

1 大学生对毕业实习应持正确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毕业实习环节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并应加以重视的环节。大学生应端正实习的态度,转变实习的观念。首先,在实习之前由专业主任和书记作实习动员报告,让毕业生在思想上要把实习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了解实习的意义、作用和实习目的,将实习与自身发展和提高结合起来。其次,在校学习期间,始终要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自我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毕业实习,真正领会所学理论知识的内涵,并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灵活运用,在活学活用的同时使整个知识体系得到巩固、深化,并能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热爱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综合理解、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教育学生如何通过就业前的实习培养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全面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通过有效的思想教育,帮助并引导他们认清自我、认清形势、转变观念,确保学生准确定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参与到毕业实习工作中。

2 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有效保障毕业实习质量

实习基地是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接触生产实践的桥梁,对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立实习基地,其目的是增加毕业生就业培训和实践的机会,快速提高毕业生职业技能,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的重要途径。但是,如今由于很多国营企业改制,单位不愿意接受实习生,高校在联系毕业实习单位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在选择实习单位时学校让学生自己联系单位,或教师靠自己的人际关系找实习单位,所以对实习单位不便提出更多的要求,容易造成实习岗位与实习目标不能完全对接,不能完全达到完成实习教学计划的目的。要想克服以上困难提高毕业实习质量,就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专业对口、关心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实习条件、能让学生得到充分锻炼的单位作为实习单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的建设要按照互惠互利、合理设置和资源共享的原则,尽可能争取和专业对口的企事业单位合作,可以通过以科技服务、人才培训、技术咨询的形式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办好事办实事,提高他们接收学生实习的积极性,逐步完善实习基地运行、管理制度,有效地利用实习基地资源,开拓学生实践领域,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以达到实习基地长期稳定,创造良好的实习条件[3]。

创建和依托校内实习基地,多方位向学生开放。利用学校的实习基地或场所。如工程训练中心,机电一体化实验中心等,结合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接纳学生实习,为学生学习各种技能,提高动手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3 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履行实习教师应尽的职责

为确保完成毕业实习任务,指导教师要根据实习教学大纲、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一套完整的实习计划。这就要求实习指导教师除了应具有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最好是在企业工作2年以上)和带队实习经验。教师应该学习和掌握相关专业大多数设备的操作生产工艺流程,能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实践指导。教师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时刻在岗位上进行现场指导,这样有利于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如何思考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不懂的问题及时向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在实习期间,指导老师除全程带领学生进厂实习外,还要与实习单位的教育人员保持联系和沟通,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实习内容,保证实习能够顺利完成。

4 制定合理的实习评价体系

切实做好学生实习成绩的考核与评定以及实习工作的全面总结,具体考核应具备以下6个方面:(1)纪律:遵守实习单位的作息制度,无旷课旷工、迟到、早退和请假现象,自觉遵守实习单位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无违法违纪行为。(2)工作态度:服从指导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安排,工作积极主动,责任心强,谦虚谨慎,勤奋好学。尊重指导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热爱集体。(3)实习记录:实习记录及时完成,日期完整、内容丰富、包含学习观察的体会和心得。(4)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并运用所学的理论对某些问题加以分析,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图纸、资料完整。(5)综合素质:了解实习工厂整个工艺过程的操作和控制,在实习中表现出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6)单位评价:实习单位指导人员的评语。

根据以上6个方面综合评定每个学生的实习成绩,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实习的重视程度而且激发了学生实习兴趣,提高实习教学的质量与学生的综合素质。

5 结语

我们应充分重视毕业实习工作在人才培养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毕业实习工作进行系统的研究与改革,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为我国后备人才的培养贡献自己应尽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左铁镛,林忠钦.工程实践教育必须加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

[2] 杨晓波,冯冀宁,刘瑞涛.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刨新型人才[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0(2).

[3] 黄纪军,柴舜连.电子信息类专业实习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

作者:李英俊

上一篇:有线电视论文下一篇:安全管理毕业论文